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原卷版)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原卷版)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原卷版)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原卷版)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有定义说,细节是“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

小的组成单位”一一我不太认可。在文艺作品中,细节有时会是“最小的”部分,甚

至可能只是一个词。譬如《阿Q正传》中阿Q在发达之后买酒的细节,鲁迅用的只是

一个词,“扔”,把钱扔至桌上,显示豪迈和发达了的粗犷;而在《孔乙己》中同样

有一段孔乙己买酒的细节,鲁迅用的依然是一个词,“排”,表现一种具有紧张感的

谨慎。但还有一部分细节,则是做得细致、紧密,具有回旋感和铺排感,充溢着不断

叠加的细流一一它就不能被看作是“最小的组成单位”,而是一个极有感染力量的内

在组织,自身就有某种完整性。细节的“细”和“节”大约都不应忽视,它要求的是

我们在某些重要的节点上,把叙述变成描述和“打量”,细致些,再细致些。

那么,我们在写作一篇小说的时候、在故事中需要一个细节的时候将怎样设计?这个细

节在这里会更多地发挥哪一方向的作用?对小说的呈现能有何种裨益?

随类赋形,依然是设计细节的时候要重点考虑的。我们所设计的细节要与故事发展、

事件环境、人物性格、人物的处世方式和见解紧密相联,要“量体裁衣”,要符合故

事开始前设定的逻辑原则,“接受它的必然后果”。同样是买酒,阿Q的买和孔乙己

的买是不同的,是完全不能混淆的,这里的细节设定是根据人物性格、心理和习惯来

做出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自鸣钟的那个细节也只能“专属”于她,换给林妹妹、

晴雯、赵姨娘甚至焦大,都是不行的,不合适。林黛玉的葬花一节,那个细节也具有

强烈的“专属”性质,如果我们试着将它换成大观园里另外的姊妹也是不行的,尽管

有些人与她经历、见识大抵接近。

唯适性一一细节在一部小说里的一次性使用一一也是我们要顾及到的。在谈论小说故

事结构的时候我们也曾特别地谈过,唯适性原则是小说的每一设计中都需要遵守的原

则之一,它保证故事的新颖和独特。

细节之“节”,它需要安排在重要的、关键的节点上,这里的“节”需要重视。之所

以使用细节,就是试图让故事在重要的、关键的点上有所突出,有所凝滞,从而带来

情感的打动和对人物命运的审视。是故,选择在哪些点上做细节、做足细节是我们要

认真考虑的,它很重要。在一篇小说中,一般而言需要设置细节的点应当会有多处,

甚至数十处,上百处(针对于长篇),在将细节做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仔细掂量,它们

