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 08-2218-2016 村庄道路建设技术规范_第1页
DG∕TJ 08-2218-2016 村庄道路建设技术规范_第2页
DG∕TJ 08-2218-2016 村庄道路建设技术规范_第3页
DG∕TJ 08-2218-2016 村庄道路建设技术规范_第4页
DG∕TJ 08-2218-2016 村庄道路建设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DG/TJ08一2218一2016J13612一2016主编单位:上海市路政局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施行日期:2017年3月1日2017上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沪建标定[2016]903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村庄道路建设技术规范》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路政局主编的《村庄道路建设技术规范》,经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2218—2016,自2017年3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路政局负责解释。特此通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二。一六年十月二十四日—1—为规范上海市村庄道路的建设管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第二批)〉的通知》(沪建交[2012]661号)的要求,由上海市路政局会同相关单位承担《上海市村庄道路建设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相关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规范。本规范分为9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技术要各单位在本规范施行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上海市路政局(地址:徐家汇路579号;邮编:200023;E-mail:jszx@shlzj.sh.cn),或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地址:上海市小木桥路683号;邮编:200032;E-mail:shgcjsgf@sina.com),以供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上海市路政局参编单位:上海市公路学会上海浦东新区公路管理署上海奉贤区公路管理署上海崇明区公路管理署上海兰德公路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吴青峰张毅李志明施媛媛卢佳祺—2—王一如陆庚铃谢祖平主要审查人:黄兴安朱惠君赵志文陈炳生黄律群杨燕青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2016年12月—1—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技术要求 53.1一般要求 53.2技术要求及相关指标 53.3设计速度 64路线 74.1一般要求 74.2平面 74.3纵断面 84.4横断面 95路基 105.1一般要求 105.2路基横断面 105.3路基高度 105.4路基填料和压实 115.5边坡及防护 115.6路基排水 116路面 136.1一般要求 136.2路面结构 137桥涵 167.1一般要求 167.2桥梁宽度 17—2—7.3桥下净空 177.4桥梁设计荷载 177.5桥梁结构 187.6涵洞 198道路沿线设施 208.1绿化 208.2安全保障设施 209竣工验收 229.1一般要求 229.2初步验收 229.3竣工终验 23本规范用词说明 25引用标准名录 26条文说明 27—3—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tecnicalrequirements 53.1Generalrequirements 53.2Tecnicalrequirementsandandrelatedindex 5 64Route 74.1Generalrequirements 74.2plane 74.3verticalsection 84.4crosssection 95subgrade 105.1Generalrequirements 105.2subgradecrosssection 105.3subgradeheight 105.4subgradefillmaterialandcompacting 115.5sideslopeandprotection 115.6subgradedrainage 116pavement 136.1Generalrequirements 136.2pavementstructure 137Bridgeandculvert 167.1Generalrequirements 167.2Bridgewidth 17—4—7.3clearanceofspan 177.4Bridgedesignload 177.5Bridgeconstruction 187.6culvert 198Roadsubsidiaryfacility 208.1Greening 208.2safetyfacility 209Acceptanceofconstruction 229.1Generalrequirements 229.2preliminaryacceptance 229.3Finalacceptanceofconstruction 2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25Normativereference 26Explanationofprovisions 27—1—1总则1●0●1为加强本市村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管理,提高村庄道路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农村村庄区域内的村庄道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便”的原则设置照明设施。