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10月份过程性检测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理念中的“霍姆斯马车”堪称世界上最理想的设计。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
到恰到好处。一直到马车使用大限来临之际,它的轮子正常转过最末一圈之后,车轮、车辕、底
盘、弹簧、车轴……一下子全都同时崩坏,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它部分设计得更为牢靠耐用。
②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搅扰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
③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来衡量咱们人类自身机体的构成,就可以发现,在总体设计绝妙完美之
余,尚存几例明显的不足之处。我们的身体虽然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电子时代,但我们的牙齿依旧
停留在原始文明的石器时代。我们人类到现在还只有一套恒齿,对应于石器时代的人均寿命,这
一套恒齿的使用期该是足够了。由于医疗的发达,现代人的寿命延长了,按照人类现在的平均寿
命我们至少应该进化出第二套恒齿,才能符合“霍姆斯马车”的设计原则。人类大脑开发很超前,
而牙齿的进化滞后。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死亡都是一件独特“文物”的毁灭。有一些伟大的学者、
科学家、思想家,他们的去世无异于大火焚毁了一座藏有大量孤本、善本的图书馆。诚如老子所
言——“大成若缺”,一些真正伟大的作品常常因为人类身体与头脑的不匹配而来不及完成。超
越了“霍姆斯马车”原则的先进大脑让人类损失了多少比钻石还要宝贵的智慧啊!
④人体器官不谐之责在人类自身,人类文明进化真的必须以人体机能退化为代价吗?食物变
得越来越好嚼,让咱们的牙齿越来越省力,这难道不会让人类的牙齿出现退化倾向?我们又怎能
再奢望人类牙齿与躯体寿命的延长而同步进化?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人工制品,人类自身也变
得越来越依赖这些人工制品才能生存。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扩展,
人类对自己文明产品依赖程度的日渐加深,我们人类的某些机能是否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相应的
退化呢?
⑤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在已经能够读写的各民族中,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现象。而收
音机和电视机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被应用后,读和写的能力似乎又有衰退的趋势。”人类各民族
确实都有过一段超强记忆时期。许多民族都拥有过大部头口头传说的史诗性巨作,如古希腊著名
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国藏族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在文字尚未流行年代,一些来自民
间的“荷马”,全凭记忆就能胸藏二十几万行史诗,连续传唱几个月不竭!享受现代文明之人,
又有哪一个能做得到?
⑥早期,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赫尔佐格说:“电影是文盲的艺术。”现如今,不是文盲的人
也乐于花两三个小时观赏一部由名著改编的影视快餐,而不愿去啃长篇原著。长此以往,读的功
能又怎能不退化?人类文化由原始的岩画、图形文字发展到现代文字,而今天的现代人却又躲避
文字,回归画面,总不能说这也算是“返璞归真”吧。倘若今后电脑准确高效地实现了“人-机
对话”,由人口授,“电脑小姐”就能自动将声音变成文字,哪一个作家还肯用笔?到那时候说
不定连幼儿园小朋友都会有小说集问世,
⑦每一种人工制品的出现都会引起我们机体功能的部分退化。除了上述牙齿,记忆的例证外,
每一类机器的发明都会带来人体相应部分的机能衰退。人类用自己创造的人工制品为自己打造了
一个“甲壳”——人类只能生活在这个“甲壳”中,我们的子孙也许永远离不开这个“壳”了。
⑧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多少有点像传说中的“狗熊捌棒子”,新穗不停的更替腋下的旧穗。
问题在于,我们所丢弃的旧物有没有某些独特优点是新物难以取代的?汤因比对此作了清醒回答:
“新的能力恐怕不可能全面地代替旧能力的作用。”事实上,人类取得每一项新进展都要面对一
次“熊掌”与“鱼”的选择。“得到”的同时就意味着必须做出某种放弃。用惯了电脑打字的子
孙后代,他们之中很难再出怀素、王表之那样的大书法家了.电脑合成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天衣
无缝地制作自己火箭登月或是与总统亲切握手的“历史镜头”,这个越来越虚幻的世界还有什么
东西具备值得你充分信任的可靠依据?尚“真”的科学却为做“假”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