之间的对比和平衡,哪些需要在突出的基础上更突出些,要有强、次强、弱等不同的

用力。我想我们需要知道,平均用力一定是写作的大忌,如果我们将一篇小说中的细

节做得同样壮硕或者同样干萎也是不可取的。

“对小说讲述、故事发展和建立高潮有裨益,对形成情感涡流有裨益,对人物形象塑

造有裨益”,这里的“裨益”性也是我们在细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甚至是第一考

虑一一否则我们要细节干嘛?细节,一定是小说值得仔细打量、值得反复思忖和值得

不断回味的重要的点,是其中被线串起的珍珠。好的细节就如同是故事的眼睛。有用,

有效,同时又是“最佳表达”,是小说细节设计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诸多作家在

细节的有用有效上做得都是不错的,但在“最佳表达”上,则常有匮乏。而它,往往

又是决定这部小说是好作品还是伟大作品的分野之一。如果我们仔细回顾,那些伟大

的经典之作,在细节设计上基本都是做到了有用有效并且是“最佳表达”,一旦换成

另外的细节,它的魅力感和独特性就会有所减损。有许多作家都愿意在他的阅读中,

把某一主题相似、内容相似的细节放在一起比较,我也愿意建立起这样的习惯,也希

望真正有志于写作的朋友们建立这样的习惯。通过比较作家对于细节的把握和其中的

差异,分析差异之间的优势、特点和原因,我们会更加迅速地进入到文学内部,理解

并掌握其中的设计,理解细节设计的多样性、细节的设计与设计的分寸,以及细节之

间的融合性、共通性。

最后,在设计细节时,作家们往往会“综合考虑”:这一细节既要顾及真实感也要符

合人物的性格和故事走向,同时它又具备新奇感,富于象征性……基本上,没有多少

细节的设计会只考虑单一向度,它会照顾到更多的面。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重要的

细节,有突出功效和特点的细节,往往在文字中不止一遍出现,它会有前后、轻重的

分配,它会有前后的呼应。重要的细节一定要致力于榨干它的全部价值,包括全部的

“剩余价值”。如果一个人钻进了一个箱子,那在小说中,他肯定会一次次钻进这个

箱子,这个箱子的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如果一个人有一双长腿,这双长腿也必须一

次次用于奔跑,直到碰壁直到折断为止。

(摘编自李浩《小说的细节设计》)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细节是“最小的组成单位”一说,作者并不认可,他认为细节是细致、紧

密,具有回旋感和铺排感的“内在组织”。

B.作家设计细节时,应该考虑它与故事发展、事件环境、人物性格、人物的处世

方式和见解的紧密关联,要“量体裁衣”。

C.合理使用细节,能够让故事在关键的点上有所突出,有所凝滞,从而打动读者

的情感,引起对人物命运的审视。

D.细节是小说值得仔细打量和反复思忖的重要的点,好的作家一定会认真设计细

节,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细节是根据人物性格、心理和习惯来设计的,这个细节就会具有强烈的“专

属”特性,不适合用于其他人。

B.细节不仅要做细,还要掂量细节之间的对比和平衡,不可平均用力,这个原则

和写作中的详略安排是相通的。

。一些作家在“最佳表达”上常常做得不够好,能否“最佳表达”往往成为判断

一部小说好坏的关键评价标准之一。

D.在设计细节时,作家往往会从情节设计、人物性格乃至细节的新奇感和象征性

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不会只考虑单一向度。

3.下列四个例子,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谈论于勒时的几处语言描写和见到

于勒时的神态动作描写。

B.鲁迅小说《祝福》中开头对“祝福”风俗的描写和结尾对“祝福”之夜鲁镇“爆

竹声联绵不断”等景象的描写。

C.施耐庵小说《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中“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

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等环境描写。

D.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中已经变成了甲虫的格里高尔如何使用腿和上下颗来给

父亲和主任开门的动作描写。

4.从读者角度看,有些细节让人一看就过目难忘,这些细节有哪些明显的外在特点?

下列对材料进行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要的细节,有突出功效和特点的细节,往往在文字中不止一遍出现,而且会

有前后、轻重的分配,会有前后的呼应。

B.贴切、新颖、独特。既要顾及真实感,也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故事走向,同时

又具备新奇感,富于象征性。

C.出现在重要的、关键性的节点位置。

D.细节的设计不会只考虑单一向度,它会照顾到更多的面。

5.材料第六段建议有志于写作的人要建立比较阅读的习惯,请据此归纳,在平时学

习探究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6分)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芦花深处是老家

走过那弯弯的河堤,在芦花村六组的路口下坡,是一条两边长满白杨树的小路。小路的

尽头,有一条静静流淌的松滋河;白杨树林尽头,小河边上,有一间破旧的瓦房。这瓦

房,据说是当年在这块种地的老李头留下的,老李头无儿无女,他过世后,这房子就一

直废弃着。现在这瓦房里住着我的婆婆一一杨玉兰。

婆婆原先不是这边的人,是河那边杨家埴的姑娘。年轻时在河边洗衣服,识得芦花村的

打渔郎曾哲友,眉目传情,芳心暗许。

因为河两岸长久以来的土地之争,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问题,有一个大家默许的“潜规

