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考点巩固卷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解析版)_第1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考点巩固卷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解析版)_第2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考点巩固卷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解析版)_第3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考点巩固卷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解析版)_第4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考点巩固卷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考点巩固卷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解析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考点巩固卷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解析版)PAGEPAGE1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考点巩固卷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解析版)专题0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考点巩固卷考点01:明朝的建立和统治…………………….…1考点02:明朝的对外交流………….3考点03: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5考点04:明朝的灭亡……………………8考点05:清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9考点06: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1考点07: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13考点08:清朝的文学艺术………15考点01:明朝的建立和统治1.(2021·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A.东汉、北宋、南宋 B.汉、唐、元C.东汉、唐、元 D.东汉、五代、宋【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汉灭亡以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隋朝灭亡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占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综上所述西汉后的主要朝代是东汉、隋朝后的主要朝代是唐、明朝前面的朝代是元,C正确;北宋位于五代十国以后,南宋被元所灭,排除A;汉朝分为西汉、东汉,题干示意图已有西汉,排除B;五代是在唐朝灭亡后,排除D.故选C.2.(2018·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湖心岛上有座烟雨楼.它始建于936-947年间,后毁.明嘉靖二十八年(农历己酉年),于湖心岛重建,遂成江南名楼.材料涉及的历史纪年有①公元纪年②帝王纪年③年号纪年④干支纪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936-947年间”属于公元纪年;”明嘉靖二十八年”属于年号纪年;”农历己酉年”属于干支纪年.材料中没有涉及帝王纪年.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3.(2023·云南楚雄·统考一模)如图人物曾立下一条祖训,即不许立丞相,如果有人敢奏请设立,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并处以重罚.该人物是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不许立丞相,如果有人敢奏请设立,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并处以重罚”.结合所学知识,该皇帝是明太祖.为加强君权,明太祖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及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明太祖还设立不受法律约束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D项正确;秦始皇设立丞相制度,排除A项;唐太宗、宋太祖都没有废除丞相,排除BC项.故选D项.4.(2023·山西忻州·统考二模)公元前688年,从秦国最早开始设县至今,中国的行政区划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观察下面两幅图,图中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从实质上反映了

秦朝行政区划(局部)

明朝行政区划(局部)A.民族交融进一步加深 B.国家结束分裂实现了统一C.古代疆域的不断扩大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详解】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在地方,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因此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从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项正确;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强调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民族交融不是其实质,排除A项;明朝不是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排除B项;古代疆域的扩大是开疆拓土的结果,不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的实质,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福建宁德·二模)隋唐时开创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制,元朝时废除门下省、尚书省,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明朝时废除了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向皇帝负责.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设置变化反映出A.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削弱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中央机构的日益完善【答案】B【详解】根据”隋唐时开创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制,元朝时废除门下省、尚书省,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明朝时废除了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向皇帝负责.”可得出,材料中所涉及的是历代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使皇权不断强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材料反映的是君主权力的加强,排除C项;中央机构的完善最终是为了加强皇权,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02:明朝的对外交流6.(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搜集的历史学习素材.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1405~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C项正确;玄奘西行指的是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唐朝时期高僧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戚继光抗倭即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河南南阳·统考二模)吕思勉曾说:自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对于南方的航行,更为熟悉,华人移殖海外的渐多,近代的南洋,华人成为其地的主要民族,其发端实在此时.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提高了明朝国际地位 B.扩大了中华的文化圈C.促进了各民族间交融 D.打破了东西方的隔绝【答案】B【详解】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对于南方的航行,更为熟悉,华人移殖海外的渐多,近代的南洋,华人成为其地的主要民族.这说明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华民族居住的范围,扩大了中华文化圈,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明朝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人迁居南洋,而不是国内民族的交往,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清开始实行”海禁”,之前中国实行的是开放的对外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8.