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
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血细胞计数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属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B.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方格网中有九个大方格
C.血细胞计数板上的双线用于区分大方格,单线用于区分中方格
D.用酒精清洗后的血细胞计算板可用绸布轻轻拭干
K答案XC
K祥解X血细胞计数板被用以对人体内血细胞进行显微计数之用,也常用于计算一些细菌、
真菌、酵母等微生物的数量,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工具。
血细胞计数板是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
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微生物计数用。这一
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体积为0.1mm3.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
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另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
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
一大方格都是由16x25=25x16=400个小方格组成。
【详析】A、显微镜直接计数是测定细菌数量的常用方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方法
属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正确;
B、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方格网中有九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
微生物计数用,B正确;
C、血细胞计数板上的双线用于区分中方格,单线用于区分小方格,C错误;
D、用酒精清洗后的血细胞计算板可用绸布轻轻拭干,D正确。
故选Co
2.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⑤
②⑥
注:“+”表示促进或增加,“一”表示抑制或减少。
A,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干扰雌雄交尾来控制特征⑤,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B.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
C.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D.某种群的特征②逐渐增加,可判断种群特征⑤是增长型
[答案』B
[祥解》由图分析可知:①③能使种群密度降低,①③是死亡率和迁出率;②④能使种群
密度上升,②④是出生率和迁入率,⑤通过影响①使种群数量减少,通过影响②使种群数量
增多,则⑤是年龄结构,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迁出率,④是迁入率,⑥是性别比
例,它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详析】A、①③能使种群密度降低,①③是死亡率和迁出率;②④能使种群密度上升,
②④是出生率和迁入率,⑤通过影响①使种群数量减少,通过影响②使种群数量增多,则⑤
是年龄结构,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迁出率,④是迁入率,⑥是性别比例,它通过
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干扰雌雄交尾来控制特征②,进而
影响种群数量,A错误;
B、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
种群分布的面积等不相同,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B正确;
C、常见的种群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
比率,但没有性别或雌雄同体的种群没有性别比例的特征,C错误;
D、②是出生率,某种群的出生率逐渐增加,不能判断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还应考虑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D错误。
故选Bo
3.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
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答案》C
"羊解』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
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
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析】气温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蝗虫
原本就会在秋季死亡,降温使它们死亡前没有产生后代,导致出生率下降,所以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o
4.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
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
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答案』D
(祥解》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
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
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
昆虫卵的密度,蛎虫、跳蛹的密度等。
2、标记重捕法(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
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
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详析】A、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方法是一种新型调查手段,特别适用于对活动隐
秘的大中型、珍稀兽类、鸟类的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
生哺乳动物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即物种丰富度,A正确;
B、标记重捕法需要捕捉动物并标记,后再次捕捉,故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
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B正确;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得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即可调查生活在
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C正确;
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D错误。
故选D。
5.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
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123456
年龄/岁
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
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
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
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
k答案』D
(祥解X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
算法。
【详析】A、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根据题意“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
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可知,观察的并非是该
地的全部灰松鼠,A错误;
B、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若要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可
采用逐个计数法,B错误;
C、图示为“某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的逐年存活情况”,由图可知,随着灰松鼠年龄的增大,
其存活率逐渐下降。但当地灰松鼠的种群数量未知,不能推断其种内竞争的情况,C错误;
D、据图可知幼体存活率下降较高,0-1年死亡个体较多,成年后死亡较少,对灰松鼠进行
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D正确。
故选D。