则,,——不可通婚。那曾哲友,也是血气方刚少年郎,拒了家里安排好的亲事,撑着一

只小渔舟,随波而去……

后来有人说,他的渔船翻了,五大三粗的个头被大鱼给吞了。还有人说,他撑着小渔船,

搭上了人家的大船,到了上海,做起了买卖,成了有钱的大老板。

且不说他,这人再也没出现过了。

河那边的杨玉兰,家境不错,读过几年私塾,不说是大家闺秀,也算得上是小家碧玉,

偏偏心随那打渔郎去了。杨玉兰有点小性子.过了适婚年龄,不想给家里添堵,卷了几

件衣裳几本诗书,在冬季河水枯竭的时候,半摸半趟地过了那条河,到了河这边,过了

大半辈子。

这些故事,也是我零零星星从别人那儿听来的,婆婆从未对我提过。

婆婆其实也不是我的婆婆,我是婆婆捡来的孩子。不知是生来瘦弱难养,还是女孩遭嫌

弃。婆婆把我捡来的时候,是深秋,河边芦花开得最盛的时候。

当时婆婆正在砍芦苇杆子,准备回家扎晒花帘子。听见我嘤嘤的哭声,先是一惊,随后

慢慢扒开深深的芦苇丛,在芦花深处发现了我。我躺在一只旧的竹编篮子里,身下垫着

一件红被褥,小脸已经皴得很难看。

婆婆丢下镰刀,在裤子上拍拍双手,小心翼翼地把我搂起来,亲我,抚摸我,像是在芦

花地里捡起了一颗珍珠,我笑了。

婆婆养了两头羊,我是喝羊奶长大的,婆婆还有一亩七分地,种点杂粮和棉花。

我们住在村子的最远处,好像与世隔绝,好像世外桃源,无非是日子艰苦一些。到了上

学的年龄,我也是上不起学的,婆婆便教我读诗写字。竟然不是从一二三写起,而是先

学写名字“玲珑”,太难了,学了很久很久。

春天的时候,我与婆婆一起种棉籽。三月底的时候便开始培土,小河边有很多好的土,

用小板车拉到我们的田当头,堆好。

婆婆便用一种叫“栽钵器”的东西,插到土堆里,再提起来,用脚一蹬,一个圆圆的实

心土筒子就掉了出来,顶上还有一个窝窝,那儿专门用来放棉籽,这个圆土筒子叫“营

养钵”。

婆婆年纪大了,一天蹬不了多少个,好在我们的田也不多。婆婆蹬,我就摆,把营养钵

们摆成小方阵,然后将买来的棉籽一粒粒放进窝窝里。直到每一个窝窝里有了一颗棉籽,

婆婆就用一些碎土,在小方阵上铺上薄薄的一层,为了保暖,最后还要给它们架起塑料

薄膜,夜晚的时候密封起来,边上用土或者砖压住,早上气温升了后,掀开塑料薄膜,

让它们呼吸。

我每天蹲在田边等那些棉籽发芽,它们发芽了,就可以移栽到大田里,再慢慢长高,再

开花,结棉桃。等棉桃相继炸开成雪白的棉花,便已经是金秋十月了。

婆婆说攒够了钱就送我去学校,而那时候我已经快十岁了。但上不上学的,对我来说真

没多要紧。那些在土地里学到的东西,夯实了我一生的力量。

我小的时候,婆婆总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比如她说大青虫和蛾子是庄稼的攻击者,而

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春天,守护好了春天,米缸才能满满的。她说棉花是天上掉下来的

星星,我们采集星星去卖钱是很有趣的事。

寒风刺骨的时候,她推开我们那吱吱呀呀的木门出去搬柴火进来,还要说一句:“好尖

好尖的风啊,辣得脸疼!"我就不明白了:风是看得见的吗?是有形状有味道的吗?为

何不仅是尖的,还是辣的?

长大后,我发现,她真是天生的诗人啊!她的诗意,她不切实际的浪漫,在悲苦的一生

里竟然越活越浓烈,继而影响了我。

深秋的时候,地里没什么活了,婆婆便在河边静坐,抽叶子烟,时不时敲一下烟锅。望

着小河流去的方向,河对岸是她的老家,她却一生没有再跨过去。那岸边的芦花都开了,

轻轻盈盈的,随风摇摆,沙沙沙。

我越来越大,她越来越老。我用采集星星挣的钱去上了学,由于她教我的很多字,还有

许多的生活基础,追到同龄人竟也没有那么难。

等我念到大学,不用她种地供我了,我做家教,勤工俭学,寒暑假打工,我可以养活婆

婆了。但彼时的她也是八十有余,已到暮年。开始耳背,与她说话要用吼的才能勉强听

得见。

“婆婆,你说我是你捡来的,真的假的哦”

“你是芦花变的,小妖怪夹的”她又开始胡说八道。

“婆婆,他们都说你在等一个人,他是谁呀?”

