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_第1页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_第2页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_第3页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_第4页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1.竹炭包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车辆中难闻的气味而广泛受到群众的喜

爱,这种产品可以对室内甲醛、一氧化碳等气体进行吸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竹炭进行

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

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②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作干燥剂。

④加热或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

【设计实验】将竹炭充分燃烧,检验其产物,以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所用装置如图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

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说明竹炭中(填“含”或“不含”)有碳元素,写出C

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o

(3)小明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F装置,你认为(填“可以”

或“不可以)原因是o

2.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I、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酥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

此时瓶中溶质(酚醐除外)一定有o

II、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说

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IIL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4)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利用数字传感器上的

计算机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图象,如图所示。当加入盐酸mL时,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

测量温度变化、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盐酸与氢氧化钢溶液能否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

【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领溶液,并滴加1-2滴无色酚献试液,

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观察到—现象,从而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领

发生了化学反应。

试卷第2页,共16页

上稀盐酸卜碳酸钠溶液

目一目一目

滴加了酚酥溶液溶液M溶液N

的氢氧化钢溶液

(2)继续向反应后的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最终得到无色溶

液N。由此可知,在没有滴加碳酸钠溶液的溶液M中除了酚麟外,还含有的溶质是—(填

化学式)。

【提出问题】

滴加碳酸钠溶液后,最终所得溶液N的溶质成分是什么(不考虑酚献)?

【猜想假设】

甲同学的猜想:NaCl、BaCh

乙同学的猜想:NaCl

丙同学的猜想:NaCl、Na2cO3

【分析交流】

(3)同学们经过交流,认为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4)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少量溶液N于试管中,滴加Na2s04有白色沉淀产甲同学的猜想正

溶液生确

实验二:取少量溶液N于试管中,滴加AgNCh有白色沉淀产甲同学的猜想正

溶液生确

【讨论反思】

(5)实验—(填“一”或“二”)不能得到“甲同学的猜想正确”的结论,理由是

4.化学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zOs反应产物的影响。

甲、乙两实验中(固定装置略),所取氧化铁的质量相等,同时开始加热,观察到两组实

验中的红色粉末均全部变黑后,同时停止加热,持续通入CO冷却至室温;再分别用甲、

乙反应后所得黑色粉末继续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资料:①酒精喷灯火焰的温度高于酒精灯;

②铁的氧化物均能与盐酸反应,其中只有Fes。,能被磁铁吸引。

足量的澄足量的澄

目清石灰水清石灰水

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

黑色粉末全部

1取少量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

被吸引

另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黑色粉末全部消失,有红色

2...

CuSO”溶液固体产生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甲、乙实验还需增加的装置是.

(2)甲组反应后玻璃管中黑色粉末是—,判断的依据是—。乙组所得黑色粉末是铁和

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则表中乙组步骤2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某同学认为,向甲、乙实验反应后的黑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能观察到黑色粉

末全部消失,有气泡产生,可证明黑色粉末是铁。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说明理由。

(4)本次探究活动的结论是

5.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稀盐酸和Ba(OH%溶液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

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如下图)。

32.2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稀盐酸无色个配溶液

Na2cO3溶液10%的ZnSC>4溶液

充分反应充分反应、过滤1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Ba(OH)2溶液并对所得滤液进一步实验将滤渣洗净、干燥,

I再称量2.5g滤渣

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

(1)写出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提出问题】实验1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实验验证】

(2)小南同学在进行实验2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于是他认为实验1反应后溶

液的溶质成分中一定不含Ba(OH)2,请对小南同学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作出评价

试卷第4页,共16页

(3)小岗同学在实验3中没有观察到冒气泡的现象,结合实验2的现象,他确定实验1

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是(填化学式)。

【分析与结论】

(4)请你利用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判断:实验4中产生的实验现象为(答完整);

实验3反应后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深入交流】

(5)在实验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了有关实验1的图像,该图像表示的是(填

符号)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某微观粒子的个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总结与评价】老师对同学们能够从多角度来设计方案和分析问题,并从中寻找证据解

决问题的科学思维给予了充分肯定!

