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
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
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
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
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
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
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本册总目标: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
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
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能从科学的角度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
同学合作完成探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
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
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
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
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
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
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
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
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方式
的改变。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
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
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
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
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
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
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
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
(一):知识以技能:
1、学生能判断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且还进行分类。
2、认识某些材料的用途和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物体了解物体的材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2、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材料的分类、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
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A、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
的制成材料。
例:汽水灌一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娃娃一布和棉花;
小刀一金属铁;报纸一纸;陶瓷--泥土;钥匙--金属铁、铝或铜;
房子--铁、木、泥土、石头、沙子等;杯子一塑料或金属……
B、请学生把学生带来的所有物品进行分类:
木头物体、塑料物体、金属物体、纸的物体等
C、请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物体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D、检查:下列物品有几种材料制成的?
1、饭桌、2、保温杯、3、铅笔、4、手电筒、5、衣架、6、沙发……
2、认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A、什么是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或形成的材料。
人造材料:把天然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变成人们所需要的材料。
B、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
人造材料:塑料、凳子、衣服、砖头
C、了解人造玻璃这种人造材料的制成过程
3、寻找教室里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学生自由活动,并汇报结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材料最多。
三、布置作业:
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材料调查记录表
用品材料用品材料
勺
碗
被褥
板书设计:
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
人造材料:塑料、凳子、布、砖
2、塑料
(一):知识以技能:
1、让学生了解人造材料一塑料。
2、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在作用上对比。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2、组织学生讨论扩展学生的思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学生关注生活体会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比较上
教学课时:二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1:认识塑料这种人造材料
1、讲解并提出问题: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
品是由塑料制成的。
2、学生思考后回答:桶、杯、汽车、电视、录音机、笔、水管等。
3、讲解:塑料的用途可真多呀!可以说塑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
那么塑料与普通的天然材料作用上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4、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塑料尺子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二、活动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1、先预测:变软()变硬()不变化()
2、实验:用热水分别倒入塑料杯和矿泉水瓶内,观察有什么变化?
注意:小心别让热水烫着!
3、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
4、判断自己的预测正确吗?
5、关于塑料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
三:活动3:戴手套
把塑料手套和棉花手套分别戴在两只手上有什么感觉?
结果:一个凉。一个暧和。
一、认识新材料:
二、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把它写下来?
三、活动四:小调查"白色污染”
1、我家一星期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是怎么处理的?
2、统计全班同学的家中一星期共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
3、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建议。
第二单元声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指导学
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水能传声、自制乐器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
方面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声音
的作用,找出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既可以帮助我们
认识周围的世界,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技
术和社会关系的理解,增强环保意识。
3、倾听声音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声音。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2、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态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声音的产生、
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A、活动一: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声音。并用“我在……听到了……
发出……的声音”的形式,向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比一比,谁模仿得更好。
B、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C、教师讲解:同学们要想知道的问题真多,每一个问题都在课上去研究这是不
可能的。我们只能研究一至两个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声音是怎样产生
的。
2、新课:
A、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学生观察教师所准备的材料发出的声音,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到表格中:
物体名称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现象
敲鼓
拨尺子
拨橡皮筋
吹纸
打锣
B、讨论:物体发生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活动二:用什么方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试一试吧!
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4、物体传声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
2、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且传播方向向着四面八方。
(二):过程与方法:
1、实验的综合应用,利用实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过程:
1、复习:
A、我讲话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B、我跟你相差一段距离,为什么你能听到?
C、讲解:声音是怎样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
2、新授;
A、活动一:请三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一个人在一张桌子上轻轻地磨一下,另
外一个站在三个人的中间,第三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并站在第二个同学的后
边,看一看谁能最先听到声音?
B、回答:为什么离得远的同学反而能听见?
C、活动二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D、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自己的解释呢?试着做一做。
E、活动三:水能传声吗?
