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试卷14_第1页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试卷14_第2页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试卷14_第3页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试卷14_第4页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试卷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试卷14一、阅读理解(本题共30题,每题1.0分,共30分。)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题。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是因为,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他们一方面代表官府向农民征税,另一方面又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地位,而对官府保持自己的影响力。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地方利益的代言人。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此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另一方面,学堂则成为【a】政界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省城和京城,又由于城市集中着财富、名位、权力这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巨大优势,这样,自民国以来.就出现了大批农村知识青年源源不断地被城市吸纳并脱离农村的“无根化”过程。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文化人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从而持续退化与空洞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指出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人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他们大多希望从政治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赢得公众尊敬的场所而为人所追求。”“传统村庄领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可以说,民国初年以后,主宰农村命运的,正是这样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农村智力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b】过。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外,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1、属于“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中的“自主性”的一项是()。A、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B、农村青年可以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动C、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D、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分析文章可知,“自主性”的内容出现在第四段,此段说的是科举的废除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废除科举前,由于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废除科举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因而中国农村社会便丧失了这种自主性。由此可知,这种“自主性”应与“士绅阶级”有关,与此相符的只有A项。B项属于废除科举和原有的农村文化系统后的情况,与提问不符;C项原文说的是“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D项未针对“中国农村社会”而言,均可排除。2、科举制度的突然废除为什么会造成中国农村文化的断裂,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科举制度使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保持着在农村的精英地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废除科举后.他们无法再充任该角色B、科举制度废除后,在城市的学堂及财富、名利、权力吸引农村知识分子源源不断涌人,使农村文化生态持续退化和空洞化C、科举制度废除后,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掌控了农村基层政权D、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不能给农村带来经济利益和文化提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B、C三项均可以从文章第四段中得出,排除。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心存田园浪漫情怀城市文人雅士,是为了说明农村吸引力的降低。而中国农村文化的断裂与他们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D项分析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3、下列有关文章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若干职责,这些职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B、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意思是农村士绅完全失去了做官从政的机会C、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原因就在农村精英文化系统维持了文化生态平衡D、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从此,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愿意去农村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由文章第三段中“:士绅……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可知A项“这些职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分析错误,排除。结合文意可知,B项“釜底抽薪”指的是文化断裂.“农村士绅完全失去了做官从政的机会”的分析错误且与常识不符,排除。D项“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愿意去农村”表述过于绝对,与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不符,排除。