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1.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2.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的演变脉络,认识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件中的经验教训一个主义:列宁主义一个模式:苏联模式两场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两大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四大变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沙皇专制→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知识点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1)经济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________不断发展。(2)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3)阶级上: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4)组织上:1898年,俄国________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5)思想上: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________》,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2.形成: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也就是列宁主义。3.内容(1)________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________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把________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________,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1.概念阐释——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革命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列宁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2.情境再现——列宁的政治思想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列宁为什么认为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知识点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原因:二月革命胜利后,________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2.策略: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________推进的战略和策略。3.爆发: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4.结果: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国家的诞生。5.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1)对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________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对世界①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________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3.图解历史——十月革命的进程4.易混易错——对十月革命的正确认识(1)十月革命并非历史上最早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事件。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但十月革命本身只是社会主义革命,并不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知识点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________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3)内容:实行________,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4)影响①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________,缓解了城市饥荒。②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实施: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2)内容①农业: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________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②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________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3)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________。3.苏联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4.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途径:1924年1月,列宁逝世。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________”和“农业集体化”。(2)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________”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3)特点①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________体制。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4)影响①积极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________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②消极影响: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5.思维拓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6.概念阐释——租让制租让制是指苏俄(联)为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由苏维埃国家与外国资本家订立合同,把暂时无力经营或开发的企业、矿山、森林区等租赁给这些资本家经营的一项措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7.情境再现——苏联模式的特点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这说明苏联经济建设的什么特点?8.情境再现——苏联模式的弊端右面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十月革命的胜利■史料实证……………史料一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列宁选集》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客观原因。史料二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四月提纲》史料三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思考:(2)史料二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各指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根据史料三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两种方式。最终选择的是哪一种方式?史料四无产阶级同农民的特殊关系便利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便利了城市无产者去影响农村半无产的贫苦劳动阶层,俄国的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了起来。我们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进行十月革命的,不然,我们就不会那样容易取得胜利。——摘编自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思考:(4)结合史料四,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条件。史料五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它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三百年来一统天下的局面;它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用两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把一个愚昧、落后、腐朽的三流国家改造成了一个超级大国……思考:(5)根据史料五,概括十月革命的影响。■素养阐释……………1.多角度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理论角度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社会主义可能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革命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革命道路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革命性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阶段的革命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2.以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为角度认识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1)客观方面①俄国已经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也就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②俄国经济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使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时机。(2)主观方面①俄国的无产阶级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②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较为成熟。③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④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料实证……………史料一1920年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苏联史》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问题。史料二下表是苏俄(联)1921—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年份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3.1334.5544.24——《苏联史》思考:(2)史料二中反映了苏俄(联)在农业生产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政策因素是什么?对农民有什么影响?史料三苏联20世纪20—40年代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比例表(单位:%)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192839.560.5193253.446.6193757.842.2194061.238.8思考:(3)概括史料三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素养阐释……………1.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公有制为主体,公私并存商业国家垄断贸易市场自由贸易分配平均主义按劳分配特点①用军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②单一公有制①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②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经验教训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苏俄国情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相同点①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②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③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苏联模式的形成原因、特征及教训(1)形成原因①根本原因:苏联小农生产占优势的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②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③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④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2)特征①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完全公有。②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③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④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⑤在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上实行工资加奖金。⑥在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上实行苏维埃体制。(3)教训①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工业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③制定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④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新经济政策■开放探究……………材料西方列宁学家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学者评价斯蒂芬·T.波索尼新经济政策表明“列宁回到了马克思主义原来关于社会主义只能是成熟的资本主义的继承人的主张”爱列娜·登考塞新经济政策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列宁通过它认识到社会变革必须是渐进的,必须适应现实和群众的思想状况布兰科·拉奇齐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政治性而不是经济性的,经济总是而且必须让位于政治……因此他(列宁)把这次路线的改变主要看作政治行动——摘编自杜炳鋆《西方列宁学家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素养阐释……………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1)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新经济政策充分说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苏俄(联)政府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得到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3)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制度。(4)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联)这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保证了苏俄(联)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5)新经济政策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1.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3.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4.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苏联模式,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设想;但是,列宁于1915年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观点。列宁提出这一观点主要基于()A.帝国主义阶段的新变化B.国际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教训2.1917年,列宁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中明确指出:“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只要绝大多数居民还没觉悟到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就决不能提出‘实施’社会主义的目的。”由此可见,列宁()A.获得农民阶级的广泛支持B.推动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C.促成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D.从俄国国情出发制定战略3.1924年年初,列宁明确指出,当前全国计划管理的中心任务,不是去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下达硬性的计划指标,而是要使各地在自己的小范围内,能自主地组织经济活动,发展地方经济,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表明当时苏联()A.经济管理政策的调整B.发展地方经济成为根本目标C.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D.高度集权模式雏形开始出现4.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B.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C.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D.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5.下面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排位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这反映出苏联()时间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1928年世界第五1.71932年世界第三、欧洲第二61.51937年世界第二、欧洲第一93.0A.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B.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提升C.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化发展D.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6.下表为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时间(年)探索1918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实行新经济政策1925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30加快推广农业集体化1936苏联模式形成A.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利益B.都以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D.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必备知识·素养奠基]知识点一1.(1)资本主义经济(4)社会民主工党(5)火星报2.布尔什维主义3.(1)帝国主义(2)不平衡4.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知识点二1.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社会主义革命4.社会主义5.(1)无产阶级(2)帝国主义知识点三1.(1)敌对势力(3)余粮收集制(4)粮食供应2.(2)粮食税租让制(3)苏维埃政权4.(1)社会主义工业化(2)工业化(3)指令性计划(4)卫国战争情境再现2.提示:资本主义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极不平衡。7.提示:图片反映了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但重工业遥遥领先,农业增长相对缓慢。特点:注重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及优先发展重工业。8.提示: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关键能力·素养提升]主题一史料实证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国内危机,沙皇的腐朽统治加速了革命的爆发。(2)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革命的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和平发展与暴力夺权。暴力夺权。(4)革命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结成同盟军。(5)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人类历史进入两种制度并存竞争的时期;为俄国工业化强国的建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主题二史料实证提示:(1)现象: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问题: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工业生产严重衰退;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2)变化:1921年后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及产量不断增长。政策因素: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影响: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农民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剩余粮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受到农民的欢迎,有利于工农联盟和政权的巩固。(3)趋势:生产资料比例不断上升,消费资料比例不断下降。主要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主题三开放探究提示:示例一评析:列宁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这使西方的经济学家错误地认为列宁进行的社会主义失败了,只能退回到资本主义经济上,如波索尼的观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只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利用,目的是尽快地恢复和发展经济,为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奠定物质基础;正是这种退却,一方面为西方学者攻击社会主义提供了口实,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曲解了新经济政策实行的目的。结论:西方列宁学家缺乏对新经济政策客观公正的评析,其观点是错误的。示例二评析:西方列宁学家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大都是歪曲或否定其社会主义性,他们持这种观点一方面是由于新经济政策表面上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攻击社会主义的需要;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既有政治因素,那就是巩固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专政,也有经济因素,也就是尽快地恢复苏俄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特殊情况下实行的非常措施,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是政治经济行动。结论:西方列宁学家对新经济政策片面的评析,其观点是错误的。(“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学业达标·素养评价]1.A[根据材料时间“191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而列宁主义是帝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由此说明列宁提出这一观点主要基于帝国主义阶段的新变化,故选A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大工人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列宁“单国胜利论”观点主要基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并非一战爆发,排除C项;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失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