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2023-05-23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l3术语和定义 24缩略语 35型号及命名 36要求 57试验方法 8检验规则 9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GB/T9771与IEC标准、ITU-T标准中单模光纤代号的对应关系 附录B(资料性)光缆典型结构 附录C(资料性)耐电痕护套料的技术要求 附录D(规范性)耐电痕性能试验 附录E(资料性)ADSS的安装导则 参考文献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18899—2002《全介质自承式光缆》,与GB/T18899—200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ADSS的结构型式组成(见5.2中图1,2002年版的4.2中图1);b)增加了光缆应用场景的代号(见5.2.3);c)增加了光纤带的指标要求(见6.1.3.2);d)增加了内护层的要求,特别是增加跨距大于800m的光缆内护层厚度要求(见6.1.11);e)删除了多模光纤及其指标要求(见6.4.1,2002年版的8.1.2);f)增加了成缆后的光纤衰减指标要求(见6.4.1.3);g)更改了光缆拉断力指标要求(见6.4.3.2中表5,2002年版的8.3.2中表4);h)更改了衰减温度特性的分级要求(见6.4.4.2中表7,2002年版的8.4.2中表6);i)更改了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见6.4.4.6,2002年版的9.6.6);j)增加了外护套磨损和松套管弯折要求及试验方法(见7.3.1);k)更改了冲击试验的验收要求(见7.5.5,2002年版的8.3.4);1)更改了反复弯曲试验的验收要求(见7.5.6,2002年版的8.3.5);m)增加了张力下弯曲试验(见7.5.11);n)更改了风激振动试验的验收要求(见7.5.12,2002年版的8.3.9);o)更改了舞动试验的验收要求(见7.5.13,2002年版的8.3.10);p)更改了过滑轮试验的验收要求(见7.5.14,2002年版的8.3.11);q)更改了蠕变试验的试验标准(见7.5.15,2002年版的9.5.8);r)增加了交变张力下的蠕变试验(见7.5.15.3);s)更改了抗紫外性能的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见7.6.6,2002年版的8.4.9)。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国缆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通光信息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2年首次发布为GB/T18899—2002;——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全介质自承式光缆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光缆,以下简称光缆)的型号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本文件适用于架空输电系统用通信线路ADSS光缆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检测,也适用于雷电多发地带、大跨度等架空敷设环境下的ADSS光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24—201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模拟地面上太阳辐射及其试验导则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GB/T2952(所有部分)电缆外护层GB/T6995.2—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颜色GB/T7424.21—2021光缆总规范第21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T7424.22—2021光缆总规范第2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环境性能试验方法GB/T7424.23—2021光缆总规范第23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光缆元构件试验方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9771.1通信用单模光纤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B/T9771.2通信用单模光纤第2部分: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GB/T9771.3通信用单模光纤第3部分: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B/T9771.5通信用单模光纤第5部分: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B/T15065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GB/T15972.20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GB/T15972.22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2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长度GB/T15972.40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GB/T15972.42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2部分: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GB/T15972.44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截止波长GB/T15972.45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5部分: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模场直径GB/T15972.4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8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偏振模色散2GB/T18380.12—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的测定20186.1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