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文/叶开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土里生,土里长,对土地的爱恋和憎恨同样强烈。他曾对自己的家乡充满逃离的强烈渴望,一度试图抹杀故土对自己的羁绊,最后却在家乡寻找到了自己汹涌澎湃的创作之泉。三十多年来,他创作了《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十三步》《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其诞生的不同阶段,都成为那个文学时期的标志性创作事件。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读者,还被广泛地翻译到国外,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1990年的莫言2012年10月11日,他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作家。他终于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把自己一度想逃离的家乡—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微地,扩展为世界性的中心舞台。1990年的莫言他就是莫言。饥饿之乡莫言生不逢时,出生在一个极其不合适的年代,遇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饥寒交迫和粮食大匮乏。他和同龄的猴孩们思想单纯,每天想的就是食物和如何才能搞到食物。他们大冷天的还光着屁股像小狗一样四处游他们的身上没有多少肌肉,胳膊和腿细得荡。像木棍样,肚皮薄得透明,里面的肠子蠢蠢欲动,肚子却大得像一个大水罐子。这段日子发生的所有有关饥饿的事情让莫言刻骨铭心。1961年的春天,莫言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校园里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孩子们没有见过煤块,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一个大胆的孩子试探着拿起一块,放到嘴里咬了他嘎嘣嘎嘣地吃了起来,就像一口。接着,是在品尝一块珍贵的饼干,香甜无比,表情享受。看他这种样子,其他孩子得到启示,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嘎嘣嘎嘣地吃起来。莫言说:……我感到那煤块越嚼越香,“味道的确是好极了。看到我们吃得香甜,村子里的大人们也扑上来吃,学校里的校长出来制止,于是人们就开始哄抢……”生逢饿世,莫言不能不对这种饥饿刻骨铭心。他把这种情景写进了短篇小说《铁孩》,也写进了散文《忘不了吃》他的笔下,里。关于吃,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怎么看怎么觉得假,像是在讲述一个千年以前的故事。然而,这一切又都是真实发生的,并且发生在了莫言的身上,也因此,他的讲述才那么有力量:“文革”期间,我十二岁那年秋天,在一个桥梁工地上当小工,起初是砸石子儿,后来给铁匠拉风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铁匠们和石匠们躺在桥洞下休息,因为腹中饥饿难耐,我溜到生产队的萝卜地里,拔了一棵红萝卜,正要吃时,被一个贫下中农抓住了。他揍了我一顿,拖着我往桥梁工地上送。我赖着不走,他就十分机智地把我脚上的那双半新的鞋子剥走,送到工地领导那儿。挨到天黑,因为怕丢了鞋子回家挨揍,我只好去找领导要鞋。领导是个猿猴模样的人,他集合起队伍,让我向毛主席请罪。队伍聚在桥洞前,二百多人站着,黑压压一片。太阳正在落山,半边天都烧红了,像梦境一样。领导把毛主席像挂起来,让我请罪。我哭着,跪在毛主席像前结结巴巴地说:“毛主席……我偷了一个红萝卜……犯了罪……罪该万死……”民工们都低着头,不说话。领导说:“认识还比较深刻,饶了你吧。”领导把鞋子还了我。我忐忑不安地往家走。回家后就挨了一顿毒打。(莫言)(左少年时唯一的照片。摄于(莫言)(左少年时唯一的照片。摄于1962年,他与堂姐在一起这顿毒打,在莫言的记忆中深刻而痛楚,常年不停地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可以说,从一出生开始,莫言就随着这个国家的风风雨雨独自而饥饿地成长着。无论时代怎么变化,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们,都顽强地活着,也行走着少年莫言这样一个干瘦的喜欢胡思乱想着的少年。没有人看见莫言生长,就像没有人看见草生长一样。“上边指示”莫言不准读书在那苦难而荒诞的岁月,在高密东北乡,总有些稀罕事发生。少年莫言竟出名了。他先是在班里写出了一篇“大作”写作天赋被老师发,现了。一次“五一”劳动节,学校进行体育比赛,老师让班上的同学写作文。大家都是记流水账,不分主次,平铺直叙,没有重点。莫言则把其他的项目一带而过,直接写教体育的陈老1976年年初征兵时节,恰逢上级发动全县的力量去战天斗地,到二百里远的邻县昌邑县挖胶莱运河,村子里的干部,村支书、大队长、民兵连长和所有的整劳力都到水利工地上去了。征兵开始时,为了不影响水利工程的进度,上级发文说适龄青年可在工地上参加体检。那时莫言是临时工,不用去挖河,根据上级的精神,像他这样外出务工的青年可以就地参加体检。莫言就瞅了个空子,报名之后在公社驻地和社直机关的青年一起参加了体检。过去在村里体检,人人的眼睛都盯着,贫下中农的子弟成群结队,莫言连参加体检的资格都没有。为了让莫言实现逃离土地的梦想,命运女神设计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调虎离山之计,把那些阻碍莫言参军的力量都调离了。他们远在二百里地之外,鞭长莫及,根本就无法也无从得知莫言已经乘虚而入。一切都朝着对莫言有利的方向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莫言的这次幸运,不能不让人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命运。那张仿佛有千斤之重的入伍通知书,是村民兵排长从水利工地骑自行车返乡路经县城时,拐到棉花加工厂扔给莫言的。这件事情此前没有经过民兵排长,他被蒙在鼓里,几乎一无所知,因此感到非常生气。但是莫言参军,是公社武装部的决定,他一个小小的民兵排长根本就无法阻挠,所以他更加气恨,把入伍通知书朝着莫言一扔,头也不回地走了。