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普法途径问卷调查报告3200字(论文)】_第1页
【民众普法途径问卷调查报告3200字(论文)】_第2页
【民众普法途径问卷调查报告3200字(论文)】_第3页
【民众普法途径问卷调查报告3200字(论文)】_第4页
【民众普法途径问卷调查报告3200字(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众普法途径问卷调研分析报告目录TOC\o"1-2"\h\u30946民众普法途径问卷调研分析报告 123476(一)调查的主题 123022(三)调查的人员 143811.调查人员的性别 292562.调查人员的文化程度 258123.调查人员的年龄 231676(六)调查后的思考 360331.民众普法还不够全面 383112.民众普法途径过少 4309763.民众所了解的法律知识有限 4154644.民众寻求专业法律途径的意识较弱 622296(七)建议和实施方案 6134381.政府引导司法部门加大民众普法的力度 6162222.司法部门增加普法途径 6294913.司法部门开设新媒体普法通道 7249034.司法部门开设法律援助渠道 7摘要:依法治国的基础是人民群众要知法,只有人民群众懂法知法,才能够做到不犯法,不闹事,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在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能够做好自我监督,想让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就需要相关司法部门开展普法活动,让人民群众对我国的重要法律能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普法的有效性就是影响民众对法律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就民众的普法途径展开调查,探究民众对法律认知的情况下,分析民众普法的有效性,和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考建议,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效的民众普法的途径。关键词:民众普法;普法途径;普法效果;改善方法(一)调查的主题(二)调查的时间(三)调查的人员本次的问卷调查是以网络调查和实际调查的方式同时进行,一共发出220份问卷,收回217份有效调查问卷,在所选择的调查对象中,包含有各个年龄段、文化程度各不相同的人员,尽量让人员覆盖面广一些,确保所调查数据的科学性,调查人员情况具体如下:1.调查人员的性别表1调查人员性别统计表选项小计比例女11050.69%男10749.3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17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可知,调查人员中女性有110位,男性有107位,人数相差不大,再性别人数上的差异性较小。2.调查人员的文化程度表2调查人员文化程度统计表选项小计比例本科及以上11954.84%大专5525.35%高中(中专)2511.52%初中115.07%小学73.2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17根据人员文化程度分布图可以发现,有80%的调查人员的学历都在大专、本科及以上,说明有80%的人员都有高等教育经历,学历是处于一个整体还不错的水平。3.调查人员的年龄表3调查人员年龄统计表选项小计比例18岁—25岁13361.29%25—35岁3616.59%18岁以下219.68%36—50岁198.76%51岁以上83.6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17根据人员年龄调查分布图可以发现,在此次调查中,人员都是偏年轻化的,在18岁—2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员最多,其次就是25—35岁年龄段的。再结合上述所调查的学历分布情况来看,年轻人了解法律的途径应该更加丰富一些,在后面的调查情况中再做具体分析。(四)调查的地点(五)调查的过程(六)调查后的思考1.民众普法还不够全面在关于“您觉得自己需要了解法律知识吗?”的调查中,有47.93%的人都认为自己非常需要了解法律知识,有42.4%的人认为自己较为需要,综合来看,也就是有接近90%的人表示自己需要了解法律知识。只有10%的人认为自己不太需要和完全不需要了解法律知识。针对认为有需要了解法律知识的人员,我选择人员A进行访谈,了解背后的原因。人员A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参加过相关司法机构开展的任何形式的普法活动,自己对于法律的了解只是来源与平时读书、生活所积累的生活常识和一些网络上的法律知识,对法律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因此认为有了解法律知识的需求。表4对法律了解需求统计表选项小计比例非常需要10447.93%较为需要9242.4%不太需要167.37%完全不需要52.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17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可以发现,有如此多的调查人员选择了需要了解法律知识,表明民众普法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普法也不够全面,甚至有一些地区根本没有开展普法活动,民众普法还有待改进。2.民众普法途径过少在有关于“您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有哪些?”