C项由文章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得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4、对文章第四段加点的“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一文化系统存在于中国的农村社会,且独立于城市B、这一文化系统使得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向城市流动C、这一文化系统也是一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D、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教组织与相应的宗教学校私塾构成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文章可知“这一文化系统”是存在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前的。A、C、D三项可以根据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得出。而B项内容是在科举制度废止之后产生的,并非由“这一农村文化系统”造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5、填入文中[a]、[b]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踏进终止B、跨人中断C、置身停止D、跻身中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先看第二空,结合文章中“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中间没有停止、间断过,由此可排除“终止”、“停止”。“跻身”指突然获得成绩,使自己(的地位)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与“跨人”相比,“跻身”词义更加符合,且更书面化。排除B。故本题答案为D。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题。从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来中国大陆电影创作来看,称得上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影片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从被刻画的当代社会现实的平常层面到奇崛层面的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如下三个层面:一是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二是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其诗意抚慰,三是社会生活奇观的刻画。从这点上说,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三重景观。第一重景观: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它注重细致描摹个体日常生活流,颇有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个人的平常性,生活困境的求解性。其主要创作方法或手段在于回退法,就是尽力回退到不加修饰的日常生活事件状况中。如《破冰》以儿子对父亲的追怀口吻,讲述一位功勋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由于他默然地长期坚持和忍受,后来竟然获得了神奇的意义——亲手培养出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值得重视的成功之处在于,影片把叙述重心放在这位教练的平常模样上:他如何窝囊而又好胜、无能而又坚持、不顾小家而只顾大家等等。但最终却明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第二重景观: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也可称为温情现实主义电影)。它一面【】个体的日常生活困境描摹,同时又注意以诗情镜头去【】并加以拯救。这里突出的是生活诗情在困境中的现实性呈现。从电影手法上讲,带有现实主义元素与浪漫主义元素交融的某种意味。其主要特征有:生活空间的流动性,个人生活的困境性及生活困境中的诗情呈现。《三峡好人》是这方面的佳作。它通过山西挖煤民工韩三明和护士沈红分别来到三峡寻找前妻和丈夫的过程,描绘了一群普通人充满风险而又不失温馨的日常生活,使影片透露出生活困境中的一缕诗意。全片以朴实的语言传达底层小人物离开家园的沉重主题。影片中的飞碟在大白天从空中飞过、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火箭直冲云霄之类的“超现实主义”镜头,给人一种荒诞之感,但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第三重景观:奇观现实主义电影。它注重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它所专注的不再是个体日常生活,而是由个体与个体的相互共在而交织成的较大规模的社会生活网络,是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其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社会生活困境的可解性。这方面的作品有《天下无贼》和《唐山大地震》等。《唐山大地震》呈现的李元妮一家在唐山大地震中经历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巨变过程,产生了强烈的感动效果与心理冲击力。特别是再现巨灾爆发的23秒时长的一系列奇观场面,可以带给观众剧烈的视听觉摇撼和心灵震动。影片叙述的真正重心在于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上,这才是这部奇观电影试图抵达的电影美学极限处。需要说明的是,________,例如,《千钧•一发》实际上把日常现实主义电影的平常性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的奇观性相互揉捏在一起了,《锡林郭勒•汶川》则相当于把日常现实主义电影、诗情现实主义电影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三层面都交融到一起了。6、下列对于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具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等特征,由于其注重对个体日常生活流的细致描摹,收到了将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B、诗情现实主义电影突出的是生活诗情在困境中的现实性呈现。从电影手法上讲,带有现实主义元素与浪漫主义元素交融的某种意味C、奇观现实主义电影专注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D、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电影,近五年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要对其作简单区分很难.它反映时下中国大陆电影创作的现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反映时下中国大陆电影的创作现状”应为反映近五年来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电影出现的情况,“时下中国大陆电影”的范围过大,D项当选。