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济源市、洛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四市高考语文第三次质检试卷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济源市、洛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四市高考语文第三次质检试卷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济源市、洛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四市高考语文第三次质检试卷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济源市、洛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四市高考语文第三次质检试卷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济源市、洛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四市高考语文第三次质检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南省济源市、洛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四市高考语

文第三次质检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关于物种分布区的研究由来已久。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最早注意到不同地区物种分布

的差异。他将动植物分布描述为“以地球为棋盘的大棋局”。自达尔文以来,生物地理学家

已经意识到物种的分布区存在差异。但仍不清楚物种分布区的大小差异。在20世纪末,科

学家发现种子植物的分布区大小相差可达5至6个数量级。

种子植物。顾名思义就是能产生种子的植物。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类群,也是陆地生

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产者。种子植物的不同类群在陆地的分布存在巨大差异,如菊科植物欧

洲千里光在南北半球都有分布,其分布区可达上千万平方公里,而云南高黎贡山一些特有的

凤仙花属物种只限于不足1平方公里的分布区。

现代生物学家通过DNA序列构建了种子植物的生命之树,结合现有的化石证据估算出

不同种子植物的形成时间,如最早的松科植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约为距今1.55亿年前,

而最早的忍冬科植物形成时间约为距今1亿年前。二者相差5500万年。

种子植物在地球上形成以后,通过产生种子的形式向外扩张,不断占领新的生存环境以

扩大其“领地”。理论上,随着扩散过程的持续发生,种子植物的分布区逐渐变大,但若扩

散过程中发生极端事件,如晚新生代大冰期事件导致地球大幅度降温,会引起种子植物的分

布区缩小甚至导致植物灭绝。若排除扩散能力、定居能力等因素对种子植物分布区的影响,

在地球上出现时间相近的种子植物应该有相似的分布区大小。

大种子储备的营养物质能为幼苗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资源,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它们在

热带雨林等环境中具有生存优势;而小种子是“机会主义者”,它们会尝试进入更多新的生

活环境,拓展其分布区,成为传播扩散“健将”。种子植物孕育一粒大种子所需资源大于孕

育一粒小种子所需资源,且小种子更轻,故相对大种子而言,小种子具有更大的数量、更远

的传播距离,因而具有更强的扩散能力。

在种子植物形成的早期阶段,种子主要依靠重力、风力进行扩散。这两种扩散方式的效

率与种子大小密切相关,如报春花的种子越小,其在重力介导的下落过程中可能被风传播得

更远。在距今约八千万年前,随着大型脊椎动物的出现,形成了以动物为媒介的种子传播方

式。这种方式削弱了传播效率与种子大小的关系。研究团队建立的种子植物分布区大小与种

子大小相互关系的数学方程中,不同扩散方式的方程系数为:自助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

播。这意味着自助传播与风力传播的种子,其大小对分布区大小的影响更显著。

研究团队还发现同种植物的种子质量有一定的变化,如单粒凤仙花的种子可能为0.0021

克,也可达0.0068克,这种可变性在生物地理学上称为种内变异性。团队通过广泛比较在

不同地方采集到的同种植物种子,获得种子大小的种内变异性,建立植物分布区大小与种子

大小变异性的数学方程,发现随着种内变异性增加,分布区大小也有增大的趋势。也就是说,

种内变异性高的物种能适应更多环境,其分布区可能会更大,就如同生活中的活动扳手能拧

动各种规格的螺丝钉。

传统观点认为,同种植物的属性(包括种子大小)在种内的变异性主要是由生存环境的

差异引起的。目前研究基因的科学家发现,植物属性的变异性可溯源至对应基因一一“可塑

性基因”,植物拥有“可塑性基因”,就有了高的变异性和适应能力。种子大小的变异性可能

也与“可塑性基因”有关。而此类基因很可能正好是种子植物适应多种生存环境的遗传基础。

(摘编自王鸿良《种子植物传播为何有的近有的远》)

材料二:

种子大小、下垫面类型、风速对柠条种子风力再传播的最终分布会产生影响。种子大小

是影响其风力再传播的重要因素。在相同下垫面类型下,随着风速增加,种子越小,传播距

离越远。Eriksso在对常绿植物种子扩散和定居的进化研究中也发现小种子在近距离传播中

具有优势。研究结果发现小种子启动风速最小,且种子在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启动风速小于

低盖度,说明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小种子更易于搬运。

随着风速的增加,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小种子扩散变化最明显、水平传播距离最大。这

表明种子大小和土壤结皮覆盖度存在交互作用。通常,静止平面上的种子,沿着地面运动需

克服种子重力和其产生的升力之间引起的地表摩擦。柠条种子越大,其自身重力越大,则高

风速能更好地克服这种地表摩擦。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结皮覆盖较为均一,地表平坦,相对摩

擦力也最小。因此,这种交互作用主要来源于下垫面粗糙度大小和连续变化对种子沿地表运

动的摩擦力的影响。

生物结皮通过改变土壤表层的粗糙度来影响种子的传播,易被风媒传播的植物种子落地

后其风力再传播与沙面的稳定性及地表微区特征有很大关系,而且土壤质地越粗糙,种子越

容易在土壤中定居。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在结皮覆盖度较低的样地中,风速不断增大,结

皮底下的沙粒被不断搬运,导致结皮底下出现空间而形成小沙坑,部分种子暂时被搬运进去,

逐渐被沙粒浅埋。但随着风速进一步增大,越来越多的结皮被破坏,浅埋的种子被再次搬运。

在种子大小和下垫面条件的交互影响下,柠条种子风力传播最终表现出多样的格局和策

略,这种多样性最终也会影响到柠条种群的自然更新过程。

(摘编自王家辉《柠条种子风力再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菊科植物欧洲千里光和云南高黎凤仙花属物种为例,说明了种子植物因类群

