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人力资本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证探析11000字(论文)】_第1页
【S省人力资本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证探析11000字(论文)】_第2页
【S省人力资本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证探析11000字(论文)】_第3页
【S省人力资本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证探析11000字(论文)】_第4页
【S省人力资本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证探析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省人力资本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证分析摘要20世纪末,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江苏目前的发展形势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强、富、美、高”成为了新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是需要具有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江苏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教大都市,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这就是人力资源。研究江苏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发挥江苏人力资本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江苏发展迈上新台阶。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现有相关文献进行了概括。其次,分析2010~2019年江苏省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总体现状和三大区域的现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标准对江苏省产业结构转型状况进行了衡量分析。然后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来建立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江苏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最后,文章在结合实证结论的基础上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人力资本产业结构SDM目录TOC\o"1-2"\h\u385一、引言 114847二、文献综述 26471(一)人力资本的研究综述 22676(二)影响人力资本发展的因素研究 332720(三)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系研究综述 49029三、江苏省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21432(一)江苏省人力资本现状分析 516797(二)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719231四、人力资本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证分析 13564(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1314995(二)计量方法与模型设定 1412109(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75004五、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273000(一)研究结论 2712266(二)政策建议 27一、引言(一)研究背景2012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下降到8%以下,2015年下降至7%以下,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负担,在经济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第三产业增长值占GDP比重2015年首次下降50%,象征着中国进入了后产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呈现服务化趋势[1]。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深刻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仔细观察形势,提出了我国发展新阶段的战略目标”[2]。因此,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但目前还有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实施“再产业化”战略,东南亚国家更低廉的劳动力工资水平等对中国产业结构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进行了巨大的挑战。所以在这现实背景下,研究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转型是非常必要的。研究价值目前,中国经济要想改变产业的粗放式增长,实现更高质量和更高收益的发展,就要将中国产业结构知识技术密集化,推进高级化发展,使我国产业价值链从低水平提升到高水平。目前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仍然高,效率低的传统农业在第一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又因为在第一产业中积压了大批劳动力,很难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低制造业比重较高,大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升级,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力也不足;在第三产业中,尽管现代服务业在快速发展,但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因此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和积累是一个重大突破口。经过持续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提升劳动力素质,实现一大批创新型、功能型人才的培养,这些劳动力将在产业之间流动。所以,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深入研究这一因素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研究。二、文献综述本文对国内外相干文献进行整理,分别梳理了人力资本的研究综述、影响人力资本发展的因素研究、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系研究综述。(一)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舒尔茨(1960)认为经济能从人力资本的投资中得到发展,他认为劳动者劳动能力可以具体体现人资资本投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收入水平;Romer(1986)提出了知识溢出效应模型[3];Lucas(1988)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4]。人力资本即教育价值,职业培训价值和生产者受教育机会费用的总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但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所存在的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所以私人和企业较少投资,国家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因此本文研究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政府对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三个方面的投资。影响人力资本发展的因素研究关于影响人力资本发展的因素,现有文献主要从观念因素、制度因素、资金因素三个因素进行讨论。1、观念因素。