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区别空气、氧气、氮气最好的方法是A.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的木条 C.澄清石灰水 D.比较密度2、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B.石墨用作电极材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3、一定质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其充分发生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 B.C. D.4、下列关于CO2和CO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和CO都会使人中毒B.CO2在加热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C.CO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构成不同5、如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的产物是CO2②石墨和石墨烯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③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少量的CO通过澄清石灰水B除去浑浊河水中的泥沙过滤C鉴别氧气和空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D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A.A B.B C.C D.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性质都不变B.过滤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8、用下图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监控O2流速D.验证蜡烛中含有氢、氧元素A.A B.B C.C D.D9、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的是A.氮气难溶于水,用作保护气 B.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用作耐火材料C.氦气密度小于空气,用于填充飞艇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于冶金工业10、在化学研究的内容中,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的组成甲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B.物质的结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C.物质的性质通过能点燃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推断白烟具有可燃性D.物质的变化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A.A B.B C.C D.D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竹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_______能力,能净化空气,消除异味。(2)墙内桂树开花,墙外可以嗅到甜甜的花香,说明分子_______。(3)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4)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容易导致________效应。(5)吃烧烤时不小心将食品烤焦变黑,说明这些食品中都含有_______(写名称)。2、现有下列物质:①石墨②氧气③二氧化硫④干冰⑤活性炭,请用序号填空:(1)用于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_____;(2)用于做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_;(3)可用于供给呼吸的是___________;(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3、“碳中和”是最新的环保理念,是指通过计算单位或个人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这些二氧化碳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和“碳中和”理念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长沙市居民家庭所用化石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2)为了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实现“碳中和”环保理念,可通过加压的方法将二氧化碳通入海水中,但这样会使海水的酸性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3)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有利于“碳中和”的方法:_____(填一种即可)。4、下列: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水、⑥乙醇、⑦甲烷、⑦高锰酸钾都是常见的物质.(1)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填序号);属于氧化物的是___(填序号,填完全才能得分);颜色为紫黑色的是___.(2)冬天燃煤取暖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煤气”中毒.“煤气”指的是___(填序号);(3)干冰是固体的___(填序号),可用于人工降雨;(4)机动车司机驾车前饮用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___(填序号).(5)写出上述物质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5、“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认识世界。(1)元素关①锗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②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乙,硫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硫化锗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2)结构决定性质。如图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代表碳原子。①甲、乙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②乙中层与层之间能发生滑动,具有滑腻感的特点,由此推断具有的用途是_______。③丙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3)微粒观。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①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②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________种氧化物。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1、某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反应前反应后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石灰石样品的质量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160g12g167.6g(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g.(2)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芳同学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入烧杯中,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8g。(假设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g;(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8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为4次加入样品中(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序号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1105.5210m3101.2410n(1)上表中m为___________n为___________。(2)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___________次实验后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已完全反应。(3)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4)足量盐酸与100t这种石灰石反应,能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过程)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1、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物是一种俗称水煤气的气体燃料(其中不含甲烷),为确定水煤气的成分,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新鲜的鸡血遇一氧化碳变为樱桃红色。(提出猜想)小组成员对水煤气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猜想1:H2、CO2;猜想2:H2、CO;猜想3:CO、CO2;猜想4:H2、CO、CO2。请你说明猜想3不能成立的理由:__________。(实验探究)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现象)通入水煤气后,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新鲜鸡血变樱桃红色。(1)由此可知,水煤气中不含__________,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继续实验)在B处点燃气体,然后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1)气体通过A后再在B处点燃时,观察到火焰呈__________色,所罩烧杯的内壁__________,由此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猜想__________成立。(2)由探究结果可知,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对“木炭燃烧和木片燃烧及其现象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探究。探究步骤:①分别在空气中点燃木片和木炭,观察到的现象:木炭燃烧:发红光,放热;木片燃烧:木片燃烧:有火焰,放热,产生少量黑烟。②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于燥的小烧杯,发现红热木炭上方罩的烧杯壁上没有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没有生成______,生成了______。