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三诗歌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三诗歌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三诗歌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三诗歌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三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知识梳理

(-)基本概念

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体裁。诗歌饱含情感和想象,是以

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

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

成的诗歌,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二)基本类型

1.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类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

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等都属于这一类。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

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

情诗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2.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

(1)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

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的规定。

(2)自由诗: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

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

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3)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

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

分行,不押韵。

(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

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

(三)常见流派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有:

1.20世纪初: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

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2.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群、七月派、汉园三诗人。

3.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4.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

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5.20世纪70年代:朦胧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

6.20世纪80年代: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诗群、

新世代)、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他们诗群、

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

群。

7.20世纪90年代: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

中间代、信息主义、70后诗人。

8.21世纪初:窗诗派、泰戈尔体诗歌、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80后诗

人、边缘诗派、春草派诗歌、90后诗人、素颜派诗人、流萤诗派。

(四)基本特征

现代诗歌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

成的语句群体,有着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和谐的音

乐性以及形式的自由性。它的内涵是开放的,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五)鉴赏要素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

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品味诗歌

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歌应从四

个方面入手。

1.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

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

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

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

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

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

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

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2.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

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用

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

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

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

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3.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修辞、描写和结构脉络等表达手段与艺术技

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

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可参考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4.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具体地讲,

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

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就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

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

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

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感情还

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

二、阅读方法

1.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

理解和鉴赏诗作的钥匙。对作者、背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能够使读者从整体

上感知、领悟全诗的内容,对作品给予客观而又全面的分析评价。作为考生,

我们可能没有现成的背景资料可循,但我们可以尽量从卷面上有限的注释中获

取一些信息,以帮助我们理解。

2.慢慢品诗,读懂每句

要读懂一首诗,先要读懂每句诗,从每句诗到每节诗再到整首诗。反过来,

从整首诗来看每句诗,就会加深理解。读的时候,要从诗句的表面意思入手,

去领悟诗句真正的意思。我们特别要注意具有特殊形式和特殊表达作用的词句,

把握它们的意义。

3.咀嚼语言,把握形象

诗歌是通过具体感人的形象来表情达意的。我们只有把握了诗的形象,才

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的形象则必须通过咀嚼诗

的语言来把握。咀嚼"看似平常却奇崛”的诗歌语言,把握住诗的形象,才能

分析出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咀嚼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鉴赏诗歌的语言美,二是从语言中

把握诗中的形象。

4.体味意境,领悟感情

阅读诗歌的关键和着眼点在于体味出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注意"意境",那么意境是什么呢?诗歌的意境是诗中

"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

抒发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现代诗歌同样如此,诗歌的思想、

情感,通常都是借助意境来表达。要想准确地理解并鉴赏诗歌,必须从整体上

把握诗的意境。而诗歌的意境是由意象构成的,所以体味意境必须先领悟意象。

由"象"至U"境",都是可观的,关键是要捕捉"象"和"境"里面蕴含的"意",

这就需要我们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5.分析艺术,鉴赏手法

鉴赏诗歌时,既要领会作者浓烈的情感,又要揣摩作者抒发情感的艺术手

段,从而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获得美的享受。

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很强,因此,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也很丰富。有词语

选用、句式选用方面的,有章法、结构方面的,有角度和人称方面的,有艺术

技巧方面的,有修辞手法方面的,等等。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对诗歌进行深

层次的分析。

熟悉并能准确分析诗歌中常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对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

感情是很有帮助的。

三、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的土地【注】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旋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沪杭路上

【注】1937年,艾青在沪杭路车厢里写下这首《复活的土地》,预言伟大

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他的预言得到了证实,第二天在古老的卢沟桥响

起了划破历史长空的枪声。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诗歌开篇语出惊人,预言腐朽的生活

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

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

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旋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

为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的语言素净、庄重,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但却让读者强烈地感

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

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运用比拟的修辞,

写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

C.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

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D."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

情感得到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

3.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这句诗的含

意?

4.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D."写出了诗人

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曲解诗意。这里表现的是“战斗者"

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热血沸腾的高昂情绪。

2.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A."没有用到形容

词"判断错误。本诗虽不像一般的诗歌那样大量运用形容词描述景物、抒发情感,

但也少量运用了"高亢""明朗""温热"等形容词。

3.诗人勉励自己要从受伤中苏醒,不再忧郁,要像大地孕育种子一样,积

蓄力量,投身即将到来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意的能力。抓住关键词"悲哀的诗人”来分析。

1937年正是抗战全面爆发的阶段,作为忧国忧民的诗人,这里既是宽慰自己也

是激励别人。所以"悲哀的诗人”应该首先指作者自己,艾青希望自己不要沉于

消极的情绪中不可自拔,这里意在鼓励自己,激活内心,暗示自己光明即将到来,

要充满信心,勇敢走出阴霾。

当然诗人创作的用意更在于引领民众,他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大家:水深火热

的黑暗日子必将终结,勉励和与自己一样的人们拂去往日的忧郁。

艾青是爱国诗人,他爰国家爰百姓,作为民众中的一员,诗人的情感其实就

是民族的情感。

4.①"土地"贯穿全诗,使诗歌浑然一体。②"复活的"指万物复苏,诗

人联想到苦难即将过去,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③诗人借土地复活象征中国的觉

醒和新生,号召人们奋起抗战。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标题的能力。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

采用了一语双关、点明主要意象、比拟修辞等手法。

联系全诗可知,"复活"既指春回大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