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归纳笔记_第1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归纳笔记_第2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归纳笔记_第3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归纳笔记_第4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重点归纳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1、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林则徐编译这本书的目的在于A.了解西方列强国情B.改革传统政治体制C.维护中国司法主权D.学习西方以求自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四洲志》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等情况,这是为了让当时的人们了解西方的情况,A项正确;林则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主持编译该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B项;题干中《四洲志》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并非只是为了维护司法主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过多的强调西方怎么强大或中国应该学习西方以达到自强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2、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C.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近代前期,江浙等地的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灵活安排生产、销售,或者减少生产,出售棉花,或者顺应形势,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等,表明农民正逐渐适应市场,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C项正确;农村手工业者在恶劣环境下做出的选择,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排除A项;部分手工业者购买机纱织布,不能说明机器生产成为共识,排除B项;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与很多织户“出售棉花”“采用机纱”生产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1852-1863年,根据户部的统计,朝廷的年均收入仅为道光年间的70.4%,其中尤以1853年为最低,仅为常年收入的41.5%。在此期间,户部掌管的钱粮很少有积余,甚至有些年份还出现了亏损。这主要是因为A.内战的持续B.洋务运动失败C.英法的侵略D.列强商品倾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52-1863年间,朝廷的年均收入锐减,户部掌管的钱粮很少有积余,甚至有些年份还出现了亏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值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社会动荡,军费增多,致使清政府财政支出大大增加,A项正确;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排除B项;英法的侵略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而材料的时间持续到1863年,所以英法的侵略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列强商品倾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4、晚清时期出现新式文体“报章体”,其文“平易畅达,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等文章充分体现了新文体的特点,备受读者欢迎,一时间风靡全国。该文体的流行反映了此时期A.改革救亡成为时代主题B.新式传媒在民众中普及C.新旧思想之间冲突激烈D.文学革命取得巨大成功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梁启超采用“平易畅达,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的报章体,宣传维新变法,《变法通议》等文章备受读者欢迎,风靡全国,反映出当时改革救亡成为了时代主题,A项正确;晚清时期,新式传媒并未在民众中“普及”,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新旧思想间的激烈冲突,排除C项;文学革命发生在民国初年,而非晚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5、有学者在评论近代某派别时说,“他们可谓是在反传统的形式之下捍卫传统”,最终“思想回归保守,被历史的激流甩在身后”。该派别A.启迪了国人开眼看世界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C.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实践D.提倡民权促进了民众的觉醒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该派别符合以下条件,一、反对传统的形式(即向西方学习);二、捍卫传统(即维护君主制);三、后来因思想未与时俱进而落后(即改良立宪失败后未认同革命)。综合以上判断该派别为维新派,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并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D项正确;“启迪了国人开眼看世界”是近代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作用,排除A项;“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展的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排除B项;“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实践”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6、至《马关条约》签订,近代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趋势是: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有学者指出,这些埠口,在中国封建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泄人、渗开。据此可知,通商口岸开设A.使中国领土主权不断受到破坏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C.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变化和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中国封建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泄人、渗开”及所学知识可得,《马关条约》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但是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画的东西也影响到了中国,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变化和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领土主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7、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李鸿章建议的主要意图是A.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实现富国与强兵C.改变洋务企业经营方式D.与洋人商战争利答案:B解析: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不准洋人在中国兴办相关企业,说明是要自己赚取相关利润,因此是要实现中国的富国强兵,B项正确;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A项;CD项由材料无法体现,而且也不是李鸿章的主要意图,排除。