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民为贵对应学生用书[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社稷(ì).粢盛(īéɡ).桀(é).纣(ò).走圹(àɡ).水獭(ǎ).鹯(ā).谆谆(ū).朝觐(ì).讼狱(òɡ)二、通假字.为丛驱爵者通雀.苟为不畜,终身不得通蓄,积聚.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通又三、古今异义.得乎诸侯为大夫古义: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义:对医生的称呼.牺牲既成古义: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以陷于死亡古义:被诛杀或逃亡今义:死去.夫然后之中国古义:古称中原地区,这里指国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古义:这样却今义:转折连词四、一词多义.危\\\{\\(\\\\(①诸侯危社稷使……危险、危害,②危乎高哉高,③正襟危坐端正,④其君之危,犹累卵也危险)).相\\\{\\(\\\\(①舜相尧二十有八载帮助,辅佐,②善恶之相相貌,③杂然相许动作偏指一方)).与\\\{\\(\\\\(①所欲与之聚之介词,替,②以行与事示之者连词,和,③非天与也动词,给,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亲附)).于\\\{\\(\\\\(①天子能荐人于天介词,向,②苟不志于仁介词,在,③以陷于死亡介词,到,④青出于蓝介词,从,⑤而青于蓝介词,比,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之\\\{\\(\\\\(①此之谓也宾语前置标志,②不能使天与之天下代词,这个人,③三年之丧毕结构助词,的,④讼诉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动词,到,⑤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贼仁者谓之贼贼:损害.终身忧辱辱:遭受耻辱.苟不志于仁志:立下志向.虽欲无王,不可得已王:成就王业(二)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民为贵贵:最重要的力量()君为轻轻:不重要的力量()其何能淑淑:善,好结果.形容词使动用法诸侯危社稷危:使……危险、危害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为渊驱鱼者,獭也(……者,……也,表判断).为丛驱爵者,鹯也(……者,……也,表判断).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者,……也,表判断).是民受之也(……也,表判断).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也,表判断)(二)状语后置句.祭祀以时(状语后置,应为“以时祭祀”).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状语后置,应为“尧于天荐舜而天受之”)(三)宾语前置句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应为“谓此也”)[课文·译注]()\(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力量,国家居第二位,)\(君为轻。,国君是不重要的力量。)\\\[\\](\\\\(为:是。贵、轻:均,为形容词作名词。))\(是故得乎,因此赢得了)\(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百姓就做天子,赢得了天子就做诸侯,赢得了诸侯就做大夫。)\\\[\\](\\\\(是故:因此。丘民:平民,,百姓。而:就。为:做。))\(诸侯危社稷,,诸侯国的国君如果使国家受到损害,)\(则变置。,就重新立一个贤君。)\\\[\\](\\\\(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危险。则:就。变置:改立。))\(牺牲,用来祭祀)\(既成,粢盛既,社稷土神、谷神的牲畜已经是合格的祭品了,用来祭祀的谷物已经)\(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很干净了,而且按时举行祭祀,如果这样却仍然遭受旱灾)\(水溢,则变置社稷。”,或者水灾,那么就要重立新的社稷。”)\\\[\\(\\\\(牺牲:祭祀用的色纯,体全的牲畜。既:已))\\\\\](\\\\(经。成:肥硕。粢ī:祭祀用的谷物。盛éɡ:装,在祭器内。以:按,按照。然而:这样却。则:那么。))()\(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诸?”,事吗?”)\\\[\\](\\\\(放:流放。,诸:之乎。))\(孟子对曰:“于传有之。”,孟子回答道:“在记载中有这些事。”)\\\[\\](\\\\(于:在。传:传记。之:代,词,代汤伐桀、武王伐纣。))\(曰:“臣弑其君,可乎?”,齐宣王说:“臣子杀害自己的国君,可以吗?”)\(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孟子说:“损害仁的人叫他贼,损害义的人叫他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残害仁和义的人叫他独夫。)\\\[\\](\\\\(贼仁、贼义:害仁、害义。,贼,损害。之:均为代词。))\(闻,我只听说)\(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周武王杀了个独夫殷纣王,却没听说过是臣子杀死了国君。”)()\(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孟子说:“夏桀、殷纣丧失天下,是因为失去了天下的)\(民也;,百姓;)\\\[\\](\\\\(之:用在主谓之,间。其:代天下。))\(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失去了天下的百姓,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其:前一个代天,下,后一个代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得到天下有办法:得到天下的百姓,就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到天下了;得到天下的百姓有办法:得到民心,就得到了百姓;)\(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得到民心有办法:百姓想要的东西替他们积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勿施,尔也。,就不要强加给他们,就这样罢了。)