1●0●5村庄道路的建设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2.0.1村庄道路villageroad村庄内主要道路、次要道路。2.0.2主要道路mainroad主要指村庄区域内除公路、市政道路设施量以外,设计速度不大于20km/h,采用双车道布置且路面宽度不小于6m或单车道布置且路面宽度不小于3.5m的道路。2.0.3次要道路secondaryroad主要指村庄区域内除公路、市政道路设施量以外,设计速度道路。2.0.4路基subgrade按照路线位置和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2.0.5路堤embankment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2.0.6路肩shoulder,verge车道外侧至路基边缘,与路面相邻的带状部分。2.0.7边坡sideslope为保证路基稳定,路基两侧做成一定坡度的坡面。2.0.8护坡slopeprotection统称。2.0.9路面pavement用各种材料铺筑在道路路基上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层状构—3—造物。2.0.10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concretepavement以水泥混凝土做面层的路面。2.0.11沥青路面bituminousconcretepavement用沥青混合料铺筑面层的路面。2.0.12大桥bigbridge多跨径总长在100m以上(含100m)且1000m(含1000m)以下或单孔跨径在40m以上(含40m)且150m(含150m)以下的桥梁。2.0.13中桥mediumbridge多跨径总长在30m以上且100m以下或单孔跨径在20m以上(含20m)且40m以下的桥梁。2.0.14小桥smallbridge多跨径总长在8m以上(含8m)且30m以下(含30m)或单孔跨径在5m以上(含5m)且20m以下的桥梁。2.0.15涵洞culvert主要为宣泄地面水流而设置的横穿路堤的小型排水构造物。2.0.16管涵pipeculvert洞身以圆形管节修筑的涵洞。2.0.17拱涵archculvert洞顶呈拱形的涵洞。2.0.18箱涵boxculvert洞身为钢筋混凝土箱形截面的涵洞。2.0.19调治构造物regulatingstructure为引导和改变水流方向,使水流平顺通过桥孔并减缓水流对桥位附近河床、河岸的冲刷而修建的水工构造物。2.0.20道路绿化roadplanting在村庄道路范围内的两侧边坡及沿线空地等种植乔灌木及花草等植物。—4—2.0.21绿化带greenbelt在村庄道路用地范围内,供绿化的条形地带。2.0.22行道树roadsidetree沿村庄道路两侧路肩以内的等间距规则独立种植的、具有独立主干的乔木。2.0.23安全保障设施trafficsafetyfacilities为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而设置的标志、标线、护栏、分隔带、安全岛、分流岛、人行天桥、人行通道及各种监视和控制设备等设施的总称。—5—3基本技术要求3.1一般要求3.1.1新、改建村庄道路应按本规范执行。3.1.2对于受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的局部路段(以下简称受限路段),可采用本规范的低限指标。3.2技术要求及相关指标3.2.1村庄道路技术要求及相关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改建村庄道路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m。2村庄道路为单车道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错车道。3村庄道路路面铺装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等形式。3.2.2村庄道路建筑限界应符合图3.2.2的规定。3.2.3对于需通行超长、超宽或超高车辆的特种运输车辆,有专用功能的道路,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建筑界限。3.2.4村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应符合表3.2.4的规定。表3.2.4村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道路种类行驶车辆类型最小净高(m)机动车道各种机动车4.5小客车3.5非机动车道2.5人行道行人2.5—6—W—行车道宽度;L—侧向宽度;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当L≤1m时,E=L;当L>1m时,E=1m;H—净空高度。图3.2.2建筑限界3.2.5当村庄道路是村庄唯一出入通道时,净空高度设计应不3.3设计速度3.3.1村庄道路设计速度应符合表3.3.1的规定。表3.3.1设计速度村庄道路分类村庄道路设计速度(km/h)2015注:地形条件好的道路可取高值,改建道路条件受限可取低值。3.3.2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设计速度的0.5倍~0.7倍—7—4路线4.1一般要求4.1.1村庄道路路线设计应符合有关规划要求,宜采用村庄总体整治规划作为指导。4.1.2村庄道路主要道路路线宜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设计。4.2平面4.2.1村庄道路的平面线形应由直线和圆曲线两种要素组成。