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高一化学上学期讲义_第1页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高一化学上学期讲义_第2页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高一化学上学期讲义_第3页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高一化学上学期讲义_第4页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高一化学上学期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目标导航目标导航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2.能从元素组成(宏观)和构成微粒(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3.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意识和能力。4.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5.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6.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会鉴别胶体和溶液。7.熟知酸、碱、盐的性质,会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其反应类型;8.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性,学会分析研究物质性质与相互转化的方法,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知识精讲知识精讲知识点01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这种分类方法逻辑性很强,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问题。(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于同一事物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信息。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除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也是对物质进行分类常用的依据(以氧化物为例)。3.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1)溶液、胶体和浊液对比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100nm>100nm分散质粒子组成分子、离子少量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小液滴特点均一、透明多数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或分层稳定性稳定介稳性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2)胶体的性质及主要应用内容主要应用举例介稳性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鉴别胶体和溶液电泳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如Fe(OH)3胶粒带正电,H2SiO3胶粒带负电]静电除尘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常见的聚沉方法:加热,加入酸、碱、盐等电解质溶液,搅拌,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制豆腐、工业制肥皂,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江河入海口形成沙洲渗析由于胶粒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通过半透膜净化、提纯胶体,血液透析(3)Fe(OH)3胶体的制备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慢慢滴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知识点02物质的转化1.实现物质转化的基本依据: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会发生改变。2.物质间的转化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思路进行考虑:(1)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单质→氧化物→碱→盐。(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3)按照酸的通性、碱的通性等进行转化。(4)各类无机物间的典型转化3.物质转化中的常见反应类型(1)复分解反应: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通常有沉淀析出、气体放出或水等物质生成。例如:MgCl2+2NaOH===Mg(OH)2↓+2NaCl。(2)化合反应: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可以发生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例如:CaO+CO2===CaCO3。(3)分解反应,物质在一定条件可以发生分解反应。例如:CaCO3eq\o(=,\s\up10(△))CaO+CO2↑(4)置换反应: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盐。例如:Mg+2HCl===MgCl2+H2↑。方法指导方法指导方法01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方法02①Fe(OH)3胶体中的1个胶体粒子不是1个Fe(OH)3粒子,而是很多个Fe(OH)3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集合体。②胶体是呈电中性的,一般胶粒带电荷,如Fe(OH)3胶粒带正电,但有的胶粒不带电,如淀粉溶液中的淀粉胶粒不带电。方法03关于同素异形体的几个注意点①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组成元素相同,因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③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方法04对分类标准的理解①分类时必须依据准确的概念。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只有掌握准确的分类标准,才可能进行正确的分类。例如,在确定某物质是否为氧化物时,必须明确氧化物的分类标准(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不能将H2SO4、NaOH等物质归类为氧化物。②分类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采用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例如,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可以把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类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把物质分为易溶物、微溶物、难溶物等类型。方法05物质的分类中常见物质类别概念的辨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O2、03均是纯净物,而O2和03混合后是混合物。
(2)冰和水混合在一起仍是纯净物,因为二者仅是状态不同,组成物质相同,都是H20。(3)CuSO4·5H20、FeSO4·7H2O、KAI(S04)2·12H2O等结晶水合物均为纯净物。
(4)纯碱(Na2CO3)不是碱,属于盐。(5)虽然N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NO2+2NaOH=NaNO2+NaNO3+H2O),但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不存在氮元素为+4价的含氧酸盐,NO2属于不成盐氧化物。(6)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07[对应高锰酸(HMnO4)]等;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07(酸性氧化物)、Al203(两性氧化物)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7)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CuO与水不反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碱的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如NO2、Na202。
(8)几种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9)酸分类中的"元"是根据酸电离出的H+数目来确定的,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它不一定是几元酸,因为不一定所有氢原子都能电离形成氢离子,如CH3COOH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但它只能电离出1个H+,属于一元酸。
(10)溶于水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溶于水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如Mg(OH)Cl;盐不一定仅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如NH4Cl,非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阳离子,如NH4+酸根离子中不一定只有非金属元素,如MnO4。
考点总结考点总结考点01物质的分类【例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KClO3Na2ONOBCa(OH)2SO2CaCO3Fe2O3CO2CKOHHClONaHSO4CaOSO3DNaOHHNO3CuCl2Na2O2CO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Na2CO3不属于碱,属于盐,NO不能与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B.SO2属于氧化物,不属于酸,B错误;C.NaHSO4在水中能电离出、、,属于酸式盐,故五种物质的分类均正确,C正确;D.Na2O2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了氧气,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O不能与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D错误;故选C。【变式】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混合物,后者为单质的是A.Na2CO3·10H2O、Na2CO3 B.盐酸、液氧C.石油、氨水(氨气水溶液) D.干冰、碘酒【答案】B【详解】A.Na2CO3·10H2O是纯净物,Na2CO3是化合物,A错误;B.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氧是液态氧气,属于单质,B正确;C.石油是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氨水是氨气水溶液,属于混合物,C错误;D.干冰是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D错误;故选B。考点02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例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B.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答案】A【详解】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A正确;B.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但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B错误;C.金属氧化物可以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Na2O是碱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C错误;D.不成盐氧化物NO、CO等是和酸、碱都不反应的氧化物,D错误;故选A。【变式】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 B. C. D.【答案】C【详解】A.为酸性氧化物,A错误;B.为碱,B错误;C.为碱性氧化物,C正确;D.为盐,D错误;故选C。考点03分散系胶体【例3】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①Fe(OH)3胶体

