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点突破(江苏专用)专题16古
诗文联读(知识清单)
专题16:古诗文联读(知识清单)
【考点分布】2023-2022年江苏省中考古诗文联读考点分布
2023年江苏省中考古诗文联读阅读考点分布
地市篇目作者原题再现考点分布
宿迁市《春题湖上》《钱塘湖石记》白居易朗诵甲诗颔联,
你认为要重读的字(或词)是:上句,下句—O(限各写一
个)原因是:O诗歌朗读
5.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甲诗颈联所展现的画面。描
写诗句画面
6.后人评论甲诗“言外正有余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作者表
达的感情。诗歌情感
7.请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三处)准盐铁使
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文言文断句
8.请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乙文中加点的字。方法指引文中
语句字词解释【课内迁移】具答之(《桃花源记》)具列如下具:(1)
【成语推断】望尘莫及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及:(2)【借助字形】“决"
小篆字形为。《说文•水部》:“决,行流也。从水,从夬。”夬,分决
也,有所破坏决裂。即更决临平湖决:(3)
文言词语解释
9.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
千余顷田无凶年矣。文言文翻译
1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尝求古仁人之心"。根据上面的
诗文,联系下列材料,探究白居易有着怎样的“古仁人之心”。(1)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疏浚钱塘湖,筑堤修闸,灌溉良田千顷;疏浚
六井,保障居民生活用水。(2)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连云港市《陶歌》清龚轼《梦溪笔谈》《天工开物•杀青第
十三》6.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白
釉青花一火成”指的是烧制青花瓷时,先在瓷坯上绘画,然后上釉,
用火一次性烧成,表明古人高温制瓷的轻松容易。B.“花从釉里透
分明"指的是青色的花纹从釉质里透出,纯净中流露着典雅,青花瓷
蓝白相间,给人以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C.后两句为议论,称赞青
花瓷虽为后天人造,却像是天地自然生成的那么美妙,表现出对青花
瓷工艺由衷的赞美。D.诗歌描绘了中国传统工艺品青花瓷的制作过
程、色泽特点,由虚到实,是一篇既有形象之美又富哲理之味的佳作。
理解古诗内容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瞬息可就(2)有奇
字素无备者(3)则登山斫伐(4)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文言词语解释
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加功槌
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文言文断句
9.活板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工艺都非常讲究。请根据乙文和丙文
画横线的语句,完成相应任务。(1)请写出活板印刷的流程。(2)
请写出纸浆成纸的过程。提炼和概括内容
10.《陶歌》中最能体现制瓷工艺创造力的诗句是哪一句?写出
理由。理解古诗内容
11.“青花瓷”“活字印刷”“造纸术”,三种“中国创造"推进了
世界文明进程,成为“文明之光二结合文本,发表你的看法。谈看
法观点阐述
徐州市刘向《新序》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咏睢宁》
(明)杨于臣3.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嗣君曰
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文言文断句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顾
反,则徐君死于楚②始一反焉B.①然吾心许之矣②潭中
鱼可百许头C.①北遇徐君②北山愚公者D.①以过徐君—②
人恒过,然后能改文言文一词多义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1)
从者止之日:“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2)徐君好季札剑,口
弗敢言。文言文翻译
6.请对【丙】文“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作简要赏析。古
诗句子赏析
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徐君想要季子的宝剑,
季子“心许之”,待完成出使任务后即了却心愿。“季子挂剑”是诚信
的象征,也是一座友情与仁义的丰碑。B.两千多年来,包括司马迁、
刘向、杨于臣在内的许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记述或提到过季子的事迹,
由此可见“季子挂剑”的文化影响。C.【甲】【乙】两文除了写季
子,还写了从者,从者的言行既对季子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又使
情节发展出现起伏。D.同是“季子挂剑"的故事,【甲】文记述最详
尽,【乙】文次之,而【丙】文仅用了“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
寥寥十个字,由此可见【甲】文的记述最真实可信。内容理解分析
盐城市刘禹锡《新唐书》《旧唐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酬乐天咏老见示》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文言文断句
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文言语句方法提示释义善
五言诗成语推断法:多谋善断(1)执政不悦语境推断法:而禹
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2)又徙夔州刺史
查阅字典法:①迁移;②调动(官职)(3)尝为《西塞山怀古》
等诗课内迁移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
文言词语解释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去京师又十余年。(2)
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文言文翻译
7.阅读材料二“贬谪期间”的两首诗,完成任务。(1)发挥
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词》(其二)前两句的画面。(2)两
首《秋词》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分别联系诗句分析。诗歌画面
的描绘诗歌表现手法的对比分析
8.永贞革新失败后,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柳宗元写下了《小石
潭记》,请联系材料二和链接材料,分析他们被贬后心境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情感的分析
9.通过此次主题学习,你从刘禹锡身上获得哪些积极的人生启
示?请结合材料作答。人生启示
2022年江苏省中考古诗文联读阅读考点分布
地市篇目作者原题再现考点分布
连云港市苏轼《和董传留别》《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文集》
“臣自颖移扬"6.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
动。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
生目标。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
董传的期许和祝愿。理解古诗内容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月色入户(2)亲人村落
(3)臣亦不觉流涕(4)臣窃度之文言词语解释
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昔常不
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文言文断句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2)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
口,犹可以生。文言文翻译
