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出了南墙、东墙,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内
外发现了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陶寺遗址的发现说明()
A.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长江流域向阶级社会发展
C.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D.复杂化社会组织可能存在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陶寺遗址的南墙、东墙以及大型“王墓”、礼
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等发现,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陶寺地区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地位,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较为严密的社会组织,D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单一的陶
寺遗址,无法据此推断出多元一体,排除A项;陶寺遗址在山西,没在长江流域,排除B
项;通过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阶级分化,但无法看出“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与材料
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楚国虞丘子曾向楚庄王荐举孙叔敖任令尹;郑国子期曾向郑昭公荐子产为相;管仲在齐
国创立“三选”荐举之法,即通过乡选、官选、君选三个环节选拔官吏。这可用来说明,春
秋时期()
A.官僚政治雏形出现B.人才选拔机制成熟
C.君主专制得到发展D.阶级关系发生剧变
(答案》A
K解析H
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春秋时期(中国)。据
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楚国、郑国和齐国都出现了官吏举荐制度,这表明原有的世卿世禄制
逐渐瓦解,官僚政治雏形出现,A项正确;这一时期处于人才选拔机制的初创阶段,尚未达
到成熟,排除B项;君主专制制度是秦朝确立的,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这些被举荐人
才的阶级出身,因此不能判断出这一时期的阶级关系发生剧变,排除D项。故选A项。
3.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
类型特点
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
纵横摔阖之策士
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
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
著书立说之学士
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
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
鸡鸣狗盗之食客
施展身手的机会
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
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
[答案XC
K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因技艺不同形成各种各样
的士,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建功立业,可知当时土阶层把入仕、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
生目标,具有积极奋进的精神,c项正确;士人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
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土的种类划分,没有涉及各国诸侯对士的态度,排除B
项;材料强调的是土阶层的崛起,未涉及学术的繁荣和思想观念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
项。
4.战国时期,秦国使用半两钱,楚国使用蚁鼻钱,魏国使用布币,燕国使用刀币。这些钱
币的形制特点说明了()
战国时期秦国方孔半两钱战国时期楚国蚁鼻钱
战国时期魏国布币战国时期燕国尖首刀币
A.货币使用和流通广泛B.铜铸币成为主要货币
C.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D.诸侯国内部政治动荡
1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从图示中可以看到,各种钱币大小、形制都不同,结合战
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的时代背景,说明全国客观上存在着几个经济区,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
C项正确;货币形制上并不统一,有地域区别,不能看出货币使用和流通广泛,排除A项;
从材料所给信息中无法得出“铜铸币成为主要货币”的结论,排除B项;各诸侯国之间不统
一,不意味着诸侯国内部政治动荡,例如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等,排除D项。故选C项。
5.如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些工程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构建京畿区的军事防卫圈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
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D.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
1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以长安为中心
沟通关中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水利工程有利于将关中地区的粮食运往都城,进而
保障政治中心的物资供应,B项正确;材料中的水利工程主要涉及农业和漕运,与军事防卫
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这些水利工程客观上加强了关中的经济交流,但这不是主要作用,
排除C项;据材料图片可知,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以泾水、杜水、丰水、洛水等为主,并没
有充分利用黄河资源,排除D项。故选B项。
6.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
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
[答案》B
[解析》
根据“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得出国家大事都掌握在尚书令、尚书仆射,说明魏晋时期
相权转移到尚书令、尚书仆射手中,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材料与效率无关,排除D。
7.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如《后
汉书》记载,酒泉郡女子赵娥,其父为恶霸李寿所杀。赵娥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夜夜磨刀,
于都亭前手刃仇敌。两汉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这种前后矛盾的
现象根源于()
A.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B.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
C.儒学影响立法观念D.官员法律意识淡漠
K答案可B
K解析H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两汉时期重视法律建设,已能认识到
血亲复仇对于国家的消极影响,故而立法厉行禁止,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孝义
即为两汉法律之重要价值之一,其法律价值存在内在冲突,B项正确;仅凭复仇不能代表尚
武的社会风气,排除A项;儒学影响的是司法实践而非立法观念,排除C项;D项属于对材
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项。故选B项。
8.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
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
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答案』D
K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基本位于北方,结合
所学,当时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整体比较落后,北方事务比较复杂,故在北方设比较
多的郡等加强管理,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比较信息,不能得出“行政制度是否有重大调整”,
排除A项;东汉前期,尚未形成地方割据,排除B项;材料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不
能反映出“儒家思想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9.唐朝前期,财政完全由中央统收统支,各地的赋税收入要全部上缴中央,运送到京城或
指定的国库,中央对地方的支出又要转运到各地。两税法实行后,属于地方的开支就地留在