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从而不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影响了人力资本发展。在传统的经济观中,以GDP为唯一指标评价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忽略了像人文、资源、环境等其他指标。另外,大多数企业企业进行职业培训的收益远远小于成本,所以会认为对人力进行投资时会受到损失;少数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长期发展的作用,但由于人力投资的回报滞后性和风险性,企业不敢冒险,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因此降低很多;此外,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等于对人力资本投资没有得到有效产出,因此不少家长降低对子女教育培训的投资[5]。2、制度因素。以前计划经济以物质资本的投资为主,人力资本投资呈现出的非市场化和集权化的特点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在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人力资本才包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目前,中国人力资本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障碍[6]。人力资本投资中主要的制度因素有:投资主体不多样、教育投资比例不协调、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内容相脱节等等,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我国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和回报对称的制度不完善,导致有限的人力资本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阻碍了人力资本发展。3、资金因素。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是资金壁垒。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必然要资金的支持,但政府方面受到财政收入的制约,企业和个人则收到收入水平的制约。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系研究综述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并不是单向的关系,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赵光辉(2008)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而产业结构转变过程中也可以拉动人力资本的提升,也就是说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一种“推-拉”规律[7]。薛继亮(2015)分析了人力资本、科技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产业转型和人力资本是影响科技发展重要的根源性因素[8]。陈恩、李卫卫(2017)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相互推动的效应,但在不同区域单元内会有所不同[9]。张其春(2007)根据人力资本外部増长模型,剖析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力资本这一要素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0]。三、江苏省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一)江苏省人力资本现状分析1、总体现状人力资本投资由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方面的投资形成。其中,教育投资指投资一定成本,使人口接受学校或教育机构的知识文化教育,提升劳动力文化素质;医疗卫生投资指政府对人体健康的各项服务的投入,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改善人民身体素质,提高劳动者劳动能力;科技投资主要通过技术培训、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业务技能。国家财政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来源,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也是政府的任务和义务。江苏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力资源大省,随着江苏经济发展状况的持续向好,人力资本投资也不断增加。如图1所示,江苏省人力资本投资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1265.4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3691.89亿元,增长近3倍,其中教育投资是最重要的投资。图1江苏人力资本投资图(单位:亿元)随着对教育投资的持续增加,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从2010年的124增加到2019年167所,反映江苏省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断提高,接受高水平教育的劳动力也不断那增加。在对医疗卫生的投资上,医院卫生机构数从2010年的30961个增长到2019年的34796个,全部医疗机构的床位数由2010年269670张增长到2019年的515915张,反映江苏省对医疗卫生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增强,劳动力的身体健康素质越来越有保障。2、十三个地级市人力资本现状江苏省人力资本投资总体水平较高,但可以看出,各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分布不均衡,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下表2反映了江苏省各地级市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投资水平较高的城市有苏州、南京、无锡,主要位于苏南地区,投资水平低的地区有宿迁、淮安、连云港,主要位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在2019年,苏州和镇江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就相差了5倍多。表2江苏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单位:亿元)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南京124.61158.57205.33214.53241.83302.74331.14374.74429.46503.99无锡124.24157.89179.54194.27189.08208.09225.04254.19281.87306.2徐州87.22133.97163.58181.37201.81229.78245.67262.62269.86282.41常州64.0387.14107.83114.94121.95140.47152.46164.69176.18182.43苏州192.6250.94302.58333.47349.92398.8451.15526.99578.12658.83南通92.4130.62164.81192.83217.5252.2247.29261.28270.48296.21连云港44.9663.2181.9292.74100.74113.76112.21116.51130.67136.99淮安52.7779.5697.73107.77113.38124.62130.81139.76135.4138.25盐城75.11119.26146.59168.62177.47216.98231.88235.56245.37250.82扬州53.6871.683.4888.77102.76120.86134.81149.72149.73160.44镇江39.9352.4870.8276.885.4598.47103.87108.66124.34123.43泰州55.0265.587.9592.298.4119.79126.89133.13138.05142.58宿迁52.4667.7788.5398.4114.44125.17115.36122.49131.63145.17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1~2020》考虑到三大区域人口数量有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客观的分析比较江苏省三大区域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不同,本文进一步采用人均人力资本比较区域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差异。