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I卷专用)(解析版)_第1页
05-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I卷专用)(解析版)_第2页
05-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I卷专用)(解析版)_第3页
05-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I卷专用)(解析版)_第4页
05-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I卷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黄金卷05·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国显然并非所有古代重要科技领域的原创地,但通过无与伦比的消化融合能力,“中国制造”成为古代丝路上优质产品的代名词。以中国周边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为基础,从历史实境出发来反观融合后创新并高出一筹的中国发明,无疑能让我们更加贴切真实地体认先人的智慧与成就。中国周边地区对“中国制造”的早期认识几乎只能从考古遗迹中获取。公元前6至3世纪分布于阿尔泰山北麓、形成巴泽雷克文化的游牧民,通过向周边地区卖出马匹,积蓄了来自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大量商品。墓葬所出遗物中,除一辆中国设计风格的大型四轮马车外,更引人注目的还有原产自楚地的铜镜和战国风格丝织物。这些产品有些饱含深厚的技术积累,有些展现出精致绝妙的制作工艺,还有些则涉及难以企及的奢华原料。它们通过巴泽雷克等文化中转,进一步传播到北面的米努辛斯克盆地、西面的东欧大草原等地。古罗马作家曾悲叹中国丝绸不仅吸去大量黄金,同时还助长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尽管各国奢侈品都使古罗马这样的消费主义帝国黄金外流,但仍不难窥见中国发明在外来珍奇中占据的独特地位。到西汉时期,中国官营作坊生产的漆器,则通过和亲等途径大量流入匈奴,成为贵族墓葬中常见的陪葬珍宝。可见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发明,是备受近邻们青睐的车辆、铜镜、丝织品和漆器。数百年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治下的首都巴格达,同唐都长安一样,万邦来朝,商旅凑集。这个文化勃兴时期的文献记载骤然增多,其中不乏盛誉中国发明的文字。生活在巴格达的文化名流贾希兹(776-869),在其《论市场监察官》中提到从各国进口的货物,其中来自中国的有“优质宝剑、丝绸、大瓷碗、纸、墨、孔雀、快马、鞍鞯、毡、肉桂、大黄”。在数量上中国商品与来自拜占庭和波斯古城伊斯法罕的货物相当,略多于印度。但后面几处的出产多为动植物、矿产甚至奴隶,唯独中国以工艺品为特色。中亚加兹尼王朝的文人撒阿利比(961-1038)在其《珍闻谐趣之书》里提到中国时,开宗明义地对中国产品赋予极高评价:“阿拉伯人习惯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不管真正的原产地为何地,都称为‘中国的’……在制作珍品异物方面,今天和过去一样,中国以心灵手巧、技艺精湛著称。”撒阿利比指出除精美透明的瓷器、可追溯到中国的撒马尔罕纸以外,中国人在塑像和绘画方面也拥有举世罕见的技巧。中国画家不仅要在笔下呈现出人物的神情形态,还要更加力透纸背地刻画出人物的灵魂,辨别出其笑容蕴含的究竟是嘲弄、困惑、莞尔还是惊异。对中国制造的模仿在西亚一直在进行着,但大部分时间内,当地工匠最终收获的是叹服。波斯作家穆军默德·花德米尔(逝世于1534年)记录了赫拉特(现阿富汗西北部城市)一名在金属器皿上绘制图案的工艺大师曾数次尝试烧制中国瓷器,但经过不懈努力,他始终只能制作出形制与中国产品极为相似的器皿,但在颜色和纯净度上则仍稍逊一筹。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再列举读者容易找到的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和阿克伯《中国志》等关于中国发明的记载。从丝路实境来看,有一种认识自古一以贯之,即中国发明在西亚和中亚作家眼中,已经远远不只是瓷器、纸张、丝绸、宝剑、工艺美术等具体事物(这些器物往往并非最早出现于中国),而是对精益求精、“画龙画虎亦画骨”的工匠精神的无尽追求。抚忆往昔,这无疑是更加值得国人自豪和深思的历史遗产。遥远的地理和心理距离容易带来认识上的偏颇。翻看中世纪阿拉伯史料,无论是在大马士革还是开罗,其市场之繁荣、古代中国未尝发展但常见于西亚的科技领域之多,昭示出人类文明发展如钻石般拥有多个切面;即便如此,中国发明在其他切面依然拥有杰出地位。(摘编自陈巍《古丝路语境下的中国发明》)材料二:汉朝时,中国就开始同周边的族群进行交往,这些族群都是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来源是原始的游牧和狩猎,与中国发达的农业文化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当时繁华的唐朝具有丰富的物产、先进的政治制度,世界各地的外交使节挤满了长安城,都来取经学习,将中国作为模范。在这些附属国的心中,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霸气十足的泱泱大国,这些国家主动向中国称臣,同时从中国引进各种文化以及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雕版印刷术、造纸术、制瓷技艺等等。