20186.2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22077—2008架空导线蠕变试验方法26125—2011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GB/T39560.8—2021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8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与配有热裂解/热脱附的气相色谱-质谱法(Py/TD-GC-MS)测定聚合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JB/T8137(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YD/T629.1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第1部分:传输功率法YD/T629.2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第2部分:后向散射法YD/T837.3—1996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YD/T837.4—1996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4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YD/T837.5—1996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5部分:电缆结构试验方法YD/T839.2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第2部分:纤膏YD/T839.3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第3部分:缆膏YD/T908光缆型号命名方法YD/T979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YD/T1065.2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链路偏振模色散系数(PMDa)的计算方法YD/T1115.1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一部分:阻水带YD/T1115.2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二部分:阻水纱YD/T1115.3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3部分:阻水粉YD/T1181.1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第1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YD/T1181.2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第2部分:芳纶纱YD/T1181.3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第3部分:芳纶增强塑料杆YD/T3832通信电缆光缆用阻燃聚乙烯材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光缆中元件全部由非金属材料构成,能够直接悬挂于杆、塔上的光缆。额定拉断力ratedtensilestrength;RTS按照光缆结构计算出来的拉断力。3最大允许张力maximumallowabletension;MAT在满足光缆中光纤应变和附加衰减的条件下,光缆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注1:有时也称为最大额定光缆张力(maximumratedcableload,MRCL)。注2:一般情况下为40%RTS。最大安装张力maximuminstallationtension;MIT在安装过程中允许光缆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注:一般情况下为20%RTS。年平均运行张力everydaystrength;EDS在无风无冰年平均气温的气象条件下光缆所受的张力。注:一般情况下为25%RTS。极限运行张力ultimateoperationstrength;UOS光缆在运行中所能承受的极限张力。注:一般情况下为60%RTS。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DSS: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llDielectricSelf-Supportingopticalfibrecable)AT:耐电痕(Anti-Tracking)EDS:年平均运行张力(Everydaystrength)MAT:最大允许张力(Maximumallowabletension)MIT:最大安装张力(Maximuminstallationtension)MRCL:最大额定光缆张力(Maximumratedcableload)RTS:额定拉断力(Ratedtensilestrength)UOS:极限运行张力(Ultimateoperationstrength)5型号及命名5.1总体要求光缆命名除按照YD/T908规定外,光缆的结构型式和规格代号还宜满足如下要求。5.2结构型式5.2.1光缆的型式组成光缆的型式由分类、应用场景、结构特征和外护套四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均用代号表示,同时采用分4—外护套——结构特征——应用场景—分类—图1光缆型式的组成5.2.2光缆的代号及其意义ADSS表示全介质自承式光缆。5.2.3应用场景的代号及其意义应用场景的代号:——无符号表示架空输电线路;——T表示非输电的架空线路。5.2.4结构特征的代号及其意义结构特征应表示光缆缆芯的主要结构特征。当光缆的型式有多个结构特征需要注明时,可用组合代码表示,其组合代码按下列相应的各代号自上而下的顺序排列:——D表示光纤带结构,光缆中光单元为光纤带;——无符号表示松套层绞式结构;——X表示中心管式结构。注:当光缆中光纤单元为光纤带时,同时光缆为中心管式结构,其结构特征代号为DX。5.2.5护套和外被层的代号及其意义护套和外被层的代号:——PE表示聚乙烯套;——ZY表示阻燃聚乙烯套; AT表示耐电痕套。注:当光缆中护套与外被层同时存在时,产品标记中仅表示外被层。5.3规格代号光缆的规格代号由光缆中光纤的数量、光纤的类别和最大允许张力(MAT)组成。光缆中的光纤数宜为6芯~144芯,也可以是用户要求的其他芯数。5光缆中的光纤应符合GB/T9771.1规定的B1.1类(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B/T9771.2规定的B1.2e类(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GB/T9771.3规定的B1.3类(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B/T9771.5规定的B4类(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单模光纤或用户要求的其他适用类别的光纤。