(2023·陕西咸阳·二模)郑和的随行官员对途经国家的地理位置、港口、社会风貌和气候物产等做了详细的记述.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打破了东西方隔绝状态 B.开创了亚欧海上交通要道C.增强了明朝的国家实力 D.增进了对亚非国家的了解【答案】D【详解】根据”郑和的随行官员对途经西洋国家的地理位置、港口、社会风貌和气候物产等做了记述.”可得出郑和的记录使人们对亚非国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D项正确;东西方并没有处于隔绝状态,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要道,排除B项;途经国家的地理位置、港口、社会风貌和气候物产等做了详细的记述并不能增强国力,排除C项.故选D项.9.(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的民族英雄是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B项正确;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郑和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排除A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排除C项;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D项.故选B项.10.(2023·湖南邵阳·三模)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事件,中外冲突升级.从”友好往来”到”冲突升级”的变化,说明了明朝A.外交从开放走向闭关 B.国力由强盛走向减弱C.明朝的皇权不断强化 D.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显示了明朝的国力强盛,但是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占据澳门等事件,说明明朝国力由强盛走向衰弱,B项正确;闭关并不是导致中外冲突加剧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皇权强化与明朝中后期出现反侵略斗争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是外部原因,并不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03: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11.(2023·山西晋中·统考一模)关于紫禁城的说法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B.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皇城即紫禁城C.北京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D.北京紫禁城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流淌的”工匠精神”【答案】B【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京城有宫殿、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整个北京城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北京紫禁城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流淌的”工匠精神”,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3·河南周口·二模)以下两幅图片共同体现了秦长城

明长城A.秦长城建筑水平低 B.中外文明相互交融C.明长城建筑水平高 D.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D【详解】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从秦长城到明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项正确;根据图片无法得出秦长城建筑水平低和明长城建筑水平高的结论,排除AC项;秦长城和明长城不能体现中外文明相互交融,体现的是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排除B项.故选D项.13.(2023·河南周口·二模)下图是某位同学学生小论文获奖证书.据此判断他的文章写的是A.贾思勰 B.李时珍 C.徐光启 D.宋应星【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论文题目”笔耕本草,泽被后世”可知,该同学写的是李时珍.结合所学知识,李时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B项正确;贾思勰是北朝的著名农学家,写作了《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写作了《齐民要术》,排除A项;明朝徐光启写作了《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C项;明朝宋应星创作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3·河南周口·一模)《齐民要术》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孟子》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农政全书》提出”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材料强调农业生产应A.注重循环利用 B.调动农民积极性C.得到统治者重视 D.遵循自然规律【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可以得出这强调的是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才能获得丰收,所以,该材料反映出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循环利用,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农民积极性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统治者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5.(2023·湖南长沙·统考一模)史学著作《三国志》陈寿原文记载:”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指曹操)击琼等.”《三国演义》第30回将这一情节发挥成将近1000字的故事.据此可以推断A.许攸降曹是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因素B.《三国演义》的内容真实可信C.史书记载是历史小说创作的重要来源D.《三国志》是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最佳材料【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三国演义》第30回将这一情节发挥成将近1000字的故事.”说明《三国志》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反映了史书记载是历史小说创作的重要来源,C项正确;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利用袁绍的自大轻敌,烧了袁绍的粮草,取得胜利,这是战术问题,排除A项;《三国演义》是小说,内容具有主观性,排除B项;《三国志》是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最佳材料从材料看不出,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04:明朝的灭亡16.(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鉴.此文主要是纪念A.戚继光抗倭 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C.李自成起义 D.清军入关【答案】C【详解】根据”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是纪念李自成起义,李自成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C项正确;戚继光抗倭反映的是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史实,与明朝灭亡无关,排除A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这一女真族政权,与明朝灭亡不符,排除B项;清军入关时明朝已经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17.(2021·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B.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D项正确;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时期,排除A项;隋唐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开放时期,排除B项;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8.(2023·江西上饶·一模)在起义的过程中,起义军领袖提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当时还流行”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其部队逐渐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材料中的”起义”A.保障了东南沿海人民安全 B.沉重打击荷兰殖民者C.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 D.