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八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F/30/wKhkFmZPGSWABgOGAAQ27Ziqyiw466.jpg)
![江西省八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F/30/wKhkFmZPGSWABgOGAAQ27Ziqyiw4662.jpg)
![江西省八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F/30/wKhkFmZPGSWABgOGAAQ27Ziqyiw4663.jpg)
![江西省八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F/30/wKhkFmZPGSWABgOGAAQ27Ziqyiw4664.jpg)
![江西省八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F/30/wKhkFmZPGSWABgOGAAQ27Ziqyiw46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八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第二、第五、第八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公众场所、社会交流、学习和生活中方言逐渐被普通话替代,引起了大众对方言的保护及传承的普遍关注。方言是各地区由于地域性差异而逐渐形成的语言,可以说方言是地方文化、风俗的活化石。对全世界来说,任何一种方言的消失都是一种损失,即意味着我们了解这一地区文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消失了。为了更好地找出方言衰落的原因以及人们对方言保护及传承的看法与态度,我们对社会上方言的存在现状进行了分析,将方言与普通话在各个地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34.72%的人认为如今大部分地区方言逐渐被普通话取代,17.6%的人认为方言仍占据主要地位,47.68%的人认为普通话和方言共存共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普通话已经在逐渐取代方言,使用方言交流不再是主流,但是普通话和方言在未来共存共荣是可以实现的。对于使用方言的优势与好处,大多数人持很同意的态度,只有极少数人不同意或者很不同意这种说法。对于使用方言的劣势与坏处,大多数人并没有太多看法,并且同意与不同意的人数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很不同意和很同意的人群也各占据一部分。通过计算均值,我们得出,在“方言的优势与好处”中,人们对“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的认可度最高;在“方言的劣势与坏处”中,人们对“会引起不平等对待”“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的认可度最低。对于影响方言发展因素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①普通话的全面推广对方言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但是不会使方言逐渐被摒弃,因为方言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②方言因为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以及情感,所以与普通话没有很大冲突,但仍有四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方言在逐渐被普通话替代。③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方言有其存在价值,是当地文化的象征。④经济的发展对于方言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的。我们分析出,在当今人们都有强烈的想保护方言的意识,但是在公众场所中大家还是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本地区倾向于选择方言和普通话两者共同进行交流。经调查得知,在能听懂当地方言的情况下,当地人更倾向于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在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下,人们还是愿意继续保护方言、传承方言。被调查者们基本上都认为,在当今,方言是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及传承的。因为方言不仅是各地区的交流工具,它更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被调查者们并不是很了解政府、社会对方言所进行的保护及传承的工作。方言的保护以及传承,首先需要我们将方言的宣传工作做好,因为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方言的现状。其次,在调查中发现,放弃使用方言可能是因为会影响说普通话,由此我们建议可以培养孩子从小在方言和普通话的环境中成长。最后,通过调查可知,只要提出全面、适合的对策,接近95%的人愿意加入保护及传承方言的行列。通过对方言的各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从多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政府角度政府部门是引领社会发展大方向的重要部门,因此对于方言的保护及传承需要政府部门的推动。