6.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图实验:

稀盐酸稀盐酸稀盐酸稀盐酸

XX

Ca(OH)一NaCO一AgNO一;<<

氧化铁z2233

溶液溶液V-7溶液

ABcDEF

(1)上述反应中无明显现象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

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

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2)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

猜想三:NaCl、Ca(0H)2和HC1;

猜想四:o

【讨论与交流】

(3)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是错误的。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现象

猜想四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拓展与迁移】

(4)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

7.某化学活动小组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做了如图四个实验。

少量氯化少量氢氧少量酚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有离子。

(2)上述实验一定能证明该瓶溶液已经变质的是(填字母序号)。

(3)若要证明该瓶溶液部分变质,只需要在_____(填字母序号)实验基础上,再加入—

(填一种试剂及用量)即可。

(4)实验后同学们将上述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溶液无色且有白色沉淀存在,则

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麟外一定还含有,为确定其成分,需要使用的试剂为。

8.某化学社团对蜡烛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实验1: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断石蜡的密度比

水的密度(选填“大”或“小”)。

(2)实验2: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再取出,观察火柴梗变黑的程度。

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o

(3)实验3: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的性质

是o

(4)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一段时间后观察

试卷第6页,共16页

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若欲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则应进行的操

作是。写出蜡烛充分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O

(5)为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得如表信息:

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是否产生火焰

石蜡50〜70300〜550约600是

铁15352750约1800否

钠97.8883约1400?

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拓展】由此推测:钠燃烧时,(选填“是”或“否”)产生火焰。

9.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探究。

I.探究NaOH的性质

同学们设计如图一所示实验。

气球

图一

(1)实验一中酚献试液变红,说明NaOH溶液显___性。

(2)实验二、实验三验证了NaOH能与某些—(填物质类别)发生反应。写出实验三中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3)实验四中滴入NaOH浓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现象(填“能”或“不能”)证

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补充实验证明两者

能够发生反应):—。

II.探究Ca(OH)2的性质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取lgCa(OH)2固体于试管中,各加入3mL水,充分振荡,均得到

悬浊液。

(4)甲同学将盛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吸取上层清液,滴入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

观察到。

(5)如图二所示,乙同学向盛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酚醐试液,振荡、静置后,观察到

试管底部有固体,上层清液呈红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上层清液变为无色,

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再将试管振荡、静置,上层清液呈—色,其原因

是.

滴入2滴酚逐滴加入

猷试演稀盐酸振荡、静置

振荡、静置三一红色

悬浊液固体耳固体

10.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

供氧装置”感到非常好奇,为探究过氧化钠与呼出的气体中能与哪种物质反应产生氧气,

展开了项目式探究。

【查阅资料】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02、CO2和水蒸气等。

活动一:探究过氧化钠与氮气是否反应并生成氧气

(1)实验操作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结论:说明过氧化钠与氮

图1

活动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蒸气是否反应并生成氧气

(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2所示装置。

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发生的变化是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活动三: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并生成氧气

(3)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

【实验记录】

试卷第8页,共16页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A装置中观察

C装置作用是_____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到的现象:―

②C装置中发生反应化学

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C装置中有气

方程式:_____

泡出现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带火星的木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行检验。复燃。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4)某同学对实验III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

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o

11.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

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方案二: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方案三: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1)你的设计方案是;

【进行实验】

(2)小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空白(注:表格中实验操

作一栏用文字描述或图示表示均可):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打磨过金属活动性:

-----;

的铜片:;

1硝酸银Cu_____Ag

=-溶液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式为_____O

【解释与结论】

(3)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反思与交流】

(4)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进行反思:有同学提出,小华的

实验中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简要说明其验证方法:。

1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含碳的铜粉样品进行铜的质量分数的测定,采用下图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良好,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装置D的作用是。

(3)已知硬质玻璃管③内装有铜和碳的混合物4g,反应完全后(氧气过量),停止加热,

冷却后称得硬质玻璃管③中物质质量还是4g,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4)实验完成后,教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可以根据C中质量的变化来计算铜的

质量分数,但是即使③中反应完全,C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准确的结果。经讨论,

有同学提出在A和B之间加一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请你判断:

如果不在A和B之间加一装置,则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

“不变”、“偏小”)。

13.登山运动员登山时常用氧化钙作为供氢剂,用来提供能源。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放置

了一段时间的氢化钙取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氢化钙(Caffe)是一种固态储氢物质,它遇水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并生

成氢氧化钙。氢化钙储存不当容易发生变质转化为碳酸钙。

【提出问题】该氢化钙样品与水反应是否还能生成氢气?