②水

③蔗糖溶液

④FeCl3溶液

⑤云,雾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B【分析】分散系有三类,溶液、胶体和浊液,只有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其他两类分散系不出现丁达尔效应【详解】Fe(OH)3胶体是胶体类,能出现丁达尔效应;水属于溶液类,不出现丁达尔效应;蔗糖溶液属于溶液类,不出现丁达尔效应;FeCl3溶液属于溶液类,不出现丁达尔效应,云或雾属于气溶胶,属于胶体类,能出现丁达尔效应;所以不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②③④,故本题选B。【变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绘了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美景,产生这种美景本质原因是A.水边夜色本身就很美 B.颗粒直径约为的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C.光线是一种胶体 D.烟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答案】B【详解】薄雾是胶体,而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约为1nm~100nm,所描绘的景色,其本质原因是颗粒直径约为1nm~100nm的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产生了丁达尔效应,从而形成了缥缈的美景。答案B。考点04酸的性质【例4】向某纯净物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可能是碳酸钠固体 B.该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C.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最多为三种 D.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一定增大【答案】A【分析】稀盐酸与碳酸盐、活泼金属均可反应并生成气体。【详解】A、稀盐酸可与碳酸钠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正确;B、稀盐酸与碳酸盐、活泼金属均可反应并生成气体,错误;C、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最多为两种:稀盐酸过量时,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盐和反应剩余的稀盐酸,该物质为可溶性碳酸盐且过量时,反应后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盐和反应剩余的碳酸盐,该物质为活泼金属且过量时,反应后的溶质仅为生成的盐,错误;D、由C可知,若该物质为过量碳酸钠时,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溶液呈碱性,加水稀释后溶液pH变小,错误。故选A。【变式】酸的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里都含有A.氢原子 B.氢离子 C.氢分子 D.酸根离子【答案】B【详解】酸具有形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B。考点05碱的性质【例5】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Ⅰ叫。(2)如果要用实验证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填序号)进行实验。①稀盐酸

