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课件_第1页
消化系统疾病课件_第2页
消化系统疾病课件_第3页
消化系统疾病课件_第4页
消化系统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胃炎

胃炎是胃粘膜的一种炎症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

急性胃炎

胃炎

慢性胃炎2消化系统疾病一、急性胃炎1、急性刺激性胃炎2、急性出血性胃炎3、急性腐蚀性胃炎4、急性感染性胃炎消化系统疾病二、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疣状胃炎消化系统疾病

胃粘膜最常见病变,呈多灶性和弥漫性,好发于胃窦部。

特点:粘膜浅层炎细胞浸润及固有腺体保持完整。

胃镜:胃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灰白或灰黄色分泌物,有

时可见散在出血和糜烂。

镜下:病变位于粘膜浅层,表现为粘膜水肿、点状出血,上

皮坏死脱落,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急性期

可见粘膜浅层水肿,出血,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单纯性胃炎)5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炎细胞浸润深度分三级:一级:仅累及粘膜层1/3二级:累及粘膜层1/3-2/3三级:累及粘膜层超过2/36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主要有上腹不适、胃痛,可有胃出血的表现。

预后:多数→治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少数→慢性萎缩性胃炎。7消化系统疾病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根据发病是否与自身免疫有关及是否伴有恶性贫血,分为:

A型:与自身免疫有关,多伴有恶性贫血,病变在胃体、底部

B型:与自身免疫无关,我国多属B型,病变在胃窦部8消化系统疾病

两型的病理改变基本相同肉眼:1.胃粘膜薄,皱壁变平或消失;2.橘红色

灰色;3.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4.与周围黏

膜界限明显。镜下:1.胃粘膜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2.腺体萎缩,

变小或囊状扩张,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ATP;3.不同程度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4.粘膜内

纤维组织增生。9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

10消化系统疾病病变常发生于胃底或胃体肉眼:

粘膜层增厚,皱襞肥大、加深呈脑回状。镜下:粘液分泌细胞增多,腺体增生、肥大,变长,

粘膜固有层内炎细胞浸润不明显。临床:临床多数患者因胃酸分泌减少,粘液形成增

多而致消化不良。大量蛋白质从胃液中丢失

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三)慢性肥厚性胃炎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肥厚性胃炎1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肥厚性胃炎13消化系统疾病(四)疣状胃炎病变处胃黏膜出现中心凹陷的疣状突起病灶,形如痘疹多见于胃窦部活动期镜下可见病灶中心凹陷部的胃黏膜上皮处于变性、坏死和脱落状态,并伴有急性炎性渗出物覆盖病灶表面消化系统疾病

第二节溃疡病溃疡病多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反酸、嗳气等。15消化系统疾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胃液的消化作用2.幽门螺杆菌(HP)感染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4.其它:家族性,血型16消化系统疾病

二、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一)病理变化肉眼观察胃溃疡部位:胃窦部、胃小弯近幽门侧大体:切面呈斜漏斗状形态:圆、椭圆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干净黏膜皱襞:放射状深度:常穿越粘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17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大体形态18消化系统疾病19消化系统疾病十二指肠溃疡球部多见,前壁或后壁,较胃溃疡小、浅,直径<1.0cm20消化系统疾病十二指肠溃疡大体形态21消化系统疾病组织学观察溃疡底部分四层结构①渗出层②坏死层③肉芽组织层④瘢痕层2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疤痕组织23消化系统疾病

三、结局及并发症1.愈合:渗出物及坏死物被吸收、清除,肉芽组织

增生修补缺损,上皮再生而愈合。2.并发症(1)出血: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①少量出血(隐匿出血):肉芽组织中血管破坏,

潜血试验阳性。②大量出血:溃疡底部大血管破裂。表现:呕血、柏油样大便。24消化系统疾病25消化系统疾病(2)穿孔:指溃疡病灶穿透浆膜层。①急性穿孔:幽门前壁及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引

起急性腹膜炎。②慢性穿孔:后壁溃疡,与附近器官粘连(胰、肝),

放射痛。26消化系统疾病27消化系统疾病(3)幽门梗阻:常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幽门部溃疡①功能性梗阻:溃疡周围组织炎性水肿、幽门括约肌痉挛。②外科梗阻:溃疡底部瘢痕挛缩。消化系统疾病

(4)癌变:

胃溃疡癌变率1%,溃疡边缘上皮再生,反复修复增生细胞癌变,溃疡扩大,直径可达2.5cm以上。边缘隆起、变硬、可触及包块。29消化系统疾病

四、病理与护理临床联系1.病情观察2.对症护理3.生活护理30消化系统疾病

第三节肝硬化概念:

各种因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使肝脏结构、血液循环途径改建,肝脏变形、变硬,称为肝硬变。31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肝硬化不是一种特异性的疾病,而是多种原因引起慢性肝损伤的晚期阶段。肝硬化中肝结构破坏累及整个肝脏,其形态改变是不可逆的;形态特征为:纤维化

