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_第1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_第2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_第3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_第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木叶”就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这当然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事实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为什么呢?因为“树”易让人想到繁茂的枝叶,而“木”则易让人想到树叶脱落,也就是说,“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签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离《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它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引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选自林庚《说“木叶”》,有删改)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叶”作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最早是屈原发现并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B.从概念上说“木叶”与“树叶”意思相同,但在诗歌的形象思维中,两者却有较大区别。C.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木”等形象都具有比较强的暗示性。D.艺术形象领域里的一字之差几乎是一字千里,需要我们在阅读、鉴赏中去发现和品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歌》中的“木叶”形象,不仅为后来诗人钟爱,而且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句,凸显了“木叶”具有“微黄”的特点,却没有体现“木叶”的干燥之感。C.“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因而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D.古代诗歌中,遇见“树叶”时一般都简称“叶”,这不仅仅与诗人们追求文字的洗炼有关。3.下列诗文不能论证材料中“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的一项是(

)A.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C.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D.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哀江南赋》)4.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脉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活着(节选)余华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爹,我走不动了。”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爹,我腰疼得不行了。”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飕飕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娘,娘……”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文本二:活着(节选)张先

许绿伦〔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福贵

谁料凤霞会出事呢,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弦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孩子。〔幕后一个婴儿的啼哭传来。随即,婴儿的哭声变成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苦根的声音):“我记我出生后,爹的表情很奇怪,我被紧紧地抱着。旁边还有一个白头发红眼睛的人。你们说我不可能记得这种事,我不是乱说的,是真的记得呦!因为,爹在哭!爹和那个人喊着‘凤霞!’‘凤霞!’。凤霞是谁呢?凤霞是我娘,我的眼睛睁开了,娘的眼睛却永远地闭上了。”〕〔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福贵

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我爹和我娘最先熟了,如果他们都算是枯黄的老叶子,那么有庆和凤霞,他们是还泛着青色光泽的嫩枝,他们怎么也像是被割下的稻谷一样,与田野断开联系,被踩进泥沼。而我只能像一只傻头傻脑的青蛙……所能做的,只是围在他们身边呱呱地叫。(模仿青蛙叫)呱呱,呱呱!二喜

(停住脚步)爹,您上车吧。福贵

呱呱,呱呱!二喜

您怎么了?肚子疼?福贵

我太重,二喜,你都几天没合眼了,撑不住。二喜

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福贵

二喜呀,人世间有很多事都强求不来的,人要是有缘,就应该惜福了。〔被抱在福贵怀中的苦根突然哭了起来。福贵手忙脚乱。〕二喜

没娘的娃娃哭了!福贵

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近了,就不会哭。(上板车)〔苦根的啼哭停止,二喜艰难地拉车前行。〕〔苦根的声音:“那天晚上,风吹得很冷,我被一个人紧紧地搂在怀里,脸上感到一滴滴的凉意,外公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直落到我的口中。咸咸的,还带着烟味。”〕二喜

爹,别再伤心了。福贵

我对不住你,二喜,我们都被老天爷骗了!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就死在这,凤霞也死在这,是爹没找对地方。二喜

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福,惜福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福贵