10.“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
书”的关系。对诗歌的理解
11.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
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盐城市《赠萧璃》李世民《贞观政要》“贞观八年”(1)
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疾风/知劲/草玄龄等/
不识所守B.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C.疾风/知劲/草
玄龄/等不识所守D.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古诗文朗
读停顿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于路逢窦德素②玄龄既
任大臣③而陛下责之④但知拜谢文言词语解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陛下所为善,当助陛下成之。
②太宗深愧之。文言文翻译
(4)回答下面问题。①自选角度赏析【甲】诗前两句。②【甲】
诗题目有的版本叫“赐萧璃",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诗句赏析
诗歌题目理解
(5)【乙】文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与“谏”有关,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不同之处。内容理解分析
(6)根据【甲】诗和【乙】文内容,简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怎
样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知识清单】
一、诗词朗读
【考点讲解】
古诗词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
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
节或意义。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
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
为“二二”节奏,如“薰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
节奏,也有“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晨兴/理/荒秽"(《归
园田居》其三),“夕露/沾/我衣”(同上)。
二、诗歌形象意境
【考点讲解】
所谓意象,通常是指意与象。意象包括主观与客观两方面,是诗
人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相结合,即指诗歌中浸润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一)鉴赏意象解答分析
这是诗歌鉴赏中最基础的类型,经常针对诗歌中出现的某些经典
意象的内涵设题,故应熟悉常见意象的情感内涵,了解其自身特点与
经典内涵间的契合处。意象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点明意象特征,说清意
象与内容间联系的原因。
提问方式:本诗某句用到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鉴赏思路:①指出诗歌运用了何种意象,描摹相关诗句景象。②
概括意象本身的特征,指出与诗文情感的契合处在哪里。③点明意象
运用的效果如何。
(二)鉴赏意境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
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鉴赏思路: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了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语言再现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
词即可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
产生原因要答具体。
三、古诗文主旨情感
【考点讲解】
主旨情感是指诗词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情感(心情、品性)、
心境、志趣(志向、追求)、理趣(道理、哲理)等。
心境一般表现为悠然(怡然)自得、自由(自在)闲适(安适)、
恬淡惬意、开朗阔达、宁静淡泊以及孤独、愁闷、凄凉等。理趣实际
上是义理情趣和思想情感的结合,在诗词考查中常表现为道理、哲理。
思想情感类题,也即是针对某字、词、句及文段,表达某种主题
情感,传达某种思想道理,给人以某种启示。作答时一定要看清要求,
明确要点,准确概括。
四、古诗文内容理解
【答题方法】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
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梳理结
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对结构的
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
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
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
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
对文意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要结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
了因果关系。
五、文言实词
【考点讲解】【答题方法】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选择辨析和直接释义两种。考查的实词往往
是课内学过的(绝大部分是课下注释标注出来的)。因为一个文言实
词往往包含几个义项,故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它在具体句子中的含
义。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
活用等几种情况。
六、一词多义
【考点讲解】
一词多义指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对于一词多义的
词,要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来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
义,尤其要重点掌握典型、常见的多义词。
七、文言断句
【考点讲解】【答题方法】
1.以下情况一般需要停顿:
(1)主谓间停顿(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2)谓宾间停顿(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间(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
表》)
(4)状语后置句前停顿(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5)“古二今一"间停顿(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6)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如“若、夫、盖;且、虽、惟”
等)
(7)总领性词语后停顿(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爱莲说》)
(8)“而"字前后停顿(表转折关系,句首而后停,句中而前停)
(9)成分省略处停顿(例: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10)语气助词后停顿(如也、乎等。例:余闻之也/久。《伤仲
永》)
(H)依句意确定停顿(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12)专有名词前后停顿(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等)
(13)方位、时间词后停顿(例: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2.以下情况一般不断开:
(1)作状语名词与中心词(例:其一/犬坐/于前。《狼》)
(2)偏正短语间(例: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3)介宾短语间(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4)作为一个语义单位(例: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八、文言翻译