如图3所示,可以从中看出人均人力资本整体上升,其中,苏中地区的人均人力资本略大于苏北地区,但苏南地区的人均人力资本又远大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苏中和苏北地区投资水平低的主要原因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于苏南地区来说较低,所以对人才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导致严重的人才外流;另外,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对于人才的各项机制体制没有苏南地区完善,导致人力资本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图3江苏省三大区域人均人力资本投资图(二)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总体现状产业结构转型一般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考察。江苏省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6.1%、52.8%、41.1%转变为2019年的4.3%、44.4%、51.3%,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倾向于高级化。如表5所示,在2015年三产产值占比首次超过二产产值占比,实现了“二、三、一”的格局升级为“三、二、一”,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成就;另外,从就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逐年减少的同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但目前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仍然是最多的。表52010~2019年江苏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20100.060.530.410.2230.4200.35720110.060.530.420.2150.4240.36120120.050.530.430.2080.4270.36520130.040.510.450.2010.4290.37020140.040.490.470.1930.4300.37720150.040.470.490.1840.4300.38620160.040.460.500.1770.4300.39320170.050.450.500.1680.4290.40320180.040.450.510.1610.4280.41120190.040.440.510.1550.4240.421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1~2020》2、十三个地级市产业结构现状江苏经济发展程度虽高,但有较大的区域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也直接体现在了产业结构上。以2019年人均GDP为例,苏南地区的苏州人均GDP为179174元;苏中地区的扬州人均GDP为128856元;苏北地区的宿迁人均GDP为62840元。此外,2019年苏南地区GDP占江苏省GDP比重高达56.9%,苏中和苏北的GDP仅占20.44%和23.05%,苏北地区占比过半。如图6、图7、图8所示,可以看出苏中和苏北地区一产产值比重不断下降,而苏南地区一产产值比重一直保持在2%左右的较低位置。苏南地区二产产值比重从2010年的54.75%降低到2019年的44.7%,说明苏南地区在经济趋于服务化;苏中和苏北地区二产产值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说明他们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要继续发展工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三大区域的三产产值比重均持续上升,其中,苏南地区的增幅最大,且上升趋势明显。图6江苏省三大区域一产产值比重变动趋势图图7江苏省三大区域二产产值比重变动趋势图图8江苏省三大区域三产产值比重变动趋势图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1~2020》3、产业结构升级测度评价产业结构的标准包括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个指标。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乘此发展,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所以本文借鉴干春晖等(2011)[11]的方法,评价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指标是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式1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的相关度和协调能力,用来呈现各产业间之的动态平衡关系。本文参考干春晖等(2011)[11]的方法,利用泰尔指数评价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具体公式如下:式2式中,表示第i产业产值、表示生产总值、表示第i产业的从业人数、表示总从业人数。当=0时,此时经济是平衡状态。当值越趋于0,产业结构就越趋于均衡,反之,值越偏离0,表明产业结构越不平衡。根据式1和式2,结合江苏2010~2019年相关数据,可得出如图9所示的江苏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变动趋势图。图9江苏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变动趋势图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1~2020》从图9可以看出,江苏省2010年的OPT指数由0.78上升到2019年的1.15,反映产业结构越来越高级化。TL指数整体向0下滑趋近,反映了产业结构越来越接近合理化状态。同时可以发现,TL数值会随着OPT数值上升而下降,说明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会带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两者相互影响。四、人力资本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证分析变量选取和数据统计1、变量选取本文考察的是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型,但对产业结构转型的起作用因素不止一个,所以参考目前的现有研究,除了人力资本外,本文还增加了另外几个相关变量,具体有:(1)产业结构:运用式1和式2计算OPT和TL来反映江苏省各地级市产业结构水平。(2)人力资本(HUMAN):以财政指出中的教育、医疗卫生和科技三个方面的评价人力资本投资。(3)工业化率(IND):目前江苏省仍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仍有待发展,本文以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计算工业化率;(4)城镇化率(URB):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本文中评价城市化率的标准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5)金融发展(FINA):金融发展可以有效保障和支撑产业发展,本文中评价金融发展程度的标准是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6)外商直接投资(FDI):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带来资本和技术,加快产业合理转移,本文中此变量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计算;2、描述性统计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2011~2020年江苏省统计年鉴,所有变量的统计描述如表10所示。表10主要变量统计描述变量变量说明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观测值标准差OPT产业结构高级化0.95705381.7261930.67636861300.1903418TL产业结构合理化0.07972790.26324080.01719711300.0451022HUMAN人力资本投资174.2248658.8339.93130109.7627TND工业化率41.0423153.3301305.166137URB城镇化率64.6926283.248.271308.401412FINA金融发展2.3500774.821.121300.7992792FDI外商直接投资4.41470237.21.871300.28875模型设定空间自相关性检验首先要利用莫兰指数来检验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具体公式如式3:式3其中,,,为i地区的观测值,本研究中n=13,为空间权重矩阵,其计算方法如下:式4莫兰指数数值分布在[-1,1],当=0时,说明该地区的变量没有空间相关性;当>0时,表示空间正相关;当<0时,则表示空间负相关性。