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大陆电影从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描摹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诗意抚慰、刻画社会生活奇观的三个层面B、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常常采用回退法来表现其个人日常的生活状态,如《破冰》中描述的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C、诗情现实主义电影注重通过对生活空间发生改变的一些普通人的个人日常生活的现实性呈现.表现出其生活空间流动性的特征D、奇观现实主义电影的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等特征,在《天下无贼》等影片中都有体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文章中指的是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从逻辑结构可归纳出三个层面,而非中国大陆电影。故A项表述不符合原文。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破冰》的成功在于把叙述重心放在对功勋滑冰教练平常模样的刻画上,明白地诠释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的道理B、《三峡好人》中的一些“超现实主义”镜头,呈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元素的交融,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C、《唐山大地震》通过再现大地震爆发的23秒时长的一系列奇观场面,达到了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的电影美学极限D、《千钧.一发》《锡林郭勒.汶川》在日常、诗情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这三层面的两个或全部层面交融,这类电影可以灵活分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由“影片叙述的真正重心在于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上,这才是这部奇观电影试图抵达的电影美学极限处”可知,《唐山大地震》这部奇观电影试图达到的美学极限并不是通过再现奇观场面实现的,故C项当选。9、文中[]处,应填入的词语是()。A、重视描绘B、注重淡化C、侧重渲染D、关注稀释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先看第二空,由“这里突出的是生活诗情在困境中的现实性呈现”可知,诗情现实主义电影,善于以诗情镜头去冲淡个体日常生活困境的描摹效果,故可排除A、C;“关注描摹”搭配不当,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B。10、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个别电影而言,现实主义电影三重景观的分类标准并不完全适用B、上述三个层面的现实主义电影彼此往往相互交叉和渗透C、多景观电影的交融、渗透是现实主义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D、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的分类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例如”可知,划线句是对例子的总结,例子以两个电影为例子,主要说明了三个层面的现实主义电影的“揉捏、交融”,故B项概括得最为全面。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题。①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有两句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状貌,可以象征一切美。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比如说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说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②我说“骏马秋风冀北”时,你会想到“雄浑”“劲健”,我说“杏花春雨江南”时,你会想到“秀丽…‘纤浓”;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在同一种艺术之中也有刚柔之别。如音乐,贝多芬的第三合奏曲和《热情曲》固然像狂风暴雨,极沉雄悲壮之致,而《月光曲》和第六合奏曲则温柔委婉,如悲如诉。③艺术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创作家往往因性格的偏向,而作品也因而刚或柔。米开朗琪罗在性格上和艺术上都是刚性美的极端的代表。你看他的《摩西》!火焰有比他的目光更烈的么?钢铁有比他的须髯更硬的么?你看他的《大卫》!他那副脑里怕藏着比亚历山大的更惊心动魄的雄图吧?他那只庞大的右臂迟一会儿怕要拔起喜马拉雅山去撞碎哪一个星球吧?亚当是上帝首创的人.可是要结识世界第一个理想的伟男子,你须得到罗马西斯丁教寺的顶壁上去物色,这一幅大气磅礴的创世纪记,没有一个面孔不露着超人的意志,没有一条筋肉不鼓出海格立斯的气力。④达.芬奇恰好替米开朗琪罗做一个反衬。《蒙娜.丽莎》那庄重中寓着妩媚的眼,那轻盈而神秘的笑,那丰润而灵活的手,艺术家们已摸索了不知几许年代,到达.芬奇才算寻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成功!米开朗琪罗画“夏娃”和“圣母”,像他画“亚当”一样,都是用他雕“大卫”和“摩西”的那一副手腕,始终脱不去那种峥嵘巍峨的气象。达.芬奇的天才是比较的多方面的。他的世界中固然也有些魁梧奇伟的男子,可是他的特长确为佩特所说的,全在“能勾魂”。《圣约翰授洗者》活像女子化身固不用说,《酒神》也只是一位带醉的《蒙娜.丽莎》。再看《最后的晚餐》中的耶稣!他披着发,低着眉,在慈祥的面孔中现出悲哀和侧隐。⑤历来艺术家对于刚柔两种美分得很严。在诗方面有李、杜与王、韦之别,在词方面有苏、辛与温、李之别,在画方面有石涛、八大与六如、十洲之别,在书法方面有颜、柳与褚、赵之别。这种分别常与地域有关系,大约北人偏刚,南人偏柔,所以艺术上的南北派已成为柔性派与刚性派的别名。清朝阳湖派和桐城派对于文章的争执也就在对于刚柔的嗜好不同。⑥统观全局,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中国诗人的理想境界大半是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环境越静越好,生活也越闲越好。他们很少肯跳出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宇宙,而凭视八荒,遥听诸星奏乐者。他们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因此,他们的诗也大半是微风般的【】,轻燕般的【】。过激烈的颜色,过激烈的声音,和过激烈的情感都是使它们畏避的。他们描写月的时候百倍于描写日。《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刚性美,其余二十品都偏于阴柔。我读《旧约.约伯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园》诸作,才懂得西方批评学者所谓“宇宙的情感”。回头在中国文学中寻实例,除着《逍遥游》、《齐物论》、《论语.子在川上》章,陈子昂《幽州台怀古》,李白《日出东方隈》诸作以外,简直想不出其他具有“宇宙的情感”的文字。“雄浑”、“劲健”、“庄严”诸词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中国艺术缺乏刚性美在音乐方面尤易见出,比如弹七弦琴,尽管你意在高山,意在流水,它都是一样单调。⑦刚柔虽是两种相反的美,有时也可以混合调和,在实际上,老鹰有栖柳枝的时候,娇莺有栖古松的时候.也犹如男子中之有杨六郎,女子中之有麦克白夫人,西子湖滨之有两高峰,西伯利亚荒原之有明媚的贝加尔。说李太白专以雄奇擅长么?