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北国之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第一课时《美丽的家乡》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2了解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歌曲,了解“傲蕾·一兰”的相关资料介绍。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边唱能边加入简单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歌曲,能自己自由的创编歌词。体会二声部的演唱,为下节课做准备。教具运用:电子琴、实物投影、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二、设计问题:我们都是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孩子,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同民族的同学,请你说一说,都有那个民族的?你对这个民族的了解给大家讲一讲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师做适当的介绍补充)三、学唱歌曲1、师做介绍,在呼伦贝尔的最北面,是美丽的莫力达瓦,生活着很多达斡尔族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2、设问,播放视频短片回答问题。3、引入新课,并介绍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4、家乡美,有什么美景呢?听师完整的范唱,找到答案。5、按节奏读歌词,跟节拍进行练习。6、跟琴模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唱乐谱。7、师弹奏歌曲旋律,生自己练习填词唱,不足之处师给予指导。8、跟琴完整的练习歌曲的演唱。9、师示范简单的达斡尔族舞蹈动作,请生模仿。9、边唱歌曲,边加入歌表演。四、巩固创新1、歌曲中唱的家乡的美景镇的是很美,你能说说你自己家乡的美景吗?2、学生自由的发言3、有这么多的美景,我们把它写出来唱一唱吧。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词创作。5、把学生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大家唱一唱。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7、聆听歌曲二声部的演唱,下节课学习二声部。五、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下节可我们可以一起分享!第二课时《驯鹿》《冬猎》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了解北方民族的生活,感受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聆听音乐,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段落、情绪、力度等。教学重点、难点1、欣赏乐曲、感受月琴、柳琴的音色美。2、如何感受音乐中“怡然自得”的生活情绪和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教材分析1、《驯鹿》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作者曾深入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采风,选取了内蒙古、鄂温克、赫哲和鄂伦春等民族生活和劳动中最具有特征的场景为内容,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四幅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形象各异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情画。2、《冬猎》《冬猎》也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鄂伦春”意即“山岭上的人”。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有的紧张气氛。接着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追猎的场景,随后乐队全奏出欢乐明朗的歌调,抒发猎人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1、出示柳琴图片,介绍乐器。师:今天的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两样乐器,首先带来的是“柳琴”。(柳琴简介)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柳琴独奏曲《冬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柳琴的音色。(《冬猎》音频)二、新课学习1、聆听乐曲,发挥想象,说说乐曲描绘的场景。学生交流。2、再次听乐曲,请用线条或图案记录乐曲的段落。学生活动。3、哼唱主题乐段、律动感受欢快的“冬猎”主题。出示《冬猎》主题谱例,让学生跟琴哼唱,注意表现出欢快、热烈的情绪。鼓励学生用“骑马、射击”的动作跟着音乐律动,感受冬猎生活的自由自在。4、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弦乐背景和声,感受宽广、辽阔的场景。师:请同学们仔细听音乐,注意透过柳琴的声音,在伴奏的弦乐背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场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电子琴模拟弦乐的效果,让孩子直接感受。)学生交流。5、出示月琴图片,介绍月琴。师:接下来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样乐器──月琴。(月琴简介)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月琴独奏曲《驯鹿》。完整聆听。(《驯鹿》音频)6、聆听乐曲,感受“怡然自得”的情绪。师:请大家欣赏乐曲,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音乐的情绪吗?(学生回答。)月琴的演奏和伴奏之间很有节奏的配合、弦乐器的加花、填空等一切都显得:安详、悠然自得。7、诠释乐曲的背景。《驯鹿》是描写我国东北边疆的鄂温克族人驯鹿的情景。“鄂温克”意即“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捕鹿、驯鹿是鄂温克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乐曲的引子以月琴演奏泛音与笙呼应,模拟驯鹿的哨声。接着在乐队舞蹈般的节奏上,月琴奏出极富民族特色、优美欢乐的主题,巧妙地运用装饰音和推拉滑音,使旋律显得温柔可爱,表现了鄂温克人驯鹿时的喜悦心情和鹿群的驯良、柔顺。主题反复时月琴与二胡及乐队形成对比复调,丰富了乐曲的意境和色彩。最后月琴和乐队奏出渐轻渐弱的脚步声,仿佛是人们赶着鹿群渐渐远去。8、哼唱主题,利用打击乐器跟着主题音调演奏。第三课时《鸿雁》教学目标欣赏内蒙古民歌《鸿雁》,能跟着音乐演唱歌曲,并通过多种活动体会歌曲的意境,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鸿雁》的旋律写作方法,并尝试用简短的音乐动机创作一、两句旋律。欣赏其他蒙古族长调风格歌曲,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了解。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你去过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了解它。欣赏蒙古大草原的美景,感受草原的辽阔、天空的高远和蒙古人的豪迈。(播放蒙古自然风光,背景音乐使用《鸿雁》)请学生谈谈看视频后的感受。2、学习新课安静欣赏《鸿雁》演唱视频。教师: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教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跟着视频学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觉跟着视频学唱这首歌。教师:观察旋律线,你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旋律走向驼峰正是北方很多民歌的特点。大家观察一下,这首歌曲中使用了哪几个音?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简介蒙古族长调民歌。3、最后师生边唱边舞《鸿雁》,结束课程。第四课时《长城放鸽》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长城放鸽》,学生能用抒情、豪迈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对歌曲的难点进行练习,如升记号处进行练习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良好品质。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听《长城放鸽》前奏)(2)这是歌曲的前奏部分,辉煌的前奏仿佛为我们描述了长城的巍峨,雄伟。今天我们就来学唱《长城放鸽》这首歌。2、学唱歌曲:教师播放课件《长城放鸽》,上学生初步感觉歌曲的特点。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抒情、自豪、豪迈等)3、学习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谱练习,鼓励小组向老师提出问题,什么地方需要得到帮助,教师可以直接辅导也可以让其他小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4、跟老师一起拍节奏,跟伴奏唱谱。5、教师教唱6、完整演唱7、分角色完整演唱8、欣赏歌曲《天边飞来的小鸽子》请学生跟音乐轻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第五课时《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表现儿童明朗、乐观的性格,展示纯洁、美好的心灵。2、认识降记号,并进行听辨及练唱。3、指导学生针对歌曲特点,进行有个性的音乐创作活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握歌曲情绪,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并进行独特的音乐活动。