⑨变革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完全不触动自然就不成其为人类,但我们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
“尽少触动原则”。人类文明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扰动大自然的固有和谐,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
心中有架“霍姆斯马车”也许会使我们主动的顺应自然,有意识地从另一面做些补偿,尽量减免
人类由于自己的浅薄任性、短视愚昧而带来大自然的鞭笞。
(摘编自詹克明《“霍姆斯马车“随想》)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姆斯马车”的设计讲求每一个构成部分的质量,力求完美极致,因而成为最理想的设计。
B.第⑤⑥段都用了“哪一个”的反问句式,体现了作者对人体机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退化的担忧。
C.“狗熊掰棒子”在文中指的是人类获得一项新的能力的同时,就可能会丢弃另一项旧的能力。
D.作者认为,人类必须反思文明进程中的得与失,一味地创造便利于自身的人工制品,定会引起
人体机能的衰退。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人类能够进化出第二套恒齿,人类的寿命将符合“霍姆斯马车”的理想设计,从而更加长
寿。
B.文章用大火毁灭图书馆这一论据,主要用来论证杰出人物的去世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这一观点。
C.材料中汤因比与赫尔佐格的观点态度是一致的,两人都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会带来身体机能的
衰退。
D.文章借对“霍姆斯马车”理念的认识来谈人体机能的变化,并指出人类应尽量保持大自然固有
的和谐。
3,下列选项,最符合“霍姆斯马车”设计理念的一项是()
A.达尔文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观点,强调环境会导致生物器官的使用或不使用,从而引起相应
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被遗传给下一代,继而导致物种的后续进化。
B.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分成一个个小部分,然后每次能把每个小部分都提升百分之一的效
率,那么你要做的这件事整体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C.火药枪械的出现,像李广那样能拉硬弓射穿巨石,像关羽那样凭臂力能挥舞82公斤大刀,像
斯巴达克斯那种具有高超角斗能力的人均不见了。
D.一个富有效率的团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是最有能力的,而在于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合理
的使用和发挥。
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5.人类应如何对待在文明进程中制造的人工制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A2,D3,D
4.①文章首先由“霍姆斯马车”理念引出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体原有的均衡这一观点;
②然后举例说明人类牙齿、大脑和其它器官之间发展的不均衡;③接着探究原因,人类过分的依
赖于人工制品,而导致机体功能的衰退;④最后指出人类发展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尽少触动原
则”,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5.①一方面,要利用人工制品为人类改造自然和世界提供便利;②另一方面,要看到它是一把双
刃剑,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做工具的主人,趋利避害,而不该成为它的奴隶;③利用
现代化工具变革自然时,应坚持“尽少触动原则”,主动顺应自然,保持大自然的固有和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A.“讲求每一个构成部分的质量,力求完美极致”错
故选A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从而更加长寿”错,原文“按照人类现在的平均寿命我们至少应该进化出第二套恒齿,才能
符合‘霍姆斯马车’的设计原则”没有更加长寿的结论。
B.“用大火毁灭图书馆这一论据”错,“他们的去世无异于大火焚毁了一座藏有大量孤本、善本
的图书馆”“大火毁灭图书馆”是一个比喻,强调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死亡都是一件独特“文物”
的毁灭。
C.“观点态度是一致的”错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霍姆斯马车”设计理念是“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强调机体的平