我不止一次打探她年轻时候的秘密。

婆婆好像没听见,呆呆地望着小河流去的方向,吧嗒了一口叶子烟。她的脸已经皱得像

当年被遗弃在芦花地里的我了,但眼里还有光,大概便是那一丝光,支撑着她这一生的

浪漫,这一生的诗意,这一生的等待吧!不然她为何为我取名“玲珑”呢?玲珑骰子安

红豆,这是入骨的相思啊!

我们都没有说话,风吹芦苇,沙……沙……沙……

(节选自农视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大家默许的“潜规则”毁掉了一桩本该美好的姻缘,也从一个侧面暗示了两岸土

地之争的激烈,矛盾的不可调和。

B.“杨玉兰有点小性子”,这“小性子”写出了婆婆的任性与执拗,也是导致她爱情悲

剧的原因。

C.“在土地里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劳动的本领,也不乏直面生活艰难的信心与勇气。

D.“我”称婆婆是“天生的诗人”,指生活中的婆婆在有意无意间表现出的诗人素养,

如婆婆口中的风有形状还有味道。当然,还有不切合实际的浪漫。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讲述婆婆的故事,娓娓道来,不徐不疾,亲切自然。

B.小说充分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等手法,成功刻画了婆婆这一大胆追求爱情、执着坚守

的鲜明形象,感人至深。

C.曾哲友撑小舟随波而去,人们的传言以及这个人再未出现过,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也给读者留下了足够想象的空间。

D.小说里画横线句子中的“老家”,婆婆却一生都没有再跨过去,在表现婆婆决绝的同

时,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些许的悲凉。

8.小说两次写到婆婆为“我”取名“玲珑”,请结合小说简要说明其作用。(5分)

9.与孙犁的“诗化小说”《荷花淀》相比,《芦花深处是老家》同样注重诗化意境的营

造,请结合小说进行赏析(至少两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三贤堂记

[宋]范成大

吴郡治故有思贤亭,以祠韦、白、刘三太守。更兵烬,久之,遂作新堂,名曰三贤。

当绍兴辛巳,鄱阳洪公始益以唐王常侍、本朝范文正之像,复其旧之名亭者榜焉。先

是,公以岁五月来临吾州,繇州南鄙望洞庭,略具区①,观三江五湖之吐吞,涛波聒

天,旁无边垠。而石堤截然浮于巨浸之上,若有鬼神之扶倾,鲸鳌背负而涌以出也。

暮夜,人语马嘶,匈匈不绝。公固已语其人,思常侍之功矣。周览原田而相其沟防,

东南之播于江,东北之委于海者,脉络醐通,湮芜涤除。夏旱易以陂,潦水时至,不

能啮渚涯以决污邪,荒寒化为麦禾。

起景佑,迄今岁,无大浸,于是公又曰:“非文正范公之勤其民者乎?“退而详两贤

行事,尚什百于此。文正自郡召还,遂参永昭陵大政,德业光明,为宋宗臣,通国之

诵曰文正公,而不以姓氏行焉。韦、白、刘之遗爱,邦人既已俎豆之,语在旧碑,尚

矣。王、范风烈如此,且有德于吴宜俱三贤不没以为无穷之思此堂之所为得名者。

尝谓士才高必自贤,位高或不屑其官,世通患也。洪公,忠宣公之子,擢博学宏词第

名字满四海余二十年。既入翰林为学士,未几,自列去。甫及里门,制书以左鱼

②来矣。邦人度公且上朝谒,莫能久私公也。然始至之日,咨民所疾苦,退然不自居

其智能,望从掌故吏访诸贤之旧图画,仿佛想见其平生。公既以道学文章命一世,顾

有羡于五君子者,意将迹其惠术,讲千里之长利以膏雨此民。彼憧憧往来,视桑阴,

趣舍人装③者。夫才高而不自贤,位高而滋共其官,盛德事也。

斯堂法应得书,会公使来属笔纪岁月。窃愿诧斯堂以夸邻邦,以为邑子荣。乃不辞而

承公命。八月既望,州民左从事郎范成大记并书。

(选自《范成大集》,有删改)