莫言抬头看看天空,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馅饼从遥远的空中飞下来,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他的脑袋上。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莫言掐了掐自己的胳膊,跺了跺脚下的土地,他咬着那块馅饼,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满腔的情感无处宣泄,浑身有各种澎湃的力量在冲撞,只想找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莫言拿着入伍通知书,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心里忐忑不安,生怕夜长梦多,恨不得马上就上车走人。1987年,莫言与母亲一起为《红高粱》剧组做饭莫言的人生,从此发生剧变。青年农民莫言的人生在1976年这个新政权建立之后最为微妙的年份里,忽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急转,获得了崭新的生命。1987年,莫言与母亲一起为《红高粱》剧组做饭农民莫言变成了青年解放军莫言。古董级的老战士终于提干了一晃六年过去,新兵变成了老兵。莫言在部队已经服役六年。从1979年至1981年,老兵莫言一直待在局训练大队里,算是兼课教官,却无正式编制。老兵莫言的津贴当时已经涨到了每月二十六元,一般士兵是六元,干部五十二元却还要交纳伙食费。待遇上,老兵莫言不差了。但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样总是吊着,不上不下,也不是个事儿。1981年,莫言通过多年的努力写作,终于在保定文联办的《莲池》杂志1981年第5期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接着在,1982年第2期的《莲池》上又发表了短篇小说《丑兵》。这两篇文章的发表,对莫言的命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两篇文章被部队的领导拿到总参干部部去做公关工作,加上部队领导对他讲课“古董级”战士政治的认可,莫言终于由一名教官,升级为“菜虫级”正排政治教官。这一跃,不啻腾云驾雾。为了这看起来并不复杂的一跃,莫言花了整整七年时间。莫言收到通知时,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他百感交集,脑袋一阵乱哄哄的,又一阵空洞洞的。他终于提干了,他终于可以正式地跟土地吻别,安安心心地吃他的国家粮,再也不用回农村务农了。北京的调令到了,青年教官莫言当上了干部,进了北京。莫言待在部队里,因为没有专业工作,没有当将军的理想,反而整天写作,于是领导就吩咐他做一些新闻方面的工作,就这样他一直做着教官和干事。1984年春天,莫言得知解放军艺术学院刚刚组建一个文学系,向全军各大单位招生。莫言一听来劲了,他立即赶回单位打听。单位宣传科长说是有这个事情,但是需要请示政委和主任,才能答复。莫言终于说动主任同意自己去报考。莫言得到允许,发扬了背八十斤石头走十几里路的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开始为自己的命运奔走。他那时甚至都不懂得怎么拨总机电话,而是自己跑到总参,打听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怎么走。1989年莫言在高密集市上就这样,莫言按图索骥,来到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魏公村内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找到了文学系的办公室。1989年莫言在高密集市上一进门,莫言就碰见当时的干事刘毅然,说要报名。刘毅然说,报名都结束了,怎么现在才来?莫言说,我刚刚知道这个消息。刘毅然问,有没有带作品?莫言说带了。刘毅然说,作品留下。徐主任很忙,好,就不见你了。莫言留下作品,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徐怀中是个识货的行家,也是莫言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贵人。他看到了莫言的作品后,对刘毅然说:“这个学生,即便文化考试不及格我们也要了。”莫言最终以单位里文化课最高的考分,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年秋天,莫言敲开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门,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在莫言的文学创作中,在他的人生中,又是一次重大的变化。莫言真正成为作家,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他的创作风格和创作趣味,也是在进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之后,产生了质变。正视故乡,超越故乡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后,莫言拼命地阅读,写作。事实上,这也是那个时代作家和文学青年的常态。1985年,莫言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发表,随即在文坛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地约稿信纷至沓来,这是莫言真正的成名作。这一时期,莫言的小说大都以自己的故乡为背景,以个人情感为线索,加上真真假假的家族传说和民间传说,杂糅在一起。有一天晚上,莫言一连写了三篇小说《石磨》《五个饽饽》《大风》。在《大风》里,莫言第一次正面描写了自己的童年记忆。莫言(提瓶者,在买香油)从1985年开始创作之后,莫言的写作一直是一种讽喻,他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自己以往的苦难和不公平,他必须寻找一种特殊的角度和与众不同的姿态,才能正视故土的那些无穷无尽的山水风物和人情世故。