故选B项。8、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答案:D解析: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便于进行外交方面的事宜,属于预防性条款,D项正确;A项属于赔偿性条款,B、C两项属于惩罚性条款,均排除。故选D项。9、“1899年,在慈禧太后的鼓励下,拳民们在中国北方发起了一场暴乱,屠杀外国人、中国基督徒和与外国有联系的中国人。”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A.是清政府发动的反帝运动B.以反封建为其斗争目标C.有一整套合理的斗争策略D.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拳民们在中国北方发起了一场暴乱,屠杀外国人、中国基督徒和与外国有联系的中国人。”可分析出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起的,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以反帝为斗争目标,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没有合理的斗争策略,排除C项。故选D项。10、19世纪60年代初,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参赞富礼在谈到太平天国某一领导人时说:“我不得不承认他是我认识的最开明的中国人,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识西洋文明之优越,家藏有各种参考书,对于各种题目皆有研究的资料。”这位领导人A.扭转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战略劣势B.提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方案C.调动了太平天国将士的革命斗志D.赋予了农民战争全新的时代内涵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初即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比较开明且熟悉地理、认识到西洋文明优越的领导人是洪仁玕,他提出的《资政新篇》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方案,B项正确;1860年代,太平天国走向失败,洪仁玕未能扭转其战略劣势,排除A项;《资政新篇》虽然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其不代表农民愿望,未能调动太平天国将士的革命斗志,排除C项;赋予农民战争全新时代内涵的是时代,不是个人,排除D项。故选B项。11、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该条约的签订A.导致南方各省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B.引发了华北地区的义和团运动C.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D.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台余联沅出面,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排除A项;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就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排除B项;1895年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12、日本学者丸山松幸认为,与“墨守祖法”不切实际一样,“全盘西化”也不可能成为现实,“中体西用”论也缺乏使两者有机结合的内在逻辑;康有为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他所提出的问题却寓意深远。作者肯定的康有为“提出的问题”是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传统与近代的结合C.以皇帝的名义变法D.将传统儒学宗教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得出,该学者即反对全盘西化,也不主张传统,而是肯定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的方式,B项正确;学习西方制度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皇帝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与宗教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面漫画反映了近代列强在对新加入猎手俱乐部的衣着不伦不类的日本进行观望之余还带着不屑的情景。据此可推知,该漫画A.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创作背景B.反映了列强企图联合侵略中国C.暗示中国西南边疆形势严峻D.表达了西方对日本侵华的不满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近代列强在对新加入猎手俱乐部的衣着不伦不类的日本”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侵略中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依据材料“进行观望之余还带着不屑的情景”可知,西方列强对日本侵华采取默许、观望态度。由此可知,该漫画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为创作背景,A项正确;漫画反映不出“列强联合侵略”,而且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西方列强并没有参与,排除B项;C项中的“西南边疆”与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西方的态度是“观望”、“不屑”,而非不满,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表是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贸易统计表(单位:万英傍)年份1845年1850年1851年1853年输华商品总值239140216100上表英国输华商品贸易最低值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制B.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C.英国减少对华商品输出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统计信息,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贸易中,在1850年年出现了最低值,这主要是因为此时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的冲击导致,B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一直都是对西方商品顽强抵制,排除A项;英国减少对华商品输出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是在19世纪60至7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15、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并迅速发展到直隶,在进入京津地区以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在长城内外、黄河中下游、长江两岸、两广、西北和西南的边远地区,都有反帝活动与义和团相呼应。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B.中西方之间矛盾十分尖锐C.反帝反封建顺应时代潮流D.中国社会矛盾已趋于汇流答案:B解析:义和团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强烈反响,说明当时中西方之间的矛盾尖锐,义和团得到民众的支持,B项正确;义和团宣扬的不是民主革命思想,所以支持义和团并不能说明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反帝,没有体现反封建,排除C项;“矛盾趋于汇流”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填空题16、________年5月28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答案:

1900

奥匈

意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义和团运动愈演愈烈,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后来,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得出①1990;②英;③美;④法;⑤德;⑥俄;⑦日;⑧奥匈;⑨意。17、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________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超过1000万两答案:鸦片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超过1000万两。18、原因(1)根本原因(内因):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激化。(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3)直接原因: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各种矛盾尤为突出。(4)个人因素:洪秀全创立________,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答案:拜上帝会解析: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19、________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斗。北洋水师在战斗中全军覆没。答案:威海卫战役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2月,日军摧毁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故空白处应填写威海卫战役。20、1860年10月,________联军抢劫、焚毁________后,进入________城,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答案:

英法

圆明园

北京

北京条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所以空白处依次为英法、圆明园、北京、北京条约。21、然后,太平军________、________,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________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________答案:

北伐

西征

军事

腐败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北伐、西政,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

22、6月21日,________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答案:慈禧太后解析:1900年6月,大批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23、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答案: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传教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通过《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所以空白处依次为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24、目标:“________”“求富”答案:自强解析: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企图挽救清王朝的统治,最终以失败告终。25、世界: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______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对______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英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1)英国:在______、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______。(2)法国:从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3)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______地区。(4)美国:积极参与到侵华的活动中。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______。答案:

资本主义

市场

美洲

亚洲

越南

新疆

中国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法国是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俄国的势力侵略中国的东北和新疆地区,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所以①是资本主义,②是市场,③是美洲,④是亚洲,⑤是越南,⑥是新疆,⑦是中国。材料分析题26、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波,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明治政府认为强有力的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因此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政府将其大部分企业出售给和政府官员关系密切的私人投资者。……到了20世纪初,日本进入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请从经济角度举两例说明“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称赞王安石的原因。(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初日本实现工业化的原因。答案:(1)举例示例:青苗法,有利于减轻农民受高利贷的盘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发展;募役法,有利于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保证农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市易法,打击富商巨贾,有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有利于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均输法,打击富商巨贾,有利于政府减少开支。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梁启超希望国家通过改革实现民族独立,走向富强。(2)日本明治维新,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府首先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建立“样板”企业,推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基础,之后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发展。解析:(1)举例一问,首先要审清问题,注意从经济方面举例,根据材料“其所设施之事功…救其弊”等信息,可知是增加财政收入,挽救统治危机的经济措施,可以列举出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然后再简单回答各自的意义说明即可。原因一问,根据梁启超的阶级属性和其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可知其赞扬王安石是为了借此阐述其维新变法思想,结合维新思想的背景,可知民族危机加深,变法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2)根据材料的明治政府可知,首先是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实行殖产兴业的政策,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再结合材料“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基础设施”“政府将其大部分企业出售给和政府官员关系密切的私人投资者”和所学知识可知,政府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建立“样板”企业,推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基础,之后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发展。27、阅次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任首相,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在其任内的发动侵华战争,1898年伊藤下台后曾至中国游历、光绪帝接见了伊旅博文,当面称赞说:“久闻贵爵大名,今得延见、深感满意。”光绪帝表示:“贵国自维新后、应成熙,皆出贵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非后,光绪帝又提出:“我因与贵同在一洲,至亲至近、现在我国亦要变法、贵爵可将变法次序详细告知总理衙门王大臣。”伊藤回答:“敬领大皇帝谕旨,如承王大臣下问,凡有益于贵国之事,外臣尽其所知,倾心相告。”在光绪帝召见第二天(即政变当天),御史宋伯鲁(维新人士)上奏:“今拟请么上速简通达外务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学士李鸿章者、往见该士李提摩太(英国人)及日相伊藤博文,与之商酌办法。”这说明,维新派请光绪帝重用伊藤博文、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可惜慈禧已不给他们机会了。——整理自郭筱《伊藤博文访华与戊戌政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光绪帝亲自接见伊藤博文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绪帝接见伊藤文的政治目的。并说明其结果。答案:(1)

