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拓展实验(提升练)_第1页
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拓展实验(提升练)_第2页
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拓展实验(提升练)_第3页
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拓展实验(提升练)_第4页
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拓展实验(提升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拓展实验(提升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6分。

L厚藤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具有良好的定沙能力,可作海滩固沙或覆盖植物,但因其繁殖率低而无法大

规模推广利用。某研究小组欲利用生根粉(同生长素类化合物)处理插条的方式对厚藤进行大量繁殖,下

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选用芽较多的、生长旺盛的枝条更容易生根成活

B.插条的生根效果与生根粉处理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若生根粉浓度较低时,可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

D.生根粉有一定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2.下图为某植物(2n=24)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丙丁式

A.应取该植物的花药制成临时装片,才更容易观察到上面的图像

B.图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具有24条染色体

C,图丁的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均为甲细胞的一半

D.不考虑突变,图戊中4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一种、二种或四种

3.在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等对实验成败起关键性作用。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OH溶液可为CW+与肽键的显色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B.花生子叶切片经苏丹III染液染色后,需用50%盐酸冲洗以去除浮色

C.双缩)R试剂鉴定高温处理过的淀粉酶时出现紫色反应,说明淀粉酶没有失活

D.甘蔗汁不含还原性糖,不能用来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估测某植物叶片细胞液的平均浓度,取被检测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

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

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

组中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外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第1页,共17页

A.实验结果说明叶片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细胞吸水能力增大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D.若使用KN03溶液代替相应浓度的糖溶液进行实验,会造成较大实验误差

5.“锁钥”学说认为,酶具有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结构;“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与底物结合之前,酶

的空间结构不完全与底物互补,在底物的作用下,可诱导酶出现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

反应。为验证上述两种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S酶,该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

和CU,且与两者结合的催化中心位置相同)进行研究,得到的四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SC"、scu

分别表示催化CTH、CU反应后的S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酶可催化CTH和CU,但催化CU的活性更高

B.该实验结果更加支持“诱导契合”学说

C.若增加SCU+CU组,结果曲线应与②完全重合

D.为探究SCTH是失活还是空间结构固化,可增设SCTH+CTH组

6.为研究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以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独脚金

内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豌豆幼苗为材料,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和独脚金内酯类似物

(GR24)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M*

口q照

“CH24

□□6-BA44;R24

>一

IIIm一

1(>>二

I三

nO

1

野牛中突笈体I突变体2

第2页,共17页

A.实验自变量是不同激素处理,对照组为不做处理的各类豌豆幼苗

B.独脚金内酯能传递信息,但不能参与靶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C.由结果分析可知,突变体1为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型突变体

D.在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过程中,GR24和6-BA的作用相抗衡

7.某研究小组用蛙坐骨神经在实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坐骨神经置于浓度为C的生理溶

液中,测定并记录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②配制K+浓度分别为a和b的生理溶液(c>a>b),再将坐

骨神经分别置于其中,测定并记录坐骨神经的静息电位③配制Na+浓度分别为d和e的溶液(c>d>e),

再将坐骨神经分别置于其中,测定并记录动作电位(注:实验所使用的离子均为适宜浓度,溶液中其他物

质均相同且适宜)。下列相关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同30

D.m、

v

-70

8.为寻找有效的抗原来研发新冠疫苗,用新冠病毒蛋白(S、N、M、E)分别对小鼠进行免疫,一段时间

后提取血清并注射给模型小鼠,然后用等量的新冠病毒感染模型小鼠,检测肺部组织中病毒含量,结果如

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8□对照组E3N蛋白免疫血清

口S蛋白免疫血清■M蛋白免疫血清

6

因E蛋白免疫血清

4

2最低

检测值

感染后的天数区)

A.注射S蛋白疫苗会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若用灭活的病毒免疫小鼠,则血清中含有多种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

