八年级下册 名著梳理与整合-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过教材(统编版)_第1页
八年级下册 名著梳理与整合-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过教材(统编版)_第2页
八年级下册 名著梳理与整合-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过教材(统编版)_第3页
八年级下册 名著梳理与整合-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过教材(统编版)_第4页
八年级下册 名著梳理与整合-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过教材(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

第三课时名著梳理与整合

01基础梳理与整合

一、《经典常谈》

一、名著梳理。

・阅读推荐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朱自清不仅是在新诗和散文创作上卓有成就的文学大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有深人

研究的学者。《经典常谈》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提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

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

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这本书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产生

了很大影响。

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这是新文化运动开辟的道路。朱自清也是按照这一原则来

写《经典常谈》的。例如讨论需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

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这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接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

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时时留意

《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

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这种学术写作的境界,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

《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

流利畅达的语言娟道来,常有引人人胜之处。例如写战国时期的说客:“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

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酒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

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文第十三》)像这样生动传神的精彩笔墨,书中还有很多,让读者能

够饶有兴味地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群体或一类作品的风貌。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

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叶圣陶曾说,我们读《经典常谈》,切不可死

记硬背”书籍名,作者名,作者时代,书籍卷数”这类“不能叫学生得到真实的受用”的知识,要注重了

解“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

“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读〈经典常谈)》)o同学们读了《经典常谈》,“把它当作一只船,

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正是朱自清在书中寄寓的殷切希望。

・阅读方法指导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我国古

代学者很重视选择性阅读。苏轼就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他建

议读书求学之人”每次作一意求之”(《又答王库书》),也就是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贪多

求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

学习方式的变革,选择性阅读也变得更加重要。

读整本书,特别是读大部头或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不见得所有的内容都能引起你的兴趣,这时

不妨首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人点。例如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

《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则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读起。当然,在重点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的同时,也可以注意寻找新的兴趣点,由此扩展到其他部分,

进而阅读整本书。比如在读《文第十三》的过程中,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了兴趣,那就不妨回过头去读

对这个群体有着更详细介绍的(战国策)第八》。

有时,我们是带着某个具体目的去阅读的,如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或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个问

题,或为正在开展的研究打开思路、寻找资料,等等。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你最需

要的内容来阅读。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

《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

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为了更好地进行选择性阅读,需要首先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

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浏览目录。比如《经典常谈》,从目录就能知道,全书十三篇,每篇谈一种或一类经典,

这样就可以根据兴趣或目的加以选择。但有些书的目录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这就需要先大致浏览全书,

了解其概貌,再选择感兴趣的或有需要的部分来精读。

・名著概览

【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简介】

《经典常谈》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

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

《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

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内容梗概】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

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

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写作目的: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

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创作背景】

当朱自清写《经典常谈》时,“新文学”与“新文化”已经站稳脚跟,开始担负起参与“抗战

救国”的历史责任。因此曾经对于传统经典持有激烈批判态度的“新文化人”也转向表彰其间的积

极因素,肯定其在“国民教育”中作为“文化训练”载体的重要作用。但态度调整并非简单的立场

反复,“新文化人”依旧是在当初“新文化运动”的延长线上完成的对于传统的接纳。

《经典常谈》虽是一本小书,但昭示的却是“新文化人”自我演进的大道。朱自清凭借其站在

思想史、学术史、文学史与教育史的多重背景的交汇处,为“新文化人”应当如何回应这一问题成

功地“发凡起例”。

【艺术特色】

①内容精辟通俗。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

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

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②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人胜之处。

【读经典的意义】

①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

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

②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

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

④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交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

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之修养。

【名家评价】

朱先生的《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他就

告诉你个什么……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出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地方是个

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先生一向在发扬、介绍、修正、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上做功夫,虽说一点一滴、一瓶一钵,却朴实

无夸,极其切实。再加上一副冲淡夷旷的笔墨,往往能把顶笨重的事实或最繁复的理论,处分得异常

轻盈生动,使人读了先生的文章,不惟忘倦,且可不费力地心领神会。这本《经典常谈》就是我这话

一个确切的明证。

——当代历史学家、知名学者吴小如

著名学者、文学家朱自清(1898—1948)这本《经典常谈》,介绍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是学习传统文化典籍(也叫国学)的入门书,打基础书,又是极有学术分量的书。