由此我们从政府角度提出了以下几条可行的对策:①设立保护方言的部门,对方言进行保护及宣传。②设立保护方言的条例。③建立方言博物馆,可以让人们更加地了解方言,更加有利于方言的传承。(二)媒体角度当代,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力量,第一信息的获取及拓宽传播的广度都需要媒体的推助。由此我们从媒体角度提出了以下对策:①通过分析,我们得知喜欢语言类节目的人群较多,可是对语言类的节目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因此媒体应开放电视、网络等平台,推送有关方言类节目的频道,比如有段时间,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方言译制片在全国热播。②利用名人效应也是推动方言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召集更多有影响力的各行业名人来推动保护及传承方言。(三)自身角度①希望大家以家乡方言为荣,不要排斥抵触。并为外省人介绍家乡方言,为家乡人宣传保护及传承方言的重要性。②尊重使用方言的行为。尊重不同文化是一个文明社会的要求之一,正是因为文化的独特性才让文化变得灿烂和多样,我们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尊重方言的使用。③正确理解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推广普通话势不可挡,但是保护和发展方言也责无旁贷。方言不只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普通话的推广之下,方言不应被摒弃。方言是探讨每一个地区的不同价值的重要线索,也是我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及传承,不要等到消失之后才为之叹息。最后,我们就此次调查作出以下总结:方言与普通话应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二者不是势同水火的,可以说二者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客观对待二者的关系,尊重规律,顺应发展。(摘编自王雪纯杨睿何倩文何丽丽《方言保护与传承的调查报告》)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不同场所中人们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比如在公众场所中,人们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概率可能会更高。B.由于地域差异而逐渐形成的方言能够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风俗,了解方言也是在了解这一地区的文化。C.日常生活中普通话逐渐取代方言,使用方言交流不再是主流,但是在未来普通话和方言可以共存共荣。D.普通话的全面推广是影响方言在当下持续发展的主因,但方言不会被摒弃,因为方言有其存在的必要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愿意继续保护、传承方言,都认为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方言,但都不了解政府、社会针对保护、传承方言开展的工作。B.媒体有助于第--信息的获取及拓宽传播的广度,保护和传承方言应借助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名人效应比语言类节日更有利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C.一个文明社会应是尊重不同文化的社会,文化因此才能具有独特性,变得灿烂和多样,尊重使用方言的行为即是尊重--个地方的文化。D.对于使用方言的优势与好处,“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认可度最高;对于使用方言的劣势与坏处,“会引起不公平对待”等认可度最低。3.下列选项,不属于保护和传承方言可行措施的一项是(3分)()A.让本地的外乡人也说本地方言。B.对各地方言进行录音保存。C.学校开展了解方言的课外活动。D.电视剧《繁花》推出沪语版。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3分)()“你是否发现有些人带着方言音的普通话对您的理解产生了巨大困扰(比如授课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等)”与受访者出生年代的交叉分析:A.根据图2可知,90年代以前出生的认为受到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的巨大困扰的受访者占比七成以上。B.根据图2可知,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对于理解的影响大小和调查对象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C.根据图1可知,非常不同意父母使用方言和孩子交流的主要原因是怕影响孩子说普通话。D.图1显示只有极少数人非常同意父母使用方言和孩子交流,说明大多数人没有保护方言的意识。5.调查报告应具有针对性、真实性、逻辑性等。请简要说明本篇调查报告是如何体现逻辑性的。(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看菜白金科徒弟是半道.上捡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见了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孩子衣衫褴褛,正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木匠停下来细问,敢情这孩子是无家可归的。