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1(河北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1.茶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适量饮茶有益健康。实验小组从茶树的叶肉细胞中克隆出一个基因,该基因能编码蛋白质RIP。RIP能作用于核糖体使其失活,使茶树表现出抗病虫害的性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RIP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RIP是通过在翻译水平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作用的 C.RIP可能是直接影响核糖体的tRNA使核糖体失活的 D.RIP能抑制害虫的繁殖,不能抑制细菌和病毒的增殖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电子传递链如图所示。电子在传递的过程中,H+通过复合物Ⅰ、Ⅲ、Ⅳ逆浓度梯度运输,建立膜H+势能差,驱动ATP合酶顺H+浓度梯度运输,同时产生大量的ATP。UCP是一种特殊的H+通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复合物Ⅳ可分布在骨骼肌细胞线粒体的内膜上 B.在峰结构周围的线粒体基质中,H+的浓度较高 C.ATP合酶与H+结合,将其转运的同时催化ATP合成 D.若UCP运输的H+增多,则细胞合成的ATP可能会减少3.若果蝇眼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眼,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F1中雌雄果蝇杂交得到其表型及数量比为:雌果蝇中野生型眼:朱红眼=1:1,雄果蝇中朱红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不考虑突变及X、Y同源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朱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玉色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F2中野生型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均相同,朱红眼雌果蝇有2种基因型 C.若让F1中的野生型眼雌果蝇和F2中的白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代雌性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1:1:1:1 D.若亲代雌雄果蝇进行反交,其他条件不变,则F2中雄果蝇的表型及数量比可能为朱红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4.光质是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重要的光环境因素之一,油菜素内酯(BR)是能广泛提高抗性的植物激素。为了解远红光和外源BR对黄瓜植株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BRZ是BR的抑制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胁迫时,植株体内BR和脱落酸的合成增多 B.外源BR可能与赤霉素协同促进下胚轴的伸长生长 C.远红光处理对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与BR有关 D.光敏色素被激活后将远红光信号直接传递给靶基因5.实验小组用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进行筛选,如图所示。挑取抑菌圈边缘的菌落进行扩增培养,然后重复图示实验进行筛选,最后定量分析连续传代细菌群体中抑菌圈的半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抗生素抑菌圈半径平均值/cm抑菌圈缩小百分比第一代筛选第二代筛选000青霉素0.950.7422%四环素1.310.7047%阿奇霉素0.190100%A.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大肠杆菌接种在筛选培养基上 B.抑菌圈边缘生长的菌落可能对抗生素不敏感 C.用抗生素多代培养对大肠杆菌有定向选择作用 D.第二代培养后,阿奇霉素能完全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6.用酵母菌作实验材料探究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甲)、细胞质基质(乙)及线粒体(丙)分别放入3支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均供氧充足,一段时间后,得到葡萄糖和CO2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中产生的CO2其氧元素来自葡萄糖和水 B.乙反应结束后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C.甲和乙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释放的能量相等 D.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分解7.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复等位基因A1、A2和a决定,A1决定黄色且纯合时胚胎致死,A2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A1对A2为显性,A2对a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全为黄色 B.灰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灰色:黑色=1:1 C.黄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黄色:灰色=1:1 D.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黄色:灰色:黑色=2:1:18.动物受伤后总会舔舐伤口,是因为其唾液内含有一种叫作神经生长因子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杀死细菌,预防感染并加快伤口愈合。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胸腺、脾脏、淋巴结都属于免疫器官 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 C.识别出癌变细胞并对其加以清除,依赖的是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D.动物唾液中的这种杀菌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9.某生物活动小组为探究当地农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进行了取样、系列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计数等步骤,实验操作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接种的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能生长的微生物都能合成脲酶 B.若每支试管稀释10倍,则图中a的数值应为2.7,5号试管共稀释了106倍 C.图中左上角培养基菌落连成一片,可能是稀释倍数不够造成的 D.若仅以4号试管接种培养基计数,5g该土壤中含分解尿素菌的估算数目是1.4×108个10.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在神经细胞指令下,囊泡通过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可精确控制激素、生物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的恰当时间与位置。囊泡上有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膜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具体机理如图所示(注:图中GTP与ATP的功能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囊泡与目标细胞膜融合能体现膜的结构特点 B.囊泡调控运输的物质包含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物质 C.神经细胞中V﹣SNARE只存在于突触前膜上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是通过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上的1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需要细胞内的监控机制来保证,其中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的检查机制是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的重要机制之一、SAC监控纺锤体微管与着丝粒之间的连接,当所有染色体与来自两极的纺锤丝都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SAC消失,从而解除对细胞由分裂中期进入后期的抑制,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整个分裂过程中SAC会一直保持活性 B.抑制纺锤体形成的药物有可能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C.SAC功能异常的细胞有丝分裂时可能提前进入分裂后期 D.SAC消失前的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的比值为1:212.科学家使用脑炎病毒(LCMV)制造出慢性感染模型小鼠,感染脑炎病毒一段时间后,模型小鼠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上调PD﹣1等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进而出现耗竭。其具体机制为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的配体﹣1)结合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失能、耗竭,PD﹣L1主要表达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该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LCMV能激活小鼠体内具有特异性的吞噬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B.