第3页,共17页

C.最好选择S蛋白制备疫苗,因注射S免疫血清组病毒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D.从感染后1天到3天,对照组小鼠病毒含量下降的原因是免疫系统清除一部分病毒

9.芦苇和香蒲是湿地中最常见的生命力顽强、繁殖迅速的两种草本植物。为了探究种间竞争对香蒲与芦苇

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分隔方式条件下香蒲与芦苇的种间竞争特性。A

组塑料膜分隔(根系完全分隔,无相互作用,无物质交换),B组尼龙网分隔(根系部分分隔,无相互作

用,有物质交换),C组不分隔(根系完全相互作用,有物质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同分隔方式下芦苇和香蒲的生物量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种类和根系的分隔方式

B.香蒲与芦苇的相互作用促进了香蒲生物量的增加,三种处理产生的结果间存在显著差异

C.与A组相比,芦苇与香蒲根系的完全相互作用对抑制芦苇生长起关键作用

D.根系的相互作用是植物形态产生变化的关键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0.米切尔的化学渗透假说提出:ATP的合成是由叶绿体类囊体内外H+浓度差引起的。1963年,贾格道

夫通过巧妙实验为ATP合成的化学渗透机制提供了早期证据。假说内容及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Pi+ADPATP黑暗中

类囊体光照下ADP+Pi

外侧H•通道

叶绿体转移

平衡

类囊体类囊体

缓冲

类囊体JTIT介面

内侧比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米切尔化学渗透假说第四步

贾格道夫实验

第4页,共17页

A.类囊体中的H+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至类囊体外侧

B.第三步将类囊体置于pH=8的缓冲介质中是为了类囊体膜内外形成H+浓度梯度

C.第四步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产生。2

D.该实验可证明ATP合成的直接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

11.白地霉侵染是导致柑橘酸腐病的主要原因,实验证明桔梅奇酵母通过分泌普切明酸对白地霉具有生物防

治能力。已知铁是真菌生长的必需元素,是胞内重要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普切明酸是桔梅奇酵母产生

的一种水溶性铁螯合剂,能快速在培养基中扩散并与其中的Fe3+形成稳定红色复合物。研究配制的含有不

同浓度FeCb的培养基如下表所示。实验结果为随FeCb浓度增大,抑菌圈红色加深但变窄,如下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成分蛋白陈水琼脂

MgSO4NaH2P。4FeCb溶液

用量5g7g15g500mL7g20g

桔梅奇酵母

A.蛋白膝可以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琼脂不是营养物质

B.白地霉采用了平板划线法,桔梅奇酵母采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

C.结果表明,FeCb浓度增大,普切明酸与Fe3+结合的数量减少

D.结果表明,FeCb能降低桔梅奇酵母对白地霉的防治效果

12.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电子传递的重要蛋白质,也能诱导细胞凋亡。某科研小组对此进行了研

究:将少量细胞色素c注入细胞质基质后,提取细胞内DNA并进行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明亮处为DNA

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5页,共17页

1234567

----2kb

Ikb

800bp

600bp

400bp

200bp

注:1-5组分别为注入细胞色素c后0、1、2、3、4小时;6为空白对照;7为标准DNA

A.本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是否在细胞质基质注入细胞色素c是唯一自变量

B.细胞凋亡时,DNA降解产生的最终产物大多数为200bp左右的片段

C.细胞凋亡时,1-5组细胞内的DNA均被降解

D.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可能诱发细胞凋亡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

13.干旱时,植物叶绿体会受到破坏,叶绿素合成受阻,气孔快速关闭,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黄腐酸(FA)

是易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参与调控植物的耐旱性。科研人员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条件探究FA

(700mg/L)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下表为干旱处理5d后测定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下。PEG

及FA等处理对叶片呼吸作用的影响忽略不计。据此回答问题:

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Rubisco活性/

处理

/limol・nT2sl/mg・g"(HL-L-1)(nmol-min-l-g-1)