书中随处可见是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他的文化观、历史观,

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编审钱伯城

【章节梳理】

1.《〈说文解字〉第一》

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

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

“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2.《〈周易〉第二》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

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3.《〈尚书〉第三》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

4.《〈诗经〉第四》

春秋时通行赋诗;孔子时代,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

的“六经”之一。

5.《三礼第五》

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记”是儒家

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汉代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

四十九篇《小戴记》。

6.《〈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三传为《左传》《公羊传》《毂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

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毂梁均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

7.《四书第七》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

《春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中庸》

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论语》是孔子弟子

们记的,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

“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

同编定的。

8.《〈战国策〉第八》

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

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

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9.《〈史记〉〈汉书〉第九》

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

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

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

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

10.《诸子第十》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

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

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

11.《辞赋第十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

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

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后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作《三都赋》。

12.《诗第十二》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

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诗兴盛;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

只知道典故对偶;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

13.《文第十三》

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也称为“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

大盛;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

武帝时期盛行辞赋;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后出现佛典和义疏两种新文体;

欧阳修和苏轼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现了“话本”;明清八股文盛行。

二、基础小练。

1.选出对《经典常谈》表述有误的一项()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

著作。

B.《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

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C.《史记》作者左丘明,字子长。他因替李陵辩护,被处以宫刑,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希图留个

后世名。

D.墨家的创始者是墨翟。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不但是打仗的专家,而且是制造战争器械的专家。

2.关于《经典常谈》的概述,以下说法不亚颂的一项是()

A.本书作者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B.全书共13篇,展示了我国古代和近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C.作者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

D.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等情况。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虽说是学术著作,但读来不枯燥。写贾谊疲倦或痛苦的时候,叫“妈呀!”“天哪!”就

很接地气,很有趣。

B.伏生本是秦博士。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流亡在外。汉定天下,

才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

C.“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都属于这类文体。

D.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在冬至后的第105天,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古人认为此时万物欣欣向荣,天气清

澈,景物明晰,所以叫清明。它是唯一和节日重叠的节气。

4.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两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

著作,全书共13篇。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赋、比、兴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风、雅、颂。

C.《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一一孔子,并且让读者学到了许多做学问

做人的道理。

D.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史记》,它和班固的《汉书》都是“正史”的源头。

E.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读整本书,

我们不妨首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能的部分作为切入点,也可以直接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你最需要的内容来阅

读。

5.下列对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E螂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作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朱熹将《大学》《中庸》《礼记》《孟子》合并为“四书”,后又将其列入“十三经”。

C.“诗言志”是一句古话,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

D.儒家所说的“礼”就是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

6.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阅读方法,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宁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他们可以去读读《〈说文解字〉第一》。

B.读《经典常谈》,不能死记硬背书籍名、作者名、书籍卷数之类,而要把它当作一只船,去接触古书。

C.“诗言志”是一句古话,古代所谓“言志”等同于现在所谓“抒情”。

D.小宁对古代的“说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可以去读读对这个群体有着详细介绍的《〈战国策〉第八》。

7.以下有关《经典常谈》一书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其名与字都是成年之后自己改过来的,名字里包含了对人格和个性

的勉励。

B.朱自清大学毕业后曾经在江苏、浙江的多所中学任教,这让作者对中学生的认知与兴趣有了更深的了解,

为《经典常谈》一书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C.《经典常谈》由十三篇长短相仿的文章构成,从经、史、子、集四个方面介绍作者认为中学生有必要了

解的古典书籍。

D.作为一部学术类著作,《经典常谈》里有作者本人的学术主张,也介绍了当时学界对于相关古典书籍的

前沿见解,是一本颇有新意的书。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练习。

【甲】

①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

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

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②“人都到那里去了?!”