抗原呈递细胞可根据机体情况主动选择促进还是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 C.上调PD﹣1能避免病毒被完全清除后细胞毒性T细胞仍持续发挥免疫杀伤作用 D.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过量表达PD﹣1诱导抗原呈递细胞耗竭来逃避“追杀”13.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正常人群每70人中有一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以及胎儿(Ⅲ1)细胞的DNA经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A基因显示一个条带,a基因显示为另一个条带,基因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Aa B.限制酶破坏的是DNA中的磷酸二酯键 C.根据电泳结果推测,胎儿是基因型为Aa女孩的概率为 D.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现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二.多选题(共5小题)(多选)14.松材线虫是常见的松树寄生虫,会引起针叶褐变甚至干枯死亡。为研究松材线虫入侵对松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受害程度不同的多个样地内进行调查,并分别测定乔木层和灌草层地上部分生物量(有机干物质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成立的是()A.松材线虫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B.随着受害程度的加大,乔木层光合产量逐渐降低 C.随着受害程度的加大,受影响最小的样地是5马5阔 D.灌草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加主要受其捕食者的影响(多选)15.在出芽酵母中,液泡和线粒体之间存在功能上的联系。ATP水解酶(V﹣ATPase)可维持液泡酸化,液泡酸化受阻会导致液泡内外氨基酸水平发生变化,尤其是半胱氨酸(Cys)在液泡外的积累会通过氧化应激作用损伤ISCs(Fe﹣S),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具体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液泡酸化受阻会导致线粒体内葡萄糖的分解速率下降 B.Cys进入液泡的方式需要利用液泡膜两侧的H+梯度势能 C.V﹣ATPase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H+转运进液泡 D.在液泡酸化受阻的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自噬可能会增强(多选)16.渗透压、血容量和动脉压的变化会影响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ADH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已知ADH对图示的调节途径有负反馈效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和②可分别表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垂体释放ADH B.③的生理效应可能是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大量饮水后动脉压力感受器和心房容量感受器兴奋增强 D.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增多会通过反馈调节使ADH分泌减少(多选)17.某家族中存在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分别为A/a、B/b,该家族的系谱图如下。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基因A/a、B/b后进行电泳,结果如表所示。若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个体电泳结果/碱基对2001150135017501650Ⅰ﹣1—++——Ⅰ﹣2+++—+Ⅰ﹣3—++++Ⅰ﹣4—+1+Ⅱ﹣5———Ⅱ﹣8+—注:“+”表示检测到该基因或片段。“—”表示未检测到该基因或片段,空白表示未进行检测。A.甲病或乙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B.甲病的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增添后产生的 C.基因型与Ⅰ﹣2相同的女性与Ⅱ﹣8结婚,生育的孩子均表现正常 D.Ⅱ﹣6和Ⅱ﹣7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多选)18.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支配方向上讲,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B.从结构上讲,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饭后立即运动可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可能是运动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D.轴突末端的分支有利于提高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三.解答题(共5小题)19.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捕光复合物、放氧复合物和电子传递复合物等。藻蓝蛋白是海洋藻类中吸收光能的一类蛋白质,能吸收550~650nm内不同波长的光,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为研究藻蓝蛋白的功能,研究人员以缺失细胞壁的莱茵衣藻突变体(cc849)、基于cc849制备的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的转基因莱茵衣藻藻株(Cr﹣PC)和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及FACHB314合成酶的莱茵衣藻藻株(Cr﹣PCHP)为材料,研究相关光合参数,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莱茵衣藻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分布在叶绿体的上,捕光复合物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不能用低渗溶液培养cc849藻株,原因是。(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藻蓝蛋白FACHB314吸收的光(填“能”或“不能”)输入光合作用系统,判断依据是。(3)检测以上三种莱茵衣藻的生长曲线和干重(有机干物质量),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在培养过程中,检测培养液中莱茵衣藻的细胞数量时,可采用的方法是。重组藻蓝蛋白FACHB314的表达对莱茵衣藻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具有作用,基于上述研究,原因是。20.激素分子可使AMPK蛋白磷酸化(p—AMPK)后被激活,通过AMPK信号通路作用于转录因子调节靶基因的转录。2型糖尿病(T2DM)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病变,与帕金森病(PD)存在关联性。二氢杨梅素(DHM)对糖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均有疗效。为探究DHM通过AMPK信号通路改善T2DM大鼠PD病变的机制,研究小组构建了T2DM模型大鼠并进行了实验。实验处理和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CON(正常大鼠)T2DM(模型大鼠)CON+L﹣DHM(正常大鼠+低剂量DHM)CON+H﹣DHM(正常大鼠﹣高剂量DHM)T2DM+L﹣DHM(模型大鼠+低剂量DHM)T2DM+H﹣DHM(模型大鼠+高剂量DHM)血糖水平/(mmol•L⁻1)5.2221.344.854.7618.3615.56胰岛素抵抗指数4.3548.254.253.8838.7621.48平衡木实验评分0.142.230.190.081.350.54注:平衡木实验用于评价神经系统的相关功能,0分表示大鼠顺利通过平衡木,1分表示大鼠抓边通过平衡木,2~3分表示大鼠出现从平衡木跃落的现象。(1)胰岛素抵抗会降低胰岛素与的结合效果,使组织细胞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用于(答出3点)等代谢活动,进而引起高血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T2DM模型大鼠构建成功,理由是。(2)PD的发病与脑神经元内α—syn蛋白的积累和DA神经元的坏死密切相关。TH蛋白是DA神经元坏死后释放的标记物。根据研究结果可知DHM可改善T2DM大鼠并发的PD病变,理由是。检测各组大鼠的α—syn蛋白和TH蛋白含量,含量最高的是组。(3)研究小组检测了各组大鼠的p﹣AMPK、总AMPK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①AMPK信号通路激活受阻可能使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转录量(填“升高”或“降低”),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②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相比于T2DM组,DHM处理组的和,说明DHM提高了T2DM大鼠脑组织中AMPK的活化水平。在患糖尿病的状态下,激活AMPK有利于保护DA神经元,缓解患PD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21.已知雄性家蚕的性染色体是ZZ,雌性家蚕是ZW。由于雄性具有生长期短、出丝率高等优点,因此多养雄蚕可以增产。1975年科学家培育出了只产雄蚕的家蚕品系,如图1所示,其中Ⅰ1和Ⅰ2是Z染色体上的两个致死基因(不考虑互换),“+”是对应的野生型基因。图2是经过诱变得到的雌蚕。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题目信息可知,Ⅰ1和Ⅰ2是(填“显性”或“隐性”)致死基因,若以图1中的家蚕为亲本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2)图2中雌蚕发生的变异类型为。(3)让图2中含有Ⅰ1的雌蚕与图1中的雄蚕交配,子代中雌蚕:雄蚕=。