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县2024年中考化学押题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文山县2024年中考化学押题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文山县2024年中考化学押题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文山县2024年中考化学押题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文山县2024年中考化学押题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文山县2024年中考化学押题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 B.塞紧橡皮塞C.点燃酒精灯 D.测溶液的pH2.在天宫二号实验室中,航天员将研究一种叫作多晶碲化锌的新型材料.由图可知,下列关于碲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碲原子核外有52个电子 B.碲原子有52个质子C.碲原子的质量为127.60 D.碲元素是非金属元素3.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的半导体对光比较敏感,可以用来制造光敏电阻B.超导材料在低于临界温度时电阻为零,未来可用于远距离输电C.棉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比涤纶更好D.羊毛、涤纶、腈纶都属于合成纤维4.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5.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用硫酸除铁锈:B.正常雨水的pH大于5.6的原因:C.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6.2017年5月3日,岳阳市南湖新区龙山管理处整治龙山景区露天烧烤、大排档攻坚行动正式开始。当天共拆除广告牌150多处、烧烤台1000余处近900平方米。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少由于大量油烟尘污染、影响空气质量 B.有效预防景区森林火灾C.排除食品安全隐患 D.以上三者都是7.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通过灼热的炭粉B鉴别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四种固体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并感知温度变化C分离氯化钙和碳酸钙混合物溶解、过滤、洗涤、烘干D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现象A.A B.B C.C D.D8.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的原因是: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其中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各项中的A.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含碳燃料的燃烧D.工业生产中碳酸钙的分解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实验室制取氧气 B.过滤C.比较锌和镁的活动性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0.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C.20℃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5g溶液D.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12.生活离不开化学.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多食用哪一种物质

番茄

葡萄

牛奶

玉米粥

pH

4.0~4.4

3.5~4.5

6.3~6.6

6.8~8.0

A.番茄 B.葡萄 C.牛奶 D.玉米粥13.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14.固体物质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SgB.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D.t3℃时,M点表示甲、乙溶液均未达到饱和状态1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简称新国标)中水质检测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对供水各环节的水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新国标在指标中修订了镉、铅等限量。这里的镉、铅指的是______(填序号)A.单质B.元素C.原子(2)新国标中消毒剂由1项增加到4项,加入对用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的规定。①臭氧(O3)在消毒过程中转化为氧气。臭氧转化为氧气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者“化学”)变化。②二氧化氯在消毒过程中产生次氯酸根离子(ClO-)也有消毒作用。在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价。③用氯胺消毒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2Cl+X=NH2+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古往今来,金属材料和制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写出用CO和磁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室中用如下实验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在活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①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②若将上述实验之一替换掉一种药品,即可达成实验目的.说明具体的改进方法:_____.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实验Ⅰ:硫酸铝溶液和铁粉混合实验Ⅱ:硫酸铜溶液与铁粉混合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Ⅰ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_____(用文字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_____(填序号)。①Al3+②Al3+、Fe2+③Al3+、Fe3+④Fe2+、Cu2+⑤Al3+、Fe2+、Cu2+18.(8分)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A淀粉B蔗糖C面粉D高锰酸钾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电解水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_____若将质量分数为的溶液进行电解,当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升高到时停止电解,则生成的的质量为_____。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①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填写字母序号).②时,将物质加入到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③将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此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其过程如图所示。(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活动与探究1)(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其余同学都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2)乙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结论1)通过实验,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变质。(提出问题)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活动与探究2)丙、丁同学又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3)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4)丁同学向试管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请写出丁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5)丙、丁两位同学的设计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结论2)通过实验,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样品部分变质。(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ABa(OH)2溶液BCaCl2溶液CCa(OH)2溶液DBa(NO3)2溶液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

A、连接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首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口,故选项A正确;B、塞紧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旋转塞入试管口,不能把试管放在桌面上,用力插入橡皮塞,以免试管破裂,故选项B不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C不正确;D、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不能把PH试纸直接放入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A。2、C【解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2,表示原子序数为5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2,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2,表示原子序数为5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碲原子有52个质子,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0,而不是碲原子的质量为127.60,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碲,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3、D【解析】

A.根据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B.根据超导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C.根据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特点来分析;D.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详解】A.有的半导体对光比较敏感,可以用来制造光敏电阻,正确;B.超导材料在低于临界温度时电阻为零,未来可用于远距离输电,正确;C.棉属于天然纤维,涤纶属于人造纤维,棉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比涤纶更好,正确;D.羊毛属于天然纤维,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材料分类和应用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掌握有关材料的分类以及性质的基础知识,题目难度不大。4、C【解析】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正确;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正确;C、物质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错误;D、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可知,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正确。故选C。5、B【解析】