教学难点:歌曲的强弱对比教学教法:指导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季节是——春季,那么你喜欢冬天吗?你喜欢冬天的什么景物?雪花是冬爷爷派来的使节,它带着冬爷爷的叮嘱与祝福,乘着银色的马车“哒、哒、哒、哒”地向我们走来了。请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1、初听歌曲,谈感受。导言:这是一支活泼、欢快、富有童话般色彩的歌曲、那么、同学们你们见过马车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看这些漂亮的马车、2、新歌教学①学习旋律A、教师带唱歌谱师:同学们,在演唱这首歌之前首先我们一起来唱唱歌谱、B、用“la”轻唱。师:接下来,我们用“la”轻轻的演唱、C、指导演唱。②学习歌词,有感情地齐读歌词。想一想A、这首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拟人、、、、、、B、冬爷爷的叮嘱和礼物是什么呢?生:祝天下的小朋友、、、、、、、、、、导言:同学们说的真好,我希望你们不仅要唱好歌曲,同时,也要做一个心地纯洁善良、身体健壮的孩子,你们能做到吗?C、填词齐唱有表情的演唱③歌曲处理,教师置疑,小组讨论。A、“银色的马车……冬爷爷的叮嘱”该怎样演唱?轻声地演唱B、过渡句“送给你,送给我,送给他”声音如何处理?渐强C、“祝天下的小朋友……心灵永远洁白无暇”该怎样演唱?D、结束句该如何处理?从弱渐强,休止符时停顿,结束音越来越弱、3、音乐活动:(形式:小组活动)导言:同学们,我想在我们教室里塑造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老师给你提供三种方式:A、歌唱B、表演C、打击乐伴奏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尽情地表现音乐。小组合作创编阶段,老师巡视指导。②才艺展示阶段。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一课时《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们在热爱自己民族的同时加深对其他民族的认识并能充分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3、学会运用愉快的、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投入、人人参与、热情表现。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学重难点: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唱准音高,控制好结尾处的高音;把握好歌曲节奏,并能较好的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教学方法:听唱法、视听结合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互相问候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几个小小的问题想问大家:(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几个民族吗?(56个)(2)、你知道你是什么族吗?(3)、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民族或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相关情况吗?(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后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做拓展)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民族——羌族,羌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羌寨。二、了解羌族、揭示课题1、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歌曲中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2、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展示有关羌族的相关民居、服饰、人物、羌笛、跳羌族锅庄舞等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加深学生对羌族的了解)3、羌笛和锅庄舞羌笛: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逢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想起羌笛的声音。羌族的锅庄舞: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的去参加,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动作主要有甩袖、弓腰、边唱边跳等形式。4、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都具非常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三、学唱歌曲(一)整体感知(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2)集体朗读歌词一遍(体会歌词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3)再次听歌曲录音,轻声哼唱并根据歌曲节奏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二)学习歌曲(4)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并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后8小节与前8小节基本相同。(5)准确演唱歌曲,(给学生重点强调歌曲结尾音高和节奏的把握)。(6)请个别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找出容易唱错的乐句,同学互相帮助并唱准易错乐句。(7)全班完整演唱歌曲。(三)歌曲处理(1)歌词挖掘,歌词中有两个词最能表达羌族人民幸福心情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2)唱和互动同学想一想这首歌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演唱?(分组表现)四、律动与舞蹈1、教师根据歌曲节奏教几个锅庄舞的基本手势和动作。2、播放歌曲,师生一起随音乐做相应的锅庄舞动作。3、集体边唱边跳。小结本堂课我们共同合作完成了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还学会起了锅庄舞,并用轻快地歌声,优美的舞姿表达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族音乐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快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请同学在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羌族的相关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复习巩固好本堂课所学的内容。第二课时《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数民族瑶族的音乐风格,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进一步体验和认识音乐要素对音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体验速度、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等音乐要素,并能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进行创编教学重点: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教学难点:理解速度、节奏、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播放《快乐的啰嗦》,请大家边听音乐,随着教师的提示边打节奏跟随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拍子的变化,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教师创设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聆听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2、感受欢快情绪,听辨出舞曲体裁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来自相同地区、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设计意图:我采用的是播放来自相同地区、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听觉和视觉结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集中起来。(二)新课教授1、完整聆听《瑶族舞曲》,感受情绪及其情绪对比(播放曲式结构图)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音乐欣赏更具有目的性。同时对于《瑶族舞曲》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了解。