若让图2中含有Ⅰ2的雌蚕与图1中的雄蚕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与上述结果(填“相同”或“不同”)。通过诱变和筛选获得图2中雌蚕的目的是。(4)在某次生产中,将多只图1中的雄蚕与多只图2中的雌蚕交配,得到M只F1,将F1与N只正常雌蚕进行自由交配,若M:N=3:7,则所得的F2中,雌蚕:雄蚕=,雄蚕中同时含有Ⅰ1和Ⅰ2的占。22.为研究春化作用对冬小麦开花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京花3号和京冬1号两种冬小麦种子,进行不同天数的春化(4℃)处理后于同一天播种,统计冬小麦进入成花不同阶段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Vn/d京花3号京冬1号启动花分化开花启动花分化开花0NNNN763N5688146388457321507937632846653658注:Vn表示春化处理的天数;N表示不能发生(1)河北省种植冬小麦通常是秋播夏收,据以上信息可知,如需在春天补种一批冬小麦,并想让这批冬小麦夏初开花结实,可采取的措施是。(2)有些植物不需要春化作用,通过长光照处理也可以开花,如菠菜。有研究认为,春化作用与长光照两种效应可以相互替代。以菠菜为研究材料设计两组实验来验证上述观点,若预期结果均为开花,则实验设计思路为。(3)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始终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调控下完成。光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起调控作用,温度、重力等其他环境因素也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光照影响幼苗叶色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①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质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在的细胞内比较丰富。据图可知,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内,(填“抑制”或“促进”)HY5降解,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基因表达调控、和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2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为解决猪肉中PUFAs含量不足的问题,研究者从线虫中获得控制PUFAs合成的必需酶基因fatl,培育转fatl基因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图中GFP基因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PCR技术在体外扩增目的基因时,PCR扩增仪中要加入缓冲液、目的基因、(答出2点)等。(2)由图可知,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克服目的基因自身环化,即线性DNA的末端相互连接形成圆环,以及便于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载体的限制酶应选用和。(3)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GFP基因的作用是。除GFP基因外,未标注出的必需元件还有。(4)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瓶中培养时,除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外,还必须定期,以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的伤害。培养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分瓶再继续培养,分瓶后的培养过程称为。此过程中,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法收集细胞处理成细胞悬液。(5)经检测,fatl基因成功整合在猪基因组DNA后,不能说明成功培育转基因猪,还需要。
2024年菁优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1(河北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茶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适量饮茶有益健康。实验小组从茶树的叶肉细胞中克隆出一个基因,该基因能编码蛋白质RIP。RIP能作用于核糖体使其失活,使茶树表现出抗病虫害的性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RIP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RIP是通过在翻译水平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作用的 C.RIP可能是直接影响核糖体的tRNA使核糖体失活的 D.RIP能抑制害虫的繁殖,不能抑制细菌和病毒的增殖【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专题】正推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答案】B【分析】1、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翻译的场所在核糖体。2、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解答】解:A、RIP是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不需要高尔基体参与,A错误;B、RIP能作用于核糖体使其失活,而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因此RIP抑制的是翻译过程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作用,B正确;C、核糖体的RNA是rRNA,C错误;D、RIP能作用于核糖体使其失活,细菌中也含有核糖体,RIP能抑制害虫的繁殖和细菌增殖,病毒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RIP也可能抑制其增殖,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学生要根据题目信息进行正确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答。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电子传递链如图所示。电子在传递的过程中,H+通过复合物Ⅰ、Ⅲ、Ⅳ逆浓度梯度运输,建立膜H+势能差,驱动ATP合酶顺H+浓度梯度运输,同时产生大量的ATP。UCP是一种特殊的H+通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复合物Ⅳ可分布在骨骼肌细胞线粒体的内膜上 B.在峰结构周围的线粒体基质中,H+的浓度较高 C.ATP合酶与H+结合,将其转运的同时催化ATP合成 D.若UCP运输的H+增多,则细胞合成的ATP可能会减少【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该图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内膜,H+通过复合物Ⅰ、Ⅲ、Ⅳ逆浓度梯度运输,建立膜H+势能差,驱动ATP合成酶顺浓度梯度运输H+,同时产生大量的ATP。UCP是一种特殊的H+通道,H+通过UCP为协助扩散。运输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H+通过复合物Ⅰ、Ⅲ、Ⅳ逆浓度梯度运输,建立膜H+势能差,驱动ATP合成酶顺浓度梯度运输H+,同时产生大量的ATP”,复合物Ⅰ、Ⅲ、Ⅳ可以维持膜两侧的H+浓度差,都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以保证ATP的顺利合成,A正确;B、在峰结构周围的线粒体基质中,H+的浓度较低,在线粒体两层膜的腔隙中H+的浓度较高,B错误;C、图中ATP合酶与H+结合,将其转运的同时催化ATP合成,C正确;D、若UCP运输的H+增多,则细胞合成的ATP可能会减少,但产热会增加,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3.若果蝇眼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眼,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F1中雌雄果蝇杂交得到其表型及数量比为:雌果蝇中野生型眼:朱红眼=1:1,雄果蝇中朱红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不考虑突变及X、Y同源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朱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玉色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F2中野生型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均相同,朱红眼雌果蝇有2种基因型 C.若让F1中的野生型眼雌果蝇和F2中的白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代雌性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1:1:1:1 D.若亲代雌雄果蝇进行反交,其他条件不变,则F2中雄果蝇的表型及数量比可能为朱红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解答】解:A、F1雌性中野生型:朱红眼=1:1,雄性中野生型:朱红眼=1:4,因此控制朱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雌性中无玉色眼,雄性中野生型:玉色眼=1:4,因此控制玉色眼的基因也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B、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XAbXAb)与一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XaBY)杂交,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眼(XAbXaB),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XAbY),结合F2雄性中出现四种表型可知,F1的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4XAb:4XaB:1XAB:1Xab四种配子,因此F2中野生型眼雌果蝇为XABXAb、XaBXAb,基因型不同,朱红眼雌果蝇有2种基因型,为XAbXAb、XAbXab,B错误;C、若让F1中的野生型眼雌果蝇(XAbXaB)和F2中的白眼雄果蝇(XabY)杂交,由于F1野生型雌果蝇产生了4XAb:4XaB:1XAB:1Xab四种配子,因此子代雌性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4:4:1:1,C错误;D、若亲代雌雄果蝇进行反交,即朱红眼雄果蝇(XAbY)与一只纯合玉色眼雌果蝇(XaBXaB)杂交,F1为XAbXaB、XaBY,XAbXaB依然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产生4XAb:4XaB:1XAB:1Xab四种配子,故F2中雄果蝇的表型及数量比可能为朱红眼(XAbY):玉色眼(XaBY):野生型眼(XABY):白眼(XabY)=4:4:1:1,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光质是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重要的光环境因素之一,油菜素内酯(BR)是能广泛提高抗性的植物激素。