先预测:声音能在水中传声。后做实验:请三个同学分成一个小组,一个同学在
水中轻轻地摩擦一个物体,第二个同学站在旁边,第三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水槽上,
看谁能听到声音?
F、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我组的结论是o
G、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声音吗?
H、活动四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我的结论。
I、总结:我们知道声音可以通过()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3、巩固练习
A、月球上我们能听到声音吗?
B、做一个土电话。
5、自制小乐器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简易的乐器。
2、能使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小乐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讨论与实验相结合,总结相应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制作小乐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讲解:上一节我们学了声音,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是噪音,
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的,这种声音我们要坚决阻止;有的声音是优美动听,是
各种乐器所发出来的,这类声音人们最喜欢听的。今天我也带来一些乐器,你们
班上谁来演奏这些乐器……。
2、学生欣赏同学们各类乐器演奏的曲子。
3、教师讲解:在欣赏完优美动听的音乐后,你们会感知到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
音不同;同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也不同,这优美动听的音乐声来自于
乐器,那么这乐器是怎样制作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些简易的小乐器。
二、新授:
4、活动一:做小鼓
活动目标:
①能按照书的要求用各种材料作小鼓。
②能通过实验找出最适合做鼓面的材料。
③能与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认为最适合做鼓面的材料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
点。
实施过程:
A、先拿出一个鼓给学生看,并问做一个鼓需要什么材料?
B、那么,请同学们讨论:桌子上的材料能否制成一个小鼓?
C、能行,请同学试着做一做,把老师准备的鼓面材料都试一试,比较不同材料
鼓面产生的效果,找出最合适的材料。
D、讨论: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
什么?
并说出自己的理由。通过讨论让学生说一说,用身边的什么材料可以制作什么乐
器、为下次活动做准备。
E、教师讲解:制作乐器一般分为三步进行:
⑴根据乐器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鼓的形状大小各异,但它们都由鼓体和鼓
面两部分构成,鼓面都是圆形的并且有弹性。从这一特征出发来准备制作小鼓的
材料。
⑵根据乐器构造进行制作,重点组装好发声部位的材料。如小鼓的鼓面一定要绷
紧。
⑶敲击小鼓,比较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⑷演示、改进提高质量。
5、活动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活动目标:
①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制定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②能按计划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③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系。
④能说出本组和其他组制作的小乐器的优缺点,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小乐器。
实施过程:
①可2个人一组,活动时间为一课时。
②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提示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参
考教材中的内容。
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制作一件或几件小乐器。
④试一试,让小乐器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有关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⑤通过演奏会的形式,一方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让乐器发出不同
声音的做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本组或其他组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评价从以下几方面对自己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⑴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
⑵乐器的外观和性能------------------------------;
⑶如果重新乐器会有什么变化------------------------;
⑷如果可得到一件真乐器,它与你制作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⑸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的自我评价:
三、拓展知识:
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它的强度,它与声源振动的强弱(振幅)有关。非常响的声音
能引起耳朵疼痛,而很轻的声音人是听不到的。声音频率的高低(音调的高低)。
我们的耳朵对接近较高和较低频率的声音灵敏度低,因此音调很高或很低的声音
听起来不像音调处于中间范围的声音那么响。
四、拓展活动:用瓶子做风琴
目的:培养学生研究乐器的兴趣。
方法:把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排成一排,每瓶间隔4厘米。第一个瓶子少装一
点,依次类推,最后一个瓶子装的水最少。用铅笔或钢笔轻轻敲每个瓶子,听它
们发出的声音。通过实验找出每个瓶子最合适的装水量。
6声音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时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2、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间”和“噪音”。
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但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能体会到运用一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减少噪音的办法。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声音作用、噪声危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铃声“铃……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它给我们能递什么信息呢?(上
课了)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
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2、板书课题:6声音与生活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探究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活动。首先观察书中的图片,提问“声音告
诉我们什么?”指名学生说。
2、师提问:同学们声音除了可以传递信息外还有什么用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l)^提出活动要求:
①、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
②、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
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③、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
(3)、交流:声音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师提问:“什么样的声音令我们烦躁?”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噪声的
危害和防治。
师提示学生①、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演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
能使我们心情愉快。
②、噪声是琐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听起来有嘈
杂的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机器的轰隆声、汽车
喇叭的鸣叫志、不和谐的乐器声、鞭炮志、青蛙或其他动物的鸣叫声。
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噪音产生。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你们有什么
减少噪声的好办法?