古代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开始认为自己的文化思想是最优秀的文化思想,自己的科学技术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会把周围弹丸之地的小国家放在眼里。从事物的发展规律看,当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碰撞时,落后文化会向先进文化学习,而先进文化则不会向落后文化学习。于是,落后文化在向先进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开始走向先进,而先进文化觉得落后文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它吸取,还会对落后文化产生鄙视的心态,不断增强的自我优越意识,从而使得它们不思进取,因脚步停滞不前而衰落。(摘编自张馨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当代价值》)1.(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对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既有明确的文献资料记载,也可以从考古发现中得到充分的验证。B.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制造的车辆、铜镜、丝织品和漆器等,就先后以其精湛的工艺水平受到周边地区的喜爱追捧。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此消彼长、相辅相成的,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因素和内在的逻辑关系。D.两则材料都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不同之处在于材料一侧重列举史料,材料二侧重理性分析。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形成于阿尔泰山北麓的巴泽雷克文化,在中华文明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转作用。B.刻画出人物的灵魂,比呈现出人物的神情形态难度更大,也更能体现中国古代匠人在技艺上精益求精的追求。C.作者没有选用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等人的记载做论据,是因为这些记载被大家所熟悉,论证力度不够。D.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不思进取、故步自封的大国心态导致科技发展落后于世界。3.(3分)下列说法中,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画横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

)A.《哦,香雪》中,香雪想从旅客手中换得铅笔盒,凤娇关注旅客头上的“金圈圈”。B.《小王子》中,小王子抱怨沙漠里有点孤独,蛇说:“在有人的地方也一样孤独。”C.《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轻视探春:“又是庶出,她敢怎么着?”D.《西游记》中,乌鸡国太子曾经如此评论唐朝:“你那东土虽是中原,其穷无比。”4.(5分)材料一中,从史料记载看,中国古代科技及艺术远超其他国家的表现有哪些?5.(5分)中国古代科技艺术等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原因有哪些?【答案】CCD①古罗马作家曾悲叹中国丝绸不仅吸去大量黄金,同时还助长了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②涌向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产品中,中国以工艺品为特色,其他国家多是动植物、矿产等;③阿拉伯人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都称为“中国的”;④中国人在塑像和绘画方面拥有举世罕见的技巧;⑤波斯工艺大师曾数次尝试烧制中国瓷器,却始终稍逊一筹。5.①具有无与伦比的消化融合能力,并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②具有精益求精、“画龙画虎亦画骨”的工匠精神,在技艺上有无尽的追求;③具有发达的农业文化保障,物产丰富,政治制度先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而是此消彼长、相辅相成”错误,由原文“事物的发展规律看,当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碰撞时,落后文化会向先进文化学习,而先进文化则不会向落后文化学习。于是,落后文化在向先进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开始走向先进,而先进文化觉得落后文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它吸取,还会对落后文化产生鄙视的心态,不断增强的自我优越意识,从而使得它们不思进取,因脚步停滞不前而衰落”可知,两者不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的关系。