由于全局空间关联分析很难反映数据的空间异质性,所以采用局部空间关联分析方法。空间位置i的局部的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式5是标准化后的值。空间杜宾模型在检验出变量存在空间相关性后,就要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本文采用的空间计量模型为空间杜宾模型(SDM),基本形式如下:式6式6中,为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为空间权重矩阵,为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为被解释变量空间滞后项,为的空间自回归系数,为的空间自回归系数,为的回归系数,为误差项。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对杜宾模型进行了如下设定:研究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杜宾模型:式7研究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杜宾模型:式8式7、8中,是空间权重矩阵,是OPT的空间滞后项,是TL的空间滞后项,为空间自回归系数,为人力资本投资滞后项系数,、、、分别是金融发展、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滞后项。(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1、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自相关性检验与分析根据江苏省13个地级市OPT和TL指数值,运用stata软件计算出江苏省2010~2019年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数值的Moran'sI值,结果如表11、表12:表11江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Moran'sI指数值Moran'sIP值20100.05020.00020110.07260.00020120.08740.00020130.10260.00020140.12150.00020150.14250.00020160.15750.00020170.17460.00020180.19230.00020190.20740.000表12江苏省产业结构合理化的Moran'sI指数值Moran'sIP值20100.06850.00020110.08270.00020120.11290.00020130.12460.00020140.12780.00020150.13420.00020160.14320.00020170.16280.00020180.17950.00020190.19110.000从表11、表12可以看出,多年来P值均为0,说明各地级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关系,且OPT和TL的Moran'sI均为正,说明还具有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产业结构好的地区趋向于与产业结构好区域相邻。另外,进一步由表中发现2010~2019年产业结构高级化的Moran'sI数值由0.0502到0.207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Moran'sI数值由0.0685到0.1911,反映江苏省各地级市之间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相关性逐年增强,产业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产业结构优化的空间效应显著。2、人力资本的空间自相关性检验与分析运用上述相同方法计算出2010~2019年江苏省人力资本投资的Moran'sI指数,结果如表15所示。表15江苏省人力资本的Moran'sI指数值Moran'sIP值20100.18710.00220110.16230.00120120.17630.00120130.18930.00020140.25460.00020150.33760.00020160.35780.00020170.36980.00020180.38220.00020190.39170.000由表15可以看出,多年来江苏人力资本的P值多为0,且Moran'sI均为正,表示各地级市人力资本投资也具有显著的正的空间关系。由此可知,各市人力资本投资和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也就是说较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地区和同样具有较高水平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地区相邻近,人力资本投资较差的地区与产业结构不够高级合理的地区相邻近。所以,在实证分析江苏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型时,就需要运用到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人力资本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证检验与分析—基于全省的研究从对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投资水平都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所以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构建SDM来研究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空间计量回归和普通面板回归的不同,本文首先使用OLS回归分析。表17江苏省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的回归结果(OLS)变量OPTTLHUMANOO216***0.00124***(0.00359)(0.00033)IND-1.0223***0.00699(0.09282)(0.12592)FINA0.009670.01174*(0.00804)(0.01049)URB0.00562***0.00292**(0.00723)(0.00933)FDI-0.00043-0.00207*(0.00062)(0.00804)Obs130130R²0.81990.7180Prob>F(0.000)(0.000)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由表17可知,人力资本投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的系数值为0.00216和0.00124,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反映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的转型有正向作用,即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可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然后,在OLS基础上,采用设定好的空间杜宾模型(式6)(式7)进行分析估计,检验结果如表18:表18江苏省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的SDM模型结果变量OPTTLHUMAN0.115**0.068***(1.57)(3.67)IND-0.028**-0.08**(-2.48)(-3.78)FINA0.068**0.045*(5.81)(2.55)URB0.064**0.065**(8.99)(0.46)FDI-0.003**0.009***(-0.89)(8.85)W*OPT0.234***(3.78)W*TL0.018***(4.01)W*HUMAN0.106***0.012***(0.54)(0.39)W*IND-0.023**-0.066**(-0.28)(-2.11)W*FINA0.055***0.013***(3.08)(5.81)W*URB0.031***1.573(0.87)(3.77)W*FDI-0.009***0.016(-0.75)(0.36)Log-L277.092167.367R²0.97330.7397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从表18可看出,OPT和TL的空间滞后项系数为正,说明产业结构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即相邻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能够带动