2、指导学生进行“减少噪声”活动。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自查资料中有关噪声的内容。
(2)、交流生产和生活中造成噪声的原因及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噪声对人类
有什么危害?
(3)、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及运用到的一些技术和
设备。
①、城市设“禁止鸣喇叭
②、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因
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
30%,2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③、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4)、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
(三)、应用拓展(提出要求后可作课外作业完成)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1、向学生提出设计前要考虑的问题:
(1)、设计前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
(2)、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
(3)、“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向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
料。
(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
(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听听他们的建议。
(四)、板书设计
声音与生活
声音——传递信息
乐音——使人心情愉快
噪声——对人有危害
第三单元光
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离不开的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精心设
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
过程中遇到不同物体会发生不同的现象(根据光穿过物体的程度,把物体分为透
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光在直线传播遇到镜子,镜子能够改变光的传播路
线;光是有颜色的,太阳光是由7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
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验
光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光的传播
一、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3、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准备:尺子、剪刀、固定纸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背景资料
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太阳、火、闪电、
萤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烟火、电视等是人造光源。
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
2的第二部分。
活动1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活动一:寻找光源
1、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认识一些发光的物体,在此基础上提问:我们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2、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课前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
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
体,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
3、如果学生找的不是发光物体。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设法验证,不直接告诉
学生答案。
4.多媒体再次展示各种发光体的课件,请同学们给这些发光物体用自己的标准
进行分类。学生汇报分类标准和结果后,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
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2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
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课件,复习上节课的所学的内容。
2.设计光的传播路线活动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图能看
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幅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
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
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时,
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实验后,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得
出初步结论。
3.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
结论(这个过程需要一课时),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
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炊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
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
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继续展示课件,结合课本中的图,教师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利用光
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
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8、透明与不透明
教学目标:
1、探究性目标:
能按照物体的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2^活动目标:
能分别举例说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
B、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把本组的发现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重点:探究性为重点对物体按透光程度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1、活动目标
A、能用实验的方法区分不同物体的透光程度。
B、能按照透光程度物体进行分类。
C、能举例说明日常生活用品中采用不同透光程度材料的原因。
2、实施建议
A、可3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B、活动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启发学生说出图中的三种物体有什么
不同,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再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到“光
能透过哪此物体”这个活动。为了使活动取得较好的净利要,应尽可能地遮挡进
入室内的光线,使房间变暗。
C、小组的同学要进行分工,一位同学站在桌边,将一张白纸立在桌子上当
屏幕;另一个同学拿着手是筒,手电筒距白纸平面大约10厘米;第三位同学分
别将桌子上各种物体放在手电筒与手纸之间,并观察白纸上的情况。学生活动时,
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将手电筒与桌面平行,同时还应提醒学生使手电筒怀物体保
持适当的距离,并在更换被测物体时,保持这一距离不变。看看物体的透光情况,
并及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D、由于学生判断的差异性,分类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帮助学生弄
明白分类的标准,难点可能会出现在透明材料与半透明材料上。教师应选用不同
材料的物体进行演示,如玻璃与毛玻璃等,使学生认识到:透明物体能让光通过,
半透明物体只能让部分光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E、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说说生活中透明物体、半透明