木匠于心不忍,说:“跟着我吧,做我徒弟。”孩子“扑通”跪在雪地里,磕了个头,就跟他走了。木匠是这一带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儿做得扎实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图案,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鱼虫,总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木匠做活儿。木匠现在在榆树沟一户姓殷的人家做活儿。殷家只有母女俩,闺女叫梅,十八岁了,母亲为她招了个上门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亲过日子,就请了木匠。教会一个徒弟是需要时日的,这不仅要看徒弟的天资和领悟能力,还要看他的上进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带来上工,安排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顺便看看徒弟的天资。木匠知道,学艺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来。但有些事说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说这吃饭上的事,木匠一个说不及,就出了岔子。手艺人上门做活儿,不住宿的,主家要管两顿饭。木匠的家离着榆树沟十里挂零,一早一晚打来回就行,用不着住宿。再说了,殷家只有母女俩,住下也不合适。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饭和晚饭都会上四个菜,这叫开工饭,再往后,午饭就只有两个菜了,但晚饭会保持四个菜。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艺人管这叫“看菜”,比如说这鱼。所有的主家会在晚饭时上一条咸鱼,这条咸鱼,手艺人是不会动筷子的。如若保存得当,咸鱼好些日子也坏不了,让主家完整地撒下去,明晚上再端上来,好凑齐四个菜。日子艰难,大家都懂。殷家没有男人,也就没人陪木匠吃饭。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师徒俩一块儿用饭了。木匠好酒。先呷上一口酒,微闭双目细细品着。等到他睁开眼来,要去夹菜的时候,才发现徒弟已经破了鱼身了。木匠赶紧制止,又给徒弟说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徒弟羞愧难当,可是于事无补了。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好看。现在,朝上的这面的中间部位已经被徒弟夹走了一块,有了一个不大的豁口,已经不是一条完整的鱼了。这样的话,这条鱼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动那鱼。吃完了饭,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翻个个儿,在盘子里摆好。师徒俩走后,殷家母女开始收拾碗筷。细心的母亲一眼就看出了那条鱼的端倪。母亲知道这是木匠体谅她们母女,告诉她这条鱼不需要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于是,这条鱼又被来来回回地端了十多天。殷家的活儿做完了。这天晚上,师徒俩在殷家吃收工饭。拿起筷子,木匠对徒弟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吃完饭,师徒俩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门口。在院门口,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母女俩迷惑不解。等到去师徒俩吃饭的屋里收拾碗筷时,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话一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日月如梭。一转眼,梅的儿子也十八岁了。梅为儿子娶媳妇,要做家具。这时候木匠已经老了,做不动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梅便请了一个新木匠。新木匠,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梅说,咱庄户人家,结实耐用就行。后生有些郁闷。吃午饭了。这第一顿饭是开工饭,按规矩上了四个菜,梅的男人陪着后生,入了席。一开吃,后生就看上了那条咸鱼。盘子里摆着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这一说,他的师父就没教过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夹那鱼。却是怎么也夹不动。梅的男人脸上露出许多尴尬来。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后生的脸腾地红了。自此,后生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文本二:“小小说”是小说的样式之一。它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单。在艺术处理上,对情节、环境不做精雕细刻,只集中精力描绘人物、深化主题。节奏变化紧凑,构思结构精巧,具有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在我国,“小小说”古已有之,《山海经》《世说新语》《笑林》中的小说大部分都是“小小说”。