衡、和谐。
A.强调环境的改变;
B.强调效率;
C.强调科技发展的影响;
D.“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和发挥”强调平衡、和谐。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文章首先第一、二段“理念中的‘霍姆斯马车’堪称世界上最理想的设计”“人类文明的快速
发展,搅扰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由“霍姆斯马车”理念引出人类文明的快速
发展改变了人体原有的均衡这一观点;
②然后第三段“我们的身体虽然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电子时代,但我们的牙齿依旧停留在原始文明
的石器时代”“人类大脑开发很超前,而牙齿的进化滞后”举例说明人类牙齿、大脑和其它器官
之间发展的不均衡;
③接着第四至八段“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人工制品,人类自身也变得越来越依赖这些人工制品
才能生存”“每一种人工制品的出现都会引起我们机体功能的部分退化”探究原因,人类过分的
依赖于人工制品,而导致机体功能的衰退;
④最后一段“变革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完全不触动自然就不成其为人类,但我们必须遵循对大自
然的‘尽少触动原则’。人类文明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扰动大自然的固有和谐,带来相应的负面影
响”指出人类发展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尽少触动原则”,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一方面,结合“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搅扰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变革自
然是人类的天性。完全不触动自然就不成其为人类”可知,要利用人工制品为人类改造自然和世
界提供便利;
②另一方面,结合“人体器官不谐之责在人类自身,人类文明进化真的必须以人体机能退化为代
价吗?”“每一种人工制品的出现都会引起我们机体功能的部分退化”可知,要看到它是一把双
刃剑,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做工具的主人,趋利避害,而不该成为它的奴隶;
③结合“我们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尽少触动原则’。人类文明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扰动大自然的
固有和谐,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心中有架‘霍姆斯马车'也许会使我们主动的顺应自然,有
意识地从另一面做些补偿,尽量减免人类由于自己的浅薄任性、短视愚昧而带来大自然的鞭笞”
利用现代化工具变革自然时,应坚持“尽少触动原则”,主动顺应自然,保持大自然的固有和谐。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在敦煌
季羡林
果然是敦煌到了。我对敦煌真可以说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了。我在书里读到过敦煌,
我听人谈到过敦煌,我也看过不知多少敦煌的绘画和照片。几十年梦寐以求的东西如今一下子看
在眼里,印在心中,“乍见翻疑梦”,我似乎有点怀疑,这是否是事实了。
敦煌毕竟是真实的。它的样子同我过去看过的照片差不多,这些我都是很熟悉的。此处并没
有崇山峻岭,幽篁修竹,有的只不过是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千岁老榆,高高耸入云天的白杨,金
碧辉煌的牌楼,开着黄花、红花的花丛。放在别的地方,这一切也许毫无动人之处;然而放在这
里,给人的印象却是沙漠中的一个绿洲,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一片淡黄中的一点浓绿,一个不
折不扣的世外桃源。
至于千佛洞本身,那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五光十色,云蒸霞蔚。无论用多么繁缗华丽
的语言文字,不管这样的语言文字有多少,也是无法描绘、无法形容的。这里用得上一句老话了:
“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洞子共有四百多个,大的大到像一座宫殿,小的小到像一个佛龛。几
乎每一个洞子里都画着千佛的像。洞子不论大小,音壁不论宽窄,无不满满地画上了壁画。我从
前看到过唐代大画阎立本的帝王图,李思训的金碧山水,宋朝朱衰阳的朱点山水,明朝陈老莲的
人物画,大涤子的山水画,曾经大大地惊诧于这些作品技巧之完美,意境之深邃。但在敦煌壁画
上,这些都似乎是司空见惯,到处可见。而且敦煌壁画还要胜它们一筹:在这里,浪漫主义的气
氛是非常浓的。有的画家竟敢画一个乐队,而不画一个人,所有的乐器都系在飘带上,飘带在空
中随风飘拂,乐器也就自己奏出声音,汇成一个气象万千的音乐会。这样的画在中国绘画史上,
甚至在别的国家的绘画史上能够找得到吗?