不同在陆地的分布存在巨大差异。

B.材料一表明,大种子储备的营养物质能为幼苗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因而具有更

大的生存优势和更强的扩散能力。

C.材料二指出,地表越平坦,相对摩擦力也越小,那些易被风媒传播的植物种子,落地

后就越容易在土壤中定居。

D.材料二认为,受种子大小和下垫面条件的交互影响,柠条种群自然更新,柠条种子风

力传播表现出多样的格局和策略。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物种分布区大小的差异之因进行探索,这对生物地理学者的研究是一种挑战。

B.构建种子植物的生命之树,可佐证形成时间相对接近的种子植物具有相近分布区。

C.如果种子扩散过程中发生极端事件,会造成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缩小甚至植物灭绝。

D.即便同种植物的种子质量也会产生种内变异,这可能与其“可塑性基因”有关。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头达尔文的描述,既突出动植物的分布面积大、存在差异,也增强生动性。

B.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C.材料一第六段表明自助传播与动物传播的种子,其大小对分布区大小的影响更显著。

D.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论证种子大小和土壤结皮覆盖度存在交互作用以及原因。

(4)材料一第五段使用“机会主义者”“健将”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种子的传播,二者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弦歌

李驶虎

也许是云贵高原的托举,昆明这座城距离天空更近一些,那些平日里擦着树梢闲荡的云,

无心地聚拢在西南联大校园的洋铁皮屋顶上,就急急地落下一阵暴雨,轰鸣声之强度不弱于

日军飞机的轰炸。这是午后时光了,正午时分日本飞机曾光顾过。学生们等不及日本飞机远

去就纷纷跑上街去游行,分不清哪些是清华的,哪些是北大的,哪些是南开的,满城都是歌

唱的浪潮:“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今天我们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

民族自救的巨浪……”

这场雨来得急,砸着教室屋顶的洋铁皮,仿佛全世界都在轰鸣合奏。而在这满世界的轰

鸣声中,闻一多先生却感到了莫大的宁静。此刻,昏暗的教室中,他伫立在小小的讲台上,

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行:

①从来没有暴风雨能够持久的!

他转回身,把粉笔头丢到讲桌上,拍拍手上的粉笔屑,撑捶袍袖,单单忽略了粉笔灰落

得最多的蓬乱的胡须。他蓄起这胡须,是为了表示抗战的决心。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他仿

佛是向着混沌和虚空在讲自己所发现的中国文学史部尚未成形的诗的史,或者史的

诗。它以神话为源头,实际上却是一部探寻这民族、这文化的力量的唯物史观的文学史。他

正要把他的发现慢慢地讲给青年们听,他们却纷纷离开了教室。除了眼前和他对坐在昏暗里

的这个学生,其他人并没有再回来。

雨住后,天空复亮,头顶的铁皮渐渐沉默下来,而城里更加沸腾了。他们也该回司家营

了。

满城草木都被雨水洗得发亮,人们的脸上也洋溢着一种新生般的光芒。出城走一段路,

路面开始泥泞,闻先生索性脱去鞋袜,赤脚踩进温热的软泥里去,感受到红土地那温柔的舒

适。他畅快地走着,问身边的青年:“新之,你知道我心底的想法吧?”何新之赶上一步,

答:“我知道先生心里有一团火……”

闻先生望着前面的山路说:“今天的我是以文学史家自居的。青年们看见我钻进了故纸

堆里,难免误会我变成了一条蠹鱼,②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我钻进这故纸堆里,为的是

看清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才好开出我的药方!”

他们驻足在山坡上,眺望着脚下雨后势如奔马的盘龙江。③天空忽然放晴,江山鲜亮夺

昆“又没有带画板!”闻一多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严肃地表达着遗憾。

“青年们都去了哪里?一直都有很多人跟你一起回来,难道真是因你不写诗了吗?”闻

大大轻声问。闻先生望着眼前那东去的江水,心想:青年如同激流,滚滚入海,大海就是真

理的存在。而他何尝不似那滚滚入海的大江,引领着激流,也受着激流影响。“青年们总会

懂得的,没有比历史更伟大的诗篇。我是要抗战,不要内战的。我是要从历史中看清这民族

的病症,我已为她开出了药方!"他慢慢地说。

这星月交辉、江山无恙的静夜,闻先生想起了在青岛大学的自己。那时跟着他的青年们

很多。他们高声朗诵他的《死水》《口供》,跟着他从“一沟绝望的死水”向着一个理想一一

“咱们的中国”挣扎、呐喊,而自从自己有了“考据癖”并以学者自居后,青年们就渐渐地

离开了他。这时候,独对这万籁俱寂的宇宙,在这仿佛无声的世界里,他听到了自己胸中又

响起战鼓一般沉闷而有力的心跳声。

是放下刻刀。从故纸堆里抬起头来做回一个斗士的时候了。案头这部唯物史观的《中国

文学史稿》还没有完成大纲,而他已经为这民族开出了药方,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一个披荆斩

棘的实践者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沸腾了昆明。④闻先生剃去那长过胸口的蓬大胡须,再度露出了倔强的

大嘴和下巴,配上刚毅的眼神,一个大家熟悉又陌生的闻一多先生出现了。大家都向他的决

心表示敬意。闻先生却依然不曾展露他的笑容,端着烟斗说:“我们得到了期待中的胜利。

还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和平,我们还面临着更重大的问题,也许我们真正的奋斗才刚刚开始

吧。”这不是他的宣言,但他的确从这一刻起成为一个民主斗士了。

闻先生几乎日日都在演讲,或者是在去演讲的路上,这时候他身边的青年空前多起来。

昆明的青年学生积蓄起海啸般的力量,就要冲垮和消灭这旧世界了。五月,教育部宣布

联大解散,三校师生复原北返。联大走了,昆明的大学也放暑假了,高原上几乎每天都在落

雨,铅灰的形云笼罩着空荡荡的教室。特务们隔三岔五跑教授们家里吵,威胁他们离开昆

明……

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在高原的雨中进行着,面对特务的哄笑和谩骂,闻先生内心的火山