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是因为这些记载被大家所熟悉,论证力度不够”错误,由原文“……他始终只能制作出形制与中国产品极为相似的器皿,但在颜色和纯净度上则仍稍逊一筹。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再列举读者容易找到的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和阿克伯《中国志》等关于中国发明的记载”可知,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等人的记载也是证明我国陶瓷技艺的高超。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划线句是:遥远的地理和心理距离容易带来认识上的偏颇。A.体现了香雪、凤娇对新鲜、先进事物的向往,此认识和距离无关,不合要求。B.体现出一个人只要内心孤独无论在哪里、干什么,都是一片荒芜。认识正确,和距离无关,不合要求。C.表现出王善保家的势利,此认识和距离无关,不合要求。D.这借异域口吻透视中原风物的妙语,因遥远的地理和心理距离,对中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符合要求。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古罗马作家曾悲叹中国丝绸不仅吸去大量黄金,同时还助长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尽管各国奢侈品都使古罗马这样的消费主义帝国黄金外流,但仍不难窥见中国发明在外来珍奇中占据的独特地位。”可知,古罗马作家曾悲叹中国丝绸不仅吸去大量黄金,同时还助长了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由原文“生活在巴格达的文化名流贾希兹(776-869),在其《论市场监察官》中提到从各国进口的货物,其中来自中国的有“优质宝剑、丝绸、大瓷碗、纸、墨、孔雀、快马、鞍鞯、毡、肉桂、大黄”。在数量上中国商品与来自拜占庭和波斯古城伊斯法罕的货物相当,略多于印度。但后面几处的出产多为动植物、矿产甚至奴隶,唯独中国以工艺品为特色”可知,涌向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产品中,中国以工艺品为特色,其他国家多是动植物、矿产等;由原文“开宗明义地对中国产品赋予极高评价:“阿拉伯人习惯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不管真正的原产地为何地,都称为‘中国的’……”可知,阿拉伯人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都称为“中国的”,同时中国人在塑像和绘画方面拥有举世罕见的技巧;由原文“波斯作家穆军默德·花德米尔记录了赫拉特(现阿富汗西北部城市)一名在金属器皿上绘制图案的工艺大师曾数次尝试烧制中国瓷器,但经过不懈努力,他始终只能制作出形制与中国产品极为相似的器皿,但在颜色和纯净度上则仍稍逊一筹”可知,波斯工艺大师曾数次尝试烧制中国瓷器,却始终稍逊一筹。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原文“中国显然并非所有古代重要科技领域的原创地,但通过无与伦比的消化融合能力,‘中国制造’成为古代丝路上优质产品的代名词。以中国周边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为基础,从历史实境出发来反观融合后创新并高出一筹的中国发明,无疑能让我们更加贴切真实地体认先人的智慧与成就”可知,具有无与伦比的消化融合能力,并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由原文“从丝路实境来看,有一种认识自古一以贯之,即中国发明在西亚和中亚作家眼中,已经远远不只是瓷器、纸张、丝绸、宝剑、工艺美术等具体事物(这些器物往往并非最早出现于中国),而是对精益求精、‘画龙画虎亦画骨’的工匠精神的无尽追求。抚忆往昔,这无疑是更加值得国人自豪和深思的历史遗产”可知,具有精益求精、“画龙画虎亦画骨”的工匠精神,在技艺上有无尽的追求;由原文“汉朝时,中国就开始同周边的族群进行交往,这些族群都是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来源是原始的游牧和狩猎,与中国发达的农业文化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当时繁华的唐朝具有丰富的物产、先进的政治制度,世界各地的外交使节挤满了长安城,都来取经学习,将中国作为模范”可知,具有发达的农业文化保障,物产丰富,政治制度先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远一程,再远一程!郁达夫自富阳到杭州,陆路驿程九十里,水道一百里;三十多年前,非但汽车路没有,就是钱塘江里的小火轮,也是没有的。那时候到杭州去一趟,乡下人叫作充军,以为杭州是和新疆伊犁一样的远,非犯下流罪,是可以不去的极边。因而到杭州去之先,家里非得供一次祖宗,虔诚祷告一番不可,意思是要祖宗在天之灵,一路上去保护着他们的子孙。而邻里戚串,也总都来送行,吃过夜饭,大家手提着灯笼,排成一字,沿江送到夜航船停泊的埠头,齐叫着“顺风!顺风!”才各回去。摇夜航船的船夫,也必在开船之先,沿江绝叫一阵,说船要开了,然后再上舵梢去烧一堆纸帛,以敬神明,以赂恶鬼。因为长兄已去日本留学,二兄入了杭州的陆军小学堂,年假是不放的,祖母、母亲,又都是女流之故,所以陪我到杭州去考中学的人选,就落到了一位亲戚的老秀才的头上。祖母为忧虑着我这一个最小的孙子,也将离乡别井,远去杭州之故,三日前就愁眉不展,不大吃饭不大说话了;母亲送我们到了门口,“一路要……顺风……顺风!……”地说了半句未完的话,就跑回到了屋里去躲藏,因为出远门是要吉利的,眼泪决不可以教远行的人看见。