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文学类文本(小说情节探究题)【考情诊断】情节构思类探究题主要是对小说情节方面的探究,主要包括探究情节结构技巧,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其探究内容已超出了情节内容本身,也比情节作用题带有更强的综合性,往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情节自身的关联性与逻辑性对小说情节的探究,首先要从情节自身分析。如果是前文情节发展的必然,并且有严密的逻辑性,则合理,赞同;否则不合理,不赞同。②注意情节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情节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如果人物形象已经丰满,情节再节外生枝,可视为多余;如果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补充、完善的作用,则视为合理。③注意情节是否符合主题表达的需要主题要通过一定的情节表现出来,如果某一情节对揭示主题有其作用,则视为合理;否则多余,视为不合理。【类题举隅】例1:请梳理出小说的行文思路。(6分)(《昏厥羊》)答案开端:交代老马喜欢吃蒜,老伴临走前嘱咐“水表好像有点儿不准”。发展:正在偷剥私藏的大蒜时有人按门铃,虚惊后匆忙把工资放在餐桌上。再发展:自称小区水工的陌生人按门铃,老马让他看水表并训斥他,陌生人吓晕。高潮:老马去客厅打电话想救人,回来发现陌生人已逃离并偷走了自己的工资。结局:老马心里难受,觉得自己就是晕厥羊。例2: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马兰花》)答案(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2分)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2分)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2分)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例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答例一】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答例二】①从情节结构上看,这样处理使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②从阅读感受看,这样处理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意味隽永。③从主题上看,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突显了人情、人性的美好。
例4:小说开头写了老马非常喜欢吃蒜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写老马喜欢吃蒜,可是这个廉价的嗜好并不能被顺利满足,说明老马在家里没有地位;②老马只能在老婆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吃蒜,刻画出老马胆小怕事、懦弱的性格特点;③因为吃蒜才精神昂扬力量充沛,才会不由分说把“水工”“请”到家里加以训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例5: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①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②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③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阂,以及“我”对亲情的渴望;④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例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赵一曼女士》)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例7: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呼兰河传》)答案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例8: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阅读感受上,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使蒋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人物塑造上,从学生“我”的角度来叙述,有利于表现学生心目中真正优秀老师的形象,突出蒋老师和蔼可亲的特点。③主题上,从学生“我”的角度来叙述,便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例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相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越野滑雪》答案(1)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2)在小说文本的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多个细节突出描写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读者可以据此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的现实生活中小说主人公需要时刻面对的种种不能如愿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与沮丧。
