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新课程历史教学_第1页
如何应对新课程历史教学_第2页
如何应对新课程历史教学_第3页
如何应对新课程历史教学_第4页
如何应对新课程历史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应对新课程历史教学邯郸市第一中学吴洪广河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开展近三年。今年将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首次高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经历了新课程的培训学习、教学实践和艰苦探索。在高考前谈谈自己的体会与认识,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一、彰显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纵观这几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可以清晰的看出,命题者始终坚持以落实课程目标为要求为主导的命题原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试题材料多元化,注重创设问题情景。这样的考查特点使得考试内容即不偏离学科知识,又使表达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具体内容,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提供了条件。二是突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考查。试题有的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总结答案,有的则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鉴别以获取正确判断,包括联系与比较、归纳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知识应用方法,突出了学习过程的考查。三是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增加了试题或答案的开放性。体现了重视对考生创新品质、决策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开放性的设问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做出有理有据的回答,给考生发挥个性特长留有充分余地,体现了探究性题目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教学启示:树立课程意识,“课程观”取代“教材观”。明确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历史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思和实践能力。”与此相适应,教师也必须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前提。从试卷体现出的通过提供多元材料、创设问题情景的考查特点看,注重“证据意思”、“过程方法”、“分析探究”,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阐述、探究问题的能力显然是新课程高考的价值取向。问题的提出来自材料而非教材,分析式的命题方式取代注解式的命题方式,过程与感悟被纳入到考查过程中,这应是对新课程材料命题方向的正确诠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新课程的教学导向变化,加强对具体历史材料的讲解、分析、讨论,不要随意下结论、给定义,坚持“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学研究基本原则,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避免死记硬背教材知识和“猜题押宝”的极端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审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二、转变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尽管现在一再强调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而且研究性学习已列入高中新课程计划,但是,目前历史教育仍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或高考试题设问中,“论证……观点”“驳斥……理由”“分析……原因”和“概括……因素”等提示语,涉及“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以及“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等能力要求,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考核目标为主。虽然试题的设问颇为简洁,但思维力度还是比较高的,注重了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学启示:以“四项能力要求”为依据,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应考技能的培养。在平时的组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表述自己的观点,把每一个提问都看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一次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参与历史、评价历史。平时多就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设置一些开放性回答训练,不要轻易向学生下绝对性结论,一定要尽量采用多角度、多方面的材料,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化的特征。同一个历史事物在高考中的呈现方式、情景甚至语言都是经常变换的,只有经过真正的思考理解后才能有效运用和转换。考试说明对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做了具体解释与例证,是教师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复习的最好依据。四项能力要求的层次不同,设问的呈现形式也不一样,这里有些共性的设问特点是命题人必须遵循的,因此有些答题要素也是不变的,教师们要善于提炼和归纳并告诉学生。而要有针对性的加于训练,最好的素材就是近年来的高考试卷,特别是新课程卷。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在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时,避免绝对化;才能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而不是死记硬背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得到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五、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我们原来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教学启示: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使用历史新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六、不断反思教学,在感悟中努力提升自己“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跑步中应学会停下来,就是说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教师工作乃至一切工作何尝不是这样呢?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启示:写教学后记,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结合自己教学反思的实践,我认为教学后记主要记录以下4点:第一、记录教学中的“缺点”。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这些失误,我们可以把它记录下来,认真进行分析、总结,使这种遗憾变成一笔宝贵的教学经验。第二、记录教学中的“亮点”。第三、记录教学中的“灵光闪现”,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性行为,使教学过程更加精彩纷呈。第四、记录学生的“闪光点”。经验+反思=成长。只要我们处处留心,事事关心,持之以恒,在教学反思上一定会大有作为。七、贴近生活与现实,体现学科特点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又一功能。从一定意义上说,时政热点是每年高考不回避的命题重点。近几年的新课程试题也都注意了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关注现实问题,较好地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这些题目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凸显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作用,对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教学启示:复习教学中要注意将历史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有机联系,落实“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学科功能,历史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汲取历史现象中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知识与能力,辨别各种文化内涵和不同的社会价值观,以丰富人们的情感,并通过对这种人性和情感的感悟建立起对社会、对现实的理想反思。为此,高考重视以时政热点问题或隐或现地契入试题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显现问题,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设定的“时代性”原则。应该说一些在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影响至深的问题,未必是在表面上特别引人注目的“热点”,追寻重要的现实问题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借鉴历史上与现实问题相关或同类的事情,是常见的测试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将历史教学和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增强历史教学的时代性,从学习历史与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类相结合,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帮助学生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真正让学生在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经过三年的新课程学习探索,现在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我们现在还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