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材料与系统革新_第1页
储能材料与系统革新_第2页
储能材料与系统革新_第3页
储能材料与系统革新_第4页
储能材料与系统革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储能材料与系统革新第一部分储能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及应用探索 2第二部分先进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策略 5第三部分固态电解质在能效提升中的作用 7第四部分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与故障诊断 10第五部分储能系统集成与测试标准探讨 12第六部分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协同优化 15第七部分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分析 17第八部分储能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路线图 20

第一部分储能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及应用探索关键词关键要点锂离子电池材料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具有高的比容量和电压,可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

*长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循环中表现出较长的寿命,可承受数百到数千次循环。

*安全性能好:锂离子电池采用非水电解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热稳定性。

超大电容器材料

*高功率密度:超大电容器具有非常高的功率密度,可快速充放电。

*长使用寿命:超大电容器在长期使用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环境友好:超大电容器材料通常不含重金属,对环境友好。

金属空气电池材料

*超高能量密度:金属空气电池使用锂或其他金属与空气反应,理论能量密度可达数千瓦时/千克。

*低成本:金属空气电池的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

*可持续性:金属空气电池的活性材料可在自然界中回收,具有可持续性。

固态电解质材料

*高安全性:固态电解质不含液体,不会泄漏或燃烧,安全性更高。

*宽温域工作:固态电解质可以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适应性更强。

*长循环寿命:固态电解质可抑制枝晶生长,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有机电极材料

*结构可调:有机电极材料具有可调的分子结构,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性能。

*低成本:有机材料通常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性价比。

*灵活性:有机电极材料可以制成柔性或可穿戴设备。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材料

*高能量密度: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结合了电容和电池的优点,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长循环寿命: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可以承受数十万次循环,使用寿命长。

*快充放: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可以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完成充放电过程。储能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及应用探索

电化学性质

储能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是表征其能量储存和释放能力的关键指标。这些性质包括:

*比容和比能量:指每单位体积或重量存储的能量量。

*库伦效率:充放电过程中可逆嵌入和脱出离子的效率。

*循环稳定性:充放电循环次数后保持电化学性能的能力。

*倍率性能:材料在大电流充放电条件下保持能量存储能力。

*自放电率:材料在不充放电时因内部反应而损失能量的速率。

应用探索

*锂离子电池: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具有高比能、高库伦效率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铅酸电池:广泛用于汽车启动和备用电源。具有成本低、循环寿命长和耐用性好的优点。

*超级电容器:利用静电双电层储存能量。具有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能力和长循环寿命。

*金属空气电池:以金属为负极,空气为正极。具有比能极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的潜力。

*氢燃料电池:以氢气为燃料,利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零排放、高效率和续航里程长的优点。

重点储能材料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氧化钴锂(LiCoO2)、磷酸铁锂(LiFePO4)、三元材料(LiNiMnCoO2)

*负极材料:石墨、硬碳、锂金属

铅酸电池

*正极材料:二氧化铅(PbO2)

*负极材料:海绵铅(Pb)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活性碳、石墨烯、金属氧化物

金属空气电池

*负极材料:锂金属、锌金属、铝金属

*正极材料:空气

氢燃料电池

*电极材料:铂金、钯金、碳基复合材料

材料性能优化策略

为了提升储能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包括:

*纳米化:缩小材料粒径,增加比表面积,增强活性位点。

*掺杂:引入异种原子或离子,调节材料电子结构和电化学性质。

*涂层:在材料表面涂覆保护层,提高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复合化:将不同的材料复合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改善电化学性能。

*结构调控:通过晶体结构、形貌和孔隙率的调控,优化电荷传递和离子传输。

未来发展方向

储能材料的研究重点将集中于以下方面:

*开发具有更高比能、更长循环寿命和更高倍率性能的新型材料。

*探索新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和材料体系。

*优化电极结构和设计,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提升安全性,减少火灾和爆炸风险。第二部分先进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策略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电极材料的纳米结构调控

1.通过纳米结构设计,优化电极材料的电荷传输和活性位点暴露,提高电极反应动力学。

2.构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孔隙结构的纳米材料,增强电解质渗透性和离子扩散。

3.调控纳米结构的形貌、尺寸和结晶度,优化电极材料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主题名称:电极材料的表面修饰