【实验1】小组同学用适量氢化钙样品和水进行实验。

(1)请写出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图所示是小组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装置,为便于控制反应速率,最好选用装置—

(选填"A”或"B”)。

试卷第10页,共16页

(3)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并开始实验。锥形瓶中快速产生气泡:将导管插入肥皂水中,吹出

肥皂泡,用燃着的木条靠近上升到空中的肥皂泡,肥皂泡被点燃。请写出“肥皂泡被点

燃”的化学方程式:“

【得出结论】该氢化钙样品与水反应还能生成氢气。

【提出新问题】实验1中不再产生气泡后,锥形瓶中有较多白色浑浊物。白色浑浊物是

什么?

【分析讨论】

(4)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浑浊物中一定含有氢氧化

钙,氢化钙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变质,故白色浑浊物中还可能含有。

【实验2】按如图所示,将白色浑浊物装入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稀盐酸,并利

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得锥形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5)实验2图中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的依据是o

【反思拓展】

(6)保存氢化钙的一条建议是o

1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氧气

(一)水产养殖和运输中的释氧剂。

甲、乙两同学看到商贩用过氧化钙(CaO2)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于是提出问题:在

实验室条件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进行了探究。

【甲同学的探究过程】

(1)猜想:甲同学根据过氧化钙的化学式,认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甲同学猜测的

依据是o

(2)选择装置:加热过氧化钙固体制氧气时不能选择图1中B装置。B装置的适用条件

图1

(3)实验操作: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松手后,有液体进入

导管,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

②将过氧化钙加入试管中,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③选择装置C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o

④用排水法收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o

⑤检验该气体是氧气。

【乙同学的探究过程】

猜想:乙同学根据鱼池中加过氧化钙增氧,认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向块状过氧化钙中加入少量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冒出,

在导管口集不到气体。将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向收集

到的少量气体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变得更明亮,但没有复燃。

带火星

/|的小木条

「/水

??块状

才包氧化钙

图2

(4)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证明,实验室在常温条件下(填“适合”或“不适

合”)用块状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反思与评价】

(5)要加快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速率,你的建议是=

(二)潜水艇中供氧剂

试卷第12页,共16页

(6)潜水艇中使用过氧化钠(NazCh)为备用供氧剂。已知:过氧化钠与C02反应生成碳

酸钠和氧气,选择过氧化钠作供氧剂的突出优点是:①节约能源;②。

(三)生活中的制氧剂

(7)某家庭制氧机使用过碳酸钠(2Na2cO3SH2O2)粉末,二氧化锦催化颗粒、水来产生

氧气。如图3所示,取等量的MnCh、CuO、Fe2O3,CnCh四种催化剂粉末与一定量过

碳酸钠溶液混合,得到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

图3图4

①用MnCh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可能是o

由此分析家庭制氧机中使用二氧化镒颗粒球而非粉末的原因是o

②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填物质名称)。

15.有一种氯化钠矿盐含有硫酸镁、二氧化硅,为除去杂质硫酸镁进行如图操作:

(1)除杂过程里,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I、II中共同观察到的现象

是。

杂质是否除尽及是否引入了新的杂质?需对C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C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查阅资料】硫酸镁溶液显弱酸性

【猜想假设】

猜想一: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

猜想二;氯化钠、硫酸钠

猜想三: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

猜想四: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钢

【实验探究】

(2)取少量C中溶液滴入酚麟溶液,溶液变红。猜想不成立。

(3)给上述溶液滴入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猜想三不成立。

(4)另在(2)中溶液里继续滴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猜想四成立。

(5)【拓展延伸】若要使C中溶液的溶质只有氯化钠,应进行的操作是。

16.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经典赏析】

(1)①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

成分是(填化学式)。

②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

铁,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③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中可以加入硫酸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同学们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

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图I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

甲、乙两位同学用图I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醐的硫酸钠溶液,

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2)实验中发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说明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性,管

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的pH,具体操

作为,测得pH小于7,管②附近的溶液呈酸性。

(3)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H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乙同

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III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两位同学

