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孔雀东南飞》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孔雀东南飞》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孔雀东南飞》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孔雀东南飞》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常识《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全诗357句,1785个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玉台新咏》编纂的宗旨是“选录艳歌”,即主要收男女闺情之作。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古今第一首长诗”“长诗之圣”“百代之下,当无继者”孔雀东飞,苦寒无依。为君做妾,心中恻悲。夜夜织作,不得下机。三日载批,尚言吾迟。(《太平御览》八百二十六。逯案。)收入《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南朝文学家徐陵编选的上自汉魏、下迄梁代的诗歌总集。收入《乐府诗集》——题为《焦仲卿妻》

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乐府诗集》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文化常识乐府乐府诗继承了《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叙事艺术赋→铺陈叙述比→蒲苇磐石兴→孔雀徘徊,鸿鹄失偶情节剪裁人物塑造对话设计发展主题价值汉末→社会动荡

追求自由、个性舒张

解放意识觉醒

控诉礼教的残酷无情民间→南朝→北宋

数百年流传、加工读序文了解故事梗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作缘由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梗概及作诗缘由。“遣”“逼”两字,写出了封建家长的专横,暗示刘兰芝的无奈、无助及悲惨的结局。集中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悲剧气氛,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思考汉末建安中庐江焦仲卿刘氏仲卿母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投水自缢时人伤之(7—9)夫妻临别(11—12)夫妻话别(23—26)夫妻诀别(29—32)夫妻殉情第一条线索围绕家庭矛盾冲突展开。第二条线索是围绕兰芝与仲卿的爱情铺展的。(2—6)公姥遣归(10)兰芝辞婆(13—22)母兄逼嫁(27—28)仲卿别母

细读文本,从叙事场景中任选几组对话情境,结合说话人面对不同倾诉对象时的话语细节、肢体语言、神态表情等等,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潜在心理。