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应用,并在小中进行讨论和交流,进一步理解材料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进行总结: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使用材料,以便
接收到想要的或需要的光线数量。如:浴室的窗玻璃通常是花玻璃或毛玻璃;在
屋顶上开凿天窗;把硬纸板放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把反光材料用在办公室的窗
户上,等等。
二、活动二:影子
1、活动目标
A、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形成影子。
B、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将蜡烛的位置移动时,小兔子的影子为什么也会变化。
C、能与其他的同学交流本组的观点,并听取其他组的意见。
2、实施建议:
A、教师可以通过“光照在不透明有物体上会有什么现象”这个问题导入到本
活动。
B、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讨论移动蜡烛的位置,小兔子的影子有没有
变化?并作好记录。
9、镜子
教学目标:
1、探究性研究目标:
A、能用实验证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结论。
B、能够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C、能用自己的话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2、STSE活动目标:
能举例说出镜子能反光的性质在生活及生产设备中的用途。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利用镜子能做的事情。
B、能借鉴别人的想法,想出新的使用镜子的方法。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利用镜子能做的事情。
B、能借鉴别人的想法,想出新的使用镜子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1: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1、活动目标:
A、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变。”
B、能用语言和图形的形式描述实验结果。
C、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反射”。
D、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些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
2、实施建议:
A、可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30分钟。
B、本课“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入。教师可以先让
学生做照镜子的活动,然后问学生在活动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像教材中图
1那样,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做镜子反光游戏。做这个游戏之前,教师一定要做
好组织工作,提出注意事项。特别要指出的是,镜子只能往墙上反光,不要照在
别人眼上或窗户上。
C、教师在指导活动时,一定要遮挡室内透光的地方,并提出小组内三位同学
分工要求:一位同学用手扶着镜子,使镜子立在桌子上;另一位同学一手扶着一
块带有缝隙的硬纸板,一手拿着手电筒,使光通过缝隙照在镜子上;在硬纸板与
镜子之间垫一张白纸,第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光的路线。
D、实验前,应做好带缝隙的硬纸板,缝隙不要太宽,大约1毫米左右即可。
教师指导学生在纸上记录光的路线时,要让学生用尺子比着画镜子反光的路线。
然后指导学生试着改变镜子摆放的角度,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在小组讨论
的基础上,汇报实验结果。对于完成实验又快又好的小组,应及时给予表扬。最
后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并总结学生的实验情况。
E、在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反光物体,并讨论“物体的反光能
力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后,可能会说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物体表面
的光滑程度或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学生汇报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
评价建议:
要求学生分别列举具有强反光能力的物体和具有弱反光能力的物体,并说明
这两类物体的特点。
二、活动2:利用镜子反光的性质能做哪些事情?
1、活动目标:
A、能举例说明在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
B、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方法,并借鉴别人的方法丰收出新的使用
方法。
2、实施建议:
1、可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2、活动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日常生活中还
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并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
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到镜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评价建议: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评价标准如下:3个例子以
上(好)、2-3个例子(一般)、1个(不理想)。
三、拓展性活动:镜子反光的游戏
1、活动目标:
A、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B、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2、实施建议
A、2人一组,活动时间20分钟。
B、要求学生在搜集有关生活中利用镜子反射光性质的图片、文字或影像资
料。
C、教师先引导学生预测“两面镜子最多可以看到多少个小熊猫影像”、学生
可能会说出好几个答案,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是
否正确。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的方法,每一次改变两面镜
子的角度时,要认真数清有多少个影像,并做好记录。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达
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D、对原因的解释有一定难度,不要求学生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实验现
象相联系,逐步找出镜子多次反射的结果。
10、七色光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A、能用两种方法制造“彩虹”。
B、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色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C、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后所产生
结果的记录表。
2、STSE目标:
能举例说出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与不利之处。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愿意探究自然界(彩虹)的奥秘,并从中获得乐趣。
B、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种实验。
C、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4、科学知识目标
能明确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教学时间:3个课时
教学重点:四个活动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1、活动目标:
A、能对彩虹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B、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2、实施建议:
A、3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0分钟。
B、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你见过彩虹吗?"、“彩虹常在什
么情况下出现?”等问题进行交流。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虹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回答“在什么地方见过彩虹”
时,答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教师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类似彩虹的现象(为制造