结节状再生(假小叶)

32消化系统疾病

一、门脉性肝硬化(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1.病毒性肝炎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2.慢性酒精中毒国外肝硬化的主要原因3.营养缺乏4.其它化学物质中毒等33消化系统疾病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小叶结构改建肝血液循环途径改建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不全肝变形、变硬不可逆的形态改变各种原因损伤与修复反复交替

发病机制34消化系统疾病(二)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1.病理变化大体:晚期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1000g↓)。质硬,表面颗粒状或小

结节状(结节直径0.5-1.0cm)。镜下:假小叶形成35消化系统疾病假小叶

增生纤维组织将再生肝细胞结节分割包围成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的肝细胞团。可见:

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较大,核大,较深染,可见双核;中央静脉缺如,偏位,可多个。36消化系统疾病门脉性肝硬化大体形态37消化系统疾病假小叶假小叶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38消化系统疾病门静脉压力增高

假小叶、纤维化压迫小叶下静脉、中央静脉肝静脉窦。

门静脉回流受阻

肝动脉和门静脉异常吻合

门脉高压症

2.对机体的影响

(1)门脉高压症

消化系统疾病门脉高压症主要表现为①脾肿大和脾功亢进:②胃肠道淤血:③腹水:④侧枝循环形成:a.食道下段静脉丛;b.直肠静脉丛;c.脐周及腹壁浅静脉丛40消化系统疾病41消化系统疾病

(2)肝功能不全①雌激素↑→a.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b.蜘蛛痣②出血倾向③肝细胞性黄疽④肝性脑病(肝昏迷):门静脉血不经肝而绕道入右心,血中有毒物不经解毒入体循环,引起肝昏迷。消化系统疾病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大体:

1.结节较大,大小相差悬殊(0.5-6.0cm),也

叫大结节性肝硬变。2.结节间纤维间隔较厚,厚薄不均。光镜:

假小叶大小不一,相差悬殊,形态不规

则。假小叶间纤维间隔宽窄不一。43消化系统疾病44消化系统疾病假小叶大小不一,纤维间隔宽窄不一假小叶纤维间隔45消化系统疾病

三、胆汁性肝硬化胆道阻塞淤胆引起肝硬变。分为1.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变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前者较多见。46消化系统疾病1.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病变:大体:①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平滑或呈细颗粒状;②肝脏呈深绿色或绿褐色。47消化系统疾病48消化系统疾病光镜①淤胆

a.肝细胞淤胆坏死,呈羽毛状或网状;b.毛细胆管内胆汁淤积和胆栓形成;c.汇管区胆管扩张及小胆管增生。②结缔组织增生,

其中有中性白细胞浸润及小脓肿形成。③假小叶形成(纤维间隔纤细,假小叶形成不完全)。49消化系统疾病50消化系统疾病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称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少见。临床上表现为长期的阻塞性黄疽,肝大、搔痒,肝内胆管无明显病变,常伴有高脂血症和皮肤黄色瘤变化。原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51消化系统疾病四、病理与护理临床联系1.病情观察2.对症护理3.生活护理52消化系统疾病第四节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一、食管癌二、胃癌三、大肠癌四、原发性肝癌

53消化系统疾病

一、食管癌由食管粘膜上皮或腺体发生,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其主要症状。我国为高发区,主要在太行山区,河西走廊,如河南省林县,男多于女,40岁以上多见。54消化系统疾病(一)病因食物中亚硝胺含量高,霉变食物,铂缺乏,过热刺激,饮酒等。55消化系统疾病(二)类型及病理变化多发部位: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

1.早期癌:位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2.中晚期癌:56消化系统疾病肉眼:髓质型、蕈伞型、缩窄型、溃疡型镜下:主要为鳞癌,其次为腺癌,小细胞癌(主要为神经内分泌癌)、腺棘癌等,少数分化差的癌表现为肉瘤样癌,腺癌多与Barrett食管有关。

Barrett食管:食管下段粘膜的鳞状上皮因多种原因(如返流性食管炎)被胃粘膜柱状上皮细胞取代,癌变率10%。57消化系统疾病中晚期食管癌大体类型58消化系统疾病1.

直接蔓延:可蔓延至周围器官

上段

喉部,气管和颈部软组织

中段

支气管,肺,胸膜,脊椎

下段

贲门,膈肌,心包等处2.

淋巴道转移

上段

颈部、上纵隔淋巴结

中段

食管旁、肺门淋巴结

下段

食管旁、贲门、腹腔淋巴结3.