GB/T9771与IEC标准、ITU-T标准中单模光纤代号的对应关系参见附录A。5.3.4光缆最大允许张力光缆的最大允许张力单位为千牛(kN),修约到小数点的后一位。5.4产品型号和标记光缆型号由型式代号和规格代号组成,两者之间用空格隔开。加工订货时应标明光缆产品标记,它由光缆的型号和本文件编号组成。示例1:松套层绞合填充式、沿电力线架空、聚乙烯护套、全介质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包含36根B1.3类二氧化硅系单模光纤,光缆的MAT为30kN,则光缆产品标记应为:ADSS-PE36B1.3-30kNGB/T18899—2023示例2:中心管式结构、沿电力线架空、耐电痕护套、全介质自承载式通信用室外光缆,包含24根B1.3类和12根B1.2e二氧化硅系单模光纤,光缆的MAT为12kN,则光缆产品标记应为:ADSS-X-AT24B1.3+12B1.2e-12kNGB/T18899-2023示例3:松套层绞合填充式、非沿电力线架空、聚乙烯护套、全介质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包含48根B1.3类二氧化硅系单模光纤,光缆的MAT为40kN,则光缆产品标记应为:ADSS-T-PE48B1.3-40kNGB/T18899—20236要求6.1结构6.1.1.1光缆结构应由缆芯、阻水材料、外置加强构件、护套和可能有的内护层和外被层组成。典型的光缆结构图参见附录B所示。也可采用满足本文件规定的机械、环境和传输性能要求的其他结构。6.1.1.2光缆结构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即水在缆芯和护层中都不能纵向渗流。但垫层外非金属杆铠装部分可除外。6.1.1.3同批、同型式规格的光缆产品应具有相同结构排列和相同识别色谱。缆芯中的光纤应很好地加以保护,使之免受机械、环境及电场的影响。6缆芯结构主要分为松套层绞式和中心管式两种。缆芯通常包括中心加强构件(含可能有的垫层)、松套光纤绞层(含可能有的填充绳)、可能有的扎纱、包带及非金属外置增强构件等。缆芯是一根包括多芯通信用单模光纤或用户要求的其他适用类别光纤的阻水松套管。6.1.3.1.1缆芯中宜由同一类型的有涂覆层的通信用单模光纤或用户要求的其他适用类别光纤组成,其芯数应符合光缆规格要求。同批光缆应使用同一设计、相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出来的光纤。6.1.3.1.2光纤涂覆层表面应有全色色标,其颜色应符合GB/T6995.2—2008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允许使用光纤本色替代白颜色。类单模光纤性能应符合GB/T9771相应部分的规定。6.1.3.2.1缆芯中的光纤带应由同类型的有涂覆层的单模光纤组成。同批光缆产品中相同型号的光纤带应采用相同的设计、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制造工艺。6.1.3.2.2光纤带色谱及性能应符合YD/T979的规定。6.1.4松套管及其阻水材料6.1.4.1松套管应由热塑性材料构成,它对涂覆光纤起机械缓冲保护作用。松套管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水解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加工性能,可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塑料、改性聚丙烯(PP)塑料或其他合适的塑料。PBT应符合GB/T20186.1规定,PP应符合GB/T20186.2规定。6.1.4.2松套管与光纤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间。松套管的几何尺寸可根据管内光纤芯数和光纤余长设计而改变。6.1.4.3松套管内各涂覆光纤的颜色应可识别,12芯及以内光纤的颜色应选自表1规定的各种颜色。超过12芯宜增加色环或采用其他可识别的颜色,也可采用扎纱成束,扎纱颜色应选自表1加以识别。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允许使用本色代替表1中的白颜色。表1识别用全色谱序号123456789颜色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红青绿6.1.4.4光纤在松套管中的余长应均匀稳定,以使光缆的拉伸性能和衰减温度特性等性能符合本文件规定。6.1.4.5在填充式光缆中,松套管内的间隙应连续填充一种触变型的膏状复合物,填充复合物应符合7YD/T839.2的规定。在干式光缆中,松套管内的间隙应放置一种固态阻水材料,如阻水纱或阻水粉。阻水纱应符合YD/T1115.2的规定,阻水粉应符合YD/T1115.3的规定。填充复合物和阻水材料(含吸水后)应与其相邻的其他光缆材料相容,且不损害光纤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6.1.5填充绳填充绳用于层绞式缆芯,在松套光纤绞层中填补空位,其外径应使缆芯圆整。填充绳应是圆形塑料绳,它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与相邻光缆构件相容。6.1.6中心加强构件6.1.6.1层绞式缆芯中应放置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加强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截面、杨氏模量和弹性应变范围,用以增强光缆拉伸性能。6.1.6.2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宜用非金属纤维增强塑料杆,非金属纤维增强塑料圆杆包括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杆、芳纶增强塑料(KFRP)杆,GFRP性能应符合YD/T1181.1的规定,KFRP性能应符合YD/T1181.3的规定。也可使用其他满足性能要求的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在光缆制造长度内,中心加强构件不允许接头。松套层绞式缆芯的同一绞层应由外径相同的松套管(含可能有的填充绳)以适当节距层绞在中心加强构件四周。层绞方式可以是螺旋绞合或SZ绞合,绞层中的松套管(含可能有的填充绳)宜为5~12单元,但允许为用户要求的其他单元数。绞层中各松套管的识别可采用全色谱方式,也可用领示色谱,允许使用客户要求的其他色谱。 当采用全色谱时,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表1规定。当超过12管时,允许增加其他识别颜色,或按表1颜色循环使用并宜增加色条,也可增加色环。——当采用领示色谱时,领示色应为红色和绿色,其余元构件应为其他相同颜色,宜为本色。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红和绿顺序排列且松套管序号增大(填充绳不计序号),松套管有红色时序号1为红色,松套管无红色时,序号1为领示红色填充绳后的第一根松套管。6.1.8扎纱及包带6.1.8.1为了保证光缆结构的稳定性,可在松套管绞层外扎纱、包带或其他固定方式。