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说课稿3-人教课标版_第1页
伶官传序说课稿3-人教课标版_第2页
伶官传序说课稿3-人教课标版_第3页
伶官传序说课稿3-人教课标版_第4页
伶官传序说课稿3-人教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说课稿实验中学廖冀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实验中学的选手,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伶官传序》。下面我将从说课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七个部分来进行说课。

一、说课依据

.教材分析

《伶官传序》是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本文讲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取得政权后,荒淫腐化,癖好音律,宠用伶人,让他们做官掌权,以致败政乱国,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国灭。为了提供历史借鉴,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写了一篇《伶官传》,记述了上述史实。本文是《伶官传》前的序,作者通过对史实的评论,针对当时所谓“天命”的观点,谈了自己的进步见解。

.

课标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教会学生梳理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的评价,同时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从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看,高二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及高中必修阶段的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可以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完成文言知识的积累,疏通文意。从思维发展角度看,高二学生的理性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够,尤其是本文强大的逻辑性和隐含在文中的作者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提高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在诵读中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清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我使用以下教法和学法结合导学案进行教学:.

导读法.诵读法

.

情景教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法

.讨论法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加一个早自习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本课时主要是建立在早读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导学案完成第一课时的三个教学目标。

.熟练地朗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

.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二)诵读感知,体味风格:

.学生齐声读一遍。

.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伶(í)官

盛(è)衰

盛(é)锦囊(ǐá)

契(

ì)丹仇雠(ó)

函(á)梁君臣之首

系(

ì)燕父子

困于所溺(ì)

为(é

)天下笑

.教师范读一遍,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再齐读一遍,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疏通课文。

(三)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名词作动词

函:用木匣子装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名词作动词

约:订立盟约抑本其成败之迹

名词作动词

本:推究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名词作动词

原:推其根本

负而前驱

名词作状语

前:向前

仓皇东出

名词作状语

东:向东

一夫夜呼

名词作状语

夜:在夜里

乱者四应

名词作状语

四:在四面而告以成功

动词作名词

成功:成功的消息

泣下沾襟

动词作名词

泣:泪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

兴、亡使动

凯旋而纳之

使动用法

纳:使收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形容词作名词

忽微:细小的事情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形容词作名词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四)古今异义词

.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

和他

今: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相当于“以至于”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

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五)指出下列句子所属的特殊句式。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判断句

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判断句

请其矢,盛以锦囊

(以锦囊盛)

状语后置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状语后置

而告以成功

状语后置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状语后置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状语后置

(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省略句

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省略句

(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省略句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省略句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省略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被动句

(六)翻译下列句子

.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而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七)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导入

清代著名学者沈德潜这样评价《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之神髓。此六一公平生最得意之笔,后学者当百读不厌也。”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目的:以沈德潜对欧阳修文章的评价作为新课的切入点,设置悬念,激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复习检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原庄宗

原:

推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本:推究、考察

迹:事迹、迹象。

莫能与之争

莫:无定代词,可译为“没有谁”。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装着。(名词做动词)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此三者,吾遗恨也

.盛以锦囊.系燕王父子以组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智勇多困于所溺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燕王,吾所立

介词短语后置:

句:

句:

句:

.翻译下列句子: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翻译:(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人为的事情吗?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而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目的:检测第一课时积累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同时导入新课。

(三)文本探究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立论的历史根据又是什么?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文章提出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立论的根据是: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实。

论证方法:举例、正反对比、引用。

目的: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感受全文的情感基调。

.阅读课文二、三段,填写下列表格,为庄宗做个简单的履历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年代岁数事件(用原文回答)年岁“与尔三矢”年岁“系燕父子以组”年岁“函梁君臣之首”年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由表上的数据可以得到:

得天下

年得之难;

失天下

年失之易。

目的:通过数据对比,概括庄宗的“成败之迹”,体会得失。

.找出文中庄宗盛衰(得失天下)时的场面描写的句子。作者描写前后两种不同场面有何用意?作者认为庄宗盛衰(得失天下)的原因各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明确: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②及仇雠已灭

,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

③形成鲜明的对比,引人震撼,发人深省。

④“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目的:从句式的整散变化中体会文势的起伏变化,感受作者情感前后的变化,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作手法。

.

作者从庄宗的成败中得出了什么历史教训?(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目的:总结全文,体会文章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结构严谨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目的:总结全文,明白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告诫北宋统治者,同时也是告诫后人。

(五)课堂延伸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示例:

①学习中要戒骄戒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②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目的:根据自己喜欢的警句,理解本文所提及的历史教训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从中得到人生启示,实现古代作品和当代文化观念的沟通,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课外名言警句积累。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

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

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的相关习题。

.请你结合本文所提到的历史教训,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字的小作文。

目的:巩固练习,同时进行课外拓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你做什么事,一开始时不要被唱反调的人把信心击溃。请记住,信心是希望的膏油!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