莫言(提瓶者,在买香油)这个时期的莫言,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投资自己这片熟悉的土地,他搬运来各种建筑材料,准备修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王国。他后来在《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檀香刑》《酒国》《四十一炮》等小说里,胆大包天地把天底下所有他认为合适的东西都搬到高密东北乡来的出格举动,都以这个时期的小说作为开端。这个时候,莫言终于发现,无论他怎么想要逃离乡村,无论他的身体逃到哪里,他的精神都无法割舍对乡村的记忆。这个时候,即便是痛苦,也已经酿成了美酒。正如他在演讲时说的那样,饥饿和孤独是他创作的财富。莫言同时也明白了:……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藤结什么瓜……我是一个在饥饿和孤独中成长起来的人,我见多了人间的苦难和不公平,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同情和对不公平的愤怒,所以我只能写出这样的小说。”也就是说,一旦正视这种苦难和不公平之后,莫言就正式找到了一把打开通向故乡大门的钥匙。莫言拥有了自己的翅膀和语言,在高密东北乡的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对此,莫言说:故乡留给我的印象,“是我小说的魂魄,故乡的土地与河流,庄稼与树木,飞禽与走兽,神话与传说,妖魔与鬼怪,恩人与仇人,都是我小说的内容。”他终于找到一把打开封存记忆闸门的钥匙。他打开了这扇大门,看见里面堆满了琳琅满目的珠宝。莫言在文章《超越故乡》里谈到了自己的创作秘密,那就是对故乡的爱恨交加,对故乡的肉身逃离和精神反刍。他还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超越地理学意义上的故乡,给自己创造一个精神家园。近三十年来,莫言就在这里孜孜不倦地打地基,夯土墙,他的这种举动《野骡子》里叙事者罗小通的和他的中篇小说母亲何其相似。她节衣缩食,忍饥挨饿,仅仅就是为了在村里造一幢美轮美奂的豪宅,并且以这幢徒有其表的豪宅来向离家出走的丈夫罗通和野骡子示威,同时也向靠注水猪肉致富的村长老兰表示自己的能干。直到这时,莫言才从情感上重新返回那个让他“爱恨交加”的故土,他是从传奇和衣锦还乡这两种方式首先寻找到相对合适的对这片故土的态度。莫言一直在小心翼翼地校正自己的态度,而这种校正到了最后,无疑需要最高的,也是最简单的人生修养:诚实。莫言说:我想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实就是回到本原,返向童年时代的真实生存和具可以说体的生存情感。这种情感下的叙事,是不紧不慢,不卑不亢,不讽不喻,是实实在在、平平静静地讲述。在这种讲述中,叙事者的姿态是平的,不是居高临下,也不是自下仰视,不盛气凌人,也不诚惶诚恐。“就怕莫言回高密”1985年是莫言得窥堂奥的一年。这一年,莫言三十岁。三十而立,他再也不用到处流荡了。1986年夏天,莫言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工作单位换成了总政治部文化部,他从高密东北乡一举进入了北京,靠近了紫禁城。他的人生和创作,也进入了高峰期。在1986年是莫言小说年。中国文坛,他神仙附体一般,自言自语,常常一包香烟,半瓶啤酒,灵感喷涌,下笔如风。这一年,《红高粱》发在了《人民文学》第3期上。莫言也在这年加入中国作协。在1986年和1987年,莫言变成了一个呼呼旋转的陀螺,被故事的鞭子抽打着,越转越快,无法停止,简直要因为旋转太快而脱离地面,冉冉上升了。他在条件艰苦的高密老家写作。在老朋友张世家的办公室里写作。在一个仓库里,冬天没有空调,冰冷刺骨,他的手上、脚上和耳朵上的冻疮在流脓,因为有痔疮坐不下来而蹲着、跪着写作,其写作之状可谓苦不堪言,又可谓乐在其中,飘飘欲仙。那两年里,莫言每次暑假、寒假从高密东北乡回来,都能带回来好几篇小说,以至他的同学都说:就怕莫言回高密。莫言的疯狂创作,到他写中篇小说《欢乐》时,达到登峰造极。莫言在这个时候是西毒欧阳峰,他倒着走路,反着看世界,通透了人生冷暖。在《欢乐》这部八九万字的小说里,莫言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连段落和标点符号都来不及加。他就像是一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刮墨刀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教育科技股权分配及资源共享协议模板
- 2025年度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模板(保密协议)正式版
- 2025年度保密性产品研发与生产合作协议
- 2025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农村集体土地租赁与使用权转让协议
- 2025年度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备案与监管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影演员跨界合作合同范本
- 咖啡厅垃圾运输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新能源产业研发人工费合作协议
- 高等职业学校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
- 涤纶及涤棉织物印花
- 纹绣培训专业艺术教程课件
- 雅思词汇胜经电子书
-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合集
- 2022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笔试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缆防火封堵施工标准【实用文档】doc
- 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 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维护技术方案
- GB/T 9793-2012热喷涂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锌、铝及其合金
- GB/T 26121-2010可曲挠橡胶接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