与其他小说相比,“小小说”更能及时地把握时代变革及其在人们心理上的反响,准确捕捉现实生活中美的闪光,使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某种有益的感悟和启发,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节选自“百度百科”)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小说”在我国源远流长,是小说的样式之一,相比于其他小说,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B.文本一中新木匠对梅用的家具“有些不屑”,是因为梅经济拮据,看不上也做不起新式样的家具。C.文本--中“木匠一个说不及,就出了岔子”,这个“岔子”指徒弟起初不懂饭桌上的规矩,破了鱼身。D.文本一开篇交代了徒弟的来历,徒弟“跪在雪地里”“磕了个头”,体现徒弟对木匠强烈的感激之情。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详细介绍了“看菜”这--规矩的具体内涵,既照应标题,又暗示当时的条件艰苦。B.“孩子衣衫褴楼”一句运用外貌描写,展现了木匠初遇徒弟时,徒弟穷闲、可怜的形象。C.“后生的脸腾地红了”运用神态描写,体现出后生的羞愧,也包含着后生对木匠的敬仰。D.结尾“这是一条木头鱼”出人意料,但实际上前文记有伏笔,如“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8.文本一是如何塑造木匠的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9.请结合文本二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小小说”的特征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颉利①益衰,国人离散。会大雪,平地数尺,羊马多死,民大饥,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日:“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上然之。群臣多劝上乘间击突厥,上日:“新与人盟而背之,不信;利人之灾,不仁;乘人之危以取胜,不武。纵使其种落尽叛,六畜无余,朕终不击,必待有罪,然后讨之。”初,突厥突利可汗建牙直幽州之北,主东偏,奚、霫②等数十部多叛突厥来降,颉利可汗以其失众责之。及薛延陀、回纥等败欲谷设,颉利遣突利讨之,突利兵又败,轻骑奔还。颉利怒,拘之十余日而挞之,突利由是怨,阴欲叛颉利。颉利数征兵于突利,突利不与,表请入朝。上谓侍臣日:“向者突厥之强,控弦百万,凭陵中夏,用是骄恣,以失其民。今自请入朝,非因穷,肯如是乎!朕闻之且喜且惧何则突厥衰则边境安矣,故喜。然朕或失道,它日亦将如突厥,能无惧乎!卿曹宜不惜苦谏,以辅朕之不逮也。”颉利发兵攻突利,丁亥,突利遣使来求救。上谋于大臣曰:“朕与突利为兄弟,有急不可不救。然颉利亦与之有盟,奈何?”兵部尚书杜如晦曰:“戎狄无信,终当负约,今不因其乱而取之,后悔无及。夫取乱侮亡,古之道也。”代州都督张公谨上言突厥可取之状,以为“颉利纵欲逞暴,诛忠良,昵奸佞,一也。薛延陀等诸部皆叛,二也。突利、拓设、欲谷设皆得罪,无所自容,三也。塞北霜旱,糇粮乏绝,四也。颉利疏其族类,亲委诸胡,胡人反覆,大军一临,必生内变,五也。华人入北,其众甚多,比闻所在啸聚,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六也。”上以颉利可汗既请和亲,复援梁师都,丁亥,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讨之,以张公谨为副。十二月,戊辰,突利可汗入朝,上谓侍臣曰:“往者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常痛心。今单于稽颡③,庶几可雪前耻。”(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①颉利:颉利可汗,姓阿史那氏,名咄宓,是东突厥可汗启民可汗的第三子,始毕可汗和处罗可汗的弟弟。咄苾最初担任莫贺咄设(军事统帅),牙廷设在五原郡之北。②署(xí):东北少数民族的一支,隋、唐时居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以北,后迁潢水以南,并于奚族。③稽颡(sǎng):古代的一种礼节,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联A闻之B且喜C且惧D何E则F突厥衰G则边境H安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保据山险”与“东据成皋之险”(《谏逐客书》)两句中“据”的含义相同。B.“会大雪”与“会其怒”(《鸿广宴》)两句中“会”的含义相同。C.庶,本义为众多,如庶务、庶物、富庶。引申指平民、百姓。文中指百姓。D.兵部尚书,是古代官职六部尚书之一,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代州都督张公谨认为颉利可汗著华残暴、诛杀忠良、亲近奸佞之人,这是可取突厥而代之的原因之一。B.颉利可汗日益衰败,为了解决百姓饥寒交迫的问题,颉利可汗于是带领兵马到朔州边境打猎。C.唐太宗认为以前突厥强盛,侵凌中原,因此骄横放纵而失去百姓的支持,现在突厥则深陷困境。D.唐太宗担心自己会有所过失,日后也会像突厥一样,所以希望大臣们可以直言苦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4分)(2)颉利怒,拘之十余日而挞之,突利由是怨,阴欲叛颉利。(4分)14.第一段中,太宗为何没有采纳群臣提出的乘此机会袭击突厥的建议?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江梅①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②郁嵯峨。[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春,时杜甫寓居夔州,安史之乱后杜甫入川,夔州是杜甫居川的最后一站。