彩虹做准备),学会发现彩虹出现的地方应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二、制造彩虹
1、活动目标:
A、能利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由几种颜色的光构成。
B、能想出一种制造彩虹的方法。
2、实施建议:
A、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25分钟
B、在进行活动1时,学生已经知道彩虹与阳光的关系。在活动2
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在指导学生做光照在三棱镜上实验时,
首先应设法遮挡室内的光线,使教室变暗,学生做实验时,教师末指导学生,认
真细致地用光着三棱镜,慢慢地转动三棱镜,直到在纸上出现彩虹为止。
C、在使用三棱镜做光色散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为学生观察
色散现象,教材中提供了两种方法。做对着阳光方向喷水雾实验时,可以出现弧
形彩带,这和自然界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实验中一定要提醒学生,千万不
要用眼睛直视阳光。用光盘、油滴、肥皂水做实验时,光盘上出现的色条,油膜、
肥皂泡上出现的彩色,都是光干涉现象形成的色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
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但这与自然界中
彩虹形成的原理不一样。
D、在学生制造彩虹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彩虹能告诉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把彩虹与阳光联系起来。最终使学生知道,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阳光是七色光。这里不用介绍折射的概念。
三、活动三: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
1、活动目标:
A、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
果。
B、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C、能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研究结果。
2、实施建议
A、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B、学生们可能很熟悉用颜料混合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教师可以从颜色
混合引入,提出“当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能否产生新的颜色?”的问题。
学生的答案会不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证明。
C、教师要先引导学生预测“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
颜色”,接下来,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教师在指导学生
往手电筒上蒙有颜色的玻璃纸时,要强调用胶带把玻璃纸牢牢地粘在手电筒上,
一定不要让任何的白光泄露出来。也可以射灯为光源,注意光照射到白色上的距
离,不要太近。实验效果与彩色玻璃或玻璃片等材料有关。
D、学生实验时,教师应使室内光线暗下来。启发学生可以把这种三种不同颜色
的光任意混合,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还应要求学生每次实验要反
复多做几次。学生可能会说出当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出现
灰白色光。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灰白色接近于白色。教师可用七色光盘演示,帮
助学生理解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趋于白色,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
混合形成的
四、拓展性活动四:光与人灯的关系十分密切
1、活动目标:
A、能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
B、能举出两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
实施建议
1、可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30分钟。
2、组织学生收集“光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资料或图片,召开信息交流会,
让学生交流、体会人类对光的利用。
五、拓展性活动五:在强光下工作、学习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1、活动目标:
A、能列出强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B、能举例说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避免强光给人类带
来的危害。
2、实施建议:
结合学生收集的关于光利用的资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就“在强光下工作、学
习的危害”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要注意总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强光对人的危
害,以便自觉调整洁自己的学习行为。
第四单元:电
本单元从“电在我家中”一课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电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电是
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电的来源,懂得节约用电的
重要性。“让灯亮起来”一课,引导学生探究电器正常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并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过程中理解开关的作用。“导体和绝缘
体”一课,通过检验材料导电性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导电,
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从而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通过连接电路、检验材料导电
性等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11、电在我家中
一、教学目标:
1、探究性目标:
A、能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
B、能归纳出电是现代生活中宝贵的能源的结论。
2、STSE活动目标:
A、能用图或文字的的形式描述电是怎样到达自己家中的。
B、能找出三种节约用电的方法。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举例说出停电对现代人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并说明理由。
B、列举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电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能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于电的看法。
B、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开展调查活动。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重点:STSE活动、电的用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活动目标:
A、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B、能举例说明电与现代化生活密切相关。
C、能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电的问题。
2)实施建议:
A、导入活动大约需要20分钟。导入活动用图画的形式,引出“在发明电之
前,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和“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两个假
想性讨论。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大胆想像,引导
学生认识电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B、学生对发明电以前的陌生,教师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在讨论过
程中让学生对电改变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认识。
C、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鼓励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鼓
励学生自己最想知道的关于电的问题,并把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后逐步
地去研究。这个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一:它们需要什么才能工作?