4.2.2村庄道路平面应设置与设计速度相适应的圆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4.2.2圆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2015圆曲线最小半径(m)1515圆曲线最小长度(m)40304.2.3当受现状道路两侧构筑物或建筑物控制,路线转角位于交叉口范围内时可不设置圆曲线,但应保证交叉口范围直行车道的连续顺直。4.2.4当车道宽度小于5m,圆曲线半径不大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加宽,每条车道加宽值应符合表4.2.4的规定。—8—表4.2.4圆曲线每条车道的加宽值车道宽度圆曲线半径(m)250~150<150~70<70~30<30~20<20~153.5m加宽值(m)0.30.50.71.11.34.0m 0.20.60.84.5m———0.20.34.2.5圆曲线范围的加宽应为不变的全加宽值,两端应设置加宽渐变段。加宽渐变段的渐变率宜为1:15~1:30,且长度不应小于10m。4.2.6圆曲线上的路面加宽应设置在圆曲线的内侧,当条件限制时,可在圆曲线两侧加宽。4.2.7会车视距、超车视距和停车视距应符合表4.2.7的规定。表4.2.7会车视距、超车视距和停车视距设计速度(km/h)2015会车视距(m)4030超车视距(m)一般值10080最小值7050停车视距(m)2015注:最小值仅在受限路段采用。4.2.8圆曲线内侧的路堑边坡、挡墙、绿化、声屏障、防眩设施等构筑物均不得妨碍视线。4.3纵断面4.3.1村庄道路纵坡宜控制在3.5%以下,特殊路段纵坡度大于3.5%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滑措施。4.3.2经过村民点的道路,道路两侧没有排水条件的,可在许可—9—范围内,利用纵坡排水,纵坡坡度不宜小于0.3%。4.3.3当纵坡不小于2.5%时,其最大坡长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3.3最大纵坡及相应最大坡长最大纵坡(%)3.53.02.5最大坡长(m)1502003004.3.4利用老路结构作为路基的路段,路面标高不应低于原路面标高。4.4横断面4.4.1村庄道路主要道路宜采用双车道布置。采用双车道布置时,路面宽度应不小于6m。4.4.2村庄道路采用单车道布置时应设置错车道;错车道的有效长度应不小于10m,错车道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6.5m。4.4.3村庄道路应设置路肩,单车道道路路肩宽度应不小于0.5m,双车道道路路肩宽度应不小于0.25m。4.4.4村庄道路宜设置双向路拱坡度,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单车道布置路面或考虑单向排水等因素时可设置单向路拱坡度。4.4.5车行道宜选用直线形路拱,路面的路拱坡度应为1.0%~4.4.6保护性路肩应向道路外侧倾斜,横坡度可比路面横坡度加大1%,且不宜小于2%。—10—5路基5.1一般要求5.1.1通行机动车的村庄道路路基应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及自然环境等条件进行设计,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要求;宜采用浅挖、低填的断面形式,应重视填挖均衡。5.2路基横断面5.2.1路基横断面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5.2.1路基横断面设计速度(km/h)20,15车道数21路基宽度B(m)≥6.50≥4.505.3路基高度5.3.1路基高度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路基的边缘设计标高应高于两侧原地面30cm;沿河及受水浸淹的—11—路基边缘设计标高,应考虑潮水位的影响,增加安全高度。5.4路基填料和压实5.4.1填方路基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5.4.2土质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5.4.2的规定。表5.4.2土质路基压实度填挖类别零填及挖方填方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0~0.30~0.80.8~1.5>1.5路基最小压实度(%)949492915.4.3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应小于20Mpa。路基顶面弯沉不大于5.6mm。5.5边坡及防护5.5.1村庄道路边坡坡度应为1:1.2~1:1.5。5.5.2路基防护应针对不稳定的高边坡、易受冲刷的沿河路段等工点,采用设置挡土墙、护坡、护岸等工程防护或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防止冲刷,保证路基稳定。5.5.3有局部破损、裂缝的边坡或锥坡,可采用水泥砂浆修补;局部塌陷、变形的,应按原结构修补。5.6路基排水5.6.1村庄道路路基路面排水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及现有的农田水利排灌系统,充分考虑防、排、疏结合,合理设置边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12—5.6.2边沟沟底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且不宜小于0.3%O易冲刷路段和通过村镇路段的边沟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块、浆砌片石、干砌片石等形式O—13—6路面6.1一般要求6.1.1村庄道路路面结构层应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使用功能,结合路基条件进行设计,保证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6.1.2路面设计宜按照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规范》DG/TJ08—2067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应不低于本规范的相关规定。