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大连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完成小题。
朋友们来看雪吧
迟子建
先说胡达老人吧。我脚上穿的毡靴是胡达老人送的,是狗皮做成的,又轻便又暖和。我被大雪围困在东北冰城已
有三天,是胡达老人赶着马爬犁把我接到乌回镇的。他七十多岁,终日穿着一件山羊皮大衣,胸口处老是鼓鼓的,一
个酒葫芦就掖在里面。我到达乌回镇的当夜,他就醉醺醺地来敲门。
胡达老人来找我的目的是为了看我那只栗色皮箱。我想起来他接我的时候就对皮箱产生了兴趣。我就把皮箱从炕
上搬到火炉旁,嗒嗒按下锁鼻子,将箱子打开。那嗒嗒两声响起的时候,他的薄耳朵也跟着微妙地颤动着。他凑近那
个皮箱,先是目不转睛地看,然后便是一样一样地用手拈起里面的东西,放到眼睛下仔细地瞧。照相机、微型录音机。
他看东西的时候表情格外丰富,一会儿惊讶,一会儿扫兴,一会儿又是愤怒(他不满意我把布娃娃掖在里面,认为这
是要闷死她)。我把耳机塞进他的双耳,放了一段音乐给他。他最初听到音乐的时候吓得一跳老高,“哎哟”叫着,酒
葫芦也被甩在地上。他说:“这音打哪儿来?”不过他听了一会儿就习惯了,当我帮他摘下耳机,他嘟嘟嚷嚷地说:
“这音不好,闹。”
胡达老人看够了我的皮箱,又问我在乌回镇住多久,一个人怕不怕。我说要呆到开春后才走,我在城市里也一个
人住,没什么害怕的。他便对我说,你要是害怕,我就唤:鱼纹来跟你做伴。对了,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媳(大儿媳
刚死),一大群孙儿。他最喜欢的是二儿子家七岁的鱼纹。
第二天早晨,我在门口发现了这双毡靴。我不知道是谁悄悄送来的。问邻居大嫂,她一看便说:“这是胡达老人
的手艺。”
你们问我照片左上角的那串草编铜钱,它是鱼纹送给我的。记得是某一个中午,我刚吃完饭,一个小孩子推门进
来了(我像当地人一样不锁门),他就是鱼纹。他穿件蓝布棉袄,脸蛋冻得通红。他进了门口被热气给熏了个激灵。他
说:“我能换你的东西吗?"我问:“你是谁?”“鱼纹呀。”他挺骄傲地说着,仿佛我到了乌回镇没听说过他,是
大逆不道的。我便笑了。鱼纹从怀中取出一串草编的铜钱,对我说:“它不能当真的钱用,可是比真的钱好看。”我
问他想换我的什么东西,他挺老练地说他得先看看我的货。我便把一些零碎东西拿给他。
鱼纹留下的那串草编铜钱被我当成装饰挂在墙上。
我告诉你们这里的人是如何过年的吧。他们一进腊月就开始忙年,屠宰家禽、做新衣、蒸干粮、除尘,一直忙到
除夕的早上才罢休。无论男女老少都里里外外换上新衣。老人们挂灯笼,家庭主妇忙着祭祖,小孩子则将兜里装满瓜
子到处跑。应邻居大嫂的热情邀请,我是在邻居大嫂家过的除夕,刚回到家里,门就被撞开了。一股白炽的寒气中“嗡”
地跌下一个小人,不住地给我磕头,磕得真响啊,鱼纹来讨压岁钱来了。我给了他五十元钱,鱼纹将钱拿在手中,说
是要买几个小礼花留待正月十五拿到他爷爷的院子里放。我便问他爷爷在哪过年。鱼纹一梗脖子笑着说:“还不是跟
往年一样?爷爷在每个儿子家的炕沿都沾沾屁股,然后就背着手回他自己住的房子。”
“你爷爷年年都这样?"我问。
“年年是这样。”鱼纹说,“他就喜欢我,每年正月十五我都去给他放花。”
正月十五的那天早晨,我还躺在炕上借着炉火的余温续懒觉,邻居大嫂忽然慌慌张张地进来告诉我,胡达老人没
了。
我在胡达老人的家里见到了鱼纹。他通身披孝,也许因为泪水的浸润,眼睛更显明亮。他见了我,现出一种大人
才有的凄凉表情。正月十五的夜里有许多人为胡达老人守灵,长明灯在寒风中瑟瑟抖动。鱼纹点燃了那几簇礼花。他
每放一个都要说话:
“爷爷,快看,这个花像菊花!”