6.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B,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抵抗干旱
C.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小数量多,适合弱光生存
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吸收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
[答案XC
(祥解』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为了适应环境从而生存下来,生物的
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
【详析】A、荒漠中的爬行动物如蜥蜴表皮有角质鳞片,这样的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
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荒漠生活,A正确;
B、草原中的植物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使叶片狭窄,而且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
减少水分散失,抵抗干旱,B正确;
C、森林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体积大,有较大的基粒,基粒片层数目也较多,叶绿素含量高,
因此能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充分地吸收光线,适合弱光生存,C错误;
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是白天高温环境下气孔关闭,到了夜间才打开进行气体交换,
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了水分的蒸发,D正确。
故选Co
7.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
在同一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
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岛上蜗牛物种数就是该岛的物种多样性
B,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
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重叠的结果
[答案》C
【详析】A、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蜗牛只
是其中的一种生物,其数量不能代表该岛的物种多样性,A错误;
B、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而该岛上的蜗牛有上百个物种,故其全部基因
不能组成一个基因库,B错误;
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所处的环境相同,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正确;
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分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8.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栋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栋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
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栋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
[答案XD
(祥解X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
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详析】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桥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符合次生演替条件,是
次生演替,A正确;
B、灌丛比杂草群落结构更复杂,对阳光的吸收利用更充分,B正确;
C、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分层现象比灌丛更明显,动物要以植物为食或作为栖息场所,所以
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C正确;
D、马尾松林只有马尾松一种乔木,没有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马尾松、青冈桥混交林乔
木层的植物是马尾松和青冈桥,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以种间竞争增强了,D错误。
故选D。
9.一个物种按生理要求及所需资源占据的生态位称为基本生态位,由于物种相互作用而实
际占据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藤壶A常生活在浅水区,藤壶B常生活在深水区。将藤
壶B清除后藤壶A可以很容易占据深水区,将藤壶A清除后藤壶B却不能占据浅水区,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位是指某种生物占据的空间位置
B.藤壶A、B的实际生态位是固定不变的
C.膜壶A实际生态位比基本生态位要宽
D,藤壶B的实际生态位和基本生态位相同
1答案]D
[祥解》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
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因此,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
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析】A、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
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所以生态位是指某种生物占据的空间位置的说法是错误
的,A错误;
B、藤壶A的实际生态位发生了改变,不是固定不变的,B错误;
C、藤壶A的实际生态位是浅水区,基本生态位是深水区和浅水区,实际生态位比基本生态
位要窄,C错误;
D、藤壶B在没有藤壶A和有藤壶A的状态下,始终占据浅水区,说明实际生态位和基本
生态位相同,D正确。
故选D。
10.图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今今
时间时间时间
A.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B.“螟蛉有子,蝶赢负之”体现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①表示
C.图中表示的关系中,一方死亡,对另一方有益的是②
D.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③来表示
k答案》A
K祥解》据图分析,题图中①、②、③为三种种间关系,其中①表示捕食,②表示种间竞
争,③可表示原始合作。
【详析】A、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但可能有共同的空间等资源,因
此,二者可能为种间竞争关系,A错误;
B、“螟蛉有子,蝶赢负之”体现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用图①表示,B正确;
C、图中②为种间竞争关系,一方死亡,则对另一方有益,C正确;
D、海葵和寄居蟹的关系是原始合作,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
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故海葵和寄居蟹分开以后各自还能独立生活,两者的关
系是③原始合作,D正确。
故选Ao
11.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
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
着的是()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答案』B
k祥解》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
【详析】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错
误;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
物种,挺水植物的出现意味着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的过程,是荷花这一物种的
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
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
故选B。
12.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
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D.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得稻田中害虫与拟水狼蛛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祥解』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
