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分享吧http://www.bzfxbJT/T1479—2023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总体设计 6换装工艺设计 7换装作业区布置 8枢纽集疏运设施与内部交通 9生产辅助及管理服务设施 附录A(资料性)不同运输方式作业货类对照表 附录B(资料性)典型换装工艺流程图 附录C(资料性)货物水平运输设备选用表 附录D(资料性)换装作业区常见布设形式图 附录E(资料性)铁路装卸场布置示意图 附录F(资料性)主要生产和辅助生产建筑物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Ⅰ标准分享吧http://www.bzfxbJT/T1479—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1)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有限公司、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交规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顺丰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邵坚达、赵长军、沈坚、苏君利、秦宝来、张立斌、王立强、田春林、刘新力、Ⅱ标准分享吧http://www.bzfxbJT/T1479—2023综合货运枢纽设计规范本文件规定了综合货运枢纽的基本规定,以及总体设计、换装工艺设计、换装作业区布置、枢纽集疏运设施与内部交通、生产辅助及管理服务设施和信息化系统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综合货运枢纽空间布局、换装作业、内外交通衔接及配套设施等的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46.2标准轨距铁路限界第2部分:建筑限界GB5768.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T10001.3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3部分:客运货运符号GB/T10001.9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GB/T13145冷藏集装箱堆场技术管理要求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4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507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GB50966电动汽车充电站GB/T51077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设计规范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J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1标准分享吧http://www.bzfxbJT/T1479—2023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JT/T1286—2020空陆联运集装货物转运操JT/T1347公铁联运货运枢纽功能区布设规范JT/T1422升降式航空集装器传送机技术要求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MH/T1073危险品货物航空运输存储场所安全管理规范YZ/T0161快件处理场所设计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具有多式联运换装、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等功能,集中布设并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货物有效换装与衔接,并具备完善信息系统的货运作业及配套服务功能的场所。注:多式联运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不含管道。[来源:GB/T42184—2022,6.1,有修改]3.2综合货运枢纽内依据使用功能划分的区域。3.3将货物由一种运输方式上卸下,再装到另一种运输方式上的物流衔接作业。3.4综合货运枢纽内为货物转运提供足够空间场所,并配置相应设施设备的功能区。3.5综合货运枢纽内运输、装卸、换装、存储等作业环节办理的货物数量(质量)的总和。注:包括吞吐量(发到量)、装卸量、换装量等。3.6综合货运枢纽内换装的货物数量(质量)的总和。3.7以综合货运枢纽为中心,运用各种运输方式将货物集中或疏散的运输活动。2标准分享吧http://www.bzfxb3JT/T1479—20233.8货物转运环节中,不经过中间仓库或站点,直接从一种运输方式换载到另一种运输方式的物流衔接方式。3.9将未包装的粉末、颗粒或块状的散货运输转为使用集装箱运输的作业方式。[来源:GB/T18354—2021,5.9,4基本规定4.1综合货运枢纽分类根据衔接的多式联运方式不同,综合货运枢纽(简称“枢纽”)划分为四种类型,见表1。表1综合货运枢纽划分类型类型说明公铁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主要服务公路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依托铁路货运站形成的综合货运枢纽铁水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主要服务铁路和水路两种运输方式,依托水路港口或铁路货运站形成的综合货运枢纽公水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主要服务公路和水路两种运输方式,依托水路港口形成的综合货运枢纽空陆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主要服务航空和公路(或铁路)两种运输方式,依托航空机场形成的综合货运枢纽4.2作业量预测4.2.1枢纽作业量预测包括枢纽总作业量、各运输方式作业量和各运输方式间换装量的预测。4.2.2枢纽作业量预测年度与依托的运输方式宜保持一致。4.2.3枢纽作业量分析包括主要作业货类、分货类作业量、年日均作业量和高峰日作业量等。4.2.4枢纽其他物流功能应进行独立的作业量预测。4.3.1枢纽换装作业货类分为集装箱、成件包装货物、商品汽车、长大笨重货物、干散堆装货物和邮件快件等六类。不同运输方式作业货类对照,见表A.1。4.3.2不同类型枢纽主要换装货类见表2。表2综合货运枢纽主要换装货类枢纽类型主要换装货类公铁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铁水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集装箱、成件包装货物、商品汽车、长大笨重货物及干散堆装货物公水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集装箱、成件包装货物、商品汽车、长大笨重货物及干散堆装货物空陆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集装箱、成件包装货物、长大笨重货物及邮件快件注:综合货运枢纽根据实际作业情况,选择换装作业的货类。