而罩在木片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雾产生,倒转过来,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片燃烧既产生了______,又产生了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木片和木炭的成分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A、用燃烧的木条时,在氧气中会燃烧更旺,而在空气中燃烧不变,在氮气中木条立即熄灭,所以能用来鉴别,说法正确;B、用带火星的木条时,只有在氧气中木条复燃,而在空气中和氮气中都有可能熄灭,所以不能用来鉴别,说法错误;C、三者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用来鉴别这三种物质,说法错误;D、比较密度的方法过于复杂,氮气与空气的密度十分接近,不能选用,说法错误;答案:A。2、A【详解】A、一氧化碳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B、石墨用作电极材料,是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A。3、A【详解】A、一定质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其充分发生反应,容器内外没有物质的交流,则密闭容器中物质的总重量保持不变,选项正确;B、一定质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其充分发生反应,则反应中氧气的质量逐渐减少,但氧气过量,实验后氧气的质量不能为0,选项错误;C、由题文可知,开始反应前,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零,木炭与氧气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直至木炭完全反应,选项错误;D、一定质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其充分发生反应,由于氧气过量,则木炭完全反应,即反应后木炭的质量为0,选项错误,故选A。4、D【详解】A、二氧化碳会使人窒息,但是无毒,错误;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加热不能还原氧化铜,错误;C、一氧化碳和水不反应,不能生成酸性物质使石蕊变红,错误;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构成不同,正确。故选D。5、A【详解】①碳单质都有可燃性,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故①说法正确;②石墨和石墨烯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故②说法错误;③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该性质是物理性质,不是化学性质,故③说法错误;错误的说法为②③,故选A。6、A【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泥沙不能溶解,可以通过过滤除去,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的是软水,产生浮渣的是硬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点睛】7、D【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中的含量,因此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8、B【详解】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密封环境下进行,错误;B、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故在倾倒过程中小桶中CO2增多,质量变大,右端下沉,正确;C、监控O2流速的集气瓶需“长进短出”,错误;D、如图实验只能验证出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证明其他元素的存在,错误。故选B。【点睛】9、C【详解】A.氮气能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而不是氮气难溶于水,错误;B.氧化镁能用作耐火材料,是因为氧化镁的熔点高达2800℃,而不是因为氧化镁是白色固体。错误;C.氦气能用于填充飞艇,是因为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能够使飞艇飞起,正确;D.一氧化碳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不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错误;故选C。10、D【详解】A、物质由元素组成,甲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此选项表述正确;B、结构决定性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此选项表述正确;C、根据化学变化能推断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能点燃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推断白烟具有可燃性,此选项表述正确;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表述不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1)吸附(2)不断运动(3)煮沸(4)温室(5)碳元素【解析】(1)竹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净化空气,消除异味。(2)墙内桂树开花,墙外可以嗅到甜甜的花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3)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4)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容易导致温室效应。(5)吃烧烤时不小心将食品烤焦变黑,说明这些食品中都含有碳元素。2、(1)⑤(2)①(3)②(4)④【分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选⑤。(2)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做干电池的电极;故选①。(3)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故选②。(4)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选④。【点睛】3、(1)CH4(2)增强(3)植树造林【分析】(1)目前长沙市居民家庭所用化石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化学式为CH4。(2)通过加压的方法将二氧化碳通入海水中,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的酸性增强。(3)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4、(1)①③④⑤⑦(2)④(3)③(4)⑥(5)【解析】(1)①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属于混合物;②氧气是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③二氧化碳是由碳、氧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④一氧化碳是由碳、氧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⑤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⑥乙醇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⑦甲烷是由碳、氢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⑦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是由钾、锰、氧3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①;属于氧化物的是③④⑤;颜色为紫黑色的是⑦。(2)冬天燃煤取暖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煤气”中毒,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故填:④。(3)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故填:③。(4)司机驾车前饮用的饮料应该不能含有酒精,酒精会麻痹小脑,失去平衡,而酒精又可称为乙醇,故填:⑥。(5)上述物质中,加热高锰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三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故填:。5、(1)72.63S2-GeS2(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作润滑剂C60(3)2:1##1:22两【解析】(1)①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②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硫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锗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在化合物中显+4价,所以硫化锗的化学式为GeS2,故填:S2-;GeS2;(2)①甲为金刚石,乙为石墨,两者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②乙中层与层之间能发生滑动,具有滑腻感的特点,由此推断具有的用途是作润滑剂,故填:作润滑剂;③丙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所以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60,故填:C60;(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①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填:2:1或1:2;②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该反应中CO、CO2属于氧化物,O2属于单质,故填:2或两。三、计算题1、(1)4.4(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分析】(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容器内物质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160g+12g-167.6g=4.4g。(2)见答案。【点睛】2、(1)2.2(2)解: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x=50%答: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分析】(1)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0g+90g﹣97.8g=2.2g;(2)见答案。3、(1)31.2(2)3三(3)85%(4)解:设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x=37.4t答: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7.4t。【解析】(1)根据第一次实验可知与10g稀盐酸正好完全反应的碳酸钙质量=8g-5.5g=2.5g再根据第二次实验可知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