州县,只有上供的部分才被送往京城。这一转变()
A.导致藩镇势力日益坐大B.降低了政府对实物税的依赖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减轻民众的赋役负担
[答案XD
(解析n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K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唐代中国。
税法实行后,政府将属于地方的开支就地留在州县,只有上供的部分才送往京城,减少了赋
税的长途运输,有助于减轻民众的负担,D项正确;“地方的开支留在州县”不等于将赋税
使用权给予地方,不等于地方财政自主权扩大,藩镇势力日益坐大主要是由于节度使势力膨
胀,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赋税中实物税比重的变化,无法得出“降低对实物税的依赖”,
排除B项;材料所述的赋税管理制度主要影响国家财政,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不大,排除
C项。故选D项。
10.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
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K答案』D
K解析H
据材料内容可知,刘得仁和李洞虽贵为皇亲国戚或宗室子弟,但他们都未在科举考试中占据
优势,一样会面临屡试不中,由此可说明科举考试体现了一定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D项;
诗赋是唐朝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排除A项;刘得仁和李洞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说
明并没有阻断贵族入仕,且科举只是入仕的途径之一。排除B。材料未涉及贵族特权,事实
上唐代宗室可以通过科举以外的其他途径入仕,仍然享有一定特权,排除C项。
11.宋代赏荷之风盛行,还培育出了一种新莲“君子莲”,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荷文化系列,
周敦颐的《爱莲说》还将荷花意象与文人修为紧密结合。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B.科技丰富市民生活
C.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D.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K答案』A
K解析H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两宋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君子莲”“将荷花意象与文人修为紧密结合”可知,宋代
荷文化系列的形成,体现了儒家的君子品格,这是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没
有体现科技丰富市民生活,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排除C项;士大
夫阶层的崛起是在隋唐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2.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
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K答案可D
k解析H
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傣”“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
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内阁是否参与决策政事,故A项排
除;内阁没有决策权,且“开始”一说也无从证实,故B项错误;批红权主要是皇帝掌握的,
故C项错误。
13.明代江南每年举行蚕神祭祀活动。如清明节当天,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
活动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抬到蚕神庙进行参拜,称“扛菩萨”。该现象表明
()
A.政府依靠市镇强化乡村治理B.市镇经济辐射能力增强
C.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D.庙会成为基层自治组织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中,乡村供奉
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拾到蚕神庙进行参拜”可知,在庙会活动中,周边乡村的菩萨像都
会被抬到含山镇,说明含山镇在周边农村中处于中心地位,也体现了市镇的经济辐射能力在
增强,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政府的行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
能说明蚕桑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C项;庙会是集体活动,不是基层自治组织,排
除D项。故选B项。
14.20世纪初,《安徽俗话报》认为“一国的矿产若落在外国手里,那一国的死命,便也握
在外人掌中。……那时全国的人,只有供他奔走,仰他鼻息了。万世子孙,那有翻身的日子
呢。”所以在《安徽俗话报》看来,中国失去了矿产的利权,便是一种已经灭亡的现象了。
这一认识()
A.反映出民族意识的萌发B.深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C.推动了保路运动的兴起D.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变化
K答案HA
K解析H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1提示X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那一国的死命,便也握在外人掌中”,
“中国失去了矿产的利权,便是一种已经灭亡的现象了",可知,《安徽俗话报》认为中国
失去了矿产的利权,便是一种已经灭亡的现象了,这反映出民族意识的萌发,A选项正确;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未体现实业救国,排除B项;材料未涉
及保路运动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提到20世纪初,此时社会矛盾并未变化,排除D项。
故选A项。
15.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总理衙门官员郭嵩森指出,西洋各国与历史上的“夷狄”不可同日
而语,“洋人之与吾民,亦类也”。他认为与西洋诸国交往,“朝廷为之瞻顾避就,以为迫
不得已与之交接”,但“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其主张反映出他()
A.有了初步的反清意识B.秉持新的世界审视视角
C.力主改变中国的体制D.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传统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可知,郭嵩森认为与西
洋交往已经是不得不做的行为,也符合世界局势发展的需要,这体现了他秉持新的世界审视
视角,主张开放看待与西洋的交往,B项正确;郭嵩森是清朝官员,且材料仅涉及与西洋交
往的态度,不涉及反清,排除A项;与西方交往不代表要改变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不
涉及郭嵩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且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太平军所到之处,常在旷地搭高台,然后鸣锣传集军民听“讲道理”。“讲道理”一般
会从太平军的纪律、民情、军情等方面入手,讲解各项政策与拜上帝教思想。这一活动()
A.意在宣传宗教思想B.是对基层民主的探索
C.丰富了乡约的内容D.有利于稳定地方秩序
[答案XD
K解析》
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K提示工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范
围为近代(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在其控制区域内,通过“讲道
理”活动,传播太平天国的思想、政策,有利于民众对其政权的认可,从而有利于稳定社会秩
序,D项正确;太平天国的“讲道理”并不局限于宣传宗教思想,排除A项;“讲道理”属
于社会教化,为其农民运动服务,而非基层民主探索,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乡约信息,无法
体现乡约内容的丰富,排除C项。故选D项。
17.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
“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B
K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A项“断送”说法绝对化,排除。
梁启超等维新派不属于保守的知识分子,C项错误。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根据材料信息
“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可以看出当时梁启超等请求废除
八股取士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B。
18.1905年,清廷颁布《各学堂奖励章程》,根据毕业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如高
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授予生员功名,官府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予
以选录。此举()