4JT/T1479—20235总体设计5.1.1枢纽总体布局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防洪防涝规划的规定,并与5.1.2枢纽应进行总体规划,做好用地开发及规模控制,兼顾近远期发展目标。基础设施的设计。枢纽内各运输方式基础设施规模、作业能力与集疏运能力应相互匹配、协调。5.1.4枢纽宜综合考虑绿色低碳设计,优化资源利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降低设施设备能耗。改扩建项目宜利用原有设施,枢纽应充分利用建(构)筑物、非生产作业区等各类空间,合理布置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设施。枢纽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应符合GB55015的规定。5.1.5枢纽布局应符合国家和行业关于生产安全的相关规定,枢纽内设施设备、作业机械、建(构)筑物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GB50187及相关运输方式的规定。5.1.6枢纽应针对其火灾特点,采取有效的消防技术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5.1.7作业危险货物的枢纽,其布局、设计应符合国家或行业对危险货物运输、装卸、储存、收运等的相关规定。5.2总平面布置5.2.1枢纽应根据不同联运业务需求特点和自然条件,合理布置各运输方式站场及其他物流功能区和辅助设施功能区。5.2.2枢纽总平面布置应以货物转运经济技术指标综合最优为目标,以货物换装作业为核心,合理组织枢纽作业流、车流和人流。5.2.3枢纽应按照换装工艺流程布置各运输方式站场、换装作业区、货物堆场(或库、棚)及车辆通道等设施,并符合下列规定:a)两种运输方式站场宜毗邻布置,当受条件限制无法毗邻布置时,宜考虑站场间货物短驳的便利性;b)有扬尘污染的干散堆装货物功能区应独立设置,必须与其他功能区合设时,应布置在枢纽外侧、主导风向下风侧,并远离成件包装货物、商品汽车等功能区;c)危险货物功能区宜独立设置,并远离其他功能区和生产办公及生活设施,且应位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d)不需临靠铁路装卸线、码头前沿、机场空侧的仓储、配送、加工等其他物流功能区宜远离铁路e)应结合交通组织合理确定车辆出入口、停车场及车辆加油站、充(换)电站、加氢站的设置位置;f)管理、办公、口岸及商务等功能区宜集中设置,并与生产作业区相对独立;g)枢纽内功能相同的设施宜集中设置,供电、供气、供暖等公共设施宜设置于负荷中心或靠近主要用户;h)具有邮件快件功能的枢纽,可根据需要设置邮件处理中心、邮件转运站、快件处理场所等设施;i)铁路列车、载货汽车及作业设备的货物装卸站台不宜朝向冬季主导风向,严寒地区和气象灾害严重地区宜采用室内装卸站台。5.2.4枢纽总平面布置应有利于铁路装卸线、水运码头及大型装卸设备等重要公共物流设施设备资5JT/T1479—2023源的共享共用。5.3分类型枢纽布置5.3.1.1公铁联运型枢纽应根据联运的货类选择设置集装箱、成件包装货物、商品汽车、长大笨重货物、干散堆装货物和邮件快件等换装作业区。有条件开展驮背运输的,应设置或预留驮背运输作业区。5.3.1.2公铁联运换装作业区应按照换装工艺选择设置相应作业设施。各货类换装作业主要设施如下:a)集装箱、成件包装货物、长大笨重货物、邮件快件换装作业及干散堆装货物散改集主要作业设施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公铁联运换装主要作业设施作业货类铁路装卸线铁路站台汽车作业区汽车通道集装箱堆场货物堆场货物库(棚)集装箱●—●●●—○a成件包装货物●○b●●—○c●c长大笨重货物●—●●—●○d干散堆装货物●—●●○○○邮件快件●●●●——○注1:●表示应布设、○表示可布设、—表示不宜布设。注2:汽车作业区与汽车通道,根据工艺可合并设置。a有集装箱拆装箱作业时,选择在拆装库(棚)或拆装箱场内作业。b成件包装货物采用铁路篷车运输的,选择设置铁路站台。c成件包装货物作业一般在货物库(棚)内作业。d要求较高的长大笨重货物作业时,选择在货物库(棚)内作业。b)商品汽车换装作业主要设施包括铁路装卸区、存放区(场、库或棚)、交付区(含检测区、交验缓冲区和配送区)等;采用集装箱运输时,应设集装箱堆场,根据需要可设置商品汽车专用拆装箱场。5.3.1.3公铁联运型枢纽的设施设置和布置除符合本文件规定外,还应符合JT/T1347、TB10099的规定。5.3.2铁水联运型枢纽5.3.2.1铁水联运型枢纽应根据联运的货类选择设置集装箱、成件包装货物、商品汽车、长大笨重货物和干散堆装货物等换装作业区。铁水联运换装作业区应按照换装工艺选择设置相应作业设施,各货类换装作业主要设施如下:a)集装箱、成件包装货物、长大笨重货物换装及干散堆装货物散改集主要作业设施应符合表4的规定;6JT/T1479—2023表4铁水联运换装主要作业设施作业货类码头作业区铁路装卸线铁路站台汽车通道集装箱堆场货物堆场货物库(棚)集装箱●●—●●—○a成件包装货物●●○b●—○c●c长大笨重货物●●—●—●○d干散堆装货物●●—●○○○注:●表示应布设、○表示可布设、—表示不宜布设。a有集装箱拆装箱作业时,选择在拆装库(棚)或拆装箱场内作业。b成件包装货物采用铁路篷车运输的,选择设置铁路站台。c成件包装货物作业一般在货物库(棚)内作业。d要求较高的长大笨重货物作业时,选择在货物库(棚)内作业。b)商品汽车换装作业主要设施包括码头作业区、铁路装卸区、存放区(场、库或棚)、交付区(含检测区、交验缓冲区和配送区)和汽车通道;采用集装箱运输时,应设集装箱堆场,根据需要可设置商品汽车专用拆装箱场。铁水联运型枢纽的设施设置和布局除符合本文件规定外,还应符合JTS165、JTS166、TB5.3.3公水联运型枢纽5.3.3.1公水联运型枢纽应根据联运的货类选择设置集装箱、成件包装货物、商品汽车、长大笨重货物和干散堆装货物散改集等换装作业区。公水联运换装作业区布置应按照换装工艺确定,并符合以下规定:a)集装箱换装作业,采用直接换装时,换装作业区与码头毗邻设置;采用水路陆域换装作业时,换装作业区宜与水路陆域集装箱堆场一体化设计;有集装箱拆装箱功能时,应设置集装箱拆装箱库或场;b)成件包装货物、商品汽车、长大笨重货物的换装作业区及干散堆装货物散改集作业区宜与水路陆域堆场或仓库一体布置或毗邻布置;c)干散堆装货物散改集作业,宜在集装箱换装作业设施基础上,根据工艺要求增加装箱作业的相关设施;d)临近枢纽或依托枢纽建设的内陆港可作为公水联运型枢纽公路侧作业区的一部分,货物通过专线运输短驳在枢纽进行换装。公水联运型枢纽的设施设置和布置除符合本文件规定外,还应符合JTS165、JTS166的规定。5.3.4空陆联运型枢纽5.3.4.1空陆联运型枢纽应根据联运的货类选择设置集装箱、成件包装货物、长大笨重货物和邮件快件等换装作业区。空陆联运换装作业区分为空侧作业区和陆侧作业区,空侧作业区和陆侧作业区应毗邻设置。空陆联运换装作业区布置应按照换装工艺确定,并符合以下规定:a)空侧作业区宜邻近货机停机机坪,空侧作业区包括空侧换装作业库房和空侧短驳平板车停车场坪;空侧作业区域一般不设交接站台,短驳平板车可直接进入空侧换装作业库;b)空公联运的陆侧作业区包括陆侧换装作业区的货物交接站台、作业库房和汽车作业区的汽车7JT/T1479—2023停车区、汽车通道和汽车卸货区,陆侧换装作业区和汽车作业区应毗邻设置;c)空铁联运的陆侧作业区宜与铁路装卸线毗邻设置;条件困难时,铁路装卸作业区可独立设置,并宜设置短驳车辆专用通道连通。作业国内货物的换装作业区,其陆侧与空侧间应设置隔离设施和人员、货物的安全检查闸5.3.4.5作业国际货物的换装作业区,除陆侧与空侧间应设置隔离设施和人员、货物的安全检查闸口外,还应对空侧作业区、陆侧作业区设置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的隔离设施及车辆、人员出入闸口。