血道转移:晚期肝、肺转移(三)扩散方式59消化系统疾病

胃癌是由胃粘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年龄40~60岁,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1或2:1。

二﹑

胃癌

60消化系统疾病(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与饮食习惯(食无定食,饮食过热,高盐腌制的鱼、肉类食品等)、土壤性质(缺乏某种元素)、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遗传因素、吸烟和真菌感染等有关。(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好发于胃窦部,以胃小弯多见。分早期与进展期(中晚期)两类。1.早期胃癌

癌组织浸润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大体观分隆起型、浅表型、凹陷型三种。镜下以原位癌或高分化管状腺癌多见,未分化癌少见。消化系统疾病肉眼分型:

Ⅰ型(隆起型):肿瘤从胃黏膜表面显著隆起,癌

块凸出约5mm以上。

Ⅱ型(表浅型):肿瘤呈扁平状,稍隆起于黏膜表

面与低陷在5mm内。

Ⅲ型(凹陷型):癌组织较周围黏膜明显凹陷,常

形成溃疡,深度﹥5㎝。但癌组织

仅限于黏膜下层。62消化系统疾病隆起型溃疡型表浅溃疡型表浅平坦型表浅隆起型表浅型2024/6/163消化系统疾病2.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层达肌层或胃壁全层。肉眼分型:(1)息肉型或蕈伞型:向胃粘膜表面呈息肉状、蕈伞状或菜花状突出。(2)溃疡型:形成边缘隆起火山口样的深陷溃疡。钡餐显影如龛影。(3)浸润型:癌组织在胃壁内弥漫性浸润,胃壁增厚、变

硬,粘膜皱壁大部消失呈革袋状,称为”革

囊胃”。64消化系统疾病肉眼类型示意图蕈伞型浸润型息肉型溃疡型65消化系统疾病66消化系统疾病胃癌(浸润型)2024/6/167消化系统疾病组织学类型:①管状腺癌;②乳头状腺癌;③低分化腺癌;④粘液癌或粘液腺癌;⑤未分化癌,还有少见的腺鳞癌、鳞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结构,有明显异型性癌细胞内充满粘液,把细胞核挤至一侧,如印戒状68消化系统疾病胃高分化管状腺癌:有明显的腺管形成,细胞异型性明显,排列紊乱。69消化系统疾病44胃低分化腺癌:几乎无腺腔形成,癌细胞呈索状或小胞巢状排列,有重度的异型性。70消化系统疾病良恶性溃疡的肉眼鉴别

71消化系统疾病胃恶型溃疡胃良性溃疡72消化系统疾病(三)扩散方式1.直接扩散

癌组织直接沿胃壁扩散,穿透浆膜后侵犯到肝、脾、大网膜等。2.淋巴道转移

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癌细胞

幽门下及胃小弯淋巴结

腹主动脉旁、肝门

及肠系膜淋巴结

左锁骨上淋巴结(晚期)3.血道转移

多在晚期发生,转移至肝、肺、脑、骨等处。4.种植性转移

癌细胞浸润浆膜后,可脱落至腹腔,种植于腹盆腔器官浆膜上.种植在卵巢并形成肿瘤者,称Krukenberg瘤。73消化系统疾病胃癌转移示意图74消化系统疾病

(四)对机体的影响

早期症状不明显,逐步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呕血、便血、消瘦、贫血等症状。癌组织坏死、溃疡侵袭大血管

消化道大出血。癌组织位于幽门及贲门部

引起幽门、贲门梗阻。晚期

恶病质75消化系统疾病

三、大肠癌

欧美国家较多见,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改变(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增加)我国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76消化系统疾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欧美国家高发的主要因素)-大便中致癌物质含量高,不利于规律排便-延长致癌物质与肠粘膜接触时间。2.遗传因素77消化系统疾病

(二)类型与病理变化好发部位:以直肠多见(50%),其次为乙状结肠(25%),盲肠(15%),其它结肠(10%)肉眼类型:息肉型(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缩窄型),胶样型组织学类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包括神经内分泌癌),类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78消化系统疾病

(三)扩散方式

1.直接蔓延:邻近器官,如前列腺、膀胱等2.淋巴结转移:周围引流淋巴3.血道转移:晚期肝、肺、骨等4.种植性转移79消化系统疾病

四、原发性肝癌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一)病因

1.病毒性肝炎,主要为HBV和HCV

2.肝硬化

3.真菌及其毒素、寄生虫感染(华支睾吸虫病)

4.亚硝胺类化合物80消化系统疾病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1.肉眼类型

分早期肝癌(小肝癌)和中晚期肝癌两型。(1)早期肝癌(小肝癌):是指单个癌肿块最大直径在3厘米以下或肿块数目在两个以内的合计直径不超过3厘米的原发性肝癌。(2)中晚期肝癌:可分为:

81消化系统疾病(1)巨块型:肿块圆形,直径大于10cm,中心多有出血坏死。

肝右叶内有一巨大肿块肝体积缩小,质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