6.1.3村庄道路路面设计标准轴载应不低于双轮组单轴100KN(标准轴载BZZ—100)。6.2路面结构6.2.1对于新建村庄道路,路面结构不应低于表6.2.1的组合要求。表6.2.1新建村庄道路路面典型结构组合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沥青路面典型结构重交村庄道路20cm水泥混凝土(fr=4.5Mpa)20cm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15cm砾石砂或石灰土垫层4.0cm沥青混凝土(AC—13C)6.0cm沥青混凝土(AC—20C)0.6cm封层30cm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15cm砾石砂或石灰土垫层—14—续表6.2.1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轻交村庄道路16cm水泥混凝土(fr=4.5Mpa)15cm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10cm砾石砂或石灰土垫层5.0cm沥青混凝土(AC—13C)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15cm砾石砂或石灰土垫层22cm水泥混凝土(fr=4.5Mpa)10cm碎石垫层注:重交村庄道路为可通行中型车(座位>19座的客车和2t<载质量≤7t的货车)的道路;轻交村庄道路为限制通行中型车及以上车辆的道路。6.2.2在原有土路上新建可通行机动车的村庄道路时,原有土路应整平,并应符合表5.4的规定;路面结构不宜低于表6.2.1的组合要求。6.2.3对于改建原有村庄道路为可通行机动车的道路,路面结构不宜低于表6.2.3的组合要求。表6.2.3改建村庄道路路面典型结构组合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沥青路面典型结构重交村庄道路22cm水泥混凝土(fr=4.5Mpa)原泥结碎石路面整平4.0cm沥青混凝土(AC—13C)6.0cm沥青混凝土(AC—20C)0.6cm封层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原泥结碎石路面整平轻交村庄道路18cm水泥混凝土(fr=4.5Mpa)原泥结碎石路面整平5.0cm沥青混凝土(AC—13C)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原泥结碎石路面整平注:重交村庄道路为可通行中型车(座位>19座的客车和2t<载质量≤7t的货车)的道路;轻交村庄道路为限制通行中型车及以上车辆的道路。6.2.4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符合下列规定:—15—于25m2。2水泥混凝土路面应设置纵向、横向与交叉口接缝,并明确相适应的接缝填缝材料。3纵向接缝与路线平行,并应设置拉杆。4板块纵缝间距(即板宽)宜为3.om~4.5m。—16—7桥涵7.1一般要求7.1.1村庄道路上的桥涵应根据道路功能、农田排灌、河道通航的要求进行设计,同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7.1.2桥涵设计宜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规范》DG/TJ08—2067等相关规范的规定,并应不低于本规范的相关规定。7.1.3村庄道路的中小桥梁及涵洞线形应符合道路线形的要求。大桥应综合考虑,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文地质条件稳定的地段,避免在曲线和斜交过大的路段范围布设桥位。7.1.4桥涵跨径小于50m及以下时,宜采用标准化跨径。桥涵7.1.5现有桥梁荷载等级达不到相关规定的,应采取限载通行、加固维修等措施。7.1.6现有窄桥加宽宜采用与原桥相同的结构形式和跨径,上下部结构受力简单明确,并保证桥梁基础的抗冲刷能力。7.1.7能利用的现有桥涵应对桥梁栏杆、桥头护栏等防护设施进行整修、加固和完善。—17—7.2桥梁宽度7.2.1村庄道路桥梁的桥面宽度应按照桥面净宽与路面同宽的原则进行布置。7.2.2在通过村庄行人稠密处应设置人行道。人行道宽度宜为7.3桥下净空7.3.1桥下净空应满足通航标准或水务部门提供的梁底标高要求。7.3.2桥下净空高度应符合表7.3.2的要求。表7.3.2桥下净空高度标准所跨线路类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村庄道路(唯一通道)村庄道路(非唯一通道)车道(与车行道分开设置时)桥下净空高度(m)5.004.503.502.507.4桥梁设计荷载7.4.1村庄道路沿线桥梁设计荷载宜按照公路-Ⅱ级设计标准进行。7.4.2桥梁设置人行道时应同时计入人群荷载,人群荷载标准值一般可按3.0KN/m2计算,在村庄行人密集的区域以及专用人行桥梁可采用3.5KN/m2。—18—7.5桥梁结构7.5.1村庄道路桥梁结构宜采用简支梁式结构。桥梁单跨孔径小于10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单跨孔径大于等于10m时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7.5.2中小跨径桥梁支座宜采用板式橡胶支座。7.5.3桥台宜采用桩排架加台前护坡的结构形式,或根据实际地形采用带桩基的重力式桥台结构。7.5.4对于多跨桥梁,桥墩形式宜采用桩排架式或承台立柱式。7.5.5村庄道路桥梁桩基础宜采用打入桩或钻孔桩基础,当桥梁周边存在建筑物时,应优先采用钻孔桩基础。7.5.6维修改建村庄道路桥梁时宜利用原有桥台的挡土作用和地基承载力。7.5.7桥面铺装宜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装或沥青面层,应有完善的桥面防水、排水系统。