5.4其他物流功能布置5.4.1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场地)布置符合下列规定:a)办理货物出入境的枢纽,应按照海关要求设置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场地);b)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场地)相关设施宜集中设置,并实行封闭式管理;c)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场地)应设置防护围界、安全监控设施及货物、人员、车辆安检设施设备。5.4.2邮件快件功能区布置符合下列规定:a)衔接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的邮件快件作业区宜紧邻铁路装卸线或机场货运站,并有效衔接外部道路系统,各运输方式间转运设施或转运车辆通道直接连通;b)以公路运输为主的邮件快件作业区宜邻近枢纽出入口或独立设置出入口;c)邮件快件作业区应设置隔离设施及车辆、人员出入闸口;d)设末端分拣作业的快件作业区,宜设置快递业务配送、配送车辆停车和快递员临时休息等设施;e)邮件作业区布置应满足邮政的相关要求,快件作业区布置应符合YZ/T0161的规定。5.4.3仓储及城市配送功能区布置符合下列规定:a)仓储及城市配送作业区宜设置在便于实现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联运的区域;b)与铁路运输关系紧密、作业量较大的仓储及城市配送作业区宜引入铁路装卸线,铁路装卸线可以入库或库房与铁路站台一体设置;c)仓储及城市配送作业区应紧邻枢纽内主干道和停车场,城市配送作业区宜设置独立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通。5.4.4冷链功能区布置符合下列规定:a)冷链作业区布置应保证冷链物流作业能够具有连贯性、有序性和高效性;b)设置铁路冷链装卸线或冷链专用码头的枢纽,其冷链作业区应毗邻铁路冷链装卸线或冷链专用码头布置;冷链运输以公路为主的枢纽,冷链作业区宜邻近枢纽主要出入口;c)冷媒具有污染性的冷链作业区宜选择在枢纽内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d)非集装箱冷链货物换装作业区宜设置封闭控温站台(库);e)冷链作业区应具有良好的供水、排水及供电设施,根据需要可单独设置变电所;6换装工艺设计平和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6.1.2换装工艺应满足加快货物周转、各运输方式能力匹配和降低营运成本的要求。6.1.3换装机械设备应根据换装工艺的要求,选用技术性能好、通用性能好、结构可靠、经济合理、节8JT/T1479—20236.1.4枢纽内换装工艺、装卸工艺和运输工艺宜进行一体化设计,各运输方式装卸工艺应符合各运输方式的相关规定。6.1.5采用大型移动式换装机械设备时,应设置防风、锚定装置。6.1.6危险货物的换装工艺和设备设施配置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6.2公铁换装工艺6.2.1.1公铁联运集装箱换装一般宜在铁路主箱场作业,有特殊作业要求的集装箱可在铁路辅助箱场作业。6.2.1.2公铁联运集装箱换装包括直接换装、铁路主箱区换装和铁路辅助箱区短驳换装三种工艺,典型换装工艺流程见图B.1。6.2.1.3集装箱换装作业一般宜采用铁路主箱区换装工艺;当集装箱运量较大、货物目的地一致,且公路运输能力与铁路装卸车能力匹配时,可采用直接换装工艺;当集装箱需要在枢纽进行拆装箱或临时堆放或维修等作业时,宜采用铁路辅助箱区短驳换装工艺。6.2.1.4公铁联运集装箱直接换装或主箱区换装设备宜选用轨道式或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和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二者不宜混合作业。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宜选用带外伸臂式,其跨度应与主箱区、铁路装卸线规模及布置形式相匹配。轨道式或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或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额定起重量应满足吊起最大质量集装箱的要求。6.2.1.5公铁联运集装箱辅助箱区换装设备宜选用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其吊具下额定起重量应满足吊起到达最大质量集装箱的要求。6.2.1.6集装箱水平运输宜采用集装箱牵引车、集装箱跨运车、集装箱卡车、自动导引运输车等运输车辆。6.2.1.7集装箱拆装箱场(库)应配置小型低门架叉车等拆装箱作业设备。6.2.1.8集装箱拆装箱库设置站台时,载货汽车作业侧站台宜设置固定式液压升降台。6.2.2成件包装货物换装工艺6.2.2.1公铁联运成件包装货物换装一般宜在铁路库或棚作业,也可在仓储配送库作业。公铁联运成件包装货物换装包括铁路库或棚换装和仓储配送库短驳换装两种工艺,典型换装工艺流程见图B.2。成件包装货物换装作业一般宜采用铁路换装库或棚换装工艺,需要在枢纽进行配送、仓储等作业时,可采用仓储配送库短驳换装工艺。成件包装货物换装设备宜选用叉车、轨道式或轮胎式门式起重机、带式输送机、流动式起重机等作业设备,所选择的换装作业设备主要参数应满足作业货物的要求。成件包装货物换装水平运输设备应根据货物的运输距离、货件质量及货物尺寸等因素选用。运输距离在150m以内时,可选用叉车;运距较长时,可选用牵引平板车或载货汽车。货物水平运输设备选用见附录C。铁路换装库或棚应设置铁路装卸侧站台和载货汽车装卸侧站台,载货汽车装卸侧站台对应站台库门前宜设置固定式液压升降台。6.2.3商品汽车换装工艺6.2.3.1商品汽车换装一般宜采用场区(库)换装,典型换装工艺流程见图B.3。9JT/T1479—2023商品汽车的水平运输一般宜采用商品汽车自行方式。商品汽车铁路装卸宜采用滚装换装工艺,工艺应符合铁路相关规定,并符合以下规定:a)装卸站台可采用双层可调式装卸站台或尽端式货物站台辅加移动式商品汽车装卸爬梯;b)双层可调式装卸站台,二层升降起动装置应采用液压设备及备用手动升降葫芦,尽端式货物站台应设带缓冲装置的车钩;c)尽端式装卸站台数量应根据场内汽车装卸线数量和作业需要确定。商品汽车仓储区可采用平面存放或立体垂直式存放。商品汽车采用集装箱运输时,换装工艺及主要换装设备应符合6.2.1的规定。6.2.4长大笨重货物换装工艺6.2.4.1公铁联运长大笨重货物换装包括铁路堆场(库)换装和其他堆场(库)短驳换装两种工艺,典型换装工艺流程见图B.4。长大笨重货物换装作业一般宜采用铁路堆场(库)换装工艺,当货物需要在枢纽进行加工、配送等特殊作业时,应采用其他堆场(库)短驳换装工艺。6.2.4.3以露天堆场存放作业为主的长大笨重货物,换装作业设备应根据货种、货件质量、货物尺寸和堆放形式等因素选用,可选用轨道式或轮胎式门式起重机、叉车、流动式起重机等作业设备。储存条件要求较高的长大笨重货物宜以仓库(货棚)存放作业为主,换装作业设备应结合仓库跨度等因素可选用悬挂式或梁式起重机等作业设备。长大笨重货物水平运输设备的选型应符合的规定。6.2.5邮件快件换装工艺6.2.5.1公铁联运邮件快件换装包括铁路站台直接换装和铁路邮政转运站短驳换装两种工艺,典型换装工艺流程见图B.5。当邮件或快件处理中心毗邻铁路装卸站台设置时,宜采用直接换装。当邮件或快件处理中心无法毗邻铁路装卸站台或在枢纽之外设置时,宜采用铁路邮政转运站短驳换装。铁路邮政转运站应毗邻或结合铁路站台(库)设置,结合铁路站台(库)设置时,应划定专用的区域。6.2.5.4邮件快件换装设备宜选用伸缩带式输送机、装卸过桥、液压升降台等设备,换装设备数量和技术要求应根据同时接发车位数量、直发格口数量、邮路和作业工艺等因素确定。