船开了,故乡的城市山川,高低摇晃着渐渐儿退向了后面;本来是满怀着希望,兴高采烈在船舱里坐着的我,到了县城极东面的几户人家也看不见的时候,鼻子里忽而起了一阵酸溜。为遮掩自己的脆弱,我就从网篮里拿出了几册《古唐诗合解》来读。信手一翻,恰正翻到了“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的几句古歌,书本上的字迹模糊起来了,双颊上自然止不住地流下了两条冷冰冰的眼泪。歪倒了头,靠住了舱板上的一卷铺盖,我竟渐渐地睡着了。少年的悲哀,毕竟是易消的春雪。几个钟头的安睡,一顿饱饭的快啖,和船篷外的山水景色的变换,把我满抱的离愁,洗涤得干干净净;在风帆下引领远望着杭州的高山,和老秀才谈谈将来的日子,我心里又鼓起了一腔勇进的热意:“杭州在望了,以后就是不可限量的远大的前程!”当时的中学堂的入学考试,比到现在,着实还要容易;我考的杭府中学,还算是杭州三个中学——其它的两个,是宗文和安定——之中,最难考的一个,但只教有两小时的工夫,就可以缴卷了事的。等待发榜之前的几日闲暇,自然落得去游游山玩玩水,杭州自古是佳丽的名区,而西湖又是可以比得西子的消魂之窟。那时候,我从乡下初到杭州,而又同大观园里的香菱似地刚在私私地学做诗词,一见了这一区假山盆景似的湖山,自然快活极了;日日和那位老秀才及同在杭州的二哥哥喝喝茶,爬爬山,等到榜发之后,要缴学膳费进去的时候,带来的几个读书资本,却早已消费了许多,有点不足了。在人地生疏的杭州,借是当然借不到的;二哥哥的陆军小学堂里每月只有二元也不知三元钱的津贴,自己做零用,还很勉强,更哪里有余钱来为我弥补?在旅馆里唉声叹气,自怨自艾,正想废学回家,另寻出路的时候,恰巧和我同班毕业的三位同学,也从富阳到杭州来了;他们是因为杭府中学难考,并且费用也贵,预备一道上学膳费比较便宜的嘉兴去进府中的。大家聚拢来一谈一算,觉着我手头所有的钱,在杭州果然不够读半年书。穷极计生,胆子也放大了,当日我就决定和他们一道上嘉兴去读书。第二天早晨,别了哥哥,别了那位老秀才,和同学们一起四个,便上了火车,向东去离家更远的嘉兴府去。在把杭州已经当作极边看了的当时,到了言语风习完全不同的嘉兴府后,怀乡之念,自然是更加得迫切。半年之中,我一个人真不知流尽了多少思家的热泪。忧能伤人,但忧亦能启智;在孤独的悲哀里沉浸了半年,暑假中重回到故乡的时候,大家都说我长成得象一个大人了。这一次自嘉兴回来,路过杭州,又住了一日,从梅花碑的旧书铺里,我竟买来了一大堆书。这一大堆书里,对我的影响最大,使我那一年的暑假期,过得非常快活的,有三部书,一部是黎城靳氏的《吴诗集览》,因为吴梅村的夫人姓郁,我当时虽则还不十分懂得他的诗的好坏,但一想到他是和我们郁氏有姻戚关系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亲热。一部是无名氏编的《庚子拳匪始末记》,这一部书,从戊戌政变说起,说到六君子的被害,李莲英的受宠,联军的入京,圆明园的纵火等地方,使我满肚子激起了义愤。还有一部,是署名曲阜鲁阳生孔氏编定的《普天忠愤集》,甲午前后的章奏议论,诗词赋颂等慷慨激昂的文章,收集得很多;读了之后,觉得中国还有不少的人才在那里,亡国大约是不会亡的。而这三部书读后的一个总感想,是恨我出世得太迟了,前既不能见吴梅村那样的诗人,和他去做个朋友,后又不曾躬逢着甲午庚子的两次大难,去冲锋陷阵地尝一尝打仗的滋味。这一年的暑假过后,嘉兴是不想再去了:所以秋期始业的时候,我就仍旧转入了杭府中学的一年级。(原载一九三五年二月五日《人间世》第二十一期。有删改)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偶然读到《古唐诗合解》中的几句古歌,让船初开时满怀希望、兴高采烈的少年体会到了离家的伤感,真正成熟起来。B.虽然杭府中学是杭州最难考的中学,但作者似乎也没觉得应考过程有什么困难,倒是在杭州游山玩水让他感到很开心。C.文中以“香菱学诗”自况,表明作者在当时已经对诗歌写作有了兴趣,而杭州秀美的湖光山色本来就是写诗的好素材。D.作者说“恨我出世得太迟了”,既表达了他没能与吴梅村生活在同时代的遗憾,也表明了他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7.(3分)下列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不同角度反复渲染求学路途遥远与交通条件落后,表现了当时出远门的不易,也暗示了作者将去更远的嘉兴求学。B.阅读《吴诗集览》《普天忠愤集》等书,让作者认识到杭州是比嘉兴更易实现理想的所在,为下文去杭府中学读书作铺垫。C.“而西湖又是可以比得西子的消魂之窟”,化用了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对西子的敬意。D.这篇自传性的回忆散文,总体上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作者当年远离家乡、投考求学的前后经历,既热情坦率,又圆融自然。8.(5分)郁达夫“自叙传”式的散文具有一种毫无保留的“真”,这源自他“率真”的性情。请以文中画线句为例,分析其是如何表现少年的“率真”性情的。9.(5分)“我”曾到比杭州离家更远的嘉兴读书,但后来又坚持转入了杭州的杭府中学。那么如何理解“远一程,再远一程!”这一标题的内涵?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答案】6.A7.D8.①比喻新奇,用“易消的春雪”比喻“少年的悲哀”,“冰雪”纯洁清澈,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表现少年悲愁易释的率真性情。②用词生动,“满抱”修饰“离愁”,将离愁具体化,突出愁之多,数量词“几个钟头”“一顿饱饭”与“洗涤”“干干净净”相结合,写出浓重离愁消释之快之彻底,突出少年的纯真心性。③心理独白,坦陈心事,直接真实的表现出少年望到杭州之景后,内心热切的渴望。如“杭州在望了,以后就是不可限量的远大前程”。