\\\[\\(\\\\(道:办法。斯:就。与:介词,替。,之:均为代词,前一个代百姓,后))\\\\\](\\\\(一个代百姓想要的东西。恶,ù:厌恶。尔:代词,这样。))\(民之归仁也,犹水之,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大水流向)\(就下、兽之走圹也。,低处、野兽跑向旷野。)\\\[\\(\\\\(之:均是用在主谓之间。犹:像。就:接,近、靠近,在此可作“流向”讲。走:跑。圹))\\\\\](\\\\(àɡ:,原野。))\(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所以给深水赶鱼来的,是水獭;给丛林赶鸟雀来的,)\(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是鹯鸟;给商汤、周武王驱赶百姓来的,是夏桀和殷纣。)\\\[\\](\\\\(为è:介词,替,给。獭ǎ:水獭,一种食鱼动物。,爵:通“雀”。鹯ā:一种吃小的鸟禽的猛禽。))\(今天下,现在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的国君有喜欢仁政的,那么诸侯都替他驱赶百姓来了,这样)\(虽欲无王,不可得已。,的国君即使不想称王,也是不可能的。)\\\[\\](\\\\(虽:即使。王àɡ:名词,作动词,称王。得:能够。))\(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现在的想称王的人,就像患了七年的病仓促间要找干了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年的艾草一样。如果平时不积聚,一辈子也不能得到。)\\\[\\(\\\\(王àɡ:,称王。苟))\\\\\](\\\\(为:如果。为,如果。畜ù:,积聚。也写作“蓄”。得:得到。))\(苟不志于仁,,如果平时不致力于施行仁政,)\(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就会终身忧愁并蒙受耻辱,甚至陷入到被诛杀或逃亡的境地。)\\\[\\](\\\\(苟:如果。志:名词作动词,立下志向。于:前一个为介词,“在”,后一个为介词“到”。死亡:死或亡,被诛杀或逃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诗经》上说:‘这样怎么能有好结果呢?只能全部陷入困境。’)\(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其:代词,这样。淑:善。载:起强,调作用的语气助词。胥ū:全,都。))\\\\\](\\\\(溺ì:陷入困境。此之谓也:“谓此”的,倒装;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谓,说的是。))()\(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万章说:“尧把天下给了舜,有这事吗?”)\\\[\\(\\\\(以:把。,与:动))\\\\\](\\\\(词,给予、授,予。诸:之乎。))\(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孟子说:“不。天子不能把天下给别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万章说:“既然这样,那么舜拥有天下,谁给他的?”)\\\[\\](\\\\(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有:占,有,拥有。孰:谁。之:代舜。))\(曰:“天与之。”,孟子说:“是天给他的。”)\(“天与之者,谆谆然,万章说:“天给他的时候,耐心恳切地命令他、)\(命之乎?”,告诫他了吗?”)\\\[\\](\\\\(谆谆:耐心引导、恳切教诲。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命:任命,告诫。))\(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孟子说:“不。天并不说话,只用行动和事件来显示)\(之而已矣。”,把天下给了他罢了。”)\\\[\\(\\\\(以:用。与:连词,和,跟。示:显示。,之:代天把天下给舜这件事。而已矣:))\\\\\](\\\\(而已,罢了;语气词,连用强化肯定语气。))\(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万章说:“用行动和事件来显示把天下给了他,是怎么)\(之何?”,一回事呢?”)\\\[\\(\\\\(如之何:之,代以行与事示之;如……何,对……怎么,办;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在此意为:“这是怎么回事呢?”))\(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孟子说:“天子能向天推荐人,但不能让天给这个人天下;)\\\[\\](\\\\(于:向。之:代天,子推荐的这个人。))\(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诸侯能向天子推荐人,却不能让天子把诸侯的)\(与之诸侯;,封国和百姓给这个人;)\\\[\\](\\\\(之:代诸侯,推荐的人。))\(大夫能荐人于诸侯,,大夫能向诸侯推荐人,)\(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却不能让诸侯把大夫的封地和百姓给这个人。)\\\[\\](\\\\(之:代大夫,推荐的人。))\(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从前,尧向天推荐舜后,天接受了舜,天向百姓显示舜后,百姓)\(受之。,接受了舜。)\\\[\\](\\\\(于:向。而:,顺承连词。))\(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所以说,天不说话,只用行动和事件)\(示之而已矣。”,来显示把天下给了舜罢了。”)\(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万章说:“冒昧地问:‘尧向天推荐舜后,天接受了舜,)\(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天向百姓显示舜后,百姓接受了舜’,这是怎么回事?”)\(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孟子说:“让他主持祭祀,百神都享用了祭祀,这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接受了他;让他主持政事,政事治理得好,百姓习惯于他主持)\(之,是民受之也。,政事,这是百姓接受了他。)\\\[\\(\\\\(是:指示代词,这。治:治理得好,,天下安定。安之:安,安于,习惯))\\\\\](\\\\(于。之,代舜,主持政事。))\(天与之,人与之,故,这是天亲附、帮助他,百姓亲附他、帮助他,所以)\(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说,天子不能把天下给别人。