先进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策略

电极材料在储能系统中至关重要,其性能直接影响储能效率和循环寿命。开发先进电极材料是实现高性能储能系统的关键。

1.合金化和杂化策略

*合金化:将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形成合金,可调控电极材料的电子结构、稳定性、电化学反应等,增强电极材料的性能。

*杂化:将不同类型的活性材料(如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复合形成杂化结构,可协同作用,提高电极材料的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2.纳米结构设计

*纳米尺度粒子:尺寸在纳米级范围内的粒子具有高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有利于提高电容性,缩短离子扩散路径。

*纳米结构阵列:将纳米粒子排列成有序的阵列,可有效促进离子传输和电解质渗透,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纳米孔洞结构:在电极材料中引入纳米孔洞,可增加电解液与电极材料的接触面,提高电荷存储容量和倍率性能。

3.形貌控制

*多孔结构:具有大量孔隙的电极材料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缩短离子扩散路径,提高电容性。

*三维结构:设计三维多孔结构的电极材料,可有效增加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提高电化学反应效率。

*表面改性:通过化学修饰或物理改性,改变电极材料表面的性质,可增强其亲水性、导电性或电化学活性。

4.掺杂策略

*金属掺杂:在电极材料中引入异种金属离子,可调控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提高其电导率和电化学活性。

*非金属掺杂:引入非金属元素(如N、S、P),可改变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增强其容量和倍率性能。

5.其他合成策略

*水热法: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水热反应,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高结晶度、均匀分​​布的电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利用溶胶-凝胶转化过程,制备具有均匀形貌和高比表面积的电极材料。

*模板法:利用模板辅助合成电极材料,可控制材料的形貌、尺寸和结构。

这些策略的应用有助于设计和合成性能优异的先进电极材料,为高性能储能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固态电解质在能效提升中的作用关键词关键要点离子电导率提升

1.传统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较低,限制了储能器件的充放电速率和能量效率。

2.通过引入固体复合材料、高能锂盐和优化界面工程等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

3.例如,通过在氧化物电解质中引入聚合物或陶瓷纳米粒子,可以在保持机械强度的同时提高离子电导率几个数量级,满足高功率储能应用需求。

化学反应抑制

1.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材料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界面退化和器件性能下降。

2.通过引入界面钝化层、选择合适的正负极材料和优化电极工艺,可以抑制化学反应,延长储能器件寿命。

3.例如,在全固态电池中使用无机-有机复合界面层,可以有效阻止界面反应,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

机械稳定性增强

1.固态电解质需要具备良好的机械稳定性,承受电极膨胀和收缩带来的应力。

2.通过引入弹性材料、设计多孔结构和优化电极结构,可以增强固态电解质的机械稳定性。

3.例如,利用聚氨酯或聚乙烯等弹性体材料作为电解质基体,可以显著提升电解质的抗开裂和抗冲击能力。

界面阻抗降低

1.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材料之间的界面阻抗高,会影响离子传输效率,导致储能器件性能下降。

2.通过优化界面结构、引入界面改性剂和减小界面厚度,可以降低界面阻抗,提高离子输运效率。

3.例如,在固态电解质与正极材料之间引入锂离子导电层,可以有效降低界面阻抗,提高电池充放电容量。

加工工艺优化

1.固态电解质的加工工艺直接影响其性能,包括电化学性能和机械稳定性。

2.优化材料合成条件、工艺参数和后处理技术,可以控制固态电解质的微观结构和成分,从而提高性能。

3.例如,通过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热压工艺,可以制备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机械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薄膜。

系统集成创新

1.储能系统由多个组件组成,固态电解质的性能与系统集成方式密切相关。

2.通过优化电极结构、电解质封装和系统设计,可以提高整个储能系统的能量效率和可靠性。

3.例如,采用三维电极结构结合柔性固态电解质,可以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储能器件。固态电解质在能效提升中的作用

固态电解质在储能系统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显著提升能量存储和释放效率,从而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能效。

降低电芯内阻

与传统液态电解质相比,固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和更低的电解质-电极界面电阻。这可降低电芯的内阻,从而减少电能损耗并提高电芯的充放电效率。