你把腰哭疼了。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妻子凤霞难产之际,二喜向医生要求先救“大的”,可以看出他们夫妻情感深厚,也表现出二喜在悲剧命运笼罩之下的无奈选择。B.文本除了写凤霞的离世之外,还写到有庆的死亡,这种死亡元素的重复出现,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活着的艰难、生命的可贵。C.“我”看到家珍在家眼神呆滞,也不掉泪水,可见她的灵魂没有“活着”,对生无所依,对死无所惧,对凤霞的死亡毫无察觉。D.文本二开头福贵的两次独白,流露出福贵因凤霞突然去世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之情,也反映出福贵对二喜的同情与怜爱之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凤霞去世和埋葬的当天都出现雪,这营造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前后形成照应,显示出作者颇具匠心的构思B.两个文本的语言都形象生动,采用丰富的比喻、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充分体现出小说和戏剧的表达追求C.文本二中舞台说明是戏剧的组成部分,为福贵和二喜的对话提供时空和布景的说明,还可以解释他们的表情和动作。D.襁褓中的苦根会说话,这一内容并非实写,而是剧本的想象,剧本借助想象表现出凤霞去世给家人带来的巨大伤痛。8.结合两则文本,请从语言和情节两方面概括剧本和小说的不同点。9.余华在《活着》的一篇序言中坦言:“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时无法前进,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没有阻挡”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乙】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辗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皖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10.乙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张A良B多C病D未E尝F特G将H也I常J为K画L策M臣N时O时P从Q汉R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与《庖丁解牛》中“善刀而藏之”中的“善”,两者意思不同。B.乙文中“良引兵从沛公”的“从”,与《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公从之”中的“从”,两者意思不同。C.甲文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与乙文中“不如因其解击之”的“因”,两者意思相同,都译为“趁”。D.甲文中“具告以事”中的“具”,与乙文中“为五万人具食”中的“具”,两者意思相同,都是“准备”的意思。12.下列对甲乙两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报张良的救命之恩,项伯夜访,刘邦一方趁此机会拉拢项伯,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是情节变化的关键。B.秦军果然反叛,打算联合沛公西击咸阳,但张良担心秦军将领不会听从,趁他们松懈,率军一举攻破秦军。C.刘邦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听说项羽将发起进攻时,虚心向张良问计,韩信要自立为王时,又听从了张良的建议D.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张良对刘邦事业的巨大帮助,凸显了张良独特的人格魅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14.结合文本分析张良能深得刘邦重用的原因。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面小题。【双调】大德歌·春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注】①大德:元成宗年号。此曲是关汉卿晚年漂泊在外时所作。②鱼雁:典出《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后以鱼雁代指书信。15.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令前两句以子规的声声啼叫,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响在少妇耳旁,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B.“虚飘飘柳絮飞”,表面写的是柳絮纷飞的暮春之景,实际是揭示少妇的思愁如柳絮纷扰杂多。C.尾句用“则见双燕斗衔泥”细节描写燕子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写出了春天的和乐生机,少妇对春的喜爱。D.全篇围绕一个“春”字,从子规、柳絮等意象入手,写出了少妇的思念。行文上惜墨如金,不蔓不枝。16.从艺术手法着手,赏析“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中作者的情感?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用“

”两句描写了暮春时节人们沐浴吹风的场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国家,可以达到“

”的效果。(3)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基础的诗句是“

”。(4)花与鸟既是传统绘画作品中的重要题材,又常在古代诗歌中同时出现,如“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四百多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如突兀异峰崛起于英国文坛。这位伟大的剧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征服了当时和后世的众多读者赞叹不已。《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传世剧作,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人们

的经典形象,他早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尽管人们对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原型是谁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人物形象蕴含着无尽的意义,其一生都伴随着成长的痛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亲情的背离、爱情的无望、重整乾坤的责任和凡夫俗子的矛盾都体现得

。哈姆莱特始终没有满足于个人的复仇,而是在与社会邪恶和自身人性弱点的斗争中,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和自身人生的完美。最后,莎士比亚让他在比剑中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哈姆莱特虽然倒下了,但树立了与邪恶斗争到底的榜样。从此,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结合体——哈姆莱特,在不同的读者心中获得了新的生命!18.在文中画横线处依次填上恰当的成语。19.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B.格里高尔只听到来人的第一声招呼就知道他是谁——公司协理本人。C.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D.我们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C15H22

O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人这样说:“最近身体不是很舒服,吃点中药调理下身体吧,中草药是没毒的。”与此同时,也会有人说:“是药三分毒!”