为了解远红光和外源BR对黄瓜植株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BRZ是BR的抑制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胁迫时,植株体内BR和脱落酸的合成增多 B.外源BR可能与赤霉素协同促进下胚轴的伸长生长 C.远红光处理对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与BR有关 D.光敏色素被激活后将远红光信号直接传递给靶基因【考点】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坐标曲线图;植物激素调节.【答案】D【分析】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研究发现,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是其中的一种,除了光敏色素外,植物体还存在感受蓝光的受体。【解答】解:A、油菜素内酯(BR)是能广泛提高抗性的植物激素,脱落酸能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保持休眠,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因此干旱胁迫时,植株体内BR和脱落酸的合成增多,A正确;B、由柱状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否添加远红光,外源BR组下胚轴长度均增加,赤霉素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因此外源BR可能与赤霉素协同促进下胚轴的伸长生长,B正确;C、由图可知,在施加远红光的条件下,添加BR组、BRZ组、BRZ+BR组下胚轴长度不一致,这说明远红光处理对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与BR有关,C正确;D、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被激活后其结构发生变化,该变化的信息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递到细胞核,从而影响靶基因的表达,光敏色素不能将远红光信号直接传递给靶基因,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环境因素﹣光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学生要结合题图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答。5.实验小组用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进行筛选,如图所示。挑取抑菌圈边缘的菌落进行扩增培养,然后重复图示实验进行筛选,最后定量分析连续传代细菌群体中抑菌圈的半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抗生素抑菌圈半径平均值/cm抑菌圈缩小百分比第一代筛选第二代筛选000青霉素0.950.7422%四环素1.310.7047%阿奇霉素0.190100%A.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大肠杆菌接种在筛选培养基上 B.抑菌圈边缘生长的菌落可能对抗生素不敏感 C.用抗生素多代培养对大肠杆菌有定向选择作用 D.第二代培养后,阿奇霉素能完全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考点】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和作用.【专题】数据表格;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答案】D【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解答】解:A、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大肠杆菌接种在筛选培养基上,A正确;B、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在抑菌圈边缘抗生素浓度较低,可能存在具有耐药性(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因此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B正确;C、抑菌圈的直径大小表明该种抗生素的杀菌能力抑制圈的直径越大,说明抗生素杀菌能力越强,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说明用抗生素多代培养对大肠杆菌有定向选择作用,C正确;D、连续多代培养后,耐药菌所占比例逐步增加,细菌种群中耐药性增强,抑菌圈直径逐渐变小。阿奇霉素组抑菌圈缩小至0,因此大肠杆菌对阿奇霉素的抗性最强,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和作用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6.用酵母菌作实验材料探究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甲)、细胞质基质(乙)及线粒体(丙)分别放入3支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均供氧充足,一段时间后,得到葡萄糖和CO2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中产生的CO2其氧元素来自葡萄糖和水 B.乙反应结束后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C.甲和乙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释放的能量相等 D.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分解【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C【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解答】解:A、根据呼吸作用的方程可知,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其氧元素来自葡萄糖和水,A正确;B、由题意可知,甲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乙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乙反应结束后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呈灰绿色,B正确;C、甲(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和乙(只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前者释放的能量多于后者,C错误;D、丙中葡萄糖无消耗,说明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分解,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复等位基因A1、A2和a决定,A1决定黄色且纯合时胚胎致死,A2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A1对A2为显性,A2对a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全为黄色 B.灰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灰色:黑色=1:1 C.黄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黄色:灰色=1:1 D.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黄色:灰色:黑色=2:1:1【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A1决定黄色且纯合时胚胎致死,则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1A2或A1a,其与灰色个体(A2A2或A2a)杂交,子代可能为黄色和灰色,也可能是黄色、灰色和黑色,不可能全为黄色,A错误;B、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2A2或A2a,其与黑色个体(aa)杂交,子代可能全灰色,也可能出现灰色:黑色=1:1,B正确;C、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1A2或A1a,与黑色个体(aa)杂交,子代可能为黄色:灰色=1:1,黄色和灰色,也可能是黄色和黑色,C正确;D、黄色个体(A1a)与灰色个体(A2a)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黄色(A1A2、A1a):灰色(A2a):黑色(aa)=2:1:1,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动物受伤后总会舔舐伤口,是因为其唾液内含有一种叫作神经生长因子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杀死细菌,预防感染并加快伤口愈合。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胸腺、脾脏、淋巴结都属于免疫器官 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 C.识别出癌变细胞并对其加以清除,依赖的是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D.