他的《闺怨》、《长相思》、《清平调》诸作之艳丽微婉,亦何减于《金筌》、《浣花》?说陶渊明专从朴茂清幽人胜么?“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又是何等气概?1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家的性格偏向影响作品的刚柔,如米开朗琪罗的《酒神》就是一幅惊心动魄的雄图B、“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每句诗都提起三个状貌,一切美都可以按照这六种标准来分类C、第④段“达.芬奇恰好替米开朗琪罗做一个反衬”,句中“反衬”的意思是指达.芬奇在相反方面衬托出与米开朗琪罗在性格和艺术上的截然不同D、西方批评学者所谓的“宇宙的情感”属于刚性美的欣赏范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阅读文章可知,《酒神》是达.芬奇的作品,A项错误。自然界的美分为刚性美、柔性美两种,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这两种美做标准来分类,故B项“六种标准分类”的表述错误。文章并无关于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性格的截然不同”的论述,故C项无中生有。故答案为D。1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的是()。A、中国诗人多倾向于描写“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B、中国诗人“描写月的时候百倍于描写日”C、《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刚性美,其余二十品都偏于阴柔D、李白专以雄奇擅长,但也有《闺怨》《长相思》《清平调》等作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是“刚柔虽是两种相反的美,有时也可以混合调和”的论据。13、文中[]处,应填入的词语是()。A、吹拂呼唤B、荡漾呢喃C、飘荡低语D、拂过低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第一空前修饰词“微风般的”可排除动作幅度过大的C项;“呢喃”用于形容燕子的叫声,且与“呼唤”、“低吟”相比,“呢喃”在形容小声说话时,泛指女孩子的撒娇时的声音,这更能体现中国诗人柔性美的特色,故答案为B。14、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刚柔两种美的形成与地域有直接关系,即北人刚,南人柔,因此艺术上的南北派已成为柔性派与刚性派的别名B、达.芬奇在艺术上的特长全在“能勾魂”,比如《蒙娜.丽莎》那庄重中寓着妩媚的眼,那轻盈而神秘的笑,那丰润而灵活的手透露出的一种柔性美C、刚性美的特点:雄浑、劲健、沉雄、悲壮、阳刚、刚健:柔性美的特点:秀丽、纤浓、温柔、委婉、阴柔、典雅D、中国的艺术在音乐方面尤其缺乏刚性美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这种分别常与地域有关系,大约北人偏刚,南人偏柔,所以艺术上的南北派已成为柔性派与刚性派的别名”可知,A项将“偏刚、偏柔”臆断为“刚、柔”的肯定性论述,错误,故当选。15、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A、艺术之美B、刚、柔美之大不同C、冈0性美与柔性美D、美的分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通读文章可知,全文的论述主体是刚性美、柔性美,故排除A、D;两种美不同之处来概括文章内容,失之偏颇,故最适合的标题是C。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题。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以维持生命,同时又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涵养审美情趣。_________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美的要素再简些就是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呈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所创造的,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人是怎样和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意思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飘逸的行云、潺潺的流水,就会被这些美好景物吸引。自然景物,只要美,人就喜欢。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为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景色的明暗会相应引起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而这种精神之别又反作用于眼中的物象,于是就有了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这就是意境。人们还不仅仅满足于自然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人与自然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它们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还能悟出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能产生美感。所谓“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天星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失去了就永不再来。只有保护,才能把山水的美感挖掘出来,转化为文、诗、歌、影、画等艺术品,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大自然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本身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诸多美的要素B、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各种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灵感C、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是文学家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D、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都能产生美感,使人悟到美好的情感,悟出哲理的美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能产生美感”可知D项错误,当选。17、不属于人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的原因的一项是()。A、人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是因为自然景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的B、通过观察思考,人能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并能将美感上升为与自然景物特点相应的情感C、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以维持生命,同时又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涵养审美情趣D、在发现自然美的基础上.