A.体现科举制的强大生命力B.导致新式学堂名存实亡
C.意图争取立宪党人的支持D.利于减轻教育改革阻力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清廷根据学生
不同的学堂学历授予与科举相似的身份,以此减轻备考科举生员对改革的阻挠,故有利于减
轻新政教育改革的阻力,D项正确;根据各学堂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出身,不属于科举制的
内容,反而会对传统科举制造成冲击,排除A项;清末新政中,废除了科举制,推行新式教
育,使得新式学堂得到了迅速发展,排除B项;立宪党人大多支持教育改革、主张废除科举,
无需争取其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
19.五四运动一开始,革命群众就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政治口号;同时,还提
出了“拒绝和约签字”“抵制日货”“取消二十一条约”“争回青岛”等具体的战斗口号。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风潮B.袁世凯独裁专制丧失民心
C.国人急于废除不平等条约D.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
[答案]D
K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不论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政治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还是具体的战斗口号”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约”等,都是要求争取中国的权益,
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表现,这些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D项正确。
“抵制日货”虽然能体现实业数国,但这不是五四运动的核心口号,也不能体现其成为“社
会风潮”,排除A项,1919年以后,袁世凯已经去世,且材料不是体现袁世凯独裁专制丧
失民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废除不平等条约,而是不要签署巴黎和会协议,排除C
项。故选D项。
2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
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
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XB
K解析H
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沿海战略要地和重
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从防范
的地理方向来看,不是针对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红军,也体现不出“削弱各地军阀”的意
图;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针对日本作出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本题K答案』为B
项。
21.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把国际主义的内
容与民族形式分离出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干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
起来”。这一论断()
A.维护了革命统一战线B.巩固了“第二条战线”
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K答案Hc
K解析H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以所谓“民族国家
”观点攻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提出通过“民族形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将
“民族形式”与“国际主义”结合起来,这有利于驳斥国民党宣扬的错误论调,维护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延安时期开始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为了反帝反封建而建立的统一战线,排除A项;
“第二条战线”始于1946年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
作战的第二条战线,而材料中的时间是延安时期,排除B;材料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无关,
排除D项。故选C项。22.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
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
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
465251122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K答案H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这一时期显然中日民族
矛盾成为整个中国的主要矛盾。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陕甘宁边区进行民主选举”、
“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及知识分子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知这主要是为抗日战争
服务,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是在1940年,A
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对富农、商人和知识分子的照顾主要是为
抗日战争服务,并不影响政权的性质,排除;民族资产阶级显然没有参与其中,因此各阶级
参加的说法错误,C排除;故选D。
2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
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K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国民党政
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的信息说明国共两党创立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
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
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
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
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
24.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制定了细致的张骞墓古物探寻计划书,常委联名的关于
整理张骞墓送城固县政府公函中,指出张骞是“吾国著名之民族英雄,开拓疆土,沟通文化,
四裔尊崇,万世瞻仰”,对其整理保护是师生不可推卸的责任。此计划旨在()
A.推进学术研究B.培养考古人才
C.弘扬开拓精神D.提倡民族复兴
K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38年(中国)。
根据题意可知,公文明确表示张骞是“吾国著名之民族英雄”,并强调整理保护他的墓地是
师生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具有明显的民族复兴倾向,D项正确;尽管计划有可能推动
学术研究,但材料侧重张骞是民族英雄,没有涉及学术研究,排除A项;据材料“对其整理
保护是师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可知,该计划目的是保护张骞墓,而非培养考古人才,排除B
项;虽然公文报道张骞有开拓精神,但计划并未明确表示要弘扬此精神,而是侧重强调师生
的责任,排除C项。故选D项。
25.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确定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强调以发展
农业为主,协调畜牧业、工业、手工业等生产事业,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并
运用互助合作的形式,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政策()
A.团结了地主阶级联合抗日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D.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1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
段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总方
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打破了日本的囚笼政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地主
阶级的联合,团结地主主要体现在减租减息政策,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抗日根
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并没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体现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