2、比较赏析《瑶族舞曲》的三个音乐主题(1)演唱a、b主题,认识速度、节拍在乐曲中的作用①教师通过提示性的肢体动作,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②运用直观的击拍方式,学生可以在观察、比较击拍动作快慢中,发现和体会节奏差异对乐曲情绪的影响(2)欣赏b主题乐段,体验音色、力度在乐曲中的作用①引导学生听出本段主题的演奏乐器,以及乐器使用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请同学们边听音乐变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演奏方式②通过对b主题的聆听,了解随着打击乐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强,音乐情绪也变得更加欢快、热烈③请同学总结力度、音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3)欣赏b、c主题乐段,了解节拍、速度在乐曲表现中的作用①请同学们边划拍边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发现拍子在音乐中的作用②总结拍子与速度相结合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请同学们总结速度、拍子对音乐情绪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赏析《瑶族舞曲》的三个音乐主题,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随着打击乐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强,同学们能够自己总结出力度、音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学生是音乐的参与者,应该让他们通过听、唱、讨论来体验音乐,并通过发现结论--推翻结论--补充完善结论这一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三)巩固提高1、改变音乐主题,用小提琴、二胡演奏改编的节奏型(1)请同学们尝试改编a、b、c的主题,改变音乐情绪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邀请个别会乐器的同学,按照老师的设计进行即兴试奏,体验主题音乐改编后的效果(2)讨论①改编的哪个主题?与原来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②分别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使音乐情绪发生了变化?2、把主题改编成爵士版,请同学们用不同的击拍方式伴奏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探究、创造的能力设计意图:邀请同学们用小提琴、二胡演奏改编的节奏型,并上来为大家演奏,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发散同学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使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编创,增强自信心,喜欢音乐,真正在音乐课堂中做到“学中玩、玩中学”的理想状态。(四)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五)小结作业教师总结,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我们进一步体验和认识了节奏、力度、音色、节拍、速度等要素对音乐情绪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希望大家今后欣赏美妙的音乐时,不要忘了身后那神奇的音乐要素。第三课时《木鼓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认识木鼓,能准确演唱歌曲。2、能力目标: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处能为歌曲加一定的节奏伴奏。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风格特点,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认识乐器木鼓,准确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旋律比较紧凑,多种节奏型变化多。教学准备:书、多媒体课件、琴、小鼓锤教学过程:一、组织学生二、看图片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片段,回答这几个问题?(课件1——出示4个问题。)2、观看片段。3、回答问题。(思考、讨论、回答)设计1:学生能回答,就让学生说说。设计2:学生不知道,教师利用多媒体简单向学生介绍。揭示课题:我们学习的歌曲是——《木鼓歌》,请齐读题目。三、新授过程1、初听、感受歌曲,进一步了解佤族歌曲的风格。(速度、节拍、调号)2、判断调号后,随教师的伴奏进行试唱歌谱:a用“啦”模唱旋律b、看谱听琴唱谱3、教师弹奏学生试唱词。然后解决出现的乐句问题:如节奏:等。4、根据范唱进行模唱5、完整听伴奏再演唱6、再根据范唱进行模唱。(巩固速度、节拍)7、分组比赛(男女生组一组一段。)8、进行评价。(师生共评)9、为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动听气氛热烈有激情,我们在四分休止符处,为歌曲加入简单的伴奏,怎么加伴奏?(同位间学生可以讨论试一下)拿道具鼓锤,集体清唱加鼓槌敲击伴奏。五、总结:这节音乐课你的收获是什么?第四课时《锦鸡出山》教学目标:1.能专心欣赏、听出《锦鸡出山》五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2.能背出《锦鸡出山》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锦鸡出山》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土家族,看土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2.欣赏民间音乐合奏《锦鸡出山》(1)《锦鸡出山》是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生动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情态,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全曲分为【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五个部分。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山间春色】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结队出山】(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溪间戏游】(5)欣赏乐曲的第四部分【众御顽敌】(6)欣赏乐曲的第五部分【荣归】(7)完整地听赏一遍《锦鸡出山》3.“打溜子”“打溜子”是土家族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演奏时,各乐器音色多变、节奏穿插、配合精妙,音乐形象鲜明、生动。4.小结第五课时《阿喽喽》教学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教学过程:1、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2、学唱歌曲《阿喽喽》(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3、学唱歌谱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女齐)它是谁指路哎?它听谁的话哎?(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男齐)你见过没有?你信不信?(女齐)你信不信?(男领)哎!(齐)你哟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了。5、第三单元《唱大戏》第一课时《看大戏》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2、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3、用打击乐器和动作表现歌曲。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二胡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锣鼓音乐,引出《看大戏》师:同学们,听到刚刚的锣鼓音乐是你能联想到什么?生:唱戏。师:同学们有看过唱戏的吗?生:略师:我小的时候去看戏,场面可热闹了!爷爷奶奶拿着扇子在前面走,我拿着小凳子在后面跟着,人山人海,墙头上,房顶上都坐着人,可有意思了,我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看大戏》视频)二、学唱歌曲1、欣赏视频欣赏《看大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谁来说说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生:好多人,唱戏的,看戏的,马车,乐器等。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唱戏离不开乐器,大家看看这种乐器(教师拿出锣敲几下),知道它是什么乐器吗?生:(略)师:对,它的名字叫锣,有人注意到刚刚的视频里的歌曲中也出现锣的声音了吗?生:(略)师:我们再来聆听一下这首歌曲,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锣的声音出现在什么地方?2、聆听歌曲(播放歌曲《看大戏》)师:谁来说?生:休止符的地方。师:每个四分休止符的地方都有锣的出现(点击课件)(教师边说边拍两下手),用锣来伴奏,那这是戏曲吗?生:略师: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首具有戏曲唱腔的歌曲。现在老师来唱一下这几个乐句,请同学们在休止符的地方给老师拍手,看谁拍的最准确!(教师唱,学生拍手)师:太棒了!你们发现我在唱之前弹了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教师在示范一下前奏),这段音乐叫……生:前奏师:在戏曲中我们叫它过门。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几次过门?生:两次,师:那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从哪里分?生:两个部分,从第二个过门那里分。3、分段学唱师:我们先看第一部分(点击课件),同学们来试着跟老师的琴声唱一下这几个乐句。(教师弹琴,学生演唱)师:你觉得哪里和老师唱的不一样,或者说你觉得这几个乐句中哪里不好唱?生:略师:我觉得这一句应该注意一下“爷爷奶奶老戏迷”(点击课件),这里的八分休止符可以做一个呼吸,这样能唱的准确一些。同学们跟着老师来做:“06”;“0656270”(教师教唱八分休止符)师:整体唱一下这几个乐句。(教师弹琴学生演唱)师:这部分说的内容是……生:爷爷奶奶是老戏迷。师:同学们真是好眼力,请各位小观察员们观察一下第二部分(点击课件),看看哪些字可以表现出戏曲的唱腔。