【考点讲解】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信、达、雅”的标准;遵循“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原则。文言文常用翻译方
法有“留、删、换、调、补、贯”。
1.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和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保留。
2.删:无意义或没必要翻译的词删去。
3.换: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换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
4.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为正常句式。
5.补:补充出省略部分。
6.贯:结合语境,贯通翻译。
九、内容理解
【考点讲解】【答题方法】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
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梳理结
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对结构的
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
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
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
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
对文意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要结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
了因果关系。
十、形象分析
【考点讲解】【答题方法】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基本以记叙性叙事和写人文段为主,且通过选
文可以得到某种启示或道理。尤其是通过对文章中人物形象(偶有其
他物象)的分析,可以领悟某种为人道理、处事方式及人生哲理等。
文言文形象可分为单一分析和对比分析,单一分析有简单概括,也有
结合实例分析,对比分析多概括其异同。解答此类题,切记要分点作
答,且要看清要求,是需要简单概括还是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考点突破】
一、文言现象
文言文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
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学生和相关研究者通过对文言
现象学习可以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也可
以迅速提高学习成绩。而文言现象也是中高考必考考点。
(一)古今异义
1、基本词:这类词古今词义没有什么变化,容易理解。如人、
马、日、月、山、水等。
2、一般词(这是记忆的重点)
(1)变词。这类词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思相同。如:古文
叫“冠",当下叫“帽子”;古时叫“牖",当下叫"窗二
(2)半变词。这类词字形相同,字音相同,词义不同或古今词
义有细微差别。另一种情况是单音词变成了双音词。
①古今词义不同的。如“走”“劝”等。
②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的。如“购""沐”"浴"等。
③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如“克一一克服”“固一一坚固"
“衣一一衣服”等。
(二)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这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现象。如“兵
"的本意是“兵器”,引申为“士兵",再引申为“军队”,又引申为“兵
权",进一步引申为“战争”,还引申为“战略战术”。有时一个词的
几个意思并存于一篇文章中,给我们阅读造成了困难。
(三)假借义(通假字)
1、音同形似。如“直一值”“禽一擒"等。
2、音不同,但有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如“内一纳”“见一现"等。
3、音同形不同。如“要一邀”“裁一才"“有一又”等。
注意:通假字是单向通,不是双向通。如“要通邀,邀不通要"。
(四)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军",
“互相轩邈”的“轩邈"等。
2、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王
"等。
3、意动用法。如“渔人甚异之”的“异"等。
4、名词作状语。如“横柯上蔽”的"上"等。
5、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如“吾与汝毕力平险”的“险"等。
6、其它。“用心一也”的“一"用作形容词“专一”,"以乘为先"
的“乘”用作数词“四",“弩马十驾”的“驾"用作量词等。
(五)虚词
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除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包括代词。某个
词既可以是虚词,又可以是实词。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
是动词“探望”的意思,是实词;“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顾”是“难
道"的意思,是虚词中的副词。
辨明词义
虚词很多是多义的,要看它在句子里的作用确定它的词义。如“而
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第一个"之"是助词"的”,
第二个“之"是代词“他”,代苏迈。“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
是介词“给"“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出”“作"的意思。
通晓古今词义变化
1、有些文言词语已经完全消失。如“夫”盖”等。
2、有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如“所以”,在文言里表示原因,
当下表示结果了。
3、有些改用了别的词。如“于"在文言里能起多种介绍作用,当
下分别用“在”“向"“到”"对"“从”"同”“给”"比"“被”等介词
代替了;结构助词"之",改用“的”等。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文言文主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
1、……者,……也。如"亚父者,范增也。”
2、..,......也。如“我,子瑜友也。"
3、……者,……。如”博鸡者,袁人
4、……,……者也。如“牡丹,花之高贵者也。"
5、主语,谓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乃""即”"为"“皆”"则"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
之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我为
赵将。"“环村居民皆猎户。”“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很少用)。如“斯是陋室。"
省略句
文言文有些句子往往省略某些成分。
1、省略主语。“(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3、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4、省略介词。“亮躬耕(于)陇亩。"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如“大王来何
操”的“何,
(2)在否定句中,带有否定词"不"“未"“莫”时作宾语的代
词要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的“余二
“臣未之闻也"的“之二
2、定语后置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人马烧死者甚众。”
3、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通常有三种情况: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
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
为“比蓝青”。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