动物唾液中的这种杀菌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D【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2、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是人体和外部环境的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即人体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中的物质。【解答】解:A、脊髓不是免疫器官,A错误;B、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如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细胞分泌,B错误;C、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防卫功能,因此机体内部清除衰老、破损细胞或癌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监视的功能,C错误;D、人体第一道防线包括体表屏障和化学防御,其中动物唾液中的这种杀菌物质就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某生物活动小组为探究当地农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进行了取样、系列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计数等步骤,实验操作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接种的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能生长的微生物都能合成脲酶 B.若每支试管稀释10倍,则图中a的数值应为2.7,5号试管共稀释了106倍 C.图中左上角培养基菌落连成一片,可能是稀释倍数不够造成的 D.若仅以4号试管接种培养基计数,5g该土壤中含分解尿素菌的估算数目是1.4×108个【考点】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专题】模式图;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答案】B【分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解答】解:A、本实验是探究当地农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因此图中接种的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在此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都能合成脲酶,如固氮菌也能生存,A错误;B、若每支试管稀释10倍,即将0.3mL菌液与amL无菌水混合稀释10倍,需要a的数值为2.7,5g土壤溶于溶剂形成50mL溶液被稀释了10倍,故5号试管共稀释了106倍,B正确;C、图中左上角培养基菌落连成一片,可能是涂布不均匀造成的,C错误;D、若仅以4号试管接种培养基计数,5g该土壤中含分解尿素菌的估算数目是(275+285+280)÷3÷0.2×105×5=7×108个,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在神经细胞指令下,囊泡通过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可精确控制激素、生物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的恰当时间与位置。囊泡上有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膜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具体机理如图所示(注:图中GTP与ATP的功能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囊泡与目标细胞膜融合能体现膜的结构特点 B.囊泡调控运输的物质包含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物质 C.神经细胞中V﹣SNARE只存在于突触前膜上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是通过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上的【考点】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专题】模式图;生物膜系统.【答案】C【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解答】解:A、囊泡与目标细胞膜的融合能体现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A正确;B、囊泡调控运输的物质有生物大分子,如生物酶等,也有小分子,如神经递质,B正确;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能与突触前膜融合而释放,故V﹣SNARE存在于突触小泡上,T﹣SNARE存在于突触前膜上,C错误;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通过内质网加工,然后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加工完成后再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上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掌握生物膜系统的功能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需要细胞内的监控机制来保证,其中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的检查机制是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的重要机制之一、SAC监控纺锤体微管与着丝粒之间的连接,当所有染色体与来自两极的纺锤丝都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SAC消失,从而解除对细胞由分裂中期进入后期的抑制,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整个分裂过程中SAC会一直保持活性 B.抑制纺锤体形成的药物有可能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C.SAC功能异常的细胞有丝分裂时可能提前进入分裂后期 D.SAC消失前的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的比值为1:2【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模式图;有丝分裂.【答案】A【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SAC消失,从而解除对细胞由分裂中期进入后期的抑制”可知,整个分裂过程中SAC不能一直保持活性,A错误;B、纺锤丝正确连接到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精准分离的前提,因此抑制纺锤体形成的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B正确;C、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的作用是产生等待信号,直到所有的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以保证染色体均等分配,如果SAC功能异常,则细胞可能没有等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就开始分裂,提前进入后期,造成染色体不均等分裂,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子细胞,C正确;D、有丝分裂时,SAC消失前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的比值为1:2,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分析题文,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2.科学家使用脑炎病毒(LCMV)制造出慢性感染模型小鼠,感染脑炎病毒一段时间后,模型小鼠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上调PD﹣1等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进而出现耗竭。其具体机制为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的配体﹣1)结合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失能、耗竭,PD﹣L1主要表达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该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LCMV能激活小鼠体内具有特异性的吞噬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B.抗原呈递细胞可根据机体情况主动选择促进还是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 C.上调PD﹣1能避免病毒被完全清除后细胞毒性T细胞仍持续发挥免疫杀伤作用 D.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过量表达PD﹣1诱导抗原呈递细胞耗竭来逃避“追杀”【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有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如激素);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如精子与卵细胞);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如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解答】解:A、脑炎病毒(LCMV)会激活小鼠体内特异性的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吞噬细胞对异物的识别没有特异性,不是被某种抗原激活的,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模型小鼠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上调PD﹣1等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进而出现耗竭”可知,不是抗原呈递细胞主动选择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B错误;C、根据感染脑炎病毒一段时间后,模型小鼠细胞毒性T细胞出现耗竭,可以推测出上调PD﹣1能避免病毒被完全清除后细胞毒性T细胞仍持续发挥免疫杀伤作用,C正确;D、肿瘤细胞可能会过量表达PD﹣L1,而不是PD﹣1,从而会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耗竭,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正常人群每70人中有一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以及胎儿(Ⅲ1)细胞的DNA经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A基因显示一个条带,a基因显示为另一个条带,基因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Aa B.