爆发了,他冲上台去拍着桌子,像擂响了战鼓:“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

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他的演讲震惊了中外。现场的一千多名青年注视着他,为他

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语气鼓掌。青年们紧盯着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民主斗士,

而他早就准备好为民主而牺牲了。

下午。昆明又响起了枪声。几天前,闻先生还告诉朱自清先生,他正在把屈原的《九歌》

改编成歌剧,好叫青年们到舞台上去给大众表演。现在,他无法完成这件事了,那部唯物史

观的《中国文学史稿》也永远成为了残篇。他最后一部光辉的作品,就是当天上午脱口而出

的《最后一次演讲》。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轰炸的日本飞机尚未远去,不同高校的学生就上街游行、高歌,可以

看出青年们抗日救亡的热情。

B.自闻一多研究中国文学史后,学生们渐渐离开了他,表明学生对远离现实的学术研究

不感兴趣,对闻一多心怀怨愤。

C.从“绝望的死水”到“咱们的中国”,闻一多和青年们挣扎、呐喊,表达了他们推翻

旧社会建立新世界的愿望。

D.作者把《最后一次演讲》称作闻一多“最后一部光辉的作品”,既有赞美、崇敬之意,

也有遗憾、痛惜之情。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独立成段,感情强烈、语气坚定,表达了闻一多对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心。

B.句子②中“杀蠹的芸香”运用比喻,闻一多以“芸香”自比,表现出高洁自守的品质。

C.句子③中暴雨后“江山”“鲜亮夺目”,既写出雨后江山的壮美,也暗含守护家园之意。

D.句子④照应前文的闻一多蓄须明志,此时他剃去胡须,是因为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3)面对闻一多不同的革命斗争方式,青年们的反应也有所不同,请加以梳理概括。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弦歌•激流•担

当;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新生。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夫不谏则危君,囿谏则危身。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

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出正闺①,刖跪②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

晏子入见。公曰:“寡人以天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

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恶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无隐君;民多讳言,

君有骄行。今君有失行,而刖跪有直辞,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

礼之,以明君之受谏!”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时朝无事。

景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

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夫治天下者非用一

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距而不入者哉?”

(节选自《说苑•正谏》)

材料二: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

闻谏诸,知政教得失。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箫忠臣。”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王珪对曰:“木从

绳则正,后从谏则圣。陛下开圣虑,纳刍羊,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

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自冷夸,护

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

杜如晦对曰:“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净,诚亦合死。"太宗曰:“公言

是也。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注]①正闺:宫中的小门。②刖跪:断足的人。古代受刖刑的人多服役看守宫门,文中即

指守门人。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治A天下者B非用C一士之言也D固有E受F而不用G恶有距H而不入者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文中指坚持,与《师说》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意思相同。

B.藉。文中指凭借,与《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藉”意思不同。

C.刍莞,指割草砍柴或割草砍柴的人,多用于自谦,文中指粗浅鄙陋的意见。

D.矜,文中指夸耀,与李密《陈情表》中“犹蒙矜育”的“矜”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行为不当,刖跪规劝,景公感到羞惭固不去上朝,晏子却认为刖跪敢于直言是国

君的福分。于是景公下令加倍赏赐刖跪,并免除了他的赋税。

B.在晏子看来,国君用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臣下就不进言,那么君王就听不到,在下

位的不说话。在上位的听不到,上聋下哑,会妨害国家治理。

C.王珪认为,国君听从规谏就会圣明,现在太宗广开言路,他愿意竭尽所能。太宗赞同。

下令以后宰相进宫商量国家大事,让谏官跟随,参与政事。

D.隋炀帝昏庸,虞世基身为宰相,不敢直言进谏,没有尽到一个臣子应该尽的责任。太

宗始终认为,虞世基罪恶深重,应该和隋炀帝一同被处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

②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铮,知政教得失。

(5)如何“进谏”和“纳谏”?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江湖

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①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赧鲤问阳候②。

[注]①罗刹江:即钱塘江,风涛甚险,舟楫经此,多为暗石所坏,故名。②阳候:古代传

说中的波涛之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湖水气势磅礴的景象,给人以恢宏壮阔之感。

B.颔联指出钱塘江漫长的江流潮起潮落自有规律,最终会流向平处。

C.诗人描写湖水的深不见底和澎湃迅猛,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D.尾联中诗人指出:谁是主宰晨昏的人,或许波涛之神能作出回答。

(2)诗中寄寓了哪些人生思考?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U)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通过云层和水

波的描写,反映了天气的变化。

(2)杜甫《登高》中“不尽长江滚滚来”所写的江水境界旷远,而苏轼《赤壁赋》中

“,"则借江水抒发了人生的感慨。

(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将士情》中写到,辛弃疾立于凛冽寒风中,望着将士们

身上的铁衣,不禁吟诵起前人写的诗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

6.(11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北京早起都要喝茶,得把茶喝“通”了,这一天才舒服。无论贫富,皆如此。我对茶

实在是个外行。虽然喝得很勤,但是毫不讲究。我的祖父则不然,他平日生活俭省,喝茶却

颇考究。并且他喝茶喝得很醉,一次要放多半壶茶叶。我的喝茶浓/、跟小时候的①—

也有点关系。

昆明茶馆里卖的都是青茶。我在昆明住了七年,几乎天天泡茶馆。“泡茶馆”是西南联

大学生特有的说法。联大学生在茶馆里往往一泡就是半天,聊天、看书、写文章。有一位研

究生简直是“冷”在茶馆里。他连漱洗用具都放在一家茶馆里。上午、下午、晚上,要一杯

茶。独自坐着看书。

我在杭州喝过一杯好茶。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置二旗二枪,一泡在玻璃杯里葭

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脏腑,真是好茶!狮峰茶果然②

茶还可入馔,制为食品。我曾用粗茶叶煎汁加大米熬粥,自制为茶粥;四川的樟茶鸭子

乃以柏树枝、樟树叶及茶叶为熏料,吃起来有茶香而无茶味;而裘盛戎曾用龙井茶包饺子,

可谓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长”与文中加点的“长”,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