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详析】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A正确;
B、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但信息传递不一定,B错误;
C、精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慢且始终为稻田;弃耕稻田不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较
快,且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正确;
D、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得稻田中
害虫与拟水狼蛛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13.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00J/(cm2.a)
B.第二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20J/(cm2-a)
C.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有50%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D.无法计算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K答案XD
K祥解X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
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
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粪便中的能量。
【详析】A、据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摄入量一粪便量,即100
—20=80J/(cm2-a),A错误;
B、图中第二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20J/(cjrf.a)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流向
分解者的能量应包括遗体残骸中的能量等,B错误;
C、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80J/(cnAa),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是50J/(cm2.a),则第
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有50/80=62.5%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了,C错误;
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从图中不能确定第三营养级同化
的能量是多少,因此不能计算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
故选D。
14.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
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过程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减轻
B.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
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
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提供营养
[答案》B
[祥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析】A、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虾池中有机碎屑含量增加,水体中N、P等无机盐
增多,水体富营养化严重,A错误;
B、藻类作为生产者,在物质循环中占主要地位,B正确;
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同时浮游动物摄食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
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和有机碎屑提供营养,D错误。
故选B。
1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
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答案》C
"羊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产者
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
【详析】A、杂食动物既会捕食植物,又会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
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动物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A正确;
B、绿色植物进行的是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
C、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
D、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就是单向的,
D正确。
故选C。
1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
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c、d、e、f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该系统中的能量通过brcrd-e渠道进行流动
C.碳在系统中循环的形式是CO2,图中还缺少b—>a、c—>a和d―>a
D.该系统中营养结构由1条食物链组成;f为分解者,只包含真菌和细菌
[答案工D
K祥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按其营养功能区分的,包括生产者、消费、分解者和非生
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图中c为植食性
动物,e为大型肉食动物,f为分解者。
【详析】A、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c、d、e、f为生物成分,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
的生态系统,A正确;
B、b—c—d~e构成食物链,该系统中的能量通过brc—d~e渠道进行流动,B正确;
C、碳在系统中循环的形式是CO2,生产者、消费者均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图中还缺少b-a、
c—>a和d—>a,C正确;
D、b、c、d、e可能各包含多种生物,该系统中营养结构不止1条,分解者也包括蚯蚓等腐
生动物,D错误。
故选D。
17.山东农业大学最新研究发现,雄虫和雌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可以协同调节该种昆虫的两性
行为。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一种物理信息
B.该研究可证明信息传递对种群的繁衍具有调节作用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
D.可利用性外激素来防治农业害虫,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K答案1B
(祥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析】A、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一种化学信息,A错误;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该过程发生在同种生物内部,可证明信息传递对种群的繁
衍具有调节作用,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都是由生物发出的,还可以由环境发出,C错误;
D、利用性外激素来防治农业害虫,使能量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是不能提高生态系统
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B。
18.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
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日龄口dE3?日龄
▲
牛生殖后期f
-生殖期-
-生殖前期-
••••••
O8642O
46810864202468
个体数(XIO')个体数(XI03)
第1次调查第2次调查
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
A.受寒潮侵袭B.遭杀虫剂消杀
C.被天敌捕杀D,被性外激素诱杀
(答案XD
K祥解X(1)据图分析,第2次调查较第1次调查结果比较生殖期昆虫的性别比例变化较
大。
【详析】A、若昆虫种群受寒潮侵袭,则各日龄阶段昆虫侵袭程度应一致,A错误;
B、若昆虫种群遭杀虫剂消杀,则各日龄阶段昆虫消杀程度应一致,B错误;
C、若昆虫种群被天敌捕杀,则应是低日龄阶段昆虫被影响较大,C错误;
D、性引诱剂可以吸引交配期的雄性个体,进行诱杀,因此生殖期和生殖后期雄性昆虫数量