“爷爷,这花跟冰凌花一样白!”
“爷爷,这个花像是在泼水!”
仿佛胡达老人真的用另外的眼睛看到了似的。
胡达老人的死,便乌回镇失去了一个有光彩的人物。我几乎天天都穿着他送我的匏皮靴,用温暖的心境来怀念他。
他的手艺真是好,所有的针码都压在靴帮里了,靴口还轧着一圈花边。葬礼过后,雪一场比一场大,人们几乎足不出
户在家“猫冬”,只有鱼纹常常到我这里来。他通常是雪住后的早晨来,他带着一条黄狗,狗脖颈处的项圈是胡达老
人最后的手艺。
我真希望你们能来乌回镇看看,虽然见不到胡达老人了,但他的坟还在,也能看到鱼纹。当然,如果这些人物都
意外错过的话,雪是绝对不会拒绝你们的。因为漫长的冬天还未结束,雪三天两头就来一场,你们来看雪吧。只是如
果你们也被雪意外围在冰城,胡达老人再也不能赶着雪爬犁接你们去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对胡达老人的介绍虽寥寥数笔,貌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多角度地表现了胡达老人性格特征,也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二段对胡达老人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颤动”、“凑近”、“看”、“拈起”、“瞧”等几个动词生动
地表现了胡达老人对皮箱的浓厚兴趣。
C.文章用了较多笔墨刻画来胡达老人、鱼纹两位人物;写邻居大嫂,虽然文字简略,但作者通过侧面描写,让邻居
大嫂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D.文章的语言表达较具特色,一是生活气息浓厚,展现了乌回镇这个雪乡特有的风土人情,二是表达上温婉细腻,
娓娓道来,富有感染力。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在叙述人称的运用上有何特点。
3.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用“忧伤而不绝望”评价迟子建的小说创作,试举文中两例,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界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
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A.一生坎坷知冷暖
B.世事艰辛识人心
C.一生坎坷晓高低
D.人事沧桑见冷暖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赵熹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熹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意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奥始即隹
塞里大姓李氐搠城丕下更好逢柱天将军李宝隆之丕肯后用宛之赵氐有孤列、港信义蓍名愿得陈之更始乃征悬。嘉年未二
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意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
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熹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意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意书,乃惊
日:“赵意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意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
即穷诘其奸,牧孝子春,二孙自杀。本呼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手当亲临王,问所欲言。日:“素
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恚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
年,迁烹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意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意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
徒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耀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
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熹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
初五年,恚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日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
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
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
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
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祇园上人招余辈小聚,或问座中何人最惧内,众未及答。祇园日:“惟老僧最惧内。”众讶之,笑曰:“惟惧内,
故不敢娶耳。”一座粲然。
A.感谢上人替他们掩饰,保住他们的颜面。
B.明白上人在开玩笑,因为僧人不能娶妻。
C.发现上人和他们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
D.理解上人因惧内不娶、进而出家的行为。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㈤
[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张舜民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
作。
1.下面选项中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分斟酒敛芳颜”中,“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写出敬酒的歌女满怀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
容,脸上没有笑容,刻画出歌女内心的情感。
B.《阳关曲》指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作者说“休唱阳关”,是因为他此时南迁郴州,不像元二出使
安西,受朝廷重托。这两句含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之意。
C.“醉袖”二字,用得极妙,与前面的“十分斟酒”暗相呼应。“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令人感情上
一松,而下面一句“何人此路得生还”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
D.结尾两句写即将上路,回首眺望夕阳中的长安,因为长安是当时国都,作者借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君王的期
待,意蕴深厚。
2.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o(《礼记•礼运》)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沧海月明珠有泪,o(李商隐《锦瑟》)