为了防止因U形管、碳棒等上有部分溶液残留导致实验不准确,分别用洗涤U形

管、碳棒等,再将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经讨论与分析,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

因可能是(2)中乙同学用(填实验操作),消耗了少量的酸。

(4)甲同学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甲同学用紫色石蕊溶液来测定溶液的

试卷第14页,共16页

酸碱性,原因是o

【解释与结论】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

(5)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pH变大了,乙同学的

老师上课时用H2s04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pH变小了,请从实验前后溶液成

分和离子浓度变化的角度分别说出两位老师实验后溶液pH变化的原因。

17.海水通过晒制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b、CaCb、Na2sCU以及

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实验室模拟粗盐制备精盐的过程。

步骤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①称取盐样品10.0g,用蒸储水充分溶解;

②过滤去除泥沙得溶液A;

(1)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o

步骤二:去除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过量过量过量[、、___

NaOH溶液Bad2溶液Na2cO3溶液厂H滤液I---------U溶液B

^---------->—L——i—

一|滤渣

(2)①加入“过量BaCb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o

A.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不能调整

B.可用硫酸替代该流程中的稀盐酸

C.按加入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三种沉淀

D,溶液B可能只有一种溶质

③理论上用过量的溶液(填一种物质)代替NaOH和BaCh两种溶液,也可以达

到相同的实验目的。

④为了证明所加的盐酸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加入(填试剂),

若(填实验现象),则证明盐酸已过量。

步骤三;获得产品

(3)将溶液B提纯为NaCl晶体,应进行—操作。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观察到,

停止加热,最终得到精盐9.4g。

步骤四:数据处理。经计算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4%。

【结果与反思】

(4)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分数为

90.4%,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18.小明猜想某容器中的气体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小强猜想可能是CO2和

02的混合气体.小明和小强均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探究1)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2)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D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反应前D中装有10克氧化铁粉末,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7.6克,则D中反应生

成CO2克。

(实验探究2)小强把小明实验中的氧化铁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E装置验证其猜想。

(4)若小强的猜想成立,则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

(5)(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小明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

修改的原因是o

试卷第16页,共16页

参考答案:

1.(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2)CO2+Ca(OH)2=CaCO3;+H2O含C+O2^=CO2,2C+O2^=2CO

(3)不可以F装置中通入的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往往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A

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开始后,观察到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则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j+H2O。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F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说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则C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占燃卢燃

C+O2^=CO2>2C+O2^=2CO»

(3)

小明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不可以替换原装置中的F装置,原因是:任何可燃性气体

与空气混合都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或加热会发生爆炸,F装置

中通入的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2.(1)>

(2)硫酸钠

(3)红墨水液面左边高于右面CO2+2NaOH=Na2CO3+H2O

⑷10

【详解】(1)碱性溶液能使酚麟变红,滴入几滴酚酸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

碱性,pH>7;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溶液呈中性或酸性,说明氢氧化钠

与硫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此时瓶中溶质(酚醐除外)一定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

可能有硫酸。故填:硫酸钠或Na2so4;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可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侧

高于右侧现象,这是由于左侧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装置压强减小程度大,右侧换

成等体积的水导致装置压强减小程度小,排除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发生了反应

答案第1页,共14页

的因素,通过对比,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4)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放热,温度最大时恰好完全反应,由图可知,加入盐

酸体积为WmLo

3.(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BaCl2

⑶丙

(4)BaCl2+Na2CO3=BaCO34<+2NaCl

(5)二NaCl也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详解】(1)氢氧化钢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酰试液变红,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钢和盐酸

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氯化领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酸试液变色,故观察

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钢发生了化学反应;

(2)氢氧化钢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继续向反应后的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领,说明溶液M中不含盐酸,因为碳酸钢与盐酸

能反应,不能共存,最终得到无色溶液N,说明溶液M中不含氢氧化钢,因为氢氧化领能

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钢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醐试液变红,故在

没有滴加碳酸钠溶液的溶液M中除了酚献外,还含有的溶质是:BaCl2;

(3)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酬试液变红,而最终得到无色溶液N,说明溶液N中

不含碳酸钠,说明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4)氯化钢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钢和氯化钠,氯化钠是生成物,故溶液中一定含氯化钠,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J+2NaCl;

(5)实验一中,取少量溶液N于试管中,滴加Na2so4溶液,氯化钢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

