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课《陈情表》(教学课件)-统编本选必下第三单元_第1页
第9.1课《陈情表》(教学课件)-统编本选必下第三单元_第2页
第9.1课《陈情表》(教学课件)-统编本选必下第三单元_第3页
第9.1课《陈情表》(教学课件)-统编本选必下第三单元_第4页
第9.1课《陈情表》(教学课件)-统编本选必下第三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情表李密学习目标1.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2.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本,背诵全文。3.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方式。4.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情境导入苏轼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后人说: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千百年来,人们把《出师表》当成“忠”的标准,把《陈情表》作为“孝”的典范。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从汉代开始,由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体,“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一作“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章表》)。文体介绍“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表”的主要内容不是劝谏君主,也不是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而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已志。按照文章学家的说法,“表”的用处其实很多,包括了请劝、陈乞、进献、推荐、庆贺、慰安、辞解、陈谢等多种功能(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在数不胜数的表文中,广为传诵者都是将事、理融于真情之中的,如孔融《荐祢衡表》、曹植《求自试表》、诸葛亮《出师表》、欧阳修《辞枢密副使表》等。其中《出师表》以“忠”著称,《陈情表》以“孝”感人,均堪称这一文体的典范之作。文体介绍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李密出生于犍为大族,但他父亲并不出名,且很早去世,父亡后不到四年,母亲就改嫁了。李密从小依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故侍奉刘氏十分孝顺,《晋书·孝友传》将他列在首位。李密除了“以孝谨闻”,还很有才华,长于《左传》,所撰《述理论》曾受到当时著名学者皇甫谧的称赞。他曾任蜀汉的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等职,因为口才出众,曾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国君臣的称赞。了解作者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李密成为亡国遗臣。平蜀的大将邓艾闻李密之名,想用他为主簿,写信相招、约与相见,李密都不为所动。后来邓艾被杀,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武帝为加强统治、收拾人心,开始起用亡国旧臣,先任命李密为郎中,后因立司马衷(晋惠帝)为太子,又征李密为太子洗马。但是,李密对晋武帝征召一直辞不赴任,《陈情表》就是他为辞洗马之任而写的一封辞表,也是他留存至今的唯一一篇作品。收到李密的奏表,晋武帝赞叹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感动之际,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密遂得以终养。及祖母卒,服丧期满,李密以太子洗马被征至洛阳。后出为河内温令。了解作者相关背景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李密所处的时代,是晋武帝司马炎主政的时候。当时,司马炎灭魏蜀以后,出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情况,就是诸多前朝讲究名节的知识分子,十分不屑跟司马炎这样的新政权合作。

这其中最著名的是竹林七贤之中的阮籍和嵇康。

阮籍还稍好些,只是消极反抗,司马炎派人登门说亲,他却大醉六十日,以此拒绝。但他内心极为苦闷,总是自己驾车到处游,走到无路可走之处就放声嚎哭。

嵇康则不同,不合作就不合作,立场鲜明,没有讨价还价之处。司马炎派钟会过来请他,他也无动于衷。同为七贤之中的好友山涛推荐他当官,他不但一口拒绝,还公开发了一封跟山涛断绝关系的书信。

司马炎见嵇康软硬不吃,就要挥刀问斩了。嵇康临死前,还弹了一曲《广陵散》,以此谢世。拒绝皇帝的征召,后果是什么?相关背景方孝孺:

浙江宁海人。明惠帝时任翰林侍讲、文学博士。后明成祖称帝时,命其起草即位诏书,他宁死不从,惨遭杀害,被灭十族。相关背景拒绝皇帝的征召,后果是什么?1.要供养祖母2.李密是蜀汉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3.司马氏以屠杀篡夺的方式夺取得天下,阴险多疑,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所以他作《陈情表》坚辞。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相关背景为何陈情?结合文章内容及背景,完成下面表格。陈情表陈情者陈情对象陈情内容陈情目的陈情方式整体感知李密晋武帝对祖母—孝情;对晋武帝—忠情;对自己—忠孝两难的苦情愿乞终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拓展: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称父母死:见背、孤露、弃养文本研读——第1段“见”——一个易被忽略的虚词

第一,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称代前置的宾语),而且句中要出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主动者)。如:“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我当初回家时,府吏嘱咐我。“见丁宁”即“丁宁我”。又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我生下来才六个月,父亲便丢下我死去。这里“见背”即“背我”。

文本研读——第1段“见”——一个易被忽略的虚词文本研读——第1段

第二,用在及物动词之前表被动,而句中不出现动作的施事者,相当于“被”。“被”是介词。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想要(把和氏宝玉)给秦国,只怕秦国的十五座城不能得到,白白的被欺骗。“见欺”即“被欺”。又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实却被怀疑,忠心反倒受到诽谤。“见疑”即“被怀疑”。