③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

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④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

缺日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借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

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⑤“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嘀……。”

⑥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拗过去。

【乙】《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

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应该分别的看。那些

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

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的。这些辞有

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当代史官也许根据亲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这些辞

原来似乎只是说的话,并非写出的文告;史官纪录,意在存作档案,备后来查考之用。这种古代的档案,

想来很多,留下来的却很少。汉代传有《书序》,来历不详,也许是周、秦间人所作。有人说,孔子删《书》

为百篇,每篇有序,说明作意。这却缺乏可信的证据。孔子教学生的典籍里有《书》,倒是真的。那时代

的《书》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无从知道。“书”原是纪录的意思;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

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那时候这些

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描述了鲁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

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

B.【甲】文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C.【乙】文选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全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D.【乙】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使用文言文精练的典范。

9.【甲】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出自【乙】文中谈论到的《》一书,此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

是中国最古的的历史。

10.【甲】文中讲述先生教学生读经典古书,【乙】文中谈论古代经典丛书发展。请联系【甲】【乙】全

文,谈谈文中对“经典古书”各持有怎样的态度。

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名著梳理。

(1)作者简介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

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

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

“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

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1929年,他全身瘫

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做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小说创作历时三年,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5年底,苏联政

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病重复发,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2)内容概要

小说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

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

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

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部分是全书主题全面展开的部分,表现了熔铸“钢铁”和“钢铁”的炼成,其中最主要的章节是第二

节和第九节。

通过讲述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小说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艰难困苦的革命中才能战胜敌人、

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

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

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小说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去

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

第一次是偷了邻居家的枪,哥哥阿尔焦姆帮他藏到树林里才逃过一劫。

第二次是为救朱赫来被抓入监狱,后来被当作普通犯人错放了。

第三次是在一次激战中,被炮弹击中头部。

第四次是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

半路上误传出保尔已经死去的消息,但保尔第四次战胜死亡回到了人间。

保尔四次受伤:

①1920年保尔参加日托末尔战役,头部负伤,右眼失明。

②在筑路中得格鲁布性肺炎兼肠伤寒。

③医生在他脊柱上发现了弹片的伤痕后回乡养病。

④1927年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开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三段恋情:

①保尔与冬妮娅:在一次钓鱼时与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结识,互生好感,但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他

与他心爱的初恋情人冬妮娅产生了感情上的裂痕,最终,他不得不牺牲了与冬妮娅的爱情。

②保尔与丽达:保尔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与团委委员丽达因为共同的追求产生了感情的萌芽,但

又由于误会和保尔的固执而中断,后来保尔患上肺炎兼伤寒被送走,大家又误以为保尔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此时丽达无比悲伤,绝望之后丽达又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③保尔与达雅:保尔在疗养时认识了母亲的朋友的女儿达雅,并与她真诚地结为了终身伴侣。

(3)人物分析

①保尔•柯察金

性格特征:顽强、执着、刻苦、奋进、勇敢、奉献、宽容、诚实、不为命运所屈服。

保尔精神: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忍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热爱读书的精神。

相关情节: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

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

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

己的生命誓言。他有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精彩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

全部精力,都己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②朱赫来

性格特征:关心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遇事沉着,有主见,认真负责,雷厉风行,组织能力强,

善解人意,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十分了解,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与憎恨,不屈不挠地和剥削者作顽强的斗

争。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

定性的作用。

相关情节:他常常教保尔打拳,给保尔讲布尔什维克的故事,教保尔要有“敢于拼搏的精神”。保尔

也因他那句“敢于拼搏的精神”而变得英勇,成为一名斗士。还有一次,当刺刀对准朱赫来后背时,他也

沉着冷静。他是一个善于结交朋友、关心集体的人。如果没有朱赫来,保尔可能和许多人一样没有坚强的

性格、对理想的坚守。

③冬妮娅

性格特征:天真、纯朴,待人和善友好,真诚关心自己的朋友,醉心于爱情。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变

得越来越自私、爱出风头和骄傲,与保尔的距离越来越远,最后由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落伍者和寄

生虫。

相关情节:保尔初恋对象,她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她纯洁善良,美丽动人。她曾把《牛虻》这部小

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柯察金的,由于他的倔强和热

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他,而爱他。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

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一次,冬妮娅去参加共青团的会议,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其他人都是穿着旧衣服的,

冬妮娅也并不喜欢那些人。最终也使她与保尔从相爱到决裂了,保尔放弃了他们的感情。

④丽达

性格特征:她漂亮、机智、干练、勇敢,心地善良,爱憎分明,有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工作积极认真,

