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_第1页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_第2页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_第3页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_第4页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6课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甘地

土布运动桑地诺皇帝塞拉西一世1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1.了解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历史意义。2.了解非洲埃及、埃塞俄比亚和摩洛哥的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拉丁美洲民主革命和改革的历史进步性。3.结合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精准定位,素养提升2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化的运动。什么是民族民主运动?民族运动: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概念阐释】3知识回顾:一战前亚非拉进行了哪些民族民主运动?1.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1)序幕:1804年海地独立。(2)拉丁美洲的全面独立:西属拉美(1826年);巴西(1822年)。(3)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隶制,建立共和国;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颁布资产阶级宪法。2.亚洲民族民主运动(觉醒)(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08年)(2)伊朗的立宪革命(1905-1911年)(3)中国辛亥革命(1911年)3.非洲的抗争(1)埃及抗英斗争(1882年)(2)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年)(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894-1896)4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问题2:总结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表现,并分析这一阶段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快速阅读“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背景。问题3:总结印尼争取民族起义斗争概况,分析前后两个阶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问题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问题5:依据材料,分析印度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因问题6:完成表格,总结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概况并分析其性质和特点。问题7:如何评价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5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材料1:(一战后)英国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材料2: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材料3:一战期间,中国和印度的工人人数都超过了二百万;埃及工人达到六十四万人以上;阿根廷的产业工人增至三十五万。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4: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5:一战和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强征殖民地人民充当炮灰或从事劳役,大大加重亚洲人民的经济负担,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1.背景: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背景。一战削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一战和十月革命促进亚非拉的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一战期间亚非拉各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增强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进一步激化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间的矛盾6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地区事件东亚东南亚西亚南亚中亚2.表现: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⑵1924—1927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大革命①北伐战争;②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③中共继续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1926—1927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印度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阿富汗抗击英国侵略的斗争,承认阿富汗独立问题2:总结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表现,并分析这一阶段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特点:1.地域的广泛性:涉及国家众多2.领导阶级的多样性:共产党、资产阶级政党、民族主义政党3.斗争手段的兼用性:暴力、和平4.斗争目标的双重性:民族独立、民主政治7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主要代表:印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第一阶段组织者概况结果第二阶段组织者概况结果印尼共产党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被残酷镇压,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采取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领导权问题3:总结印尼争取民族起义斗争概况,分析前后两个阶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变化:领导者从无产阶级变为民族资产阶级;斗争方式从武装起义到采取不合作政策。原因:印尼国情:殖民当局力量强大,无产阶级力量弱小。▲苏加诺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领袖8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主要代表:“不合作”:即不接受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等,不到英国人的政府、机关任职,不替英国人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抗税。【概念阐释】“非暴力”:即采用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民族自治和民族独立(目标)。即运用爱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通过非暴力手段以追求真理。非暴力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改良变成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允许的范围内,以维护资产阶级领导地位。不合作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英国让步,争取印度独立自治。相辅相成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立场的两重性

(1)指导思想:

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问题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9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主要代表:材料一:当时的印度是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根深蒂固而复杂多样、种姓隔离和被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殖民地国家。在这里,单纯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说教是很难把民众发动起来的。材料二:甘地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设法来到村民中间,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使他们参加为独立而进行的斗争……(英国能实现对印度的统治)是因为各阶层人当时正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20世纪初,印度民族资本主义虽得到较快增长,有了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民族资产阶级,然而英国的殖民统治妨碍着印度实现工业化,英国资本控制着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印度资本仍处于严重的依附地位。——《世界现代史.上》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复杂的国情(种族、宗教信仰、种姓制度、殖民历史)造成印度社会的凝聚力缺失。英国统治依赖于当地的合作印度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依据材料,分析印度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因(2)原因:10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主要代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过程、措施看视频,总结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概况并分析其性质和特点。11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过程、措施阶段背景内容结果第一阶段(1920~1922年)“手纺车运动”第二阶段(1930~1934年)“文明不服从运动”第三阶段(1940~1942年)“退出印度运动”阿姆利则惨案①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

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②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