(4)转轴拨弦三两声,o(白居易《琵琶行》)
(5),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人间如梦,o(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国家、民族的命运,总能扣动读书人的心弦。“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表达出
心忧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黍离之悲;“,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进退之难中透露出范仲淹
浓浓的家国情怀;“衙斋卧听萧萧竹,"(《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大中丞括》),道出县令郑板桥对民生疾苦的
无比关心。忧国忧民,是中国读书人永恒的美德。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坟场救人
茹志鹊
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二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
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
半人高。草己桔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离大路较远,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坟前插着一炷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己
凉了。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桔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
“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
关大妈眼睁睁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
“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深更半夜的在外跑。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
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
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明白了许多。
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
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
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秤秤”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地朝两边倒。关大
妈不由自主地走上几步去看,只见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
妈给怔住了。那人听到响动,就一跃站起来想走,却正好和关大妈打了个照面。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
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唉!这孩子顶多比桂平大两三岁,看他淌的这些血,
淌得脸都变了色……
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人。回头一看,那小伙
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
清剿大队上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吆五喝六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
“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啊?人哪?——诺!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
的喉音了。敌人跺着脚,又对着关大妈的耳朵叫了一遍。
“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
“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o
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
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死般的沉寂,敌人对空放了一枪,壮了壮胆,又对准趴在坟上的老太婆,踢了一脚,正要
开口,关大妈就接口道:“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
这时,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走了几步,又紧走了几步,就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在追似的,一直跑出
了坟场。
关大妈看他们走远了,赶紧拉着那个戴着她的头巾草帽,穿着她的大褂的小伙子说道:
“孩子,我们快回吧...”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喜欢过,原来自己救的这个小伙子,就是倪老虎。
(选自《关大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坟场救人》为题,直接点明作品叙写的中心事件,这样拟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
激发阅读兴趣。
B.小说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关大妈祭坟、关大妈忆儿、关大妈救人、关大妈与倪老虎回家分别为小说的开端、发
展、高潮和结局。
C.大妈第一眼见到受伤的倪老虎,“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
大妈手足无措。
D.“穷鬼滩”是关大妈与倪老虎的交汇点,小说通过关大妈智救革命者的故事,着力展示她与清剿大队斗智中所表
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品质。
2.小说中写关大妈应付清剿大队盘问时,“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这表现了
关大妈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开头和情节展开后有多次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远古中国,一方面,西北羌姜诸族由“羊饰大人”演进而来的“美”,成为具有宇宙普遍性之美;另一方面,
东南夷越诸族由“文身大人”演进而来的“文”,也成为具有宇宙普遍性之美。东汉学者郑玄就在《乐记•乐象篇》
注中说:“文犹美也。”
“文”的演进,大趋势是从原始文身到朝廷冕服,这一进程非常漫长。“文”主要来自东和南,《礼记•王制》目:
“东方日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后来,东方的夷较早进入冕服之美,东南的越虽在政治上与列国
一道进步,但在身体之美上仍为文身状态。《墨子•公孟》讲,齐桓公以“高冠博带”治国,晋文公以“大布之衣,群
羊之裘”治国,楚庄王以“鲜冠组缨,缝衣博袍”治国;而“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从原始文
身到朝廷冕服的演进,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