限制酶破坏的是DNA中的磷酸二酯键 C.根据电泳结果推测,胎儿是基因型为Aa女孩的概率为 D.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现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专题】遗传系谱图;人类遗传病.【答案】C【分析】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基因型用aa表示,根据电泳结果可知,Ⅱ1基因型为aa,Ⅱ2、Ⅱ3、Ⅲ1基因型为Aa。【解答】解:A、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基因型为aa,Ⅱ2、Ⅱ3基因型为Aa,A正确;B、限制酶破坏的是DNA中的磷酸二酯键(用于脱氧核苷酸的连接),B正确;C、根据电泳结果推测,胎儿是基因型为Aa女孩的概率为1,C错误;D、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现正常(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正常人群每70人中有一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携带者的概率为,则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aa=,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多选题(共5小题)(多选)14.松材线虫是常见的松树寄生虫,会引起针叶褐变甚至干枯死亡。为研究松材线虫入侵对松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受害程度不同的多个样地内进行调查,并分别测定乔木层和灌草层地上部分生物量(有机干物质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成立的是()A.松材线虫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B.随着受害程度的加大,乔木层光合产量逐渐降低 C.随着受害程度的加大,受影响最小的样地是5马5阔 D.灌草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加主要受其捕食者的影响【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专题】数据表格;种群和群落.【答案】AD【分析】柱形图分析:随受害程度的加大,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逐渐减少。【解答】解:A、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上,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A错误;B、随着受害程度的加大,乔木层光合产量逐渐降低,乔木层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逐渐降低,B正确;C、由图可知,与未受害相比,随受害程度的加大,受影响最小的样地是5马5阔,C正确;D、随着受害程度的加大,乔木层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逐渐降低。林下光照强度增加,有利于灌草层植物的生长,因此灌草层地上部分生物量随受害程度增加而增加,D错误。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选)15.在出芽酵母中,液泡和线粒体之间存在功能上的联系。ATP水解酶(V﹣ATPase)可维持液泡酸化,液泡酸化受阻会导致液泡内外氨基酸水平发生变化,尤其是半胱氨酸(Cys)在液泡外的积累会通过氧化应激作用损伤ISCs(Fe﹣S),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具体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液泡酸化受阻会导致线粒体内葡萄糖的分解速率下降 B.Cys进入液泡的方式需要利用液泡膜两侧的H+梯度势能 C.V﹣ATPase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H+转运进液泡 D.在液泡酸化受阻的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自噬可能会增强【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答案】BCD【分析】由图可知,当液泡pH上升时,导致细胞质基质中Cys浓度也上升,进一步抑制Fe进入线粒体,从而导致线粒体异常,增强线粒体自噬。【解答】解: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B、液泡内部H+浓度高细胞质基质,结合图示可知,Cys进入液泡的方式需要利用液泡膜两侧的H+梯度势能,二者所用的转运蛋白相同,B正确;C、液泡是一种酸性细胞器,其内部H+浓度高,细胞质基质中的H+在ATP水解酶的协助下,逆浓度梯度进入液泡,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D、液泡酸化受阻会导致液泡内外氨基酸水平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线粒体自噬增强,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选)16.渗透压、血容量和动脉压的变化会影响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ADH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已知ADH对图示的调节途径有负反馈效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和②可分别表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垂体释放ADH B.③的生理效应可能是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大量饮水后动脉压力感受器和心房容量感受器兴奋增强 D.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增多会通过反馈调节使ADH分泌减少【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专题】模式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答案】ABD【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②代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重新吸收。【解答】解:A、分析题图,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ADH神经元兴奋后会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即②可以表示垂体释放ADH,A正确;B、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增多,尿量减少,而内环境中水分增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B正确;C、ADH对题述调节途径具有负反馈效应,大量饮水后ADH分泌减少,动脉压力感受器和心房容量感受器兴奋降低,C错误;D、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增多,血容量上升,进而使动脉压升高,所以通过反馈调节,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增多会使平均动脉压升高,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选)17.某家族中存在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分别为A/a、B/b,该家族的系谱图如下。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基因A/a、B/b后进行电泳,结果如表所示。若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个体电泳结果/碱基对2001150135017501650Ⅰ﹣1—++——Ⅰ﹣2+++—+Ⅰ﹣3—++++Ⅰ﹣4—+1+Ⅱ﹣5———Ⅱ﹣8+—注:“+”表示检测到该基因或片段。“—”表示未检测到该基因或片段,空白表示未进行检测。A.甲病或乙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B.甲病的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增添后产生的 C.基因型与Ⅰ﹣2相同的女性与Ⅱ﹣8结婚,生育的孩子均表现正常 D.Ⅱ﹣6和Ⅱ﹣7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专题】遗传系谱图;人类遗传病.【答案】AB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Ⅰ﹣1和Ⅰ﹣2生出患甲病的Ⅱ﹣5(为女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3含有基因B和b且表现正常,说明乙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病,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答】解:A、Ⅰ﹣1和Ⅰ﹣2生出患甲病的Ⅱ﹣5(为女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3含有基因B和b且表现正常,说明乙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病,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结合Ⅱ﹣5的电泳结果分析,1350的碱基对对应基因a,200和1150的碱基对对应基因A。