(3)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丰富了读者的视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例10: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答案①从情节上看,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只叙写队员受困口渴,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的故事,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紧凑。或:从情节上看,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即以“渴”为线索,从受困口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情节完整。②从主题上看,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围绕受困口渴、得瓜解渴这一事件,突出了艰苦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的难能可贵。③从人物形象上看,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好地塑造出不畏艰险,认真负责,热心救人的科研工作者形象。④从阅读感受上看(艺术效果看),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从受困荒漠口渴难耐,渴望被救无望,最后得瓜解渴,跌宕起伏的情节,有利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很有代入感)。例11: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①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人物形象)②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主题表达)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表达效果)【典题呈现】阅读小说,完成问题。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1)“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2)“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3)“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枪。”(4)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5)“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6)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7)“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8)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9)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面,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间,他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10)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11)“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12)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13)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14)快点,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15)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16)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17)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18)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19)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20)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21)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脚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有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看法一:不会再向公鹿开枪。①公鹿健硕的体态,它在与恶狼搏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谋都让“我”着迷。②“我”从公鹿身上汲取到作为男子汉应有的不屈气概,这让“我”对它心生敬意。③公鹿对鹿群的保护,触动了“我”内心的痛处,“我”不忍母鹿和小鹿失去公鹿。④公鹿已受重伤,“我”此时如再开枪,胜之不武,并不能证明“我”具有让全部落的人都服气的狩猎能力。看法二:会再向公鹿开枪。①“我”已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猎手,而不是看热闹的孩子,“我”负有狩猎的使命。②公鹿的刚猛和骄傲激发了“我”的斗志,“我”也应该展现出“我”的勇气和骄傲。③“我”需要通过狩鹿向特吉证明自己可以不再仰人鼻息。④公鹿已经受伤,无法快速奔跑,是狩鹿的大好时机。【解析】这类题目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无论是赞成哪一种观点,都要做到有理有据。作答时从情节、人物入手分析即可。如回答“不会再向公鹿开枪”,从文中“我”向特吉表示自己会打一只鹿,但在打猎的过程中遇到七岔犄角的公鹿与狼的搏斗过程,被它的沉着、冷静、坚强、不屈深深吸引,再结合文中第(20)段“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可以分析得出,“我”对公鹿心含敬意,所以不会再向它开枪。【命题分析】提问方式题型标志题干中往往有“谈观点”“说理由”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表答题方向的名词。设问示例(1)文中某一情节是否必需?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2)把文中某一情节删去可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提分策略】“四个角度”解答情节合理性探究题①明确表达出观点最重要的是先确定自己的观点,观点确定了,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②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事件等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③从文本叙事形式分析文本的叙事形式,包括结构的组织、线索的安排、叙事的顺序等。从故事结构的主体入手分析,才能不脱离故事的主干;从线索的安排入手分析,才能明确情节安排的奇妙之处;从叙事的顺序入手分析,才能明确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匠心。④从人物与主题的角度分析思考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是否切合时代特征和环境,是否有利于丰富或深化主题。【即时巩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弟弟凌叔华下午,弟弟独自蹲在饭厅的一张椅子边,数着纸烟筒里装的小人画——《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个像。“来一张武松打虎,再来一张鲁智深大闹山亭,”他把一张张的小人纸摆开,口里喊着没有的名字。“你对《水浒》很熟呵!”忽然门被推开,林先生进来,满面带笑道。“剩你一个人看家吗?”“都出去了,林先生。还短一个黑旋风李逵,一个一丈青扈三娘。”弟弟受了称赞,声音提高了些。他捡起小人画,口里嘟囔着:“白叔叔答应给我送小人画来没来,大姊说让小叔叔分一些给我也给忘啦!”林先生笑望着弟弟噘起的嘴,那尖尖的可爱的红润小嘴唇很像他的二姊。“我有个朋友在南洋烟公司办事,明天我找他替你要一张全套《水浒》的小人画好吗?”“你得要全一百零八个像的!要来了我挂在床上。”弟弟高兴得紧拉着林先生的手,那双带着可爱长睫毛的大眼发光的向着林先生。“姊姊抽屉里还有你的相片。你那张照得不好,脸上很黑的。”弟弟忽然说。“你看错了,不是我的相片吧?”林先生很喜欢可又不信的样子。“是你的,那天我看见姊姊从那本报上剪下来的。不信我找给你看。”他说着就去拉开姊姊书桌底下一个抽屉,翻出一大沓从报上剪下来的字纸堆在桌上,末了找出一块有花的硬纸片,笑让林先生瞧。“这个脸照得太黑,不像你。我喜欢这块纸,这些花多好看,都是姊姊画的。贴上这一张相片,多难看呵!”弟弟见林先生不作声的笑着出神看相片,他知道他也喜欢那块有花的硬纸片。“你看这堆纸都有你的林字,这是姊姊从报上剪下来的,不知她留着做什么。”他从林先生手里夺过那块花纸,和那一沓的字纸放在抽屉里,拉着他出了书房,“咱们出去吧,妈妈不让我在这书房里玩的。”林先生一只手轻轻的抚着弟弟的头,“你姊姊天天晚上做什么?你一定听她讲不少笑话了吧?”“从前吃过晚饭我就拉她说笑话,这些日子,她懒得讲,晚上常坐在屋里看报,有时拿着报纸剪着玩。”他忽然又记起小人画,小身子挨倒在林先生臂上,笑着叮嘱,“明天你可别忘了去给我要小人儿的画呵。”“一定不忘记,若是要着,我立刻拿来送给你。”他搂抱着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林先生。”“你也是我的好朋友!”他笑着问,“你明天让你姊姊给我一张那样有花的硬纸片行不行?”“那张可不能给你,她看都不许人看的。”“你姊姊不许人看,你怎知道有我的相片呢?”“昨晚上我走进去叫她替我在红模纸上画圈儿,那个抽屉正开着,我看见了。平常她不许我翻抽屉的,今天我们偷着开她的抽屉,你可别告诉一个人呵,好朋友!啊,姊姊晓得要生气的。”“告诉她们我看见那照片不要紧吧?”“可别——昨晚上姊姊看见我看那抽屉,她立刻就关上,告诉我以后不许偷看人家的抽屉。”他说着有些怕起来,“你答应了不要告诉人说我开姊姊的抽屉呵?”“不要紧的。”林先生好像很平常的答。“不,你起一个誓,你要说了你是什么呢?”他接着道。“说了就不是好朋友。”林先生笑应着。第二天弟弟散学后,连白叔叔带他去公园都不要去,坐在饭厅里等林先生。爸爸妈妈都在那里,大家坐着谈话。“我们今天给林先生做媒人来。”听大姊提到林先生,弟弟顿时提起精神来。爸爸说:“我们没有什么,只要你二妹妹同意。”弟弟听着摸不着门儿,什么媒人啊,门当户对的什么啊,这些话都不是他的言语里所有的字眼,那里耐烦听下去?于是就去看小人儿画。可一本《小朋友》看完了,林先生还不来。他索性爬在靠窗户的桌子上,守着院子看,呵气在玻璃上,用手指头画着各样东西玩。二姊走进来后,他赶着大声叫道:“姊姊你看我画的汽车!”