(教师弹唱第二部分,在拖腔和甩腔出夸张动作)生:略师:(点击课件)这个“戏”字拖了(范唱、动作)几拍?生:四拍。师:这种唱腔叫……生:拖腔师:真聪明,(点击课件)再看这个“戏”字(范唱、动作),同学们看老师的手像在……生:甩。师:这种唱腔叫……生:甩腔师:说的太好了,我们一起来做个甩腔(师生同唱甩腔)。师:这部分说了什么?生:爸爸妈妈爱迷戏。师:第二部分延伸了第一部分的内容,在情绪上也要比第一部分更激动,同学们把声音放开,咱们学唱一下这个部分,(点击课件)注意这里的八分休止符要呼吸。(教师逐句教唱,在难点的地方强调。)师:我们来完整的唱一下第二部分(点击课件),请同学们在每个强拍也就是标着节奏的地方拍手。(教师弹琴,学生边拍手边演唱第二部分。)师:同学们唱得太好了,我们唱到这里需要干嘛?(指反复记号)生:返回去唱第二段。师:我们来试着唱一下第二段(点击课件)(出示第二段歌词,教师弹琴学生唱,在学生唱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师:第二段说了什么内容?生:我是小戏迷,将来要唱大戏。师:小戏迷的理想真远大。所以他用结束句重复了自己的想法,咱们一起唱一下结束句。(师生共同唱结束句发现不同)师:哎呀,我们唱的不一样啊!师:我们来看看哪里不一样(点击课件)(出示两句对比)。生:最后的地方不一样。师:结束在最后甩腔的地方音调比前一句要高,我们来对比一下(教师示范,学生学唱)。师:大家观察一下,这首歌曲中除了刚刚老师讲的拖腔和甩腔,还有什么特别的符号能使这首歌曲更有戏曲的味道?生:#记号师:对,#记号的加入增加了戏曲的味道,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点击课件)(教师示范有#和没有#的两种唱法)。师:同学们说的太对了,看来你们也是一群小戏迷。4、初步试唱师:现在我们就来跟着音乐一起体会一下戏曲的感觉吧!(点击课件)(学生跟音乐演唱)5、学习念白师:我发现这首歌曲中除了唱的部分还有……生:说的,老槐树……师:这段说的词在戏曲中叫念白,(点击课件)它比说更有节奏感,更有韵律感,我们来一起读一下这首歌曲中的念白(师生共同拍手读)。现在老师给你们加上打击乐,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教师敲锣,学生拍手读)。师:哪位小戏迷想来用锣试试?(选一位学生敲锣,其他学生读)6、师生同唱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带劲,老师都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唱了(播放歌曲伴奏,师生共同演唱)。7、分辨豫剧师:(夸张唱两句)大家看俺唱的中不中啊?生:略师:那你们觉得这是用普通话的语调演唱的吗?生:不是。师:(用河南语调)那你说这是哪里的话?生:河南。师:河南话的语调有什么特点呢?(师做示范,并用手势表现出下滑)生:下滑。师:河南话的语调有下滑和下坠的感觉。这首歌曲中哪里表现出了下滑呢?生:略。师:爷爷奶“奶”老戏“迷”,是不是下滑呀!生:是。师:好,现在我用三种戏曲考考你们,看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哪种戏曲的唱腔与河南话的语调最接近(点击课件)(播放三种戏曲让学生分辨)。生:略师:这就是河南的……生:豫剧(点击课件)(出示豫剧简介)。师:我们来完整的欣赏一下刚刚的那个豫剧吧!生:好(点击课件)(播放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三、巩固歌曲1、表演唱师:同学们她表演的好不好啊!生:好!师:你觉得哪里好?生:唱得好,表情好,动作好!师:对,戏曲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同学们刚刚已经唱得很好了,如果再加上点动作,那就更好了,请同学们起立,跟老师一起来模仿一下动作。(点击课件)(播放音乐,师生共同表演)2、师生合作师:同学们表演的太好了,我又有一个想法,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和我一起给同学们伴奏。(学生敲锣,教师拉二胡,其他学生演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四、拓展师:我们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戏曲种类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京剧在世界舞台上散发魅力的精彩视频(播放李玉刚的《贵妃醉酒》)。五、课堂小结师:我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像歌曲中的小戏迷一样,热爱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并继承下去,把它发扬光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第二课时《花木兰》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兰、代、巾、常、战、扮、装、善;认识“戈字旁”;能理解“经常、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等词语;在教师指导下描写:战;继续学习音序查字法。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能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清“花木兰为什么是巾帼英雄?”,从而学习花木兰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教学重点: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难点: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巾帼英雄,指名读,指导好“巾”和“英”的前后鼻音。2、理解“巾帼英雄”的意思。3、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巾帼英雄,她就是“花木兰”,板书课题:花木兰学习生字“兰”,齐读课题。4、过渡: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介绍的是花木兰的故事,那为什么说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拼音的帮助下,边读边想,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明:由词语入手,展开文本学习,目的是,学习生字的同时,理解词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一个恬静美丽的女孩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巾帼英雄的呢?学了课文就明白。]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1、出示第一节,引读第一节,学习生字:代I(读准字音)字形:这个字的右边在书写时要注意,一共是3笔完成2、为什么说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指名交流[说明:“为什么说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巾帼英雄呢?”将这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一个问题引领全文,从阅读上,避开了繁琐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带着问题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二)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1、板书: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板书时,学习生字“装”,扮:读准字音,复习音序查字法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意思。2、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赶快读读课文第二、三节,找到相关的语句子多读几遍。3、出示课文2、3小节。1)学习生字“常”,“常”这个字的第一笔很关键,是“竖”,一起书空。理解“经常”。2)学习生字“战”:学习新部首“戈字旁”,一共4笔完成指导正确书写“战”学生写“战”,教师巡视。4、指导读正确第二、三节。1)指名分句读,重点指导读好第三节第一句话。2)“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了解“征兵文书”。5、创设情景,有感情朗读第二、三节。1)可是木兰的父亲_________(师引读),如果父亲去当兵,_____________。(师创设情景,父亲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2)而弟弟___________,(师引读)如果弟弟去从军,__________。(师创设情景,弟弟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3)试着读好这句话。指名读、4)正是因为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都无法出征。于是花木兰决定:(指名读)指导读好花木兰坚定的语气。5)齐读第三节[说明:为了能感受到当时花木兰面对家庭状况的着急心情,教师创设情景,“如果年老多病的父亲去从军,_______。如果年幼的弟弟去从军,_________”。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展开想象,能更好地理解花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从而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对文章的深刻内涵也自然从朗读中表现出来。]6、你能用“因为______,所以_____”的句式说说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原因吗?(三)花木兰英雄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学习第四节1、过渡:称花木兰是巾帼英雄,还因为她英勇善战。板书:英勇善战,学习生字“善”字形2、“英勇善战”指的就是花木兰非常勇敢,善于作战。当时,她告别了亲人,(出示第四节,引读第四节)1)出示图片1、2、3,理解:花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2)指导读好四个短语。3)小结:这一句话,连续用了四个动词,将花木兰奔赴前线的过程写得清楚而简洁,我们可以读好这四个词,来表现花木兰的英勇。