“告”的状语。
③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
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
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被动句
1、形式上有表被动的标志(介词“于”,动词前用“受"“见”
“被""为”"为……所")。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今不速往,
恐为操所先。"“受制于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等。
2、形式上没有被动的标志,只能从意念上去理解。如“锲而不
舍,金石可镂。”(可以被镂刻空。)“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兵受
挫,地被削。)
这就是你所说的“文言现象”,这些知识是要记忆、积累的。每
学一篇文言文,就把这篇文章的上述“文言现象"整理出来,进行记
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积累,你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会很快提高的。
二、文言实词词义巧推断
文言文阅读材料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
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
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词义的
能力。
基本方法:
1、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
件。
例(1)径造庐访成。造:到
例(2)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造”形旁为“走",而"庐”是处所,不难推断与此相关联
的词义应该是“到"、"去","造"字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等)
显然与句义不符合。“觐”的形旁为“见","归”是回家,故而可判
断"觐"释为“拜见”是正确的。
2、运用声训,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解释假借义。
例(3)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例(4)伯王之业,不从此也。
“翼"与"翌”字形相似,读音相同,"翌”的含义是"次于今年、
今日的”,则“翼日”就是“翌日”,即“第二天"。“伯”与“霸"声母
相同,古音接近,本句中的“伯”就是“霸"的通假字,“伯王之业”
即称霸称王的功业。
3、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解释文言实词时,如果能联想到含有这一语素的成语,理解词义
就省时省力了。
例(5)在官清恪,未尝闻私。恪:谨慎而恭敬。
例(6)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副:符合
例(7)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给:满足自己。
例(8)善才绳之。绳:捆绑。
今有成语“恪遵功令","名副其实”,“自给自足"“绳之以法”。
以上成语中加点词的词义,我们平时相对熟悉。借助它们,可以做出
判断:例(5)、例(6)、例(7)正确;例(8)对“绳"的解释有误,
应释为“依法处置”。
4、借助句内语法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9)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
例(10)其罪当与童贯等。等:(童贯)等人。
例(11)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例(12)登辞疾不受。疾:急速
“信"可以作名词(如释为“信用”)、动词(如释为“相信"),
也可以用作副词(如释为“确实”)。分析例(9),句中“难求"是谓
语,而“信”修饰"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
再结合语境就容易判断“信”是“确实”、“实在”之义。分析例(10),
句中主语为“其罪”,"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
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再看例
(11)句中的“樵”作“取"的宾语,应该是名词,所以解释为“打
柴”明显有误。同样的道理,例(12)中的“疾"也是名词,应释为
“疾病”,"辞疾"即“称病”、"托病"。
5、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
古人为文讲究铺陈对偶,注意节奏和谐,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
或相近、意义相同或相对的句子。把握住相关句子的结构特点,推测
词义的准确性就会明显提高。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对文、互文来释词。
例(13)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解释:“圣君治国”,必须发现它与“亡国破家"之间的对应关系,
弄清它们有相同的语法结构,才能明确这不是主谓短语,而是并列短
语,才能准确地回答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亡国破家”与“圣
君治国”是对文。另外,文言文中互文也很常见。互文多为的近义词
并用,前后联系起来考虑,可以顺利地理解词义。
例(1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本句中的“以"字本来较难理解,但借助与之对应的“用”字,
我们可以推知“以"也作"被任用”讲。
6、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即“因文定义"
例(15)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例(16)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绝食;断绝饮食。
例(15)前文写“开封仪同三司高俅死”,尽管此人罪大恶极,
但并没有被砍头,他得以保留全尸,所以“全首领”当指"保全头颅二
例(16)考查对“绝食”的理解,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
以示坑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
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
了粮食。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
义。
三、文言虚词的作用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虚词”之、其、而、以、为、
于、乎、焉”等。常见意义及作用见下:(1)以:可译为“凭借、
因为、用来、来、用、把、以致、相当于'而'、认为、如"。(2)之:
主要作用是助词、代词、介词。(3)其:主要作用是代词,指代的内
容要视具体语境而定。(4)而:主要作用是表示顺承、并列、转折、
修饰。(5)为:用作动词的基本词意是“做”,其它意思视具体语境改
变;用作介词时译为“为了"。(6)于:可译为“对、对于、从、在、
到、向、比、给”。(7)乎:可译为“呼、吗、于、对"。(8)焉:主
要作用有语气词,代词、兼词。
四、文言文停顿断句技巧
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流畅的朗读,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学习
还有所差别,大家对于陌生的文言文句子读起来也比较拗口,所以如
果能够对文言文句子有合理的划分,不仅能够帮助大家更好更快的朗
读,更有利于大家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含义。在文言文考试中也有考察
文言文断句的考题,所以大家对于该题型一定要掌握好划分方法和朗
读节奏,让你的文言文学习事半功倍。
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
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
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
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
自然停顿。
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
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
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如:
1、一狼/洞其中。2、君之病/在肌肤。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如:
1、忘/路之远近。2、恐/前后受其敌。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如:
1、骈死/于槽杨之间。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如;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如:
1、尝/与人佣耕。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
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如:
1、且/人患志之不立。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4、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
1、问/(渔人)所从来。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A)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如:
1、泉香/而酒洌。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3、斗折/蛇行。4、
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如: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个雨/山前。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五言诗句一般按“212"
或“221”的音节划分。如: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2、绿树/村边/合,青山/
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总之,能否准确地给古诗文划分朗读节奏,关键在于对句意及层
次结构的理解。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古诗文就会变得好
读好记好理解了。
五、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其中有
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贝限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
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
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
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
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
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
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
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
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
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
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
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六字
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简述如下:
(1)“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
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
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
“怀”换成"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谓倒
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
的语言规范,对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如例5中的定语后置,
例6中的状语后置,例7中的宾语前置。
(3)“留"。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
语,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
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例10;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
到他指挥的。
(4)“增”。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
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
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如例1中的省
略宾语,例2中的省略主语,例6中的介词省略,例7中的动词省略
等。
(5)“补”,就是将文中省略掉部分补充出来。
(6)“删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
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
"“维”,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经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如例9
中的“也”“而
4、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
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
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
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
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
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
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
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
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
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
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
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
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
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
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
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
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
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六、文言文阅读一文意理解
1.文意理解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
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
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
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
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
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在做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