9.①不只是空间距离的遥远,更是少年精神思想不断成长的历程。②蕴含着作者对实现自己理想的执着与坚持。③从追求个人远大前程到对未来自己将投身国家与民族事业的期许与决心。【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体会到了离家的伤感,真正成熟起来”错;由原文“本来是满怀着希望,兴高采烈在船舱里坐着的我,到了县城极东面的几户人家也看不见的时候,鼻子里忽而起了一阵酸溜。为遮掩自己的脆弱,我就从网篮里拿出了几册《古唐诗合解》来读。信手一翻,恰正翻到了‘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的几句古歌,书本上的字迹模糊起来了,双颊上自然止不住地流下了两条冷冰冰的眼泪”可知,在读到几句古歌之前,少年已经感受到离家的伤感了。而“真正成熟起来”在此处没有体现。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暗示了作者将去更远的嘉兴求学”错误。由原文“大家聚拢来一谈一算,觉着我手头所有的钱,在杭州果然不够读半年书。穷极计生,胆子也放大了,当日我就决定和他们一道上嘉兴去读书”可知,是在“我”觉得手头所有的钱不够在杭州读半年书之后,才想要去嘉兴求学的,所以开篇反复渲染求学路途遥远与交通条件落后并不能暗示他将去更远的嘉兴求学;B.“杭州是比嘉兴更易实现理想的所在”曲解文意,文中说到《吴诗集览》《普天忠愤集》等说是作者暑假从嘉兴回家乡,路过杭州的时候买来的,这两本书对自己影响很大,但并不能说明杭州比嘉兴更易实现理想的所在;C.“对西子的敬意”错误。本处表达的是作者对杭州西湖的喜爱之情。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少年的悲哀,毕竟是易消的春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本体为少年的悲哀,喻体为易消的春雪。“春雪”具有清澈纯洁、容易消失的特征,并且具体可感,所以将无形的悲哀化作有形可感的春雪,生动形象表现少年悲愁易释的率真性情。“几个钟头的安睡,一顿饱饭的快啖,和船篷外的山水景色的变换,把我满抱的离愁,洗涤得干干净净”中,用“满抱”修饰“离愁”,而“满抱“是用来修饰具体的事物,所以“满抱“一词将离愁具体化,强调了离愁之多。而数量词“几个钟头”“一顿饱饭”与“洗涤”“干干净净”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浓重的离愁消散地快而彻底,突出了少年的真性情。“在风帆下引领远望着杭州的高山,和老秀才谈谈将来的日子,我心里又鼓起了一腔勇进的热意:‘杭州在望了,以后就是不可限量的远大的前程!’”中“杭州在望了,以后就是不可限量的远大前程”是作者的心理独白,直接真实地表现出少年望到杭州之景后,内心热切的渴望。9.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内涵的把握能力。“远一程,再远一程!”表面含义是空间距离的越来越遥远。“远一程”是作者到嘉兴读书,距离上更远了一步,但作者暑假从嘉兴回家途中路过杭州买的几本书,使得作者受到很大的震撼,之后仍旧转入了杭府中学,表明了作者精神思想不断成长的过程。作者本来是想去杭府中学读书,并且已经通过了考试,但是因为学费的问题,不得已去了嘉兴求学,暑假的时候,从嘉兴回家乡的途中路过杭州,作者从杭州买了一大堆书,有几本书对自己影响很大,于是暑假之后,作者决定仍旧转入杭府中学读书,其中蕴含着作者对实现自己理想的执着与坚持。作者最初想考入杭府中学读书,后来因为学费的问题去嘉兴求学,这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追求的是自己个人的远大前程。而暑假的时候,从嘉兴回家乡的途中路过杭州,作者从杭州买了一大堆书,有几本书对自己影响很大,于是暑假之后,作者决定仍旧转入杭府中学读书,表明作者从追求个人远大前程到对未来自己将投身国家与民族事业的期许与决心。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审而是,固足矣。”一曰: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节选自《韩非子·说二》)材料二: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选自《吕氏春秋·察传》)10.(3分)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有闻A而传之B者曰C丁氏穿井D得一人E国人F道之G闻之H于宋君。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凶狠、凶猛,“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的“恶”指奸恶小人,两者用法不同。B.过,过错,与“无乃尔是过与”中的“过”词义不同。C.信,真实,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中的“信”词义不同。D.相,互相,与曹操《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相”用法相同。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凭借他的学识告诉鲁哀公,“夔只有一只脚”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夔一足”,是因为句读上的分歧,产生了对“足”的理解偏差。B.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听说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听说了孙叔敖,这样的事例体现了“审”的价值,所以两国也就能在诸侯国中称霸。