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精卫填海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13 精卫填海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13 精卫填海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13 精卫填海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13 精卫填海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精卫填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3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和注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结合阅读和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精卫坚韧执着的个性。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和注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难点】

结合阅读和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精卫坚韧执着的个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神话故事分享

一、质疑课题,回顾导入

1.出示课题,学生质疑

预设:是谁?为何(起因)?怎样(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从学生搜集的神话故事引入,既激发了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学生语言学习的难度。《精卫填海》这个题目,就是对整个故事内容的最简练概括,这也是多数神话故事题目的特质——人物(精卫)+事情(填海)。扣住这个言简义丰的文题,可以引发学生质疑。而这些经过梳理的问题,很好地指向了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形成了一条深度阅读的主线。】

2.了解《山海经》

(1)先秦古籍(2)原始神话(3)集体创作

3.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出示《守株待兔》《司马光》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正确朗读(2)借助不同方法理解文意

师:这节课我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读懂的过程中理清故事的内容脉络。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回顾之前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文言文的学习,并在之前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落实单元目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初读课文,正音断句

师:我们先进入第一个环节,把字音读正确,打开书先自己读两遍,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正音多音字“少”和“为"

3.正音“溺”“堙"“衔”

4.读好停顿

过渡:同学们,想要读好文言文,光读准字音可不行,我们还要读好文言文中的停顿。

(1)师范读,注意气断声连

(2)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形成文言文朗读的基本语感,为后面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做好铺垫。】

三、理解文意,梳理脉络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读着读着故事的意思渐渐有些明白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意思。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接下来,就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读懂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了解精卫是谁

师:初读课题时,有同学想要知道精卫是谁?课文的第一句话交代了精卫的身份,试着借助注释说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1.知道文中的“少女"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

2.随机指导“曰”

3.理解“之"

(1)炎帝之少女西山之木石

(2)惊弓之鸟漏网之鱼害群之马(二上《日积月累》)

(3)光持石击瓮破之(三上《司马光》)

小结:“之”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表示的意思不同,要结合语境理解。

【设计意图:抓住文言文中的常见字进行学习、巩固,让学生知道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表达的意思不同,要结合语境理解。】

4.知道精卫是谁

(1)结合第一句话进行介绍。

(2)借助注释和插图,补充信息。

过渡:精卫的身份我们知道了。那精卫为什么要去填海?又是怎样填海的?继续往下读。

(二)学习第二句,了解精卫填海的原因和经过

1.出示学习任务单

(1)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2)用直线画出精卫填海的原因,波浪线画出精卫填海的过程。

2.理解古文中“于"的用法

回顾“戏于庭”中“于"的意思

(2)解释:以堙于东海游于东海

(3)拓展练习:“猎于林”“习于室"

【设计意图:“于”字也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从《司马光》到本文再到拓展内容,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字义,并且注意语序的调换。】

3.学生分享文意,随机指导“溺"“衔”

4.交流精卫填海的原因和过程。

师小结:课文虽然短短两句话,却让我们清晰地知道了精卫是是谁,她填海的原因以及填海的过程。

理清了故事的脉络,谁想挑战一下说说全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时刻落实单元目标,让学生能够结合故事的起因、经过把课文说清楚。】

四、感受神奇,体会人物形象

1.精卫填海的过程容易吗?圈画关键词。

(1)感受西山到东海的路程遥远

(2)抓住“常衔”,感受精卫填海的艰辛过程

2.精卫叼着木石往返于距离遥远的西山和东海,一次又一次,它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吧。面对这些困难,它会怎么想?怎么做?小组讨论。

环境:严寒酷暑狂风巨浪

他人:不解疑惑冷嘲热讽

自身:精疲力竭嘴破血流

面对_________,精卫_________。

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精卫遇到怎样的困难,它始终——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词,提供表达支架,变词为场景,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地展开想象,丰富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进入创述故事的体验中。】

3.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预设:无所畏惧、坚持不懈、执着。

师:女娃溺水而亡,却没有消失,而是化为一只执着的精卫鸟,想用小小的木石把浩瀚的大海填平,多么神奇的想象啊!

五、展开想象,感受民族精神

1.展开想象,讲述故事

师:这么神奇的故事想不想讲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听?想要把故事讲生动,我们需要展开想象,补充细节,例如——外形、心理、环境、语言等。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情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具体地讲述故事,换位体会人物情感和内心,为创设故事提供思路、内容和情感,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2.质疑

师:明明知道大海难以填平,精卫却花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一件难以成功的事。这不就是一只笨鸟吗?难道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古籍,用那么多劳动人们的智慧就是创造一只笨鸟吗?

3.人物类比,感受民族精神

(1)通过盘古、夸父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神话人物和精卫身上坚韧执着的民族精神。

(2)雷锋和袁隆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延伸传递。

【设计意图:通过精卫与盘古、夸父、雷锋和袁隆平的人物类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民族坚韧执着的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

师小结:这些人物身上都有精卫的影子,精卫笨的可爱,笨的执着,而它身上有一种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那叫做——坚韧执着。

4.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1.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注释、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学习课文,梳理了课文的脉络,讲述故事,感受到了精卫坚韧执着的人物形象。希望同学以后如果遇到困难,都能想起这一只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卫。

2.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