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答案】D【详解】由材料”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起义是李自成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起义军进攻北京,明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D项正确;保障了东南沿海人民安全,与李自成起义无关,排除A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沉重打击荷兰殖民者,排除B项;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排除C项.故选D项.19.(2023·福建福州·一模)明末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尖锐.这叙述的是明末李自成起义的A.背景 B.过程 C.意义 D.局限【答案】A【详解】由材料”明末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尖锐”可知,这显然描述的是李自成起义的背景,正是由于明末政治腐败和阶级矛盾尖锐引发了明末农民起义,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李自成起义的过程、意义和局限,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0.(2023·山东临沂·统考模拟预测)鸿篇巨制《太祖秘史》展现了一代君王努尔哈赤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一生.在这部剧中,大家可以看到努尔哈赤建立的宏图伟业是A.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B.建立清朝,统一中国C.修建北京城并迁都 D.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答案】D【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616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D项正确;李自成攻占北京,推翻明朝,排除A项;皇太极建立清朝,排除B项;明成祖修建北京城并迁都,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05:清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21.(2012·广东梅州·中考真题)毛泽东曾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清朝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而采取的措施是①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②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③平定准噶尔叛乱

④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B【详解】本题难度适中,收复台湾、组织雅克萨之战是康熙的,但康熙是从郑成功后人手中收复台湾,②不对,④必选,排除②,答案就选B.22.(2022·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不久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唐朝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建立行省.对上述措施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西域在西汉正式归属中央 B.唐朝对西域实行有效管理C.清朝对边疆管理方式单一 D.历代政府重视新疆的治理【答案】C【详解】材料是每个朝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并没有表明清朝对边疆管理方式单一,C项错误,符合题意;西域在西汉正式归属中央、唐朝对西域实行有效管理和历代政府重视新疆的治理从材料中可以体现,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23.(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清朝作出的努力是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设置伊犁将军C.签订《尼布楚条约》 D.设置驻藏大臣【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项正确;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是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排除AB项;签订《尼布楚条约》在东北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24.(2023·广东东莞·一模)有鉴于台湾所用南明永历年号的钱文甚多,1689年,清政府发行”康熙通宝”钱币,其背面刻有满文、汉文书写的”台”字.这表明清朝A.推翻了南明政权的统治 B.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C.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D.货币受南明钱文影响大【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清政府发行刻有”台”字的钱币是为了解决台湾使用南明年号钱币的情况,说明清朝通过货币改革强化对台湾的主权,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C项正确;在此之前南明政权已经被推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改革政策,不是文化专制,排除B项;由于历史遗留,台湾使用南明钱文的情况较多,而非台湾货币钱文受南明影响大,排除D项.故选C项.25.(2023·河南新乡·二模)1771年正月,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蒙古族3.3万余户,16.9万人,持家带口,赶护牲畜,携运辎重,自伏尔加河下流起程归国,沿途克服长途跋涉、疾病饥饿、多次战争等困难,用了半年时间,以近十万人伤亡代价回到祖国.他们凭着果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完成世界史上的伟大壮举.所以土尔扈特部回国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B.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C.新疆地区管辖范围的不断增大 D.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基础【答案】A【详解】据材料”渥巴锡汗”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是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重返祖国,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与西藏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疆地区范围的扩大,排除C项;清朝时期把大部分的羁縻地区纳入了中央的实际控制,从而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但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6: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6.(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耕织图》于南宋问世,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反映了A.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 B.明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明清时期绘画风格有变化 D.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耕织图》……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可知,明清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所以不断修订《耕织图》,B项正确;《耕织图》的政治含义浓厚,所以明清统治者不断修订《耕织图》,不仅仅是因为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更重要的是借此表达自己重视农桑的态度,排除A项;修订的原因不是绘画风格的变化,是为了服务于政治,排除C项;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是基本史实,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统治者重视农桑,排除D项.故选B项.27.(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从下面”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中,可以直接获得的信息是A.南方经济水平远超北方 B.农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C.经济作物品种不断增加 D.高产粮食种植得到推广【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的”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信息,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种植得到推广,遍及南北,D项正确;南方经济水平远超北方在”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不能体现,排除A项;农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不能从”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中直接获取,排除B项;玉米、甘薯属于粮食作物,排除C项.