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因为邻近地区更容易承接到周边产业转移,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力资本投资的空间滞后项系数也为正,表示人力资本投资对相邻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以间接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就OPT而言,人力资本(HUMAN)的估计系数为正,说明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其他控制变量中,工业化率(IND)的估计系数为负,表示工业化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会产生负向作用,因为工业发展情况好的地区会在一定程度上抢夺第三产业的资源;金融发展水平(FINA)的估计系数为正,表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为金融发展水平好的地区可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企业的进入;城镇化水平(URB)的估计系数在模型中也为正,表示城镇化水平也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因为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对劳动力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估计系数在模型中为负,表示外商直接投资会妨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因为外商投资受到国内政策和国外技术保护等原因,多投资于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投资较低,这间接妨碍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就TL而言,人力资本投资(HUMAN)的估计系数也显著为正,分别为0.068和0.012,说明人力资本投资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发展。在其他控制变量中,工业化率(IND)的估计系数为负,表示工业化率会阻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因为地方政府间的工业竞标模式会导造成重复投资和地区产业结构同质化;金融发展水平(FINA)的估计系数为正,表示金融发展水平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因为财政金融具有调节作用,可以为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城镇化水平(URB)的估计系数也为正,表示城镇化水平也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因为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域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用来优化劳动力的布局;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示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人力资本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证检验与分析—基于省内三大区域的研究通过对江苏省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实证分析,本文进一步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进行区域化的实证分析,更好的对比三大区域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结果如表19、表20和表21所示。表19苏南地区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的SDM模型结果变量OPTTLHUMAN0.037***0.012**(4.84)(2.07)IND-0.053**-0.326**(-3.14)(-3.07)FINA0.0220.023*(1.03)(1.65)URB0.011**-0.001(2.62)(-0.71)FDI-0.0060.001(0.58)(0.31)W*OPT0.654***(8.12)W*TL0.675***(9.31)W*HUMAN-0.008**-0.018(-2.31)(-0.03)W*IND-0.3170.349***(-0.73)(2.72)W*FINA0.130*-0.013*(1.88)(-1.84)W*URB-0.032*-0.004(-1.75)(-0.17)W*FDI0.002-0.001*(0.71)(-0.23)Log-L142.9674143.4872R²0.61130.5138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从表19可知,苏南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分别为0.654和0.675,对比表18,苏南地区的系数值高于全省,反映了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效应对比整个江苏省来说更加强,因为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高级合理,因此区域间产业关系更加紧密。对比表18,苏南地区的工业化率(IND)、城镇化率(URB)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均不显著,因为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化已经处于后期阶段,外商投资减少,所以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推动作用也减弱。表20苏中地区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的SDM模型结果变量OPTTLHUMAN0.0272***0.005***(5.81)(10.15)IND-0.062-0.388(-0.09)(-0.35)FINA0.122***0.043(2.96)(1.02)URB0.023**-0.015***(2.94)(-3.41)FDI-0.0040.001(-0.064)(2.03)W*OPT0.684***(8.19)W*TL0.842***(22.54)W*HUMAN0.003**0.005***(1.61)(3.13)W*IND0.1920.459(0.43)(0.048)W*FINA-0.111***-0.034(-2.56)(-1.05)W*URB-0.0060.0175***(-1.19)(2.87)W*FDI-0.002-0.003*(-1.12)(-1.74)Log-L101.984579.3546R²0.75030.5438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由表20可以发现,苏中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分别为0.684和0.842,对比表18,也高于全省,主要是因为苏中地区邻近上海和苏南地区,承接了其产业转移,当前正处于产业结转型的关键时期,因而更容易遭到产业结构的空间效应影响。同时,可以发现苏中地区的金融发展(FINA)、城镇化率(URB)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均为负,因为苏中地区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各种资源需求都较大,特别是劳动力、金融资源和外商的投资等都非常稀缺,因此相邻地区间存在非常大的竞争,从而产生负的互动影响。表21苏北地区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的SDM模型结果变量OPTTLHUMAN0.0173**0.001*(2.34)(1.11)IND-0.931***2.616***(-3.98)(4.37)FINA0.049-0.226(1.22)(-2.65)URB0.005*-0.029***(1.73)(-6.08)FDI-0.001*-0.001**(-1.77)(-3.65)W*OPT-1.915***(-4.22)W*TL-1.074***(-2.53)W*HUMAN0.009**0.002**(2.47)(2.31)W*IND-1.799*8.075**(-1.86)(2.21)W*FINA0.266-1.409***(1.62)(-2.61)W*URB0.071***0.058*(3.42)(1.67)W*FDI-0.004-0.001*(-1.59)(-1.29)Log-L189.2658119.7323R²0.87940.7244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由表21可知,同时对比表19和表20,苏北地区人力资本的空间滞后系数小于苏南和苏中地区,表示苏北地区人力资本的空间效应小于苏南和苏北地区地区。