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山东菏泽高二上期末·3)下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时期概况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申当,四曰喜为辔行,五曰恭敬多让”。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答案】A【解析】据材料“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申当,四曰喜为辔行,五曰恭敬多让”“察官人善恶”可知,西周、秦朝、唐朝、官吏选拔和管理的标准都比较具体,而且注重对德行的考察,故选A项;西周的选官制为世卿世禄制,以宗法血缘关系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德行是基于此之上的,排除B项;儒家伦理是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晚于西周,排除C项;刑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法家的主张,无法反映西周的情况,排除D项。2.(2022·山东淄博高二下期末·2)汉代三公、刺史、太守等官员可以自辟属吏,被辟举的人即为举荐者的故吏。故吏一经辟置,即与举荐者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一些大家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这说明()A.门阀士族制度成熟B.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C.地方掌握选官之权D.征辟制度背离其初衷【答案】D【解析】据材料“一些大家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说明征辟制度使世家大族的势力变强,威胁统治,这与当初设置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初衷背离,故选D项;门阀士族制度成熟是在魏晋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设立的,排除B项;材料中是选择吏不是官,且汉代的三公属于中央官员,排除C项。3.(2022·河北石家庄高二下期末·3)唐朝科举中允许士子向主考官自荐。宋朝选官考试实行了糊名、锁院、誊录等制度,对于世家子弟的应试者更加严格管控,甚至还要加试。由此可见,宋代科举()A.注重选拔最优秀人才B.防范世家子弟进入仕途C.更加强调公平与竞争D.旨在防止考场徇私舞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宋朝选官考试实行了糊名、锁院、誊录等制度,对于世家子弟的应试者更加严格管控”,可知宋代科举相比唐朝更加注重考试的公平公正,防止考试作弊,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宋朝对科举考试程序进行了更加严密的规范,并未对人才的个人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排除A项;宋代依然存在恩荫等方式使世家子弟可以进入仕途,排除B项;宋代科举规范考试程序,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维护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排除D项。4.(2022·湖南郴州高二下期末·3)宋人有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一致B.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C.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D.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并根据《纲要》上册第63页所学: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南方文化的进步,可知北宋南北分卷制度出于平衡南北方的考虑,故选D项;“录取比例的一致”与“维持(南北方)取士人数之均衡”相悖,排除A项;“导致了”不合逻辑,“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的因素有科举制的完善、面对全社会开放、崇文抑武等,排除B项;“提升了”不合逻辑,北宋南北分卷制度对文化水平高的南方士子不利,排除C项。5.(2022·湖北高考·5)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士子假此以侥幸”可知,该奏疏主要针对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投机取巧,故选A项;“书肆资之以贾利”是“士子记诵时文范文应试”的结果,不是主要针对对象,排除B项;明代儒学仍居于正统地位,“动摇”说法错误,排除C项;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6.(2022·山东省淄博市高三4月阶段性诊断考试·3)表1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表1类别家庭背景人数比例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5042.4%寒素士子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1714.4%家世不详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答案】A【解析】据材料“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可知,宋代文举状元中,寒素士子和家世不详两者占比之和超过了官宦士子,即社会阶层流动加强,故选A项;材料说明科举制度功能强化,而非弱化,排除B项;宋代科举制下,选才权归中央,表格数据也说明这一点,排除C项;平民入仕欲望强烈无法解释“官宦士子占比42.4%”,排除D项。7.(2022·广东省梅州市高二上期末·4)明朝统治者每三年对全国地方官进行一次全体考察,谓之“朝觐考察”,又称“大计(群吏)”。每逢大计之时,吏部需对全国地方官做出去留、黜陟的裁决,吏部的判决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官员的直属上司给其开注的“考语”来完成。每逢大计届期的疏议当中,有关如实注考的奏请史不绝书。这反映出明朝()A.考语未能成为地方官员升迁降调的依据B.选官制度不能兼顾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C.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的人数比例不高D.存在考语描述与官员实绩严重不符的情况【答案】D【解析】“有关如实注考的奏请史不绝书”说明对官员的实绩其“考语”有不符的情况,故选D项;“吏部的判决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官员的直属上司给其开注的‘考语’来完成”可以看出“考语”是地方官成绩优劣的主要依据,排除A项;“明朝统治者每三年对全国地方官进行一次全体考察”这不是选官而是属于官吏的考核和管理,排除B项;“每逢大计之时,吏部需对全国地方官做出去留、黜陟的裁决,吏部的判决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官员的直属上司给其开注的‘考语’来完成”可以看出这只是对官吏进行考核的方法,无法判断其官吏的来源,排除C项。8.(2022·安徽六校高二下期末·5)两宋时期,政府奉行“依资序迁”的官僚选人原则,重视对人事管理、财务审计、考察磨勘等诸多事务的复核。士大夫们对于政府行政运作程序及其内容密切关注。据此可知,两宋()A.官员选拔方式趋于多样化B.政府行政运作繁琐且低效C.士大夫深受程朱理学影响D.官僚政治制度化程度较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政府奉行‘依资序迁’的官僚选人原则,重视对人事管理、财务审计、考察磨勘等诸多事务的复核”,可知两宋时期政府通过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来加强对官员的选拔和监察,故选D项;“人事管理、财务审计、考察磨勘”体现了政府对官员的监察和管理,排除A项;政府强化对官员的监察和管理有利于官僚体系的行政效率和治理能力,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政府对官员的检查和管理,并未体现程朱理学中儒家伦理道德对士大夫的约束,排除C项。