6.1.8.2扎纱应是强度足够的非吸湿性和非吸油性纱束。6.1.8.3包带应具有足够的隔热和耐电压性能。6.1.9阻水结构为保证光缆具有良好的抗渗水能力,光缆护套以内可能渗水的间隙应有有效的阻水措施,在缆芯和护套间设有阻水层。阻水层可以是连续放置的阻水带、阻水粉或阻水纱,也可以是连续填充的缆膏,或间隔设置的阻水环(通常为缆膏)。阻水带、阻水纱和阻水粉性能应分别符合YD/T1115.1、YD/T1115.2和YD/T1115.3的规定,缆膏性能应满足YD/T839.3的规定。6.1.10外置增强构件6.1.10.1外置非金属加强构件宜采用芳纶纱,一般位于缆芯外、护套(或内护层)或中心管外,芳纶纱应以合适的节距和张力绞合在其周围,且应均匀分布,相邻芳纶纱绞层的绞合方向应相反,最外层应右旋。对于强度要求不高的场所的光缆也可选用其他非金属材料作为增强构件。对于一些特殊应用场景需8求,也可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GFRP)等合适的非金属材料作为增强构件。6.1.10.2对于沿电力线架空用的光缆中的芳纶纱杨氏模量不应低于100GPa,对于高海拔盐湖地区特别恶劣的环境或档距大于800m的线路,宜采用杨氏模量不低于110GPa的高强度芳纶纱;对于非沿电力线架空用的光缆中的芳纶纱杨氏模量不应低于90GPa;其他性能应符合YD/T1181.2的规定;GFRP的性能应符合YD/T1181.1的规定。在光缆制造长度内,芳纶纱和GFRP不得有接头。6.1.11.1护套应紧密被覆于中心管、层绞式缆芯或外置增强构件的外周,护套材料宜为聚乙烯。6.1.11.2护套厚度最小值应不小于1.7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5mm。但有外被层时,其标称厚度不应小于0.8mm,任何横断面上的厚度不应小于0.6mm。6.1.11.3对于高海拔盐湖地区特别恶劣的环境或档距大于800m的线路,缆芯中护套厚度的标称值不应小于1.0mm,任何横断面上的厚度不应小于0.8mm。6.1.12.1对于加强型结构光缆需在外置加强构件外挤包一层内护层,材料宜为耐电痕黑色聚烯烃护套料。6.1.12.2内护层的标称厚度不应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厚度不应小于1.4mm。6.1.13.1根据光缆适用的电场范围,外被层可分为两个级别:——A级外被层:光缆敷设区空间电位不大于12kV;——B级外被层:光缆敷设区空间电位大于12kV。6.1.13.2A级外被层宜采用黑色聚乙烯护套料,其性能应符合GB/T15065的规定。6.1.13.3B级外被层应采用黑色耐电痕聚烯烃护套料,其性能参见附录C。6.1.13.4若用户要求A级外被层具有阻燃性能,宜采用黑色阻燃聚乙烯护套料,其性能应符合YD/T3832的规定。注:当光缆采用阻燃聚乙烯套时,其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有所下降。6.1.13.5对于高海拔盐湖地区恶劣的环境条件,应选用B级外被层。6.1.13.7外被层标称厚度不应小于1.7mm,任何横断面上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对于高海拔盐湖地区特别恶劣的环境或档距大于800m的线路、加强型结构和非金属杆铠装中外被层标称厚度不应小于2.2mm,任何横断面上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6.1.13.8光缆外径小于或等于13mm时,外径最大偏差应不大于±0.25mm;光缆外径大于13mm时,外径最大偏差应不大于±0.5mm。6.2交货长度交货长度应为订货合同中所要求的长度,配盘长度不允许有负公差。6.3.1光缆应在外层塑料套表面沿长度方向作永久性标志,宜为白色,标志应不影响光缆的任何性能。相邻标志始点间的距离应不大于1m。当出现错误时应擦去重印,或在光缆外套上重印(宜用黄色)。6.3.2标志的内容应包括:a)光缆产品型号;9b)计米长度;c)制造厂名称(或代号)或(和)商标;d)制造年份或生产批号。6.3.3标志应清晰,并与护套黏附牢固,经过擦拭试验后应仍可辨认。6.3.4标志中计米长度的误差应在(0~1)%范围,应保证真实长度不小于计米长度。6.4性能要求6.4.1光缆中的光纤特性单模光纤的尺寸参数、模场直径、截止波长特性应符合GB/T9771相关部分的规定。光纤带的尺寸要求、机械性能、传输特性、环境性能应符合YD/T979的相关规定。6.4.1.3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特性和偏振模色散限制成缆后光纤的最大衰减值和PMD。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或应不超过用户与制造者双方协议认可值。表2成缆后光纤的最大衰减值和PMD₀值光纤类型使用波长最大衰减值dB/kmPMDa(最大值)ps/kmB1.1和B1.30.360.22B1.2e0.21B40.22”当用户要求时需提供。PMD。按YD/T1065.2规定的方法计算,其中M为20段光缆,Q为0.01%。6.4.2.1护套和A级外被层的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3规定。表3护套和A级外被层的机械物理特性序号单位指标LLDPEMDPEHDPEZRPE1抗拉强度热老化处理前(最小值)MPa热老化前后变化率|TS|(最大值)%热老化处理温度℃热老化处理时间h24×10表3护套和A级外被层的机械物理特性(续)序号单位指标MDPE2断裂伸长率热老化处理前(最小值)%热老化处理后(最小值)%热老化前后变化率|EB|(最大值)%热老化处理温度℃热老化处理时间h24×10热收缩率(最大值)%53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h44耐环境应力开裂(50℃,96h)个失效数/试样数:0/10注:LLDPE、MDPE、HDPE、ZRPE分别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聚乙烯和阻燃聚乙烯的简称。6.4.2.2B级外被层的主要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4规定。表4B级外被层的主要机械物理特性性能单位指标抗拉强度(最小值)MPa断裂伸长率(最小值)%耐环境应力开裂(50℃,96h)个失效数/试样数:0/106.4.2.3外被层的其他性能应符合GB/T2952的有关规定。6.4.3机械性能6.4.3.1一般要求机械性能应包括拉断、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卷绕、外护套磨损、松套管弯折、张力下弯曲、风激振动、舞动、过滑轮,蠕变等项目,并应通过本文件7.5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6.4.3.2光缆应经拉伸性能试验用以确定其在给定拉力负荷情况下的机械性能,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和光纤性能应符合表5规定。表5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及光纤性能要求测试项目拉伸力光纤应变%光纤附加衰减中心管式层绞式中心管式层绞式光缆的拉断力光缆的年平均运行张力(EDS)25%RTS无明显应变无明显应变无明显附加衰减无明显附加衰减光缆的最大允许张力(MAT)40%RTS无明显附加衰减无明显附加衰减光缆的极限运行张力(UOS)60%RTS试验后,光纤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6.4.3.3光缆允许承受的压扁力和光纤性能应符合表6规定。