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_第1页
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_第2页
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_第3页
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_第4页
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面积计算及应用。

2.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及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宣布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以便熟练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上一节平面几何图形复习题。(板书课题:平面几何图形复习课)

(二)复习过程

1.指出下面各是什么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

(1)出示长方形图。

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

面积怎么求?

板书:s=ab

(2)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后,就变成什么图形?它的特征是什么?面积怎么求?

板书:s=a2

(3)平行四边形。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

什么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指出它的底和高。

面积公式是什么?怎样推导出来的?

指名口述推导过程,并说明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线割开的两部分都可以拼成长方形

(图略),从而推导面积公式。

板书:s=ab

(4)三角形。

出示连接两条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图片,割开后引出三角形。

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可以做底,对应几条高?

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

板书:s=ab÷2

(5)梯形。

①由平行四边形引入梯形。

②梯形有什么特征?面积怎么求?

板书:s=(a+b)×h÷2

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指名说,老师用完全一样的梯形图片拼平行四边形推导面积。)

③复习特殊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6)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及面积,现在利用公式计算。

(三)课堂练习

1.列式口算下列图形面积。(单位:dm)

2.填表。(面积单位:m3;长度单位:m。)

3.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思考题: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用不同的方法)

(单位:cm)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复习发现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复习了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老师借助直观图形在学生头脑中形式的表象,进行知识之间的沟通与整理,这样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练习设计有层次:先是基本图形求面积,然后给数据填表,求阴影面积,求组合图形面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综合运用。

延伸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5单元圆

第7课时扇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扇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学习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难点: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此板块分课型,有些课型可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情景导入】

1.教师拿出扇子并打开圆形折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想到什么图形以及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新知探究】

让学生观察四个扇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扇形有什么特征。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教师结合抽象出的扇形,介绍圆心角的概念,并在圆上标出。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扇形,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扇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得:

1、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

2、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

3、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

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中几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观察得真仔细,确实扇形都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每个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这个角就叫做圆心角。

教师在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圆心角。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扇形,了解了扇形和圆的关系。

?随堂练习】

1、找出上图中的扇形。

2、下列哪个图形是圆心角?为什么?

3、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第5单元圆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2、理解圆的直径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难点: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还剩下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没用?

2、用铁皮剪成一个圆环,内圆半径4厘米,环宽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情景导入】

下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米,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新知探究】

阅读与理解

生1: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

生2:左图是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右图是求…

分析与解答:

在图中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从图中可以看出:

2×2=4

3.14×1×1=3.14

4-3.14=0.86

从图中可以看出:

回顾与反思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呢?

左图=0.86r的平方;右图=1.14r的平方

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我国唐代有一块外圆内方的铜镜。它的直径是24厘米,外部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2、有一根31.4米长的绳子,三名同学分别想用这根绳子在操场上围出一块地,怎样围面积最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小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小数》数学教案

第1单元分数乘法

第5课时分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

;;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教师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技能,为学习分数乘小数埋下伏笔。同时,简明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阅读理解

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的知识引出例5,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一、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小熊开店"的动画情景。

2、今天小熊的超市开张可热闹了,店里的商品真是样样齐全,还有小朋友门特别喜欢的物品,看看都有那些物品,价钱是多少?

3、来了几位顾客看看他们买什么?

4、提出问题:小狗买4辆坦克需要几元?

(1)你们能帮帮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4=20(元)

(3)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5、小猫拿了20元钱也准备买坦克,请你们再帮它计算能买几辆坦克好吗?

(1)学生列式老师板书:20÷5=

(2)为什么这样列式,你能说出理由吗"?

(3)你是怎样想商的,请你们各小组讨论一下。

(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元,

所以20÷5=4,商是4。)

(先想5×?=20再想口诀?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商是4。)

(4)同学们想的都很好,那你们觉得用那一种方法好呢?(用乘法口诀计算比较好。)为什么?

6、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乘法口诀求商。(老师板书课题)原来用口决求商这么好,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老师出示题,学生说出商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天就要下雨了,小蚂蚁正忙着般家呢,他们干什么?你能算出需要几只蚂蚁运完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交流27÷3=9(只)

2、数学游戏小鸟找家。

(1)游戏规则:有着四个鸟笼,每个鸟笼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诀,一些同学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应用那句口诀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贴在相应的鸟笼上。

(2)一群小鸟出去捉虫子,天黑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家吗?

(3)学生集体活动全班进行检查。

3、数学游戏二接力赛。

(1)游戏规则;7个小组代表7种动物如:小鹿队,小兔队,等等,黑板上有7组除法计算题每小组同学依次上台计算看那组同学做得最快就奖给那组同学一个奖杯。

(2)森林的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接力赛,你们想不想参加?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各小组准备。

(3)学生进行比赛后讲评。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1、第102页第1题

填一填:

(1)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

(2)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3)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

2、第102页第2题

看图选方程。学生填在书上。

说出你的理由。

3、第102页第3题

说出“?”等于多少?