②酚酞溶液

③CO2④NaCl溶液(3)操作Ⅱ是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后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则白色固体的物质名称是。【答案】(1)CaO+H2O=Ca(OH)2过滤(2)②③(3)氢氧化钙【详解】(1)A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操作Ⅰ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操作名称为过滤,故填:CaO+H2O=Ca(OH)2;过滤;(2)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氯化钠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因此可用酚酞溶液、二氧化碳可证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故选②③;(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操作Ⅱ是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出现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钙,故填:氢氧化钙。【变式】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可判断发生了反应。(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可判断发生了反应。(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位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可判断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②乙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4)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Cl-。(填“>”“<”或“=”)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有关。【答案】(1)固体溶解或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2)溶液变浑浊(3)氢氧化钙消失了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是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4)>离子的浓度【详解】(1)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固体溶解说明反应物氢氧化铁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说明发生了反应。(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能说明发生了反应。(3)①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消失了,则说明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了反应。②氢氧化钙在水中解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氯化氢在水中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即是氢氧化钙和盐酸不反应混合后也会有钙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是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4)①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忽略,则相当于,相同数目的氢氧根离子替换为氯离子,导电能力下降了,则导电能力:OH->Cl-。②BC段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通入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且不再发生反应,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加了,但溶液体积不变,所以BC段导电能力增加,说明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离子的浓度有关。考点06盐的性质【例6】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研究它们的性质有重要意义。某化学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1)实验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2)实验二体现了中和反应的实质是。(3)写出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实验四有白色沉定生成,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后,探究小组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氯化钠猜想二:氯化钠和猜想三:氯化钠和氯化钡【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氯化钡溶液猜想二不成立另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2)H+与OH结合生成水(3)(4)硫酸钠/Na2SO4无明显现象猜想三成立【详解】(1)实验一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2)实验二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3)实验三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四中,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如果氯化钡与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钠;猜想二:如果硫酸钠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和硫酸钠;猜想三:如果氯化钡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钡;[实验过程]根据结论猜想二不成立,说明滤液中的溶质不含有硫酸钠,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另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稀硫酸,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滤液中的溶质含有氯化钡,则猜想三成立。【变式】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做了以下几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氯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能与碱发生反应。(2)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是。(3)观察到C试管中有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4)在D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稀盐酸能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氢氧化铜/Cu(OH)2(2)生成物中没有气体、水或沉淀(3)气泡(4)【详解】(1)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二者会发生反应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继续加稀盐酸,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蓝色沉淀会逐渐溶解,且溶液变为蓝色,故通过稀盐酸与氢氧化铜的反应现象,可证明酸能与碱发生反应。(2)氯化钠与稀盐酸交换成分所形成物质中没有气体或水或沉淀,所以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3)C试管中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则观察到C试管中有气泡生成,得出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4)盐酸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考点07物质的转化基本反应类型【例7】给图中①~⑤选择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供选择的试剂有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质①为铁B.氧化物③为CaOC.①与②反应为置换反应D.②与④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答案】B【分析】据单质①能和酸②发生化学反应,由题意可推知①应为活泼金属单质即为铁,而酸只有H2SO4,则氧化物④应为金属氧化物CaO,则氧化物③为酸性氧化物,即CO2,⑤属于盐且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CaO反应,则⑤应为Na2CO3,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由题意单质①能和酸②发生化学反应,可推知①应为活泼金属单质即铁,而酸只有H2SO4,A正确;B.酸②能与盐⑤反应,则⑤为Na2CO3,氧化物④能与盐⑤反应,则④为CaO,氧化物③能与氧化物④反应,则③为CO2,B错误;C.①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为置换反应,C正确;D.②和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CaSO4+H2O,为复分解反应,D正确;故答案为:B。【变式】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其中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写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纯净物【详解】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下列不属于胶体的是A.蛋白质溶液 B.有色玻璃 C.石灰乳 D.云【答案】C【详解】A.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故不选A;