富有创造性,善解人意,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与保尔志同道合。

相关情节:她最初是和谢廖沙一起工作。在这期间,她曾与谢廖沙恋爱。可她酷爱工作,不让私人感

情影响工作大局。在谢廖沙对她表示爱意时,她告诉他今后不要再作这种抒情诗,她不喜欢。结果谢廖沙

感到很委屈,匆匆跑回市区,之后就再也不去丽达那里了。也因为谢廖沙不去丽达那里,使得丽达的工作

无法正常开展。于时,丽达又找到谢廖沙,告诉他不能因为上次她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而撇下工作不管,不

能因为私人的感情而影响工作。

⑤阿尔焦姆

性格特征:他是保尔•柯察金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钳工,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

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相关情节:在保尔被赶出学校,不得不去车站食堂做工,甚至被堂信普罗霍尔毒打后,阿尔焦姆生气

地去找普罗霍尔算账,痛打了他一顿,被关进宪兵队。他帮保尔在发电厂找了一份新工作,这样保尔就不

用再回那个令人憎恶的地方了。由此可以看出阿尔焦姆是一个关心亲人、憎恶下层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待

遇的人。

在第二章里,阿尔焦姆使保尔和朱赫来得以认识,使保尔学会了许多关于党的知识,这对保尔今后的

人格形成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说朱赫来是保尔的一位人生导师。但是如果没有阿尔焦姆,保尔就学不到这

些,阿尔焦姆就是保尔最重要的人生导师。

在书中,在列宁逝世的追悼会上,阿尔焦姆和其他三十六位工人同志联名写了一份申请书请求加入布

尔什维克党,表明了阿尔焦姆对党的坚定的信心,是一个忠诚的革命战士。

(4)写作特色

①艺术的真实高于生活的真实。小说带有一定的自传性,所以小说中人物故事带有极强的真实性,但

这种真实性,却不是传记式的自然记载,作者是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再创造,使人物更为艺术化和思想化,

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②结构和情节的展开紧扣小说情节线索;小说的情节线索,十分清晰,结构紧凑自然。人物性格刻画

和塑造,采用了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丰满;作者往往从事情的正反变化

和正反对比中,对人物进行考验,使得主人公形象生动感人,让读者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与保尔同甘共苦,

同呼吸共命运,艺术感染力极强。

③叙事和心理描写融合自然贴切。小说写人时,以叙事为主,但在形式上,却利用了各种记叙和表现

手段,比如加入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书信与日记以及格言警句的内容,这些方式都不同程度地丰满了

人物形象。

④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更显现实主义特点。小说中人物的塑造,没有东拼西凑和生拉硬扯的形象叠加,

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仿佛在那个年代,保尔就生活在人们的身边。

⑤主人公的时代特殊性和历史的真实性融合自然,没有作者强加的理念,而是主人公自我发展的形象

和自我成长的各种思想和意识的显现。保尔既是一个特殊的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社会公民,二者在主人

公身上,没有发生任何冲突,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成就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艺术形象。

⑥环境描写。语言简洁优美,自然清新,概括力较强,富有表现力。

二、基础小练。

1.下列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保尔从没有灰心丧气,在与病魔的搏斗中,死神也望而却步。

B.冬妮娅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她热爱工作,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她与保尔志同道合。

C.保尔不居功自傲,党让他去修铁路,去当团干部,他都去了,而且都是豁出命来干。

D.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李尔王》,敬佩主人公为了理想和信仰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女性人物深入人心,选段中提到的“她”是()

她算不上漂亮,但是那一对淡褐色的大眼睛,有点像蒙古画上那样的细眉毛,端正的鼻子和线条分明

的鲜艳嘴唇,使她显得富有魅力。她腼腆地同保尔握手问好,面对这位陌生的年轻男人,她的脸羞得红到

了耳朵根。

A.丽达B.穆拉C.达雅D.安娜

3.根据你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的了解,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当时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

年写成此书。

B.主人公保尔,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谢廖沙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

道路。

C.著作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

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D.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保尔最后的著作是《暴风雨所诞生的》。

4.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他有为理想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在病榻上

历时三年写成的。

C.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他是通过哥哥阿尔焦姆结识的朱赫来。

D.在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对他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冬妮亚,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的达雅,

以及他的妻子丽达。

5.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当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

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6.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保尔喜欢读《牛虻》这部小说,他敬佩主人公牛虻的斗争精神和革命意志。

