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古诗文阅读之《咏雪》(预习积累+通关训练)-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5:古诗文阅读之《咏雪》(预习积累+通关训练)-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5:古诗文阅读之《咏雪》(预习积累+通关训练)-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5:古诗文阅读之《咏雪》(预习积累+通关训练)-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5:古诗文阅读之《咏雪》(预习积累+通关训练)-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古诗文阅读之《咏雪》(预习积累通关训练)一、原文呈现咏

雪谢太傅②寒雪日内集③,与儿女④讲论文义⑤。俄而⑥雪骤⑦,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⑧?”兄子胡儿⑨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⑩。”兄女曰:“未若⑪柳絮因风⑫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⑬,左将军王凝之⑭妻也。【课下注释】①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②〔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③〔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④〔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⑤〔文义〕文章的义理。⑥〔俄而〕不久,一会儿。⑦〔骤〕急。⑧〔何所似〕像什么。⑨〔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⑩〔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⑪〔未若〕不如,不及。⑫〔因风〕乘风。因,趁、乘。⑬〔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

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⑭〔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节奏划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参考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漫天飞舞)。”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二、作家作品1.作品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t"/item/%E4%B8%96%E8%AF%B4%E6%96%B0%E8%AF%AD/_blank"临川王\t"/item/%E4%B8%96%E8%AF%B4%E6%96%B0%E8%AF%AD/_blank"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在《世说新语》的3卷36门中,上卷4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9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另有下卷23门——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2.作者简介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11],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三、内容理解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和睦、温馨、欢快、轻松,其乐融融的场景。2、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我认为“柳絮因风起” 比喻好,它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漫天飞舞的情景,更给人以想象和美感,让人有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因为柳絮呈团状,与雪花相似,比喻十分传神,它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漫天飞舞的情景,更给人以想象和美感,让人有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你还知道哪有咏雪的名句?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查辛香《清稗类钞·咏罗浮藤杖所作》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文言文翻译的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指导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为理清句意,二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3)“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①把现在已不用的古汉语词句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1)“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句子语序表达出来。(2)“补”,就是增补。①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有所了解,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②补出被省略的语句,古汉语用语简约,前文的内容后文一般就不再重复,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就要给出。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3)“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翻译为表意相同的语句。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文意。一、填空题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二、选择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骤:急B.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错C.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D.即公大兄无奕女

即:是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青的一代人。C.《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是常景中的新意,给读者别开生面之感。D.《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B.“咏絮之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用来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C.王凝之,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曾任左将军。D.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6.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7.下面对于上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叙述谢太傅和子侄辈谈论文章的意思引出“咏雪”一事。B.本文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表达了作者对“无奕女”才气的赞赏。C.“撒盐空中”这个比喻通过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相比。D.全文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雪日内集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B.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儿子女儿C.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D.俄而雪骤

骤:急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A.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B.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C.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D.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和睦温馨、轻松欢乐的家庭氛围。B.作者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因为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C.《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作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D.本文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课文所选择的两则表现了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俄而雪骤()(2)公欣然曰()(3)白雪纷纷何所似()(4)未若柳絮因风起()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咏雪的背景。C.“俄而雪骤”是咏雪的直接原因。D.“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1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14.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请说明理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咏雪》)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即公大兄无奕女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乙】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元年③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⑤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节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元年:汉桓帝年号,即公元147年。④食:同“蚀”,侵蚀。⑤诏:皇帝的命令。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为魏郡太守(2)即以其言应诏1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19.【甲】文中谢道韫与【乙】文中黄琬的才情分别体现在哪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谢太傅盘桓东山②,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③诸人色并遽,便唱④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⑤,吟啸⑥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⑦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丙】王子猷、子敬⑧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⑨。子猷遽走避,不惶⑩取屐⑪: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注释】①谢太傅:谢安。②盘桓:徘徊,逗留。东山:谢安早年隐居之地,在今浙江上虞西南。泛海:坐船出海。③孙、王:孙绰、王羲之。④唱:通“倡”,提议。⑤王:通“旺”,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