对照22.924.2605351172

PEG-0.6914.73450578

PEG+F

11.720.3108267.8119

A

注:Rubisco参与CO2固定

(1)从叶绿体中分离色素的方法是,其原理是

(2)在叶绿体中叶绿素酶与叶绿素单独分布,干旱导致叶绿体大量变形、基粒片层完全解体,反应减

弱使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据此分析,喷施FA能提高黄瓜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

第6页,共17页

(3)据表分析,干旱条件下喷施FA可以提高暗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4)据表可知,干旱条件下喷施FA可提高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请设计实验,探究干旱条件下喷施FA

的最适宜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以50mg/1_为梯度,设置5组

实验,写出实验思路)

14.果蝇的体色由多对基因控制,野生型果蝇为灰体。现有黄体、黑体和黑檀体三种体色的果蝇单基因突变

体(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果蝇不同)。为探究果蝇体色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进行了下列实验:

亲本Fi的表型

实验一黄体(雌)X野生型(雄)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

实验二黑体(雌)X黑檀体(雄)均为灰体

实验三黄体(雌)X黑檀体(雄)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

(1)黄体的遗传方式为=通过分析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可知,相对于灰体,三种突变性

状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有=野生型果蝇产生三种体色的

单基因突变体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填“不定向性”或“随机性”)。

(2)根据实验三不能确定黑檀体基因的位置,理由是

0将实验三中的Fi果蝇相互交配,F2的雌雄果蝇中灰体:黄体:

黑檀体为3:4:1,说明黑檀体基因位于____________上,F2中黄体果蝇的基因型有种,F2的灰体果

蝇中纯合灰体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o

(3)已知基因T、t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上。当t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

蝇。让一只TT纯合灰体雌果蝇与一只tt黄体雄果蝇杂交,所得Fi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

o从上述亲本和%中选取材料,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t

纯合时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雄果蝇。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第7页,共17页

15.人误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后,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研究者尝试用蜻蜓肠道共生菌的

代谢产物开发新型抑菌药物,部分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图中数字编号代表实验步骤:

(1)⑤步骤培养肠道共生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表所示:

药品马铃薯葡萄糖X水

用量200.0g20.0g20.0g1000mL

①表格中的药品X最可能是;

②表格中的马铃薯可以提供的营养成分有=

(2)⑤步骤中,稀释涂布了5个培养基,每个培养基上涂布0.1mL稀释液,5个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分

别为8、62、75、88、95,则在③步骤的蜻蜓肠道提取液中,肠道共生菌的密度为个/mL(假

设所有共生菌都能在培养基上生长)。

(3)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有。

①研磨蜻蜓肠道时加入蒸储水,且在无菌操作台进行

②解剖蜻蜓用的镶子等工具,事先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③进行稀释涂布操作时,将需要用到的接种环先进行灼烧灭菌

④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进行集中灭菌处理

(4)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上共出现42种蜻蜓肠道共生菌,通过提取其DNA并测序可从分子水平上

将其进行区分,其原理是。

浸过B液的圆纸片

Ax

漱1A'/□熟迓

的圆纸片ro的圆纸片

浸5无菌水K的圆制片

第8页,共17页

(5)研究者分离出蜻蜓肠道菌株A,提取其代谢产物并用丙酮定容制成“药液A”。欲比较“药液A”与庆

大霉素液(用无菌水配制的抗生素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请在表格中填写简要的实验步骤,

完成实验方案(所有实验均在无菌环境操作):

步骤与目的操作与要点

接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均匀涂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无菌保子将分别浸过A、B、C液和无菌水的圆纸片沥

加入药物干后均匀置于上述培养基表面。A、B、C液分别为“药

液A“、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微生物将培养基在④______℃下培养24小时

测量

观测并分析结果⑤

一,记录、比较、得出结论

第9页,共17页

答案和解析

L【答案】B

【解析】【分析】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幼嫩的枝条生理代谢活跃容易成活,生长素作用具

