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三则+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1页
《庄子》寓言三则+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2页
《庄子》寓言三则+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3页
《庄子》寓言三则+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4页
《庄子》寓言三则+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寓言三则】《庄子》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2.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把握课文大意;3.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辩论;4.感悟庄子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的人生观,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作者名片

庄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的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汪洋恣意,善用譬喻,活泼风趣,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代表作《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背景链接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当时的周朝名存实亡,各诸侯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空前残酷。庄子对当时社会现实非常不满,常常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但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心境里寻求解脱。正是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庄子》名篇还有《秋水》《养生主》《马蹄》《人间世》《应帝王》《达生》《至乐》《列御寇》等。匠石与栎社树壹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听范读,读准节奏;3.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组内口头翻译并圈画出疑难点。栎(

)树

絜(

旁(

)十数

棺椁(

液樠(

蠹(

)见(

)梦

恶(

柤(

)果蓏(

剥(

趣(

)取诟(

)厉

翦(

掊(

)击lìxiépángguǒmándùxiànwūzhāluǒpūqūgòujiǎnpǒu课文预习匠石之齐,至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译文:匠石去齐国,到了一个曲辕的地方。看到一棵栎树(社,社神,当代也有这种现象,把古树围起来,系上红布条或者烧香以示祈祷)。其树冠之大可遮蔽数千头牛,测量树干有百尺之粗,其高远超大山,十仞高后才长出枝丫,能用来造舟数十艘(旁,通方,将的意思)。观看的人多如集市,匠石却不去看它,自顾不停地径直走过。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译文:他的徒弟在那看够了,跑着赶上木匠说:“自从我拿着斧子跟随您做木工以来,还没有见过像这么好的木材,先生却不肯看一眼,径自走过,这是为何呢?”。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瞒,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译文:木匠回答说:“罢了,不说这个木头了!那木头是无用之材,做成船会沉没;做成棺材会很快腐朽;做家具很快会毁坏;做成门窗会渗出浆汁;做成柱子会被虫子蛀蚀。这是一棵无法成材的树木,没有一点用处,所以才会有像这么长的寿命。”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译文:匠石回到家里,栎树就托梦说:“你要拿什么和我比啊?你拿我同所谓的有用之木作比较吗?那些山楂梨树橘子柚子瓜果之类的树木,一旦果实成熟了,则就被击打(使果实落下),被击打就是受侮辱。大的枝干被折断,小的枝丫被拉拽(泄,同曳),这就是因为他们有用而让自己的生命悲苦。所以它们不能享其天年而中途夭折,这是自己招来世俗人的摧残击打。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译文:凡是有用之物没有谁不是像这样的。况且我求取无用之道很长时间了,(中途)几乎死去,才有今天之长寿,这才是我的大用。假使也让我有用的话,我怎么能生长如此之大呢?!况且你和我都是天地之物,怎么能够用你狭隘的“物”的视角看待我呢?而且你一个将死的不成材之人,又如何知道我这种逍遥自在不成材之木的无用之道呢!”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译文:木匠醒来后分析(同“畛”,名作动,界定,分析)他的梦,徒弟说:“追求(同“趋”,趋向,追求)让自己变成无用之木,又怎么会成为众人供奉的社神之树呢?”木匠说:“闭嘴!你不要再说了。它只不过是寄住在此罢了,因此被那些不理解的人指责诟病而已。它如果不做社神,一定会被砍伐!它保全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如果用常理来理解它,不是相差太远了吗?”贰解读课文主题感悟

“匠石之齐”通过写木匠石认为栎社树无所可用,而栎社树把“无所可用”当做“大用”,不懈追求,鲜明地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突出表达的是“涉乱世以自全”的人生处世哲学,即虚己顺物,以无用为用。同时,反对把人工具化,具有不要把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实际上蕴涵着“有才之患”和“无用之用”的鲜明对照。寓意探究庄子在本则寓言中要传达的思想是:人在社会这个整体中的处世保身之道。这也是以道用世,让人在社会中达到天人合一,与万物同一,和谐相生,修心养性,全形保身的思想指导。庄子借一个身处繁杂世俗社会中,以无用之用全形保身,全寿天年的栎树故事,启发我们如何在纷扰的世俗社会中找准人生定位,以道用世,修养生命。拓展延伸