?近年来,随着中草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完善以及百姓安全用药意识的提高,与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报道呈增加趋势。临床上,是不是只要服用了中草药及其相关制剂出现了肝损伤,就一定是中草药导致的?首先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复杂,临床医生在针对个体进行辨证施治给予中草药复方时,其君臣佐使的配伍更是复杂。其次,日常生活中用药时,

,中草药和西药联合应用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而使肝损伤风险增加的问题,这种情况很难明确区分到底是哪类药物导致的肝毒性以及是否存在肝脏协同损伤作用。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某些药物虽然是中药制剂,也以中药来命名,

,如维C银翘片中就含有明确具有肝毒性的对乙酰氨基酚(西药成分),大家往往忽视这种情况,单纯地认为这类肝损伤是中草药所致。21.下列句子中的“单纯”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单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生活中,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人也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B.伯牙绝弦、管鲍分金、刎颈之交、金兰之好,同性之间友谊单纯而浓烈,无可厚非。C.与性格开朗热情的人相比,那些不善于表达、比较老实单纯的人能够得到的机会比较少。D.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单纯地为了学习。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主持人尼格买提在配合刘谦的魔术时,产生失误,没有成功对上扑克牌。当时,他绝望的神情马上被网友捕捉并调侃“像极了坐在老师身边的差生”“感觉他在台上都快碎了”。本该被批评的失误,反而被观众们津津乐道,也意外成为龙年春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于这次失误,撒贝宁在春晚上直言不讳地揭穿,春晚导演于蕾在访谈中坦然承认,尼格买提更是在社交平台上与网友“心碎地”互动。正月十五的元宵晚会上,尼格买提续变了魔术,圆上了春晚扑克牌的失误,也成就了一个有趣的节目。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2.C

3.B

4.①易让人想到树叶脱落(或:含有落叶的因素);②透着黄色,干燥,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

5.①提出问题:文章由屈原的诗句引出问题,即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②分析问题:借助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古诗多用“木叶”的原因。③得出结论:“木叶”与“树叶”虽一字之差,但在艺术形象的领域却相差千里。【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第一个艺术特征,最早是屈原发现并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错误。由材料第一段“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可知,屈原只是第一次在诗作中运用“木叶”,并非发现“第一个艺术特征”。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因而影响……”错误。由材料第四段“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可知影响我们更多地的是“木”的潜在形象。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此处的“木”指秋天的树,“木叶飞”是指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能作为论据论证材料中“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B.夏木指高大的树木,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不能论证“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C.“寒风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是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能作为论据论证材料中“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D.辞别洞庭湖,此时落叶纷飞,离开涔阳,去往遥远的水滨。能作为论据论证材料中“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因为‘树’易让人想到繁茂的枝叶,而‘木’则易让人想到树叶脱落,也就是说,‘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可知,易让人想到树叶脱落(或:含有落叶的因素);由“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可知,透着黄色,干燥,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第一、二段,提出问题。借用屈原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引出话题,为什么“木叶”是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第三到五段,分析问题。论证“木”的艺术特征及其原因。第三、四段,运用举例论证,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来论证“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第五段运用对比论证,如“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将“树”与“木”从颜色和质地上作了对比,来论证“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第六段总结,得出结论:“木叶”与“树叶”虽一字之差,但在艺术形象的领域却相差千里。6.C7.B

8.①从语言看:剧本更注重人物的台词,同时也要有简洁的舞台说明;而小说主要通过叙事性语言来讲述故事。②从情节来看:剧本要求情节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时间和空间限制很大;而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9.①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让“我”充当人生悲剧和不幸经历的讲述者,从而使情节的叙述没有任何阻挡。②让“我”充当故事经历者,借助“我”来实现情感的直接抒发,使情感的抒发没有任何阻挡。【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对凤霞的死亡毫无察觉”表述有误,根据文中“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可知,家珍内心应该明白凤霞出事了,只是她内心已经麻木,没有强烈的反应。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采用丰富的比喻、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错误,文本一描写了自然环境,但是文本二包括舞台说明都没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文体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①语言上,对比文本一和文本二可以看出,两者都有大量人物语言描写,但是文本一的人物语言多为叙事性语言,如“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而剧本的人物语言主要是通过台词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形象的,如“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表现了二喜对凤霞深厚的感情,剧本更注重人物的台词;另外,由“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灯光亮起”等句可知,剧本要有简洁的舞台说明。②情节上,由文本二可以看出,情节的发展全部在舞台上,“舞台一片漆黑”说明是夜晚,“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说明情节发生在白天,因此,剧本要求情节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时间和空间限制很大。而小说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文本一可以看出,故事最初发生在医院,然后是在回家的路上,然后在二喜家,最后在福贵家。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作用的能力。题干说“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说明应当结合第一人称的作用进行分析。①由“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等句可知,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讲述“我”走后,凤霞大出血,讲述二喜背着凤霞回家,讲述家珍见到凤霞的痛苦情景,以“我”的亲身经历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情节的叙述没有任何阻挡。②“我”不但讲述故事,而且“我”本是故事的亲历者,“我”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饱受“活着”的煎熬,“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等句子抒情达意没有任何阻挡,写出了“我”失去亲人的痛苦。10.DIN11.D