1、活动目标:
A、能说出各种常见家用电器的功能。
B、能举例说明电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能源。
C、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知道关于电的知识。
3.实施建议:
A、每4个人一组,便于讨论和交流。大约需要20分钟。
B、要求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家中电器的情况,并记录下来,以便课上交流。
教师课前调查自己家中电器的图片,以便课上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家用电器。
C、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教材中以及收集到的家用电器图片,启发学生说出它们
各自的用途和功能。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出各种家用电器工作时都需要电,如电
池、电源等。学生完成后,教师要组织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家用电器的功能及
用途的认识,使学生对是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1、活动目标:
A、能描述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B、能说出两条以上电来之不易的理由。
2、实施建议
A、4人一组,大约需要25分钟。
C、学生一般都知道家用电器接通电源就能工作,但是对电怎么来到我们生
活中的可能知之甚少。通过组织学生在教材上的图中连线,引导学生认识电是发
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后才成为我们家中
的电源。我们插上电源插头,家用电器就能工作了。通过连线的过程,使学生体
验到电来之不易。
D、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人类发现电的历史。使学生懂得电的发现
经过了一个漫无边际长的过程,电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
四、拓展活动:调查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
1、活动目标:
A、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开展调查活动。
B、能说出3种以上在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
2、实施建议:
A、在学生对电的来源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启发学生讨论电的方法,启发学
生思考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
B、这个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教师要在课上明确布置活动任务,并启
发学生设计调查表,做好调查记录。下一节课,教师要对学生的调查活动进行检
查和评价。
12、让灯亮起来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能选用一些基本组件和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并制作
开关装置;能用简图和文字表示自己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2、STSE活动目标:能采取具体行动防止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电路和开关的知识告诉其
他同学;愿意发现自己及别人设计制作的电路与开关有什么缺点。
4、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常用电器工作时,需要电源、开关、电线。
教学时间:2个课时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连接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让小灯泡亮起来。
1、活动目标:
A、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B、能举例说明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电源、开关、电线,并需要一个完整的
回路。
C、能将自己设计的电路用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D、能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连接电路的方法。
2、实施建议:
A、教师在课前要按组为学生准备若干套实验材料。最好每小组1套,如果
有条件可以每人1套。
B、实验前,要先引导学生认识灯泡、灯座、电池盒、开关、导线等器村的
名称和作用。对于灯泡,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灯泡的螺丝部分和螺丝部分顶端的黑
色锡点,使学生懂得灯泡的螺丝部分可以连接到电池的一极,而螺丝部分顶端的
锡点,则需要连接到电池的另一极,灯泡才能亮。
C、学生在做连接电路实验时,教师要事项,仔细引导学生做实验。比如,
先把开关的闸刀;灯泡插入灯座时,一定要使灯泡的尾部和灯座下的金属片接触;
把电池插入电池的正极压入电池盒内,绝对不可能把电池的正负极用一根电线直
接相连,这样会造成短路。
D、在学生实验中,容易出现灯泡损坏、电池没电、导线两端没有露出金属
部分,灯座接不良等问题,使实验不成功。发现问题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己
找原因,想办法解决。必要时教师给予提示,进行指导。
二、制作开关
1、活动目标:
A、能设计、制作一个电路开关。
B、能说出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C、能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开关。
2、实施建议:
A、教师在课前要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也可以课前发动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做到至少每组1套。
B、实验前,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然后,
指导学生选择材料,制作自己的开头。
C、启发学生思考开头是怎样控制灯泡的亮与灭的,协助学生把自己小组制
作的开头连接到电路中,看能否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D、连接开头时,要注意导线、开关和物体连接处要紧密、牢固。如果连接
松动或接触不良,会影响实验效果。
三、认识电池
1、活动目标:
A、能举例说出常见的电池类型。
B、能说出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2、实施建议:
A、教师课前要组织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电池,查阅有关电池发明的资料,
以备课上使用。
B、结合教材中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电池,然后分组讨论这些电
池都用在什么地方。
C、认识电池后,教师通过讲解电池发明史的故事,使学生知道世界上第一
个电池是200多年前,由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伏打发明的;组织学生交流所查
阅的资历料,使学生对电池发明的重要意义有一定的认识。
四、设计制作一个废电池回箱,放在家门口或校园里。
1、活动目标:
A、能说出不能随便丢弃旧电池的原因。
B、能设计一个美观实用的废电池回收箱。
2、活动建议:
A、引导学生认识废电池的危害性,激发学生设计制作废电池回收箱的兴趣。
B、要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方案,制作过程、挂放地点等给以很能够分的指导,
以防活动流于形式。
C、要动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收集废电池,积极发挥废电池回收箱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A、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B、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C、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2、STSE活动目标:
A、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B、能辩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B、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把自己知识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