表6允许承受的压扁力及光纤性能要求光缆结构要求允许压扁力N/100mm单模光纤附加衰减含外被层2200不含外被层6.4.3.4光缆允许的最小静态弯曲半径为光缆外径的15倍,动态弯曲半径为光缆外径的25倍。对于非金属杆铠装的光缆允许的最小静态弯曲半径为光缆外径的15倍,动态弯曲半径为光缆外径的30倍。环境性能应包含衰减温度特性、热老化性能、滴流性能、渗水性能、燃烧性能(对阻燃光缆)、低温下U形弯曲性能、低温下冲击性能、耐太阳辐射性能和耐电痕性能等项目,并应通过本文件7.6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光缆的适用温度范围代号分为A、B、和C三个级别,其衰减温度特性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光缆衰减温度特性分级代号适用温度范围℃允许光纤附加衰减1级A十65无明显附加衰减BC注:光缆温度附加衰减为适用温度下相对于20℃下的光纤衰减差。6.4.4.3热老化性能光缆经受热老化试验后,光缆外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各部分标记完好,光纤附加衰减不应大于在温度为70℃的环境下,光缆应无填充复合物或涂覆复合物等流出或滴出。6.4.4.5.11m水头加在光缆的全部截面上时,光缆应能阻止水纵向渗流。6.4.4.5.2光缆的缆芯中采用阻水带或阻水纱膨胀方式阻水时,应将光缆渗水始端浸于水中(100士10)mm,在水中浸泡10min,然后进行渗水试验。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应通过GB/T18380.12规定的单根垂直燃烧试验。6.4.4.7低温下U形弯曲性能光缆应具有在一20℃低温下承受弯曲半径为30倍缆径的U形弯曲的能力。6.4.4.8低温下冲击性能光缆应具有在一20℃低温下耐机械冲击的能力。光缆应具有抗紫外的性能,试验按照7.6.6执行。试验完成后,光缆护套无目力可见开裂,各部分标志应完好。6.4.4.10耐电痕性能(仅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光缆)对于沿电力线架空的光缆,应先经受耐太阳辐射性能试验,再经受耐电痕性能试验。试验结束后,光缆表面任一点的痕迹或蚀点不得超过护套厚度的50%。光缆组成材料应根据GB/T26572—2011中的规定进行分类。当用户有要求时,光缆用均质材料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光缆材料中限用物质的含量限值种类物质限量要求重金属铅镉汞六价铬有机溴化物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注:限量要求值是质量分数,即材料中所允许含物质的最大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的比值。7试验方法7.1总体要求光缆的各项性能应按表9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表9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及检验抽样比例序号应用场景条文号试验方法抽样比例架空输电线路非输电架空线路出厂型式1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2识别色谱光纤识别色谱松套管识别色谱光纤带识别色谱v√√√√√表1目力检查目力检查目力检查3光缆结构尺寸松套管外径和壁厚护套和外护层的厚度其他结构尺寸√√√4光缆长度√√5光纤特性尺寸参数模场直径截止波长衰减系数波长附加衰减衰减不连续性色散偏振模色散设计值“√√—6光纤带几何尺寸机械性能传输特性环境性能√√√7护层性能"热老化前后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热收缩率耐环境应力开裂外被层的其他性能√√√√√表3序号1、2表3序号3表3序号4YD/T837.3—1996中4.10和YD/T837.3—1996中4.12YD/T837.4—1996中4.1b— — 一一表9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及检验抽样比例(续)序号应用场景条文号试验方法抽样比例架空输电线路非输电架空线路出厂型式88.28.38.48.58.68.78.88.98.108.118.128.138.14光缆的机械特性拉断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卷绕外护套磨损松套管弯折张力下弯曲风激振动舞动过滑轮蠕变6.4.37.5.27.5.37.5.47.5.57.5.67.5.77.5.87.5.97.5.107.5.117.5.127.5.137.5.147.5.159光缆环境性能衰减温度特性热老化特性滴流特性渗水性能燃烧性能低温下U形弯曲性能低温下冲击性能、耐太阳辐射性能耐电痕性能6.4.4.26.4.4.36.4.4.46.4.4.56.4.4.66.4.4.76.4.4.86.4.4.96.4.4.107.6.27.6.3GB/T7424.22—2021方法F16(预处理1h)GB/T7424.21—2021方法F5BGB/T18380.12—20087.6.47.6.57.6.67.6.7一—一一—一环保性能√√6.4.4.11GB/T26125—2011GB/T39560.8—2021—光缆标志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标志的牢固性计米标志误差√√√√目力检查7.3.17.3.2—包装√√目力检查注1:出厂检验栏目中的百分数是按单位产品抽检的最小百分比。注2:必要时,提供该批光缆可用于链路设计用的PMD₉值。注3:光缆中的光纤几何尺寸、模场直径、截止波长、色散和波长附加衰减可用光纤成缆前可追溯的同端头的实测值作为出厂检验值。“PMD₈按YD/T1065.2规定的方法计算。”在光缆护套上纵向冲制试样。7.2光缆结构检查光缆结构应在距光缆端不少于100mm处用目力检查其完整性和色谱,取样检查结构尺寸。7.3光缆标志检查试验按如下规定进行:a)试验方法:GB/T7424.21—2021中方法E2B(光缆标志耐磨损);b)负载:20N(按GB/T7424.21—2021中E2B的方法2,适用喷印),或8N(按GB/T7424.21—2021中E2B的方法1,适用压印);c)循环次数:不少于10次;d)验收要求:用目力认可辨认外护套标志内容。7.3.2计米标志误差长度计量误差应是在适当长度上,例如在距离光缆端头15m以外的任意5m长度上,用钢皮尺沿光缆量的长度减去用计米数字确定的长度(见8.4)对后者的相对差。7.4光缆长度检查光缆长度应从光缆两端的计米标志(有黄、白两色标志时以黄色为准)的数字差来确定,也可采用光学方法(如OTDR仪器)来测量。7.5光缆的机械性能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于验证光缆的机械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机械性能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的监测宜按YD/T629.1规定在1550nm波长上进行,在试验期间,监测系统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03dB。