诗人旅居江峡,见腊梅乍开,顿生故园之思,遂作此诗。②巫岫:巫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尾联诗人运用想象,由眼前的春景想到故乡苍郁而巍峨的巫山,有“月是故乡明”之感。B.颈联写满树梅花与雪同一颜色,春风拂煦,春江微波,正与岸边梅花交相辉映。C.首联“腊前”“年后”写出了时间的变化,从梅蕊已破到梅花正多,诗人一直在关注着。D.颔联将关好春光与“客愁”进行对比,以美景衬哀情,倍增其哀,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16.请简要赏析本诗的结构特色。(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不要懈怠,要虚心纳谏才不致被蒙蔽的句子是“,”。(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侧重从人们的主观感受侧面描写阿房宫错综复杂的建筑特点。(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述志时说“,”,由此可以看出他比较谦虚。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练习瑜伽的队伍。一般认为瑜伽可以通过调节呼吸、冥想来释放人体潜能。A,即通过长时间保持一个相对自己而言的高难度动作来消耗体能。身体不常运动以往的部位得到了锻炼,消耗了惰性脂肪,使其达到减肥。瑜伽和其他通过运动来减肥的方法一样,都是靠消耗脂肪来实现纤体,最大的不同在于一般的运动方式,如跑步、仰卧起坐等,只能机械地运动到身体的一个或几个部位,B。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能不能有收获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见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听不见了,他们的心又开始沉甸甸地往下沉了。心是这样地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但心里却快活:巴不得多淋一些。“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了,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20.请结合文本,分别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6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上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B.“包身工”的身体,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带工的老板。C.遇到难事就推,遇到好事就抢,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为好。D.AI可以学习任何“投喂”给它的内容,以便训练出一个完整、可用的模型。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聆听之前,可以让自己变成一只宽口大腹的瓮,把陈年的灰尘泥垢刷洗干净。不管听来的是一把带刺的莽草,还是几朵盛放的小花,插在瓮里,任意伸展,别有一番虚心承受的古意。耳朵既然不打烊,听到会生耳垢的话,让它左耳进右耳出就是了,别放在心里;若听到茅塞顿开的话,好好藏入瓮里,让这只瓮大到可以藏纳一座山。读了上述材料,你受到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西省八校协作体高一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普通话的全面推广是影响方言在当下持续发展的主因”错误,原文表述是“普通话的全面推广对方言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但没有说全面推广普通话是影响方言发展的主要原因。)2.D(A项,“人们……都认为……都不了解……”以偏概全,原文表述是“被调查者们基本上都认为,在当今,方言是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及传承的”“被调查者们并不是很了解政府、社会对方言所进行的保护及传承的工作”;B项,“名人效应比语言类节目更有利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于文无据;C项,“一个文明社会应是尊重不同文化的社会,文化因此才能具有独特性,变得灿烂和多样”因果混乱,原文表述是“正是因为文化的独特性才让文化变得灿烂和多样”。)3.A(原文是说“并为外省人介绍家乡方言”,但不是让外乡人也说本地方言。)4.B(A项,应该是80年代以前;C项,图1没有提到原因;D项,“说明大多数人没有保护方言的意识”过度解读。)5.①本篇调查报告首先分析了方言的重要性和存在现状;②接着进一步阐释了影响方言发展的因素;③最后从不同角度具体列举了保护和传承方言的对策和建议,并对此次调查作出总结。(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6.B(“是因为梅经济拮据,看不上也做不起新式样的家具”错误,梅“经济拮据”做不起新式样的家具”于文无据,新木匠“不屑”的是梅家里的家具样式老旧。)7.C(“也包含着后生对木匠的敬仰”错误,文中并未交代后生与木匠是否有交往。)8.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直接描写:如木匠在家具上雕刻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总能栩栩如生,直接体现木匠技艺精湛;“于心不忍”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则体现了木匠的善良。