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_第1页
2024年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_第2页
2024年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_第3页
2024年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_第4页
2024年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1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要再根据

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0"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x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

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

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

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近似数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

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

用0占位。如6.597保留两位为6.60

四、连乘、乘加、乘减

知识点一:

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

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法,后加法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

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

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

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L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

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

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

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

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

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

0.3636……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

点上圆点。如:12.

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

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

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

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4、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

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L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力口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xb=bxa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

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x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

3、读作:x的平方,表示:两个x相乘。

2x表示:两个x相加,或者是2乘X。

4、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③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路程=(速度)X(时间)速度=(路程H(时间)时间=(路程H(速度)

总价=(单价)X(数量)单价=(总价H(数量)数量=(总价H(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x(数量)单产量=(总产量H(数量)

数量=(总产量H(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H(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H(工作效率)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x倍数=几倍量几倍量一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十一倍量=倍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除数=除数X商除数=被除数+商因数=积十另一个因数

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知识点

1、长方形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x2字母公式:c=(a+b)x2

2、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字母公式:s=或者s=axa

正方形周长=边长x4字母公式:c=4a或者c=ax4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x高+2字母公式:s=(a+b)xh+2

6、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x层数-2

7、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知识点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

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所)。

3、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

(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

(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9的数字,有时也

用x表示。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2

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

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4、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L

5、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L

6、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7、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分数部

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8、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做分子。

9、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10、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

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11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如12=223

12、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3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互质的规律:Q)相邻的自然数

互质;(2)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⑶1和任何数互质;⑷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⑸2和任何奇

数互质。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

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最大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1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

倍数。

15、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关系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倍数关系

16、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只有的1的分数是最简

分数。

17、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计算结果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

18、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做分数的分

母较简便。

19、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子分母都不同时,通分再比。

20、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21、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②把3平均分成

4份,表示这样的1份。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3

1、长方形周长=(长+宽)x2C=2(a+b)

2、长方形面积=长、宽S=ab

3、正方形周长=边长x4C=4a

4、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S=a2

5、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6、平行四边形底=面积+高a=S+h

7、平行四边形高=面积+底h=S+a

8、三角形面积=底乂高(2S=ah+2

9、三角形底=面积x2+高a=2S+h

10、三角形高=面积x2+底h=2S+a

11、梯形面积=(上底+下底)x高+2S=(a+b)h+2

12、梯形高=梯形面积x2+(上底+下底)h=2S+(a+b)

13、梯形上底=梯形面积x2+高-下底a=2S-h-b

14、梯形下底=梯形面积x2+高-上底b=2S+h-a

15、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6、1公顷=10000平方米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平方厘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4

1、axb=c(a、b、c是不为0的整数),c是a和b的倍数,a和b是c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偶数:是2的倍数(0也是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4、分解质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的那个就叫它们的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1)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4)2和所有奇数互质;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公因数;

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公因数

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图形与几何:空间与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

经验的重要途径。

数学做计算题型时需要注意什么

Q)认真读题,仔细审题;

⑵在计算一般算式时,得数的末尾也应该写出单位名称,但不打括号。例:32千克x4=128

千克;

(3)应用题在算式中要在得数后加括号,填上单位名称。

例:一筐苹果重5千克,8箱苹果重多少千克?5x8=40(千克)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5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

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一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

和x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6

数的整除:

1、能被15整除的数一定还能被(1、3、5)整除。[写出所有可能]

2、从0、2、3、7、8中选出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有因数2、3、5的四位数,其中

最大的是(8730),最小的是(2370)0解:有0,3,7,8和0,2,3,7两种可能

3、六个连续偶数的和是210,这六个偶数是(30、32、34、36、38、40)。

4、在15、19、27、35、51、91这六个数中,与众不同的数是(19),因为(只有19是

质数,其它都是合数)o

5、两个质数的积是46,这两个质数的和是(25)。

解:因为46是偶数,因此它必是一个奇质数与一个偶质数的积,而偶质数只有2,另一个

质数为46+2=23,所以2与23的和是25。

6、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88)0

解:1992=222383,所以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2+2+2+3+83=92。