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可判为无明显附加衰减。允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光纤拉伸应变宜采用GB/T15972.22规定的相移法进行监测,其监测系统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01%,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纤应变不大于0.01%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光缆拉伸应变应采用机械方法或传感器方法进行监测,其监测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应优于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缆应变不大于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如规格小于12芯,则按实际芯数试验,如规格大于12芯,则应抽取至少12根光纤试验,试验的光纤应包含光缆中光纤的全部单元和全部色谱。试验按GB/T7424.21—2021中方法E1(拉伸)进行,光缆的端头应采用相应的耐张线夹固定,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受试长度:受试有效长度不小于10m,且断点应在有效长度内;b)拉伸速率:当拉力大于50%RTS时,每分钟均匀增加RTS的10%的拉力;c)验收要求:当光缆的任何组件发生断裂时,该拉力即为光缆的拉断力,受试光缆的拉断力应符合表5的要求。试验按GB/T7424.21—2021中方法E1(拉伸)进行,但仲裁试验时应采用相应的耐张线夹固定,同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以保证受试光缆两端的光纤与护套不发生相对移动,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卡盘直径:不小于30倍光缆外径;b)受试长度:不小于25m;d)拉伸负载:见表5;f)验收要求:测试中光纤应变要求见表5,在长期允许拉力下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在拉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的残余附加衰减和应变;试验后,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试验按GB/T7424.21—2021中方法E3(压扁)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负载:见表6;c)验收要求:在压扁力下光纤附加衰减应不大于0.10dB。在此压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试验按GB/T7424.21—2021中方法E4(冲击)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d)冲击次数:在相距不少于500mm的至少5个点上各冲击1次;e)验收要求:试验后,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试验按GB/T7424.21—2021中方法E6(反复弯曲)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心轴半径:不大于30倍弯曲半径;c)弯曲次数:30次;d)验收要求:试验后,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试验按GB/T7424.21—2021中方法E7(扭转)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d)扭转次数:10次;e)验收要求:试验后,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试验按GB/T7424.21—2021中方法E11(弯曲)程序1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芯轴直径:不大于光缆静态允许弯曲半径(见6.4.3.4节)的两倍;b)密绕圈数:10圈;c)循环次数:不少于5次;d)验收要求:光纤不断裂和护套无目力可见开裂。试验按GB/T7424.21—2021中方法E2A(磨损)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c)验收要求:光纤不断裂和护套无目力可见开裂。7.5.10松套管弯折试验按GB/T7424.23—2021中方法G7(套管弯折)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L:100mm,当d≤2.0b)L₁:350mm;d)验收要求:套管不发生弯折。注1:d为松套管外径。注2:套管不平直时,宜使用热吹风将样品处理平滑后进行测试。7.5.11张力下弯曲(仅适用于非输电架空线路的光缆)试验按GB/T7424.21—2021中方法E18A(张力下弯曲)进行,光缆的端头应采用相应的耐张线夹固定,同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以保证受试光缆两端的光纤与护套不发生相对移动,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滑轮半径:不大于20倍光缆外径;b)试验张力:20%RTS;d)移动速度:1m/s~10m/s;e)滑移次数:来回40次(每一方向20次);f)试样长度:不小于9m,其中张力下弯曲部分长度不小于2m,被测光纤链路长度不小于100m;g)验收要求:试验后,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光缆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和任何组件损伤。7.5.12风激振动(仅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光缆)试验按GB/T7424.21—2021中方法E19(风激振动)进行,光缆的端头应采用相应的耐张线夹固定,同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以保证受试光缆两端的光纤与护套不发生相对移动,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振动频率:临近82.92/D(Hz),D为光缆外径(cm);b)试验张力:25%RTS或按用户要求;e)试样长度:光缆在两个固定端之间跨度不小于30m,被测光纤链路长度不小于100m;f)验收要求:试验过程中单模光纤在1550nm的附加衰减不超过1.0dB/km,试验后,光缆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和任何组件损伤。