C.同样是关于“夔一足”的传闻,材料一提供了孔子的两种说法,材料二只涉及孔子的第一种说法,但比材料一更具体,更有说服力。D.有人读历史记载,说“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指出“三豕”应为“己亥”,他后来到了晋国还不忘询问真相,结果确实像他判断的那样。13.(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2)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14.(3分)对于不实的传闻,为什么会有人相信?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CEGDC(1)虽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够避免被别人伤害,是因为他守信用。(2)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14.因为传闻经过多次辗转相传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因为愚蠢的人听到传闻不加以审察。【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曰”是对话标志,其后C处断开;“丁氏穿井得一人”,“丁氏”是主语,“得”是谓语,“一人”是宾语,E处断开;“国人道之”,“国人”是主语,“道”是谓语,“之”是宾语,句意完整,G处断开。故在CEG处断句。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夔这个人残暴狠心。/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B.正确。过错。/责备。句意: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C.正确。真实。/的确、确实。句意:我听说夔仅一足,可信吗?/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D.错误。互相。/动作偏指一方,此处指代“我”。句意: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屈驾前来探望我。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涉及孔子的第一种说法”错,孔子的第一种说法是“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肯定了夔的信用;而材料二“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可见材料二涉及的是孔子的第二种说法,即夔精通音律。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表原因;“者也”,表判断;“免于人害”,被动句,“于”表被动;“信”,守信用。(2)“熟”,仔细;“验之以理”,状语后置句,以理验之。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可知,因为传闻经过多次辗转相传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由“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可知,因为愚蠢的人听到传闻不加以审察。参考译文:材料一: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古代有个叫做夔的乐官只有一足(一只脚),他果真只有一足(一只脚)吗?”孔子回答说:“不是的,夔并不是只有一足(一只脚)。夔这个人残暴狠心,人们多半不喜欢他。虽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够避免被别人伤害,是因为他守信用。人们都说:‘只要有这一点,也就足够了。’所以夔不是只有一足(一只脚),而是说他只要有这一个优点就足够了。”鲁哀公说:“确实是这样的话,自然足够了。”另一种说法:鲁哀公向孔子询问说:“我听说夔仅一足,可信吗?”孔子说:“要是人,怎么会仅有一只脚呢?他和别人没有什么差别,唯独能精通音律。尧说:‘这种人有一个就足够了。’于是派他做主管音乐的官,所以君子说:‘夔有一个就足够了。’并不是只有一只脚。”材料二: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听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像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现在家里有了井,无需转派一人住在外面打水,等于多得到一人使用,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一个人。”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言辞有很多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辨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胡逸老致虚庵①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③。【注】①胡逸老,生平不详;致虚庵,胡逸老的书房名。②籯(yíng),竹箱。③灵台,指心。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认为,诗书传家能够使后代成才,而遗金满箱往往会给子孙招来祸害。