基因A/a的碱基对数量相同,发生了碱基替换,B错误;C、结合电泳结果,1650的碱基对对应基因B,1350的碱基对对应基因b,Ⅰ﹣2的基因型为AaBB,Ⅱ﹣8的基因型为2/3Aabb,生育患甲病孩子(aa)的概率为,C错误;D、Ⅰ﹣2的基因型为AaBB,Ⅰ﹣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Ⅱ﹣6的基因型为AaBB,Ⅱ﹣7的基因型为AaBb,生育患甲病男孩(aa)的概率是,D正确。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选)18.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支配方向上讲,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B.从结构上讲,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饭后立即运动可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可能是运动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D.轴突末端的分支有利于提高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考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BCD【分析】传出神经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当人体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体安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解答】解:AB、从结构上讲,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其中传出神经按传递方向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A错误,B正确;C、饭后立即运动,可以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抑制肠胃的蠕动,从而影响消化,C正确;D、轴突末端的分支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等相接近,构成突触,有利于提高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和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及识图分析能力,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解答试题。三.解答题(共5小题)19.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捕光复合物、放氧复合物和电子传递复合物等。藻蓝蛋白是海洋藻类中吸收光能的一类蛋白质,能吸收550~650nm内不同波长的光,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为研究藻蓝蛋白的功能,研究人员以缺失细胞壁的莱茵衣藻突变体(cc849)、基于cc849制备的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的转基因莱茵衣藻藻株(Cr﹣PC)和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及FACHB314合成酶的莱茵衣藻藻株(Cr﹣PCHP)为材料,研究相关光合参数,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莱茵衣藻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捕光复合物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不能用低渗溶液培养cc849藻株,原因是cc849藻株的细胞壁缺失,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藻蓝蛋白FACHB314吸收的光能(填“能”或“不能”)输入光合作用系统,判断依据是Cr﹣PC和Cr﹣PCHP藻株均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两者的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速率均高于cc849藻株的。(3)检测以上三种莱茵衣藻的生长曲线和干重(有机干物质量),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在培养过程中,检测培养液中莱茵衣藻的细胞数量时,可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或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重组藻蓝蛋白FACHB314的表达对莱茵衣藻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原因是藻蓝蛋白FACHB314能提高光系统的电子传递速率,提高光合速率,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1)类囊体薄膜红光和蓝紫光cc849藻株的细胞壁缺失,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2)能Cr﹣PC和Cr﹣PCHP藻株均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两者的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速率均高于cc849藻株的(3)抽样检测(或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促进藻蓝蛋白FACHB314能提高光系统的电子传递速率,提高光合速率,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分析】莱茵衣藻是一种藻类植物,是自养型的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解答】解:(1)莱茵衣藻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参与光反应,存在于莱茵衣藻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cc849藻株的细胞壁缺失,在低渗溶液中容易吸水涨破,因而不能用低渗溶液培养cc849藻株。(2)根据实验结果,Cr﹣PC和Cr﹣PCHP藻株均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二者的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速率均高于cc849藻株的,说明藻蓝蛋白FACHB314吸收的光能输入光合作用系统,从而能提高光合速率。(3)在培养过程中,检测培养液中莱茵衣藻的细胞数量时,可采用抽样检测法。根据实验结果,Cr﹣PC和Cr﹣PCHP藻株均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其细胞密度和干重均大于cc849藻株的,说明重组藻蓝蛋白的表达对莱茵衣藻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原因是藻蓝蛋白吸收光能,提高了光系统的电子传递速率,提高了光合速率。故答案为:(1)类囊体薄膜红光和蓝紫光cc849藻株的细胞壁缺失,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2)能Cr﹣PC和Cr﹣PCHP藻株均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两者的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速率均高于cc849藻株的(3)抽样检测(或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促进藻蓝蛋白FACHB314能提高光系统的电子传递速率,提高光合速率,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0.激素分子可使AMPK蛋白磷酸化(p—AMPK)后被激活,通过AMPK信号通路作用于转录因子调节靶基因的转录。2型糖尿病(T2DM)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病变,与帕金森病(PD)存在关联性。二氢杨梅素(DHM)对糖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均有疗效。为探究DHM通过AMPK信号通路改善T2DM大鼠PD病变的机制,研究小组构建了T2DM模型大鼠并进行了实验。实验处理和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CON(正常大鼠)T2DM(模型大鼠)CON+L﹣DHM(正常大鼠+低剂量DHM)CON+H﹣DHM(正常大鼠﹣高剂量DHM)T2DM+L﹣DHM(模型大鼠+低剂量DHM)T2DM+H﹣DHM(模型大鼠+高剂量DHM)血糖水平/(mmol•L⁻1)5.2221.344.854.7618.3615.56胰岛素抵抗指数4.3548.254.253.8838.7621.48平衡木实验评分0.142.230.190.081.350.54注:平衡木实验用于评价神经系统的相关功能,0分表示大鼠顺利通过平衡木,1分表示大鼠抓边通过平衡木,2~3分表示大鼠出现从平衡木跃落的现象。(1)胰岛素抵抗会降低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效果,使组织细胞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用于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甘油三酯(答出3点)等代谢活动,进而引起高血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T2DM模型大鼠构建成功,理由是T2DM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高。(2)PD的发病与脑神经元内α—syn蛋白的积累和DA神经元的坏死密切相关。TH蛋白是DA神经元坏死后释放的标记物。根据研究结果可知DHM可改善T2DM大鼠并发的PD病变,理由是T2DM+L—DHM组和T2DM+H—DHM组大鼠的平衡木实验评分均低于T2DM组大鼠的。检测各组大鼠的α—syn蛋白和TH蛋白含量,含量最高的是T2DM组。(3)研究小组检测了各组大鼠的p﹣AMPK、总AMPK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①AMPK信号通路激活受阻可能使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转录量降低(填“升高”或“降低”),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②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相比于T2DM组,DHM处理组的p—AMPK表达量增多和p—AMPK/总AMPK的值增大,说明DHM提高了T2DM大鼠脑组织中AMPK的活化水平。