7、有两个数都是合数,又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是(9和10)。

8、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因)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的

(倍)数。

9、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所有(因)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

数的所有(倍)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10、A、B、C都是非零自然数,且A+B=C,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最大公因

数是(B),C是(A)的因数,A是B的(倍激。

11.甲数=2X3X5XA,乙数=2X3X7XA。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0,A应该是(5);

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30,A应该是(3)。

12、自然数A=B-l,A、B都是非零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AB)。

13、长180厘米,宽45厘米,高18厘米的木料,至少能锯成不余料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木块多少块?

解:180、45、18的最大公因数是9,当锯成的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9厘米时,锯出的正

方体木块块数最少,>(180-9)x(45-9)x(18-9)=20x5x2=200

14、用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7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叠成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这

种长方体木块多少块?

解:9、6、7的最小公倍数是126,即叠成的正方体棱长最小是126厘米,至少需要

(126+9)x(126+6)x(126+7)=14x21x18=5292块这样的长方体木块才能叠成一个正方体。

15、同学们进行队列训练,如果每排8人,最后一排6人;如果每排10人,最后一排少4

人。参加队列训练的学生最少有多少人?

解:根据题意,学生人数除以8余6,除以10也余6,所以是8和10的最小公倍数40的

倍数力口6,学生最少是40+6=46人。

16、小红、小兰、小刚和小华,他们的年龄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相乘的积

是5040。那么,小红、小兰、小刚和小华各是多少岁?

解:5040=2x2x2x2x3x3x5x7=7x(2x2x2)x(3x3)x(2x5),分另□是7、8、9、10岁。

长方体和正方体:

17、写出长方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侧面积=()x()。

1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

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7)倍。

19、用若干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8)

个,此时所拼成的较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每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2x2x6)+Qxlx6)=4)

倍。

20、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高2分米,侧面展开后恰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体

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解:长和宽都是2-4=0.5分米,体积0.5x0.5x2=0.5立方分米。

21、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高4米,教室里有32个学生,平均每人占有多少空间?

解:8x6x4=192立方米,192+32=6立方米。

22、一个无盖的木盒,从外面量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木板厚1厘米。这个

木盒的容积是多少?

解:长10-1x2=8厘米,宽8-lx2=6厘米,高5-1=4厘米溶积8x6x4=192立方厘米。

23、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3分米、2分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

小长方体表面积之和最大是()平方分米。

解: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5x3x2+5x2x2+3x2x2=62平方分米,截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

面积最多增加5x3x2=30平方分米这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之和最大是62+30=92平方分米。

24、有一个长方体,如果把它的长减少2分米,那么它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就会减

少48平方分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解:横截面是正方形,即宽与高相等。长方体的宽与高都是48+4+2=6分米,长是6+2=8

分米,体积是8x6x6=288立方分米。

25、把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得到多少个小正方体?

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解切成了(6+2)X(6+2)X(6+2)=27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6x6x4x3=432平方厘米。

26、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40平方厘米,每个小正

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小正方体的一个面是40+(5X2)=4平方厘米,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4x6=24平方

厘米。

27、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6升水,这时水面高度是15厘米。把一个苹果放入

水中,这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是16.5厘米。请你求出这个苹果的体积。

解:6升=600。毫升,底面积是6000-15=400平方厘米,苹果的体积是

400x(16.5-15)=600立方厘米。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8、2的分数单位是(),它有(3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2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

于最小的合数。

29、有分母都是7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各一个,它们的大小只差一个分数单位。这

三个分数分别是(,,1)。

30、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到原来的,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分数的值就(扩大到原来的3

倍)。

31、一辆小汽车6分钟行驶9千米,行驶1千米要()分,1分钟能行驶(1.5)千米。

32、,□里可以填的自然数有()。[写出所有可能]

解:<<,5口=50、55、60,口=10、11,12.