第三,有些句子中,“见”和“于”搭配起来使用,也表被动。但是起表被动作用的主要是“于”,“见”与“于”相照应。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住赵王。臣密言:臣以(因为)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夙(早年)遭闵(同“悯”,忧伤)凶(不幸。指丧父)。生孩六月,慈父见(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相当于“我”)背;行年(年岁,年龄)四岁,舅夺(强行改变)母志。祖母刘愍(怜惜)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零丁(孤独的样子)孤苦,至于(至,达到;于,介词,引出对象)成立(成人自立)。既无伯叔,终(又)鲜(少。这里是“没有”的意思)兄弟,门衰祚薄(福分浅薄),晚有儿息(子嗣)。外无期功[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形影相吊(安慰)。而刘夙(早时)婴(缠绕)疾(病)病,常在床蓐(草垫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停止侍奉而离开(祖母)]。文本研读——第1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父死母嫁,祖母躬亲抚养;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体弱零丁,祖母精心养育;③“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内外无亲,祖孙互为依靠;④“而刘夙婴疾病……未曾废离”——卧病在床,祖母需要照料。效果:文章一开篇,浓浓的悲情扑面而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密形单影只的孤寂,祖母困境中的艰辛;仿佛听到了他无助的哀叹,祖母病中的呻吟……至性之言,悲恻动人,为下面的陈述奠定了情感基调。思考1:第一段中体现的李密一定要对祖母尽“孝情”,原因有哪些?试分析效果。文本研读——第1段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思考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文本研读——第1段拓展:古代官职变动任职授官: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起、拔、点(用于布衣任官)。

提升职务:擢、升、拔擢、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降级免职:罢、免、解、黜、夺

(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chǐ(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调动职务:移、调、徙、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出京受任)、陟zhì(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兼任官职: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假(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

文本研读——第2段逮(及、至)奉圣朝,沐浴(承受恩泽)清化。前太守臣逵察(经考察后予以推举)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举荐)臣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臣以(因为)供养无主(主事的人),辞(辞谢)不赴命。诏书特下,拜(授官)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寻(不久)蒙国恩,除(授官)臣洗马(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猥(谦辞,辱)以微贱,当(承担)侍东宫,非臣陨首(头落地,指不惜性命)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使上闻、报告),辞不就职。诏书切峻(急切严厉),责臣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诏奔驰(赴京就职),则(连词,表转折,但是)刘病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笃(病重);欲苟(姑且)顺私情,则告诉[申诉(苦衷)]不许(许可):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文本研读——第2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即有卧床不起的祖母,博得武帝的同情。思考1:作者怎样巧妙推脱任职?文本研读——第2段这些词语都表示新朝对李密的多次征召:从时间上看急迫连续,从形式上看多法并用,从官职上看越来越高,显示出新朝急于需要李密出来笼络人心,而李密推辞之难,这为下文矛盾的解决埋下了伏笔。思考2:第二段接连使用时间词“逮”“前”“后”“寻”,对应的征召词“察”“举”“拜”“除”“当”以及递增官职“孝廉”“秀才”“郎中”“洗马”,有什么用意?这四个字形象地写出了朝廷对李密“辞不赴命”越来越生气,责备越来越严重的态度,仿佛可以看到皇帝在那里生气发怒的情形。思考3:第二段“切”“峻”“责”“慢”有什么表达效果?四字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文本研读——第2段伏惟(伏在地上想。旧时奏疏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元老,旧臣),犹蒙矜育(怜惜养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况且)臣少仕伪朝,历职(连续任职)郎署(郎官的衙署),本图宦达,不矜(看重、推崇)名节(名誉与节操)。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提拔、擢升),宠命优渥(优厚),岂敢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但(只是)以(因为)刘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这里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迫近),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人命危浅(垂危),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无法用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轮流,更替)相为命,是以(因此)区区(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文本研读——第3段进一步阐明辞不就职的原因。思考1: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那么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呢?②自陈宦历,称颂君恩。陈述自己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打消晋武帝怀疑自己“矜名节”的顾虑;又强调自己的卑微和皇恩浩荡,说明自己绝无非分的奢望。①抓住晋“以孝治天下”大理。搬出“以孝治天下”的纲领,表明自己孝养祖母是合情合理合法。③正面陈述祖母病笃。这是“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文本研读——第3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照察、审辨)。愿陛下矜愍(怜恤)愚诚,听(任从。这里指应许)臣微志,庶(希望)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当结草(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不胜(承受,承担)犬马怖惧之情,谨(恭敬地)拜表以闻(使动用法,使……知道)。文本研读——第4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明全文主旨。愿乞终养。思考1:本段交代了全文写作目的,是什么?文本研读——第4段事之实: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不胜犬马怖惧。思考2: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①臣侍汤药,未曾远离②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为远④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作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思考2: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文本研读——第4段不好。本文的陈述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文章首先陈述个人的悲惨遭遇及家庭的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以此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因“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此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思考3:如果将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下位置,先讲理后陈情,好不好?文本研读——第3段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文本研读思考1:李密竟以一篇不足五百字的表章,让天子一改初衷收回成命,请分析他是如何说理的。品读感情①以凄恻之情动人主之心。《陈情表》将祖孙相依的情感写得凄楚哀婉,恻然动人。一开始作者并没有直截了当地提出不能应诏,而是简明陈述自己的凄惨身世和祖母的凄凉晚境,以哀情动人,文中显示的形单影只的悲冷气氛,令人一洒同情之泪。②以婉转之理封人主之口。李密从“孝”字上做文章,将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推崇的社会价值观念之中。李密之境遇"特为尤甚”。“特”“尤”两字,强调处境非同一般,更应受到“圣朝”的怜悯眷顾。况且,尽“孝”也未必不能尽“节”,“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此番话,是在歌颂圣朝“清化”的前提下说的,言辞婉曲,理由充分。思考1:李密竟以一篇不足五百字的表章,让天子一改初衷收回成命,请分析他是如何说理的。品读感情③以谦卑之态释人主之疑。李密是蜀汉旧臣,故贬低自己的“名节”:在蜀为郎,“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作者描摹自己的心境:“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作者甚至说,接到诏令,竟欲“奉诏奔驰”,走马赴任,“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