3、师:在从军的数十年中,花木兰武功高强,英勇善战,和将士们打了数不清的战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击败了北方入侵的敌人,被当时的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1)师:课文中有一个词说的就是花木兰打了很多胜战,取得了很多胜战,你找到了吗?板书:赫赫战功。2)指导读好这句话。[说明:第四小节内容离学生较远,理解也就有困难,所以通过出示图片、教师叙述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先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4、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着板书,将黑板上这些词语全部用上,说说为什么称花木兰为巾帼英雄?(四)学习第五节1、过渡引读:花木兰回乡后,又重新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这才发现,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一个姑娘。指名读,读好“原来”2、大家既惊讶又敬佩,惊讶的会怎么说?指名说敬佩的又会怎么说?指名交流三、总结:师:花木兰真是了不起,难怪被称为巾帼英雄,今天回家就可以向爸爸妈妈说说“花木兰”的故事。第三课时《西湖美》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西湖美》,让学生了解越剧的演唱特点。。2.对比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对答”片段。3.通过看插图,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的相辅相成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看大戏》2、学唱《西湖美》(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2)教师介绍越剧的特点。越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具有江南灵秀之气。(3)播放《西湖美》图片,边看边欣赏音乐。(4)请学生谈一谈这两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景色描述中所起的作用。(5)教师总结。3、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3)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对答”片段,模仿音乐中的吴语方言,感受语言和戏曲曲调的密切关系。(4)学生谈谈这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5)教师总结。4、再次演唱《西湖美》第四课时《故乡是北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作品简介能力目标:模仿歌曲音调,唱一唱,体会京歌的韵味。思想目标:强化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体验、感受、表现音乐,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教学重难点: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学唱《故乡是北京》。教学过程:1、欣赏歌曲《故乡是北京》感受歌曲《故乡是北京》的京剧唱腔。2、作品介绍:这首歌曲采用了京剧唱腔的典型音调,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融入歌曲中,使整首歌听起来亲切自然,富有京腔京韵,人们将这种类型的歌曲称为“京歌”。这首京歌分为三段:第一段以诉述的口吻抒发了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经过间奏进入第二段,歌曲旋律优美上口,描述了北京的景色。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但在伴奏上加以变化处理,采用紧拉慢唱的手法将歌曲推向高潮。3、现在我们再听一遍,想一想,音乐是怎样表现对北京的热爱之情的。4、学唱歌曲《故乡是北京》能用稍慢、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故乡是北京》。师:为了表现热爱的情绪,歌曲的速度较慢,运用了较多的倚音,在演唱上声音要连贯。现在,我们视唱三个乐段。5.模仿歌曲音调,唱一唱,体会京歌的韵味。课堂小结:第四单元《影视音乐》第一课时《映山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音乐内容、体验情感的变化,能够结合姊妹艺术与相关学科,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看、想、演等活动,感受音乐的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变化,增进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情感态度目标: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体验、学习团结斗争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难点:正确的吹奏乐曲及使用倚音的技巧,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CAI课件、音乐视频、小黑板、葫芦丝教学过程:一、导入采用歌曲导入的形式,在上课前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超级女声的选手黄英的歌曲《映山红》,引入课题《映山红》1、师:同学们,今天我来带大家学习一首红歌,首先,让我们听听歌曲是怎么演唱的。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考虑一个问题:歌词表达了什么?(播放音乐视频)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歌呀?”生:《映山红》师,对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乐曲,下面请回答:“歌词表达了什么?”学生:盼望红军,盼望革命胜利。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播放课件,介绍歌曲背景。2、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遍葫芦丝演奏的《映山红》,你们来感受一下,乐曲的情感是怎么样的?(播放音乐)生:深沉,抒情。师总结:歌曲是抒情的,速度稍慢板书课件,介绍乐曲的感情二、乐曲的学习1、乐谱的板书2、乐谱中倚音的介绍及学习倚音的介绍:单倚音复倚音(概念,举例,节奏的讲解,学唱)结合乐谱,进行倚音的学习和练习(示范,举例,教吹)3、乐谱学唱节奏类型的学习(前八后十六和前十六后八节奏的区分)4、乐曲教吹教师示范教师分句带吹低音3的学吹和练习5、学生自由练习三、巩固学习1、男生,女生分组练习2、师生互动:接龙游戏四、课堂扩展练习——音乐欣赏1、通过播放两段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听辨是由什么乐器进行演奏的,并简单的介绍乐器、(播放音乐)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3、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幻灯片介绍)琵琶:民族乐器的一种,音色清脆、亮丽。并简单介绍与古筝的区别,(古筝幽雅,含蓄)萨克斯:西洋乐器的一种,音色浑厚,余音长,有歌唱的感觉五、再次回到《映山红》这首乐曲的演奏1、师:通过欣赏完其他乐器的演奏,相信同学们对这首乐曲有了更多的理解,我想请几个同学,有感情的演奏一遍这首曲子请学生和伴奏一起演奏2、带全体学生一起合伴奏六、课堂小结第二课时《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材分析: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影片《祖国的花朵》的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它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0XXX|XX|”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层层展开,音乐富有动感,将人们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之中。合唱部分为短小的副歌,开始的两个小乐句采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最后一句是第一乐段乐句的变化再现,使音乐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2、引导学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的演唱。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教学难点:1、掌握0XXX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2、把握音准、节奏的准确。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敢问路在何方》录音。请同学们仔细听,猜一猜歌曲的名字是什么?生:《敢问路在何方》。师:看来大家都很熟悉啊!是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听到的吧!刚才这两首歌曲都属于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简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为电影节目和电视节目服务的音乐。它分为歌曲和器乐曲两种。其中歌曲分为主题歌、插曲和片尾曲。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影视音乐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三、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影片《祖国的花朵》的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它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四、再次聆听歌曲。