(刘兰芝、焦仲卿)从对话情境深入,观人物性格心理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刘兰芝具有多才多艺(织素、裁衣、弹篌、诵诗书)、守节专一(守节情不移)、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等契合传统女性观的特点。自白式的表达也展现了她不见容于传统规范的性格因子:一是直白的欲望诉求(贱妾守空房,相见日见稀),二是反叛性的逃离(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夫妻对话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刘兰芝的话在先前和焦仲卿谈话时说“徒留无所施”“及时相遣归”,看起来好像是自请遣归;但在“新妇谓府吏”时又说“仍更被驱遣”,表明自己不愿走,是被迫走的。很显然,后面的回答否定了前面的话语,后面的话才是她的真实意图。因为从刘兰芝交际的目的来看,先前丈夫放假归来,她本意只是想向丈夫诉说自己的委屈,向丈夫撒撒娇,希望丈夫理解自己的苦衷;可是丈夫会错了意,径自找母亲兴师问罪,把婆媳矛盾激化了。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仲卿说的头两句就令母亲生气。没有母亲喜欢听儿子说些没出息的话,他偏讲“儿已薄禄相”,也难怪母亲骂他“太区区”。同样也没有一个母亲喜欢听儿子站在媳妇的立场说话,尤其是在婆媳发生矛盾的时候,他偏偏讲“幸复得此妇”!这两句焦母都断难接受,因为感情倾向太明显。“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更是反诘顶撞。由此可看出其固执较真、不知变通。母子对话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把遣归的责任完全归于焦母而撇清自己,把自己也同样归之于受“逼迫”之列。而且,他让刘兰芝回娘家而自己回官府上。他离开焦家去太守府可以暂时避开这个矛盾,而刘兰芝这样回娘家是要承受极其严重的后果。不管他是有意还是在无意中地淡化刘兰芝“还家”的后果,利已偏向心理却体现得非常典型。他给了刘兰芝一个“不久当归还”的口头承诺,劝刘兰芝忍受委屈,要刘兰芝不要违背他的话,特别还用了“慎勿”二字来加强语气。虽不怀疑焦仲卿对刘兰芝的感情是真实的,但他的这种做法于自己几乎无损但肯定让刘兰芝处境极度恶化。夫妻对话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坛,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奉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勿复重纷纭!”“何言复来还!”这是何等冷峻的语言啊!在结婚之后的岁月中,她辛苦操持、守节尽礼,仍难以避免被驱遣的命运,现在已被驱遣归家,还有什么可能被重新召回呢?焦仲卿妻这段话实际揭露了丈夫的话的自欺欺人的性质。在这里,透露着她对丈夫的绝端的失望,表现者她对丈夫的绝对蔑视,并且也是她有意刺伤丈夫的心的一席话。夫妻对话说话态度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我们绝不能认为兰芝这些话是在向婆母认错,也绝不能认为这是她的自轻自贱,恰恰相反,这里处处流露着她的自尊和自信。我们会感到,她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是何等冷静和镇定阿!她依然象平时那样彬彬有礼,依然象平时那样说得有分有寸。她以自谦的形式表现了自己的自信和自尊。这里实际上有一种不肯示弱的态度。婆媳对话话语态度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面对天真烂漫,给予她最多温情的小姑,刘兰芝也率真直言。她殷殷嘱咐已然长大的小姑,别忘了在“初七及下九”乞巧、同妇女们一起欢聚,也别忘了她;叮嘱她孝敬母亲,“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对婆婆仍然心存一份孝顺。这一次次的叮嘱,全然是一个女人对另外一个女人的关心和满满的爱,还有深深的依恋,体现了刘兰芝人性中的率真、善良和对感情的珍视。姑嫂对话神态表情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精神软弱的焦仲卿在其妻当真被遣返回家的时刻情感的力度加强了,表现出了一种真切的解决问题的愿望,是他的真情实感的表现。“誓不相隔卿”,表现的是自己的决绝的态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表的是决心,要求的是自己。他的懦弱的灵魂到底迸发出了一点有力有光的东西,这种真情实感也在焦仲卿妻的心灵上得到了呼应。当丈夫表现出了真诚的感情时,她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坦露出来了。夫妻对话话语细节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眼泪首先体现了她的重情重义。一方面已经出嫁的她被遣归,内心觉得对不起辛苦培养她的母亲,她不愿让母亲再为自己操心;另一方面,她内心始终惦记着焦仲卿临别时的誓言,不想违背这个深情的约定。其次,这眼泪也体现了她内心的脆弱。面对“无罪被遣”的女儿,母亲悲痛不已,当县令家派人来说媒的时候,母亲便叫女儿答应婚事,但当兰芝说出“别离盟誓”的时候,母亲又替她把媒人打发走了。在慈母面前,兰芝心中那一向深深压抑着的委屈和被迫接受命运安排的悲痛便无遮无拦地倾泻而出。母女对话神态描写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兄长已不耐烦,埋怨妹妹愚蠢。“其往欲何云”,这样发展下去怎么得了!但潜台词丰富:往后打算长久地独身吗?往后打算长久地在兄嫂门下寄食吗?“处分适兄意”“便可作婚姻”,但她的肢体动作却表明了她的真实意图。“仰头答”绝不是她本来坐着或者她在哥哥面前很矮而仰头那么简单。趾高才气扬,出现仰头动作的人,通常是自尊心很强,或者是坚定了某种想法的。兄妹对话肢体语言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她旧事重提,说过去就有的担心,又说到如今的无奈,最后一句“君还何所望”,现在一切都取决于你了。试想,假如焦态度淡漠,默认了这个现实,一走了之,那么此时兰芝纵然满心羞愧,但她不会赴清池而死。夫妻对话话语细节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段话言语虽然简短,但内涵丰富:第一层是以讽刺的口吻来刺激兰芝,恭喜她高升,因为即将要嫁给太守的儿子,相比于自己而言,兰芝是嫌贫爱富;第二层是以两人分别时兰芝说过的话来把他自己和兰芝作对比,进一步揶揄,我憨厚老实,你浅薄轻浮,你弃我们的誓言不顾,旦夕就改变;第三层是要表达自己求死的心志,我将要独自踏上黄泉路,你这个薄情之人该何去何从?夫妻对话话语细节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他的话严重地刺伤了其妻的自尊心,我们同是处于无可奈何的境地,为什么我能理解你的苦衷,你就无法理解我的苦衷呢?须知这是在她将死之前谅解了丈夫的一切懦弱、无能和给自己造成的卑屈、苦难之后听到丈夫的这一席话的,她该是何等失望呵!她向来所寻求的不是一点别人的理解吗?但事实证明她在将死之前仍然连一点理解也没有得到。

此时她才将最为决绝刚毅的性格完全展现出来,故而有了“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相约,多么的无奈,又是多么的令人同情,除了死她又能怎样呢?夫妻对话话语细节形象美足头腰耳指口步容貌美丽,精妙世无双品质美勤劳能干:兰芝自诉心地善良:辞别小姑知书达礼:拜别婆婆精神美聪慧自尊不慕权贵果决坚强勇于反抗焦母兄长手法:铺陈,直接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刘兰芝人物形象(妇容)