B.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

C.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

D.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3)画波浪线句子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狮峰茶之妙,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相比于传统烹调方式。有些人觉得“低温慢煮”更健康。那么,①?低温慢煮是

食材料理常用的一种技法。本质上是将食材密封在真空袋中,然后放入能够精准调节温度的

加热系统中烹调。温度一般在50℃到80℃之间,时间则长达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或更

久。

低温慢煮相对于传统的高温烹饪而言,的确是更健康的选择。食物经高温烹饪可能产生

致癌物质,而低温慢煮的烹调温度一般只有50℃到80℃,能够避免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

低温慢煮不需要费心控制火候,也不用担心一时忘记而烧锅、糊锅。可以让烹调更省心。此

外,这种新型烹调方式能够让食物口感更好。因为真空包装避免了氧气与食物接触发生的化

学反应,使食物保持了“原汁原味”。

②o尤其是一些加热温度和时间不够就有中毒风险的食物。比如豆类,它们含有

植物血凝素,需要100℃加热数分钟至半小时以上才能分解毒素。还有具有结缔组织的肉臭。

结缔组织在低温下不能被分解,需要经过高温处理后方可食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

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I提到:植物拥有“可塑性”基因,就有了高的变异性和适应能

力。其实,“可塑性”在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中也有其作用。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以“可塑性”为话题。写

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河南省济源市、洛阳市、平顶山市、许昌市四市高考语

文第三次质检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关于物种分布区的研究由来已久。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最早注意到不同地区物种分布

的差异。他将动植物分布描述为“以地球为棋盘的大棋局”。自达尔文以来,生物地理学家

已经意识到物种的分布区存在差异。但仍不清楚物种分布区的大小差异。在20世纪末,科

学家发现种子植物的分布区大小相差可达5至6个数量级。

种子植物。顾名思义就是能产生种子的植物。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类群,也是陆地生

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产者。种子植物的不同类群在陆地的分布存在巨大差异,如菊科植物欧

洲千里光在南北半球都有分布,其分布区可达上千万平方公里,而云南高黎贡山一些特有的

凤仙花属物种只限于不足1平方公里的分布区。

现代生物学家通过DNA序列构建了种子植物的生命之树,结合现有的化石证据估算出

不同种子植物的形成时间,如最早的松科植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约为距今1.55亿年前,

而最早的忍冬科植物形成时间约为距今1亿年前。二者相差5500万年。

种子植物在地球上形成以后,通过产生种子的形式向外扩张,不断占领新的生存环境以

扩大其“领地”。理论上,随着扩散过程的持续发生,种子植物的分布区逐渐变大,但若扩

散过程中发生极端事件,如晚新生代大冰期事件导致地球大幅度降温,会引起种子植物的分

布区缩小甚至导致植物灭绝。若排除扩散能力、定居能力等因素对种子植物分布区的影响,

在地球上出现时间相近的种子植物应该有相似的分布区大小。

大种子储备的营养物质能为幼苗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资源,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它们在

热带雨林等环境中具有生存优势;而小种子是“机会主义者”,它们会尝试进入更多新的生

活环境,拓展其分布区,成为传播扩散“健将”。种子植物孕育一粒大种子所需资源大于孕

育一粒小种子所需资源,且小种子更轻,故相对大种子而言,小种子具有更大的数量、更远

的传播距离,因而具有更强的扩散能力。

在种子植物形成的早期阶段,种子主要依靠重力、风力进行扩散。这两种扩散方式的效

率与种子大小密切相关,如报春花的种子越小,其在重力介导的下落过程中可能被风传播得

更远。在距今约八千万年前,随着大型脊椎动物的出现,形成了以动物为媒介的种子传播方

式。这种方式削弱了传播效率与种子大小的关系。研究团队建立的种子植物分布区大小与种

子大小相互关系的数学方程中,不同扩散方式的方程系数为:自助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

播。这意味着自助传播与风力传播的种子,其大小对分布区大小的影响更显著。

研究团队还发现同种植物的种子质量有一定的变化,如单粒凤仙花的种子可能为0.0021

克,也可达0.0068克,这种可变性在生物地理学上称为种内变异性。团队通过广泛比较在

不同地方采集到的同种植物种子,获得种子大小的种内变异性,建立植物分布区大小与种子

大小变异性的数学方程,发现随着种内变异性增加,分布区大小也有增大的趋势。也就是说,

种内变异性高的物种能适应更多环境,其分布区可能会更大,就如同生活中的活动扳手能拧

动各种规格的螺丝钉。

传统观点认为,同种植物的属性(包括种子大小)在种内的变异性主要是由生存环境的

差异引起的。目前研究基因的科学家发现,植物属性的变异性可溯源至对应基因一一“可塑

性基因”,植物拥有“可塑性基因”,就有了高的变异性和适应能力。种子大小的变异性可能

也与“可塑性基因”有关。而此类基因很可能正好是种子植物适应多种生存环境的遗传基础。

(摘编自王鸿良《种子植物传播为何有的近有的远》)

材料二:

种子大小、下垫面类型、风速对柠条种子风力再传播的最终分布会产生影响。种子大小

是影响其风力再传播的重要因素。在相同下垫面类型下,随着风速增加,种子越小,传播距

离越远。Eriksso在对常绿植物种子扩散和定居的进化研究中也发现小种子在近距离传播中

具有优势。研究结果发现小种子启动风速最小,且种子在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启动风速小于