人还能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美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未提及人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的原因,故当选。18、文中[]处,应填入的词语是()。A、巧合B、缘分C、感觉D、体验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可知,自然美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实属“巧合”,其他三项均体现不出自然美景的难得.且无法与“随机”对应,故答案为A。19、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B、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C、大自然的美以各种形态展现D、大自然从不吝惜给人以美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横线后的文字可知,此处要填写的是关于大自然如何给人美感的句子,故排除A、C;分析具体的用语风格,B项更符合文章的风格,故当选。2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大自然通过许多美的要素的变化组合呈现无穷无尽的美B、对自然美更深层次的探索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的哲理美、逻辑美的追求上C、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都有美感,是因为每个人对美感界定标准的差异D、艺术强调师法自然,是因为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阅读文章倒数第二段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都有美感”是由于“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失去了就永不再来”而非“美感界定标准的差异”,故C项说法错误,当选。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题。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总重量2350千克,设计寿命一年。该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资源一号、二号等地球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例如,三维定向技术,即卫星的太阳能电池翼、遥感器和传输信息的天线分别要时刻对准太阳、月亮、地球。它采用三轴稳定方式,对月定向工作,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为了实现探月的四大科学目标,嫦娥一号上载有6套24件130千克月球探测仪器,其中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γ/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其中中科院高能所研制的X射线成像光谱仪是嫦娥一号卫星的重要有效载荷之一。它是一个宽谱段、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荧光X射线探测系统,综合了新型的X射线成像技术、磁场屏蔽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等,用于探测月表元素受太阳X射线或宇宙射线激发产生的和天然放射元素辐射的X射线,通过数据处理获得月表主要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从而确定月球表面位置类型和资源分布;实现对1一60keV能区全月面的成象观测,得到X射线月貌图和辐射能谱分布。其中在10一60keV能段,将是人类首次在环月轨道上对月面的观测。很有可能会有想象不到的新发现。①嫦娥一号奔月要转几次路,才能到达月球附近的轨道。整个飞行过程要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和环月工作轨道几个阶段。②中国发射过各种轨道的地球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最远的航天器是“双星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要飞行到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的奔月轨道,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距离的10倍,是“双星探测”飞行距离的5倍。进行月球探测不仅要跨过这样的距离,而且由于月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关系具有其固有的特点,所面对的环境也和地球卫星有明显的不同,更加复杂和严酷,这些因素给发射嫦娥一号及其对月球开展环绕探测带来了很多的困难。③轨道设计与控制是实现月球控测卫星月球探测飞行的保证。在飞往月球轨道的过程中,嫦娥一号既不能碰着月球,也不能飞过去。因此轨道设计和控制是一个新问题,要考虑多个天体引力作用下的飞行轨道,合理选择变轨策略,综合考虑多天体及航天器间的运动关系,优化飞行轨迹,满足燃料、光照、测探通信等各方面的需求。月球探测卫星从环绕地球飞行到准确进入环绕月球的飞行轨道,需经历多次复杂的轨道和姿态机动,要求控制精度高、实时性强。所以,嫦娥一号的飞行轨道与一般卫星的轨道不同,设计非常复杂,受到的制约因素也较多,必须正确认识月球卫星轨道设计的客观规律,寻找合理的工程实施途径。如面临地月相对运动、测控要求、运载火箭发射、月影分布、月食时机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分析求解地月转移轨道,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射窗口,环月轨道的长期性研究,嫦娥一号轨道捕获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轨道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对其中的一些不利结果逐一加以甄别和排除,最终解决了最优化轨道设计难关,使嫦娥一号奔月飞行所需能量最少。④21、下列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嫦娥一号”是在将资源一号、二号等地球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的基础上设计成的B、“嫦娥一号”采用的是三轴稳定方式,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展开对月定向工作C、“嫦娥一号”上载有6套24件130千克月球探测仪器,其中X射线成像光谱仪是由中科院高能所研制的D、“嫦娥一号”总重量2350千克,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设计寿命一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只是说明了“嫦娥一号”上搭载的仪器,而并不属于其本身的特征.不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可从文章第一段中找到对应的内容。故本题答案为C。2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嫦娥一号”采用的三维定向技术,是指卫星的太阳能电池翼、遥感器和传输信息的天线分别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对准太阳、月亮、地球B、X射线成像光谱仪综合了新型的X射线成像技术、磁场屏蔽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等.