9.(2022·山东省日照市二模·5)明朝实行巡按御史和按察司双重监察体制。巡按御史由中央派遣,巡查地方行政、财务、教育、农田、水利、治安乃至风土民情,视问题轻重随即处理,或回京交有司处置,或交皇帝裁决;按察司为地方常驻检察官,以监察吏治和审理冤狱为主要职责。这一体制()A.标志着监察体制的专业化B.有利于监察的全面和深入C.完善了地方权力制约机制D.实现了监察权的集中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明朝时期,实行“双重监察体制”,在中央层面,巡按御史由中央派遣,负责巡查地方上的“行政、财务、教育、农田、水利、治安乃至风土民情”,在地方层面,按察司为地方常驻检察官,负责地方上的“吏治和审理冤狱”,这一做法就使得其监察体制更为完善,有利于监察的全面和深入,故选B项;根据题干内容中巡按御史和按察司的职责来看,能够体现出明朝监察体系的系统化,没有体现出“专业化”的特点,排除A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地方上的监察制度,并没有涉及其他权力,也就不能得出地方权力的“相互制约”的结论,排除C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明朝的监察系统即包括中央,也包括地方,并没有实现“集中统一”,排除D项。10.(2022·天津市部分区一模·5)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调整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不得参加党派间的政治活动。这些规定()A.弱化了政党的政治影响力B.有利于国家行政秩序稳定C.强化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D.旨在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力【答案】B【解析】按照《调整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律》的相关规定,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在政治上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不得参加党派间的政治活动,这就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故选B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文官必须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立场,但是这无关涉政党的政党的影响力,排除A项;“三权分立”涉及的是立法权由国会来行使、行政权由总统来行使、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来行使,但是这些内容与“文官制度”文官,并且,文官在政治上处于“中立”的地位,排除C项;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规定,其基本原则是“分权制衡”,即“三权分立”和“制约平衡”,其“三权”之间是“制衡”的关系,排除D项。11.(2022·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上期末·14)“文官职务常任原则”是职业文官任职终身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最初,美国大多数人是反对这一原则的;1883年《彭德尔顿法》最终保留了这一原则。文官制度建立之初,常任职业文官只占美国联邦政府官员的10%~15%,后逐渐增加到85%~90%。这些变化()A.导致官僚机构的臃肿B.出于政府稳定的需要C.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D.冲击民主平等的原则【答案】B【解析】据材料“职业文官任职终身的一种制度性安排”体现了文官不随政党的更换而更换,有利于政府和政策的稳定,故选B项;材料仅强调文官占据政府官员的比重,没有明确官员总数的数量变化,故文官常任原则和官僚机构臃肿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文官通过考试上任,相较于之前的“政党分肥之”,文官制度促进了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文官通过公平考试和竞争上任,没有冲击民主平等原则,排除D项。12.(2022·辽宁省丹东市一模·14)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文官委员会委员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的基本条件。为了避开保守势力的压力,又规定外交部和内政部例外,某些高级官职可不经考试而由内阁直接任命。这些规定()A.反映了内阁有凌驾法律的权力B.保证了公共行政事业的稳定C.体现了文官制度仍需逐渐完善D.助长了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答案】C【解析】据材料“外交部和内政部例外,某些高级官职可不经考试而由内阁直接任命”可知,虽然1870年英国通过颁布法令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完善,但是仍有部分官职可不经考试由内阁直接任命,说明文官制度仍需完善,故选C项;据材料内容可知,法令中又规定内阁可直接任命外交部和财政部的部分官职,并非是内阁凌驾于法律之上,排除A项;英国的文官制度保证了政局的稳定和政策的稳定性,排除B项;文官制度并没有碰触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助长了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这是文官制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反映的是文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排除D项。13.(2022·河北省定州市高二上期末·2)19世纪初,对英国官吏制度的批评之声已零星出现,但政府并无改变由王公贵族“恩赐”官职做法的打算,直到1855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才被政府接受,议会根据其改革建议通过了一系列的相关法令。由此可推知,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主要得益于()A.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君主权力被逐渐架空D.人民主权论的传播【答案】A【解析】据材料“直到1855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才被政府接受,议会根据其改革建议通过了一系列的相关法令”可知,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开始了文官制度改革,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获取更多的政治权益,故选A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721年,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后,就已经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排除C项;人民主权论的传播属于思想方面的原因,而主要原因来源于经济的变化,排除D项。14.(2022·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考试·20)美国疫情严重,但没有官员因此被追责。其原因在于,在选举民主制下,对高级别政务官员的问责形式主要通过选举,但选举周期过长;对事务类官员来说,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比较糟糕的结果,也无需负责。材料意在说明()A.美国的政治制度尚未稳定和成熟B.政党分肥制使政府行政效率日益低下C.西方行政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弊端D.