33、某工厂有煤5吨,如果每天烧吨,这些煤可烧(5+=5+0.2=25)天;如果每天烧这些

煤的,这些煤可烧(5)天。

34、五(1)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那么,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

35、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女职工比男职工多30人,男职工有()人。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7

一、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数格法;

2、重叠法;

3、分割平移法;

4、公式计算面积法;

5、借助参照物比较法。

二、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L数格法;

2、分割法;

3、大面积减小面积法;

4、综合计算法

注:数格子时,先数完整的格子,再数能拼接的格子,如果几个格子可以拼接成一个完整的

格子,就可以算作一个整格;不能拼接的格子,如果接近半格,按半格算;如果只多一点点的,

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超过半格,接近一格的,按一格计算。

三、底和高

1、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垂线段。(画高时,用虚线画高)

2、画垂线时用实线画。

四、面积公式

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平=2卜)

底=平行四边形面积一高(a=s平)

高=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底(h=s平+a)

2、三角形面积=底、高+2(sm=ah+2)

底=三角形面积x2+高(a=s三x2+h)

高=三角形面积x2十底(h=s三x2+a)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梯=(a+b)h+2)

上底=梯形面积x2十高-下底(a=s梯x2+h-b)

下底=梯形面积x2十高-上底(b=s梯x2+h-a)

高=梯形面积x2+(上底+下底)(h=s梯x2+(a+b))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8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x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计算方法:先把

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

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x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计算方法: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

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立数不够时,要用0

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

a-b-c=a-(b+c)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xb=bxa

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

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

@除法:

a+b+c=a+(bxc)

a+(bxc)=a+b+c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

列数和行数,即冼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例:在方格图(平

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

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

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

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

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

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的循环节是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

限小数。

第四单元可能性

1、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可能

可能性不可能(确定)

一定

2、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有大小。

大数量多

小数量少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9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

成的平面图形)

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

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

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r=d2)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

径或半径。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Q)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Q)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读pi)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

3.140

1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d或C=2r

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C圆r=C圆2=C圆2

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C半圆=r+2rC半圆=d2+d

15、常用的3.14的倍数:

3.142=6.283.143=9.423.144=12.563.145=15.73.146=18.84

3.147=21.983.148=25.123.149=28.263.1412=37.683.1414=43.96

3.1416=50.243.1418=56.523.1424=75.363.1425=78.5

3.1436=113.043.1449=153.863.1464=200.963.1481=254.34

16、圆的面积公式:$圆=已。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倍。

17、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

形=5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2(C)=r)。即:S长

方形=ab

S圆=rr=r2

S圆=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r+2r=C圆+d

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r22

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20、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21、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

计算。S圆环=r2=(R2-r2)

22、常用的平方数:112=121122=144132=169142=196152=225

162=256172=289182=324192=361202=400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10

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x2——字母公式:C=(a+b)x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x4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x边长字母公式: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一2字母公式:S=(a+b)h+2

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乂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

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两个完

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

+下底)x^+2

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11

1、(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xa可以写作a・a或a,a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5、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力口数+力口数一个力口数=和-另T力口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x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一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6、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7、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8、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针对练习

1.判一判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Q)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⑶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样的。()

(4)10=4x-8不是方程。()

⑸x=0是方程5x=5的解。()

(6)9.3-1.3=10-2是等式。()

2.解方程。

x+53=102x-17=54

x-0.9=1.2x+310=690

8.5+x=10.2x-0.74=1.5

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或连续的两个,都只读一个

000o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

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L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L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

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

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小学数学0的相关知识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

绝对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除0之外任何数的0次方

等于L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0不能作为除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12

1、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正

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高字母公式:S=ah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2字母公式:S=(a+b)h2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

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

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

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5、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

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

底+下底)高2

6、等底等身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图的二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局的平行四边形面

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

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13

L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

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

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

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

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

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

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

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

号。如:0。3636……1。587587……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

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学数学测量知识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才巴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

就添几个0)方巴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

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

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1X2:C=a+bX2O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2x4:C=4a0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4xS=a0a=a0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S=(a+b)h+2。

、直径=半径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