有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的特点。

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

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

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解答】A、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芽较多的嫩枝生理状况好,更容易成活,因此选用芽较多的、

生长旺盛的枝条更容易生根成活,A正确;

B、插条的生根效果主要与生根粉的浓度相关,与处理时间长短不成正比关系,B错误;

C、生根粉浓度较低时,可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生根粉浓度较高时,可采用沾蘸法处理插条,C正确;

D、生根粉有一定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防止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D正确。

故选:Bo

2.【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可知,图上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应该取植物的花药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才能

观察到上面的图像,A正确;

B、图乙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

与体细胞相同,具有24条染色体,B正确;

C、图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的数目与甲一样多,C错误;

D、通过题干信息可知,若是杂合子(AaBb)图戊中4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AB、ab>ab或Ab、

Ab、aB、aB,若出现交叉互换,则可能会有Ab、AB、aB、ab4种,若是纯合子(AABB),则图戊中4

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只有AB1种,D正确。

故选:Co

分析题图:甲是Ml中期,乙是Ml后期,丙是Mil中期,丁是Mil后期,戊是Mil末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

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答案】A

第10页,共17页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实验能力。

【解答】

A、蛋白质的检测中先加入A液(质量浓度为0.Ig/mL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B液(质量浓度为

0.01g/mL硫酸铜溶液),NaOH溶液可为Cu2+与肽键的显色反应创造碱性条件,A正确;

B、花生子叶切片经苏丹III染液染色后,需用50%酒精冲洗以去除浮色,B错误;

C、淀粉酶经高温处理后没有破坏肽键,因此无论淀粉酶是否失活,都能与双缩版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

误;

D、甘蔗汁中主要含有非还原糖蔗糖,但也含有少量还原糖,D错误。

故选Ao

4.【答案】C

【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细胞与溶液之间无溶质交换,而甲组的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可能是由于

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A正确;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高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乙组叶细

胞吸水能力增大,B正确;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乙组叶肉细胞吸水,由于甲糖溶液的摩尔浓度小于乙糖溶液,故叶细胞的

净吸水量乙组小于甲组,C错误;

D、若使用KNO3溶液代替相应浓度的糖溶液进行实验,会造成较大实验误差,因为植物细胞可以吸收

KNO3,D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②曲线在更短的反应时间内纵坐标的值比①曲线纵坐标的值大,S酶可催化CTH和CU,但催

化CU的活性更高,A正确;

B、S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结合的催化中心位置相同,③曲线说明Scu仍能

催化CTH底物的反应,而④曲线说明SbH几乎不能催化CU底物的反应,该实验结果更加支持“诱导契

合”学说,B正确;

C、根据①③曲线纵坐标差值可说明,S3和S酶的活性不同,若增加SCU+CU组,结果曲线应与②不完

全重合,C错误;

D、为探究SCTH是失活还是空间结构固化,可增设SCTH+CTH组,若不能催化CTH底物反应,则是失活,

若能催化CTH底物反应,则是空间结构固化,D正确。

第11页,共17页

故选c。

6.【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学会分析实验目的、因变量、自变量、无关变量,

学会控制无关变量,并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由柱形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调节剂的处理、植物种类,因变量是侧枝的长度,其他属于无

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用6-BA处理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1和突变体2侧枝生长

更显著;与单独用6-BA处理相比,6-BA+GR24处理后,突变体1和突变体2侧芽长度都缩短,与突变

体2相比,突变体1缩短的效果更明显。

【解答】

A、6-BA是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GR24是独脚金内酯类似物,二者都不是植物激素,所以实验

自变量是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处理和豌豆种类,A错误;

B、独脚金内酯是植物激素,对细胞的代谢起调节作用,不能参与靶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正确;

C、由题图可知,突变体1加6-BA+GR24侧枝长度比加6-BA比突变体2更短,因此突变体1是独脚金

内酯合成突变体,即突变体1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过程中,GR24(抑制侧枝生长)和6-BA(促进侧枝生长)的