舜辅佐尧二十八年,不是靠人力)\(之所能为也,天也。,能够做到的,是天意。)\\\[\\](\\\\(相àɡ:辅佐。,有ǒ:通“又”。))\(尧崩,三年之,尧去世了,三年的)\(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丧期结束,舜为了让尧的儿子登上王位,就跑到南河的南面躲避)\(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起来。但天下朝见君主的诸侯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之舜,,舜那里去,)\\\[\\](\\\\(崩:指帝王死。天下诸侯朝觐者:,即“天下朝觐之诸侯”,定语后置。))\(讼狱者不,打官司的人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讼狱:诉讼;狱,官司。之:,第一个和第三个是动词,))\\\\\](\\\\(到,到……去;第二个是,结构助词,的。而:却。))\(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赞美的人不赞美尧的儿子却赞美)\(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舜,所以说是天意。然后舜回到了都城,登上了天子的宝座。)\\\[\\](\\\\(夫ú:句首发语词,提示下文。之:,到。国:都城,国都。践:登上,承袭。))\(而居尧之宫,,如果舜强行住进尧的宫室,)\(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硬要逼迫尧的儿子让位,这就是篡位,而不是天把天下给了他。《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上说:‘天看由我百姓看,天听由我百姓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而:假设连,词,如果。))()\(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孟子说:“宣扬仁的言论比不上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更深入)\(人深也,,人心,)\\\[\\](\\\\(仁言:宣扬仁的言论。仁声: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之:用在主谓之间。不如:比不上。))\(善政,好的政治)\(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比不上好的教化更能赢得民心。好的政治百姓害怕它,)\(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但好的教化百姓喜欢它。因为好的政治赢得了百姓的财,)\(善教得民心。”,好的教化赢得了百姓的心。”)对应学生用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评析]庶民是最重要的力量,国家居第二位,国君是不重要的力量。这是孟子的著名主张。他认为,民心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安危、存亡和天下的得失,把民放在第一位,社稷放在第二位,国君放在第三位。首先,国君轻于民。这是因为获得民心,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信任,才能成为诸侯;得到诸侯信任,才能成为大夫;否则,失去民心,就不能成为天子。所以,民是国家的根本。君与民相比,君轻于民。其次,国君还轻于社稷,这是因为,诸侯无道,危害国家利益,就要改立贤君,所以君又轻于社稷。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积极的影响。.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评析]久病者如果不事先积攒下一些治病的艾草,总是猝然间去找三年的陈艾,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得到。国君如果平时不施行仁政,来博取民心,而总是临时抱佛脚,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得到民心,终身有丧失天下人民的隐忧,以致陷于被诛杀或者逃亡的境地。孟子认为,民心向背是兴亡的关键。而要获得民心,必须与民众息息相通、忧乐与共。而且,这个效应并非一时可得的,而是有待于日常的积累蓄存,这就好比是医治积年老病的“三年之艾”,如不事先积攒就一辈子也得不到。[问题]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确]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问题]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明确]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予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予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问题]选文的文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阐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阐明了要想得民心,施行仁政固然重要,但它比不上深入人心的仁义道德教化的观点。[问题]“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明确]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问题]孟子的“民为贵”与现在国家所提倡“以人为本”是否相同?[明确]孟子的“民为贵”即以民为最贵重的资本,而“以人为本”是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即以民为根本。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以民为根本是把人民利益置于一切利益之上,一切利益服从人民利益。以民为资本是把人民作为争取利益的工具,最终还是服务于自身利益。孟子的思想是一个进步,但绝非现代意义上的民本思想。他的思想还是为统治集团、剥削阶级服务的。对应学生用书一、基础知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社稷(ì)粢盛(èɡ)桀纣(ò).走圹(ǎɡ)水獭(ǎ)鹯(ā).载胥(ū)谆谆(ū)暴之于民(ù).朝觐(ì)讼狱(òɡ)讴歌(ō)解析:项,盛:éɡ;项,圹:àɡ;项,讴:ō。