变化较大,D正确。
故选D。
19.“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秸秆和菜籽饼可作
为肥料还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
B,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
K答案XC
R祥解』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生物的种间关系有:种间竞争、捕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寄生。
【详析】A、油菜花可以通过花的颜色(物理信息)和香味(化学信息)吸引蜂蝶,A正
确;
B、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蜜蜂、
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正确;
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C错误;
D、秸秆和菜籽饼可以为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故二者还田后可以提高土壤
物种丰富度,D正确。
故选Co
20.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
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
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
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
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
K答案UD
K祥解》由题干信息可知,镉胁迫显著偏离于苦草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其生
存,而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缓解镉的胁迫。
【详析】A、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故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A
正确;
B、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
正确;
C、镉属于重金属,能够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C正确;
D、胁迫是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环境条件,因此在镉的胁迫下,苦草已经不
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D错误。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每题,不止一个选
项符合题,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某实验小组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
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曲线A、B是
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A.检测酵母菌数量时,取样前振荡试管的目的是增加样液中氧气的含量
B.若一个小格内酵母菌过多,则需要舍弃,只计算少的小方格
C.B批次酵母菌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但环境容纳量接近
D.酵母菌的起始数量和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氧气含量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K答案1CD
(祥解》采用抽样检测法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在计数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注
息:
1、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
观察7天。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防止酵母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求得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小。
3、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
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
清,应当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酵母菌的计数。
4、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邻两边上的菌体数,一般可采取数上线
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另两边不计数。
5、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
其平均值。计数时应不时地调节焦距,才能观察到不同深度的菌体,按公式计算每mL(或
10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详析】A、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可能会沉在试管底部,如果取样取的是试管底部,实验
数据则会偏大;如果取样取的是试管上部,则实验数据则会偏小,因此取样前应轻轻振荡试
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计数误差,A错误;
B、若一个小格内酵母菌过多,可以进行适度稀释后再进行计数,B错误;
C、据图乙可知,B批次增长较A快,说明B批次酵母菌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但由
于营养液总量相同,所以环境容纳量相同,c正确;
D、酵母菌的起始数量和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氧气含量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正确。
故选CDO
22.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K增
速
*
、
相
对
他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
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左移
[答案》AC
K祥解邪可利效应,群聚有利于种群的增长和存活,但过分稀疏和过分拥挤都可阻止生长,
并对生殖发生负作用,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许多小种群不稳定,一旦种群密度低
于某一水平,种群的相互作用就会消减。
【详析】A、初始密度介于0~a时,即种群密度小于种群生长的最适密度,对种群的生长
起到阻止作用,因而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A正确;
B、初始密度介于a~c时,应分两段来分析。在种群数量小于b时,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当种群数量大于b时,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表现为种群数量上升,B错误;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同时在种群密度高
于c时进行捕获并保留在c,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C正确;
D、自然状态下雌雄数量相等,从性别比例上看最有利于种群繁殖,此时人为提高雄性比例,
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密度增长,使种群增长速率减小;即人为提
高雄性比例时,需要更大的种群密度才能弥补,使种群增长率维持到0而不为负,即此时b
点右移,D错误。
故选AC。
23.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
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
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管送的有
()
种群密度
0abc时间
A.c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一定是乔木
B.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D.图中O-a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
1答案》C
K祥解X分析曲线图:物种①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了,属于一年生的草本;物种②
是多年生的草本;物种③是灌木。
【详析】A、物种①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了,属于一年生的草本;物种②是多年生
的草本;物种③是灌木。C点后,物种③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
被类型不一定是乔木,A错误;
B、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
C、b-c,灌木增多,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减少,由于物种②能耐受弱光,而物种①不耐受弱