这道多选题中,选择通过网络新媒体新闻、在校吸收学习和阅读报纸书籍的人员最多,分别占82.49%、71.89%和57.14%,在选择人员最多的选项中我们可以发现,民众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比较依赖自身的主观性,被动所接受的普法知识途径其实很少。表5民众获取法律知识途径统计表选项小计比例网络媒体新闻17982.49%在校吸收学习15671.89%阅览报纸、书籍12457.14%社区宣传讲座9242.4%父母亲戚传授5826.73%从事法律相关行业4721.66%其他10.4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17选项中选择了社区宣传讲座选项的人员有42.4%,占比不多,而且也说明民众普法的途径很少,民众大多都是通过自己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民众普法途径过少。3.民众所了解的法律知识有限根据调查内容显示,民众所了解的法律知识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众了解到的新闻都是一些趋近于一些非常有热度的法律新闻事件,了解面比较窄。在关于“请选出最近关注并了解过的热点新闻事件”的多选题中,被选择最多的三件法律新闻事件为“婚姻法改革,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艺人仝卓学历造假”、“鲍毓明强奸幼女案”,这些法律新闻事件都是社会上极具热度,引起大家广泛讨论的事件,“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案”、“当当创始人李国庆携数人夺公章”等事件的了解就相对偏少。表6民众对新闻事件关注统计表选项小计比例婚姻法改革,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15973.27%艺人仝卓学历造假14968.66%鲍毓明强奸幼女案11954.84%杭州杀妻案嫌疑人被批捕11553%孙杨被禁赛八年11553%孙小果被执行死刑10749.31%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案10648.85%浙江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事件7936.41%人人影视被查封7434.1%当当创始人李国庆携数人夺公章6529.9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17二是民众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偏娱乐化。在关于“你了解以上(第七题)热点新闻的方式是?”的多选题当中,了解到民众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微博热搜话题、微信好友聊天、朋友圈等,这是民众了解法律知识途径最多的两个,但是能够看出比较偏向娱乐化,缺乏了解法律知识的专业性。表7民众对新闻事件关注统计表选项小计比例微博热搜话题17078.34%微信好友聊天、朋友圈等13461.75%专业新闻APP10146.54%抖音视频软件9543.78%QQ聊天软件、QQ空间7835.94%实体新闻报纸5123.5%父母亲戚朋友面对面讨论5023.04%其他41.8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174.民众寻求专业法律途径的意识较弱在关于“如果你遇到困难,需要了解法律相关内容解决问题,会寻找何途径?”的问题调查中可以发现,有81.57%人员选择自行上网查询,超过了联系专业律师的人数,后者所占比例为71.43%,说明在民众的潜意识里,遇到困难需要靠法律途径来解决时,第一反应是想到要自行在网络上进行查询,说明民众寻求专业法律途径的意识较弱。表8民众对新闻事件关注统计表选项小计比例自行上网查询17781.57%联系专业律师15571.43%询问父母亲戚6429.49%询问网友博主5023.04%联系左邻右舍4118.89%其他31.3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17(七)建议和实施方案对于调查中反映出来的普法问题,笔者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具体建议如下:1.政府引导司法部门加大民众普法的力度对于民众普法不够全面的主要问题是出在司法部门身上,司法部门加大力度进行民众普法是民众了解专业的法律知识的强有力途径,政府应当引导法院、律所等司法机构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能够覆盖到的各个城市、乡镇,特别是农村,要将普法送进乡,全面提升民众的法律知识面,将民众普法范围不断扩大。2.司法部门增加普法途径司法部门不能够把民众普法当成一个应当完成的任务,每次普法时也是中规中距,草草了事,这样的普法活动也很难吸引民众的兴趣,达不到向民众普及法律知识的效果。司法部门应当不断创新普法途径,比如举办普法团建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农村居民参与进来,将法律知识设置成一道道关卡的小游戏,让民众对普法活动感兴趣,在活动中学习专业的法律知识。3.司法部门开设新媒体普法通道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依赖新媒体来了解一些知识和内容,比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司法部门可以在这些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普法账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