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措施主要是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与配合正面战场作
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6.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答案》D
k解析H
注意漫画创作的时间“1945年”以及漫画标题《端赖合作》、图片上的文字“国共”“复兴
门”“建国大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全国民众希望国共继续
合作,实现和平建国,故漫画反映了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故D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
在1937年而且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并非国共联合,排除A;《双十协定》是1945
年重庆谈判的结果,重庆政协会议召开于1946年初,排除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
志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重庆谈判时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排
除C。故选D。
27.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
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
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B.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k答案HA
K解析H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9年对擅自闯入长江防线的英舰人民解放军给予反击,并要求西
方武装力量撤离中国。体现人民解放军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否定近代以来列强获取的在华
特权,A项正确;新中国还未成立,没有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国
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制定“另起炉灶”外交政策,排除D
项。故选A项。
28.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中,员占比44%,民主党派占比30%
工人、农民和无党派人士占比26%o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六位副主席中,党外人士占了半数。
在政务院的21位部长中,有10位是党外人士。由此可知,新生的人民政权()
A.具有广泛的民主性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A
K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材料“员
占比44%,民主党派占比30%工人、农民和无党派人士占比26%党外人士占了半数。在
政务院的21位部长中,有10位是党外人士。”,可以看出无论是各阶层代表的占比还是人
民政府副主席的党外人士占比,突出体现了人民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A项正确;此时新
中国尚未成立,并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的标志是1956
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排除C项;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时间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9.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
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
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其
意在()
A.反对苏联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具有特殊国情
C.赢得西方对中国改革的支持
D.强调应根据国情探索中国建设之路
1答案]D
K解析H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
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
施令”可知,邓小平主张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找到适合中国国
情的发展道路,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中苏关系尚未恢复,苏联没有对中国
内政的干涉,排除A项;邓小平的主张强调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并
非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国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改革与西方的关系,且中国的改
革要适合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支持与否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0.新时代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主张各
国对话协商、妥处分歧,反对单边主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
理成果。这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
A.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B.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C.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承担起超级大国的国际义务
[答案XC
K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新时代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主张各国对话协商、妥处分歧,反对单边主义,践行真正的多
边主义,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理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代中国注重于建立
新型的国际关系,热衷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项正确;本题主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中国还不大“超级大国”,而“承担起超级大国的国际义务”
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4题,每题10分)
3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在因革损益中不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或曰中华主流文化。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
的,不是人为的结果。2500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
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
学说体系……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
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先秦卷》
材料二诸子百家的存在与争鸣,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在以后长达两千多年的
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各式各样的思想差不多都可以从战国诸子中找到原型或雏型。直到
今天,社会科学中的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还可以从诸子中找到相应的命题或思想源头。
——摘编自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社会与文化动因。结合所学,指出儒学在魏晋
南北朝时期“因革损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时期新出现的两个重要学派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阶级,
并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答案』(1)社会:社会动荡(大动乱或礼崩乐坏均可)。
文化:对三代遗留文化遗产的反思。
表现: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2)学派:墨家和法家阶级:分别代表下层平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
思想理论基础;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
(解析》
【小问11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孔