才华美诗书礼乐女红(妇工)

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知书识礼、坚强忠贞的妇女形象焦仲卿诗句形象特点小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吾今且报府

吾今且赴府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忠于爱情懦弱顺从谨于职守孝顺善良优柔寡断叛逆精神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是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叛逆形象。问题探究分析刘、焦两人的性格差异

对未来的预想别后重逢时殉情场面总结刘兰芝对命运、前途有清醒认识,有准确的预见力。通情达理义无反顾、干净果决刘:始终清醒、坚强;焦:期待、幻想且没做一件事。焦仲卿等待、幻想。

讥讽、责难,且无所作为迟疑徘徊、拖泥带水刘兄诗句形象特点小结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性情暴躁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趋炎附势见利忘义冷酷无情是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代表,典型的市侩形象。焦母VS刘母诗句形象特点小结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十三教汝织,十四学裁衣。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尽职尽责同情女儿无形逼迫焦母:对儿子软硬兼施的封建家长制代言人;刘母:虽言辞温和,却也是焦刘悲剧的帮凶。本文行文过程中,用了很多艺术手法,请你找出并加以品析。铺陈(赋):将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连的一串句子或词语排在一起,用以陈述事物,表达思想情感。这种手法可以强化情感,增强气势。作用:①加强语势,使诗歌更具声律之美,②渲染某种环境、气氛,营造一种真实的画面感。③再现人物心理,塑造出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她虽然满腹委屈,但是没有哭,也没有闹,而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体体面面地离开婆家。借这段描述来体现兰芝性格中坚毅、自尊自爱的一面,由此可见她沉着、镇静的性格。“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太守家门庭若市,车船装饰豪华、富丽堂皇,客人熙熙攘攘,赠送大量的钱财,一派热闹的景象。

刘兰芝选择放弃贵妇人的悠闲生活,为了捍卫美好的爱情,毅然决然地投河自尽。铺陈太守家的喜气热闹的情景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松柏”“梧桐”象征坚强不屈的生命,且“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言外之意是仲卿、兰芝夫妇的情意通过这两棵树来相互传达;“鸳鸯”象征恩爱的夫妻,日日相向鸣叫,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怜与思念之情。这段描述渲染的是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暗示男女主人公在另一个世界的圆满结局,是对现实中悲剧结局的一种补偿。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国人的审美倾向,愿望理想。比焦仲卿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刘兰芝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自己比作柔韧的蒲苇,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比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手法:托物起兴,以孔雀失偶比喻夫妻离散,借孔雀徘徊眷恋兴起刘、焦的彼此的顾恋之情。情感基调: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比喻夫妻离散,为全诗定下深沉悲伤的情感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结构上:引出下文。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结束,使首尾呼应,结构更加严谨,诗意更加浓郁。

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意思是“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互

文对比阅读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同都反映婚姻爱情题材(母题),都具有代表性。女主人公勤劳、美丽自尊、痴情都用了赋比兴手法,都是现实主义风格都有民歌特色异孔雀东南飞受家长制压迫,双双殉情,悲剧性更强。刘兰芝多才多艺、不慕名利,忠于爱情。第三人称叙事,手法灵活,情节跌宕起伏。多用浅白的口语、句式灵活,对话生动。诗经·氓男主人公变心,女主人公清醒、决绝。女主人公刚烈、清醒、决绝。第一人称叙事,善用比兴,抒情性强。通篇四言句式,语言更为典雅。比较阅读,同中见异那时候的男女婚姻大权掌握在父母手中。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先得忠于父母,忠于宗法制度,妇女必须遵从“三从”(在家从父、嫁后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七去”是休妻的七个具体条件,“三不去”是对“七去”的限制。“三不去”是指有所取无所归、与夫守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背景补充

关于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婚姻悲剧根源,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观点:①封建家长制的迫害②人物性格的冲突③封建礼教的残酷等等,请你结合社会背景、原生家庭、心理成因等方面,任选角度分析悲剧原因。溯爱情婚姻悲剧根源封建制度樊笼下的家庭悲剧

焦母深受封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门当户对的制度观念的束缚,在牢笼捆绑之下,她既是一个害人者同时又是一个受害者。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妇女没有话语权。焦母自然而然传承了封建家长观念里固守与秉承的绝对权威,同时充当了社会话语霸权受害者在家庭中却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家庭话语霸权的害人者。也体现了封建家长强权对儿女爱情婚姻的制度强暴与亲情绑架。家庭婚姻中的性格悲剧

