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课文导读,了解课文大意。

2.感知人物的个性和志趣,树立理想。

3.了解孔子关于“礼治"的思想,体会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

1.文言知识积累。

2.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那么孔子到底有什么样的智慧呢?

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几个学生一起开了个班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几位同学都谈论了各自的志向。我们也去听一听,看有没有体现他们智慧的地方。

2.解题(课文注释)

简介孔子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那么他是怎样教学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的课堂,来一睹圣人执教的风采吧。

二、译读课文

1.借助注释,参看课文导读,自读自译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三、内容研讨

1.概括全文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文中哪句话提示了全文的内容?

“亦各言其志也!”(第10段)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第14段)

2.理清全文思路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写孔子询问学生的志向。

第二部分(2-12):写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述说自己的志向以及孔子的态度。

第三部分(13-16):写孔子对四人志向的评价。

(询问志向——述说志向——评价志向,全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层次清晰,主旨鲜明:这是本文的写作技巧之一。)

3.研读孔子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教师?

孔子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这反映出孔子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用温和自谦的话语为谈话营造了亲切、融洽的氛围,有利于弟子们畅所欲言。

4.研读子路的志向

子路的志向是什么?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子路认为,凭自己的才能去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是绰绰有余的,即使这个国家处在外有侵侮、内有饥荒的危机情况下,他也能使之转危为安,用不了几年工夫,就可使这个国家强盛起来,使那里的百姓都懂得礼仪。由此可见,子路是一个志向远大、充满自信的人。

子路是个急性子,孔子话音刚落,他就抢先发言,“率尔”一词表现了他的轻率急躁。

夫子为何“哂之"?结合下文说一说。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孔子认为子路不谦虚(即不合乎“礼")且轻率急躁。

(事实上,子路是一个有政治才能的人,他并非是自我夸耀。孔子批评的是他的不谦虚,在孔子看来,没有礼仪就没有一切,纵然有治理天下的才干,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朗读子路的话语速可稍快,语气语调中流露出直率、自信之气。

5.研读冉有和公西华的志向

冉有的志向是什么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冉有自认为只能治理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小国家,而且三年只能使老百姓生活小康,至于礼乐教化,自己则无能为力。可见他是一个谦虚的人。

公西华的志向是什么?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非曰能之,愿学焉。”他说得更委婉、谦逊,说自己只是可以学习学习,入宗庙或外交场合做个小小的司仪。

孔子是如何评价冉有和公西华的志向的?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言外之意冉有谈的也是国家大事,但他的态度很谦虚,孔子很满意。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言外之意公西华谈的也是国家大事,凭他的才德完全可以胜任一个大司仪,但他的态度很谦虚,表达也很委婉,孔子很满意。

朗读冉有、公西华的话

语速平缓,语气稍轻一些,表现出谦逊之态。

6.研读曾皙的志向

曾皙的志向是什么?为什么对他的描写比较详细?

曾皙所描绘和向往的则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一幅老少同乐的春游图: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曾皙追求的是宁静高雅的生活。

因为曾皙的志向特殊,与子路等三人的志向不同。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讲的都是国家大事,都是从政。

孔子对曾皙的理想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面上看来,曾皙没有谈论治理国家的大事,只是谈游玩,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美好的春游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因此孔子非常感慨和赞同。

时代背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纷争,社会动荡不安。孔子55岁起周游列国,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够施行仁政,实行礼仪,感化他人,不要战争,历经14年,但没有成功。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从事教育。

朗读曾皙的话要富有节奏和音韵,语调上扬,表现出从容不迫、逍遥自在之情。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理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