6.2.5.5邮件快件水平换装设备宜选用叉车、带式输送机、托盘车等设备,短驳水平运输设备宜采用专用载货汽车,选用的作业设备主要参数应满足邮件快件作业的要求。铁路装卸站台宜根据需要设置邮运通道。邮件或快件处理中心应设置载货汽车装卸侧站台。6.3铁水换装工艺6.3.1.1铁水联运集装箱换装工艺包括直接换装、铁路主箱场换装和水路陆域换装三种工艺。6.3.1.2依托小型海港、河港的枢纽,集装箱可采用直接换装或铁路主箱场换装工艺,典型换装工艺流程见图B.6。6.3.1.3依托小型海港、河港的枢纽,集装箱换装一般宜采用铁路主箱场换装工艺,当集装箱货物目的地一致,且铁路运输能力与船舶装卸能力匹配时,可采用直接换装。6.3.1.4依托大中型海港、河港的枢纽,宜采用水路陆域换装工艺,典型换装工艺流程见图B.7。JT/T1479—20236.3.1.5直接换装主要作业设备宜选用集装箱装卸桥、多用途门机、轨道式或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等,集装箱装卸桥、多用途门机、轨道式或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应满足吊起到达的最大质量集装箱或最重舱盖板的要求。6.3.1.6铁路主箱场换装作业设备的选用应符合6.2.1.4的规定。6.3.1.7水路陆域换装作业主要设备宜采用轨道式或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空箱堆高机等,轨道式或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应满足吊起到达的最大质量集装箱的要求。6.3.1.8水平运输设备宜选用集装箱牵引车、集装箱跨运车、自动导引运输车等。6.3.2成件包装货物换装工艺6.3.2.1铁水联运成件包装货物换装包括直接换装、水路堆场(库)换装及内外短驳换装三种工艺,典型换装工艺流程见图B.8。铁水联运成件包装货物换装一般宜采用水路堆场(库)换装工艺。当货物目的地方向一致,且铁路运输能力和船舶装卸能力匹配时,可采用直接换装工艺;当铁路装卸区不在港区内时,应采用内外短驳换装工艺。采用直接换装或水运堆场(库)换装工艺时,铁水换装工艺设计应统一纳入到港口装卸工艺、运输工艺设计中。采用内外短驳换装工艺时,铁路作业区的设备选用和设施布置应符合6.2.2的规定。换装作业设备可采用轨道式或轮胎式门式起重机、叉车、移动式起重机和带式输送机等,库内换装也可选用悬挂式或梁式起重机等。成件包装货物水平运输设备的选用应符合的规定。6.3.3商品汽车换装工艺6.3.3.1铁水联运商品汽车换装宜采用场区(库)换装工艺。换装工艺应根据换装量、功能需求、船型、车型、铁路装卸线形式和码头形式等因素综合确定,典型换装工艺流程见图B.9。仓储区宜邻近水路码头作业区,交验缓冲区宜毗邻仓储区。枢纽内商品汽车水平运输一般宜采用商品汽车自行方式。商品汽车宜采用直接滚装方式上下船,上下船工艺应符合JTS165、JTS1666.3.3.7商品汽车采用集装箱运输时,换装工艺流程及主要换装设备选用应符合6.2.1、6.3.1的规定。6.3.4长大笨重货物换装工艺6.3.4.1长大笨重货物铁水换装包括直接换装、水路场区(库)换装和内外短驳换装三种工艺,典型换装工艺流程见图B.10。长大笨重货物铁水换装一般宜采用水路场区(库)换装工艺;当货物目的地一致,且铁路运输能力和船舶装卸能力匹配时,可采用直接换装作业;当铁路装卸区不在港区内时,采用内外短驳换装工艺。换装作业宜选用轨道式或轮胎式门式起重机、移动式起重机等设备,以及原木抓斗、钢坯吊具、电磁铁等专用索具工具。长大笨重货物在露天堆场存放作业时,换装设备的选用应符合的规定。JT/T1479—2023长大笨重货物在仓库(货棚)存放作业时,换装设备的选用应符合的规定。长大笨重货物水平运输设备的选型应符合的规定。6.3.5干散堆装货物散改集工艺6.3.5.1铁水联运干散堆装货物散改集的换装作业应根据换装量、物料特性、运距及环保要求等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散改集的作业设备选型及配置符合下列规定:a)散改集的装箱设备可采用装车楼、翻车机、翻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及机械抓取铲送等设备;b)采用连续作业线时,应有防止流程中断的设施和措施;c)散改集运输车辆宜采用带液压顶升功能的集装箱牵引半挂车。6.3.5.3带式输送机换装煤炭、矿石、粮食、化肥等散货时宜设置防尘、抑尘设施。寒冷地区应设置防冻设施,并宜根据需要设置解冻库线或人工卸车线。6.4公水换装工艺6.4.1公水联运换装工艺包括集装箱换装、成件包装货物换装、商品汽车换装及长大笨重货物换装工艺。6.4.2集装箱换装包括直接换装和水路陆域换装作业两种。成件包装货物换装、商品汽车换装、长大笨重货物换装一般宜采用水路陆域换装作业。6.4.3集装箱换装采用直接换装时,集装箱卡车宜直接进入码头作业前沿,进行水路和公路间换装,并应做好集装箱卡车的运营组织。6.4.4公水换装工艺应统一纳入水运装卸工艺设计中,换装工艺、换装设备选用应符合JTS165、JTS6.5空陆换装工艺6.5.1空陆联运换装工艺包括集装箱(板)换装、成件包装货物与集装箱(板)间换装和成件包装货物(含邮件快件及大件货物)换装三种工艺,典型换装工艺流程见图B.11和图B.12。6.5.2空陆联运集装箱(板)换装工艺符合下列规定:要求;b)集装箱(板)的换装设备宜选用升降式航空集装器传送机、集装货物辊子输送机及叉车等;c)陆侧汽车装卸站台可根据需要设置符合集装箱(板)尺寸的升降平台。6.5.3空陆联运成件包装货物与集装箱(板)间换装工艺符合下列规定:a)出港的成件包装货物和运载进港成件包装货物的集装箱(板)宜在空侧作业区进行装箱(打板)或掏箱(拆板)等理货作业;b)成件包装货物与集装箱(板)间换装作业设备宜选用辊子输送机、伸缩式皮带传输机、叉车、高度调节板等,并根据需要选用升降式航空集装器传送机、集装货物辊子输送机等作业设备;c)陆侧应设置汽车装卸站台,站台前端应设置高度调节板。6.5.4空陆联运成件包装货物(含邮件快件及大件货物)的换装工艺符合下列规定:a)进出港成件包装货物(含邮件快件)宜在空侧作业区进行暂存或集包或拆包等理货作业,大件货物宜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作业;b)成件包装货物换装作业设备宜选用辊子输送机、伸缩式皮带传输机、叉载车、高度调节板等;JT/T1479—2023c)具有大批量邮件快件换装作业的枢纽,可根据需要选用自动作业设备进行货物传输、分拣、打d)大件货物的换装作业设备宜根据货物质量、尺寸或装载条件等选择叉车或移动式起重机等;e)作业成件包装货物、邮件快件的枢纽,陆侧应设置汽车装卸站台,站台前端应设置高度调节板。6.5.5安装在作业站台的辊子输送机、伸缩式皮带传输机、升降式航空集装器传送机应与货运站房门及安全检查设施对接。6.5.6空陆联运主要换装设备符合下列规定:a)航空普货、邮件快件出港时,辊子输送机宽度与货物安全检查设备传送辊道的宽度相匹配;转运集装货物时,辊子输送机应具备高度调节功能,传输速度不大于18m/min;b)伸缩式皮带传输机传输的单件航空普货或邮件快件质量不宜大于30kg;c)升降式航空集装器传送机性能应符合JT/T1422的规定;d)作业航空普货或邮件快件的手动插脚式液压叉车或平衡重式叉车额定起重量宜在3000kg以下;作业航空大件货物的平衡重式叉车其额定起重量应大于3000kg;e)高度调节板应满足不同车型的接驳要求,最大载荷能满足额定起重量3000kg的叉车满负荷装卸操作。6.5.7出港货物应在安检作业区进行安检后进入空侧作业区,进港货物不设安检作业区。6.5.8换装作业区的规模应根据高峰货运量按照适当比例折减,合理确定。6.5.9航空危险货物临时存放场所面积、存放量及存放时间等应符合MH/T1073的规定。