B.保尔救出朱赫来后,因为贵族儿子维克多的告发,被白匪抓捕并关押起来。

C.红军攻下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参军了,后来当了团区委书记。

D.保尔视察修铁路的工地,看到顽强的工人们,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6.【答案】B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练习。

①保尔出院之后,起初就住在冬妮亚寄宿的布拉诺夫斯基家里。

②他立刻试着邀请冬妮亚参加城里共青团的会议。冬妮亚同意了。但是,当她换完衣服走出房间的时

候,保尔却紧咬着下嘴唇。她打扮得那样漂亮,那样别出心裁,保尔都没法带她到自己的伙伴们那里去了。

③于是他们发生了第一次冲突。保尔问她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她生气了:“我从来就不喜欢跟别人一

个样子;要是你不便带我去,我就不去好了。”

④那天,大家都穿着褪色的旧衣服,唯独冬妮亚花枝招展。保尔看在眼里,觉得很不痛快。同志们都

把她看做外人,她也觉察到了,就用轻蔑的、挑衅的目光看着大家。

⑤这天晚上他俩的友谊开始出现了裂痕。保尔怀着痛苦和惊讶的心情看到,那一向似乎是很牢固的友

谊在逐渐破裂。又过去了几天。每次会面,每次谈话,都使他们的关系更疏远,更不愉快。保尔对冬妮亚

的那种庸俗的个人主义愈来愈不能容忍了。他们两个人都很清楚,感情的最后破裂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⑥这一天,他们来到黄叶满地的库佩切斯基公园,准备作最后一次谈话。他们站在陡岸上的栏杆旁边;

第聂伯河从下面滚滚流过,闪着灰暗的光;一艘拖轮用轮翼疲倦地拍打着水面。拽着两只大肚子驳船,慢

腾腾地从巨大的桥孔里钻出来,逆流而上。落日的余辉给特鲁哈诺夫岛涂上了一层金黄色,房屋的玻璃也

被它照得火一样通红。

⑦冬妮亚望着金黄色的余辉,忧伤地说:“难道咱们的友谊真的像这落日,就这样完了吗?”

⑧保尔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紧皱着眉头低声说:“冬妮亚,这件事咱们已经谈过了。不用说你也知道,

我原来是爱你的,就是现在,我对你的爱情也还可以恢复,不过,你必须跟我们站在一起。我已经不是从

前的那个保夫鲁沙了。那时候我可以为了你的眼睛,从悬崖上跳下去,回想起来,真是惭愧。现在我说什

么也不会跳。拿生命冒险是可以的,但不是为了姑娘的眼睛,而应该是为了别的,为了伟大的事业。如果

你认为,我首先应该属于你,其次才属于党,那么,我绝不会成为你的好丈夫。因为我首先是属于党的,

其次才能属于你和其他亲人。”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九章)

7.赏析文中画线句。

8.保尔和冬妮亚分手,表面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9.读完整本书后,请结合内容,谈谈你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02知能巩固与提升

i.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

《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

B.《经典常谈》可以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

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被筑路工人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

就是这样炼成的。”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这一英雄形象,赞扬了保尔个人主义的革命理想和精神。

2.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的作者是朱自清,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

B.我们学过《兼葭》之后,可以选择性阅读《经典常谈》的《〈诗经〉第四》。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塑造了以主人公

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强忍病痛历时三年写成的自传,完成这部巨著后他就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了。

3.下列关于名著的解说不正强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的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

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B.“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保尔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时说的。

C.《经典常谈》共13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说文解字》放在首

篇。

D.《经典常谈》见解精辟,笔法卓越,深入浅出,已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4.下列关于《经典常谈》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B.“乐”在古代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

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自幼丧父,与母亲、哥哥相依为命。历经人生千辛万苦后,最后在母亲

和冬妮娅的帮助下,用生命写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刻画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中间穿插书信和日记等,使小说主人公保尔•柯

察金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5.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冬妮娅这一人物形象。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C.《经典常谈》中,作者朱自清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学者

们有益的启示。

D.朱自清写《经典常谈》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

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6.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错误的是哪一项()

A.《经典常谈》是文学大家、学者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

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的散文集。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

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是保尔的人生导师,他教保尔拳术,给保尔讲述革命道理,传授革命知

识,引导保尔成长为坚定的战士。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丽达是保尔的妻子,在保尔卧病期间精心照顾、鼓励他,使他最终完成《暴风

雨所诞生的》一书,开始新生活。

7.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

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C.《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

著作。

D.《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板着脸说话”,平铺直叙。

8.下列对名著表述育牛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全书共十三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

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经典常谈》叙述的语言平实,论述思路严密,是一部按照严谨的传统学术观念撰写的学术著作集。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写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

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甲】①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

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

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②“人都到那里去了?!”

