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欣赏文章的语言风格。(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景物描写的方法。(3)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三、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已经到了八年级,但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感知文章的基础上,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视觉和感官角度等对诗歌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写景手法。难点: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五、教法学法:引导法、点拨法、诵读法、问答法、归纳总结法。六、教具:PPT、教材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课件出示:教师提问:作者从这些诗句中分别解读出了什么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分析:《题西林壁》哲理: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不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分析:《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和想象将瀑布的雄壮与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分析:《过故人庄》诗人应邀到农村友人家做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设计意图]:此环节帮助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优美诗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为课文教学做情感铺垫。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作者从这幅美景中又解读出什么了呢?学生朗读课文(自由诵读课文)师:本文在句式上与古诗词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骈文的特点以及文章的韵律美,进而使学生说出本文文体的特点。3.文体知识(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设计意图]:了解骈文有关的知识,体会骈文的韵律美,有助于朗读并学习课文。4.课件出示朗读视频师:同学们听视频录音读准字音、画出停顿,感受本文的美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描绘的景物美,更深层次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研读赏析(深读,读文情)作者笔下的山川景色很美,请具体说说美在哪里。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__”的句式进行描绘。课件出示:①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添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教师示范)同学们按照例句仿照描绘出它的美。(学生总结)②这里有缤纷的色彩之美。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你看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绚丽动人,美不胜收。③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乱”写出了猿的柔声啼唤和鸟的恣意鸣啭。“竞”写出了“夕日欲颓”时鱼儿竞相跃出水面的欢悦情景。你看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多么清静幽寂的暮景。④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冥为静,游鱼跃水为动。教师总结:四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设计意图]:用固定句式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佳句赏析,让学生在品中读,读中品,体会课文的意境美和写法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师: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知人论世: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37岁时隐居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便常以书信的形式向他咨询朝廷大事,故有“山中宰相”之称。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南朝宋诗人、文学家、旅行家、佛学家,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出身高门,可置高位而多次归隐田园,畅游山泽,使他成为六朝文人心目中“雅好自然”的典范。而且他擅长赋诗,将自然美景引入诗歌创作、开创了一代诗风,是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设计意图]借助材料,知人论世,让学生了解作者和谢灵运,并深刻理解文本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揣摩句子的内在情感。(生交流讨论,师引导)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预设:用叹号。表现出作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用省略号。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以及对世人热衷于功名利禄、无暇欣赏山水美景的惋惜之情。[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揣摩句子含义,使学生更深层次理解作者情感。小结:全文68字,却是一幅清丽的画,一首流动的诗,美不胜收。这样美的景色,这样美的语言,这样美的课文,让我们齐声背诵吧。(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文)[设计意图]:通过诵读,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中写景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的小练笔奠定基础。小练笔:运用本文中的写景方法,欣赏景物并仿写句子。(观察图片)[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可以学习到各种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打开自己的创作思维,提高写作的质量和表达能力,能够学以致用。板书设计:美总领:答谢中书书美总领:答谢中书书视觉角度:仰视、俯视、平视山水的愉悦之情视觉角度:仰视、俯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