③抗税等手段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经济侵略;唤起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发生暴力,运动停止。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英国向印度转嫁危机,加剧了民族矛盾。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食盐进军”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二战,支持英国的反法西斯战争,英国答应印度独立,组织国民政府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3.主要代表: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完成表格,总结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概况并分析其性质和特点。特点:①采取和平、合法方式;②动员群众广泛参与;③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④斗争持续时间长12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主要代表:材料1:“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印度总督欧文

材料2:“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坏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协。非暴力意味着以人的全部心灵来反对专制者的意志。只要在这种人类法则指导下进行斗争,哪怕一个人也能反抗非正义帝国的全部权力。”——《世界现代史.上》

积极:①对印度: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极大地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二战后印度的独立创造了条件。②对世界: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为后世留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范式,影响深远。如何评价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局限性:①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民群众的反英斗争;②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③抵制西方先进物质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32.1921年,甘地提出:“每一国家都需要有代表性的旗帜……因为旗帜代表一种理想。”同年,体现他思想的三色自治旗诞生。其中,红色代表印度教、绿色代表回教、白色代表其他宗教,旗帜正中绘有纺车图案。据此推测,甘地的“理想”是(

A.将“食盐进军”与发展民族工业相结合

B.以“仁爱”作为主旨进行“消极抵抗”

C.在西方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传统经济

D.通过民众的团结和经济的自主争取独立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共产党成为各国运动的领导者D.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AD针对训练14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快速阅读课文“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总结一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概况问题2:完成表格,总结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具体情况问题3: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相比,非洲独立运动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151.概况: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

(2)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运动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问题1:总结一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概况16国家代表人物方式过程及结果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扎格鲁尔(资产阶级)克里姆(酋长)塞拉西一世(皇帝)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街垒战武装起义游击战争①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②1922年3月,宣布埃及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③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④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未获完全成功①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②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①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②1936年,意大利兼并埃塞俄比亚③1941年,恢复了国家的独立具有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2.具体表现: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问题2:完成表格,总结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具体情况17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3、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问题3: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相比,非洲独立运动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①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北非东非进程较快)②以民族独立为主要诉求(目标单一)③出现反法西斯的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④领导阶级多样,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部落酋长、封建王公

原因:①非洲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一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③意大利等国产生了法西斯组织,对外侵略扩张。酋长克里姆扎格鲁尔皇帝塞拉西一世18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埃及建立了殖民保护制度,使埃及由半殖民地变为殖民地,埃及民众深受殖民保护制度之苦反英情绪强烈由此爆发了华夫脱运动。该运动(

)

A.使埃及获得有条件的独立

B.使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被废

C.使英国给埃及以彻底独立

D.迫使埃及成为独立的共和国3.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据此可知摩洛哥()

A.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B.非暴力不合作更符合其国情C.成为华盛顿体系牺牲品 D.依靠自身力量无法实现独立AA针对训练19三、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快速阅读“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运动有哪些?问题2: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问题3:归纳尼加拉瓜抗美斗争的概况问题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德纳斯的民主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性质、作用问题5: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与一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20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萨斯改革三、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概况:问题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运动有哪些?21材料一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拉美独立革命后经济发展减速原因经济发展》材料二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 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国际:美国为首的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将拉美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国内:经济: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大地产制)政治: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体制),民主流于形式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拉美共产党兴起问题2: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2.原因:三、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22三、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和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民主改革。3.代表:(1)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目标:旗帜:斗争对象:结果:把美洲侵略者赶出国土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色战旗美国侵略者、美国扶植的反动政权1933年美军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迪诺遭到当局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举着黑红两色旗的游击队袭击美军桑地诺问题3:归纳尼加拉瓜抗美斗争的概况23三、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3.代表: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和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民主改革。(2)墨西哥卡德纳斯民主改革: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措施: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性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改革。背景:沉重打击了封建大地产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作用:经济上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仍在继续推行土地改革问题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德纳斯的民主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性质、作用24扎格鲁尔卡德纳斯桑地诺海尔∙塞拉西一世甘地苏加诺克里姆孙中山毛泽东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封建国王部落酋长武装斗争非暴力不合作武装斗争武装斗争和平斗争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