②通过其他人物的衬托等方面的侧面描写:如写新木匠不知道“看菜”,衬托木匠不仅手艺好,还体贴主家,有良好品格。(每点2分,答满两点给5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①文本一主要围绕“看菜”这一手艺人的规矩展开叙事,以展现木匠形象为中心,体现“小小说”“人物少、故事情节简单”的特征。②文本一前文理下伏笔,最后揭示夹不动的鱼其实是木头鱼,体现“小小说”“节奏变化紧凑,构思结构精巧”的特点。③主家生活再难也要凑齐四个菜招待,表达对手艺人的尊重;木匠只看不吃鱼,体现手艺人对主家的体谅和理解。文本一多处展现出人与人之间友善、互相理解的人际关系,体现了“小小说”“准确捕捉现实生活中美的闪光”的特点,能够带给读者思考与启示。(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0.BDF(原文标点为:朕闻之,且喜且惧。何则?突厥衰则边境安矣。)11.C(文中的庶,指差不多。)12.B(“为了解决百姓饥寒交迫的问题,颉利可汗于是带领兵马到朔州边境打猎”错误,根据原文“扬言会猎,实设备焉”可知,颉利可汗带领兵马到朔州边境实际上是为了防备唐朝。)13.(1)西戎和北狄等部落的兴盛与衰亡,专以羊马的情状作为征候。现在突厥百姓饥饿、牲畜瘦弱,这是将要灭亡的先兆,不会超过三年。(“候”“兆”“不过”各1分,句意通顺1分)(2)颉利大怒,将突利拘禁了十几天并鞭答他,突利从此怨恨颉利,暗中想背叛颉利。(“挞”“由是”“阴”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刚刚与人订盟却要背约,不守信用;②利用人的灾祸,这样不仁义;③乘人之危来取胜,不符合武德;④等到突厥有罪过时再讨伐他们,师出有名。(每点1分,答满三点即可,意对即可)文言文参考译文:颉利可汗日益衰败,百姓纷纷离散。正赶上天下大雪,雪深达数尺,羊、马多冻死,百姓饥寒交迫,颉利可汗担心大唐乘突厥衰败进兵,于是带领兵马到朔州边境,扬言要会猎,实际上是防备唐朝。鸿胪寺卿郑元出使突厥还朝,对太宗说:“西戎和北狄等部落的兴盛与褒亡,专以羊马的情状作为征候。现在突厥百姓饥饿、牲畜瘦弱,这是将要灭亡的先兆,不会超过三年。”太宗颇以为然。众大臣都劝说太宗乘此机会袭击突厥,太宗说:“刚刚与人家订盟却要背约,这是不守信用;利用人的灾祸,这是不仁义;乘人之危来取胜,这不是勇武的行为。即使突厥的各部落都叛离,牲畜所剩无几,朕还是不出击,一定要等到他们有罪过,然后讨伐他们。”起初,突厥突利可汗在幽州北面建牙帐,主持东部事务,奚、雷等数十部大多反叛突厥投降唐朝,颉利可汗责备他失去了这些部落。等到薛延陀、回纥等打败欲谷设,颉利派突利讨伐,突利的军队又吃败仗,单枪匹马逃回。颉利大怒,将突利拘禁了十几天并鞭签他,突利从此怨恨颉利,暗中想背叛颉利。颉利几次向他征兵,他都不给,向唐朝上表请求归附。太宗对大臣们说:“以前突厥强盛,拥有百万兵马,侵凌中原,因此骄横放纵而失去百姓的支持。现在请求归附,如果不是深陷困境,能这么做吗!朕听到这个消息是又高兴又担心。为什么呢?突厥衰败则大唐边境即得安宁,所以高兴。然而我若有过失,日后也会像突厥一样,能不担心忧虑吗!望你们不惜直言苦谏,来帮助朕弥补不足。”颉利可汗发兵攻打突利,丁亥(十一日),突利派人向大唐求援。太宗与大臣们谋划道:“朕与突利结为兄弟,他有急难我不能不救。然而颉利可汗也与我们订有盟约,怎么办呢?”兵部尚书杜如晦说:“戎狄族不守信用,以后肯定要背约,现今如不趁其混乱而进攻,以后将后悔莫及。谋取混乱者,侵凌将亡之师,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代州都督张公谨上奏称可取突厥而代之,他认为“颉利可汗奢华残暴,诛杀忠良,亲近奸佞之人,是其一。薛延陀等各部落均已叛离,是其二。突利、拓设、欲谷设均得罪颉利,无处自容,是其三。塞北地区经历霜冻干旱,粮食匮乏,是其四。颉利疏离其族人,委重任于胡人,胡人反复无常,大唐军队一到,必然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太空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加热不锈钢反应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拉制紫铜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软尺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火箭筒音箱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真皮开边珠钱包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外墙保温粘结砂浆核心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室内装修设计合同规范
- 临建道路工程分包协议书范本
- ui设计外包合同范本
- 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后护理查房
- 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完整版本课件
- 医院信息系统HIS知识培训教学课件-HIS的主要内容
- 硝苯地平控释片
- 合成聚氨酯原料及助剂生产项目
- 四川省泸州市2019年中考物理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套单元基础常考测试卷含答案
- 2023年保险养老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 保险公司防火应急预案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的分类(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2024医师资格考试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