低盖度,说明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小种子更易于搬运。

随着风速的增加,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小种子扩散变化最明显、水平传播距离最大。这

表明种子大小和土壤结皮覆盖度存在交互作用。通常,静止平面上的种子,沿着地面运动需

克服种子重力和其产生的升力之间引起的地表摩擦。柠条种子越大,其自身重力越大,则高

风速能更好地克服这种地表摩擦。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结皮覆盖较为均一,地表平坦,相对摩

擦力也最小。因此,这种交互作用主要来源于下垫面粗糙度大小和连续变化对种子沿地表运

动的摩擦力的影响。

生物结皮通过改变土壤表层的粗糙度来影响种子的传播,易被风媒传播的植物种子落地

后其风力再传播与沙面的稳定性及地表微区特征有很大关系,而且土壤质地越粗糙,种子越

容易在土壤中定居。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在结皮覆盖度较低的样地中,风速不断增大,结

皮底下的沙粒被不断搬运,导致结皮底下出现空间而形成小沙坑,部分种子暂时被搬运进去,

逐渐被沙粒浅埋。但随着风速进一步增大,越来越多的结皮被破坏,浅埋的种子被再次搬运。

在种子大小和下垫面条件的交互影响下,柠条种子风力传播最终表现出多样的格局和策

略,这种多样性最终也会影响到柠条种群的自然更新过程。

(摘编自王家辉《柠条种子风力再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A.材料一以菊科植物欧洲千里光和云南高黎凤仙花属物种为例,说明了种子植物因类群

不同在陆地的分布存在巨大差异。

B.材料一表明,大种子储备的营养物质能为幼苗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因而具有更

大的生存优势和更强的扩散能力。

C.材料二指出,地表越平坦,相对摩擦力也越小,那些易被风媒传播的植物种子,落地

后就越容易在土壤中定居。

D.材料二认为,受种子大小和下垫面条件的交互影响,柠条种群自然更新,柠条种子风

力传播表现出多样的格局和策略。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针对物种分布区大小的差异之因进行探索,这对生物地理学者的研究是一种挑战。

B.构建种子植物的生命之树,可佐证形成时间相对接近的种子植物具有相近分布区。

C.如果种子扩散过程中发生极端事件,会造成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缩小甚至植物灭绝。

D.即便同种植物的种子质量也会产生种内变异,这可能与其“可塑性基因”有关。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材料一开头达尔文的描述,既突出动植物的分布面积大、存在差异,也增强生动性。

B.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C.材料一第六段表明自助传播与动物传播的种子,其大小对分布区大小的影响更显著。

D.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论证种子大小和土壤结皮覆盖度存在交互作用以及原因。

(4)材料一第五段使用“机会主义者”“健将”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种子的传播,二者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解答】(1)B.“因而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和更强的扩散能力”有误,结合“故相对大

种子而言,小种子具有更大的数量、更远的传播距离,因而具有更强的扩散能力”可知。

C.“落地后就越容易在土壤中定居”有误,结合“而且土壤质地越粗糙,种子越容易在

土壤中定居”可知。D."柠条种群自然更新,柠条种子风力传播表现出多样的格局和策

略”有误,结合”在种子大小和下垫面条件的交互影响下,柠条种子风力传播最终表现

出多样的格局和策略,这种多样性最终也会影响到柠条种群的自然更新过程”可知。

故选Ao

(2)B.“可佐证形成时间相对接近的种子植物具有相近分布区”有误,于文无据。

故选B。

(3)C.“自助传播与动物传播的种子”有误,结合”这意味着自助传播与风力传播的种

子,其大小对分布区大小的影响更显著”可知。

故选C。

(4)结合“而小种子是'机会主义者',它们会尝试进入更多新的生活环境,拓展其分

布区,成为传播扩散'健将’”可知,“机会主义者”“健将”等词语运用拟人,形象生动

地表达了种子植物利用一切手段拓展其分布区的做法;这些词语贴近社会生活,使抽象

的术语变得通俗易懂。

(5)相同点:结合“在种子植物形成的早期阶段,种子主要依靠重力、风力进行扩散。

这两种扩散方式的效率与种子大小密切相关……”“种子大小、下垫面类型、风速对柠条

种子风力再传播的最终分布会产生影响。种子大小是影响其风力再传播的重要因素……”

可知,两则材料都对种子植物传播远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种子和风速的大小对种

子植物传播产生了影响。不同点:①结合"也就是说,种内变异性高的物种能适应更多

环境,其分布区可能会更大,就如同生活中的活动扳手能拧动各种规格的螺丝钉”等可

知,材料一提出动物传播和种内变异性会对分布区产生影响。动物的活动范围越广,种

子植物传播范围越大;种内变异性高的物种则能适应更多环境,会扩大分布区。②结合

“研究结果发现小种子启动风速最小,且种子在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启动风速小于低盖

度,说明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小种子更易于搬运”等可知,材料二提出下垫面类型会对

分布区产生影响,高覆盖度结皮样地的小种子更易于传播。

答案:

(1)A

(2)B

(3)C

(4)①“机会主义者”“健将”等词语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种子植物利用一切

手段拓展其分布区的做法;②这些词语贴近社会生活,使抽象的术语变得通俗易懂。

(5)相同点:两则材料都对种子植物传播远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种子和风速的大

小对种子植物传播产生了影响。不同点:①材料一提出动物传播和种内变异性会对分布

区产生影响。动物的活动范围越广,种子植物传播范围越大;种内变异性高的物种则能

适应更多环境,会扩大分布区。②材料二提出下垫面类型会对分布区产生影响,高覆盖

度结皮样地的小种子更易于传播。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弦歌

李驶虎

也许是云贵高原的托举,昆明这座城距离天空更近一些,那些平日里擦着树梢闲荡的云,

无心地聚拢在西南联大校园的洋铁皮屋顶上,就急急地落下一阵暴雨,轰鸣声之强度不弱于

日军飞机的轰炸。这是午后时光了,正午时分日本飞机曾光顾过。学生们等不及日本飞机远

去就纷纷跑上街去游行,分不清哪些是清华的,哪些是北大的,哪些是南开的,满城都是歌

唱的浪潮:“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今天我们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

民族自救的巨浪……”

这场雨来得急,砸着教室屋顶的洋铁皮,仿佛全世界都在轰鸣合奏。而在这满世界的轰

鸣声中,闻一多先生却感到了莫大的宁静。此刻,昏暗的教室中,他伫立在小小的讲台上,

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行:

①从来没有暴风雨能够持久的!