薄暮时分,带着那些印象,那些幻想,怀着那些感触,一个人走出了招待所去散步。我走在
林荫道上,此时薄霭已降,暮色四垂。远处沙破没入一片迷茫中,少时月出于东山之上,清光洒
遍了山头、树丛,一片银灰色。我周围是一片寂静。白天里在古榆的下面还零零落落地坐着一些
游人,现在却空无一人。只有小溪中潺潺的流水间或把这寂静打破。我的心蓦地静了下来,仿佛
宇宙间只有我一个人。我的幻想又在另一个方面活跃起来。我想到洞子里的佛爷,白天在闭着眼
睛睡觉,现在大概睁开了眼睛,连涅槃了的如来也会站了起来。那许多商人、官人、菩萨、壮汉,
白天一动不动地站在墙壁上,任人指指点点,品头论足。现在大概也走下墙壁,在洞子里活动起
来了。那许多奏乐的乐工吹奏起乐器,舞蹈者、演杂技者,也都摆开了场地,表演起来。天上的
飞天当然更会翩翩起舞,洞子里乐声悠扬,花雨缤纷。可惜我此时无法走进洞子,参加他们的大
合唱。只有站在黑暗中望眼欲穿,倾耳聆听而已。
在敦煌,在千佛洞,我就是看一千遍一万遍也不会屡足的。有那样桃源仙境似的风光,有那
样奇妙的壁画,有那样可敬的人,又有这样可爱的影子。从内心深处我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
留在这里。真好像在茫茫的人世间奔波了六十多年才最后找到了一个归宿。然而这样做能行得通
吗?事实上却是办不到的,我必须离开这里。在人生中,我的旅途远远不到结束的时候,我还不
能停留在一个地方。在我前面,可能还有深林、大泽、崇山、幽谷,有阳关大道,有独木小桥。
我必须走上前去,穿越这一切。现在就让我把自己的身躯带走,把心留在敦煌吧。
(选自《在敦煌》,有删改)
文本二:
季先生举手投足,朴素的衣装、朴素的语言,一派学者风度。这时,我已经看过先生的散文,
并对先生散文中所流溢出来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神往,对先生展现出来的高昂的生命意志所
敬佩。
一九八九年,正走在街上散步的我,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者,步履稳健地从北大走出来,
我第一时间就得出判断,这就是季先生。雕塑家吴为山曾经说过,季羡林具有典型的东方面孔。
原来燕园的第一盏灯,就是眼前的季先生点亮的,没有来得及问候先生,先生已经走过去了。难
怪九十年代中期的一次“跨世纪学术讨论会”上,有着又浓又密长寿眉的季先生曾坚定地说:
“我肯定可以跨世纪。”
季先生在生活中,并不轻易宣泄自己的情感,性格内向,感情内敛。“胜不妄喜,败不惶馁,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季先生胸怀之宽广,堂房之大,平常心之发达,难以尽
数。给新生看行李,给家乡的小学捐款捐书,相识不相识的朋友来拜访,必迎送,生活小事,可
以见出季先生的大爱大德。
张中行先生作为燕园老人之一,待人接物,是非常讲究的,通过仔细的观察,得出结论,季
羡林有三样为人所不及:一是学问精神,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季羡林的朴厚,在张中行
所见到的知名学者中,难于找到第二位。
(摘编自谢志浩《季羡林先生是纯正的学问家》,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乍见翻疑梦”,既表现作者到敦煌后“似乎有点怀疑”的心理,更借此表达内
心的惊喜。
B.文章写系在飘带上的乐器随其飘拂、自动奏乐、汇成气象万千的音乐会的画面,突出敦煌壁画
的独特性。
C.作者在文章结尾处传达出了从内心深处想永远留在敦煌,但又必须离开的无奈,体现了他的身
不由己。
D.文章通过季羡林先生在敦煌的所见所思所想,表达了他对敦煌艺术的极高评价和发自内心的热
爱之情。
7.下列对文本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部分,既写眼前的敦煌又写印象中的敦煌,虚实相生,展现了敦煌美妙神奇的特点。
B.文本一第二段中运用博喻的手法写出了对敦煌的总体评价,认为它是沙漠戈壁滩上的一个奇迹。
C.文本二中作者描述季羡林先生为燕园点亮第一盏灯、给新生看行李等事件,彰显了其高尚人格。
D.文本二是关于季羡林先生的评论性文章,作者引用张中行先生的话语极大地增强评论的可信度。
8.作者是如何写千佛洞画像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9.文本二中,作者认为季羡林先生具有高昂的生命意志。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两个文
本简要分析。
【答案】6.C7.B
8.①虚实相生,展现出了敦煌画像飘逸浪漫、栩栩如生的特点;②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更加完
整地呈现出敦煌壁画的特点;③对千佛洞壁画的评价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出敦煌壁画的独
特性。(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9.①文本一中写到季羡林先生说“旅途远远不到结束的时候”,“我必须走上前去,穿越这一切
体现了他不惧未来、风雨自渡的从容与笃定;②文本一中写到季羡林先生要“把心留在敦煌”,
表现出了他对美的热爱,情感丰富;③文本二中说季羡林先生虽处人生暮年但步履沉稳而矫健,
且坚信自己可以跨世纪,说明他生命力顽强。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体现了他的身不由己”错,“我必须离开这里。在人生中,我的旅途远远不到结束的时候,
我还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离开是因为还有别的重要的事情要做,不是身不由己。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运用博喻的手法”错,“一片淡黄中的一点浓绿”不是比喻,是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B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①“有的画家竟敢画一个乐队,而不画一个人,所有的乐器都系在飘带上,飘带在空中随风飘拂,
乐器也就自己奏出声音,汇成一个气象万千的音乐会”虚实相生,展现出了敦煌画像飘逸浪漫、
栩栩如生的特点;
②“洞子共有四百多个,大的大到像一座宫殿,小的小到像一个佛龛。几乎每一个洞子里都画着
千佛的像。洞子不论大小,音壁不论宽窄,无不满满地画上了壁画”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更加
完整地呈现出敦煌壁画的特点;
③“我从前看到过唐代大画阎立本的帝王图,李思训的金碧山水,宋朝朱衰阳的朱点山水,明朝
陈老莲的人物画,大涤子的山水画,曾经大大地惊诧于这些作品技巧之完美,意境之深邃。但在