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
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可知,从社会方面看,是社会
动荡(大动乱或礼崩乐坏均可),从文化方面看是对三代遗留文化遗产的反思。第二小问表
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道教的广为传播,儒学的主
导地位受到挑战,于是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小问2】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学派,就及所学
知识可知,在战国时期,新出现的两个重要学派是墨家和法家,第二小问阶级,依据所学知
识可知,其代表的阶级分别是下层平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第三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
“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各式各样的思想差不多都可以从战国诸子中找到原型或
雏型。”“还可以从诸子中找到相应的命题或思想源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
论基础,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8年,孙中山致电苏维埃俄国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
同奋斗。”上海《国民日报》还发表评论,称赞俄国劳农政府此举是“空前的事业”。1923
年,在国民党改组后不久,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使其比较容易理解和接纳的
一些主张,进而对国共合作持积极态度。1924年1月,国民党同意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
党后,两党党员之间的合作增进了双方的共识,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李蓉研《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人对国共合作的态度》
材料二1922年,在《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
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党的
二大还通过决案,“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同时联合全国一切
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1923年,陈独秀发表文章指
出:“中国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
命”,基本上统一了全党对大革命和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1923年,党的三大决定中共
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之后,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大革命和北伐战
争之中。
——摘编自赵岐山《大革命时期对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认识和实践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国民党、为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所作的努
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影响。
1答案X(1)努力:
国民党:孙中山积极争取与苏俄合作;改组国民党;接触、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同意人以
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对统一战线(民主联合战线)进行初步探索;统一全党对大革命和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
的认识。
(2)影响: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体现了在民
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k解析X
[小问1]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为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所
做的努力,根据“孙中山致电苏维埃俄国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
斗。'”得出是孙中山积极争取与苏俄合作;根据“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使
其比较容易理解和接纳的一些主张,进而对国共合作持积极态度。1924年1月,国民党同
意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两党党员之间的合作增进了双方的共识”得出改组国民党,
接触、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同意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做出
的努力,根据“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同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
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得出对统一战线(民主联合战线)进
行初步探索;根据“基本上统一了全党对大革命和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得出统一全党对
大革命和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
【小问2】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影响综合
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1924年,随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
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在国共两党合作下进行北伐,体现
了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8年3月,日军兵分两路,进攻徐州的门户台儿庄。中国军队以优势兵力
包围了进攻台儿庄的日军第十师团。同时击溃了由临沂增援的日军第五师团一部,歼灭日军
一万余人,史称“台儿庄战役”。又称“台儿庄大捷”或“鲁南会战”。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扭转了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的不利态势,遏制了失败主义思潮的蔓延。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
必胜的信心,使全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新局面,”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
折点”。
——摘编自于茂生《台儿庄战役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作用与省思》
材料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
间最长(1940年8月~1941年1月)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这对于各级指挥机关的组织协调能
力是一次严峻考验。百团大战的发动及其进展的重要历史意义,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仪器仪表课程设计
- 手术室出科实习小结范文
- 2024年度网红直播平台店铺使用权独家转让合作协议下载3篇
- 春节放假的通知集锦5篇资料
- 2025年山东济宁邹城市太平镇城乡公益性岗位招聘187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所属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2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南市槐荫区幼儿园招聘工作人员273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很押韵很有气势的网络安全宣传标语
- 园长中班家长会发言稿
- 师德标兵主要事迹(5篇)
- 2023年中证数据招聘笔试真题
- 木桶效应-课件
-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课件
- 中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DB45T 2522-2022)《桥梁缆索吊装系统技术规程》
- 广州沪教牛津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 道法全册知识点梳理-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5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民法学(1)》期末考试总题库
-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含答案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 2024年时事政治试题库附答案(综合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