他转回身,把粉笔头丢到讲桌上,拍拍手上的粉笔屑,弹弹袍袖,单单忽略了粉笔灰落

得最多的蓬乱的胡须。他蓄起这胡须,是为了表示抗战的决心。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他仿

佛是向着混沌和虚空在讲自己所发现的中国文学史部尚未成形的诗的史,或者史的

诗。它以神话为源头,实际上却是一部探寻这民族、这文化的力量的唯物史观的文学史。他

正要把他的发现慢慢地讲给青年们听,他们却纷纷离开了教室。除了眼前和他对坐在昏暗里

的这个学生,其他人并没有再回来。

雨住后,天空复亮,头顶的铁皮渐渐沉默下来,而城里更加沸腾了。他们也该回司家营

了。

满城草木都被雨水洗得发亮,人们的脸上也洋溢着一种新生般的光芒。出城走一段路,

路面开始泥泞,闻先生索性脱去鞋袜,赤脚踩进温热的软泥里去,感受到红土地那温柔的舒

适。他畅快地走着,问身边的青年:“新之,你知道我心底的想法吧?”何新之赶上一步,

答:“我知道先生心里有一团火……”

闻先生望着前面的山路说:“今天的我是以文学史家自居的。青年们看见我钻进了故纸

堆里,难免误会我变成了一条蠹鱼,②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我钻进这故纸堆里,为的是

看清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才好开出我的药方!”

他们驻足在山坡上,眺望着脚下雨后势如奔马的盘龙江。③天空忽然放晴,江山鲜亮夺

昆“又没有带画板!”闻一多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严肃地表达着遗憾。

“青年们都去了哪里?一直都有很多人跟你一起回来,难道真是因你不写诗了吗?”闻

大大轻声问。闻先生望着眼前那东去的江水,心想:青年如同激流,滚滚入海,大海就是真

理的存在。而他何尝不似那滚滚入海的大江,引领着激流,也受着激流影响。“青年们总会

懂得的,没有比历史更伟大的诗篇。我是要抗战,不要内战的。我是要从历史中看清这民族

的病症,我已为她开出了药方!"他慢慢地说。

这星月交辉、江山无恙的静夜,闻先生想起了在青岛大学的自己。那时跟着他的青年们

很多。他们高声朗诵他的《死水》《口供》,跟着他从“一沟绝望的死水”向着一个理想一一

“咱们的中国”挣扎、呐喊,而自从自己有了“考据癖”并以学者自居后,青年们就渐渐地

离开了他。这时候,独对这万籁俱寂的宇宙,在这仿佛无声的世界里,他听到了自己胸中又

响起战鼓一般沉闷而有力的心跳声。

是放下刻刀。从故纸堆里抬起头来做回一个斗士的时候了。案头这部唯物史观的《中国

文学史稿》还没有完成大纲,而他已经为这民族开出了药方,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一个披荆斩

棘的实践者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沸腾了昆明。④闻先生剃去那长过胸口的蓬大胡须,再度露出了倔强的

大嘴和下巴,配上刚毅的眼神,一个大家熟悉又陌生的闻一多先生出现了。大家都向他的决

心表示敬意。闻先生却依然不曾展露他的笑容,端着烟斗说:“我们得到了期待中的胜利。

还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和平,我们还面临着更重大的问题,也许我们真正的奋斗才刚刚开始

吧。”这不是他的宣言,但他的确从这一刻起成为一个民主斗士了。

闻先生几乎日日都在演讲,或者是在去演讲的路上,这时候他身边的青年空前多起来。

昆明的青年学生积蓄起海啸般的力量,就要冲垮和消灭这旧世界了。五月,教育部宣布

联大解散,三校师生复原北返。联大走了,昆明的大学也放暑假了,高原上几乎每天都在落

雨,铅灰的形云笼罩着空荡荡的教室。特务们隔三岔五跑教授们家里吵,威胁他们离开昆

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在高原的雨中进行着,面对特务的哄笑和谩骂,闻先生内心的火山

爆发了,他冲上台去拍着桌子,像擂响了战鼓:”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

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他的演讲震惊了中外。现场的一千多名青年注视着他,为他

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语气鼓掌。青年们紧盯着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民主斗士,

而他早就准备好为民主而牺牲了。

下午。昆明又响起了枪声。几天前,闻先生还告诉朱自清先生,他正在把屈原的《九歌》

改编成歌剧,好叫青年们到舞台上去给大众表演。现在,他无法完成这件事了,那部唯物史

观的《中国文学史稿》也永远成为了残篇。他最后一部光辉的作品,就是当天上午脱口而出

的《最后一次演讲》。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文章开头部分。轰炸的日本飞机尚未远去,不同高校的学生就上街游行、高歌,可以