③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

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④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

缺日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借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

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⑤“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嘀……。”

⑥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拗过去。

【乙】《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

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应该分别的看。那些

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

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的。这些辞有

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当代史官也许根据亲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这些辞

原来似乎只是说的话,并非写出的文告;史官纪录,意在存作档案,备后来查考之用。这种古代的档案,

想来很多,留下来的却很少。汉代传有《书序》,来历不详,也许是周、秦间人所作。有人说,孔子删《书》

为百篇,每篇有序,说明作意。这却缺乏可信的证据。孔子教学生的典籍里有《书》,倒是真的。那时代

的《书》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无从知道。“书”原是纪录的意思;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

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那时候这些

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

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描述了鲁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

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

B.【甲】文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C.【乙】文选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全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D.【乙】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使用文言文精练的典范。

10.【甲】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出自【乙】文中谈论到的《》一书,此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

是中国最古的的历史。

11.【甲】文中讲述先生教学生读经典古书,【乙】文中谈论古代经典丛书发展。请联系【甲】【乙】全

文,谈谈文中对“经典古书”各持有怎样的态度。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片段,结合整本书,按要求回答问题。

片段一: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锹,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冬妮娅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

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

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娅。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片段二:

阿尔焦姆:

我想跟你谈谈我的情况。除你以外,我大概是不会给任何人写这样的信的。你了解我,能理解我的每

一句话。我在争取恢复健康的战场上,继续遭到生活的排挤。我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一次打击过后,我

刚刚站起来,另一次打击又接踵而来,比上一次更厉害。

不过我还是相信我能够重返战斗行列,相信在冲锋陷阵的大军中也会有我的一把刺刀。我不能不相信,

我没有权利不相信。十年来,党和共青团教给了我反抗的艺术。领袖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攻不克的堡垒,

这句话对我也适用。

你的保尔

12.选文中保尔说“我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一次打击过后,我刚刚站起来,另一次打击又接踵而来”。

结合原著内容,任意列举两次保尔受到过的打击。

13.结合片段的内容,说说你眼中的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

14.有位著名教育家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为什

么值得一读呢?请任选角度(如写法、内容、人物、语言),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01基础梳理与整合

一、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C.表述有误。《史记》作者是司马迁,字子长。而非左丘明。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有误,应为: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故选B。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A.写屈原疲倦或痛苦的时候,叫“妈呀!”“天哪!”就很接地气,

很有趣,不是贾谊;C.“记”不仅可以叙事,还可以写景、状物、抒发情怀、阐发观点,这里“一种叙事

的文体”表述不完整;D.节气与节日重叠的有清明和冬至,这里“它是唯一和节日重叠的节气”表述不正

确;故选B。

4.【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D.《史

记》是纪传体史书;故选B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B.“《礼记》”有误,应为《论语》。故选B。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方法理解。C.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是关

联着政治或教化的;故选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c.《经典常谈》由十三篇长短不一的文章构成,《诗第十二》《文

第十三》比前面的文章都要长许多;故选C。

【答案】8.D

9.尚书记言

10.甲文中体现出古文的深奥、苦涩之处,难以读懂,不被孩子们喜欢;乙文表明了古代经典著作的流传

不易,需要珍惜。

【解析】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乙】文选自《经典常谈》,该书作者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

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文字上更是使用文言文精练的

典范”表述不当;故选D。

9.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甲】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出自《尚书》,【乙】文中谈论到的《尚书》一书,

此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历史。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根据【甲】文④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上九潜龙勿用”①段“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可知,

【甲】文中体现出古文的深奥、苦涩之处,难以读懂,不被孩子们喜欢;根据【乙】文“这种古代的档案,

想来很多,留下来的却很少"可知,【乙】文表明了古代经典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