西方缺乏对政府官员的监察问责机制【答案】C【解析】结合选必一第36页所学: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与题干“对事务类官员来说,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比较糟糕的结果,也无需负责”相合,可知西方行政管理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故选C项;“尚未稳定和成熟”不合史实,应为“较为成熟和完善”,排除A项;“政党分肥制”存在于17—18世纪,当下美国实行文官制度,排除B项;“缺乏”不合史实,结合选必一所学,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排除D项。15.(2022·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上期末·3)有学者认为,“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英国著名学者约翰·穆勒当年也称,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务革新之一”。两者看法的共同点是()A.文官制度改革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B.英国文官制度确立了世界各国官制改革的准则C.肯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深远影响D.否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价值【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务革新之一’”可知,二者均认为英国文官制度对英国和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C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可知,A项仅体现了部分学者观点,未能体现约翰·穆勒的观点,故A项以偏概全,排除A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知,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对其他国家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是确立了各国官制改革准则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根据材料“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务革新之一’”可知,二者均肯定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价值,排除D项。16.(2022·山东省潍坊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5)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据此可推知()A.学堂选官制度尚未建立B.儒家思想已丧失正统地位C.新式教育备受大众质疑D.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答案】D【解析】据材料“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可知,1905年废科举制后,传统的士人阶层深受影响,欲图他业以谋生,即将被分流,故选D项;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确立,而材料是1905年废科举,排除A项;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此时儒家思想仍占正统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不涉及学堂等新式教育,排除C项。17.(2022·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上期末·7)表1为科举制度废除后士人身份转换情况。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表1序号转换后的身份甲通过留学成为上层知识或政治精英。乙转而经商,投身实业。丙融入地方政权,成为推动清末地方自治运动的重要力量。丁加入会党或投身于革命军事活动。A.适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B.培养了大量留学归国精英C.由革命自治运动推动而达成D.为士人提供更多发展途径【答案】A【解析】据材料表格可知,科举制废除后,原本的士人转而投身实业、推动政治改革、加入会党和投身革命,这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适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材料中的士人身份发生若干种不同类型的转变,整体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故“培养了大量留学归国精英”仅强调了材料的部分分支,不够全面,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士人身份发生若干种不同类型的转变,整体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故“由革命自治运动推动而达成”仅强调了材料的部分分支,不够全面,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科举制的废除使士人政治解体,在内忧外患的窘境下,士人的职业方向出现了多元化的转变,但材料主要强调职业转变中为社会转型提供动力的部分群体内容,故“为士人提供更多发展途径”仅强调了材料的部分分支,不够全面,排除D项。18.(2022·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二上期末·10)下图是1764—1895年清代地方官入仕途径占比变化情况表,对表中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清代的科举制度已经名存实亡B.德行成为清代选官的主要标准C.甲午战败加剧了卖官鬻爵现象D.战争导致财政困难是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根据图表内容可知,1840年后,清朝地方官入仕途径中捐纳的比重不断上升,反映出鸦片战争后,由于战争不断,清政府财政出现问题,希望通过捐官的方式增加财政收入,故选D项;科举制比例虽然下降,但仍占47.9%,反映出科举制仍是重要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根据比例图可知,科举和捐纳是重要的入仕途径,故才能和财富是主要标准,排除B项;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895年捐纳比重比1871年有所下降,排除C项。19.(2022·广东金太阳高二下期中·7)北洋政府逐步确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官纠弹制度,设立行政监察机构——肃政厅,专门纠弹官吏失职违法案件。从当时的纠弹实例来看,被纠弹的大多是地方官吏,最高为巡按使,最多的是县知事。文官纠弹制度的建立()A.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B.解决了军阀割据问题C.巩固了基层民主制度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北洋政府的文官纠弹制度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故选A项;B.C.D三项表述均与材料中的“文官纠弹制度”不符,故排除。20.(2022·山东德州高二上期末·7)下表为民国初期有关文官制度的部分法律法规状况。这些规定反映了图表()法律法规状况《文官高等考试令》所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1915年)规定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兽医等23个专门学科。《文官高等考试法》(1919年)规定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A.考试权的独立B.对实用性人才的重视C.共和制的巩固D.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在文官考试中增加机织、染色、窑业等专科,说明人才选拔中更注重对实用性人才的选拔,故选B项;考试权属于五权之一,而材料内容仅说明了官员选拔中考试内容的变化,无法体现考试权是否独立,排除A项;共和制是民国时期的政体,材料中体现的是文官考试内容的变化,与共和制巩固无关,排除C项;材料仅是涉及到文官选拔,不能看出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排除D项。21.(2022·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上期末·7)以下为民国时期县长考试内容及流程。据此可知民国时期的县长考试()