6.6主要建设规模及设备配置6.6.1集装箱换装箱场分为铁路主箱场和水路陆域箱场,各换装箱场规模按以下要求确定:a)铁路主箱场换装箱场规模按以下公式计算确定:1)主箱场日均各类箱换装箱数应根据枢纽年换装箱数及集装箱到发不均衡系数等因素确定,按公式(1)计算:=…………(1)式中:Nmd—主箱场各类箱日均换装箱数,单位为标准箱每天(TEU/d);Nmy—主箱场各类箱年换装箱数,单位为标准箱(TEU);Kjc—集装箱到发不均衡系数,根据统计资料确定,无统计资料时可采用1.1~1.3。2)主箱场日均换装箱数应根据公式(1)计算的日均需要换装的到达箱、发送箱、中转箱,以及按到发平衡计算所产生或需要的空箱等作业箱数确定,按公式(2)计算:a-Ns…………(2)式中:Nma—主箱场日均换装总箱数,单位为标准箱每天(TEU/d);Na—到达箱日均换装箱数,单位为标准箱每天(TEU/d);s—发送箱日均换装箱数,单位为标准箱每天(TEU/d);Nt—中转箱日均作业箱数,单位为标准箱每天(TEU/d)。3)主箱场需要的总换装箱位数应根据各类换装箱日均换装箱数、占用箱位时间及堆码层数等因素确定,按公式(3)计算:=…………(3)JT/T1479—2023式中:Nmn—主箱场需要的总换装箱位数,单位为个;Nma—主箱场日均换装箱数,单位为标准箱每天(TEU/d);Tmi—主箱场各类箱占用箱位时间,单位为天(d),可根据表5确定;Hmi—主箱场各类箱最高堆码层数,可根据表5确定;Kmh—主箱场各类箱层高利用系数,可根据表5确定。表5公铁联运集装箱换装箱场换装箱位数计算参数序号名称占用箱位时间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集装箱正面吊运车最高堆码层数H层高利用系数Kmh最高堆码层数Hmi层高利用系数Kmh1到达箱2~3342发送箱343中转箱34注1:作业量较大时层高利用系数可取大值,作业量较小时层高利用系数可取小值,改建困难的枢纽层高利用系数可取大值。注2:作业量较大的枢纽占用箱位时间可取小值,作业量较小的枢纽占用箱位时间可取大值。注3:最高堆码层数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可加高1~2层。b)设在水路陆域箱场的换装箱场规模由水运工艺设计按照水运规范总体统筹考虑,按照公式(4)计算:…………(4)式中:c—集装箱堆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sy—集装箱堆场年堆存量,单位为标准箱(TEU);K1—不均衡系数,一般取1.2~1.5;T1—集装箱平均堆存期,单位为天(d),可取3d~5d;p—每一平面箱位面积,根据装卸工艺方式确定所需每一平面箱位面积值,单位为平方米(m2);Twy—堆场年工作天数,单位为天(d),可取350d~365d,当集装箱不作业天数较多时予以扣除;Hi—堆码层数,可根据表6确定;Kh—高度利用系数,可根据表6确定。表6集装箱在仓库或堆场的堆码层数和层高利用系数项目堆场作业设备轮胎式龙门起重机轨道式龙门起重机跨运车正面吊运车空箱堆高车堆箱层数Hi3~54~62~33~45~8层高利用率Kh(%)6.6.2成件包装货物、长大笨重货物及散货换装作业区规模,按照公式(5)计算:T,At=…………(5)JT/T1479—2023式中:c—仓库或堆场所需容量,单位为吨(t);t—货物年换装量,单位为吨(t);Kb—仓库或堆场不平衡系数,为枢纽货物最大入库(场)堆存吨天(t·d)与平均月货物堆存吨天(t·d)的比值;γe—货物最大入库、入场的比例,单位为百分比(%),根据枢纽历年统计资料或同类型枢纽情况分析确定;Tyd—仓库或堆场年营运天数,单位为天(d),取350d~365d,扣除影响作业天数较多的不作业时间;Tdc—货物在仓库或堆场的平均堆存期,单位为天(d),根据统计资料分析确定,当无统计资料时,可根据表7确定;t—仓库或堆场的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q—单位有效面积的货物堆存量,单位为吨每平方米(t/m2),根据库(场)条件、货物特性、堆存要求及方式、所选用的作业设备和工艺要求确定;b—仓库或堆场的总面积利用率,根据选用的机械设备、货物特性、仓库尺寸和通道布置等因素确定,当资料不足时,可根据表8确定。表7货物在仓库或堆场的平均堆存期货物种类平均堆存期Tdc(d)一般成件包装货物5~9长大笨重货物(钢铁、机械装备、木材等)干散堆装货物注:当堆场具有仓储功能或有特殊要求时,平均堆存期可适当延长。表8仓库或堆场的总面积利用率仓库或堆场总面积利用率αb(%)大批量货物小批量货物单层库多层库堆场6.6.3商品汽车换装各功能区规模可参照以下要求确定:a)商品汽车仓储区总车位数应根据商品汽车日均仓储量、仓储波动系数及占用车位时间等因素确定,按公式(6)计算:=∑…………(6)式中:ts—仓储区总车位数,单位为个;JT/T1479—2023ys—商品汽车年仓储量,单位为台;Ks—仓储波动系数;Tcd—商品汽车占用车位时间,单位为天(d),按统计资料确定,无统计资料时可采用9d~15d。b)商品汽车仓储区面积应根据总车位数、单个车位面积、车位利用系数等因素确定,按公式(7)计算:…………(7)式中:d—商品汽车仓储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ts—仓储区总车位数,单位为个;pc—单台车位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γc—作业通道面积与商品汽车仓储区面积的百分比,按统计资料确定,无统计资料时可采c)交验缓冲区验车道数量按公式(8)计算:Qbl=∑…………(8)式中:bl—交验缓冲区验车道数量,单位为条;yt—年到发商品汽车运量,单位为台;Kqc—商品汽车到发波动系数;Tjt—验车作业需占用验车道时间,单位为小时(h);es—运输汽车单次能配送的商品汽车台数,可采用8台~10台,单位为台;Tb—交验缓冲区日工作时间,根据实际作业时间确定,单位为小时(h)。d)交验缓冲区面积,按公式(9)计算:bl·Al…………(9)式中:b—交验缓冲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bl—交验缓冲区验车道数量,单位为条;Al—单条验车道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e)配送服务区面积,按公式(10)计算:sbl·Aw…………(10)式中:s—配送服务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bl—交验缓冲区验车道数量,单位为条;w—单台运输车配送作业所需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6.6.4各换装作业设备的配置数量参考以下要求确定:a)叉车配置数量,按公式(11)计算:…………(11)式中:f—叉车的配置数量,单位为台;fd—叉车需要完成的日换装作业量,单位为吨(t);Tf—叉车升、降及往返搬运一次货物所需的总时间,单位为秒(s);JT/T1479—2023f—叉车的最大起重量,单位为吨(t),一般为1.5t或2t;Tfd—叉车日均作业时间,单位为小时(h),可采用15h~17h;Kf—叉车额定载荷利用系数,一般取0.7~0.9;αf—叉车的完好率,一般取0.8。b)集装箱换装设备配置数量,按公式(12)计算:…………(12)式中:j—各种集装箱换装设备配置台数,单位为台;jd—各种集装箱换装设备日均需要完成的换装作业箱数,单位为标准箱每天(TEU/d);Fcj—集装箱换装一次所需要的装卸次数,按统计资料确定,无统计资料时,取1.5次~2次;Pj—换装设备工作效率,单位为箱次每小时(箱次/h),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可采用20箱次/h~30箱次/h,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可采用20箱次/h~25箱次/h;Tjd—装卸设备日均作业时间,单位为小时(h),可采用15h~17h;αj—装卸设备的完好率,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取0.95,正面吊运起重机取0.7。