硫酸钢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N中含氯化银,说明甲同学的猜想正确;

实验二中,取少量溶液N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硝酸银和氯化钠、氯化钢均能反应

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甲同学的猜想正确。

故实验二不能得到“甲同学的猜想正确”的结论,因为NaCl也可与AgNC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

沉淀。

答案第2页,共14页

4.(1)尾气处理装置(答案合理即可)

(2)铁/Fe步骤2中黑色粉末全部消失,有红色固体产生黑色粉末部分消失,

有红色固体产生

(3)不同意,无法排除四氧化三铁的存在(答案合理即可)

(4)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生成铁的量越多(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甲、乙实验中都有一氧化碳排出,

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还需增加的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答案合理即可);

(2)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四氧化三铁不能硫酸铜反应,甲组反应后玻璃

管中黑色粉末是铁(或Fe),判断的依据是步骤2中黑色粉末全部消失,有红色固体产生;

乙组所得黑色粉末是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则表中乙组步骤2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黑色粉末部分消失,有红色固体产生;

(3)根据“铁的氧化物均能与盐酸反应”和四氧化三铁、铁粉都是黑色粉末可知,向甲、乙

实验反应后的黑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能观察到黑色粉末全部消失,有气泡产生,不

可证明黑色粉末是铁;理由是无法排除四氧化三铁的存在(答案合理即可);

(4)根据“酒精喷灯火焰的温度高于酒精灯”,和一氧化碳、氧化铁用酒精喷灯加热生成铁,

用酒精灯加热生成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从而说明: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生

成铁的量越多(答案合理即可)。

5.(l)fe(OH\+2HCl=BaCl2+2H2O

(2)正确

(3)BaC%

(4)有白色沉淀生成Na,

(5)H2O

【详解】(1)实验1为稀盐酸与3a(OH)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Ba(OH\+2HCl=BaCl2+2H2O;

(2)实验1反应:Ba(OH\+2HCI=BaCl2+2H2Oo酚麟遇碱性溶液变红,反应后加入无

答案第3页,共14页

色酚酰无明显现象,说明碱性物质被消耗,即3a(。”)2被消耗完全,溶液中没有及7(。”)2,

因此小南的结论是正确的;

(3)由(2)可知,实验1的滤液中一定有生成的及?。2,可能含有HC7剩余,一定不含

Ba(OH\Q

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加入Na2cO3无气泡生成可知一定没有

HCI,故确定实验1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是Bad,。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验3发生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和氯化钠。

可能有氯化钏或碳酸钠剩余。氯化钢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氯化锌,碳酸钠和硫酸

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锌沉淀。硫酸钢和碳酸锌都是白色沉淀,所以实验4中产生的实验

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

32.2g10%的硫酸锌溶液中含有锌的质量为32.2gxlO%xMxlOO%=1.3g,可生成碳酸锌的

161

质量为L3义100%]=2.5g

96

32.2g10%的硫酸锌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的质量为32.2gxl0%xxi00%=1.92g,可生成硫酸

7lo7Tl

领的质量为L92+(txl00%[=4.66g

从图中可知,生成2.5g滤渣,则实验3后剩余的是碳酸钠,则实验3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

化钠和碳酸钠。则滤液中的阳离子为Na+。

(5)不加入稀盐酸时,为氢氧化钢溶液,溶液中有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加入稀

盐酸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领离子数目不变,稀盐酸中也有水分子,所以

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分子的数目不断增加且水分子不加入稀盐酸时数量不为0,所以该图像

表示的是水分子,符号为H2O。

6.(1)DFFe+2HCl=FeCb+H2T

(2)NaCl和Na2cCh

⑶三

(4)H+/氢离子

【详解】(1)D试管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F试管中,

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B试管中,铁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

答案第4页,共14页

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b+H2T。故填:D;F;Fe+2HCl=FeCl2+H2to

(2)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

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D中盐酸过量,E中碳酸钠过量,即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盐酸耗完,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钙是沉

淀不在滤液中,所以猜想一是氯化钙与碳酸钠正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猜想

二是氯化钙有剩余;猜想三中Ca(OH)2和HC1不会共存,猜想三错误;则猜想四应为碳酸

钠有剩余,所以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NaCl和Na2co3。故填:NaCl和Na2co3。