要求学生跟着录音,看着歌谱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请三位同学分别有表情的朗读歌词。五、学唱曲调: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弱起节奏练习:0XXX|XX|0XXX|XX|(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后合唱。必须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A、学唱前奏部分的曲调:休止符用手拍击,反复练习唱准后半拍起。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辅导为辅。看哪一组唱得准、学得快?反复练习后,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B、学唱曲谱齐唱部分的曲调:要求:师每范唱一乐句,学生跟着唱一句。注意:练习过程中,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要领的掌握。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练习中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应反复练习直至熟练,通过小组竞赛来提高学习效率。C、学唱两声部曲调:把全班同学分成高声部和低声部,先练唱高声部曲调,再练唱低声部曲调。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六、学唱歌曲:(1)在曲调唱得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歌唱。(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4)看着图片,深入其境,有想象、联想地,有感情地演唱、处理歌曲。七、表演唱跟随录音,手握笔或尺作桨,启发学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创造性的表演,活跃气氛,使音乐课堂进入高潮。八、小结九、课堂延伸与拓展: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大家感觉歌曲美不美?如果你认为这首歌曲很美,能否到家里与你的父母共同演唱本曲来分享快乐?第三课时《迎春》《纸风车》《风》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2、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3、通过音乐小编辑,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的相辅相成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师:这节课我们先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请大家分成两组,分别演唱高、低声部。在演唱时,请大家注意音准以及两个声部的和谐,而且要唱得优美些。生:演唱歌曲。2、欣赏《迎春》《纸风车》(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配乐,介绍《大宅门》剧情。(3)播放《大宅门》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4)请学生谈一谈这两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5)教师总结。3、欣赏《风》(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影《英雄》的配乐,介绍《英雄》剧情。(3)播放《英雄》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4)请学生谈一谈这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5)与《迎春》《纸风车》相比,这三段配乐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首作品?为什么?(6)教师总结。4、音乐小编辑请同学自由组合,分别为这四个场景配乐,并增加模拟音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并表演。第四课时《送别》教学目的:知识技能: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过程方法: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情感态度: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教学过程:1、练声曲:12|34|5—|54|32|1—咪吗咪2、学唱歌曲《送别》(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生:《送别》)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2)、介绍曲作者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3)、欣赏《送别》(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8)、师总结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9)、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10)、学生完整地演唱这首歌在《送别》的优美旋律中结束此课第五单元《古韵新声》第一课时《梅花》教材分析:王安石是宋代的著名诗人。与一般描写梅花的诗不同的是它不仅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而且还表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柔美的一面。大意是: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在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寒冷独自绽开。远远的看去一片雪白,难道是下起了雪?忽然闻到了淡淡的清香,原来是一片严寒中开放的白色的梅花。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的“墙”字很有特点。从时值上看,是一拍半,但作曲家却没有按常规用四分附点音符,而是用了切分节奏,在以mi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fa,不仅使音乐显得有生气和活力,而且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的开篇即有独到之处。第二乐句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在节奏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第一乐句出现了最高音sol,同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情绪推向了高潮,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接着的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情绪逐渐平稳,结束在主音上。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坚强的性格。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梅花》,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征和坚强不屈的性格。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能够用连贯、饱满、富有力度对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力争做到声情并茂。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和表现方法对歌曲进行综合性表演。教学重点:能用连贯的声音唱会并唱好歌曲《梅花》。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第三乐句的力度变化;第四乐句与结束句音准的区别。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古筝教学过程一、赏梅花之美1、花儿都很娇嫩,但有一种花却很坚强,它能在寒雪中傲然怒放,那就是梅花(出示梅花图片)。今天的音乐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梅花的世界,领略梅花独特的美吧!(播放梅花在寒雪中盛开的课件,师弹古筝名曲《梅花三弄》配乐)2、欣赏了这些梅花,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回答)【设计意图:音乐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本环节中,唯美的梅花图片再配上教师弹奏的古筝名曲《梅花三弄》,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了美的享受,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二、品梅花之韵1、师:梅花不畏严寒,高风亮节的形象象征人们坚强的性格和崇高的品格,老师也想唱一首歌来赞美梅花,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的歌词跟我们平常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出示古诗《梅花》)2、朗诵古诗①播放古诗范读视频,学生跟着视频轻声朗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谁来说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②师:能学着古人的样子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吗?想想此时的王安石会用怎样的感情、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动作吟诵这首诗?(学生试着感受体验)=3\*GB3③老师弹古筝为你们配乐怎么样?我想请一名同学来领读,谁愿意。(配乐朗诵古诗)【设计意图:首先老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唱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学生通过反复朗诵古诗,了解其含义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下一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好情感铺垫。】