c)起重机配置数量,按公式(13)计算:…………(13)式中:c—起重机数量,单位为台;ry—每年换装作业量,单位为万吨;Fj—货物换装一次所需要的装卸次数,按统计资料确定,无统计资料时,取1.0次~1.3次;Tpw—每装卸1钩货物的周期,单位为秒(s);a—每钩起重的额定载荷,单位为吨(t);Tcd—起重机日均作业时间,单位为小时(h),可采用15h~17h;Kq—起重机额定载荷利用系数;c—起重机的完好率,一般取0.9。6.6.5枢纽集装箱卡车出入口车道数,按公式(14)计算:Qpl=…………(14)式中:pl—枢纽出入口集装箱卡车所需车道数,单位为条;cy—通过枢纽出入口的集装箱年运量,单位为标准箱(TEU);Kca—集装箱车辆到港不平衡系数,按统计资料确定,无资料时可取1.5~3.0;Twy—堆场年工作天数,单位为天(d),取350d~365d,当集装箱不作业天数较多时予以扣除;Td—大门日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取12h~24h;Pd—单车道小时通过车辆数,单位为辆每小时(辆/h),取20辆/h~60辆/h;e—车辆平均载箱量,按统计资料确定,无资料时可取每辆1.2TEU~每辆1.6TEU。7换装作业区布置7.1.1枢纽应根据联运方式、换装货类选择设置集装JT/T1479—2023散堆装货物散改集及邮件快件等换装作业区,或根据需求选择两种及以上换装作业区进行组合布置。7.1.2枢纽应按照不同联运方式需求的特点,结合各运输方式的装卸工艺、换装作业设备的特性,以换装工艺为核心,对换装作业区进行合理布局。7.1.3换装作业区内道路、通道的布局应满足换装工艺的要求,并符合车辆及作业设备行车建筑限界的规定。具有作业功能的通道应采用单向多车道,通道宽度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单车道不应小于3.5m,7.2公铁换装作业区7.2.1.1集装箱换装作业区的主要设施包括铁路装卸线、集装箱堆场、汽车作业区及汽车通道。7.2.1.2选用带外伸臂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作业时,铁路装卸线宜设置在起重机跨内靠走行轨一侧。汽车通道宜设置在外伸臂下,并在有效作业范围内,也可设置在跨内。7.2.1.3选用无外伸臂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时,铁路装卸线宜设置在起重机跨内靠走行轨一侧,跨内除堆放集装箱外,还应留有双车道的汽车作业通道。7.2.1.4相邻两台带外伸臂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轨道中心间距应根据机型结构尺寸确定。相邻两台无外伸臂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轨道中心间距不宜小于4.0m。7.2.1.5选用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作业时,作业场宽度不应小于15.0m,作业场边缘至铁路装卸线7.2.1.6集装箱换装作业区常见布设形式见图D.1。7.2.1.7集装箱堆场布置满足下列要求:a)集装箱箱位之间距离不应小于0.3m;b)水平运输采用集装箱跨运车时,两排集装箱之间应留出跨运车通道,宽度为1.5m;c)集装箱堆场结构应满足集装箱堆码、换装机械作业的需求,并有一定的排水坡度;d)冷藏集装箱堆场应设置供电设施设备,并满足GB/T13145的要求。7.2.1.8设集装箱拆装箱库(场)时,拆装箱库(场)应独立设置,并设置通道与换装作业区衔接,通道应满足集装箱短驳车辆通行的要求。7.2.1.9集装箱拆装箱库一侧宜设置载货汽车停放场地,另一侧宜设置集装箱卡车停放场地,宽度不7.2.1.10集装箱拆装箱库跨度、净高高度和库门净尺寸应满足库内作业设备通行和堆货的要求。7.2.2成件包装货物作业区布置7.2.2.1成件包装作业区的主要设施包括铁路装卸线、货物作业场或库(棚)、汽车作业区及汽车作业通道。成件包装货物换装作业区常见布设形式为一台一线式、两台夹两线式及两站台库相邻式,常见布设形式见图D.2。汽车作业区宽度不宜小于30m,当仅供小型货车作业时,宽度可根据车辆外轮廓尺寸确定。货物作业库(棚)的跨度和净空高度应按库内作业的机械类型和货物的堆高确定,仓库(货棚)的跨度不应小于18m,单层和多层仓库的底层净空高度不应小于6m,多层仓库的楼层净空高度不7.2.2.5货物作业场或库(棚)的站台尺寸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并符合以下规定:a)铁路侧站台高度宜高出轨顶0.95m~1.1m,站台边缘与仓库(棚)外墙外边缘距离,当采用叉车作业时,宜为4m,当采用牵引平板车短驳作业时,宜为6m~8m,采用轮胎式起重机作业JT/T1479—2023时,可增大至10m;b)载货汽车侧站台高度宜为1.1m~1.3m,站台边缘与仓库(货棚)外墙外边缘距离,应满足叉车作业要求,宜为5m;c)站台两端应设防滑斜坡,斜坡的宽度不应小于3.5m,斜坡坡度不应大于1∶12。站台较长时,公路侧应设装卸作业人员上下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5m。作业库(棚)应设置雨棚,铁路侧雨棚伸出站台边缘的宽度不应小于2.05m,高度应满足铁路建筑限界的要求;道路侧雨棚伸出站台边缘的宽度,当货运车辆顺向作业时不宜小于2.55m,当货车横向作业时可根据车型确定,高度应满足公路建筑限界的要求。7.2.3商品汽车作业区布置7.2.3.1商品汽车换装作业区主要包括铁路装卸区和仓储区、交付区等,根据需求可设汽车装卸站台和商品汽车零配件库等。作业区常见布设形式见图D.3。铁路装卸区布设要求如下:a)双层可调式装卸站台单通道宽度不应小于5.0m,上层投影长度宜为49.0m,下层按尽端式货物站台设计,站台宽度不应小于6.0m,站台上层应设置货棚;b)辅加移动式商品汽车装卸爬梯的尽端式货物站台长度不应小于10.0m,单通道宽度不应小于5.0m,站台边缘顶面至轨面高度应为1.08m;c)双层可调式装卸站台和尽端式货物站台转弯处应满足商品汽车转弯半径要求,站台前端应设长度不小于30m的缓冲区。端部应设斜坡,斜坡坡率不应大于1∶7,坡面应采取防滑措施。7.2.3.3仓储区应邻近铁路装卸区,布设满足下列要求:a)仓储区应设置防护围栏和单独的出入闸口,与其他功能区域相对独立;b)仓储区内车位长度不宜小于5.5m,宽度不宜小于2.5m;每60个~72个车位宜为一组,每组之间应设置横向通道;c)仓储区内根据需要设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交付区分为检测区、交验缓冲区和配送服务区,布设符合下列规定:a)交付区宜布设在商品汽车作业区道路侧出入口附近,并宜邻近仓储区;b)交验缓冲区车道宽度为4.0m,长度应满足运输汽车单次配送排队要求;c)配送服务区应满足半挂车和中置轴运输车等配送车辆掉头、停放的要求;7.2.4长大笨重货物作业区布置7.2.4.1长大笨重货物换装作业区的主要设施包括铁路装卸线、汽车作业区、汽车通道、货物堆场(或换装设备选用无外伸臂门式起重机时,汽车通道应设在跨内邻靠走行轨一侧,铁路装卸线应设在邻靠另一走行轨一侧;当选用带外伸臂门式起重机时,汽车通道宜设在门式起重机外伸臂下,铁路装卸线宜在跨内邻靠走行轨一侧设置。装卸机械采用移动式起重机时,起重机作业区紧邻铁路装卸区和货物区,汽车通道应布设在货位外侧。室内换装时,铁路装卸线设置在靠室内梁式起重机立柱一侧,装卸线中心距立柱内侧边缘不小于3.2m;采用室内外联合作业时,门式起重机外伸臂的悬臂有效伸距至少覆盖室内梁式起重机一侧最小有效作业范围。长大笨重货物换装作业区常见布设形式见图D.4。JT/T1479—20237.2.4.7长大笨重货物汽车作业通道宜与铁路装卸线平行布置,宽度不应小于7m。