看出青年们抗日救亡的热情。

B.自闻一多研究中国文学史后,学生们渐渐离开了他,表明学生对远离现实的学术研究

不感兴趣,对闻一多心怀怨愤。

C.从“绝望的死水”到“咱们的中国”,闻一多和青年们挣扎、呐喊,表达了他们推翻

旧社会建立新世界的愿望。

D.作者把《最后一次演讲》称作闻一多“最后一部光辉的作品”,既有赞美、崇敬之意,

也有遗憾、痛惜之情。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句子①独立成段,感情强烈、语气坚定,表达了闻一多对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心。

B.句子②中“杀蠹的芸香”运用比喻,闻一多以“芸香”自比,表现出高洁自守的品质。

C.句子③中暴雨后“江山”“鲜亮夺目”,既写出雨后江山的壮美,也暗含守护家园之意。

D.句子④照应前文的闻一多蓄须明志,此时他剃去胡须,是因为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3)面对闻一多不同的革命斗争方式,青年们的反应也有所不同,请加以梳理概括。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弦歌•激流•担

当;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新生。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解答】(1)B.”对闻一多心怀怨愤”有误。无中生有。

故选B。

(2)B.“表现出高洁自守的品质”有误。依然是民主斗士的精神,结合“今天的我是以

文学史家自居的。青年们看见我钻进了故纸堆里,难免误会我变成了一条蠹鱼,不晓得

我是杀蠹的芸香!我钻进这故纸堆里,为的是看清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才好开出我

的药方!”可知。

故选B。

(3)①结合“那时跟着他的青年们很多。他们高声朗诵他的《死水》《口供》,跟着他从

‘一沟绝望的死水'向着一个理想一一'咱们的中国‘挣扎、呐喊“可知,闻一多写革

命诗篇时,青年们跟随他。②结合“而自从自己有了‘考据癖'并以学者自居后,青年

们就渐渐地离开了他”可知,闻一多进行学术研究、想为民族开出药方时,青年们认为

他是“蠹鱼”,远离了!

(4)甲组答案示例:①结合“学生们等不及日本飞机远去就纷纷跑上街去游行,分不清

哪些是清华的,哪些是北大的,哪些是南开的,满城都是歌唱的浪潮:'同学们,大家起

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今天我们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现

场的一千多名青年注视着他,为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语气鼓掌。青年们

紧盯着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民主斗士,而他早就准备好为民主而牺牲了”可知,“弦歌”

既指西南联大学生们所唱的民族自救的战歌;也指闻一多用实际行动,以生命为代价引

领青年前行,所体现的“弦歌不辍”的教化育人精神。②结合”闻先生望着眼前那东去

的江水,心想:青年如同激流,滚滚入海,大海就是真理的存在。而他何尝不似那滚滚

入海的大江,引领着激流,也受着激流影响”可知,青年如同滚滚入海的激流,追求真

理;闻一多如同大江,引领青年前进的方向,同时也被青年影响。③结合“闻先生剃去

那长过胸口的蓬大胡须,再度露出了倔强的大嘴和下巴,配上刚毅的眼神,一个大家熟

悉又陌生的闻一多先生出现了。大家都向他的决心表示敬意……这不是他的宣言,但他

的确从这一刻起成为一个民主斗士了”可知,民族危难之时,闻一多和西南联大学生坚

持救亡图存,用实际行动书写民族担当精神。

答案:

(1)B

(2)B

(3)①闻一多写革命诗篇时,青年们跟随他。②闻一多进行学术研究、想为民族开出药

方时,青年们认为他是“蠹鱼”,远离了!

(4)甲组答案示例:①“弦歌”既指西南联大学生们所唱的民族自救的战歌;也指闻一

多用实际行动,以生命为代价引领青年前行,所体现的“弦歌不辍”的教化育人精神。

②青年如同滚滚入海的激流,追求真理;闻一多如同大江,引领青年前进的方向,同时

也被青年影响。③民族危难之时,闻一多和西南联大学生坚持救亡图存,用实际行动书

写民族担当精神。

乙组答案示例:①青年是国家的希望,进步的方向,是新生的力量。②闻一多和青年们

希望国家也获得新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夫不谏则危君,囿谏则危身。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

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出正闺①,刖跪②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

晏子入见。公曰:“寡人以天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

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恶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无隐君;民多讳言,

君有骄行。今君有失行,而刖跪有直辞,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

礼之,以明君之受谏!”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时朝无事。

景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

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夫治天下者非用一

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晋有距而不入者哉?”

(节选自《说苑•正谏》)

材料二: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

闻谏谆,知政教得失。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箫忠臣。”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王珪对曰:“木从

绳则正,后从谏则圣。陛下开圣虑,纳刍茅,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

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自冷夸,护

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

杜如晦对曰:“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净,诚亦合死。"太宗日:“公言

是也。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注]①正闺:宫中的小门。②刖跪:断足的人。古代受刖刑的人多服役看守宫门,文中即

指守门人。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治A天下者B非用C一士之言也D固有E受F而不用G恶有距H而不入者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固,文中指坚持,与《师说》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意思相同。

B.藉。文中指凭借,与《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藉”意思不同。

C.刍荒,指割草砍柴或割草砍柴的人,多用于自谦,文中指粗浅鄙陋的意见。

D.矜,文中指夸耀,与李密《陈情表》中“犹蒙矜育”的“矜”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景公行为不当,刖跪规劝,景公感到羞惭固不去上朝,晏子却认为刖跪敢于直言是国

君的福分。于是景公下令加倍赏赐刖跪,并免除了他的赋税。

B.在晏子看来,国君用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臣下就不进言,那么君王就听不到,在下

位的不说话。在上位的听不到,上聋下哑,会妨害国家治理。

C.王珪认为,国君听从规谏就会圣明,现在太宗广开言路,他愿意竭尽所能。太宗赞同。

下令以后宰相进宫商量国家大事,让谏官跟随,参与政事。

D.隋炀帝昏庸,虞世基身为宰相,不敢直言进谏,没有尽到一个臣子应该尽的责任。太

宗始终认为,虞世基罪恶深重,应该和隋炀帝一同被处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

②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铮,知政教得失。

(5)如何“进谏”和“纳谏”?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解答】(1)“……者,……也”表判断,应在“者”“也”后断开;“恶有距而不入者哉”

为反问句。应在“恶”前断开,综上应在BDG三处断开。句意:治理天下,不是听用一

个人的话,当然有听了而不采用的,哪里有拒绝而不听的呢?