7.5.13舞动(仅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光缆)试验按GB/T7424.21—2021中方法E26(舞动)进行,光缆的端头应采用相应的耐张线夹固定,同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以保证受试光缆两端的光纤与护套不发生相对移动,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频率和幅值:激振频率调整至共振频率,波腹的振幅(峰值)与半波长比不小于1/25;b)试验张力:不小于光缆年平均运行张力(EDS)的50%,但不大于5000N;c)舞动周期:不小于10⁵次;d)试样长度:试样总安装跨距不小于35m,试验段有效跨距不小于20m,被测光纤链路长度不小于100m;e)验收要求:试验过程中单模光纤在1550nm的附加衰减不超过1.0dB/km,试验后,光缆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和任何组件损伤。7.5.14过滑轮(仅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光缆)试验按GB/T7424.21—2021中方法E18B(过滑轮)进行,光缆的端头应采用相应的耐张线夹固定,同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以保证受试光缆两端的光纤与护套不发生相对移动,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滑轮半径:不大于20倍光缆外径;b)试验张力:20%RTS;d)移动速度:1m/s~10m/s;e)滑移次数:来回40次(每一方向20次);f)试样长度:不小于9m,其中张力下弯曲部分长度不小于2m;g)验收要求:试验过程中每根单模光纤在1550nm的附加衰减不超过0.1dB,试验后,光缆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和任何组件损伤。7.5.15.1蠕变试验按照本文件中方法A或方法B执行,通常按照方法A执行。当用户要求时,也可方法B执行。试验按GB/T22077—2008进行,光缆的端头应采用相应的耐张线夹固定,同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以保证受试光缆两端的光纤与护套不发生相对移动,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试验长度:有效样品长度至少10m;b)试验张力:20%RTS或按用户要求;c)试验温度:(22±3)℃;d)持续时间:1000h;e)验收要求:试验后,光缆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和任何组件损伤,提供蠕变曲线和蠕变公式。试验按GB/T7424.21—2021方法E32(交变张力下的蠕变)进行,光缆的端头应采用相应的耐张线夹固定,同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以保证受试光缆两端的光纤与护套不发生相对移动,其中细节规定a)试验长度:不小于10m;b)循环次数:50次;c)循环速率:(1~3)次/分;d)验收要求:试验后,光缆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和任何组件损伤,提供测试蠕变变形曲线和7.6光缆的环境性能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于验证光缆的环境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如规格小于12芯,则按实际芯数试验,如规格大于12芯,则应抽取至少12根光纤试验,试验的光纤应包含光缆中光纤的全部单元和全部色谱。7.6.2温度循环试验试验按GB/T7424.22—2021中方法F1(温度循环)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试样长度:应足以获得衰减测量所需的精度,宜不小于1km。b)温度范围:试验温度范围的低限TA和高限TB应符合表7规定。c)保温时间:应足以使试样温度达到稳定,且应不少于12h,但护层中有两层塑料套时应不小于d)循环次数:2次。e)衰减监测:宜按YD/T629.2规定,在试验期间,光纤监测仪表的重复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02dB/km。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2dB/km时,可判为衰减无明显变化。光纤测试波长为1550nm,当用户有要求时,可以测试其他波长,但测试结果要求应该另定。f)验收要求:应满足表7的要求。7.6.3热老化试验试验按GB/T7424.22—2021中方法F9(老化)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试样程序:试验在温度循环性能测试之后连续进行,老化后再按照7.6.2进行对应等级的两个温度循环的测试;b)老化条件:85℃老化处理7天;7.6.4低温下U形弯曲试验试验按GB/T7424.21—2021方法E11B(弯曲)中程序2规定进行U形弯曲试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试验程序:试样在温度(一20±2)℃下冷冻不少于24h后取出,立即按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U形弯曲试验;b)样品长度:约3m短段;c)弯曲半径:30倍光缆直径;d)循环次数:4次;e)验收要求:光纤应不断裂,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7.6.5低温下冲击试验试验按GB/T7424.21—2021方法E4B(冲击)中程序2规定进行试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试验方法:试样在温度(一20±2)℃下冷冻不少于24h后取出,立即按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冲击试验;b)样品长度:约500mm短段;f)冲击次数:至少1次;g)验收要求:光纤应不断裂,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7.6.6耐太阳辐射试验试验按GB/T2423.24—2013中程序A的规定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试验温度:对于低密度和中密度的聚乙烯材料,温度不能超过80℃;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温度不能超过85℃;但所有温度不能低于50℃;b)试验时间:不低于1000h;试验按附录D规定进行,试验所用光缆应完成了耐太阳辐射性能的测试,其中细节规定如下:a)张力负荷:25%RTS;b)试验时间:不低于1000h;c)试验电压:30kV(推荐适用于空间电位不大于20kV的情况,当空间电位大于20kV时,试验电压由用户和厂家协商);e)验收要求:应满足6.4.10的要求。8检验规则8.1总体要求制造厂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光缆产品质量符合本文件要求。出厂前,光缆产品应经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出厂。