光,所以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C正确;
D、图中0-a阶段,群落中存在垂直结构,D错误。
故选C。
24.在农业以及畜牧业的生产中,许多措施体现了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农田除草降低了种间竞争,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利用性引诱剂杀死某害虫的雄虫可降低该害虫的K值
c.10万“鸭子军队”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属于生物防治,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D.增加入工林生物种类和数量可提高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ABD
(祥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
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
【详析】A、农田除草降低了杂草与庄稼的竞争程度,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
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
B、利用性引诱剂杀死雄虫,改变了性别比例,降低了出生率,但没有改变K值,B错误;
C、鸭子捕食蝗虫属于生物防治,可以避免过多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C正确;
D、增加入工林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可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D错误。
故选ABD„
25.下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傕误的有()
A
co2(CH2O)
B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
B.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
C.过程B只能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K答案】ACD
k祥解》分析图解可知,A过程是利用二氧化碳合成(CH?。),该过程可表示生产者的光
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B过程表示(CEO)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该过程可表示生物的呼
吸作用,既可以表示有氧呼吸,也能表示无氧呼吸。
【详析】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A错误;
B、A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主要由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输
入到生物群落中,B正确;
C、B表示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C错误;
D、A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光能自养型的蓝藻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不
含叶绿体,B可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既可以表示有氧呼吸,也能表示无氧呼吸,另外还有
化石燃料的燃烧,无氧呼吸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没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ACDo
26.竹子中纤维素含量很高。大熊猫每天要吃大量竹子,但一般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
素。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熊猫未消化的纤维素会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B.纤维素分解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大熊猫与其肠道内某种纤维素分解菌是竞争关系
D.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竹子一大熊猫一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AB
[祥解X1、由题意可知,大熊猫依赖肠道中细菌群消化纤维素,细菌则吸收营养物质,因
此两者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2、从培养基的功能来看,主要有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型培养基。
【详析】A、大熊猫未消化的纤维素会被肠道中的微生物分解利用,A正确;
B、纤维素分解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B正确;
C、大熊猫依赖肠道中细菌群消化纤维素,细菌则吸收营养物质,因此两者的种间关系为互
利共生,C错误
D、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竹子一大熊猫,或者竹子一纤维素分解菌,D错误。
故选AB。
27.轮叶黑藻(冠层型水草)在富营养情况下,迅速生长覆盖水面,对于密刺苦草(草甸型
水草)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有人开展不同密度团头筋(fang)对轮叶黑藻和密刺苦草的影
响研究,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轮叶黑藻的遮蔽作用会引起水体底层光照不足和缺氧
B.轮叶黑藻与密刺苦草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结果表明团头鲂更多地选食黑藻,不以密刺苦草为食
D.根据结果推测该水体中团头鲂的K值大约为1尾皿以
K答案』AB
(祥解》群落的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群落的分层现象。轮叶黑藻(冠层型水草)分
布在水的上层,密刺苦草(草甸型水草)分布在水的下层,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水体富营养化:水中N、P含量过多,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引起
水生动物大量死亡。
【详析】A、轮叶黑藻(冠层型水草)在富营养情况下,迅速生长覆盖水面,轮叶黑藻的
遮蔽作用会引起水体底层光照不足,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减少,导致缺氧,A正确;
B、轮叶黑藻(冠层型水草)分布在水的上层,密刺苦草(草甸型水草)分布在水的下层,
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
C、据图可知,在随着团头鲂密度的增大,轮叶黑藻的覆盖度降低,密刺苦草的覆盖度增大,
说明团头鲂更多地选食黑藻,取食密刺苦草较少,C错误;
D、根据结果不能推测该水体中团头鲂的K值是多少,D错误。
故选AB„
28.“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种植玉米的田中栽种大豆是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B.雾霾天气影响环境温度、光照时间等,可导致某些种群数量减少
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
D.丹顶鹤雌雄双双起舞的行为信息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繁衍
K答案》ABD
K祥解》雾霾污染使生物多样性丧失,具体表现在:雾霾污染因其持续性的特点,则更易
造成生物体重金属元素的富集,铅镉汞等重金属即使在浓度很低时也会对生物产生较强的遗
传毒性,对生物DNA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并随着基因的世代传递导致整个种群遗传多样
性水平降低,引发种群规模的缩小乃至灭绝。
【详析】A、在垂直结构上,玉米较高,大豆较矮,种植玉米的田中栽种大豆运用了群落
的空间结构原理,A正确;
B、雾霾天气影响环境温度、光照时间、pH值等条件,从而破坏物种的生育与繁殖环境,
导致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物种灭绝,B正确;
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不一定不利于其生存,如果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
无翅类型却能生存下来,C错误;
D、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属于行为信息,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繁衍,D正确。
故选ABD。
29.某同学在分析羊食草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能量流动模型,对其科学性的评价正确的是
()
生物资源
_____________f③未被利用的能量
…二一..........।----羊•••
草RJA被捕食一叶被同化7J-A生长发育、繁殖
粪便/散失
分解者-一遗体、残骸(热)
A.过程②有机肥中的化学能主要流向土壤微生物,而不能被草利用
B.过程③中的能量最终都会流向第二营养级生物
C.羊遗体、残骸的能量应该属于羊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过程④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全部以热能形式散失