在室内进行作业时,作业仓库(货棚)的跨度、净高及站台宽度应按作业货物、作业设备类型、作业设备特性及作业方式等确定。7.2.5散改集货物作业区布置7.2.5.1干散堆装货物散改集作业区的主要设施包括铁路装卸线、货物堆场(库、棚)、集装箱堆场及汽车通道等。散改集作业宜临近铁路装卸线或货物堆场,有条件时,铁路装卸线及集装箱卡车宜进入库(棚)内作业。散改集作业区宜设置防尘、抑尘等设施。散改集作业区宜设置运输车辆及集装箱的冲洗区域,并设置污水收集、处理等设施设备。7.3铁水换装作业区7.3.1.1采用直接换装工艺时,换装作业区的主要设施包括码头作业区、铁路装卸线、汽车通道、集装箱临时堆场,布置符合下列规定:a)铁路装卸线应毗邻码头作业区布置或布置在码头作业区内;b)铁路装卸线毗邻码头作业区布置时,汽车通道应环形布置,连通码头作业区和铁路装卸区;c)根据需要可在铁路装卸区设置小规模集装箱临时堆场。7.3.1.2采用铁路主箱场换装工艺时,换装作业区的主要设施包括码头作业区、铁路装卸线、汽车作业区、汽车通道、铁路集装箱堆场,作业区布置符合下列规定:a)铁路作业区宜邻近码头作业区布置;b)铁路作业区与码头作业区间短驳车辆通道宜环形布置,铁路作业区、码头作业区内汽车通道宜结合汽车作业区设置,至少采用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7m;c)常见布设形式见图D.5。7.3.1.3采用水路陆域堆场换装工艺时,换装作业区的主要设施包括码头作业区、铁路装卸线、汽车作业区、汽车通道、水路陆域集装箱堆场,作业区布置符合下列规定:a)铁路作业区宜毗邻水路陆域集装箱堆场后侧布置,通过汽车通道与水路集装箱陆域堆场直接连通;b)水路陆域堆场采用轨道式门式起重机换装作业时,平面布置宜结合铁路线布置、临时集装箱堆场设置、集装箱卡车作业车道的设置等因素综合考虑;c)水路陆域堆场采用正面吊运起重机和空箱堆高机换装作业时,堆场的作业通道间距不宜小于d)水路陆域堆场作业区主要道路宽度不低于15m,其他次要道路宽度不低于9m;e)常见布设形式见图D.6。7.3.1.4当铁路作业区设置在水路港区外独立区域时,铁路作业区与港区间宜设置集装箱短驳专用通道。7.3.2成件包装货物作业区布置7.3.2.1成件包装作业区的主要设施包括码头作业区、铁路JT/T1479—2023采用直接换装工艺时,铁路装卸线应毗邻码头作业区布置或布置在码头作业区内,毗邻码头作业区布置时,应设置环形汽车通道。采用场区(库)换装工艺时,铁路装卸线可设置在货物堆场(库)外侧或库内,一般采用货物堆场(库、棚)外侧布局方案。铁路装卸线布局在货物堆场(库、棚)外侧方案时,换装作业区布置符合下列规定:a)货物堆场(库、棚)应布置在铁路作业区和码头作业区之间,并宜平行于码头岸线;b)货物堆场(库、棚)前后换装场地宽度应根据换装作业机械及作业方式确定,采用门式起重机c)铁路作业区、汽车作业区和货物堆场(库、棚)的布置应符合7.2.2的规定;d)货物库根据需要可设置汽车坡道,供承担水平运输的车辆进入库内;e)货物库可采用多层库,多层库层间货物运输一般采用电梯、库内吊或库顶吊。层高按照作业需要确定,一般底层层高宜为6m,其他层层高宜为5m;f)铁路装卸线宜布局在货物堆场(库、棚)外侧;g)常见布局形式见图D.7。当采用外部短驳换装时,铁路作业区与港区间宜设置短驳车辆专用通道,铁路作业区布设应7.3.3商品汽车作业区布置7.3.3.1商品汽车换装作业区主要包括码头作业区、铁路装卸区和仓储区、交付区等,根据需求可设汽车装卸站台和商品汽车零配件库等。作业区常见布设形式见图D.8。码头作业采用滚装作业,滚装码头的布置应根据风、浪、流条件确定。条件较好时,3000吨级及以下的直跳板滚装船码头可采用丁靠的布置形式。条件良好或有掩护时,对于停靠操控性能良好的3000吨级~10000吨级直跳板滚装船的码头,经论证,也可采用丁靠的布置形式。码头布置符合下列规定:a)码头前沿高程应按照JTS165、JTS166的要求确定,可根据船型尺度、工艺等因素经论证后适当降低;b)码头前沿宽度应满足滚装车辆上下船临时停放及行驶需要;c)客滚船旅客和车辆的登船设施宜分开设置,无条件时,应采取人车分时作业等安全措施。7.3.4长大笨重货物作业区布置7.3.4.1长大笨重货物换装作业区主要包括码头作业区、铁路装卸线、汽车通道、货物堆场(库、棚)等。采用直接换装工艺时,铁路装卸线应毗邻码头作业区布置或布置在码头作业区内;铁路装卸线毗邻码头作业区布置时,应设置环形汽车通道。采用长大笨重货物场区(库、棚)换装工艺时,换装作业区布置符合下列规定:a)货物堆场(库、棚)宜布置在邻近码头作业区,并宜平行于码头岸线;b)铁路装卸线应毗邻或进入货物场区(库、棚)布置;c)货物堆场(库、棚)两侧换装作业场地宽度应根据铁路侧和码头侧换装作业机械及作业方式确定;d)常见布设形式见图D.9。长大笨重货物铁路作业区、货物堆场(库、棚)的布置应符合7.2.4的规定。当采用外部短驳换装时,铁路作业区与港区间宜设置短驳车辆专用通道,铁路作业区布设应JT/T1479—20237.3.5散改集作业区布置7.3.5.1干散堆装货物散改集作业的主要设施包括码头作业区、铁路装卸线、汽车通道、货物堆场散改集作业区宜邻近码头作业区或水路陆域堆场布置。散改集作业区宜设置防尘、抑尘等设施。7.3.5.4码头或堆场至散改集作业场(库、棚)采用带式输送机系统运输时,宜设置防尘、抑尘措施。散改集作业区宜设置集装箱冲洗场地,并设置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铁路集装箱装卸作业区布局应符合7.2.1的规定。7.4公水换装作业区布置7.4.1公水换装作业区包括集装箱、成件包装货物、商品汽车、长大笨重货物、干散堆装货换装作业区。7.4.2公水换装作业区宜和码头作业区或水路陆域堆场一体布置。7.5空陆联运换装作业区布置7.5.1空陆联运换装作业区宜按照集装箱(板)、成件包装货物、邮件快件、大件货物及危险货物作业区分别进行布置,并合理设置收运检查、安全检查、查扣查验、应急处置等公共区域。7.5.2空公换装作业,陆侧作业区与空侧作业区宜毗邻或上下布置。换装作业区常见布设形式见7.5.3空铁换装作业,宜将陆侧作业区和空侧作业区毗邻布置,换装作业区常见布设形式见图D.11。若铁路装卸线与航空货运设施无法毗邻建设,可采用短驳换装。7.5.4出港货物,换装作业区根据需要设置货物分拣作业区和特殊货物24小时存放区。7.5.6集装箱(板)、成件包装货物、邮件快件的换装作业应在库内进行,大件货物换装作业区宜独立设置,并宜毗邻空陆换装作业库。7.5.8空公联运换装作业库陆侧站台有效作业长度应能满足高峰时作业车辆的停靠,站台高度一般7.5.10换装作业库应设置雨棚,道路侧雨棚探出站台边缘不应小于2.55m,空侧雨棚探出建筑物外墙边缘不应小于2m,空侧室内外交界处应有防止室外雨水倒灌的措施。7.5.11空侧作业区和陆侧作业区在建筑内也可采用上下层布置,空侧换装作业区宜在上层,陆侧换装作业区宜在下层,上下层应设有便捷连通通道和垂直电梯等货运设备设施。7.6邮件快件作业区布置7.6.1邮件快件作业区分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及生产管理区,各区宜分区设置。平面布置应满足邮件快件快速集散和中转的要求,作业区根据需要可设置快速通行区。7.6.2生产区宜毗邻公铁联运枢纽的铁路装卸作业区或空陆联运枢纽的空侧作业区。JT/T1479—20237.6.3生产区用房的布置除满足邮件快件换装工艺流程要求外,还应满足邮政行业有关邮件接发、邮件快件分拣和报刊分发等工艺的要求。7.6.4邮件快件作业区应设立围网等设施与枢纽其他功能区进行物理隔离,并设置车辆和人员出入闸口。根据需要可设置铁路装卸站台邮运通道,邮运通道宜为双向两车道,单车道宽度为3.5m,净8枢纽集疏运设施与内部交通8.1.1枢纽集疏运设施包括衔接周边综合运输网的铁路、道路及航道等交通设施,枢纽内部交通包括8.1.2枢纽集疏运设施与枢纽内部交通的建设规模和通行能力应满足枢纽作业要求,并应在路网衔8.1.3枢纽集疏运设施与周边综合运输网的衔接位置、衔接方式、线路布置宜避免车辆的迂回和折返运输,并应减少铁路、道路间的相互干扰。