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类依据、安全用电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将图中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1、活动目标:
A、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B、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预测。
C、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实施建议
A、可以为4人一组,每组准备1套实验材料,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
讨论环节约10分钟。
B、课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
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
自己的预测。
C、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泡亮起来。
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亮。要求每测试完一种
物体的导电性,就将实验结果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灯泡亮画
7”,灯泡不亮画“X”。
D、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
只写编号。
二、活动二: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
1、活动目标:
A、能说出常用电工物体各部分是什么材料组成的。
B、能举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C、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2、实施建议:
1)可分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中和物品时,要出示实物。提示学生认识:这些电
工具或电路元件的组成各分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用这
种材料?启发学生用所知道的导体、绝缘体的知识、解释这些电工工或电路分使
用不同性质材料的原因。
3)评价建议: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导体?什么叫绝缘体?
(2)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几种导体和绝缘体的名称。
三、安全用电
1、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使用和维护电器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码的。并能
对自己的判断说出理由。
2)能与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方法。
2、实施建议
1)可分为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
以变成导体。人体、大地、和不纯净水都是导体。例如,干木头、毛巾是绝缘体,
当木头、毛巾受潮,含有水份时,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
3)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几种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⑴不要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2)不要用力拉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
(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
下进行。
评价建议:让学生说出几条安全用电的措施。
四、拓展性活动:选择一种电动玩具,看看它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活动目标:
1)能分析一种自己喜爱的电动玩具的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2)能解释电动玩具不同部分使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原因。
3)能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2、实施建议:
1)可分为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学生可能会急于玩带来和各种电动玩具,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前要说明活动目的,保证活动过程顺利进行。
3)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具体说出玩具各部分分别是由什么材
料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课后小记:
磁
单元概述:本单元通过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强、磁铁的
应用、制作小磁针等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磁铁的吸引力、磁
极以及磁极间相互作用的性质。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让学生经历从猜测与假设、
实验验证到交流讨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通过
寻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阅读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磁在生活、生产中的广
泛用途。
14、磁铁的力量
【教学目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
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
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
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
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
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金属?铁???????)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
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
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
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
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
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
3、交流汇报。
4、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
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
5、辨认铁制品。
(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
(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
可靠呢?
(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
(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
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
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三、隔物吸铁:
1、引入研究。
(1)、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
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纸包住了磁铁)磁铁被
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
(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
物体呢?学生列举。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
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
种物体了。(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
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
呢?