庄子不仅是思想家,也是一位诗人。《庄子》这部书不仅是散文,而且是不朽的诗篇。《庄子》的诗意在于,这部书体现了对心灵自由的无限追求,力图实现对现实人生的超越。庄子所面临的:人生的痛苦,社会的阴暗

庄子的态度:远离残酷的现实,追求内心的快乐,并孤独地

体验痛苦

老子的对策:无为而无不为

与儒家的比较:

庄子对社会与人生都感到失望,而孔孟只是对社会感到失望。

与老子的相似浑沌之死壹初读课文

注意以下字音

浑沌

(dùn)(shū)(záo)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原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待他们十分殷切。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死了。译

文贰寓意探究分析课文

问题一:概括故事的原因、行动、结果。

问题二:作者用“倏”和“忽”给二帝取名,有什么含义?

问题三: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你认为这则寓言包含了什么哲理?问题四:根据庄子“无为”的哲学思想,理解庄子写则寓言的用意。“倏、忽”是急从从、神速的意思,代表有为,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不按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的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因此,要顺其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

庄子用“倏”、“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而这种生命在活着时的功利要求所带给人的恰恰是不能与自然大道相合的真正死亡。也就是说,要清淡无为,如果对世界有所为,就会毁灭世界。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恐怕也喻指人类社会初期机谋不作、诈伪不兴的自然和谐状态。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当然,这其中也寄寓了他虚无主义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宿命论的观点。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鲁侯养鸟壹初读课文

注意以下字音

坛陆

委蛇

卒(yà)(luán)(dàn)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náo)(wēiyí)(zú)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委蛇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

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原

文从前有一只海鸟飞落到鲁国都城的郊外栖息,鲁侯亲自赶车欢迎并在在宗庙里设宴款待它。演奏雅乐《九韶》给它听,还准备了古代帝王祭祀时才用的牛、羊、猪作为它的膳食。但这只海鸟竟然目光昏乱,心怀忧凄,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口酒,三天后就死了。这是在用养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用养鸟的方式去养鸟,就应该让鸟栖息在深林之中,游戏于沙洲之上,飘浮在江湖之中,以泥鳅、小鱼为食,随着鸟群的队列而息止,从容自得地生活。海鸟最怕听到人的声音,为什么还要如此喧闹嘈杂的音乐呢?如《咸池》《九韶》这样的帝王之乐,在广漠的旷野演奏,鸟儿听了就会腾飞,野善听了就会逃跑,鱼儿听了就会潜入水底,众人听了才会围过来欣赏。鱼儿待在水里就能够生存,人如果待在水里就会死。他们之间必定是有不同之处的,他们的喜好和厌恶也因之不同。所以古代的圣人不强求才能的统一,不求都做相同的事情。名声止于实证,大义止于适合,这就叫作条理通达、福德常在。译

文贰寓意探究分析课文

问题一:鲁王的好意指的什么?

问题二:鲁王对海鸟如此之好,为什么海鸟最后却死了?

问题三: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你认为这则寓言包含了什么哲理?问题四:根据庄子“无为”的哲学思想,理解庄子写则寓言的用意。

庄子在这则寓言中从反面立意,表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违背事物的本性,

哪怕是处于好意,也会带来糟糕的结局。强加给他人的“好意”往往成为导致灭亡的原因,这同样表现了庄子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从庄子的寓言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站在宏观高度审视社会秩序的圣人,而更多的是一个将自我融进所处社会、自然环境中去的理想生存状态下的单纯又独立的个体生命。庄子在独特思维与想象中给世人构划的是一个纯粹的生命个体自然绽放的绚丽和平和。等万物,顺天性。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玄妙,深奥难识。

庄子的思想一、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

二、庄子创立了“相对主义”学说。

三、庄子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四、庄子主张“法天贵真”、“复归于朴”,以“自然为宗”(顺其天性)。五、庄子不相信鬼神和“巫术”(等万物)。……归纳总结链接

庄子寓言(二)庄子寓言

(一)寓言

(三)庄子寓言对后世的影响

(一)寓言

寓言是一种形象(故事)和理论(写意)相结合的文体。“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