提升库伦效率

液态电解质中,尤其是水基电解质中,电化学分解副反应会导致电能损失。固态电解质由于其化学稳定性高和缺乏溶剂,可有效抑制副反应,提高电芯的库伦效率,进而提升储能效率。

高电压窗口

固态电解质通常具有更高的电压窗口,允许使用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这可扩大电芯的电压范围,从而提高储能容量和系统能量密度。

优化热管理

固态电解质的热容和热导率通常高于液态电解质。这有助于改善电芯的热管理,减少热量积累,提高系统安全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实际案例

以下是一些利用固态电解质提升储能系统能效的实际案例: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由清华大学研发,使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低电极-电解质界面电阻。该电池在5C倍率下表现出99.5%的库伦效率,能量密度高达330Wh/kg。

*固态钠离子电池: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使用聚阴离子导体固态电解质。该电池在室温下具有0.54mS/cm的高离子电导率,充放电循环20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0%。

*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由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发,使用氧化物离子导体固态电解质。该电池具有高能量转化效率,达到65%,远高于传统化石燃料发电厂。

展望

固态电解质在提升储能系统能效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材料科学和器件工程的不断发展,固态电解质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从而推动储能技术的革新,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和电网稳定性。第四部分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与故障诊断关键词关键要点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

1.算法优化:采用先进的算法,如强化学习和神经网络,动态调整电池充电和放电策略,提高电池利用率和延长电池寿命。

2.热管理优化:通过精确的热建模和控制策略,实现电池组的均温化,防止局部过热导致安全问题和性能下降。

3.负载均衡优化:利用分流技术或动态均衡算法,平衡电池组中各个电池单元的充放电状态,提高电池组整体性能。

电池故障诊断

1.状态估计: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或贝叶斯估计等方法,通过采集电池电压、电流和温度等数据,实时估计电池的健康状态(SOH)和剩余容量(SOC)。

2.故障模式识别:建立全面的故障模式库,利用人工智能和故障树分析等技术,识别各种电池故障模式,并准确判断故障根源。

3.故障预测:结合电池电化学模型和故障模式识别方法,预测电池潜在故障,实现故障预警和预防性维护,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网管理系统优化与故障排除

简介

电网管理系统是电网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的关键。优化这些系统对于提高电网性能至关重要。故障排除则是保证系统平稳运行的必要步骤。

优化策略

*调压控制:调节变压器抽头以优化电压分布,最大限度减少损耗和改善电能质量。

*潮流优化:分析电网潮流,确定过载线路并重新分配负载,以降低设备应力和提高稳定性。

*无功补偿:通过电容器或电抗器补偿无功功率,改善电压稳定性并减少损耗。

*需求响应计划:与消费者合作,实施需求响应计划,以减少高峰时段的用电量并平衡供需。

*通信和计量基础设施现代化:部署智能电网技术,例如智能电表和通信系统,以实时监控和控制电网。

故障排除

*故障检测和定位:使用传感器和保护装置检测故障,并确定故障位置。

*故障隔离:将故障区域与健康网格隔离,以限制影响范围。

*故障分析:分析故障数据,确定故障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

*应急计划:制定应急计划,以快速响应重大故障并最大程度减少对电网的影响。

*设备维护和更换:定期维护和更换老化或故障的设备,以提高电网可靠性。

专业数据

*调压控制优化可将线路损耗降低高达10%。

*潮流优化可提高电网稳定性达20%。

*智能电网技术可将故障检测时间缩短50%。

*应急计划可将重大故障导致的停电时间缩短30%。

结论

通过采用这些优化和故障排除策略,电网运营商可以提高电网的性能、可靠性以及对扰动的鲁棒性。这对于确保安全、稳定和经济高效的供电至关重要。第五部分储能系统集成与测试标准探讨关键词关键要点【储能系统集成测试的标准化】:

1.建立统一的测试标准:制定适用于不同类型储能系统的通用测试标准,涵盖系统安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

2.规范测试方法和流程:明确测试方法、设备、环境条件等具体要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

3.推动国际标准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活动,促进全球储能系统测试标准的统一和互认。