二姊却似乎没有听见,没答应他,脸上涨红,好像生气的样子,下了台阶,一直往自己屋里跑。太阳下了,弟弟边玩边自语:“怎么林先生还不送我的画儿来呢?他说了今天来的。”“林先生那里想起你的画呀,他只想你姊姊的画了!”大姊夫笑着说。“姊姊的什么画儿呢?”他不懂得说的什么。但是从大姊夫的笑样子看来,有些奇怪。他们今天说的话也不大懂,常提起林先生同姊姊。有什么事呢?弟弟忽然脸上热起来,想道,“坏了,林先生一定把昨天我开开二姊姊抽屉的事情告诉他们了。他们来告诉妈妈吧?什么姊姊的画?怪不得姊姊方才生我的气。”他愈想愈怕!晚饭时,姊姊只低头吃了一碗饭,话也不说。他没有猜错,姊姊生气了,若不是,怎么吃得这样少,也不同他说话呢?他后悔极了:“别是大姊夫真的来告诉她们我昨天偷开她的抽屉了吧?”吃饭时,妈妈很起劲的同爸爸商量德义馆好或忠信堂好,也不同弟弟说话。“妈妈也生我的气了,今晚连菜都不给我捡,也不搭理我。”他心想这都是林先生不好,“弄得姊姊妈妈都生我的气。起了誓也不算的,不是好人,再来,我不理他。”第二天是星期天,他好容易盼了六天的早十点真光的学生电影,姊姊也没带他去看。每个星期都同他去的,这次一定很气他,所以取消了。“都是他害的,弄的妈妈姊姊都不见我好了。”他恨恨的又想起林先生,委屈得要哭出来。四点多钟,有客来,弟弟忙跑出去看,原来是林先生,他手里拿着一大把花,一个大纸包。“他又来做什么呢!”弟弟厌恨林先生的自语。忽然一大张花花绿绿闪金子光的《水浒》小人儿画现在脑子里,但是一霎时便不见了。“好朋友,昨天你等我了吗?”林先生笑着喊他。“谁是你的……”弟弟很委屈的在嗓子里讲着这几个字,脸上飞红,回身便想跑开,被大姊一把拖住。“我给你带了小人儿的画来了。”林先生拉着他的小手,递给他一个纸卷。他的脸涨得更红一些,摇着头一摔手就想跑。“拿着吧,我们俩是好朋友。”林先生又递纸卷给他。“不要,你不是我的好朋友。”他的话带着哭声。纸卷已落在地上。他使劲摔脱了手,跑向小院子去。张妈正从小院出来,他见了一把抱着她,便呜呜哭起来。“好乖乖,别哭,上房看新姊夫去,还有好东西吃呢。”张妈很怜惜的轻轻摸着他的头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先生的一句“你对《水浒》很熟呵”,让弟弟感觉受到了林先生的称赞,于是想要表现自己,所以故意提高了说话的声音。B.林先生没有保守秘密,违背了誓约,将看到二姊所存相片的事告诉了别人,所以大姊夫笑着对弟弟说林先生只想你姊姊的画了。C.二姊回来后没有和弟弟说话,第二天也没有带弟弟去看电影,是因为想着自己的人生大事无暇顾及弟弟,更因为对弟弟的气恼。D.小说结尾处张妈说带弟弟去房间里看新姊夫,说明家里人都知道林先生已经成了弟弟的二姊夫,只有弟弟还不知道事情的原委。2.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用平实质朴、明白如话的语言,描写弟弟独自玩小人画的场景,将一个单纯可爱、自娱自乐的小孩儿形象地刻画了出来。B.吃饭时妈妈爸爸商量德义馆好或忠信堂好,没理弟弟,与弟弟认为是妈妈生气不同自己说话形成认知上的错位,增强了小说张力。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以弟弟的视角展开,记述了弟弟的经历,没有成人的眼光和思想在里面,使得小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D.小说描写人物对话时大都采用短句,叙述情节时多使用长句,长短参差使全文节奏明快、活泼,语言朗朗上口,呈现一种童趣美。3.为什么弟弟见了张妈,“一把抱着她,便呜呜哭起来”?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加点的“有花的硬纸片”的作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弟兄鲁迅公益局一向无公可办,几个办事员在办公室里照例地谈家务,秦益堂抬起紫涨着的脸来,还是气喘吁吁的,说:“到昨天,他们(秦益堂的两个儿子)又打起架来了,从堂屋一直打到门口,老三说,老五折在公债票上的钱是不能开公账的……。”“你看,还是为钱。”张沛君就慷慨地从破的躺椅上站起来,两眼在深眼眶里慈爱地闪烁。“像你们的弟兄,那里有呢。”益堂说。“我们就是不计较,彼此都一样。我们就将钱财两字不放在心上。益翁也只要对令郎开导开导……。”“这大概也怕不成。”汪月生说,于是恭敬地看着沛君的眼,“像你们的弟兄,实在是少有的;我没有遇见过。你们简直是谁也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思,这就不容易……令弟仍然是忙?”“还是一礼拜十八点钟功课,外加九十三本作文,简直忙不过来。这几天可是请假了,身热。大概是受了一点寒……。”“我看这倒该小心些,”月生郑重地说,“今天的报上就说,现在时症流行……。”“什么时症呢?”沛君吃惊了,赶忙地问。“那我可说不清了。记得是什么热罢。”沛君迈开步就奔向阅报室去。“真是少有的。”月生目送他飞奔出去之后,向着秦益堂赞叹着。办公室中暂时的寂静,不久就被沛君的步声和叫听差打电话给普悌思普大夫的声音震破了。月生便知道他很着急,因为向来知道他虽然相信西医,而进款不多,平时也节省,现在却请的是这里第一个有名而价贵的医生。沛君听听差打完电话,便奔进办公室,取了帽子。他到路上,已不再较量车价如平时一般,一看见一个稍微壮大,似乎能走的车夫,问过价钱,便一脚跨上车去,道,“好,只要给我快走!”公寓却如平时一般,很平安,寂静。他走进他兄弟的卧室,觉得心跳得更厉害,因为他脸上似乎见得更通红了,而且发喘。他伸手去一摸他的头,又热得炙手。他在焦急中,却忽而碰着了一条生路:也许并不是猩红热。然而普大夫没有找到,……同寓的白河山虽然是中医,或者于病名倒还能断定的,但是他曾经对他说过好几回攻击中医的话……然而他终于去请白问山。白问山却毫不介意,立刻戴起底環边墨晶眼镜,同到靖甫的房里来。他诊过脉,在脸上端详一回,便从从容容地告辞。沛君跟在后面,一直到他的房里。“问山兄,舍弟究竟是……?”他忍不住发问了。“红斑痧,你看他已经‘见点’了。”“那么,不是猩红热?”沛君有些高兴起来。“他们西医叫猩红热,我们中医叫红斑痧。”这立刻使他手脚觉得发冷。他已经胡涂得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竟请白问山开了药方,从他房里走出;但当经过电话机旁的时候,却又记起普大夫来了。他仍然去问医院,还叮嘱他要今天一定到。