作用相抗衡,D正确。

故选:Ao

7.【答案】D

【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与膜外钠离子浓度有关,膜外钠离子浓度越高,则接受相同刺激后则膜外钠离子

内流得越多,因而动作电位的值越大。题中显示配制的Na+浓度分别为d和e的溶液,且c>d>e,因此

动作电位的值在三种溶液中的比较应该为c<d<eo静息电位的大小与膜外钾离子浓度相关,当膜外钾离

子浓度变大时,则膜内外钾离子的浓度差变小,因而钾离子外流的量变小,因而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而题意中显示,配制的K+浓度分别a和b浓度的大小表现为:c>a>b,则在这些溶液中静息电位的绝对

值应表现为c<a<b,即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A、蛋白质疫苗中的有效成分是蛋白质,不进入细胞,只能引起体液免疫,A错误;

B、灭活的病毒含有多种抗原,可产生多种抗体,B正确;

C、根据图示信息,S蛋白免疫后的血清中病毒含量低,说明免疫效果较好,可用于制备疫苗,C正确;

第12页,共17页

D、免疫系统可清除外来病原体,导致病毒含量下降,D正确。

故选Ao

9.【答案】C

【解析】A、该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分隔方式条件下香蒲与芦苇的种间竞争特性,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根

系的分隔方式,A错误;

B、由图可知,与A组塑料膜分隔(根系完全分隔,无相互作用)、B组尼龙网分隔(根系部分分隔,无相

互作用)比较可知,C组(根系完全相互作用)的香蒲生物量更大,但增加量不是很明显,故香蒲与芦苇

的相互作用促进了香蒲生物量的增加,但差异不显著,B错误;

C、由左图可知,与A组相比,芦苇与香蒲根系的完全相互作用时,芦苇生物量较少,说明芦苇与香蒲根

系的完全相互作用能抑制芦苇的生长,故芦苇与香蒲根系的完全相互作用对抑制芦苇生长起关键作用,C

正确;

D、由实验结果可知,根系的相互作用能对植物生物量产生变化,但该实验没有探究根系的相互作用与植物

形态的关系,D错误。

故选C。

10.【答案】AC

【解析】A、类囊体中的H+通过H+通道运至类囊体外侧,借助离子通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属于协助

扩散,A错误;

B、经过第一步和第二步,类囊体内的pH被平衡到4,第三步将类囊体置于pH=8的缓冲介质中,就会使

类囊体膜内PH=4,类囊体膜外pH=8,从而在类囊体膜内外形成H+浓度梯度,B正确;

C、第四步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对ATP产生的影响,排除光照的作用,用以证明实验中产生的ATP

是由叶绿体类囊体内外H+浓度差引起的,C错误;

D、该实验可证明ATP合成的直接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即H+顺浓度梯度由类囊体膜内流向膜外的同时

驱动了ATP的形成,D正确。

故选:ACo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其中,第一步和第二步属于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第三步属于暗反应

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

判断或正确结论的能力以及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13页,共17页

11.【答案】AD

【解析】A、蛋白膝可以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琼脂是凝固剂的一种,并不是营养物质,在培养液中加

入琼脂可以使液体培养基成为琼脂固体培养基,A正确;

B、白地霉、桔梅奇酵母的接种都采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B错误;

C、随培养基中FeCb浓度的增加,普切明酸与Fe3+的结合增强,抑菌圈的红色加深,C错误;

D、普切明酸与Fe3+形成红色复合物,但随培养基中FeCb浓度的增加,抑菌圈变窄,说明FeCb能降低

桔梅奇酵母对白地霉的防治效果,D正确。

故选AD。

12.【答案】AC

【解析】A、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注入细胞色素C后的时间,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时,DNA降解产生的最终产物大多数为200bp左右的片段,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时,第1组和第6组空白对照一样,细胞内的DNA没有被降解,C错误;