【储能系统集成测试平台建设】:

储能系统集成与测试标准探讨

储能系统集成涉及将各种储能元器件和系统组件整合为一个功能性系统。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制定统一且全面的集成和测试标准至关重要。

集成标准

*接口标准:定义储能系统与其他系统(如电网、可再生能源)之间的电气、机械和通信接口。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便于系统扩展、更换和维护。制定标准化的模块尺寸、连接方式和功能特性。

*电气安全:确保系统符合电气安全标准,包括绝缘、接地和过流保护。

*机械集成:制定针对机架、机柜和冷却系统的机械集成标准,以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信协议:定义用于系统监控、控制和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

测试标准

*性能测试:评估系统的能量存储容量、充放电效率、功率输出能力和循环寿命。

*安全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性能,包括过充、过放、短路和热失控。

*环境测试:评估系统在极端温度、湿度、振动和冲击条件下的性能。

*可靠性测试:通过加速寿命测试和环境循环测试,评估系统的长期可靠性。

*寿命测试:确定系统的预期寿命和衰减特性。

具体标准

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储能技术的具体标准:

*锂离子电池:IEC62619、UL1973、IEEE1635

*铅酸电池:IEC60896-11、BSEN50272-2

*钠离子电池:GB/T37215、IECTS63062

*液流电池:IECTS62939-1、IEEE1634

*飞轮储能:IECTS62947-1、IEEE1723

标准制定机构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负责制定国际标准,如IEC62619(锂离子电池)和IECTS62939-1(液流电池)。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负责制定针对美国市场的安全标准,如UL1973(锂离子电池)。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负责制定与电气工程相关的标准,如IEEE1635(锂离子电池)和IEEE1634(液流电池)。

*国家标准化组织: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化组织,制定针对本国市场的标准,如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37215)。

标准化意义

*确保互操作性:标准化接口和通信协议促进不同组件和系统的无缝集成。

*提升安全性:统一的安全标准降低系统故障和事故的风险。

*优化性能:标准化测试方法确保系统性能的准确评估和比较。

*促进创新:标准化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

*降低成本:标准化有助于减少系统设计、集成和测试的成本。

结论

储能系统集成与测试标准对于确保储能系统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标准,可以促进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可持续能源未来做出贡献。第六部分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协同优化关键词关键要点【储能系统与风电协调优化】

1.储能系统与风电场并网,可平抑风电出力波动,提高电网稳定性。

2.风电场与储能系统协同控制,可优化风电场出力曲线,提高风电场利用率。

3.储能系统与风电场的经济调度,可充分利用风电低谷时段电力,降低风电场运营成本。

【储能系统与光伏协同优化】

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协同优化

引言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系统面临间歇性和波动性的挑战。储能系统通过存储和释放电能,在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实现电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储能系统的分类

储能系统可分为电化学、机械、热化学和电磁等类型。电化学储能系统,如锂离子电池,以电化学反应的形式储存电能;机械储能系统,如抽水蓄能,利用势能储存电能;热化学储能系统,如熔盐储能,利用温度变化储存电能;电磁储能系统,如飞轮储能,利用磁能储存电能。

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协同优化

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系统协同优化,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电力系统的波动性,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化策略包括:

*功率平衡优化:储能系统通过快速响应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来平衡电网的功率需求和供给,减少电网波动。

*可再生能源预测优化:通过预测可再生能源的功率输出,可以提前调度储能系统,提高储能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经济调度优化:综合考虑储能系统的成本、效率和电网需求,优化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降低系统运营成本。

*分布式优化: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分布式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就近充放电,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系统效率。

*柔性调度优化:储能系统可以提供各种辅助服务,如频率调节、无功补偿等,通过柔性调度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储能系统规模与应用场景

储能系统规模和应用场景与电网需求和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密切相关。大型储能系统,如抽水蓄能电站,适用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和电网稳定性要求高的地区。分布式储能系统,如锂离子电池,适用于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微电网系统。

技术发展趋势

储能技术不断发展,涌现出多种新型储能技术,如液流电池、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这些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成本等优点,有望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案例分析

*美国加州:加州通过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优化,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的目标。储能系统提供了灵活的调峰和备用容量,确保了电网的稳定和可靠。