三、唱梅花之乐1、师:谢谢你们精彩的朗读。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请同学们边跟着音乐开口默唱边想想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跟着音乐用激光教鞭指歌词)【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听觉出发整体感受音乐,通过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及特点。】2、我看到好多同学小脸憋得通红,是不是都想一展歌喉唱一唱呢,接下来我们就跟着音乐用讲悄悄话的方法轻声哼唱一遍。3、你们的声音可真美,跟老师一句一句地来唱一唱这美妙的旋律吧,我们先来学唱第一部分(实物展示台显示歌谱,用铅笔功能标注歌曲的两个部分,再用幕布功能遮挡第二部分)①教唱第一句时,强调“墙”的唱法(一字三音、切分节奏)这是本首歌最难的地方,没想到同学们一遍就会唱了,真厉害,我们再唱一遍巩固一下吧!②接下来老师唱第二乐句,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没有?③现在我们加大难度,把这两个乐句连起来唱,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跟着音乐动动身体,面带微笑地来唱,能做到吗?看看谁唱得最投入。4、学唱第二部分①第一部分同学们唱得很柔美、很抒情,现在我们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先听一下第二部分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没有?(情绪更激动一些)②学唱第三乐句:刚才同学么听到的情绪最激动的乐句就是歌曲第三乐句,跟老师一起来唱一唱。用怎样的力度表现激动的情绪呢?渐强(用图库功能插入渐强符号)③学唱第四乐句: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下一句,先听听这一句的力度有变化没有?(渐弱)请同学们也用渐弱的力度来唱一下这一句。④动情演唱第三、四乐句,唱出力度的对比。⑤揭示反复跳跃记号的演唱顺序,用两种颜色的笔标注;⑥分析两个结束句的异同:231—比较平,仿佛是放在鼻子下闻花,431—起伏大一点,仿佛是抬头闻枝头的梅花。(学生边做闻花香的动作边唱)⑦有感情地演唱第二部分5、小组检查演唱:四人小组跟随伴奏音乐进行演唱,边唱边听一下其余同学唱得怎样,如果有同学唱得不对,在演唱完后,请给他指出来,并帮他纠正音准。6、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都有些陶醉了,但这还不够,我想请同学们用你最好的声音、最好的表情、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希望你们能唱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设计意图: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以及电子白板充分有效的运用,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特点、力度变化等特点,用分析、对比、比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旋律、结构特点,让学生唱会唱准唱好歌曲。】四、抒赞梅之情1、师:同学们歌声很美,音也很准,可惜表演方式有些单一,这不,老师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来助兴,想不想来试一试。=1\*GB3①不过我们得先想好怎么打。歌曲第一部分情绪抒情优美,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打?第二部分呢?(设计好节奏后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2\*GB3②部分学生使用打击乐器,部分学生演唱,老师弹古筝伴奏2、太美了,这真是天籁之音啊!但老师觉得咱们班同学应该还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现在你们开动小脑袋瓜想一想,还可以用上哪些表现方式和演唱方式让这首歌曲听起来和看起来都更美,更能表达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呢?引导学生加入表演、朗诵、舞蹈、绘画、书法、打击乐器等方式综合表演。【设计意图:以演唱为主,以朗诵、舞蹈等艺术表演元素为辅的综合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五、拓展延伸1、梅花以它高尚的品格和可贵的精神感动了许多诗人和音乐家,所以关于梅花的诗词和音乐作品很多,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歌曲《红梅赞》,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体会梅花的高风亮节。(播放视频的同时,出示歌曲《红梅赞》的创作背景以及要表达的思想)2、课后收集关于梅花的诗词和音乐作品。【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红梅赞》,使学生对梅花的品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课时《梅花三弄》《渔舟唱晚》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使学生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2、通过欣赏筝曲《渔舟唱晚》,认记民族管弦乐器--筝的形状和音色;想象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丰收的渔民满怀喜悦,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曲目《阿拉木汗》2、思考问题: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国民族乐器?二、音乐知识:1、认识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2、介绍: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3、介绍民族乐器--筝三、欣赏《梅花三弄》1、听赏全曲。2、简介: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4、分段细听。5、完整欣赏全曲。6、用此曲作为音乐背景的衬托,朗诵一首歌颂梅花的诗词。四、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1、复听:2、分段细听:3、完整欣赏,回答课后问题五、课堂小结第三课时《静夜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唱歌曲,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创造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歌曲思乡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及学会打四四拍指挥手势。教学难点:了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演唱准确。教学教具:录音机、磁带、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了晚上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会想些什么?古代有一位诗人,在月圆之夜,不仅思念自己的亲人故乡,而且还写了一首诗——《静夜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板书课题二、初听歌曲,整体感知。1、放录音,听歌曲《静夜思》。2、师: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三、配乐朗诵,体会感情。四、教授歌曲,学习指挥。1、师范唱,生小声跟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舒展、声音—柔和、力度较弱,并使学生了解4/4拍)2、师教唱歌曲。师一句,生一句。师适时讲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多加练习巩固。3、生随师琴声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区分第二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第三乐句的第一个音的不同,及表现感情的4、集体唱,师弹琴伴奏。5、指名唱。6、分组唱,并分组用乐器伴奏。7、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1)师示范,生模仿。(2)师带着边指挥,边唱歌。(3)指名指挥,两边的学生乐器伴奏,老师弹琴伴奏。共同表演唱歌曲《静夜思》。五、扩展延伸,音乐创造。1、师:同学们还学过哪些诗?2、师:我们将歌词换成其它古诗的词,旋律不变,你们会唱吗?3、师弹琴,生演唱。六、结束同学们,唱得真好,可以当小歌星。“每逢佳节倍思亲”希望你们回去把这首歌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和远方的亲人朋友,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和思念。第四课时《古诗朗诵演唱会》教学目标:通过《读唐诗》的欣赏,了解歌中唱到的古诗,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歌曲的意境。通过活动复习学过的古诗歌曲,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故事朗诵配乐,让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通过竞赛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音乐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音乐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教学教具:钢琴、古筝、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听《读唐诗》,学生观看古诗的画卷,学生走进教室。二、欣赏歌曲《读唐诗》1.