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_第1页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_第2页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_第3页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_第4页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史载:秦朝某男子受到审讯时,供称他是“士伍(无爵男丁),居某里”,然后由审讯机关去查证其姓名、身份、籍贯是否属实,谓之“定名、事、里”。此类做法表明秦朝()A.户籍管理体系已形成 B.中央集权向基层延伸C.地方事权呈分化趋势 D.教化遵循了一定程序2.战国至西汉初期,游侠之风盛行,游侠或以武力卓群声誉鹊起,或以履信守义闻名乡里。西汉中期以后,侠者仍存,但单纯依赖武力“行侠仗义、横议乡闾者”日.渐稀少,为侠者多“恂恂有退让君子之风”。这反映了西汉中期()A.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B.王国割据势力的式微C.儒学义利观念的强化 D.乡约教化力度的加强3.根据《广东通志》卷三十八《名宦志》所载,两汉时任职岭南地方官员中有传记的约有40人,而有儒言儒行的有30人。其中明确记载为博士弟子、学于太学和“通经”的有6人,举茂才和辟召2人,举孝廉13人。这()A.表明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 B.说明朝廷推行因俗而治政策C.反映了岭南本土士大夫崛起 D.体现了地方治理儒家化趋势4.明朝以前,作为中央机构的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其属仅有四司。而明清时期的户部,按地区划分辖司,下设十三个清吏司,各掌其分省之事,每司下属四科。这说明明清时期()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B.封建经济日益衰落C.国家治理水平有所提升 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5.如表所示为明代中后期乡里调解文书分类情况(部分)。这说明当时的乡里调解()土地纠纷重复买卖5件买卖山地1件侵越坟地1件主佃纠纷佃不应主役1件仆不应主役1件背主逃走1件租佃纠纷租银纠纷1件盗窃纠纷盗砍林木5件盗窃墓葬1件盗窃祭谷1件A.广泛应用到民众的日常生活 B.消除了民间的社会矛盾纠纷C.有利于扩大地方的行政权力 D.强化了基层组织的政治权威6.乾隆后期,官府从原先直接控制的粮食调运、仓储、赈济等地方事务中逐渐退出,乡绅地主在基层社会开始把持水利工程修筑,维修管理,漕粮运输,包揽地方赋税的征收,“竞成规例”。这表明当时()A.政府行政负担得以减轻 B.中央集权制度渐趋瓦解C.传统社会开始走向没落 D.政府财政收入日益减少7.罗马帝国给予地方总督与基层共同体更大的权力;汉朝的组织虽然深入到乡村基层,但对于地方的具体事务,中央政府更多地采取了放任政策,让郡守自主施政。其共同因素是()A.国家统治力量有限 B.地区发展差异较小C.法律制度相对完善 D.国家疆域面积广大8.下表是1495~1785年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户籍管理()年份大事记(节选)1495年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1593年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1785年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官民和失业者A.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 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 D.促进了英国人口的流动9.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改革法》。改革后的利物浦自治市议会制定一系列城市管理法案,莱斯特市议会也发起城市改造运动,对市政工程进行全面修缮。由此可知,英国()A.放弃了城市自治的传统 B.全面践行自由主义思潮C.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D.地方立法削弱中央集权10.1883~1889年,德意志帝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劳工疾病保险法》《劳工意外灾难保险法》《劳工伤残及老年保险法》等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并设立了帝国保险局作为裁决监督机构,使得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比较完备的立法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这得益于德国()A.代议制度的不断完善 B.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C.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阶级矛盾的日益缓和11.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社会保险法进行修订,适用范围扩大到独立从业人员。增加7%的社会保险赔偿金也得到国会通过。修改公平劳动标准法,将最低工资从每小时75美分提高到1美元。这些措施表明当时美国政府()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加强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C.注意缩小社会上的贫富差距 D.解决了美国社会的基本矛盾12.下表反映了1964—1979年英国经济和进出口的变化。针对此变化,英国亟需()项目1964年1970年1974年1979年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34.137.740.441.1通货膨胀率(%)3.17.86.913.4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比例(%)1.62.62.65.7工业产出指数(1975年=100)86.299.9105.7112.8进口渗透率(%)17.123.325.7英国世界出口产品中的份额(%)14.410.88.89.7A.降低关税税率 B.寻求政府与市场间新平衡C.加强国际协调 D.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过诸多变化。顺治年间实行编审制,各地方政府向中央呈报带有纳粮户的人丁、丁银、田赋等内容的《编审册》。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廷以户籍编审期限太宽,胥役得以任意作弊,将户籍编审期限定为一年岁底造报。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廷议改为“五岁一编审”。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又以“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为由“停编审造册”。编审造册虽停,但人口统计并未停止。自乾隆五年(1740年)开始,各地方政府需要呈报“民数”“以验盛世闾阎繁富之征”。相较于统计严格、详实的编审制,各地上报的“民数”大致只包括人口数量、性别等数据,但覆盖范围却扩大到“内地十八省”的男女老少全部人口。——摘编自赵尔巽《清史稿·食货志》材料二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条第2款有如下规定: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在本联邦可包括的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人口的实际统计在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和此后每十年内,依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中期户籍管理制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的编审制和美国1787年人口统计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原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社会救助的主体是政府和社会力量,政府在社会救助中起组织和领导作用,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律令,对社会救助事宜予以规定和指导,由地方政府督促实施。