第一试第二试第三试第四试考试内容三民主义、建国方略、中国国民党革命史法学通论、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中外近百年史、中国人文地理现行法令概要、国际条约概要、本身财政、本省实业及教育、本省路政及水利前三试均为笔试,第四试为口试,注重应试人的经验及才识A.注重德才兼备B.强调资格出身C.深受科举影响D.突出行政能力【答案】D【解析】据材料考试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国民党党史、建国策略、法律、经济学、政治学、实业、教育及水利路政”等内容且考试分为四试,第四试为口试,“注重经验和才识”可知,县长考试内容全面,说明是想要选拔实用性人才,是对解决问题的的行政能力的重视,故选D项;材料仅涉及实用性能力的选拔,没有明确个人品行,故“德才兼备”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县长选拔的主要内容,未明确提及出身问题,故“强调资格出身”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科举制在明清时期走向僵化,且考查内容为儒家经典,与材料选拔所涉及的各项内容无关,排除C项。22.(2022·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教学质量调研·10)下表为我国关于公务员制度的相关法律及规定,这些规定()时间录用规定2005年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2018年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及其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2021年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一级主任科员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公务员的考察工作A.确立了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B.沿用了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C.不断完善了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D.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答案】C【解析】2005年、2018年和2021年的录用规定上来年看,从一级科员到其它各层次的科员以及相关规定说明我国在公务员录用上的规定越来越完善,说明我国在不断完善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公务员选拔和任用制度,不是党管干部的原则,排除A项;材料只是从2005年开始,无法判断与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有公务员的录取办法,没有公务员的监察与考核内容,无法保证其廉洁自律,排除D项。23.(2022·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考试·19)我国于1994年建立和实施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实行了公务员辞职退职制度,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这表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A.党管干部原则初步形成B.干部选拔实现民主化C.公务员的素质不断提高D.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先后实行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辞职退职制度、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及竞争上岗制度试点,这表明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后就已经确立了党管干部原则,排除A项;干部选拔实现民主化与“公务员辞职退职制度”不符,排除B项;公务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辞职退职制度”等不符,排除C项。24.(2021·河南省高二上期中·9)19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录用制度建立。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这()A.完善了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B.严重削弱了党管干部的原则C.利于推进国家政治文明建设D.有效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答案】C【解析】“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表明公务员考试法制化正式确立,而这种公平公开的选举国家工作人员的办法能够推动政治建设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推进国家政治文明建设,故选C项;公务员不全部是基层干部,排除A项;公务员考试是公平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不会影响到党管干部的原则,排除B项;采取公开考试招录公务员的办法只能保证其考试的公平,不能避免贪污腐败的滋生,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52分)25.(2023·广东七校高三联考·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答案】(12分)(1)特点: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公开竞争的平等性;择优录取的选拔性。(6分)(2)变化: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发展为更公平公正的考试任用制度。原因: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的提高;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国科举制影响等。(6分)【解析】(1)据材料一“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可知选拔的对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几乎面向全社会开放;据材料一“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可知高度强调平等性,通过公平竞争,力求公平公正;最后,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具有一定的选拔性。(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可知逐渐从传统的恩赐制、政党分肥制转向公开考试任用制度,更加追求公平公正。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可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示范作用;据材料二“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可知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逐步发展完善和民众政治素养的提高,使得传统保守势力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为英国确立文官政治提供了政治保障;其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社会事务日益复杂化,对政府的行政能力要求逐渐提高,使得近代西方文官政治的确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最后,英国很早就形成了“王在法下”的原则,再加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使得英国具有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文官制度确立的阻力。