刘兰芝和焦仲卿都生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但是这两家又有不同,焦家是焦母持家,而刘家则是刘兰芝的哥哥持家。这就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性格塑造有了大不同。焦母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柱,要是想撑起这个家庭只有把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她会想让儿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并以自己多年来的辛劳付出来约束儿子。焦仲卿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就会有一些“恋母情结”,他会想要服从母亲的决定,性格变得优柔寡断,唯唯诺诺,不敢忤逆母亲。(当然也是孝心的表现)家庭婚姻中的性格悲剧

而刘母在家里并不是起到决定作用的人物,所以她不像焦母那样强势,对儿子顺从,并且宠爱小女儿。这就让刘兰芝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这致使她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与生活环境就导致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性格不同。强权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生成了焦仲卿唯唯诺诺,相对自然型的教养方式生成了刘兰芝处世利落的性格。这也是导致他们婚姻悲剧的原因之一。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悲剧

在封建社会,封建孝道的基本要求是家庭成员必须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以家长的是非为是非。子孙后代一向都是影响婚姻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算是在现代,也有很多家长因为儿媳妇没有给家里添个一儿半子而对这段婚姻不满意,甚至致使孩子走上了离婚的路。焦仲卿和刘兰芝结婚多年,一直都没有后代。这不免会引起婆婆焦母的不满,由此才导致焦母看不惯刘兰芝。焦母丈夫早逝,她作为焦家的主宰,对于焦家传宗接代的问题自然是看得很重。焦仲卿是独子,那么延续香火的使命就全是在焦仲卿身上,焦母一定给予了很重的期待。有道是:爱情不等于婚姻,爱情因素仅是构成婚姻成分的一个小小方面。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并不在于是否情投意合,而是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讲究门当户对。中国殉道式的婚姻悲剧

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是以男性为中心,由父系血缘关系联结起来的。所以家长就是父系父权的代表,在家庭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礼记·坊记》上讲:“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礼记·丧服传》上也说:“父,至尊也。”这个至尊的父家长,是家族中的主宰,“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朱熹:《朱子家礼》)。封建家长制在家庭中的专制,主要表现在经济专制、思想专制、严格的尊卑等级、严厉的家规家法等几个方面。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家长话语霸权体系下,其中尤为儿媳妇与公公婆婆的相处非常重要。也就是封建家长霸权对儿媳与儿子的压迫是无须质疑的,家长的训示就是“圣旨”,就是祖宗的规矩,是不容挑衅和挑战的。中国殉道式的婚姻悲剧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同时也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的事情。在婚姻生活中,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与两家的长辈和谐且相亲相爱地相处。这不仅是每个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且也必须解读的一个人生永恒课题,同时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家在其文学作品中不断表现与演绎的创作母题之一。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生活,就是典型的不幸的婚姻生活。婆婆对儿媳妇不满意,挑三拣四;儿子夹在中间,两边为难;儿媳妇受了委屈,生活难捱。沉默呵,沉默呵,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这种爆发是古代中国式的殉情反抗。珍爱生命,信仰真爱

鲁迅先生在其创作的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伤逝》中曾说:“人只有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对于生命、爱情及其自由民主有着这样的理解与诠释:“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些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的追求,也不是全部唯一的意义所在与价值所在。经营婚姻,滋养生命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需要两个人用心、用情、用爱去经营。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选择不婚,他们认为婚姻在某一种程度上说似乎是反人性的,因为选择结婚就限制了自己精神自由与想爱谁就爱谁的权利,其实他们往往忽视了婚姻必须男女双方彼此相互的忠诚与付出才可能行稳致远、羡煞世人,爱情需要付出,但是不一定以相互付出为基础与起点来理解诠释,而我们当代恐惧婚姻的年轻人内心精神深处往往缺少的是付出与忠诚以及对幸福婚姻的信仰和幸福人生的追求。爱情与婚姻彼此之间不能同频共振是人性的悲剧和人类的生存困境现实突围,精神觉醒痛苦是被意识到,只有被意识到的才是痛苦,反之亦然。而被赋予这个意识的则是“知识”。(加缪)

知识赋予了刘兰芝清醒而冷静的意识,知识也同时使她必然承受太多的情与义的心灵拷问,因而她的痛苦是双倍甚至十倍于庸常女子的。

她对于“死”的寻求,并非一般意义的殉情,而恰是一种最好的解脱方式,是对如铁屋一般的现实的突围(如同鲁迅所说的“人生最苦痛的是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