敦煌壁画上,这些都似乎是司空见惯,到处可见”对千佛洞壁画的评价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表
现出敦煌壁画的独特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文本一中季羡林先生写道:“在人生中,我的旅途远远不到结束的时候,我还不能停留在一个
地方”“在我前面,可能还有深林、大泽、崇山、幽谷,有阳关大道,有独木小桥。我必须走上
前去,穿越这一切”先生的不停留、走上前去,都体现了他高昂的生命意志。体现了他无论面对
何种人生际遇都坦荡豁达而从容的人生态度。
②文本一中写到,,至于千佛洞本身,那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五光十色,云蒸霞蔚。无论用
多么繁缗华丽语言文字,不管这样的语言文字有多少,也是无法描绘、无法形容的”“有那样
桃源仙境似的风光,有那样奇妙的壁画,有那样可敬的人,又有这样可爱的影子。从内心深处我
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留在这里”季羡林先生要“把心留在敦煌”,表现出了他对美的热爱,
情感丰富
③文本二中说“又浓又密长寿眉,象征着季先生的生命意志的高昂”,还有季羡林先生坚信自己
可以跨世纪的话语,都体现了他高昂的生命意志。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日:“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日:
“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
雍季而问之,目:“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日:“焚林而田,偷取多兽,
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日:“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
以华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
文公目:“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目:“本
今本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或日: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凡对问者,有耳问小大缓急而对也。所问高大,而对以卑
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日“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
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
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
世之利,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故日:雍季之对,不当文公
之问。且文公不知舅犯之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敌者,所伐
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
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也。舅犯则以兼之矣。舅犯日“繁礼君
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轨善于此?
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
一焉而先赏。“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
(选自《韩非子•难一》)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城濮A之事B舅犯C谋也D夫E用其言F而G后H其身I可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打败,《六国论》“二败而三胜”中的“败”表示失败,二者词义不同。
B.文公之霸,指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被封为诸侯之长,自此称霸。
C.当,抵挡,与《项脊轩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中的“当”词义相同。
D.因,依照、根据,与成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中的“因”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认为舅犯的主张是权宜之计,雍季的主张符合长远利益,所以在行赏时,将雍季排在舅
犯前面。
B.孔子对晋文公行赏的做法很赞同,他认为晋文公既懂得权宜之计,又懂得长远利益,称霸是完
全应该的。
C.韩非认为雍季的回答未针对晋文公的提问,其主张不切实际,在城濮之战中没有任何功劳,不
应给予赏赐。
D.韩非认为舅犯采用欺诈手段既是战争的需要,也符合晋国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理应优先得
到赏赐。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2)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答司马谏议书》)
14.韩非对孔子观点的批驳,体现了他怎样的主张?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DI11.C12.C
13.(1)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民众,暂且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以后民众就不会再上当了。
(2)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这不是拒听别人的意见。
14.①主张赏罚有据;②重视权术、计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城濮的战事,用的是舅犯的谋略。使用他的谋略却把他排在后面,可以吗?