7.5.8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面层(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内应配置钢筋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宜大7.5.9沥青面层桥面铺装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结构宜与道路面层保持一致。7.5.10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的有关规定,沥青面层桥面铺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的有关规定。7.5.11村庄道路桥梁桥墩处桥面宜采用连续缝构造,桥台处桥面宜采用异型钢单缝式伸缩装置,也可根据伸缩量计算采用其他伸缩装置。—19—7.5.12桥梁栏杆设计应满足受力要求,高度不应小于1.1m。7.6涵洞7.6.1村庄道路涵洞宜采用管涵结构,跨径超过2.0m时宜采用混凝土箱涵或盖板涵、拱涵等其他形式。7.6.2涵洞结构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JTG/TD65—04的有关规定。—20—8道路沿线设施8.1绿化8.1.1村庄道路两侧宜在不影响视距和交通安全的前提下种植绿化。8.1.2应根据节省土地、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用村庄道路路肩、边坡等区域进行绿化综合设计。8.1.3村庄道路两侧绿化宜种植行道树为主,也可采用灌木或地被植物,绿化种植位置为路肩、边坡或路肩两侧土地上。8.1.4行道树胸径应不小于6cm,种植株距宜为4m~8m。8.1.5交叉路口两端的停车视距范围内,应采取通透式配置,不宜种植高度超过0.6m的植物,以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8.1.6边坡绿化应结合防护工程措施栽植护坡植物,宜选择根系长、须根多或种子有自播能力、喜光耐旱、养护容易的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8.2安全保障设施8.2.1在视距不良、高路堤、陡坡、急弯、临水沿河等路段,应在路侧设置相适应的视线诱导、限速、警示、警告标志和路侧护栏。8.2.2村庄道路入口处应设置限载、限高标志和限高设施,限制大型机动车通行。8.2.3桥梁两端应根据桥梁承载能力设置相适应的限载标志。8.2.4跨线桥、下立交两侧应根据村庄道路净空高度设置相应的限制高度标志。—21—8●2●5在主要交叉路口、村镇、学校等路段或道路纵坡过大的路段应采取减速措施并设置限速标志,并可配合划定人行横道线,也可设置其他安全保障设施。—22—9竣工验收9.1一般规定9.1.1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9.1.2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分初步验收和竣工终验。9.2初步验收9.2.1项目进行初步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单位完成施工合同及设计文件要求的内容。2施工单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9、《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G/TJ08—2144各分项工程的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的规定对工程进行自检,且质量自检合格;并按照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9附录J真实、完整地填写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自检资料。3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评定合格。9.2.2初步验收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单位提出初步验收申请,经监理单位核认,确实具备验收条件,由监理单位邀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监单位、接管单位组织初步验收。2初步验收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路工程—23—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9、《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G/TJ08—2144各分项工程的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的规定对工程进行逐项审查,明确整改意见,并提出初步验收等级和意见。填入初步验收意见书,并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盖章认定。3通过初步验收,提出的整改内容必须于14d内整改完成(情况特殊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商定期限),整改完成后即向建设单位申请终验。9.3竣工终验9.3.1项目进行竣工终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单位已完成初步验收意见书中提出的整改内容,且监理单位出具整改消项报告。2建设单位在收到施工单位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的竣工终验申请后,经审查符合竣工终验条件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竣工终验。9.3.2竣工终验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1检查合同执行情况。