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2B/05/wKhkGGZXwNSAG67FAAD6-ZfTHDg213.jpg)
![《老山界》教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2B/05/wKhkGGZXwNSAG67FAAD6-ZfTHDg2132.jpg)
![《老山界》教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2B/05/wKhkGGZXwNSAG67FAAD6-ZfTHDg2133.jpg)
![《老山界》教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2B/05/wKhkGGZXwNSAG67FAAD6-ZfTHDg2134.jpg)
![《老山界》教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2B/05/wKhkGGZXwNSAG67FAAD6-ZfTHDg21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山界
陆定一主讲教师:王广卿背景资料导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2月强渡湘江后进入越城岭(五岭之一)山区,蒋介石判断出红军北去湘西的意图,于是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构筑封锁线,打算阻拦红军北上。在毛泽东的倡议下,红军暂时改变了去湘西的计划,决定西进,为此需要翻过越城岭(土名“老山界”)。这座山高30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巅”的美誉。可我们勇敢的红军战士却翻过去了,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位亲历者——老红军陆定一——的讲述吧。陆定一6老山界陆定一:(1906—1996)江苏省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内的大秀才”。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小学《金色的鱼钩》。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的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背景资料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3)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一、整体感知2、速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画行军路线图,标注时间和地点。温馨提示:本文是一篇真实感人的革命回忆录,属于记叙文范畴。记叙文要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就必须要擅于安排结构,本文采取顺叙的写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条理清晰。山沟(下午出发)山脚(天黑)雷公岩(深夜露宿)山顶(第二天下午两点多)(到达)宿营地本文讲述了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越过老山界。3.按照这样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层次可以怎样分析?4.这篇课文属于哪种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第一部分:(1段)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二部分:(2—33段)记述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1层(2—11段)翻山前在山脚下访瑶民。第2层(12—32段)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第三部分(33段)写作者翻山后的感受。明确:顺叙,还有补叙。好处:层次清晰,叙事描写合情合理,前后照应,扣人心弦,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读懂“艰难”。假如你是当年翻越老山界红军中的一员,今天做客央视向全国观众讲述这次经历,你会讲述翻越过程中遇到的哪些困难?1.行走难(路途遥远山高路险)
(第2段)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侧面描写
(第10段)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第25段)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直接描写(第12段)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第18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近景远景2.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侵骨)(第20段)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第22段)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3.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第28段)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4.伤病难(伤病在身体力难支)(第29段)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5.处境难(后有追兵枪声密集)(第29段)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理解“叹息”的含义)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国民党反动军队。用反问的手法想象出敌军飞机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语言诙谐,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尽管翻越老山界困难重重,前有高山挡道,后有追兵逼迫,而红军战士害怕了吗?没有!你是翻越老山界的一名随军记者,你会拍摄哪些动人心魂的镜头?三、感悟坚强和乐观(随军摄影师)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乐观豪迈镜头一: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半夜冻醒后的所见所闻在作者看来如此宁静美好,展现红军豁达的精神品质。镜头二:
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救死扶伤的女同志的身上体现出红军坚忍不拔、坚强不屈的一面。
镜头三:
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矮子”一词显示作者对困难的藐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镜头四: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这个意志是战胜困难的意志,是革命必胜的意志。镜头五:(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中心思想: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种种困难四、主旨概括
1、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瑶民大嫂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她的事情?【提示】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
男人“按着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细味人物
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惊惶哭欢喜
2、红军翻越老山界,本来是一件极其艰苦的事情,可文中的许多景物描写却十分优美,表达的感情也非常细腻,请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3)下山部分。(1)夜晚翻山的部分;(2)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高频考点:环境描写答题要点:1、从切入角度入手。指向环境: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指向情节:推动……发展,勾连……情节,为……做铺垫,为……埋下伏笔。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2、根据位置判断作用:如在开头,往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在中间,往往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气氛,衬托情感,表现心理;在结尾,往往是升华题,照应开头答题模式:文中交待了……的环境,营造了……的氛围,表现了……的情感(或体现了……的主题)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3、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或烘托、衬托人物心理;4、象征、暗示社会环境;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6、作为情节线索,勾连故事;7、揭示或深化主题,增强意蕴,营造意境。话题【1】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景物描写作用: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示:【2】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写这一段的?视觉、听觉
全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A、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夜之深、景之美,也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物的丰富情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峻和连绵,有力地突出行军的困难,渲染了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斗志和艰苦乐观的精神。B、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C、像春蚕再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形象地写出瑰丽的山色夜景,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银子似的”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泉水的清澈、甘醇,同时流动的泉水形象地烘托出了战士们翻山胜利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环境描写要为表现中心服务;学习本文写景要注意交代立足点,同时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的写法;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小结
(1)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一碗就
吃。品味词语“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抢(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前进。“鼓着勇气”含有战胜自身某种弱点,从而迎战某种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请你找出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赏析鼓着勇气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叹息,这里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拟人的说法,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一个坚强的意志”是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灌输”不是通常“输送”的意思,是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每个战士受到了“坚强意志”的影响,从而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叹息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1)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来安排层次。(2)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思想。(3)语言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4)全文饱含真挚而强烈的情感。总结写作特点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写法探究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保刷卡申请书范文
- 初级银行管理-银行专业初级《银行管理》预测试卷2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申请书
- 校园手机申请书
- 探索共享经济模式开辟收入来源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
- 上海浦东新区2024-2025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 山东省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5年喷油抽气生产机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加气站安全管理(最新)精选PPT课件
- 47《心经》图解PPT课件(50页PPT)
- 污水管线铺设施工工艺方法
- 维修保运车间岗位职责
- 液碱生产工序及生产流程叙述
- 三年级学生《成长记录》模板
- 好书推荐——《三毛流浪记》
- 方菱F2100B中文系统说明书
-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八下
- 九宫格数独题目(打印版)
- 内燃机基本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