同时注意到苏北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均为负,表示其产业结构转型存在负的外部性,主要是因为苏北地区整体经济较低,各项资源条件都比较落后,产业结构水平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对邻近地区的经济行为的积极影响不大。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一)研究结论本文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衡量了产业结构的水平,框架式地分析了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2010~2019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三条研究结论:就江苏整体而言,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就三大区域而言,苏南地区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推动作用强度大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就江苏整体而言,江苏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转型都有空间相关性;就三大区域而言,苏南地区经济情况较好,人力资本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也普遍较高,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而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苏南地区来说较落后,人力资本投资和产业结构也相对较差,彼此之间导致了低-低集聚的劣性发展态势。就江苏整体而言,江苏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转型都有明显的空间外部效应;但就三大区域而言,苏南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具有空间的负外部性,而苏中和苏北地区具有正的空间效应。(二)对策建议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主题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正是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作为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江苏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领头羊”作用。1、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改善投资结构教育投资是政府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中心。要想继续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就要扩大教育经费投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要促进大学的意义发展,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多层次人才,提高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扩大医疗卫生投入,推进“健康江苏”的建设。政府要继续加强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支持,积极推进江苏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特别关注苏中和苏北农村基层的基本医疗需求,推进更多医疗资源向农村转移,使城乡医疗均衡,提高劳动力整体健康素质。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扩大基础研究,鼓励企业科技创新,鼓励高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完善鼓励创新机制,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素质劳动力;制定积极的人才扶持政策,更加重视人才和技术作用。2、建立健全人才流动和管理机制规范人才管理体制,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化,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苏南地区要创新和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强引进国际人才,加强国际合作;苏中和苏北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人才流失问题,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引进人才,引导人才回流,鼓励地方人才培养,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保障体系。完善产业空间分布,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由于江苏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投资力度等因素的差异,其产业发展中心各有不同。苏南地区要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使第三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苏中地区要继续推动中小地区第二产业发展,同时,优化沿江地区产业基础,发展造船、化工、纺织等产业;苏北地区要实施更加全面的政策,来挖掘发展潜力,走真正适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的道路。江苏省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外部效应,所以江苏省各地级市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不能忽视空间效应,要立足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充分考虑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和资源质量的影响。加强省内区域间产业经济的合理有序合作,促进苏南地区和苏中苏北地区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合作关系,避免区域间产业产生同质化竞争。[参考文献][1]沈坤荣,滕永乐.“结构性”减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13(08):29-38.[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3]RomerPM.IncreasingReturnsandLong-runGrowth[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6(5):1002-1037.[4]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商务印书馆,2006:72-78.[5]李鹏.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破解就业难题[J].大众日报,2011(6)[6]肖建乐.试论国民经济中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1)[7]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一般规律研究[J].商业研究,2008(2):34-39.[8]薛继亮.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的相互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尼尔森-菲尔普斯模型[J].经济经纬,2015,32(01):125-130.[9]陈恩,李卫卫.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双向关系研究[J].西北人口2017,38(02):18-23+30.[10]张其春.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441-445.[11]干春辉,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05):4-16+31.[12]李超.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作用研究[D].中共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