(2)A.“意思相同”有误,固:坚持;本来。句意:坚持劝谏就会危害自身;他听闻道

理本来就早于我。

故选:Ao

(3)D.“太宗始终认为“有误,原文为“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及炀帝被杀,

世基合同死否”,意思是“虞世基不敢直言,或许算不上大罪。等到炀帝被杀,世基该一

同被处死吗”。

故选:D。

(4)①度:揣测;宜:适宜。译文:明智的人揣测君王权衡时势,调和那缓急处置适宜,

向上不敢危害君主,向下不危害自身。

②假:给予;颜色:颜色;冀:希望;知:了解。译文:每当见到有人陈述事情,一定

给予和悦的脸色,希望听到直言规劝,了解政治教化的得失。

(5)材料一说到‘'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臣

子权衡时势,敢于直言;材料二说到“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净,知政教得失”

“陛下开圣虑,纳刍莞,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君主要营造宽松的环境,反

省短处,虚心纳谏。

答案:

(1)BDG

(2)A

(3)D

(4)①明智的人揣测君王权衡时势,调和那缓急处置适宜,向上不敢危害君主,向下不

危害自身。

②每当见到有人陈述事情,一定给予和悦的脸色,希望听到直言规劝,了解政治教化的

得失。

(5)①臣子权衡时势,敢于直言;②君主营造宽松的环境,反省短处,虚心纳谏。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不劝谏就危害君王,坚持劝谏就会危害自身。明智的人揣测君王权衡时势,调和那缓急

处置适宜,向上不敢危害君主,向下不危害自身。所以对国家来说国家不受危害,对自身来

说自己不会危险。

景公大白天披散着头发,驾着六匹马的车,驰出宫中的小门,刖跪击打景公的马使车子

返回,说:“你不是我的国君。”景公羞惭而不上朝,晏子进宫请见,景公说:“我靠您和各

位大夫的辅助,能够率领百姓敬守宗庙,现在被刖跪羞辱使国家蒙受耻辱,我还能够跟诸侯

并列吗?"晏子回答:“您不要厌恶这件事。我听说,下面没有直言规劝的话,上面就有昏

庸的君主;百姓有很多不敢直说的话,君主就有骄横的行为。现在国君有错误的行为,而刖

跪有直言规劝的话,这是国君的福分,所以我前来庆贺。请赏赐他,来表明国君喜欢善行;

礼遇他,来表明国君接受谏言!”于是下令加倍给刖跪钱财并免征赋税,一时朝野平安无事。

景公说:“居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那么对国家有什么妨害呢?"晏子回答:“居于朝廷

之上对下威严,那么臣下就不说话,臣下不说话,那么君王就听不到。在下位的不说话就叫

作哑巴,在上位的听不到就叫作聋子;上聋下哑那么不是妨害治理国家是什么?治理天下,

不是听用一个人的话,当然有听了而不采用的,哪里有拒绝而不听的呢?

材料二:

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进见的百官,都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样,每当见到有人

陈述事情,一定给予和悦的脸色,希望听到直言规劝,了解政治教化的得失。曾对公卿们说:

“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忠臣。”

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君主和臣子相处共事,如鱼得水,那么天下才可以安定。”

王珪回答:“木头经过墨线的比量就能锯直,国君听从规谏就会圣明。陛下开启圣明的恩肃,

采纳我等粗浅时见,我处在不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意竭尽自己愚劣的能力。”太宗称赞。

下令从今以后宰相进商国家大事,一定让谏官跟随进入,参与听闻政事。

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圣明的君主反省短处更加贤明,昏庸的君主掩饰短处永远

愚昧。隋炀帝喜欢夸耀自己,维护短处拒绝纳谏,果真就实在很难有人敢冒犯违逆他了。虞

世基不敢直言,或许算不上大罪。等到炀帝被杀,世基该一同被处死吗?”杜如晦回答说:

“虞世基身为宰相,处在应当说话的地方,竟然没有一句话进谏,的确也应该被处死。”太

宗说:“你说得对。炀帝难道不是因为身边没有忠臣,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罪恶累积灾祸太

多,导致灭亡的吗!”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江湖

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①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赧鲤问阳候②。

[注]①罗刹江:即钱塘江,风涛甚险,舟楫经此,多为暗石所坏,故名。②阳候:古代传

说中的波涛之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湖水气势磅礴的景象,给人以恢宏壮阔之感。

B.颔联指出钱塘江漫长的江流潮起潮落自有规律,最终会流向平处。

C.诗人描写湖水的深不见底和澎湃迅猛,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D.尾联中诗人指出:谁是主宰晨昏的人,或许波涛之神能作出回答。

(2)诗中寄寓了哪些人生思考?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答】(1)B.“漫长的江流”有误。颔联写不管怎样来往的道路都是存在巨大的信任

的,但同样也知道潮水会反复向着平流奔流。

故选B。

(2)“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诗人用

豪迈的笔触描绘了潮声如雷的画面,江畔的地面仿佛要被潮水冲破一般。他说无论是怎

样来往的道路都有着巨大的信任,但同时也知道潮水会不断地反复流动。江潮反复,也

会向平流,正如世事变幻,人生无常。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赧鲤问阳候”,写无论是投

放什么巨物进入潮水中,都会被吞没得无影无踪,只有在西陵处才能猛烈冲击。最后他

问道,到底谁能主宰这一切?他以好骑赤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