在先秦典藉的语言运用中,文可以用来指人的服饰衣冠、身体礼节、语言修辞,可以用来指朝廷、宫室、宗庙、
陵墓等制度性建筑,可以用来指旌旗、车马、器物、仪式等美观性事物,可以用来指文字、诗歌、音乐、绘画、舞蹈
(《礼记・乐记》“声成文,谓之音”“五色成文”;《说文》“文,错画也”)o人在创造社会之文的同时,也以相同
的眼光来看自然——日、月、星,天之文;山、河、动、植,地之文。总而言之,当文扩展为整个天地之美的时候,
它就成为一切审美对象的总称。孔子称尧舜“焕乎其有文章”,赞西周“郁郁乎文哉”,正是文作为普遍之美的表达。
作为普遍之美的文,进入春秋后发生了变化。从远古到西周,文都是美善合一的,美的外观背后有政治、伦理、
神学支撑。但春秋之后,礼崩乐坏,一方面,各诸侯大夫为提升自己的地位,纷纷使用越级的礼乐(如鲁国大夫季氏
用了天子的舞乐,“八侑舞于庭”);另一方面,各诸侯大夫为了享乐,创造了新的美的类型,如大量出现的俗乐新声,
这些新声后被各国君主纳入宫廷。在春秋各国的宫廷舞乐中,无论是旧乐还是新声,都被视为享乐对象,率先开始了
朝廷之文的意义转变。在社会变革的推动下,朝廷的文的体系,不断与政治、伦理、神学脱钩,成为纯粹的享乐对象。
在此进程中,只有作为语言的“文”仍然保持着文化高位。文字之美在与色、声、味等享乐之美有了本质区别之
后,就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普遍之美,二是比普遍之美更高级的语言之美。从此,中国美学体系有了三个级别:普
遍一般的众物之美,与朝廷之礼相连的政治之美,与语言之美相连的诗文之美;从此,文就成为比一般之美和政治之
美更高级的美。因此,在中国美学体系中,美,可用于一切方面,文,则用于更高级的美。比如,用文质彬彬、文气
诗韵等词去赞美人,比用美品位更高。
文来自与雕绘相关的图案,讲究技术,当文字出现并成为文化和美学的主流后,图案的技术就升华为文字的技术,
乃至于诗文成为艺术的最高级,超过了音乐和图案。文之美,就不再仅是图案之美、音律之美,首先应是诗文之美。
文是与技术相关而成为普遍之美的,“文”就与“不文”、普通、粗俗相区别。用文来形容一种美,这种美一定
是有技术含量的,最主要的就是有书卷气、高雅的,这也与士农工商中“士”的社会地位相关。文与美都有普遍性,
但美可以是一切美,无论低俗或高雅,文则一定是精致之美、高雅之美。
(摘编自张法《文:一种高级的美是有技术含量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远古中国,“美”与“文”都具有宇宙普遍性,只是演进本源不同,“美”源自西北羌姜,“文”源自东南夷
越。
B.文作为一切审美对象的总称,主要来自东南的越国,表达普遍之美,如“郁郁乎文哉”是孔子赞西周的。
C.在先秦典籍的语言运用中文有极为广泛而普遍的社会意义,可以指人的衣冠、宫室、器物、文字等。
D.受社会变革的影响,朝廷的文的体系逐渐与政治、伦理、神学脱离了关系,成为纯粹的享乐对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述了“文”的演进过程,即从原始文身到朝廷冕服,进程漫长且各国不尽相同。
B.文章为了论述“文”是最有技术含量的美,先论述“文”摆脱图案之美和音乐之美的过程。
C.文章大量引用古代典籍进行论述,有理有据,如用《礼记》“五色成文”证明“文”可用来指绘画。
D.文章从“文”的产生说起,按照其演进过程推出最后结论:文是精致之美、高雅之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记载,越王勾践文身治国,齐桓公高冠博带治国,可见,文演进的趋势是从原始文身到朝廷冕服。
B.俗乐新声的出现,反映了春秋之后的礼崩乐坏,是各诸侯大夫贪图享乐、超越自己地位的结果。
C.“文”的语言内涵始终保持着文化高位,用文质彬彬、文气诗韵来赞美人品位更高。
D.在中国古代社会士农工商中“士”的地位最高,是因为有书卷气、有高雅的“文”之美。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
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
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日:'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
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
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
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
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
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
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
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
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
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
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
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
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
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
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
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
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
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选自胡申生的《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
B.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
C.“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
D.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
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B.中国家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
形成良好的家风。
C.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
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
D.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
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
本的一个功能。
B.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
稳定并得以延续。
C.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
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
D.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
如星汉灿烂。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清之门,两人皆亟逊
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除江南修学提举,
寻改举居法。洪武二年诏修元史,除翰林院学士。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