南宋以后,社会力量更强大,在社会救助各个领域逐渐占重要地位。社会力量包括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其中家族、宗族在民间救助中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宋代,宗族救助制度化,使得族人旧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济贫机构方面,唐时是由政府接管原属寺院主管的病坊,北宋时主要是由中央统一诏令各地兴办,而南宋以后,则由各地自行设立,经费也以地方自筹为主。救助方式上,贩灾救荒时招商、劝分等方式增多;救助实体的经营上,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兴办实业,获取稳定的收益,以维持机构的长久。——摘编自王颜《论唐宋时期社会救助机制的变化及特点》材料二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批准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和1889年,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与伤残强制保险法》。德国保险三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国家对民众生存状况的保障,由社会救助发展到社会保险,从而开启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历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此产生。——摘编自周佩璇《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产生于德国的原因》材料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先在上海启动。经市政府同意,1993年上海市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通知》,并于当年6月1日开始实行。这个通知的下发标志着我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拉开了序幕。1996年12月,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1997年9月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同时建立城市低保制度也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9年9月2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城市低保制度正式走上法制化轨道。到2007年9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77个涉农县(市、区)已全部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摘编自刘喜堂《建国60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发展历程与制度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及其意义。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秦朝审讯机关可以查证被审讯人员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籍贯等,这说明当时秦朝已经得户籍管理体系已经形成,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到中央集权的扩展延伸,排除B项;户籍制度相对完善并不意味着地方事权呈现分化趋势,排除C项;材料主旨与社会教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中期以后,游侠之风由盛行到衰落,为侠者多“恂恂有退让君子之风”,结合所学可知,西汉中期以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游侠之风衰落,故A项正确;材料与王国割据势力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儒学义利观念的强化,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乡约教化,故D项错误。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派往岭南任职的地方官员中儒家学者所占的比重较大,说明两汉政府重视对岭南的思想控制,体现了地方治理儒家化的趋势,D项正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朝廷推行因俗而治的治理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这些士大夫来源于岭南地区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以前的户部机构相对简单,而明清时期的户部“按地区划分辖司,下设十三个清吏司,各掌其分省之事,每司下属四科”,而且管理的事务增多,可知“国家治理水平有所提升”,C项正确;户部的设置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国家管理与治理水平上,与“君主专制制度”无关,故排除A项;封建经济日益衰落”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乡里调节涉及诸多事务诸多方面,广泛应用于民众日常生活,A项正确;乡里调解并不能彻底消除民间的社会矛盾纠纷,排除B项;乡里调解只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与治安,不能扩大地方的行政权力,排除C项;乡里调解是为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并不会强化基层组织的政治权威,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A解析:据材料“官府从原先直接控制的粮食调运、仓储、赈济等地方事务中逐渐退出,乡绅地主在基层社会开始把持水利工程修筑,维修管理,漕粮运输,包揽地方赋税的征收”可知,在基层治理中乡绅地主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政府在这些事务中逐渐退出,反映了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行政负担减轻,A项正确;材料内容为地主乡绅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并没有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制度,且此时中央集权制度没有“渐趋瓦解”,排除B项;仅仅从官府逐渐退出对地方事务的直接控制,无法得出“传统(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排除C项;乡绅地主虽然“包揽地方赋税的征收”,但这些赋税仍要上缴政府,据材料不能得知政府财政收入日益减少,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罗马帝国给予地方总督与基层共同体更大的权力;汉朝的组织虽然深入到乡村基层,但对于地方的具体事务,中央政府更多地采取了放任政策,让郡守自主施政”可知,罗马帝国和汉王朝都是当时疆域广阔的大帝国,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罗马帝国和汉王朝的中央政府无法对基层形成有效的治理,所以共同的因素是国家疆域面积广大,故选D项;罗马帝国和汉王朝统治有力,对地方放任权力主要是由于国家疆域过于广大,排除A项;由于疆域的广阔,交通不便利,地区发展差异较大,排除B项;法律制度相对完善只符合罗马帝国,排除C项。