8.1.4枢纽内部道路根据需要设置或预留自动或无人驾驶车辆专用车道或车路协同路侧设施。8.2枢纽集疏运设施8.2.1.1依托海港、大型河港的枢纽,在新建或改扩建集装箱、大宗干散堆装货物作业区时,应研究规划建设进枢纽铁路。作业集装箱的大型枢纽及以煤炭、矿石、焦炭、粮食等大宗货物作业为主年运量150万t以上的枢纽,应建设或预留进枢纽铁路。8.2.1.2进枢纽铁路应与外部铁路的设计标准相协调,接轨点应充分利用既有设备和车站能力,并符合以下规定:a)接轨站选择应结合枢纽选址就近引入有条件的铁路车站,并保证主要货运方向接轨顺直;b)铁路终点宜尽可能位于或者靠近枢纽的换装作业区;c)接轨方式应根据接轨铁路的等级、繁忙程度及进枢纽铁路运量确定,与新建铁路或改建既有铁路接轨时,应与接轨铁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统筹建设。8.2.2.1位于城市道路网规划范围内或公路网规划范围内的集疏运道路设计,应分别符合CJJ37、JTGB01的规定,位于上述规划范围外的集疏运道路设计应符合GBJ22的规定。集疏运道路应便捷顺畅地连接至高等级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以集装箱、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集疏运道路,其技术指标经论证可适当提高。衔接枢纽出入口的道路按照CJJ37、JTGB01的技术指标设计,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按衔接该出入口内部道路的技术指标设计。8.2.3.1具备航道通达的枢纽,宜充分利用航道的集疏运优势,发展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和公水联运。为枢纽配套的集疏运航道,其等级应根据集疏运的货流密度、货类、运输距离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集疏运航道的选线和航道布置应便于与枢纽内其他运输方式衔接。JT/T1479—20238.3枢纽内部交通8.3.1.1枢纽内部铁路的线路走向、敷设方式应与枢纽用地布局规划相结合,并满足与枢纽内部作业区连接的要求。8.3.1.2枢纽内铁路线路的布设应符合TB10099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a)铁路装卸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货物运量、货类、作业性质、取送车方式以及一次装卸车数量等因素确定;b)铁路列车流线应便于列车的直到直发、调车、转线作业;c)铁路装卸线宜平行道路设置,减少公铁平面交叉;d)铁路装卸线不应设接触网;e)铁路装卸场图形应根据装卸工艺、地形条件、运量、铁路行车组织、接发车均衡性等因素选用贯通式或尽端式或混合式。铁路装卸场布置示意图见附录E。8.3.2.1枢纽内部道路设计应结合货运、作业、消防、人流等四种交通流的需求,内部道路按照交通功能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道。a)主干道为连接枢纽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或交通运输繁忙、服务枢纽整体的主要道路。b)次干道为连接枢纽次要出入口的道路,或作业区衔接主干道的道路,或作业区之间交通运输较繁忙的道路。c)支道为枢纽内货车和行人较少的道路以及消防道路等。枢纽内部各等级道路布局应与枢纽总体布局协调,合理组织车辆行驶路线,并应与装卸工8.3.2.3枢纽内道路布置应满足运输、消防、环境卫生和排水等要求,宜布置成环形,尽端式道路应具备回车条件。枢纽内部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9给出的特征值,通行消防车的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0m。各道路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不应小于表10给出的特征值。表9枢纽内部道路主要技术指标项目主干道次干道支道设计速度(km/h)作业集装箱的枢纽作业其他货类的枢纽路面宽度作业集装箱的枢纽4~9作业其他货类的枢纽7~9最小曲线半径行驶单辆汽车行驶拖挂车交叉路面内缘最小转弯半径999JT/T1479—2023表9枢纽内部道路主要技术指标(续)项目主干道次干道支道最小竖曲线半径(m)最大纵坡(%)558注1:枢纽内部道路接近枢纽大门地段可根据使用要求适当加宽。注2:有长大件货物运输的道路路面宽度应按工艺要求确定。注3:寒冷冰冻和积雪地区的枢纽道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5%,电瓶车道纵坡不宜大于3%。注4:道路纵坡大于3%时,最大坡长不宜超过700m。注5:当受地形条件限制且交通量较小时,枢纽内部道路最小圆曲线半径可减少3m。表10枢纽内部道路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指标表视距设计速度(km/h)停车视距(m)30(35)35(43)会车视距(m)注1:停车视距计算时,驾驶员视点高度小客车采用1.2m,货车采用2.0m,前方路面物高采用0.1m。注2:下坡路段供载重货车使用的道路,采用表中括号内数据验算,验算时驾驶员视点高度采用2.0m。注3: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可适当增加5m~8m。注4:当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采用会车视距。枢纽内部道路边缘至铁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75m,枢纽内部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枢纽内部道路边缘至建(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先天性心脏病PDA》课件
- 《通信铁塔工程》课件
- 《尚有限责任公司》课件
- 与医疗护理员的沟通实践刘慧卿副主任护师护患沟通护患关系护士培训
- 项目二居村务治理
- 人力资源的规划与管理
- 重庆市江津中学、铜梁中学、长寿中学等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元旦晚会策划活动方案
- 《退休养老规划》课件
- 《奥迪培训资料》课件
- 2024年中国物流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广东机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跨文化交际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黑龙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六年级趣味数学思维训练题50道及答案
- 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 2024带病体保险创新研究报告
-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消防责任协议书
- 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 《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课程标准
- 环境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