B.有色玻璃是固溶胶,故不选B;C.石灰乳属于浊液,不属于胶体,故选C;D.云是气溶胶,属于胶体,故不选D;选C。2.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纳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将纳米碳管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B.若将纳米碳管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不能透过滤纸C.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D.纳米碳管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B【详解】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纳米()的空心管,所以将其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即属于胶体,因此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若将纳米碳管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所以能透过滤纸,故B错误;C.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所形成的单质,所以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D.纳米碳管和石墨是由碳元素所形成的不同单质,所以其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故答案为:B。3.下列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选项酸性氧化物碱盐混合物ANaOHNaCl氢氧化铁胶体B硫酸铜溶液C稀盐酸DCO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是酸性氧化物;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是碱;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是盐;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和水的混合物,故B正确;C.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是盐,故C错误;D.CO和酸、碱都不能反应,CO是不成盐氧化物;具有固定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选B。4.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工业上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合成氨B.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C.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D.《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答案】C【详解】A.合成氨反应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不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D.石胆能化铁为铜的反应为铁置换铜,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C。5.有关胶体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可以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B.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C.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D.Fe(OH)3胶体的制备是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再煮沸【答案】C【详解】A.胶体和溶液都能透过滤纸,通过过滤无法分离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A错误;B.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本质区别是两者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B错误;C.雾是气溶胶属于胶体,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C正确;D.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加到沸水中,持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D错误;故答案选C。6.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CO2酸性氧化物 B.生铁电解质C.Al2O3碱性氧化物 D.氢氧化铁胶体纯净物【答案】A【详解】A.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A正确;B.生铁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B错误;C.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C错误;D.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D错误;故答案选A。7.学习化学应该具有基本的化学观念,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类观:纯碱、烧碱、泡花碱、生石灰和消石灰都属于碱B.微粒观:NaHSO4、KAl(SO4)2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都是C.能量观: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D.守恒观:氧化汞分解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答案】A【详解】A.纯碱是,泡花碱是,生石灰是,它们都不是碱;烧碱是,消石灰是,它们都属于碱,A错误;B.晶体中的阳离子是,阴离子是晶体中的阳离子是和,阴离子是,它们的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B正确;C.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C正确;D.氧化永分解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D正确;故选A。8.2023年中国“大国重器”频频问世,彰显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梦天实验舱”原子钟利用电子跃迁计时,工作时发生化学变化B.“天问一号”火星车的保温材料为纳米气凝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华为麒麟芯片是国产最强芯片,目前已经获得多个“世界第一”,芯片的半导体材料为D.中国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其使用的碳化硅材料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详解】A.原子钟利用电子跃迁计时,工作时发生物理变化,故A错误;B.纳米气凝胶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芯片的半导体材料为Si,故C错误;D.碳化硅材料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故选B。9.纳米级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一种制备原理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滤操作能提纯形成的胶体B.形成的胶体中分散剂直径在1nm~100mm之间C.持续加热上述混合物仍能观察到砖红色液体D.液体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原因是分散质颗粒对可见光散射【答案】D【详解】A.胶体能够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提纯形成的胶体,A错误;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B错误;C.持续加热上述混合物会使胶体聚沉,观察到砖红色沉淀,C错误;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产生光亮的通路,是胶体中分散质颗粒对可见光散射造成的,D正确;故选D。10.历经十年传承积淀,形成精湛的东阿阿胶传统工艺,包括洗皮、泡皮、晾皮、刮毛、铡皮、化皮、打沫、除渣、浓缩、挂旗、凝胶、切胶等工序。下列工序与化学实验中的原理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选项ABCD工序化学实验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化皮指的是将皮煮化,与实验中的加热溶解原理类似,A项不符合题意;B.除渣指的是用过滤方法将不溶性物质除掉,与实验中的过滤原理类似,B项不符合题意;C.挂旗指的是熬制过程中达到挂旗的状态,用勺子舀起来非常黏稠,与实验中的蒸发浓缩原理类似,C项不符合题意;D.凝胶指的是阿胶冷却凝固的过程,与实验中的渗析原理无关,D项符合题意;故选D。11.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都是空气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详解】A.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正确;B.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正确;C.NH3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D.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答案选C。1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中含有少量c,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B.25℃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cC.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不考虑溶剂挥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D.若a为CuSO4,将t℃时180gCuSO4饱和溶液冷却到20℃,析出胆矾晶体的质量大于50g【答案】D【详解】A.a溶解度受温度升高而增大,而b的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蒸发结晶得到的是b晶体,故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A错误;B.由图可知,25℃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B错误;C.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a、b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时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C错误;D.t℃时a的溶解度为80g,t℃时180gCuSO4饱和溶液中含有80g溶质CuSO4和100g溶剂水,20℃时a的溶解度为30g,冷却析出8030=50gCuSO4,胆矾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其中还有结晶水析出,则析出胆矾晶体的质量大于50g,故D正确;故选:D。13.科技改变生活,2023年我国许多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国天眼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B.我国“人造太阳”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其中涉及的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我国“飞天”舱外航天服采用非再生式的吸附,利用了的碱性D.“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且比纯金属钛具有更高的硬度【答案】B【详解】A.碳化硅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B.核反应中原子种类发生改变,不是化学反应,故B错误;C.吸附生成碳酸锂和水,利用了的碱性,故C正确;D.钛合金与纯金属钛相比,具有较低的熔点、更高的硬度,故D正确。答案选B。1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HCO3Al2O3CO2BCu(OH)2HClNaClNa2ONO2CNaOHCH3COOHCu2(OH)2CO3Na2O2SO2DNH3·H2OHNO3NH4HSO4CaOSO3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Al2O3既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也能够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因此Al2O3是两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B.NO2不是酸性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C.Na2O2属于过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D.各种物质的分类合理,D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D。15.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纯碱硫酸食盐二氧化硫一氧化碳B烧碱盐酸食盐氧化钠一氧化碳C烧碱醋酸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硫D苛性钾氢氯酸氟化钙一氧化碳二氧化硫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B.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C.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醋酸属于酸,碳酸钙属于盐,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C正确;D.一氧化碳不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故选C。16.在稀硫酸、苏打、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铁片和氢氧化钙8种物质中,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①~⑤为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推断它们的化学式:①;②;③;④;⑤.(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和②:;⑤和④:.【答案】(1)FeH2SO4CO2Ca(OH)2Na2CO3(2)Fe+H2SO4=FeSO4+H2↑Na2CO3+Ca(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