(3)由于猜想三中Ca(OH)2和HC1不会共存,所以猜想三错误。故填:三。

(4)由于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存在氢离子,所以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

氢离子。

7.(1)氢氧根离子/OH-

(2)BC/CB

(3)D过量氯化钙溶液

(4)氯化钠/NaCl碳酸钠溶液

【详解】(1)碱在水中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液

中有氢氧根离子(OH-)。

(2)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实验A向样品中滴加稀盐

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实验B向样品中滴加氯化钙,氯化钙与氢氧化钠不反

应,与碳酸钠反应有碳酸钙沉淀产生,实验C向样品中滴加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不与氢氧

化钠反应,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实验D向样品中滴加酚麟,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的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酥溶液变红,因此实验BC可以检验氢氧化钠变质,故选:BCo

(3)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证明部分变质,只需要

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即可,首先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酚醐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除去

溶液中的碳酸钠,因为碳酸钠显碱性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此时溶液显红色表明溶液中有氢

氧化钠,即其部分变质。故填:D,过量氯化钙溶液。

(4)实验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二氧化碳,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可能有碳酸钠或稀盐酸;实验B氯化钙与碳酸钠溶

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可能含有碳酸钠或氯化

钙;实验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

答案第5页,共14页

钠,可能含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实验D中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钠、碳酸钠、酚麟;

将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溶液无色且有白色沉淀,说明混合溶液不显碱性,则烧杯中的溶质除

酚醐外一定还含有A、B实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有白色沉淀表明混合时溶液中有碳酸根离

子和钙离子(氯化钙),两者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此时钙离子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过量,

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混合溶液中有钙离子,若无现象表明

混合溶液中无钙离子。

8.(1)小

(2)比较蜡烛燃烧时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答案合理即可)

(3)可燃性(或能燃烧,答案合理即可)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石蜡+氧气点燃>水+氧气

⑸沸点是

【详解】(1)由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故填:小;

(2)点燃蜡烛,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

入火焰中再取出,观察火柴梗变黑的程度,其目的是比较蜡烛燃烧时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故填:比较蜡烛燃烧时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答案合理即可);

(3)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故填:

可燃性(或能燃烧,答案合理即可);

(4)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②欲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可以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说明燃烧产生了水;故填: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③蜡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实质是石蜡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点燃>水+氧气,故填:石蜡+氧气点燃>水+氧气;

(5)①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

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分析

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所以由上

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故填:沸点;

答案第6页,共14页

②分析钠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

故填:是。

9.⑴碱

(2)盐2NaOH+CuSC)4=Cu(OH)2J+Na2SO4

(3)气球膨胀不能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对比气球膨胀程度

(4)有白色沉淀产生

(5)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反应生成水/〃++。”一="2。红

氢氧化钙溶解,溶液又显碱性

【详解】(1)酚麟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2)氯化镁、硫酸铜均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则实验二、实验三验证

了NaOH能与某些盐反应;

实验三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OH)2J+Na2SO4o

(3)实验四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压

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球会膨胀;

由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装置中的气球也会膨胀,则该现象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

钠反应,则还需增加一个相同的装置,但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对比气球膨胀程

度。

(4)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5)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实质为酸中的氢离子和碱

中的氢氧根反应生成水;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则试管底部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钙,待反应后振荡试管,又有氢氧化钙溶

于水,则溶液重新变为碱性,溶液又变红色。

10.⑴没有

(2)提供水蒸气物理

(3)有气泡冒出,固体逐渐减少除去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H2O

答案第7页,共14页

(4)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详解】(1)根据燃着的木条熄灭,通入的氮气不可燃、不支持燃烧,说明氮气与木条接触

导致木条熄灭。所以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2)A装置为加热水,当水蒸发时,水蒸气能与过氧化钠接触,则A装置的作用为提供水

蒸气。

水加热生成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是状态不同的同一物质,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会产生大量

气泡,固体逐渐减少。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则装置C的作用为除去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的方程形式为CO2+2NaOH=Na2co3+H2O。

(4)稀盐酸中含有水,则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

氧气,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

11.(1)锌片、铜片、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合理即可,注意:不能实现比较活动性的方案,

不给分)

(2)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变为蓝色>(或大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