*德国:德国拥有大规模抽水蓄能电站,与可再生能源紧密协作。抽水蓄能电站为可再生能源提供了短期和中期存储,有助于平衡电网的功率需求和供给。

*中国: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储能技术和产业。分布式储能系统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相结合,提高了偏远地区和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结论

储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協同优化是实现可持续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优化储能系统的规模、应用场景和调度策略,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电力系统的波动性,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储能系统在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中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七部分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储能成本分析

1.储能系统初投资成本:包括电池组、电力电子器件、辅助设备等,是影响经济性的关键因素。

2.运行维护成本: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部件,会产生持续的运营费用,需要考虑在整体成本评估中。

3.能量存储容量租赁成本:对于租赁储能服务的用户,需考虑容量租赁费,该费用因容量大小、租赁时长等因素而异。

主题名称:储能系统寿命及耐久性

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分析

经济性

资本成本:储能系统的前期资本成本,包括电池、逆变器、系统集成、安装等费用,是影响经济性的主要因素。锂离子电池目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储能技术,但其成本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运营成本:运营成本包括系统维护、电池更换和电费等。电池更换费用是运营成本的主要部分,其寿命和更换频率会影响整体成本。

收益: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峰谷套利、容量市场、频率调节等方式获得收益。峰谷套利是指利用电价差异来获取利润,容量市场是对电力系统提供备用容量的补偿,频率调节是指快速响应电网频率波动以保持稳定。

可持续性

环境影响:

*电池生产:电池生产过程涉及开采原材料、材料加工和电池组装,会产生环境影响。锂离子电池原材料的开采可能会造成水资源污染和土地破坏。

*电池使用: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和电解液。因此,报废电池的管理和循环利用至关重要。

*电池处置:电池报废后需要妥善处理,否则会污染环境。锂离子电池含有易燃物质,因此处置需要特殊技术。

资源消耗:

*关键材料:锂离子电池需要使用锂、钴、镍等关键材料。这些材料的供应有限,过度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

*稀土元素:某些储能技术,如永磁电机,需要使用稀土元素。稀土元素供应同样有限,过度开采也会导致资源问题。

社会影响:

*就业创造:储能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包括电池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等领域。

*能源独立性:储能技术可以帮助提高能源独立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可再生能源整合:储能系统可以与可再生能源系统配合,弥补间歇性能源的波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总体而言,储能技术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资本成本、运营成本、收益、环境影响、资源消耗和社会影响等因素。通过技术创新、成本降低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储能系统可以成为提高能源系统效率、降低成本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具体数据:

*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约为1.1TWh,预计2027年将达到2.9TWh。

*2021年,全球储能系统市场规模约为228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660亿美元。

*锂离子电池的平均寿命为5-10年,更换成本占运营成本的50%以上。

*储能系统的峰谷套利收益率通常在5%-15%之间,容量市场收益率在5%-10%之间,频率调节收益率在1%-5%之间。

*电池生产环节的碳足迹约占整个生命周期的30%-50%。

*电池报废后的回收率不到50%,其余大部分被填埋或焚烧。第八部分储能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路线图关键词关键要点储能规模化应用推进

1.大型储能电站建设加速,推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再生能源消纳。

2.分布式储能应用拓展,为用户侧需求响应和电网调峰提供支撑。

3.储能与电动汽车协同发展,形成产业生态闭环。

储能技术创新与降本

1.电化学储能技术优化,提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2.新型储能技术探索,包括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液流电池等。

3.储能系统集成与成本控制,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应用。

储能标准体系建设

1.制定储能设备、系统和应用规范,确保行业安全性和可靠性。

2.建立储能产业技术标准,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

3.加强储能安全监管,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

储能产业政策支持

1.完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стимулироватьразвитие储能产业投资。

2.建立市场机制,鼓励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3.引导地方政府支持储能示范项目和产业集群发展。

储能人才培养与储备

1.加强储能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储能系统设计、制造和应用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2.鼓励储能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

3.建立储能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储能专业人才的成长和流动。

储能国际合作与交流

1.加强与国际储能组织和机构的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

2.参与国际储能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