答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代桀、纣).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代天下).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代舜).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代天子推荐的人)解析:项,“其”代天下;项“之”代舜;项“之”代天把天下给了舜。答案:.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此之谓也,非人之所能为也))\\\{\\(\\\\(以行与事示之者,尧以天下与舜))\\\{\\(\\\\(于传有之,苟不志于仁))\\\{\\(\\\\(使之主事而事治,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解析:项,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项,和;给。项,均为“在”。项,表顺承;表假设。答案:.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为丛驱爵者,鹯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解析:项,“爵”通“雀”;项,“女”通“汝”;项,“蚤”通“早”,“施”通“迤”。答案:.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牺牲既成,粢盛既洁解析:项古今意义相同,一辈子。项,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项,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是表程度的副词。项,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答案:.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其何能淑.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不远千里而来.贼仁者谓之贼解析: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的结果;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项,意动用法,以……为远。答案: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得天下有道(办法).所恶勿施,尔也(这样).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原野).虽欲无王,不可得已(虽然)解析:项中的“虽”意为“即使”。答案:.与“苟不志于仁”中“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以其子妻之.秦师遂车.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不知膝之前于席也解析:例句与、、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项为名词作状语。答案:.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代词,指百姓).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则诸侯皆为之驱矣(代词,指百姓).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都是“的”的意思)解析:项中“之”代指“好仁者”。答案:.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孟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孟子认为,得民心是有方法的,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孟子用“獭”“鹯”的比喻指出,天下暴虐无道的诸侯不可能得民心,想在天下称王,也是不可能的。.孟子认为当今想称王的人,平时不施行仁政,没做过多少赢得民心的事,而想成就王业,那也是不可能的。解析:项“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错。得民心是“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答案:.如何理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答:答案:孟子运用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百姓对“仁”“义”的渴望和拥戴,即施仁政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邹与鲁哄①。穆公②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③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④而残⑤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⑥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注]①哄: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③转:弃尸的意思。④慢:轻慢。⑤残:残害。⑥尤:责备、归罪。.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诛之,则不可胜诛(尽).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痛恨).凶年饥岁(年岁不好).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造反)解析:项中“反”意为“反过来(对待)”。答案:.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而民莫之死也②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③诛之,则不可胜诛④如之何则可也.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①②相同,③④不同.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①②中“而”为转折连词;③中“之”为代词,代指“百姓”;④中“之”为代词,代指“这件事”。答案:.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解析:原文没有“乘机巧取豪夺”的意思,而是强调官吏在灾年毫不体恤百姓,见死不救。