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4、第103页第4题

5、第103页第5题、第6题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题。

103页第7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总结。

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统计技能,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的相互区别,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忆平均数及中位数的求法,指生回答。

2、求下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生独立完成后课件出示。

(二)完成例1

1.出示例题: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

1.321.331.441.451.461.461.471.471.481.481.491.501.511.521.521.521.521.521.521.52

师:提出集体舞的要求:身高接近,跳出的舞才更整齐。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10名队员。

3.根据学生汇报,师课件随机演示选择结果。

平均数=(1.32+1.33+1.44+1.45+1.46+1.46+1.47+1.47

+1.48+1.48+1.49+1.50+1.51+1.52+1.52+1.52

+1.52+1.52+1.52+1.52)÷20

=29.5÷20

=1.475

中位数=(1.48+1.49)÷2

=2.97÷2

=1.485

接近1.485m的同学人数太少,不适合大多数同学的

身高。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6cm。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的比较合适。

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1.52m左右的比较合适。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3cm。

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最能应这组同学的身高情况.

4.小结:以众数1.52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师:(小结)集体舞一般要求队员身高差不多,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1.52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所以以众数1.52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均称,组成的舞蹈队形也会很整齐很美观!

5.师生共同归纳众数概念。

师揭示众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6、做一做,

7、小练习:

学校举办英语百词听写竞赛,五(1)班和五(2)班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求这次英语百词听写竞赛中学生得分的众数.

三个数据存在的数量和意义:

比较三个统计量:

(三)学习众数的特征

师出示练习题:

1、五(1)班21名男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次):

1923262928323435413331

25273136372431292630

(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如果成绩在31~37为良好,有多少人的成绩在良好及良好以上?

2、一个射击队要从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选拔赛上两人各打了10发子弹,成绩如下:

甲:9.5109.39.59.69.59.49.59.29.5

乙:109108.39.89.5109.88.79.9

(1)甲、乙成绩的平均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为什么?

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师:在找三组数据的众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师小结:在一组数据中,众数有一个,也有多个,甚至没有。同时众数也反应了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2、三个数据存在的数量和意义

(四)综合练习

你去商场买过衣服吗?你知道休闲类服装型号的“均码”是什么意思吗?均码一般是根据人的平均身高、胸围等数据确定的统一商品型号,与多数人的型号接近。所以,均码里蕴涵着平均数和众数的原理。

(五)联系情境,应用众数

销售衣服问题。

师:小明很喜欢做社会调查。他到一家服装店调查后,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一则信息:服装店销售了20件t恤,尺寸如下:(单位:cm)4239384041414239404141414140414041404041

师: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你是这家服装店的经理,你会怎样进货?

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想法。

师:(小结)从中可以看出,在衣服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41cm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也就是41cm衣服销售量最大。所以,可以多进一些41cm的衣服。商品的销售里面也要用到众数的知识,由此看来,生活中还真少不了众数啊!

(五)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数学”)均码问题。

师:同学们去商场买过衣服吗?如果你去买过会发现,商场里很多休闲的服饰,它的型号都是均码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课后请同学们调查和了解一下:什么是“均码”?

(六)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偶数有(),是3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有(),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2)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xx页例x及第xx页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判断质数与合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222935378793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2937

合数:22358793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数,再排除掉3的倍数。提问:4的倍数还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来我们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0以内质数表。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xx页练习的第x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人教版6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2、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3、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质疑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小魔术,我们来看看。

这个数认识吗?几呀?出示数字卡片:1

我能让这个数变大,看仔细哟。(添了一个0)

这个1的末尾添了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还能把这个数变小,知道怎么变吗?就要把末尾的0(去掉),看着啊。

看来,我把整数末尾的0去掉,这个数就缩小。那100去掉末尾两个0,大小怎么变化的?(缩小了100倍,好极了)

师:刚才我将这个整数的末尾添上0,这个整数就变大了,我又将这个整数的末尾去掉0,这个整数就变小了。

2、师:接下来再变一个小数的魔术。这是几?(0.1)看着啊,老师还能把它变大。变大了吗?

这可奇怪了,刚才整数的末尾添上0,这个数会变大,整数的末尾去掉0,这个数就会变小,那我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呢?你认为呢?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只是大家的猜想,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就需要大家一起来验证一下。

板书:猜想验证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探究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1)有以有的知识来解释一下这三个数的大小。

请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导入例1:

你能把它们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必须体现它们的原先单位。

导:分米和米有什么关系?厘米、毫米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

1分米是1/10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1/100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写成0.100米

并板书:01米0.10米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很快回答后课件演示。并在他们之间加上等号。

我们还可以用重合法比较一下。(课件演示)

(3)指导看黑板: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多(少)0还可以怎么说?

小数的末尾添上0大小不变,去掉0大小也不变。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个性质呢?这是不是一个特例?我们还需再验证一下。

2.教学例2。

(1)比较1.30和1.30的大小。

导:想想0.30表示什么意思?0.3呢?应该涂多少格?

学生涂完色问:你为什么这样涂?之后演示涂色过程。

(2)同桌商量比较,汇报结论。

问:谁涂的面积大?1.30和.1.3的大小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