每件出厂交收的光缆产品均应附有制造厂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厂方应向买方提交产品的出厂检验记录,其中应包括表9序号4和序号5中的各项试验数据。如买方有要求时,厂方应提供光缆的光纤等效群折射率,同时还应协商提供其他有关数据。光缆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9规定。除非在订货合同中另行规定,检验规则应按照本章规定,同时应按照GB/T8170中修约值比较法,先将测量值或计算值进行修约,修约数位应与规定的极限数值数位一致,再与标准值比较。8.2检验术语一个单位产品应是一盘允许交货长度的光缆。出厂检验批应由同时提交检验的若干相同型号的单位产品组成,这些单位产品应是在同一连续生产期内(例如1天或1周)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一个样本单位是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的一个单位产品。一个试样应是样本单位的全段光缆或者是从其上取的一小段光缆,该小段可在试验前截取成独立段,也可试验后再从全段上截除。每一试样的长度应符合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8.3出厂检验8.3.1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9规定,它们是光缆产品交货时应进行的各项试验。8.3.2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8.3.2.1100%的检验项目中,被检试样如有任何一项不合格时,则判该样本单位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应从检验批中剔除,不允许出厂。8.3.2.2抽样检测项目按照表9规定的比例,根据检验批的大小,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每批至少抽1个样本单位。抽样检测的被试样本单位如有不合格项目时,可重新抽取双倍数量的样本单位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如果检验合格,则该检验批合格,如仍有不合格项目时,则该检验批不合格。8.3.2.3检验样本单位内的光纤特性时,待测光纤数应按光缆内的光纤数和表10规定来确定。这些待测光纤应在随机的原则下分布于不同的松套管和各不同颜色。如果是光纤某个特性不合格,应取双倍数量样本单位中的全部光纤就不合格光纤特性进行检测。如合格,则光纤该检验项目合格,如不合格,则光纤该检验项目不合格。表10样本单位内的光纤抽样光纤性能模场直径截止波长尺寸参数中心波长下衰减系数波长附加衰减衰减不连续性色散最少抽测比例最少抽测数444全部4648.3.3不合格样本单位的处理不合格品如果有可能修复或去除缺陷部分后,仍然符合交货长度要求时,可重新单独提交检验。重新检验时应和新的检验批分开,并做上标记。重新检验项目应包括原不合格项目和其他有关项目。8.4型式检验8.4.1检验项目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检验项目应包括表9中所列全部项目,并且应在抽取的样本单位经出厂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其他项目的检验。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a)光缆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b)正式生产后,如光缆结构、材料、工艺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停产半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e)大批量产品的买方要求在验收中进行型式检验时。一般情况下,每次检验应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每种型式1个样本单位进行试验,其规格应有代表性,并且光缆中的光纤特性检验的抽样数应是表10规定的两倍。但是,在定型鉴定时,抽样方案可由主管部门决定。如果被抽取检验的样本单位有出厂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允许重新抽取新的样本单位重新检验。如果1个样本单位未能通过其他检验的任一项试验,则应判定为不合格。但是,允许重新抽取双倍样本单位就不合格项目进行试验,如果都能通过试验,则可判定为合格;如果仍有任一个不能通过试验,则应判定为不合格。如果型式检验不合格,制造厂应根据不合格原因,对全部产品进行改正处理。在采取可接受的改进措施以前,应停止产品鉴定或验收。在采取改进措施之后,应重新抽样进行型式检验,对新的样本单位重做全部试验,但是,经主管部门决定或经交收双方商定,可酌情减少部分已合格的试验项目。8.4.6样本单位处理已经经过型式检验的样本单位,如果是短段试样,不能作成品交货;如果是在端部进行试验的大长度试样(例如标准制造长度),切除由于拉伸、压扁、冲击、扭转等试验产生的缺陷部分后,只要符合交货长度规定,可以作为成品交货。9.1.1光缆产品应装在光缆交货盘上出厂。盘装光缆每盘只能是一个出厂长度,光缆盘的芯轴直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5倍,非金属杆铠装光缆的应不小于30倍。光缆盘应符合JB/T8137的规定。9.1.2光缆两端应密封以防潮气侵入或机械损坏光纤。光缆两端应固定在盘子内,其内端应预留1.5m以上的移出长度,以供测试之用。9.1.3盘装光缆的最外层与缆盘侧板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60mm。9.1.4本文件所规定的光缆产品无端别标志。9.1.5光缆盘上应标明:b)光缆标记、出厂序号;f)表示缆盘正确滚动方向的箭头;g)保证贮运安全的其他标志。9.2运输和贮存光缆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a)不应使缆盘处于平放方位,不得堆放;b)盘装光缆不宜作长距离滚动,需作短距离滚动时,应按缆盘标明的旋转箭头方向滚动;c)不得遭受冲撞、挤压和任何机械损伤;d)防止受潮、长时间暴晒及长期雨淋;e)贮运温度应控制在一40℃~+60℃范围内,如果超出这个温度范围,交付使用前应进行复检;f)安装建议参见附录E。(资料性)GB/T9771与IEC标准、ITU-T标准中单模光纤代号的对应关系GB/T9771与IEC标准、ITU-T标准中单模光纤代号的对应关系参见表A.1。表A.1GB/T9771与IEC标准、ITU-T标准中单模光纤代号的对应关系IEC标准ITU-T标准B-652.BB1.2aB1.2_aB-654.AB1.2bB1.2_bB-654.BB1.2cB1.2_cB-654.CG.654.CB1.2dB1.2_dB-654.DB1.2eB1.2_eB-654.EB-652.DB-653.AB-653.BB-655.CG.655.CB-655.DB-655.EB-656B6_alB-657.A1G.657.A1B6_a2B-657.A2G.657.A2B6_b2B-657.B2G.657.B2B6_b3B-657.B3G.657.B3(资料性)光缆典型结构光缆典型结构如图B.1。a)标引序号说明:4——中心加强构件;6——芳纶加强层;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