26.(2022·江西·丰城九中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材料三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县别党派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耀等11个县共产党员2456人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人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6分)【答案】(1)特点:轮流执政;公平公正;任期短。(3分)影响: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热情;为后世提供经验和教训;不利于公职人员的专业化和政策稳定。(3分)(2)名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2分)理由:中央决策机制上,形成了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书省执行的流程;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2分)科举制不分门第,打破了士族门阀特权,使许多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2分)(3)措施:实行普选;实施参议会制度;推行“三三制”。(3分)作用: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调动了各阶层民众的抗日积极性);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政权建设的尝试;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3分)【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可知,轮番而治,轮流执政的特点;材料“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可知,其任期只有一年,时间比较短;材料“不得连选连任......选举办法也是抽签”可知,在选举过程中彰显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影响:雅典管吏使用的这些特点,轮番而治,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热情;雅典官吏使用的制度,也为后世提供经验和教训;因为官吏任期只有一年,时间较短,不利于公职人员的专业化和政策稳定。(2)名称:根据材料“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可知,这一制度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材料“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可知,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科举制。理由:根据材料“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可分析出,三省六部制是在中央决策机制上,形成了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书省执行的流程;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根据材料“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可分析出,隋唐的科举制不分门第,打破了士族门阀特权,使许多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措施:根据材料“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可知,共产党员占总数的30.34%,即三分之一,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占总数的三分之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中的三三制原则;根据材料“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可知,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包含了绝大多数人,实行的是普选制及参议会制度。作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通过在陕甘宁边区的一些列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尝试,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27.(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秦汉时期确立和完善了自上而下的行政巡视制度。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巡视主要有皇帝巡狩、州刺史“行部”和大使巡视几种方式。地方政府的行政巡视主要有郡国守相“行县”和督邮、廷对郡县辖区的分部巡视,职权分明,各负其责。这种分层和分部相结合的巡视制度,互相补充,使行政巡视的作用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摘编自刘太祥《试论秦汉行政巡视制度》材料二
魏晋时期,行使巡视职能的御史台脱离少府,成为中央独立的监察机构,但因朝代更选频繁和皇权受阻,巡视制度的总体作用有限。尽管如此,朝廷还是不断派遣御史不定期巡查监督各级地方官吏,并提升御史的地位和职权,以推动巡视制度走向独立化和系统化。——摘编自邹林佑《中国巡视制度的历史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行政巡视制度的特点及其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秦汉时期相比,魏晋时期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巡视制度“总体作用有限”的原因。(4分)【答案】(1)特点:体系较为健全;强调自上而下的监督;分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专题片心得体会【五篇】
- 高二《过秦论》教学设计
- 学年度高中生物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 企业人事专员转正工作总结
- 护士求职信集锦15篇
- 白内障病人的术后护理
- 水务工作年终总结
- 2022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
- 感恩学生演讲稿模板7篇
- 读《神秘岛》有感(15篇)
- 影视鉴赏-第六章-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论
- 全科医师师资培训课件
- 优化营商环境重点知识讲座
- 城市营销方案书
-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 中国老年教育发展的背景和历史回顾
- 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工程大学
- 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施工方案
-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附属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PPP模式项目的风险管理分析
- 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