2检查施工自检报告、施工总结及施工资料。3检查监理单位独立抽检资料、监理工作总结及质量评定资料。4检查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总结。5检查工程实体质量和质量保证资料,包括主要产品质量的抽(检)测报告。6检查工程完工数量是否与批准的设计文件相符,是否与工程计量数量一致。7对合同是否全面执行、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以及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作出结论。8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工作进行初步评价。—24—9.3.3竣工终验由建设单位组织,参加单位包括主管部门、接管部门、监理单位、质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加验收人员应为本单位参与工程的主要技术人员。9.3.4竣工终验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单位完成初步验收整改内容后,向建设单位提出竣工终验申请。2建设单位收到施工单位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的竣工终验申请后,实地核查工程初验整改情况。3竣工终验时,建设单位总结合同执行情况,对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作出结论;设计单位负责检查已完成的工程是否与设计相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监理单位负责完成监理资料的汇总、整理、协助建设单位检查施工单位的合格执行情况,核对工程数量,科学公正地对工程质量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9的规定进行评定;施工单位负责提交竣工资料。4竣工终验由公路管理机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填写终验等级和意见,并盖章认定。5竣工终验结束一周内,将终验单报质监单位备案。—25—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用词: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26—引用标准名录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4《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6《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8《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9—20059《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规范》DG/TJ0810《城市道路设计规程》DGJ08—210611《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G/TJ08—2144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DG/TJ08一2218一2016J13612一20162017上海—29—1总则 313基本技术要求 323.2技术要求及相关指标 323.3设计速度 324路线 334.2平面 334.3纵断面 335路基 345.2路基横断面 347桥涵 357.1一般要求 357.2桥梁宽度 357.4桥梁设计荷载 357.5桥梁结构 36—30—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313Basictecnicalrequirements 323.2Tecnicalrequirementsandandrelatedindex 32 324Route 334.2plane 334.3verticalsection 335subgrade 345.2subgradecrosssection 347Bridgeandculvert 357.1Generalrequirements 357.2Bridgewidth 357.4Bridgedesignload 357.5Bridgeconstruction 36—31—1总则1.0.1本规范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村庄道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建交〔2012〕490号]、《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规范》DG/TJ08—2067等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市村庄道路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编制。1.0.2本市农村村庄区域内的村庄道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可参照本规范实施,如需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可按照《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规范》DG/TJ08—2067等相关技术规范。1.0.3村庄道路建设应根据村庄道路服务功能(如村庄集中居住区、农田区、历史风貌区等不同区域)进行建设,重点要保证主体工程建设质量和相关安全附属设施的完善。—32—3基本技术要求3.2技术要求及相关指标3.2.1特殊情况下,在村庄道路改建时,受条件限制车道宽度无法达到3.5m,需通过对建设条件的专题论证后,适当降低标准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