D、根据将少量细胞色素c注入细胞质基质后,提取细胞内DNA并进行电泳的结果可知,线粒体内膜上的

细胞色素c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可能诱发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ACo

13.【答案】(1)纸层析法(层析法)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其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

散速度不同

(2)光黄腐酸(FA)可维持正常的叶绿体结构,缓解叶绿素的降解,增强光反应阶段,缓解干旱处理对

光合作用的抑制

(3)喷施FA使气孔导度增大,Rubisco活性增大,固定C02增加

(4)①配制600、650、700、750、800mg/L的FA,分别编号1-5,取一定数量生理状态相同的黄瓜叶

片分为5等份,分别编号A-E

②对A-E组黄瓜用PEG处理后,向A-E组黄瓜叶片依次分别喷施等量1-5组的FA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和比较各组黄瓜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

【解析】(1)叶绿体色素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在层析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根据这一原理,用纸层

析法可对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

(2)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在类囊体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中进行。叶绿体大量变形、基

粒片完全解体,破坏了类囊体结构,使光反应速率降低。喷施FA能提高黄瓜净光合速率,推测其原因可能

第14页,共17页

是黄腐酸(FA)可维持正常的叶绿体结构,缓解叶绿素的降解,增强光反应阶段,缓解干旱处理对光合作

用的抑制。

(3)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保住水分,气孔关闭,同时二氧化碳不能正常进入细胞,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由

表可知,较PEG组而言,喷施FA使气孔导度增大,Rubisco活性增大,固定二氧化碳增加,从而提升了

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反应速率。

(4)题干以700mg/L进行实验,验证了干旱条件下喷施FA可提高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要确定最适

浓度,应配置浓度梯度的FA进行喷施后比较各组的光合速率。

故思路为:①配制600、650、700、750、800mg/L的FA,分别编号1-5,取一定数量生理状态相同

的黄瓜叶片分为5等份,分别编号A-E②对A-E组黄瓜用PEG处理后,向A-E组黄瓜叶片依次分别喷施

等量1-5组的FA: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和比较各组黄瓜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

14.【答案】(1)伴X隐性遗传黄体、黑檀体、黑体随机性

(2)无论黑檀体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得到Fi的表型均相同常染色体61/6

(3)灰体雌:灰体雄:黄体雄=3:3:2让Fi中灰体雌果蝇与亲本黄体雄果蝇交配,观察统计子代的性别比例。

子代雌雄果蝇个体数量比例为1:3

【解析】(1)实验一的结果表现为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因而可推测该性状遗传表现为伴性遗传的特征,且

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实验结果二和三判断黄体基因和黑檀体基因的关系。

实验二中Fi果蝇均为灰体果蝇,据此可推测控制两种性状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且均为隐性,据此可知三

种突变性状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为黄体、黑檀体、黑体。题中显示黄体、黑体和黑檀体三种体色的果蝇均为

单基因突变体,且为不同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因而显示这些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说明了基

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2)根据实验三不能确定黑檀体基因的位置,因为无论黑檀体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得到Fi的表型均相

同,即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或XAbXAb(黄体)、aaXBY或XaBY(黑檀体)。若控制黑檀体的基因位

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黄体)、aaXBY(黑檀体),Fi的基因型为AaXBXb、

bbbbb

AaXY,二者相互交配产生F2的基因型为3A_XBXb(灰体)、3A_XX(黄体)、laaXX(黄体)、laa

XBXb(黑檀体)、3A_XBY(灰体)、3A_XbY(黄体)、laaXbY(黄体)、laaXBY(黑檀体),即F2

的雌雄果蝇中灰体:黄体:黑檀体约为3:4:1,可见,F2中黄体果蝇的基因型有6种,F2的灰体果蝇中纯合灰

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其所占的比例为1/4x1/4=1/16。

(3)已知基因T、t位于果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