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建筑技术概论》 课件 第8章 可再生水源利用技术_第1页
《零碳建筑技术概论》 课件 第8章 可再生水源利用技术_第2页
《零碳建筑技术概论》 课件 第8章 可再生水源利用技术_第3页
《零碳建筑技术概论》 课件 第8章 可再生水源利用技术_第4页
《零碳建筑技术概论》 课件 第8章 可再生水源利用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零碳建筑技术概论第8章

可再生水源利用技术

时间:2022.08CONTENTS目录8.1建筑中水利用技术8.2雨水收集利用技术PPT模板下载:/moban/行业PPT模板:/hangye/节日PPT模板:/jieri/PPT素材下载:/sucai/PPT背景图片:/beijing/PPT图表下载:/tubiao/优秀PPT下载:/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Word教程:/word/Excel教程:/excel/资料下载:/ziliao/PPT课件下载:/kejian/范文下载:/fanwen/试卷下载:/shiti/教案下载:/jiaoan/PPT论坛:

300水系统与碳排放城市水系统水系统的碳排放4建筑水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水资源现状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1997年,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300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m3。联合国规定水资源年人均占有量1700m3为严重缺水线,年人均1000m3为生存起码标准。中国有15个省人均水量低于严重缺水线,其中10个省市区人均水量低于生存起码线。5水系统与碳排放02水系统与碳排放无论是抽取深层地下水、远距离引调水、海水淡化、污水回用、提高污水处理水平,还是扩大排水管网,都意味着城市水系统的运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产生更多的碳排放。6水源一泵站水厂二泵站室外给水管网建筑给水排水室外排水管网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水系统与碳排放2006年英国水系统碳排放量为4000万吨左右,占英国碳排放总量的5.9%。污水处理行业和供水行业的碳排放合计为500多万吨,分别占英国水系统碳排放量的7%和4%,终端用水的碳排放占水系统碳排放量的89%。7城市水系统的目标:供水保障

洪涝灾害防治

水环境保护

节能和碳减排节水技术和防涝技术是零碳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系统与碳排放节水设计措施:合理选用节水用水定额采用节水的给水系统采用好的节水设备、设施采用高效的增压设备合理利用污废水和雨水8可再生水源利用技术建筑中水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018.1建筑中水利用技术中水:各种排水经过物理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或生物处理,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如用来冲洗便器、冲洗汽车、绿化和浇洒道路等。9建筑中水系统:由中水原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和中水供给等一系列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018.1建筑中水利用技术8.1.1建筑中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08.1.2建筑中水系统的原水收集8.1.3建筑中水系统的供水水质8.1.4建筑中水处理工艺流程与设施118.1.1建筑中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建筑物中水系统:一栋或几栋建筑物内建

立的中水系统。小区中水系统:小区内建立的中水系统。城市再生水系统: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深度处理后

统一回用的工程,需要配套市政再生水管网。建筑中水系统128.1.1建筑中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8.1.2建筑中水系统的原水收集1308建筑物

中水系统收集顺序沐浴排水盥洗排水冷却水冷凝水游泳池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冲厕排水01020304070605优质杂排水杂排水生活排水8.1.2建筑中水系统的原水收集14建筑小区

中水系统收集顺序建筑物杂排水小区经生物处理后的出水小区附近工业企业排放的水质较清洁、水量较稳定、使用安全的生产废水小区生活污水小区内雨水,可作为补充水源01020304058.1.2建筑中水系统的原水收集15中水原水集水系统合流集水系统分流集水系统8.1.2建筑中水系统的原水收集16中水原水集水系统合流集水系统分流集水系统8.1.3建筑中水系统的供水水质17中水水质要求:安全可靠,卫生指标必须达标;

符合人们的感官要求,解除人们使用中水的心理障碍;

管道和设备不腐蚀,不结垢。与用途相关的水质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198.1.4建筑中水处理工艺流程与设施1.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18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时常用的工艺流程有:1)物化(物理化学)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过滤→活性炭→消毒→中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气浮→过滤→消毒→中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过滤→活性炭→消毒→中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过滤→臭氧氧化→消毒→中水2)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转盘→沉淀→过滤→消毒→中水3)预处理和膜分离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格栅→调节池→微絮凝过滤→精密过滤→膜分离→消毒→中水4)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调节池→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消毒→中水8.1.4建筑中水处理工艺流程与设施1.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19以生活排水为中水水源时常用的工艺流程有:1)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结合的工艺流程:

原水→格栅→调节池→两段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原水→格栅→厌氧调节池→两段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预处理→曝气生物滤池→消毒→中水2)生物处理和土地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厌氧调节池或化粪池→土地处理(土壤—微生物净化)→消毒→中水8.1.4建筑中水处理工艺流程与设施2.中水处理设施

20(1)格栅、格网、毛发聚集器(2)原水调节池(3)中水调节池或中水高位水箱(4)沉淀(絮凝沉淀)处理设施(9)膜分离装置(6)生物处理设施(7)过滤设施(8)活性炭过滤(5)气浮处理设施(10)消毒设施028.2雨水收集利用技术218.2.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低影响

开发雨水系统8.2.2建筑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8.2.3绿色屋顶8.2.4屋面雨水贮存设施8.2.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2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谈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8.2.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3(七)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各地区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控制开发强度,合理安排布局,有效控制地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与城市开发、道路建设、园林绿化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增加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以及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宜低于40%;有条件的地区应对现有硬化路面进行透水性改造,提高对雨水的吸纳能力和蓄滞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8.2.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48.2.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5⑴

渗透技术

雨水贮存技术

雨水调节技术

雨水传输技术

截污净化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8.2.2建筑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26(1)雨水利用的目的:

直接利用

间接利用

削减高峰流量

(2)雨水净化与利用方法:

雨水截污

雨水调蓄

雨水净化

雨水利用8.2.3绿色屋顶27以建筑物、构筑物顶部为载体,以植物为主题进行

配置,不与自然土壤接壤的绿化方式。8.2.3绿色屋顶288.2.3绿色屋顶29植物选择耐寒、耐旱性、抗风、耐水湿、阳性、耐贫瘠、以乡土植物为主设计原则生态性、系统性、经济性、多样性、安全性、文化性种植形式设计模块花盆式自然布置式种植设计种植基质、防水材料、生态与艺术、植物的养护与管理8.2.3绿色屋顶30平

顶8.2.3绿色屋顶318.2.3绿色屋顶328.2.3绿色屋顶338.2.3绿色屋顶348.2.3绿色屋顶35影响因素基质种类基质厚度屋顶坡度建筑材料植被种类降雨强度径流效果影响因素8.2.3绿色屋顶368.2.4屋面雨水贮存设施37雨水调蓄池雨水罐8.2.4屋面雨水贮存设施38作用:雨水储存功能,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量功能分类: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砖石砌筑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