前伐为亡妻於拱壬且当期是丕当如彼甘露屡降,帝问灾祥之故。对目:“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
《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栗。濂举《大学衍义》。乃命濂讲析。讲毕,因日:“汉
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敞,然后严利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
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帝忻然曰:“卿可谓善陈矣。”
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濂性诚谨,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
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
其书目:“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
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九年进学士承旨知制诰,兼赞善如政。其明年竺件,
赐《御制文集》及绮帛。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士大夫造门乞
文者,后先相踵。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
(《明史•宋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
B.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
C.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
D.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源于春秋时期,其后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B.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叫起居注;后来也指负责侍从皇帝、修起居注的官职。
C.拱手指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是我国古代的最基本礼仪之一,常用于相见或表示感谢。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称为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刻苦好学,学无所不通。他曾向梦吉、吴莱、柳贯、黄滔等人求学,一生读书不辍,为文淳厚,气势绵长,
当时士大夫纷纷上门求文。
B.宋为臣尽职,善于随事进言。皇上让他讲《大学行义》,他乘机以重礼义、兴学校、轻刑罚进言;命他作诗,他便
借用其中诗句劝谕。
C.宋濂减实慎重,不说别人坏话。他曾与客人饮酒,皇上询问起来,他据实回答;皇上问及大臣们的好坏,他只谈
论大臣的美德善政。
D.宋濂答复询问,受到太祖称赞。皇上因茹太素上书万余字恼怒,宋濂回答进言尽忠不应治罪,后来皇上翻看奏书,
发现有可采纳的意见。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游柳贯、黄港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知,字文明,余庆丛采行也。幼有奇志,善属文,所交皆天下有名士。擢遗主、宏辞高第。张延赏帅剑南,奏
署掌书记。入为起居郎、翰林学士。德宗自兴元还,置六军统军视六尚书,以处功臣,除制用白麻付外。又废宣武军,
益左右神策,以监军为中尉。窦文场恃功,阴讽宰相进拟如统军比。细当作制,奏言:“天子封建,或用宰相,以白
麻署制,付中书、门下。今以命中尉,不识陛下特以宠文场邪?遂著为令也?”帝悟,谓文场目:“武德、贞观时,
中人止内侍,诸卫将军同正赐绯者无几。自鱼朝恩以来,无复旧制。朕今用尔不谓无私,若麻制宣告,天下谓尔胁我
为之。”文场叩头谢。更命中书作诏,并罢统军用麻矣。明日,帝见细目:“宰相不能拒中人,得卿言乃悟。”顺宗
病,不得语,王叔文与牛美人用事,权震中外,惮广陵王雄睿,欲危之。帝召细草立太子诏,纲不请辄书目:“立嫡
以长。”跪白之,帝颔乃定。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门下侍郎。始,卢从史阴与王承宗连和,
有诏归潞,从史辞潞乏粮。李吉甫密谱细漏言于从史,帝怒,召学士李绛语其故,且曰:“著何而处?”绛曰:“诚
如是,罪当族。然谁以闻陛下者?”目:“吉甫为我言。”绛日:“细任宰相,识名节,不当如犬彘枭猊与奸臣外通。
恐吉甫势轧内忌,造为丑辞以怒陛下。”帝良久日:“几误我!”先是,杜黄裳方为帝夷削节度,强王室,建议裁可,
不关决于细,细常默默。居位里年要为太子宾省久及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假后累迂河史节度△为御史大去检校尚
书在仆射兼太子少保文宗太和中,年老刍摩特,以太子太傅致仕。卒,年七十八。细本以俸本进,守道寡欲,所居不
为炬赫事,以笃实称。善名理学,世以耆德推之。
(选自《新唐书•郑纲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
子少保
B.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
子少保
C.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
子少保
D.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申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
子少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为伯父、叔父的通称。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文中的郑余庆跟郑纲父亲同辈。
B.进士为唐朝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始置于隋朝。其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与明清时代不尽相同。
C.乞骸骨即让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张衡传》中“上书乞骸骨”亦为此意。
D.儒术指先秦儒家的学说、原则、思想等。自西汉“独尊儒术”以来,一直被封建君主作为统治的依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纲幼有大志,颇有才学。他善写文章,结交天下名士,科举考试成绩优异,不但精通儒术,而且擅长名理之学。
B.郑纲坚持原则,不阿权贵。宠宦窦文场任中尉,郑纲反对以白麻署制;唐顺宗命他起草立太子诏,他主张立嫡长子。
C.郑纲曾受诬陷,幸得无事。李吉甫暗中诬陷郑细泄密,引得皇帝大怒,幸而李绛仗义执言,使郑纲免除灭族之罪。
D.郑纲守道寡欲,忠诚老实。任宰相时杜黄裳行事独断,他沉默不语;为官期间不做恒赫之事,世人推重他年高有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今用尔不谓无私,若麻制宣告,天下谓尔胁我为之。
(2)始,卢从史阴与王承宗连和,有诏归潞,从史辞潞乏粮。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真好,能对音乐这么感兴趣,我就不行,我天生只对吃感兴趣。”“你太有语言天赋啦!难怪英语这么好!”“你
真幸运,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
当你羡慕旁人时,有没有想过一也许那不是幸运,而是一种习得的能力。一个人命中的财富、成就和光环,也许
的确有幸运的成分,但是那人展现出来的快乐、热爱和努力,都不是“遇上”的,而是“修炼”出来的。所有的美好