背景:光绪帝与维新派开展维新变法;顽固势力极力阻挠变法;伊藤博文领导日本明治维新取得重大成就;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民族危机加剧;向日本学习的呼声高涨。(2)政治目的:吸取日本变法经验(或邀请伊藤指导维新变法),借助日本、英国势力推动变法(或击败顽固势力);争取维新变法的支持力量;向外界显示变法的决心等。结果:伊藤博文答应其请求;激化了维新派和顽固势力矛盾;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维新变法运动失败。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中“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任首相,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可知,伊藤博文领导日本明治维新取得重大成就;根据“(1898年)光绪帝接见了伊藤博文”,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的政治、国际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可知,19世纪末,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民族危机加剧,向日本学习的呼声高涨,光绪帝与维新派开展维新变法,顽固势力极力阻挠变法。(2)政治目的:根据材料中“现在我国亦要变法、贵爵可将变法次序详细告知总理衙门王大臣”可知,吸取日本变法经验(或邀请伊藤指导维新变法);根据“往见该士李提摩太(英国人)及日相伊藤博文,与之商酌办法”可知,借助日本、英国势力推动变法(或击败顽固势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绪帝亲自接见伊藤博文的政治目的还包括,争取维新变法的支持力量,向外界显示变法的决心等。结果:根据材料中“凡有益于贵国之事,外臣尽其所知,倾心相告”可知,伊藤博文答应了其请求;根据“维新派请光绪帝重用伊藤博文、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可惜慈禧已不给他们机会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激化了维新派和顽固势力矛盾,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维新变法运动失败。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上述两幅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一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列出三个信息,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答案:评分标准信息(明确列出三个信息。其他符合要求的信息亦可得分)说明(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总结准确可得分)英国商品销往世界各地。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极大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地主阶级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诱导,19世纪60、70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也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商品输出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解析:据图一“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极大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通过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机器生产)。据图二“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业发展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外国的侵略下,同时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以及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60、70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也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9、邸报的历史,既是一部政治史,也是一部科技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商周时期的甲骨、竹简、木牍,或许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据传周代已经有了去各地采风问俗的史官,他们要“陈诗以观风”。王安石认为,孔子编订的《春秋》相当于剪裁拼凑的鲁国官报。直到西汉才出现了用绢帛抄写的专门收集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官吏任免及军政新闻的邸报,东汉则采用了纸,报纸正式出现。隋唐时期,中央为了加强与各藩镇的联系,开始设置专职机构从事邸报的编辑发行事宜,邸报名称出现。唐朝邸报的发行对象已经不限于藩镇和地方高级长官,而且扩大到中央各部和分封各地的王公贵族。宋代邸报的发行期开始固定化,发行对象也已扩散到民间。明朝设通政司,专门管理邱报的发行事宜。清代改名为《京报》,特许荣禄堂南纸铺承印,并向社会广泛发行;到成丰、同治年间,刊行(京报)特权开放,北京前门外的私营报房发展成十几家。(京报)基于其官方背景而成为当时第一大报纸,但随着民国的建立,(京报)停止发行。——摘编自杨文光(中国报纸发展史话)(1)编写一幕发生在20世纪初北京某私营报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20世纪初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2)结合中国邸报的发展情况,说明邸报的历史是一部“科技史”。答案:(1)主题:《辛丑条约》的影响。编辑A:今天主编在唉声叹气呢!桌子上放着一份《辛丑条约》(或《北京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上面写着向洋人赔款4.5亿两白银等字样呢!编辑B:我听说条约上不止这些呢?还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各部之上,要求我大清帝国永远禁止国人反抗等条款,照这样,我大清帝国不成了洋人的吗?编辑C:现在最苦的就是义和团了,帮着朝廷打洋人,结果却被朝廷镇压了。这里真干不下去我也不怕,大不了去南方找革命党,他们也有报馆,正在大力宣传革命呢。(“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2)说明: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得以推广,邸报的材料得到了改良,这有利于邸报的发行;唐朝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使邸报的版式更加美观与统一;宋朝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大增加了邸报的印刷份数,降低了印刷成本,发行范围进一步扩大;清朝晚期,受近代西方报纸业机器化的影响,京报的发行量进一步扩

大,成为当时的第一大报。解析:(1)主题:根据“20世纪初北京”可从《辛丑条约》的影响这一角度写对话,具体内容可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辛丑条约》的内容及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即编辑A:今天主编在唉声叹气呢!桌子上放着一份《辛丑条约》(或《北京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上面写着向洋人赔款4.5亿两白银等字样呢!编辑B:我听说条约上不止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