A、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反应原理: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选项错误;B、正常雨水的pH大于5.6的原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故选项正确;C、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铝和水Al(OH)3+3HCl=AlCl3+3H2O;故选项错误;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故选:B。6、D【解析】

A、整治龙山景区露天烧烤、大排档可以减少由于大量油烟尘污染、影响空气质量;

B、整治龙山景区露天烧烤、大排档可以可以有效预防景区森林火灾;

C、整治龙山景区露天烧烤、大排档可以有效排除食品安全隐患;

D、由以上分析可知,以上三者均符合题意。

故选:D。7、B【解析】

A、由于氧气能与灼热的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除掉氧气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故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故水可以用来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镁四种固体,故正确;C、根据CaCl2、CaCO3这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前者溶于水,后者不溶于水,可以将它们的混合物放入水中,进行溶解,其中CaCl2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而CaCO3仍是沉淀存在,然后过滤所得滤渣为CaCO3,滤液是CaCl2,经过蒸发可得固体CaCl2,故错误;D、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若硫酸过量,滴加硝酸钡溶液也会变浑浊,因此不能探究二者是恰好完全反应,故错误。故选B。8、D【解析】

A、人和动物的呼吸是吸收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放在A处,故选项错误。B、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吸收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放在A处,故选项错误。C、含碳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放在A处,故选项错误。D、工业生产中碳酸钙的分解不需要氧气的参与,不可以放在A处,故选项正确。故选:D。9、C【解析】

A、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氧气,但是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浸入液面以下,不然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收集不到气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并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镁、锌的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稀硫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根据金属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比较锌和镁的活动性,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D、硫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与生成二氧化硫的体积相同,温度降至室温后,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解析】

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烛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11、C【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曲线陡,说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只有20g可以溶解,因此可形成70g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2、D【解析】

胃酸过多的人,比较适宜的食物应该是显弱碱性的食物,碱性的食物的pH值会大于7。故选D。13、D【解析】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选项错误;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没有指明温度和溶剂的量,选项错误;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选项正确;故选D。14、C【解析】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Sg,选项A正确;B、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B正确;C、不知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多少,选项C不正确;D、t3℃时,M点位于甲、乙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甲,乙溶液均未达到饱和,选项D正确。故选C。15、D【解析】

A、从图示看: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选项A正确;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因为此时的溶解度是50克,选项B正确;C、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选项C正确;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因为降温时C的溶解度在增大,但是没有溶质增加,所以降温过程中C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选项D不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B化学+1H2O【解析】

(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2)①根据氧气和臭氧属于不同的物质解答;②根据化合价的求法解答;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由以上依据可推出X的化学式。【详解】(1)新国标在指标中修订了镉、铅等限量。这里的镉、铅不是指单质、原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镉、铅指的是元素。故选B;(2)①氧气和臭氧属于不同的物质,氧气转化为臭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②由次氯酸根离子(ClO﹣)可知,次氯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根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等于根的化合价,则x+(﹣2)=﹣1,x=+1;③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比左边多出了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和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多出的原子全部来自1个X分子中,即X的化学式为H2O。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4CO+Fe3O43Fe+4CO2铁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实验Ⅰ中的铁粉与实验Ⅱ中剩余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②⑤【解析】

(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4CO+Fe3O43Fe+4CO2。(2)①乙实验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观察到的现象是铁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填铁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实验来验证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在活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可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故填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3)实验Ⅰ中硫酸铝溶液和铁粉不能发生反应,实验Ⅰ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是实验Ⅰ中的铁粉与实验Ⅱ中剩余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实验Ⅰ中的铁粉与实验Ⅱ中剩余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Ⅰ中硫酸铝溶液和铁粉不能发生反应,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硫酸铝,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肯定有硫酸亚铁,铁粉与硫酸铜反应,铁粉全部参加反应,如果硫酸铜全部参加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铝和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为Al3+、Fe2+,如果硫酸铜部分参加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铝、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则溶液中的阳离子有Al3+、Fe2+、Cu2+,故填②⑤。18、BD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增强水的导电性5肥皂水煮沸吸附色素和异味B>C>A65B>C>A【解析】

(1)淀粉溶于水形成悬浊液,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面粉溶于水形成悬浊液;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BD。(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b中收集到的是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电解水试验中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应为氢氧化钠再水中以离子形态存在;氢氧化钠在水电解前后质量不变,90g质量分数为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9g,进行电解,当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升高到时,溶液的质量为,则电解的水的质量为45g,设生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