(答案』AC
(祥解』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能量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
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析】A、植物不能利用有机肥中的能量,只有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后,植物利用其中
的矿质元素,有机肥中的能量主要流向土壤微生物(分解者),A正确;
B、过程③中的能量是草中未被利用的部分,有可能会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利用,但还有的
部分可能会被分解者分解,B错误;
C、羊的遗体、残骸的能量属于羊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部分,C正确;
D、过程④通过呼吸作用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还有部分转化成ATP的能量用于生
命活动,D错误。
故选ACo
30.家畜养殖时通过一定措施提高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在以植物饲料养猪
的过程中,下列措施能提高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是()
A.选择消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优良品种B.将猪进行圈养,减少猪的运动空间
C.用秸秆和猪的粪便近制沼气D.利用青贮技术发酵制作猪饲料
[答案》AD
(祥解力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家畜以农作物为食,处于第
二营养级。
【详析】A、消化能力强的品种,有利于对饲料的消化利用,能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
能量传递效率,A正确;
B、将猪进行圈养,减少猪的运动,有利于脂肪积累体重增加,减少能量消耗,圈养猪时,
转化成脂肪的能量属于同化的能量,所以传递效率不会改变,B错误;
C、用秸秆和猪的粪便涵制沼气,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能量
传递效率,C错误;
D、利用青贮技术发酵制作猪饲料,有利于猪的消化吸收,可以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能
量传递效率,D正确。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共计30分。
31.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
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惹人驻足。为保护某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
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入值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当年种群数量
一—年前种群数量
1
.15
O
.O55101520时间/辛
图乙
(1)据图甲可知,该物种在增长速率最大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只。据图乙可知,该
种群在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第5-20年间,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年。
(2)若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按“S”形增长,则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每次捕捞
(填“前”或“后”)该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左右,用(方法)调查该种鱼种群密
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填“多”或“少”)。
(3)图1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相关实验,并测得实验数据绘制的
曲线图。
分析图1实验数据得知,在0~7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S”形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
原因(至少答出两点),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
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ImmxlmmxO.l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
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上图,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个/mL。
[答案1(1)①.1000②.增长型③.20
(2)①.后②.标记重捕法③.多
(3)①.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培养液pH下降②.1.2x108
[祥解》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
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
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
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1)由图中数据可知,在该调查期间,物种X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先增加后维持相对稳定,
大致呈“S”形;据图可知,1980年后,该物种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物种在该湿地的环境容
纳量大约是2000只,所以增长速率最大的是在K/2时,即1000只;该种群在第5年九大于
1,所以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是增长型;0-20年间九值<1,种群数量减少,故该动物
的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
(2)每次捕捞后,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72,可以保持种群最大增长速率,持续获得较大的
鱼产量,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若经捕获后的动
物更难被捕获,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一标记后重新捕获数,则
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多。
(3)分析图1实验数据得知,在0〜7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S”形增长:超过7d之后,由
于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培养液pH下降等原因,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
趋势。
由的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取4个角和中央共5个样方,共
有24个酵母菌,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x5=12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
ImmxlmmxO.lmm,样液稀释100倍,故1m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
120^0.1x100x1000=1.2X108个/mL。
32.下图1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简图,I、II、III代表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秋节给员工慰问信(14篇)
- 学校食堂临时用工协议书美篇
- 交通安全承诺书模板锦集七篇
- 中秋晚会主持词范文(6篇)
- 学生做饭课件教学课件
- 中班熊猫课件教学课件
- 影响企业软实力形成的因素分析
- 日期和时间 词汇 编制说明
-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电子发票管理系统开发与维护合同
- 四川新农村建设农房设计方案图集川西部分
- 安全工程导论课件:事故致因理论
- 山东省青岛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无答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行政执法)答案和解析
- 2024年安能物流合作加盟协议版
-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方法和风险思维专业解读与应用之7:5 领导作用-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雷泽佳编制-2024B1)
- 地面找平专项施工方案
-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财税服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