12.B

13.(1)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2)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商人容易用利益动摇(他)。

14.①忠心耿耿。甲文中项伯告诉张良有危险,要张良随他一起离开,但张良选择留下,并谋划帮助刘邦解除了危机。②足智多谋。乙文中张良献计刘邦,利诱秦将,拿下咸阳。③不贪名利。乙文中刘邦分封功臣,要分封张良三万户,张良却自认为没有战功,只接受“留”作为封地。【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张良多病”,主谓结构,其后断开,即D处。“未尝特将也”,“也”,句末语气词,断句标志,其后断开,即I处。“常为画策臣”,“画策臣”作“为”的宾语,其后断开,即N处。故在DIN三处断开。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与……交好;拭。句意:他一向跟留侯张良交好。/将刀擦净,收藏起来。B.正确。跟从;听从。句意:张良率兵跟随沛公。/鲁公听从了他的话。C.正确。句意:不如趁此好好地款待他。/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D.“两者意思相同”错误。详细地;准备。句意: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替五万人准备粮食。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张良担心……率军一举攻破秦军”错误,原文为“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是沛公率军,不是张良。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非常”,意外的变故。(2)“闻”,听说;“易”,容易;“动”,动摇。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可概括出,忠心耿耿。甲文中项伯告诉张良有危险,要张良随他一起离开,但张良选择留下,并谋划帮助刘邦解除了危机。结合“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可概括出,足智多谋。乙文中张良献计刘邦,利诱秦将,拿下咸阳。结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乃封张良为留侯”可概括出,不贪名利。乙文中刘邦分封功臣,要分封张良三万户,张良却自认为没有战功,只接受“留”作为封地。参考译文:【甲】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一向跟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为韩王送沛公,沛公现在遇到急难之事,我逃走了,是不讲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了,把情况详细地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么办?”张良说:“谁替大王作出这个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浅陋的小子劝我说:‘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所以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说:“本来不如人家,我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背叛项王的。”刘邦说:“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时与我交往,他杀了人,犯死罪,我救了他;今天有急难,所以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谁年少谁年长?”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献上了一大杯酒,祝项伯长寿,并与他约定结为亲家,说:“我入关,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籍吏民封存仓库,等待项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将我的情况详细告诉项将军,说明我是不会违背道德的。”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吧。”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轻易入关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您反而攻击他,这是不仁义的。不如趁此好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乙】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再在各山上张挂旗帜,作为疑军,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然后)追击败军到蓝田,再次交战,秦兵终于彻底战败。(沛公)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张良未曾在战场上立功,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15.C16.①用典,以鱼雁代指书信。丈夫远去,一春无信,也不知现在如何。由不归到无书信,思念之情当然更切。②反衬、对比,以双燕衔泥与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思妇孤居独处的愁苦。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燕是“双燕”,它们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此情此景,给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又添几分苦涩。【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写出了春天的和乐生机,少妇对春的喜爱”错误。“则见双燕斗衔泥”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的双燕,反衬少妇的孤独寂寞愁苦。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意思是:“她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痛苦已极,百无聊赖。而旧时檐前燕子早已归来,忙忙碌碌地营巢筑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