人生都是修炼和管理出来的。每一项人生要素背后,都有支撑它的能力。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C
2.①叙述人称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以“我”的视角叙述“我”与胡达老人、鱼纹间的故事,记叙我在乌回镇的见
闻及抒发感受,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②叙述故事时多次运用第二人称“你们”,以“你们问
草编铜钱”的询问引出鱼纹,以“我告诉你们”引出乌回镇如何过年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便于叙述内容);
以“你们来看雪吧”的呼告作结,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③“我”“你们”的交叉运用,使读者如置身于故事中,
直接受到了作者的情感感染,从而深化了主旨。
3.①小说集中叙写了胡达老人的晚年状态,大儿媳刚死,虽儿孙满堂但晚年独住,作为一个老人,这是令人忧伤的,
但老人豁达的生活态度、淳朴善良的品性,让人不绝望;②爷爷逝世,鱼纹极度伤心,为爷爷守灵放礼花,这是令人
忧伤的,但鱼纹与爷爷的深厚感情,爷爷逝世后表现出的坚强与成熟,让人不绝望;③乌回镇有光彩的老人胡达逝世,
其精湛的手艺也随之而去,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所传达出的善意、暖意,让人铭记怀念,让人不绝望;④胡达老
人逝世,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爽朗、善良、热情的品性在鱼纹身上得以延续,乌回镇的人情依然,让人不绝望。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
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项带出的要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答案。根据“原文内
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
案。本题中,C项,“通过侧面描写,让邻居大嫂的形象”侧面描写有误,侧面描写,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
绘。文中对邻居大嫂的描写“她一看便说:'这是胡达老人的手艺'”“邻居大嫂的热情邀请”“邻居大嫂忽然慌慌
张张地进来告诉我”并非侧面描写。
故选C。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小说在叙述人称的运用上的特点。考生要了解常见的不同人称的作
用。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拉近距离,便于直接抒情(3)使人有真实的感受。第二人称:(1)最贴
近读者,让人感到亲切(2)便于抒发感情(3)引起读者共鸣。第三人称:(1)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2)叙
述角度灵活自由。小说主要写“我”在乌回镇的见闻及抒发“我”的感受,主要以“我”为视角行文,讲述在“我”
身边发生的故事,所以小说主要是以第一人称来叙事的,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在第一人称叙事过程中穿插出现“你们
问我照片左上角的那串草编铜钱”“我告诉你们这里的人是如何过年的吧”“我真希望你们能来乌回镇看看”“雪是
绝对不会拒绝你们的”,,你们来看雪吧。只是如果你们也被雪意外围在冰城,胡达老人再也不能赶着雪爬犁接你们去
了”,运用第二人称叙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人称的变换使用使行文灵活、自由,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3.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
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
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发掘。解答本题需要先解读题干要求,找到挖掘角度,再
结合文本作答。首先理解“忧伤而不绝望”,是就作品的内容、主题而言,小说虽然也有生活的悲苦,但人与人之间
的信任、关爱以及人性的善良,让人感到温暖,所以“忧伤而不绝望”。然后从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结合文本
举例分析即可。本题是探究性试题,体现考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
达自己的体会,注意不要脱离小说的内涵而凭空想象,要抓住主要事件来探究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言之成理,言之有
据即可。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
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
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
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
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
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
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
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2、C
【解析】
试题分析:四个备选项从对联的知识来考虑,一眼可以排除A项,因其犯了重字的错误,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重字。
B项犯了语法错误,同位置词语词类和结构都要相同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人心”是名词,与远近结构也不同。D
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然“暖”为仄,不妥,且语意也没有C项衔接之自然。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
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如本题D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
然“暖”为仄,不妥。
3^1.A
2.B
3.C
4.(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解析】
1.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
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孙意”做“孤”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D两项。一般情况下,一个单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不肯”
和“云”中间不能连在一起,故排除B项。
故选Ao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
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收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故选B。
3.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
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
微差别.