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文章题干所问问题。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言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如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言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这项考查要求比较
高,试题难度比较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析意图
有关历史的文献,大多有明显的倾向性,归纳起来有三种说法:
其一立场说,如晋代魏,统一天下,陈寿写作《三国志》时,明
显站在魏国立场上;
其二借鉴说,如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的写作是“鉴于往事,
以资于治道”;
其三家谱说,如梁启超认为“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一家
谱而已。"
可见,有关历史的著作或多或少带着作者或朝代的烙印,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受写作意图影响。而文中有关注解、人物、朝代等信
息,对我们理解意图、把握内容会有帮助。
(2)看写法
“写法”就是写作方法。一篇历史文献材料,作者在选材上有什
么特点?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议论上用了什
么论证方法?看这些写法,抓住文章形式上的显著特点,由表及里、
由形式到内容、由现象到本质分析文章内涵,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把
握整篇文章的观点态度。
(3)抓关键
古代历史文献中,大多有对人物的评价语、对人物行事的归结语
以及一些点到即止的抒情议论语等。抓住这些围绕中心分散在各处的
关键语句,是我们领会作者观点态度的重点。
(4)查语境
语境即具体的语言环境。阅读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句子的多元性,单独看某句话是一层意思,把它
放入全文又是另外一层意思。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要从
语境的角度去考虑,切忌孤立生硬地理解。
(5)手法的混淆
人物传记的文章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往往采用多种表现手
法,如叙述描写,评议抒情。描写又有直接、间接、语言、动作、心
理描写等,而题干中有时指定筛选某种手法,审题时就要仔细推敲、
不能混淆,把那些虽能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却与题干所表示表现手法
不符的项排除。
(6)“品行”的误读
人物传记中,作者往往会横向罗列多个细小事件来反映主要人物
多方面的品质或成就,命题人就会在其中一处采点设题,学生答题时
如果不细心分析,就会落入陷阱,失去分数。
七、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
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
的精妙。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
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纵观近年来新课标高考
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
特点:(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
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
(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的题型主要采用的简答题型,采用
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的日渐流行。
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
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
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
涉及。
动词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
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
考查的重点。如“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
的“诉"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
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
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如“荒
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
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数量词
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
隽永的诗味。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
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
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
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副词
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
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
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
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
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叠词
叠词的表达功能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加强感情的内涵;此外,
有些叠音词具有摹声的效果,使诗歌生动形象。例如“漠漠水田飞白
鹭,阴阴夏木嘴黄祜"(王维《积雨辆川作》)句中的“漠漠”与“阴
阴"这两个叠词分别写出了水田广漠空蒙,夏木浓荫茂密的特点,前
者开阔,后者幽深,形容贴切。
解答鉴赏诗歌“炼字”艺术题的常见步骤是:先解释该字在语境
中的含义,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简要分析其内容,
指出其表现手法;再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炼句与炼字属性相似,而综合性更强,更灵活丰富,赏析炼句艺
术可以从诗句内容、形象、手法、语言、情感、结构章法等角度切入。
如杜甫的名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一联十个字无一虚设。
正如《石林诗话》所评点的,“雨细著水而为淞,鱼常上浮而桂,若
大雨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鲁人版选修4地理下册月考试卷
- 2024航空航天技术研发与合作经营权转让
- 足球模块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001
- 二零二五年度健身俱乐部会员积分兑换礼品供应合同3篇
- 美育工作模式的理论基础
- 2024年鱼塘承包经营合同范本:水产养殖技术研发合作3篇
- 二建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二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名师预测卷4170
- 2024旋挖施工劳务分包及施工技术指导合同3篇
- 2025云南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环保与可持续消费的推动
- GB/T 37375-2019交通运输物联网标识规则
- 三大构成之立体构成-课件
- 河南高职单招政策解读与报名课件
- 体外培育牛黄技术幻灯3课件
- 护士N2晋级N3职称评定述职报告PPT课件(带内容)
- 动物、矿物药分析课件
-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常用)(精品)
- 精选天津高三生物知识点
- 心有灵犀猜词游戏常备词汇总结
- DB22∕T 5006-2018 装配式路面基层工程技术标准
- 《士兵突击》PPT课件(PPT 4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