导言:这副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着我国源源流长的古诗文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诗,首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歌词非常有特点,听后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请听歌曲《读唐诗》。(屏幕出现读唐诗歌谱及播放音乐)2.学生看大屏幕出示的歌谱来欣赏歌曲《读唐诗》。3.师:听你这首歌曲,你发现歌曲中歌词的特点了吗?学生回答。歌曲中许多的古诗。4、师:歌曲使我们联想到许多唐诗,你知道有多少唐诗?我们用分组竞赛的方法,看看哪组同学知道的唐诗知识最多?我们分四组,每组有一题板,请将歌词与古诗题目用连线连接起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最先完成者为优胜。教师同时播放歌曲《读唐诗》做背景音乐,使学生熟悉旋律。连完的把题板放到前面。电脑出示答案。5.师: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以八首唐诗组成歌词。现在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朗读歌词。同学们读的真有感情,那么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唐诗中的喜怒哀乐,是作者喜爱古诗,喜欢古诗中的诗句。赞美唐诗。下面我们来唱唱这首唐诗,表达出这种赞美的感情,可以小声随歌曲唱一唱,想想你是怎样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的?学生回答。唐诗能给他配歌也能配诗,古诗有意境,可以根据唐诗的意思画一幅画,也可以编一首歌。师:我们以一首唐诗为例。比如说歌中“高飞的白鹭”是指谁的(杜甫)绝句?出示古诗绝句及图画。“两个黄郦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这首诗作画,你会画什么?(学生回答)白鹭在天上飞翔,几颗柳树,雪,黄鹂鸟,湖,还有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什么?(学生回答)鹂的“黄”,柳的“翠”,鹭的“白”,天的“青”,雪的“白”,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所以我们说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6.师:歌词我们明白了,现在让我们随音乐唱一唱,找找高潮乐句在什么地方?7.学生找出高潮乐句。8.学生读节奏,再按节奏读歌词,最后随琴唱这一乐句。9.高潮乐句过后,音乐又转回平稳,好像是高潮过后细心聆听祖先的诉说,力度、速度应怎样表现?亲切、自然地完整演唱。勇最拖入的感情把歌曲唱一遍。三、音乐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1.师:唱的真好,歌曲中唱到祖先在向我们诉说,诗人以诗抒怀,从诗中我们体验到他们的喜、怒、衰、乐,体会心中细腻的情感。今天我们借古人的情怀,抒发我们的情感。开一个(古诗朗诵演唱会),好不好?2.师:我们想一想,用什么形式开这个古诗朗诵演唱会,古诗朗诵演唱会应会包含什么内容?现在小组讨论一下。3.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吗?说出讨论结果。学生讨论结果:形式为学生自己主持古诗朗诵演唱会。内容:(1)诵古诗配乐朗诵歌曲《读唐诗》的歌词中所隐含的古诗(共8首,可选择其中的4首作配乐朗诵)。配乐参考乐曲,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或由小组内的学生自己演奏古筝配乐。(2)赏古诗文化四个小组根据课前的准备,为我们赏析古诗及相关文化。学生展示各小组收集到的有关古诗的图画、书法等艺术作品。(3)唱古诗歌曲学生演唱古诗歌曲。已经学过的古诗歌曲有《咏鹅》《江雪》《梅花》《登鹳雀楼》《静夜思》等。《静夜思》由于是一首合唱歌曲,所以全体学生合唱,其余的歌曲有每组同学任选一首表演。4.各小组同学根据以上内容排练。5.师:现在欢迎小主持来为我们主持,大家鼓掌欢迎。6。由学生主持开古诗朗诵演唱会。四、小结中华民族的古诗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长,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有这样的古诗文化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们应多读古诗,唱古诗歌曲,把古诗文化发扬光大。第六单元《小小音乐剧》第一课时《东郭先生》(1)教材分析:欣赏音乐剧《东郭先生》。选用的是由陈小奇作词,朱德荣作曲的一首叙事歌曲。歌曲的内容来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这是一节以音乐剧为主题的综合活动课。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分段落模唱歌曲,为创作《东郭先生》的角色表演做好准备。教学重难点:1、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2、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东郭先生》的故事。师:你们都听过啦,那你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吧(教师播放音乐剧的主题音乐当作学生讲故事的背景音乐)。二、学生讲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学者,名字叫做东郭,他是一个善良又老实的人。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带着两袋子书去远方讲学。当他走到树林的中央时,碰到了一只狼。狼气喘吁吁的请求东郭先生救救它。东郭先生听了狼的一番好话,就把狼藏进了他放书的口袋里。狼躲过了猎人的追赶,不仅不报恩,还打起了东郭先生的主意。东郭先生急忙逃命,狼在后面不断地追赶。这时,来了一个农夫,东郭先生让农夫来评理。农夫说:“小小的口袋怎么能装进一只狼呢?”狼听了急忙钻进了口袋里。农夫和东郭先生连忙把口袋扎紧,把狼扔进了山谷里。三、教师唱故事师:故事讲得真好。今天老师不是讲故事,而是要用歌唱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表现出来。教师播放音乐剧中所有音乐的伴奏,教师边演唱边表演。师: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这个音乐剧吗?四、安排音乐剧中的角色师:那我们现在商量一下,故事里都有什么角色?有东郭先生,还有凶恶的狼有猎人还有农夫还有一头毛驴。师:除了这些主要的人物,我们再来装扮一下这个小村庄吧!师:好,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可是我们这样还不能表现这个故事,如果我们能够装扮起来就更好了。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看教科书,根据书上的提示,讨论一下,该作哪些准备呢?(学生分组讨论)师:下节课我们就要表演这个小小音乐剧,我们今天已经分配好了角色,请大家回家各自准备道具,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排演音乐剧《东郭先生》。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见!第二课时《东郭先生》(2)教学目标:通过选择乐器、创编对话表现第一幕的内容。教学重点:学唱《叙述者的歌》。教学难点:选择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声音。人物:叙述者、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毛驴、猎狗、大树。准备道具:口袋、狼的头饰、毛驴头饰、书(东郭先生的)、东郭先生的帽子、猎人、猎枪(塑料玩具)、皮袄、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导入阶段目标:导入新课。根据上节课的内容,请学生将自己分配的角色的故事和清洁讲解个同学们听。学生活动:推选叙述者。师鼓励学生开始排练音乐剧的第一幕吧!三、讲授新课1.阶段目标:讨论第一幕,并排练。教师操做(播放课件):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请叙述者来讲故事。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节奏与声音)„„这里有几种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碰铃),你们想一想,用哪一种乐器表现毛驴行走的声音,要用什么样的节奏型?生用双响筒表现驴蹄子的声音。拿双响筒敲击×××|××|生用响板也能表现驴蹄子的声音。用响板敲击××|××|生用碰铃表现驴脖子上的铃声。生用碰铃敲击以下节奏××|0×|师总结:这几个同学选择的乐器都很适合表现毛驴行走,那我们现在就来表现一下吧!教师操作:邀请扮演毛驴和东郭先生的同学上台,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一起表演。学生活动:用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扮演毛驴的同学弓着身子跟着节奏走。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师总结:正在东郭先生得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狼。我们一起把《叙述者的歌》唱一唱。学生活动:跟琴轻声地演唱歌谱,学会歌谱再唱歌词。2、《叙述者的歌》把故事的开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那我们应该怎么表演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哪个组拿出的方案好,我们就用这个组的。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教师指导。师鼓励学生说说讨论结果,请第一组先说。第一组: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叙述者一开始演唱,东郭先生就上场,唱到“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这就做打哈欠的的动作。唱到后面就表演老狼在前面跑,猎人在后面追。3、第二组的设计是:唱到第一句“东郭先生骑毛驴”就请东郭先生和小毛驴上场,在小过门儿的地方,东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就请东郭先生做个打哈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