是一个宽谱段、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荧光X射线探测系统C、中国发射过各种轨道的地球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最远的航天器是“双星探测”卫星,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比它还要飞得远D、在“嫦娥一号”飞行轨道设计过程中,只有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对其中的一些不利结果逐一排除,才能使嫦娥一号奔月飞行所需的能量最少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文章第一段第四句提到“三维定向技术,即卫星的太阳能电池翼、遥感器和传输信息的天线分别要时刻对准太阳、月亮、地球”,因此A项的“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对准太阳、月亮和地球”不正确。而其他三项均符合原文意思。故本题答案为A。2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X射线成像光谱仪可实现对1一60keV能区全月面的成象观测,得到X射线月貌图和辐射能谱分布,这样就很可能在10一60keV能段会有想象不到的新发现B、嫦娥一号所面对的环境比地球卫星更加复杂和严酷,其根本原因是它要飞行到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的奔月轨道上,飞行的距离太过于遥远了C、嫦娥一号的飞行轨道设计非常复杂,分析求解地月转移轨道、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射窗口、环月轨道的长期性研究、嫦娥一号轨道捕获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D、月球探测卫星从环绕地球飞行到准确进入环绕月球的飞行轨道,因为必须要经历多次复杂的轨道和姿态机动,所以要求控制精度高、实时性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文章第四段可知,“嫦娥一号”所面对的环境比地球卫星更加复杂和严酷.其根本原因不是飞行的距离问题,而是月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关系具有其固有的特点。B项不符合原文意思,当选。24、“因此,实施探月工程对中国航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研制和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要突破四项主要技术难关。”这句话放入文章的哪一处最为恰当?A、①B、②C、③D、④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题干中的这句话明显是对前文的总结。文章第四段前文提到了发射嫦娥一号及其对月球开展环绕探测存在很多困难,后文用“因此,实施探月工程对中国航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总结,顺理成章。而第二、三、五段的内容与题干句子连接均不恰当,故正确答案为C。25、文章第四段加点的“这些因素”不包括()。A、嫦娥一号要飞行到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的奔月轨道B、月球探测受到月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关系的特点的影响C、探测月球所面对的环境也和地球卫星有明显的不同.更加复杂和严酷D、嫦娥一号奔月要转几次路,才能到达月球附近的轨道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文章第四段中“进行月球探测不仅要跨过这样的距离,而且由于月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关系具有其固定的特点,所面对的环境也和地球卫星有明显的不同,更加复杂和严酷,这些因素……”可知,D项“嫦娥一号奔月要转几次路,才能到达月球附近的轨道”不包括在“这些因素”之内。故答案为D。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题。①墨子所讲的“义”,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义行”,二是“义政”。所谓“义行”,首先便是尊重和爱护他人劳动果实,杜绝任何不劳而获、非法攫取的企图;同时,作为个体,还应积极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所谓“义政”,就是要“爱民”、“利民”,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在墨子看来,这【】是为政者的职责所系,【】是判断其得失成败的标准。②墨子还分析了当时社会“少义”甚至“无义”的主要原因:一是不愿,二是不能,三是示范群体的集体缺位和失范。在《贵义》篇里,墨子就曾严厉批评了当时那些所谓的“知识精英”们“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然而不为”的消极态度,谴责了为政者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惜置天下人于水火之中的恶劣行径,呼吁他们改弦更张,多为百姓着想,为国家、为社会“不扣而鸣”。③针对上述问题,墨子提出了四条解决办法和思路:首先是使人们明白“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的道理,充分认识到“行义”乃是“两全”之举:今天别人有了难处,你去热情帮助,明天倘若你遇到了困难,别人不也会如此吗?只有将心比心、相互扶持,大家才能共渡危急、共襄前行。其次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举公义,辟私怨”,使善者能真正得赏——“举而上之,富而贵之”,恶者终得其罚——“抑而废之,贫而贱之”,藉此鼓励和促进入们“向义”、“践义”,自觉地以“义”为贤、以“义”相亲、唯“义”是尊,并对“不义”者产生震慑效应。再次是示范群体自身应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墨子所以“非乐”,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欣赏歌舞能使人感到愉悦和舒适,而是认为在当时财用不足、民生维艰的情况下,为政者却只顾自己寻欢作乐,这样的行为,是其该做的吗?所谓“义者,正也”,如果连最高权力者自己都不能“行义”,反倒经常地“毁义”、“害义”,那又如何教民众去“为义”呢?最后,就是各尽其能、同心协力,“然后义事成也”。④可见,墨子倡导的“义”,内涵相当丰富,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准绳,同时也是执政治国的理念。墨子的十大主张,几乎都是以此为底蕴展开的。墨子认为,平常之中处处皆可“见义”、“行义”,走在路上看到有人背不动米而及时伸出援手是“义”:以天下苍生的福祉为追求、“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孜孜不倦、勤勉行政,从而令“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人民安居乐业,“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则更是“义”。因此,不能因为“义”小而轻视不为,也不能因为在行“义”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便畏缩退却。⑤总之,墨子对于“义”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它是“天下之良宝”,是达成其所希冀的“大不攻小,强不侮弱,众不贼寡,诈不欺愚,贵不傲贱,富不骄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