故选D项.28.(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有御稻、香粳、银条等类别,取其品质好,而更多的是百日动、六十日、八月白等名目,取其早熟,这对于实行复种、提高产量至为重要.”这说明A.清朝时期农业耕地面积增加 B.清朝水稻品种繁多,农家经常选育新种C.清朝水稻产量显著提高 D.水稻成为清朝人民的主要粮食【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有御稻、香粳、银条等类别、百日动、六十日、八月白等名目”可知水稻的品种多,根据”取其品质好”可知农民经常选育新种,B项正确;题干清朝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农业耕地面积增加,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水稻的产量问题,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了水稻种类多,说明不了水稻成为清朝人民的主要粮食,排除D项.故选B项.29.(2023·陕西咸阳·统考二模)下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田亩数变化示意图.对下图信息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人口激增导致清代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B.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C.各级官吏大肆兼并土地,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D.垦荒政策的推行使耕地面积增加【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图示可知,清朝前期人口逐渐增长,人均耕地在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人地矛盾尖锐,人口激增导致清代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A项正确;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仍然是铁犁牛耕,没有发生根本转变,排除B项;各级官吏大肆兼并土地,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题干内容无法体现,题干内容只涉及”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田亩数变化”,排除C项;垦荒政策的推行使耕地面积增加,题干内容无法体现,题干内容只涉及”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田亩数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30.(2023·河南郑州·统考二模)18世纪,”山西票号”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号,后来还在新加坡、日本和俄罗斯设立了办公机构.这反映了清朝前期A.商帮实力雄厚 B.手工工场出现 C.人口增长过快 D.市民生活丰富【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有很多商帮,比如,晋商,它的业务分布在全国,甚至在国外也有办事机构,A项正确;”票号”体现的是商业发展,不能体现手工工场、人口、市民生活,排除BCD项.故选A项.考点07: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31.(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设立于清朝雍正年间,其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特殊机构是A.宣政院 B.议政王大臣会议C.南书房 D.军机处【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置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因此题干内容描述的是军机处,D项正确;宣政院设立于元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初设置的由满族贵族组成的大臣会议,权力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而题干所述为军机处,排除B项;南书房设立于康熙帝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2.(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的诗句有可能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C.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清代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名,制造了大批冤狱,被称为”文字狱”,”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中有”大明”"壶儿”等词,有可能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B项正确;”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讲的是开元盛世,排除A项;”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是唐朝王建的诗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唐代元稹的诗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3.(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后,乾隆帝密谕沿海督抚:”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驭……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这表明,乾隆帝A.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C.具有一定防范意识 D.意图建立近代海军【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可得出乾隆帝要求对沿海口岸加强防守,让英国不能施伎俩,体现了乾隆帝具有一定防范意识,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排除A项;没有改变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洋务运动中建立第一支近代海军排除D项.故选C项.34.(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A.镇压人民起义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文化繁荣 D.巩固专制统治【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后,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钳制了其他各派思想的交流与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专制的表现;明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八股取士,读书人为了获取功名,死读书,读死书,不再研究学问,八股取士是在为专制皇权训练忠顺奴仆;故”焚书坑儒”"独尊儒术”"八股取士”的根本目的是巩固专制统治,D项正确;镇压人民起义的根本目的也是巩固专制统治,排除A项;加强中央集权根本目的也是巩固统治,排除B项;上述措施不利于文化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35.(2023·江苏·统考一模)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 B.清王朝不再与别国进行民间往来C.汉唐是开放、最繁荣的时期 D.总体呈现为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答案】A【详解】据题干”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可知,从汉唐到明清,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A项正确;闭关锁国不等于与别国不进行民间往来,排除B项;汉唐时期对外交往范围比较大,但不等于汉唐是最开放、最繁荣的时期,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开明与落后并存,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8:清朝的文学艺术36.(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明清时期的”一代之文学”是A.杂剧 B.散文 C.小说 D.戏曲【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小说创作在明代处于黄金时期,清代的小说创作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由此可知,明清时期的”一代之文学”是小说,C项正确;杂剧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散文与戏曲也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但明清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还是小说,诞生了诸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影响巨大的文学名著,排除ABD三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