“城濮之事”是句子的主语,为了表示强调,可在其后B处断句;
“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D处断句;
“而”字连接“用其言”和“后其身”,中间不断开,“可乎”是单独的问句,“身”后I处断
句。
故在BDI处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打败。/失败。句意:用舅犯的谋略与楚军交战,大败楚军。/两次失败三次胜利。
B.正确。
C.错误。文中不是“抵挡”,而是“适合,适当”。/抵挡。句意:没有针对文公的提问。/用矮
墙在庭院周围环绕,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
D.正确。都是“依照、根据”。句意:要根据问题的大小缓急而作相应的回答。/根据不同对象的
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不应给予赏赐”错,原文“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
先赏”,韩非子只是认为不应当先赏赐雍季,不是不应给予赏赐。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遇”,对待;“偷取”,暂且得到;“无复”,不会再……。
(2)“辟”,批驳;“难”,排斥;“壬人”,巧辩的佞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由“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可知,韩非子认为晋文公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
是错误,应该先奖赏舅犯。主张赏罚有据;
②由“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可知他重视权术、计谋。
参考译文:
晋文公将要与楚军交战,把舅犯召来询问说:“我将要与楚军交战,敌众我寡,对此怎么办
呢?”舅犯回答说:“我听说'礼多的君子,不会满足忠诚守信;在双方列阵作战时,也不厌
弃用欺瞒和佯装的手段。'您还是对楚人用欺瞒和佯装的手段罢了。”晋文公辞退了舅犯,就召
雍季来询问,说:“我将要与楚军交战,敌众我寡,对此怎么办呢?”雍季回答说:“放火来焚
烧山林,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民众,
暂且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以后民众就不会再上当了。”文公说:“说的好。”晋文公辞退雍季。
用舅犯的谋略与楚军交战,大败楚军。(文公)回来后授予爵位,雍季的爵位在前,舅犯的爵位
在后。群臣问:“城濮的战事,用的是舅犯的谋略。使用他的谋略却把他排在后面,可以吗?”
晋文公说:“这不是你们所能明白的。舅犯的主张是暂时的计策,雍季的主张才是能得到长远利
益。”孔子听后,说:“晋文公称霸天下,是理所当然的!他既懂得一时的权宜之计,又懂得长
远利益。”
有人说: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文公的提问。凡是回答问题,要根据问题的大小缓急而作相
应的回答。提的问题高尚博大,却用低下狭隘的话去回答,明君是不能接受的。现在文公问的是
“以少敌众”,回答却是“以后肯定不能用这种办法来获利了",这不是针对问题作出的回答。
再说,文公也不懂得权宜之计,又不懂得长远利益。打仗如果取胜,就会国家安全,君位稳定,
兵力强盛,威势确立,即使以后能出现同样情况,也不会比这次胜利获益更大的了,还担心什么
长远利益不来呢?打仗如果不胜,就会国家危亡,兵力削弱,君主身死名灭,想免除眼前的灾难
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等待长远利益呢?期待获得长远利益,在于今日战胜敌军;今日的胜利,
在于对敌人使用欺诈手段;欺诈敌人,不过是为了长远利益罢了。所以说: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
文公的提问。再说文公也没有理解舅犯的话。舅犯所说“不嫌欺诈多”的话,不是指欺诈民众,
而是指欺诈敌人。敌人,是要讨伐的国家,以后即使不再用这样的办法获利,又能损害什么呢?
文公之所以先赏雍季,是因为他有功吗?然而用来战胜楚国打败楚军的,却是舅犯的计谋。是因
为雍季说得好吗?然而雍季说“以后不能再用了”,这表明他并没有讲出什么正确意见。舅犯则
已经兼有功劳和正确的意见。舅犯说“讲究礼仪的君子,不满足地追求忠信”:忠诚,是用来爱
护下属的;信义,是用来不欺骗民众的。已经爱护下属又不欺骗民众,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话呢?