[注]①具区:古泽薮名,即太湖。②左鱼:符契的左半,唐宋时符契作鱼形。③舍人

装:左右亲信或门客的装扮(典雅服饰),在此借指官员。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且有德A于吴B宜俱0三贤不没D以为E无穷之思F此堂G之所为H得名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俎豆,意为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的两种礼器,本文指祭祀,奉祀。

B.亟,屡次、多次之意,与成语“进退维亟”“亟不可待”中的“亟”词义不同。

C.趣,催促之意,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中的“趣”词义不同。

D.属,撰写、编辑之意,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贤亭为纪念韦、白、刘而立,历经战火重建,命名为三贤堂,后洪公增加王

常侍和范仲淹的画像,以示纪念。

B.洪公当年遍览洞庭湖,巡视太湖,看到水道得到了疏通,荒地上种植了麦禾,

认为这是先贤兴修水利的功劳。

C.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曾任吴郡太守,德行高尚,美名远播,为后人敬仰,

他们的丰功伟绩被刻在石碑上。

D.洪公曾因博学宏词第一入翰林为官,后自请辞职,回乡即被召回,乡亲们猜测

他将要上朝赴命,很舍不得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石堤截然浮于巨浸之上,若有鬼神之扶倾,鲸鳌背负而涌以出也。(4分)

(2)起景佑,迄今岁,无大浸,于是公又曰:“非文正范公之勤其民者乎?”(4分)

14.范成大认为王常侍、范仲淹“风烈如此”,请参考以下对“风烈”的阐释,概括

文中两位先贤“风烈”的表现。(3分)

“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隋书•地理志中》)

“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汉书•元帝纪•赞曰》)

“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宋史•范成大传》)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泛舟观桃花•陆游

花泾二月桃花发,霞照波心锦襄山。说与东风直须惜,莫吹一片落人间。

庆全庵㈤桃花•谢防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庆全庵:寺庙名,即诗人的隐居之所。谢杨得在宋亡后,隐居不仕元朝。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诗首句紧扣题意起笔,交待桃花开放的时间、乘船赏花的出发地点。

B.谢诗首句直接由题宕开,联想《桃花源记》文意,夸赞庵前环境清幽。

C.陆游游赏霞波锦山,情绪高涨;谢防得自比“避秦”之人,含蓄深沉。

D.两首诗都没有对桃花作局部的细致描写,角度新颖,想象奇特出语奇。

16.为什么这两首诗分别用“莫吹”“莫遣”劝诫东风和飞花呢?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屈原的《离骚》常使用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对此,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

选)》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2)《〈老子〉四章》中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这一现象,劝谏唐太宗要善始善终。

⑶小刚和同学们参加学校组织的赴杭州研学旅行活动,秀美的自然风景使他激动万分,

不禁吟诵起前人咏杭州的写景名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寒冬腊月,人们注重饮食、保养身体,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寒食俗。比如南京人

小寒要吃菜饭,取南京特色“矮脚黄”青菜、成肉片、香肠片、板鸭丁,再剁生姜粒

与糯米同煮,味道十分鲜美。广州人喜欢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糯米饭不光有糯米,

还得配上炒香的广州腊味(腊肠、腊肉)、花生、碎白葱等,①。江浙

一带有小寒吃花生的习俗,花生可以健体,当地俗谚说“小寒喜庆长生果”“小寒花

生食来年”。以传统中医观点来看,在经历春、夏、秋三季的消耗后,人体气血偏衰。

“三九”最是寒冷,阴邪之气特别颇盛,此时合理进补可以抵御寒气侵袭,使得来年

身体强健。小寒食补多讲究“温润”,即一些温热食物补益身体,比如羊肉、鸡肉等

肉类,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等蔬果。正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严寒之中,仍有花信如约而至。宋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