他走进房去点起灯来看,靖甫的脸更觉得通红了,眼睑也浮肿起来。他坐着,却似乎所坐的是针毡:在夜的渐就寂静中,在他的翘望中,每一辆汽车的汽笛的呼啸声更使他听得分明,有时竟无端疑为普大夫的汽车,跳起来去迎接。但是他还未走到门口,那汽车却早经驶过去了;惘然地回身,经过院落时,见皓月已经西升,邻家的一株古槐,便投影地上,森森然更来加浓了他阴郁的心地。他在等待的厌倦里,身心的紧张慢慢地弛缓下来了,但凌乱的思绪,却又乘机而起;他仿佛知道靖甫是不可救的。那么,家计怎么支持呢,靠自己一个?自己的三个孩子,他的两个,养活尚且难,还能进学校去读书么?只给一两个读书呢,那自然是自己的康儿最聪明,——然而大家一定要批评,说是薄待了兄弟的孩子……。“先帝爷,在白帝城……。”他一听到这低微的吟声,便失望,愤怒,几乎要奔上去叱骂他。但他接着又看见伙计提着风雨灯,灯光中照出后面跟着的皮鞋,上面的微明里是一个高大的人,白脸孔,黑的络腮胡子。这正是普悌思。他像是得了宝贝一般,飞跑上去,将他领入病人的房中。两人都站在床面前,他擎了洋灯,照着。普大夫不作声,略略按一按脉,又叫沛君擎高了洋灯,照着他在病人的脸上端详一回;又叫揭去被卧,解开衣服来给他看。看过之后,就伸出手指在肚子上去一摩。“Measles……”普悌思低声自言自语似的说。“疹子[注]么?”他惊喜得声音也似乎发抖了。“疹子。”“就是疹子?……”“疹子。”……………院子里满是月色,白得如银;“在白帝城”的邻人已经睡觉了,一切都很幽静。只有桌上的闹钟愉快而平匀地札札地作响;虽然听到病人的呼吸,却是很调和。他坐下不多久,忽又高兴起来。看靖甫的脸,已没有昨天那样通红了。但自己的头却还觉得昏昏的,梦的断片,也同时闪闪烁烁地浮出:——靖甫也正是这样地躺着,但却是一个死尸。他忙着收殓,独自背了一口棺材,看见许多熟识的人们在旁边交口赞颂……。——他命令康儿和两个弟妹进学校去了;却还有两个孩子哭嚷着要跟去。他看见自己的手掌比平常大了三四倍,铁铸似的,向荷生的脸上一掌批过去……。——荷生满脸是血,哭着进来了。那孩子后面还跟着一群相识和不相识的人……。——“我决不至于昧了良心。你们不要受孩子的谁话的骗……,”他听得自己这样说。——荷生就在他身边,他又举起了手掌……。他忽而清醒了,觉得很疲劳,背上似乎还有些冷。靖甫静静地躺在对面,呼吸虽然急促,却是很调匀。桌上的闹钟似乎更用了大声札札地作响。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三日(有删改)[注]疹子,一种皮肤病,一般会导致发烧后出现皮肤红疹。5.下列关于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弟兄》描述的是主人公张沛君得知弟弟生病后的心理变化,暴露出了张沛君隐秘于内心深处的自私。B.“已不再较量车价如平时一般”的细节描写,流露出张沛君急于为弟弟请医治病的心理,从中可看出其对弟弟关心的一面。C.“他惊喜得声音也似乎发抖了”,张沛君“惊喜”是因为弟弟所得的并非不治之症,自己也就无须为家计发愁了。D.小说多处对比,如将张沛君与靖甫的兄弟关系和秦益堂两个儿子的兄弟关系对比,用来表明张沛君与靖甫的兄弟关系更友好。6.关于小说中张沛君梦境部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的描写展示了张沛君深层的潜意识,深化了小说主题。B.文章借用梦境刻画心理,表现出张沛君虚伪的一面,即使在梦中仍要维护自己完美的形象。C.小说对张沛君梦境中两次举起手掌的动作描写前略后详,对塑造张沛君人物形象至关重要。D.这些描写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小说虚实相间,叙事更加灵动自由,使小说情节曲折跌宕。7.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处环境描写的作用。(5分)8.小说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叙写公益局中办事员们的谈论?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6分)答案与解析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更因为对弟弟的气恼”错,依据“没答应他,脸上涨红,好象生气的样子,下了台阶,一直往自己屋里跑”“每个星期都同他去的,这次一定很气他,所以取消了”等内容都只是弟弟自己的猜测,可知二姊不一定是对“对弟弟的气恼”。故选C。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叙述情节时多使用长句”错,叙述情节时也是多使用短句。故选D。3.①对林先生的失望;②对告诉林先生姐姐秘密的后悔;③妈妈和姐姐不理睬自己的委屈;④想要林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铝合金复合材料研发与应用合同12篇
- 2025版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市政绿化带维护承包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太空探索聘用员工合同
- 2025版土石方居间服务与施工质量协议3篇
- 2025年茅勤离婚协议书婚姻债务清偿标准范本
- 2025年度私人车辆转让与年度租赁服务及维修合同
- 2025年度个人艺术品拍卖居间服务协议4篇
- 二手货车买卖双方权责明确不过户协议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印刷材料环保认证合同3篇
- 台儿庄介绍课件
- 疥疮病人的护理
- 人工智能算法与实践-第16章 LSTM神经网络
- 17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中学安全办2024-2025学年工作计划
- 网络安全保障服务方案(网络安全运维、重保服务)
- 2024年乡村振兴(产业、文化、生态)等实施战略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师范学院
- 软件模块化设计与开发标准与规范
- 2024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