在患糖尿病的状态下,激活AMPK有利于保护DA神经元,缓解患PD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考点】血糖平衡调节.【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答案】(1)受体;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甘油三酯;T2DM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高(2)T2DM+L—DHM组和T2DM+H—DHM组大鼠的平衡木实验评分均低于T2DM组大鼠的;T2DM(3)降低;p—AMPK表达量增多;p—AMPK/总AMPK的值增大【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血糖平衡的调节途径有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激素)调节,当人体的血糖调节失衡后会引起多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危害比较严重。【解答】解:(1)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激素,需要与其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调节作用,胰岛素抵抗会降低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当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无法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甘油三酯;根据实验结果可知,T2DM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高,说明T2DM模型大鼠构建成功。(2)T2DM+L—DHM组和T2DM+H—DHM组大鼠的平衡木实验的评分均低于T2DM组大鼠的,说明DHM可改善T2DM大鼠并发的PD病变。T2DM组未经DHM处理,α—syn蛋白和TH蛋白的含量应最高。(3)①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合成葡萄糖转运蛋白,使胰岛素的靶细胞可吸收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若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转录量降低,则可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②根据实验结果可知,DHM处理T2DM大鼠后,p—AMPK表达量增多和p—AMPK/总AMPK的值增大,说明DHM提高了T2DM大鼠脑组织中AMPK的活化水平。故答案为:(1)受体;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甘油三酯;T2DM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高(2)T2DM+L—DHM组和T2DM+H—DHM组大鼠的平衡木实验评分均低于T2DM组大鼠的;T2DM(3)降低;p—AMPK表达量增多;p—AMPK/总AMPK的值增大【点评】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1.已知雄性家蚕的性染色体是ZZ,雌性家蚕是ZW。由于雄性具有生长期短、出丝率高等优点,因此多养雄蚕可以增产。1975年科学家培育出了只产雄蚕的家蚕品系,如图1所示,其中Ⅰ1和Ⅰ2是Z染色体上的两个致死基因(不考虑互换),“+”是对应的野生型基因。图2是经过诱变得到的雌蚕。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题目信息可知,Ⅰ1和Ⅰ2是隐性(填“显性”或“隐性”)致死基因,若以图1中的家蚕为亲本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Z++ZI1+、Z++Z+I2。(2)图2中雌蚕发生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3)让图2中含有Ⅰ1的雌蚕与图1中的雄蚕交配,子代中雌蚕:雄蚕=2:1。若让图2中含有Ⅰ2的雌蚕与图1中的雄蚕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与上述结果相同(填“相同”或“不同”)。通过诱变和筛选获得图2中雌蚕的目的是培育只产雄蚕的父本家蚕(ZI1+Z+I2)。(4)在某次生产中,将多只图1中的雄蚕与多只图2中的雌蚕交配,得到M只F1,将F1与N只正常雌蚕进行自由交配,若M:N=3:7,则所得的F2中,雌蚕:雄蚕=1:4,雄蚕中同时含有Ⅰ1和Ⅰ2的占。【考点】伴性遗传.【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正推反推并用法;伴性遗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1)隐性Z++ZI1+、Z++Z+I2(2)基因突变(3)2:1相同培育只产雄蚕的父本家蚕(ZI1+Z+I2)(4)1:4【分析】如图1所示的雌雄基因型分别为ZI1+Z+I2、Z++W,子代基因型为Z++ZI1+、Z++Z+I2、ZI1+W、Z+I2W,子代只产雄蚕可知,I1和I2为隐性致死。【解答】解:(1)根据子代只产雄蚕,雌蚕均致死可知,I1和I2为隐性致死;因此产生的子代只有雄蚕,基因型为Z++ZI1+、Z++Z+I2。(2)图2雌蚕是经过诱变得到的,因此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3)图2中含有I1的雌蚕(ZI1+W++)与图1中的雄蚕(ZI1+Z+I2)杂交,子代基因型为:ZI1+ZI1+(致死):ZI1+Z+I2:ZI1+W++:Z+I2W++=1:1:1:1,所以雌蚕:雄蚕=2:1。若让图2中含有I2的雌蚕与图1中的雄蚕交配,产生的后代依然是雄蚕有一半致死,雌蚕均存活,与上述结果相同。根据杂交结果可知,图2中雌蚕可以用于培育ZI1+Z+I2,正是图1中培育的只产雄蚕的父本家蚕(ZI1+Z+I2)。(4)将多只图1中的雄蚕与多只图2中的雌蚕交配,由(3)分析可知,F1为ZI1+Z+I2:ZI1+W++:Z+I2W++=1:1:1,由于M:N=3:7,所以雌蚕中ZI1+W++:Z+I2W++:Z++W=1:1:7;雄配子为ZI1+:Z+I2=1:1,雌配子为ZI1+:Z+I2:Z++:W++:W=1:1:7:2:7,因此F2中雄蝇有致死,雌蝇有致死,故雌蚕:雄蚕=:=1:4;雄蚕中同时含有I1和I2的占÷=。故答案为:(1)隐性Z++ZI1+、Z++Z+I2(2)基因突变(3)2:1相同培育只产雄蚕的父本家蚕(ZI1+Z+I2)(4)1:4【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与连锁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解基因连锁的实质,利用配子棋盘法或交叉法分析后代的情况,从而结合题干信息对本题做出正确解答。22.为研究春化作用对冬小麦开花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京花3号和京冬1号两种冬小麦种子,进行不同天数的春化(4℃)处理后于同一天播种,统计冬小麦进入成花不同阶段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Vn/d京花3号京冬1号启动花分化开花启动花分化开花0NNNN763N5688146388457321507937632846653658注:Vn表示春化处理的天数;N表示不能发生(1)河北省种植冬小麦通常是秋播夏收,据以上信息可知,如需在春天补种一批冬小麦,并想让这批冬小麦夏初开花结实,可采取的措施是将冬小麦种子低温处理适宜时间后进行播种。(2)有些植物不需要春化作用,通过长光照处理也可以开花,如菠菜。有研究认为,春化作用与长光照两种效应可以相互替代。以菠菜为研究材料设计两组实验来验证上述观点,若预期结果均为开花,则实验设计思路为将生长状况等相同的菠菜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菠菜在短光照条件下经较长时间低温处理,另一组菠菜在长光照条件下不进行低温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两组菠菜是否开花。(3)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始终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调控下完成。光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起调控作用,温度、重力等其他环境因素也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光照影响幼苗叶色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①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质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据图可知,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抑制(填“抑制”或“促进”)HY5降解,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考点】环境因素参与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经营权流转项目评估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企业实习生综合能力培养劳动合同2篇
- 2024年度民间借款合同示范文本(含借款人信用评估)3篇
- 2024年林权分享采伐协议
- 洛阳师范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含灾害护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科技园区秩序维护合同模板
- 2025产品授权销售总代理合同书
- 古建筑修复工程分包合同施工合同
- 商务大厦彩钢瓦屋面改造合同
- 市区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创办精神病医院申请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完整版)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单词表(带音标)
- MOOC 国际商务-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 作家协会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3篇
- 2024征信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个人理财(西安欧亚学院)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pc(装配式)结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医院内审制度
- 押运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