但他一定要说“(战胜楚军的办法)来自欺骗诡诈”,是因为这属于战争计谋。舅犯前有正确的言
论,后有战胜的功劳,结果,舅犯兼有二功却排在雍季后面,雍季没有一点功劳却排在前面受赏。
(孔子还说什么)“文公称霸,不也是很应该的吗?”这表明孔子是不懂得正确行赏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席间再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兼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②举。
[注]①水芝,荷花异名。②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既写荷花颜色之美,也写荷花开放之盛;“袅袅”写荷花随风摆动的样子,表现出其体
态之轻盈。
B.“西风”“淡烟”“疏雨”等既交代荷花生长的自然环境,又衬托出荷花“袅袅”“盈盈”的
生动情态。
C.“展杯觞”“盈盈女”两句表现了词人面对美丽的景色和多情的女子,急不可耐地举杯畅饮的
勃勃兴致。
D.词的上片写荷花,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下片写人物的活动,同时将写荷花和写饮酒结
合了起来。
16.这首词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叠词运用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相同点:两首词都大量使用叠词,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不同点:①本词句句有叠词,连绵而下,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声声慢》则在起句集中
使用叠词,形成了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情调。②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本词通过叠词的运用,
表达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声声慢》则用叠词表达了词人空虚寂寞和凄惨的心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面对美丽的景色和多情的女子”错误,词中的“盈盈女”借指荷花。
故选Co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本词大量使用叠词,全词共四十四字,其中叠字竟占了九组共十八个字;李清照《声声慢》(寻
寻觅觅)起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后文”到黄
昏点点滴滴”又用了两组。可见,这两首词都大量使用叠词,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不同点,本词句句有叠词,连绵而下,相互映衬,无不自然妥贴,渲染了一种轻灵、和谐、安谧
而洒落的情调,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而《声声慢》则在起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集中使用叠词,形成了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情调,使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
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让人回味无穷;后文“到黄昏点点滴滴”的雨声,则渲染了词人
此时的不尽愁绪。从表达情感的角度看,本词用来写荷花形象的有“袅袅”、“脉脉”、“盈盈”、
以至于“叶叶”(红衣),写自然景象的有“淅淅”(的风)、“淡淡"(的烟)、“疏疏”(的
雨),写词人动作情态的有“草草”、“细细”。这些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
表现了词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声声慢》则用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到黄昏点点滴滴”表达了词人空虚寂寞和凄惨的心境。可见,两首词表达的思想
情感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玉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两句所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两句是“,
(3)古人常用“浊酒”这一意象来抒发情感。在含有“浊酒”一词的古典诗词中,大家耳
熟能详的诗句有:“,。”
【答案】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②.师不必贤于弟子③.鸣琴垂拱不
言而化⑤.艰难苦恨繁霜鬓⑥.潦倒新停浊酒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贤”“拱”“繁霜鬓”“潦”“勒”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不慎发生溺水,一定要保持镇定,可采用仰泳方式,头尽量往后仰,让口鼻露出水面,
及时呼救。发现有人溺水时,应立即呼救,获得他人帮助,并拨打急救电话120。
—A—,可以用树枝、竹竿等把溺水者拉到岸边;①如果距离较远,可以把木板、救生圈
和水桶等抛向溺水者,让溺水者借助这些物品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②溺水者被打捞上岸后,
“控水”是普通民众长此以往的做法,③认为“控水”能够排出溺水者肺中的水,促进呼吸恢复。
④其实控水没有科学依据,对溺水者进行控水,可能会延误心肺复苏功能,还容易导致胃内容物
反流,引起误吸;⑤因此,积极控水不仅效果甚微,反而有害。
溺水者被打捞上岸后,如果意识清醒,可把溺水者放置于侧卧位,防止误吸,做好保温,在
旁边做好看护,__B_o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