C项“并教导他们弃恶从善”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故选C。
4.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重点词语,(1)句中的“枉:违背”“更:再”“它:其他”“复:再,又”。(2)句中的“大蝗:出现蝗灾”“界:
地界”“辄”“屡:屡次”,“有年:丰收”,省略句。
参考译文:
赵慧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慧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
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熹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
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
孙子赵惠,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嘉,赵京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
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熹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
为中郎将,封勇功侯。
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趟悬一向和邓奉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熹和邓奉合谋,
皇上怀疑这件事。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烹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惠真是有道德的人。”后来赵慧被任命为怀县
县令。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百姓很怕他。赵烹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
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这时赵王刘良生
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烹要杀他,
我希望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再说说别的要求吧。”赵王不再说话。
这一年,升任赵熹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嘉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
有几千人。赵嘉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
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后来青州受大面积蝗灾,蝗虫侵入平原境
内就死,连年丰收,百姓都歌颂他。
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遣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皇上命令赵熹主管边疆事务,
考虑作长远打算。
建初五年,赵患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视。等他逝世,皇上前去祭吊。这一年他八十四岁。谧号正侯。
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分析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下面一段文字中
‘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提炼语意”是对所给材料信息要点进行筛选提取、概括归纳的一种
考查形式。依据题干指向,对已经给出的信息进行筛选、理解、分层、概括、表达等。
结合“众未及答”分析,A项,“替他们掩饰”分析不当。
C项,“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分析错误。众人不一定不敢娶妻。
D项,“理解”分析错误。
故选B。
5、1.D
2.(1)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萧条凄凉的洞庭秋景图: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
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
(2)作用: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为下文作者抒发悲凉的情感作铺垫。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
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
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B项,结合注解以及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
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
中久抑的悲慨。
C项,“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天淡云闲”四字
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何人此路得生还”,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
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D项,“长安是当时国都”的说法错误。作者是北宋人,当时国都是东京汴梁(今开封),这里是用长安借代国都。
故选D。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通过审读题干,明确此处主要要求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作答时要提炼
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的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本词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写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洞庭湖,秋水与长天一色,
茫茫无际,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萧疏景象。开篇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景物描写本身的作用以及诗
歌的篇章结构角度去分析,如渲染氛围、奠定基调、为后文做铺垫等。本词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渲
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悲凉心境,奠定了全词悲痛的感情基调。
【点睛】
鉴赏诗歌的形象解题步骤: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第二步,结合诗句和表现手法分析景物形象的特
征。第三步,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
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回答。
6、讲信修睦陟罚臧否蓝田日暖玉生烟未成曲调先有情奈何取之尽锚铢一尊还酹江月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疑是民间疾苦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
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心理学在玩具设计和检测领域的应用课件
- 《拍卖实务》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
-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等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自律精神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主题
- 走进大学数学-线性代数篇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 2024年山东省人社局社保中心事业单位招聘招考148人工作人员另选500题题库含答案【达标题】
-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 《英语作文求助信》课件
- 《企业组织与经营环境》课件
- 幼儿园1530防溺水安全计划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公开课课件
- 国企74个风险点防控手册
- 2024年全年日历表(A4纸一张可直接打印)
- 谈判申请书格式
-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秋《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050010》过程性考核作业二参考答案
- 支持向量机介绍课件
- 《我不乱起外号》-课件
-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 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工作情况评价表
- 中国建筑色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