答案:.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译文:()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译文:答案:()不杀吧,又痛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解救。()(如果)您施行仁政,百姓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效死了。参考译文: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责怪他们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效死了。”对应学生用书一、《孟子》导读[原文]曰①:“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②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注释]①本段系节选孟子与魏国人周霄的对话。“曰”指“孟子曰”。②媒妁(ò):媒人,介绍婚姻的人。[译文]孟子说:“男孩子一生下来,父母便希望给他找一个好的妻室,女孩子一生下来,父母便希望给她找一个好的婆家;父母这样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是,如果不等父母的安排,媒人的介绍,就自己钻洞扒缝互相偷看,甚至翻墙过壁去私会,那就要受到父母和社会上其他的人鄙视。古代人不是不想做官,只不过厌恶不经过正当的途径去做官。不经过正当的途径去做官,与男女之间钻洞扒缝的行为是一样的。”[评析]孟子以男女苟合偷情为喻,谴责那些不由其道,不择手段去争取的人,实际上还是在谴责靠游说君王起家的纵横术士们。根据孟子的观点,想做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是非常正当的。但另一方面,“又恶不由其道”。说穿了,还是立身处世的“出处”问题。其基本观点与“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一章是相同的,就是不能靠不正当手段去争取做官,不能扭曲自己的人格。孟子关于男女偷情的比喻是非常生动而深刻的。不过,时代发展到今天,恋爱婚姻一律自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已被抛到了一边,少男少女们再也用不着钻洞扒缝,翻墙过壁,像张君瑞和崔莺莺那样“待月西厢下”了。那么,“钻穴隙之类”是不是也就合理了呢?当然不是这样,莫说是在政治上、官场上去“钻穴隙”,就是男女关系上的“不由其道而往”,也仍然会遭到“父母国人皆贱之”,总归不是什么光宗耀祖的事罢。所以,还是要光明磊落走正道的好。孟子的比喻是意味深长的。二、名家点评世纪对孟子和谐思想的发扬光大刘瑾辉进入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无序过度开发,贫富分化严重,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许多不和谐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时期研究孟子和谐思想成为热点。孟子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和谐思想理念,学者认为孟子和谐思想的核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认为强调经济和谐是孟子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孔子首倡“仁”,仁就是要求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谐关系。孟子将仁上升到“政”的高度,提出了“仁政”理念。孟子和谐思想非常重视物质利益在“仁政”中的基础地位,认识到物质经济因素是政治统治及社会和谐的基础。认为要实现以人际和谐为实质的仁政,就必须有一个和谐的经济基础,没有一个和谐的经济基础,一个人人友爱和谐的仁政王道的统治秩序就不可能出现。因此,孟子非常重视构建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利益和经济生活上的和谐关系。孟子强调三点,一是制民之产,二是发政施仁,三是通功易事,百业俱兴。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使每一个普通百姓拥有一份能供养全家所需的生活资料、能满足发展需要的物质资料。“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指出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生存所需,人们无以为生就易于违法犯罪,如此,人际和谐、社会稳定就是空话。“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家有基本的生活所需,能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发展需要,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孟子的经济和谐思想中,高度重视和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认为要实现社会各个阶层和谐相处,必须在物质生活上对社会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外景观设计师的植物配置与环境打造
- 保健品行业话务员工作总结
-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之物态变化
- 超市行业客服工作总结周到服务增添购物乐趣
- 化妆护肤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餐饮服务员工作总结热情招待细心服务顾客
- 【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专项02 港、澳、台的经济发展
- 2024年热闹的元宵节教案
- 2024年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大纲
- 雨雪天气安全教育PPT
-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咬合桩)
- 劳务派遣服务外包技术方案
- 采购管理实务全套教学课件
- 极致物业管理系统收费管理业务操作
- GB∕T 29639-202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贵州省工伤保险待遇申领授权委托书
- 媒介融合(ppt)课件
- 液压系统中油管尺寸的选择
- 视频监控台账参考模板
- 初一初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