注:教师在此课的教学中要清楚: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银、钻等金属。学生
如果知道磁铁还能吸银、钻等,教师要给予肯定。人民币硬币用的材料分别是:1
元硬币为钢芯镀银;2000年版5角硬币是铜锌合金,黄色带红;2002年版5角硬币
为钢芯镀黄铜,黄色;老版1角的是铝币,2005年后的1角硬币为不锈钢,色泽
为钢白色,与1元钢币颜色略有差别;分值硬币都是铝的。不锈钢的组成成分都
主要是铁,但是磁铁只能吸引一些种类的不锈钢,有些种类的不锈钢磁铁是不吸
引的。磁铁能吸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因为在它们的胶带中有铁粉类物质。但
是电脑用的磁盘,看起来与录像带很像,但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磁铁吸引了看似
铜的物体,其实那是在铁物体的表面镀的一层铜。
15制作小磁针
【教学目标】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过程与方法
1、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
2、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3、合作设计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发现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
【教学难点】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强力磁铁、钢针、吹塑纸、线,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针。
学生自己也可以准备一些材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指南针,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2、好多小朋友也想亲自制作一个指南针,要制作一个指南针,一般需要哪些材
料?(学生回答,教师选择性板书。)
二、做磁针:
1、要制作一个指南针,首先需要什么材料?(磁铁),如何得到一个磁铁呢?
讲解磁化现象。
2、学生磁化钢针。
3、怎样知道这根磁针的南极和北极呢?
4、学生分析并做相关实验,确认两极(可作记号,也可默记)
三、安装磁针:
1、寻找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让学生设想,小组讨论后陈述理由。)
2、验证自己的方法。
3、我们的指南针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试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吗?我们需要反
复的实验,才能提高准确性。
4、用自制的指南针辨认方向。
四、交流展示自制指南针:
1、展示小组制作的指南针。
2、评比后小组讨论并改进指南针。
五、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的指南针已经制作成功,那么除了这种方法外,大家想一想还有别
的方法可以制作指南针吗?
2、大家想不想也试一试当发明家的感觉,请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将你们设计的
指南针样式画下来。
六、课后活动:
1、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了指南针,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了新型的指南针,回
去之后,你们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去测定一下周围物体的方位,使自己能够
更加熟练的使用。老师更希望大家能把设计的新型指南针做出来。
2、资料阅读,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
16、磁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磁铁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有关
资料图片,调查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深刻理解磁铁的发现、指南针的发明的
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A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了磁铁。
B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2、科学知识目标:
A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B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B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事例。
能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磁铁和磁性材料的实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刻地理解磁铁的发现的重要意义。
难点:初步认识到,磁铁在社会生产中和生活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四、设计特点
查阅资料和磁悬浮列车模型的制作
五、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一份材料:小马达、小喇叭、回形针、耳塞、话筒以及制作磁悬浮列车
的材料。有关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一)活动一找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已布置学生调查磁在生活中的用途,搜集有关磁应用的资料。)
现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多样方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完成下列评价表。
1、我找到磁铁方面的应用。
2、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铁:。
3、我找到磁铁的方法:
(二)活动二哪里有磁铁
1、每小组发一包已准备好的材料(小马达、小喇叭、回形针、耳塞、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宫颈细胞学规范化培训
- 《线性代数计算方法》课件
- 《选任培训细则》课件
- 会计职业道德培训
- 中医护理整体查房
- 什么是感觉微电影分库周欣然
- 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力练习练习题大全附答案
- 《纪律与工作生活》课件
- 《级解析学生版》课件
- 导诊护士礼仪培训
- HGT 2902-2024《模塑用聚四氟乙烯树脂》
- 洗浴中心传染病病例防控措施
- 三基三严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 子宫内膜癌-医师教学查房
- 买卖合同解除证明模板
- 美国刑法制度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第13课 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校长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QCSG1204009-2015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