B.颔联使用“能”“必”二字,强调了胡逸老乐善好施,一定能够名垂青史。C.诗中致虚庵主人具有高雅的人格,诗人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胸襟。D.山水可以涤荡心灵,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的妙境自然能够常现于心中。16.(6分)本诗颈联独具魅力,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5.B16.(1)手法精妙。①化静为动,白天闲坐庵中,眼前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出;入夜倚于窗前,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飒飒而来。这两句诗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②视听结合,出句写视觉,看到山景如画;对句写听觉,听到水声阵阵,以景衬人,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跃然纸上。(2)结构精妙。③颈联由写致虚庵主人转到写致虚庵周围的环境,为尾联写山水的作用作铺垫。【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一定能够名垂青史”错。颔联“必有明月生蚌胎”一句用了韦康、韦诞兄弟的典故,孔融赞扬韦端的两个儿子韦康与韦诞为一双明珠,此用该典,写出了胡逸老必能像韦端那样,明珠出于蚌胎,佳子弟出于门庭。诗人在此寓意胡逸老的后代必得佳子弟,而并不是说胡逸老能名垂青史。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赏析诗句是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分析,常见的赏析角度有手法、结构、语言等。从手法角度来看,“图画出”“风雨来”,化静为动,写出致虚庵白天与夜晚的不同景象,“山随”“水作”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将山水写活了;“山随宴坐图画出”写出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入眼中,此为视觉描写;“水作夜窗风雨来”写山谷中的流水声远远地传来,如同风雨敲窗的声响,从听觉角度写出水声阵阵;从结构角度来看,颈联描写致虚庵周围山水相依的环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文对致虚庵主人的描写,又为尾联写山水的作用作铺垫,结构非常精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2)《李凭箜篌引》中以四样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句子是:,。(3)诗人常借缅怀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陆游在《书愤》中写道:,。【答案】《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淫,怨,诽,凤,凰,载,堪。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海的地方一般就会有蟹,然而蟹跟蟹不一样。有一种梭子蟹用味美肉鲜来形容,一点儿不为过,那就是会场蟹。说起来,会场的梭子蟹之所以味美肉鲜,①。会场这片地方一面靠山,三面环海,海水盐度高而且变化不大,海水的温度比起南方来要低得多,加上海底是砂质,因此成了梭子蟹得天独厚的繁殖栖息地。平时,这里的蟹游弋在两米以下的海域,自然生长。至于蟹的肉质,用当地渔民的话说,很“紧凑”“实落”,既鲜又嫩。②,也是个技术活儿。每天天不亮,渔民们就要带上工具,驾着渔船向大海深处驶去。吹来的秋风冷飕飕的,有时直令人打颤。风平浪静还好,若是涌浪湍急,人在船上会很难受。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渔民们出海的决心。为了让日子过得更好,渔民们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丰收的希望就在眼前。会场的蟹捕捞办法不同于一般蟹。捕捞时,渔民不用“拖网”,用的是“定置网”。顺着潮水而行的蟹,一不留神就会撞到高一米左右,张开就像一个排球网,嵌在海底的定置网。定置网因为不流动,对蟹不会造成伤害,这就最大程度保证了蟹的品相完整。从网上往下摘蟹也大有学问。要抓住后腿部位,免得手被蟹钳夹住,然后把网扣从蟹身上绕下来。有些蟹被网缠得太紧,③,然后取下。网虽被剪破,也不可惜,一只蟹足够买几张网片。18.(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4分)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5个语意连贯的短句。注意与前后文的衔接,可以改变语序,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3分)下列各句中“像”字的用法,与文中“张开就像一个排球网”中“像”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空气低沉而又潮湿,像是要下一场暴雨。B.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C.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劳动者,像袁隆平、张秉贵、钟扬……D.