8.答案:B解析:考查英国的国家治理。依据材料可知,1495年,英国教权高于王权,所以“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1593年,宗教改革后,王权高于教权,由世俗的“治安官管理户籍”;1785年,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议会许可征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英国户籍管理反映了英国社会政治的变迁,故B项正确。材料中英国户籍管理印证了英国社会政治的变迁和发展,但体现不出“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户籍管理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故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英国户籍管理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故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改革后的利物浦自治市议会制定一系列城市管理法案,菜斯特市议会也掀起城市改造运动,对市政工程进行全面修缮”可知,英国通过颁布《市政改革法》,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自治的传统,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英国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未体现自由主义思潮,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德国的医疗体制。A.材料中没有体现代议制的完善,故A选项错误;B.非材料主要内容,故B选项错误;C.根据“劳工疾病保险”“社会保障”得出此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福利体制结合起来,故C选项正确;D.材料中没有体现阶级矛盾,故D选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美国政府对社会保险法等的改革,体现其加强国家干预,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此时的社保制度是否完善,排除A项;社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不能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排除C项;这些措施无法消除美国社会的矛盾,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据表格,1964—1979年英国通胀率和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比例总体上升,英国世界出口产品中的份额总体下降,可知英国经济发展放缓,而英国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不断提升,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后,美、英、法等国减少福利,因此英国需要寻求政府与市场间新平衡,故选B项;据表格英国进口渗透率不断提升,因此英国不应降低关税税率,排除A项;据所学,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发生后英国未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排除C项;据所学,此时英国减少社会福利规模,排除D项。13.答案:(1)变化:由严格、详实的编审制到各省简单上报“民数”;户籍统计范围由纳税人口拓展到全部人口。原因:赋税征收逐渐淡化人丁标准,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人口数量是农业社会衡量国家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2)不同点:编审制下的户籍统计主要服务于经济目的,即赋税征收;编审制的统计对象为“丁口”,即承担赋役的成年男子数。美国1787年的人口统计除服务于经济目的外还有政治目的,即议席分配;美国人口统计对象为自由民和黑奴,黑奴按五分之三计算,印第安人不计入人口总数。原因:清朝前期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美国1787年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清朝前期小农经济占主导;美国1787年北方主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方主要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顺治年间实行编审制,各地方政府向中央呈报带有纳粮户的人丁、丁银、田赋等内容的《编审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廷议改为:五岁一编审”自乾隆五年(1740年)开始,各地方政府需要呈报:民数“以验盛世闾阎繁富之征”可知,由严格、详实的编审制到各省简单上报“民数”户籍统计范围由纳税人口拓展到全部人口。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赋税制度变革的角度进行分析,如赋税征收逐渐淡化人丁标准,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人口数量是农业社会衡量国家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2)不同点:根据材料“各地方政府向中央呈报带有纳粮户的人丁、丁银、田赋等内容的《编审册》。和所学可知,编审制下的户籍统计主要服务于经济目的,即赋税征收;结合所学可知,编审制的统计对象为“丁口”,即承担赋役的成年男子数。根据材料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在本联邦可包括的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可知,美国1787年的人口统计除服务于经济目的外还有政治目的,即议席分配;根据材料“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和所学可知,美国人口统计对象为自由民和黑奴,黑奴按五分之三计算,印第安人不计入人口总数。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清朝前期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美国1787年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清朝前期小农经济占主导;美国1787年北方主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方主要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14.答案:(1)政府和社会救助相结合;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以法律、法规保障实施;南宋时期社会救助成为主要力量;宗族成为救助主体;设有专门由政府管理的济贫机构;救助方式多样;救助机构有实体经济作为保障。(2)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的高涨;德国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3)特点:逐步建立;以法律为保障;覆盖面广。意义:有利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社会公平与正义。解析:(1)依据材料“唐宋社会救助的主体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可得出政府和社会救助相结合;依据材料“政府在社会救助中起组织和领导作用”,可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