【答案】18.A.当溺水者距离较近时B.等待专业医务人员救援
19.第一处:②“长此以往”改为“由来已久”。第二处:③缺少主语,在“认为”前加“他们”。
第三处:④“延误心肺复苏功能”搭配不当,可改为“延误心肺功能复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语境在说溺水时的救助方法,“可以用树枝、竹竿等把溺水者拉到岸边”说明离溺水者较近。
应填:当溺水者距离较近时。
B.前文在说溺水者被打捞上岸后的情况,最后一步应该是就医,应填:等待专业医务人员救援。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②“长此以往”意思是长久这样下去,说的是以后会出现的情况,此处是说这种做法早
就有了,改为"由来已久”。
第二处:③缺少主语,此处是说普通民众的看法,承前指代,在“认为”前加“他们”。
第三处:④“延误心肺复苏功能”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延误心肺功能复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河南,来了客人,觅一处青苔小巷,寻一舍静谧小馆,看一窗中原景致,听一口“中、中”
乡音,闻一街辣香四溢,叫几碗胡辣汤、几根油条、几碟小菜,氤氤袅袅,(A临走,
客人吃得满头大汗,主人感到满心欢喜。
上好的胡辣汤,香味浓郁酸辣适中。喝上一碗,(B),醇厚芬馥。若问做法,
店铺的老板一般都还大方,还是要说一些的,特别是女店主,会带着自豪的口气跟你讲一通:原
料大体有熟牛肉、木耳丝、海带丝、黄花菜、黑胡椒粉、五香粉、芝麻油、鸡精、盐之类。好吃
一点的,叫“面筋胡辣汤”。做面筋是有讲究的:将面粉拌成稠糊状,以筷子能搅动为宜,隔20
分钟顺一个方向搅两②三分钟,放入有净水的盆中,用手轻轻地攥挤面,待有黏粘状,放
在碗中加水,“醒”个把小时就成了③洗过面筋的水也别丢,作为原汤,加入原料搅匀煮
开,将面筋拉成薄饼,徐徐倒入锅内,待其稀稠均匀,再加入食盐、味精、姜末、香油和老抽;
最后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一些胡椒粉。正品的胡辣汤,粉条也要上等的,晶莹透亮,软硬适中_④
撒上一撮香菜,点缀其间,绿得可爱,让人(C);若再放几粒炒焦的花生瓣,便更有嚼头。
20.请在文章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处的标点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①②③④
A、、O
B、♦»
C、OO
D
A.AB.BC.CD.D
22.简要分析第一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答案】20.①大快朵颐②齿颊留香(口齿生香)③垂涎欲滴21.D
22.①动词的连续使用构成了排比句式,紧凑整齐,朗朗上口;
②突出表现了河南丰富的地方特色,给人一种舒心、惬意的内心感受。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语境“客人吃得满头大汗”,此处是说客人吃得非常畅快、满意,可以用“大快朵
颐”。“大快朵颐”: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第二空,结合语境“香味浓郁酸辣适中”“醇厚芬馥”,此处是说喝完“上好的胡辣汤”后的美
好感受,可以用“齿颊留香(口齿生香)”。“齿颊留香":吃过美味之后,牙齿和两颊逐渐感
觉到香甜的味道。“口齿生香”: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第三空,结合语境“正品的胡辣汤……让人”,此处是说“正品的胡辣汤”粉条“晶莹透亮”,
“撒上一撮香菜,点缀其间,绿得可爱”,写菜品的非常吸引人,可以用“垂涎欲滴”。“垂涎
欲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也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
极想得到(含贬义)。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第一处,“香味浓郁”和“酸辣适中”,都是对前文”上好的胡辣汤”的陈述,都做的是前文的
谓语,中间应该用“逗号”隔开,可以排除AC。
第二处,“两三分钟”是概数,此处不加标点,排除B。
第三处,此处“‘醒’个把小时就成了”,是叙述做面筋完成的步骤,其后要用“句号”。
第四处,联系后文“撒上一撮香菜,点缀其间……”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健康医疗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新型节能环保技术专利转让与应用
- 二零二四年节能环保项目投资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租赁合同(含装修)3篇
- 住宅加装电梯施工合同
- 2024年度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合同2篇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标的著作权范围与使用方式2篇
- 昆明市2024年度影视器材租赁合同(含拍摄责任)3篇
- 2024版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定制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医疗服务合同及费用结算协议3篇
- 车辆动态监控员培训课件
- 毛概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煤矿职工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
- 2024年基金应知应会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客户经理竞聘演讲课件
- EMS中国邮政速递物流
- 初中九年级音乐课件外婆的澎湖湾
- 医疗器械经营客户投诉处理培训
- 法律逻辑案例分析
- 西班牙语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李白简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