他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答案】18.①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②捕蟹是个辛苦活儿③要用剪刀把网线剪断定置网高一米左右,张开像一个排球网,嵌在海底。蟹顺着潮水而行,一不留神就会撞到网上。20.B【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要讲会场的梭子蟹味美肉鲜的原因,与“之所以”搭配,此处应有“是因为”或“与……有关”;内容上,结合“会场这片地方一面靠山,三面环海,海水盐度高而且变化不大,海水的温度比起南方来要低得多,加上海底是砂质,因此成了梭子蟹得天独厚的繁殖栖息地”可知,讲的是生长环境。可填: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②后面说“也是个技术活儿”,应当与“蟹”有关,后面“每天天不亮,渔民们就要带上工具,驾着渔船向大海深处驶去。吹来的秋风冷飕飕的,有时直令人打颤。风平浪静还好,若是涌浪湍急,人在船上会很难受”,这是人们出海捕蟹去了,起早、冷风、晕船,总之很辛苦,可填:捕蟹是个辛苦活儿;③前面说“有些蟹被网缠得太紧”,说明不好往下摘,要借助工具,后面有“网虽被剪破”,可见要用到剪刀。可填:要用剪刀把网线剪断。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首先分析划线句的特点,发现句子的定语“定置网”有多个定语,可以先把这些定语提取出来,让定置网作主语改成断句,如“高一米左右”加上主语定置网,变成“定置网高一米左右”,然后把“张开就像一个排球网”“嵌在海底”依次排在后面,相当于承前省略主语,变成三个小句子;然后把“顺着潮水而行的蟹,一不留神就会撞到”改成以“蟹”为主语的两个句子,即“蟹顺着潮水而行,一不留神就会撞到网上”。最后整理答案为:定置网高一米左右,张开像一个排球网,嵌在海底。蟹顺着潮水而行,一不留神就会撞到网上。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义的能力。“张开就像一个排球网”中“像”表比较。A.表推测;B.表比较;C.表列举;D.表比喻。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苍山西耸,洱海东卧。苍洱之间,“望夫云”“飞碟云”“火把云”等①的云朵,构成大理特有的风景线。“夏秋之交的雨后初晴时,苍山的半山腰就会出现一条带状的云,这就是‘玉带云’。其实,‘玉带云’是洱海蒸发上来的水蒸气沿着苍山爬升时,与冷空气相遇凝结而成的。”说起奇异云景,大理州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高志伟②。天气本身就能造景,气象资源也能变成旅游资源。精准预报天气条件和天气景观,既有利于让游客安心出行,又能实现“景不走空、人不空走”,让美景与人开心“相遇”。记者了解到,云南省气象局积极研发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可以提前向游客报送梯田云海等天气景观的出现概率,预报观赏星空、湿地观鸥等特色游览项目的观赏适宜度。21.(5分)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2.(5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又能准确预报天气景观,游客也不至于白跑一趟,看不到美景”,内容大致相同,但表达效果为什么原句更好?【答案】21.①千姿百态

②如数家珍22.①画线句子句式整齐,整散结合,富有节奏性;②画线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景不走空”“美景与人开心‘相遇’”等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精准预报天气条件和天气景观的意义,表达更有情趣。③改句表达直白,缺乏艺术性,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前文列举了不同的云朵名,“望夫云”“飞碟云”“火把云”都是从形状上命名的,所以可填“千姿百态”。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十分丰富。第二空,“高志伟”的身份是“大理州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所以他对奇异云景应该非常熟悉。可用“如数家珍”。如数家珍: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画线句子与改句相比更加整齐,“景不走空、人不空走”与“让美景与人开心‘相遇’”整散结合,更富有节奏性。此外“景不走空”“与人开心‘相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景色人的情态,凸显了景与人的“双向奔赴”,表达更有情趣,也突出了精准预报天气条件和天气景观的意义。改句表达直白,缺乏艺术性,表达效果不如原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再到“梦天”冲天、神舟十五号“太空会师”……在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中国航天人“2021感动中国”颁奖词曾这样说道: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你所在的学校准备举办以“航天点燃梦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探索带来进步,超越铸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